《急救护理学》课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学》课程作业一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急诊医疗服务系统
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2.急救护理学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3. 院外急救
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4. 重症监护病房(ICU)
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率。
5. 心脏骤停
又称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及时,正确和有效的现场复苏是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6. 脑死亡
是指大脑皮质和脑干电活动完全停止,无自主呼吸,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直线,此三联征持续24h以上可宣布脑死亡
7. 生存链
第一目击者、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的有序工作。
8. 预检分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9. 基础生命支持
亦称基础复苏。其目的是迅速恢复循环和呼吸,维持重要器官供血与供氧,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为进一步复苏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识别、气道阻塞的处理、建立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
10. 心肺脑复苏
是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物学方法来恢复心搏呼吸停止病人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是急诊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1. 心肺复苏
仅是特定治疗前的保守治疗,是脑复苏的开始,其目的是迅速恢复有效通气和循环,维持脑组织灌注,最终完全恢复脑功能
二.填空题
1. 院外急救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院外急救的原则有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
急救和呼救并重和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3.在检伤与分类中必须采取边检伤边分类和边抢救同时并举的原则。
4.现场救护的“生存链”包括早期通路、早期心肺
苏、早期出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5.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搏骤停可分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电机械分离,心搏停止四种类型,其中以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6.
7.诊断心搏骤停的依据中,最可靠而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并伴有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8.完整的心肺脑复苏(CPCR)
9.BLS等环节。
10. 舌向后坠是造成心搏骤停病人呼吸遭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11.心肺复苏时常用的呼吸支持方法包
括、、、
、、和
等。
12.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如急救者只人工呼吸,那么通气频率应
为次/分。婴儿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次/分,8岁以下的儿童为次/分。
13.胸外心脏按压时,成人下压深度为 cm,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频率为次/分。
14.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在气道建立前,无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通气均要求为:。
15.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
是和。
16.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17.心前区捶击,捶击次数不得超过次,并
以次为宜距离胸壁高度,垂直向下捶击。
18.胸外按压部位是胸外按压部位是。
19.开放气道的手法有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和双手抬颌法。
20.脑死亡的诊断主要包括①昏迷②各种反射消③自主呼吸消失。④如果不以人工维持,血压急剧下降。⑤甚至给予刺激,脑电图呈直线。
二、简答题
1.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简述院前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2)时间紧迫(3)流动性大(4)急救环境条件差(5)病种多样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
3.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4. 简述院前急救的常规护理措施有哪些?
5. 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证。
6. 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禁忌证。
7.简述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
8. 试述心脏骤停的依据?
9. CPR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四、病例分析题
1.当你在野外见有人突然晕倒在地,作为第一目击者,请问:
(1)你将按什么步骤进行现场急救护理?
(2)应从哪几方面对病人进行现场快速评估?
《急救护理学》课程作业二
第五章至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休克
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2. 休克指数
即脉率与收缩压(mmHg)的比值。比值为0.5提示无休克,1.0到1.5提示有休克,大于2提示严重休克。
3. 机械通气
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4. 昏迷
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无自主运动。按其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轻度昏迷、中度昏迷、深度昏迷。
5. 呼吸困难
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氧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6. 咯血
是指喉部、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血液经咳嗽由口腔咯出的一种症状。
7. 便血
消化道出血,血液自肛门排出,粪便呈鲜红色、暗红色、柏油样便或粪便带血,都称为便血。
8. 鼻出血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9. 抽搐
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一时性脑功能紊乱,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出现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的强直或阵挛性收缩,导致关节运动。
10. 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11.弛张热
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