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小儿基础知识PPT课件
4
胎儿期
• 分期标准: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 直到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 临床意义:妊娠早期12周的坯胎期,从受 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 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 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 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5
新生儿期
• 分期标准: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 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16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约在2-2.5 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推 算:乳牙数=月龄-4(或6) • 临床意义: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 病、呆小病、营养不良。
17
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 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 身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 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以用一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以下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身高(cm)=70+7*年龄
临床意义:
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考虑侏儒症;克汀病 和营养不良
14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的菱形间隙。出身时 约1.5-2cm。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 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身时就已闭合,未 闭合者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临床意义: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 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 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 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突出多见于热 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力。
03
中医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冒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风邪所致 。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解表散寒
、清热解毒等。
咳嗽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中 医认为咳嗽多由肺热、肺燥或肺气 虚所致。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清肺 止咳、润肺止咳等。
腹泻
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脾胃虚弱、消化 不良所致。治疗腹泻的方法包括健 脾止泻、消食导滞等。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差异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中 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小儿的体质调理 和个体化治疗;而西医儿科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 制的研究,强调病因治疗和标准化治疗。此外,中医儿科 学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如小儿推拿 、穴位敷贴等,在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方面具有显 著效果。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交叉研究
中西医结合
01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临床实践中相互借鉴,中西医结合治
疗小儿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跨学科研究
02
中医儿科学与心理学、环境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
域和治疗方法。
国际化交流
03
中医儿科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为全球儿
童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5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中医儿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1 2
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儿科学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证实针 灸对小儿常见疾病如哮喘、腹泻等有显著疗效。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2023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儿科学常见病种•中医儿科学特色疗法目•中医儿科学调护与预防•中医儿科学典型案例分析录01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中医儿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预防保健和个体化治疗,强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临床经验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儿科学的特点中医儿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儿科学起源与古代中医儿科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中医儿科学在现代的发展现代中医儿科学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保障儿童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中医儿科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治疗原则中医儿科学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因人施治。

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1脏腑经络与生理特点23脏腑经络系统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架构,包括脏腑和经络两个部分。

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其生理特点是与小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密切相关。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生理特点是调控身体机能,维持阴阳平衡。

少儿体质特点与调理根据少儿体质特点,中医提倡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成长。

少儿体质特点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生理、心理和外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节、运动调节、情志调节和药物治疗等。

病因与病理特点小儿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风寒、风热、暑湿等,内伤包括饮食、情志等。

小儿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变化,以及病情容易转化和传变的特点。

掌握病因与病理特点对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同时,还需询问家长关于小儿的症状表现和病史,结合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中医儿科学基础课件

中医儿科学基础课件

营养不良病例
总结词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消耗所致的营养缺乏状态。
详细描述
营养不良病例通常表现为消瘦、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等症状,可能伴随精神萎靡和发育迟缓。中 医认为营养不良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补虚为主。
05
中医儿科学未来展望
中医儿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技术
食、调整饮食结构等。
饮食疗法需注意食物的性味和 营养价值,避免食用过于刺激
、油腻、生冷的食物。
家长需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等不
良习惯。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是中医儿科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如保暖、防晒、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措施来增强孩子的体质 和免疫力。
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孩子的衣着和作息时间, 预防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04
中医儿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感冒病例
总结词
感冒是中医儿科常见病,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详细描述
感冒病例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可能伴随喉咙疼痛和 头痛。中医认为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为主。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关联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其他学科、现代医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互借鉴和融合,共同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儿科学与中医其他学科如内科学、针灸推拿学等密切 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儿科学与现代医学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两 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提供全面 保障。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儿童生理特点解析
脏腑娇嫩
阐述儿童脏腑功能尚未完 善,易受外邪侵袭的特点 。
形气未充
解释儿童形体结构、气血 津液等方面尚未完全充实 的特点。
生机蓬勃
强调儿童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的生理特点 。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
感知觉发展
介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过程,如 视觉、听觉、触觉等。
认知发展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和 特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用。
摩法
用手掌或指在体表环形摩擦, 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作
用。
推拿按摩在常见疾病中应用
小儿感冒
推拿印堂、太阳、迎香等穴位 ,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小儿腹泻
推拿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位,可调节脾胃功能,止泻。
小儿夜啼
推拿小天心、神门等穴位,可 安神定志,缓解夜啼症状。
小儿遗尿
推拿肾俞、关元等穴位,可补 肾固涩,治疗遗尿。
咳嗽
运用川贝、枇杷叶等润肺止咳药物, 或桑菊感冒片等疏风清热药物治疗。
腹泻
选用黄连、木香等清热燥湿、行气止 痛药物,或参苓白术散等健脾止泻药 物治疗。
遗尿
使用益智仁、山药等补肾固涩药物治 疗。
食疗在儿科保健和康复中作用
预防感冒
食用红枣、生姜、大葱等,具有发散风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食用山药、枸杞、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PART 05
中药及食疗在儿科应用
REPORTING
中药药性特点及用药原则
中药药性特点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针对不同病症选择适当 药物。
儿科用药原则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合理,遵循“剂量小、药效高、副作 用低”的原则。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f其他
3、病理特点 a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b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第四节 儿科四诊特点
一、 概述 四诊合参,重视望诊。 二、望诊 1望神色 2望形态 囟门闭合过早 头小 五迟证 解颅
畸形
囟门宽大,当闭不闭 前囟宽大,目睛下垂
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
3审苗窍
婴幼儿泄泻阴伤
口: a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 b 口腔破溃糜烂—口疮 c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a 发热3-4天出疹,疹形细小,状如麻粒,口腔出现麻疹 粘膜斑—麻疹
b 低热出疹,色淡红,出没较快—风痧
c 热退疹出,玫瑰红色—奶麻
d 壮热,肤布疹点,舌绛如草莓—丹痧 e 斑丘疹大小不一,瘙痒难忍—瘾疹
f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水液色清—水痘
g 大疱疹,疱液浑浊,疱壁薄,流出脓水—脓疱疮
4、二便 母乳喂养正常大便: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 日行三次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苦闹—肠套叠 5、指纹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风关、气关、命关 三、闻诊 1 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急喉风 2咳声嘶哑如犬吠,白喉、急喉风
3、囟门 前囟:12-18月闭合 后囟:出生时、2-4月 4、头围
出生时33-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长 6cm, 1周为46cm,2周为48cm,5周为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5、胸围
新生儿 32cm , 1 岁 44cm ,接近头围, 2 岁后渐大于 头围,其差数为岁数减1。 6、乳牙 4-10月 始出,2-2.5岁出齐,6岁出恒牙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辨证论治 1以温阳散寒,活血化 瘀为治疗原则 2分证论治 a 阳气虚衰 参附汤 b 寒凝血涩 当归四逆汤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清淡易消化
选择新鲜、无毒、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药食同源
适当食用具有药食同源理
根据儿童体质和病情的不同,灵活调 整饮食,如热证可食用寒凉性食物, 寒证可食用温热性食物等。
儿童生活起居调理
起居有常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睡觉、起床,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热哮方
用于治疗热哮,如哮喘、痰黄稠等。
• 定喘汤
由白果、麻黄、杏仁、苏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 、降气平喘的作用。
• 越婢加半夏汤
由麻黄、石膏、半夏、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 、降气平喘的作用。
寒哮方
用于治疗寒哮,如哮喘、痰稀白等。
• 小青龙汤
由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等中药组成,具有发散风寒 、温肺化饮的作用。
注意安全
在儿童进行运动锻炼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运动损伤和其他意外伤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营养性贫血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缺乏某些 营养物质导致红细胞数量减 少或质量下降而引起的疾病 。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包括面色 苍白、乏力、头晕等,可能 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发育。
治疗营养性贫血需补充缺乏 的营养物质。
治疗营养性贫血的方法包括 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 B1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 量,使用补充剂等药物治疗 等,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的 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疳证
总结词
疳证是一种小儿慢性营养不 良性疾病,可能与饮食不当 、消化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
详细描述
疳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 腹胀、腹泻等,可能影响患 儿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中医儿科学基础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基础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研究对象
中医儿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各种儿科疾病。其中,小儿的生理特点包括脏腑娇嫩、形气 未充、生机蓬勃等;病理特点包括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等。同时,中医儿科学还研究各种 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问题。
02 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4 中医儿科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 用适当的中药进行内服, 如解表药、清热药、化痰 止咳药等。
中药外用
采用中药外治法,如贴敷、 熏洗、擦浴等,以达到治 疗目的。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或艾灸等刺激穴 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以治疗儿科疾病。
非药物治疗
推拿疗法
运用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按摩、 揉捏等操作,以舒筋活络、行气
通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 面色、形体动作等,判断 其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
审视苗窍
观察儿童的目、鼻、口、 耳、舌等苗窍,了解脏腑 病变的反映。
辨别斑疹
根据斑疹的形态、颜色、 分布等,判断疾病的性质、 轻重和预后。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儿童的啼哭、呼吸、咳嗽等声 音,判断其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嗅气味
通过嗅闻儿童口气、大小便等气味, 了解其体内湿热、食积等状况。
小儿病因病机特点
病因
01
外感六淫、疫疠之气,乳食不当、饮食不洁,先天因素、情志
所伤。
病机
02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03
小儿脏腑功能尚未健全,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而发病。同
时,由于小儿生机蓬勃,一旦发病也容易康复。
03 中医儿科诊断方法
望诊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小儿脾胃功能。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消食化积、调理脾 胃为主,常用疳积散、理中丸
等中成药治疗。
04
中医儿科保健与预防
小儿体质特点与养生原则
小儿体质特点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生长迅速、生机旺盛、发育不完善的特点。同时 ,小儿也具有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的生理特点。
养生原则
应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注重调理脾胃、调和气血、养心安神、培补元气等,促 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鼻塞、流涕为主要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小儿生活环境的适宜,避免 寒邪侵袭,合理饮食,增强小儿 体质,提高抵抗力。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为 主,常用银翘解毒片、感冒清热颗 粒等中成药治疗。
小儿泄泻
疾病特点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以大 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 样、带有黏液为特征,多由感 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
近代中医儿科的进展
近代中医儿科在挖掘传统医学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壮大。
现代中医儿科学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中医儿科学注重传承与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动了中医儿科的现代化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儿科学的学科性质
要点一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
要点二
中医儿科学的特点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 的一门临床学科。
小儿各年龄阶段的保健重点
胎儿期保健
重视孕妇的营养和健康,避免过度 劳累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期保健
保持婴儿皮肤清洁,注意脐带护理 ,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婴儿期保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用 来比喻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以形体发 育为例,小儿体重,从出生到1周岁增长3倍, 身长增长1.5倍,头围增长0.5倍。
精选ppt课件
4
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把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称 之为“纯阳”,我国现存最早的《颅囟经》中首先提出 小儿从先天所禀之肾中元阴元阳尚未耗伤,所以生机特 别旺盛,生长发育速度迅速。“纯阳”的理论,高度概 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充阴长的过程,有如 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
精选ppt课件
14
小儿的病因特点
小儿疾病的病因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有 其体质特点,尚具有特殊性。小儿病因主要有 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瘟疫、传 染性病邪的统称)、内伤饮食、胎产损伤、禀 赋因素(体质)四个方面,其中胎产损伤为小 儿所特有。
精选ppt课件
15
小儿的用药特点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 变迅速的特点,在治疗上应做到治疗快、用药 准、剂量适宜(其实所有年龄段患者皆如此, 只是小儿体质的原因更敏感),否则易导致疾 病变化,失去治疗时机而危及患儿生命。
精选ppt课件
11
小儿的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变化亦具有特色,归纳起来,小儿 病理特点主要有:
①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②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精选ppt课件
12
小儿的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发病容易: 吴鞠通指出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 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正说明小儿易 于发病,且发病之后易于传变。
古代医家对小儿的这种生理特点早有论述,如 《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 气弱”,清代吴鞠通则进一步指出小儿时期 “稚阴未长,稚阳未充” ,进一步说明了小儿 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 完善的。
精选ppt课件
7
小儿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主要表现在肺常不足、脾常 不足、肾常虚等几个方面:
⑴肺常不足: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脏娇 嫩,则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肺之气赖脾 之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卫自固,而小儿 脾胃不足,则肺气亦弱。
精选ppt课件
8
小儿的生理特点
⑵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 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但小儿脾胃 薄弱,饮食稍增,即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 曰脾常不足。
中医儿科学基础
精选ppt课件
1
中医儿科学概念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研 究小儿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 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精选ppt课件
2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可归纳为: ①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②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精选ppt课件
3
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精选ppt课件
16
小儿的用药特点
1.中药剂量:小儿中药的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体质 强弱、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药性平和的药物一 般小儿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 消食和中等中药。但辛热、苦寒(化为六淫致病,辩证 的重要性)、攻伐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用后,又有变化迅速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相互转化上。小儿疾病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转变远较成人迅速。
精选ppt课件
13
小儿的病理特点
(二)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在病情发展传变的过程中,由于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
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 单纯。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因素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所以疾病 容易治愈。小儿疾病虽然多见,但大都病程较短、恢复亦快。正 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指出:“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 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可比。”
17
小儿的用药特点
一般新生儿宜用成人量的1/6,乳幼儿宜用 成人量的1/3~2/3,幼儿及幼童宜用成 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宜用成人量。
精选ppt课件
18
小儿的用药特点
2.中药剂型 为了适应不同的疾病,中药的 剂型一般可分为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几种。 目前,中药新剂型如冲剂、糖浆剂、片剂、浸 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 的疗效。
精选ppt课件
5
小儿的生理特点
(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脏腑是指
五脏六腑,形气是指形体结构、气血津液、气化功能。 小儿出生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柔弱的,其形体结构、 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气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 熟和相对不足的。
精选ppt课件
6
小儿的生理特点
精选ppt课件
9
小儿的生理特点
⑶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阳元阴为生命 之根本,各脏之阴取之于肾阴的滋润,各脏之 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出生后处于生长发 育之时,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充盛,此即小儿肾常虚之意。
精选ppt课件
10
小儿的生理特点
此外,小儿五脏功能生理特点,还表现为肝常有 余、心常有余。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 阳亢盛,而主要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 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心常有余同样不是 指心火亢盛,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 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精选ppt课件
19
小儿的用药特点
3.中药煎煮方法 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 后入、包煎、及烊冲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相 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大小来决定,一般 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00-150ml, 学龄儿童150-200ml(优势病种)。
精选ppt课件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