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运动处方
【体育理论课】_-2016、2运动处方概述
![【体育理论课】_-2016、2运动处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f1ba66eee06eff9aff80733.png)
运动处方概述一、运动处方的发展史、现状和概念(一)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现状1954年,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RPOVISH)首次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并得到了国际上认可。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运动处方的概念和理论,并在体育院校给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此门课程,进入21世纪,国内外均有很大的进展,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
与国外运动处方研究相比,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大规模、多指标、长时间追踪、多学科之间的协作研究。
(二)运动处方概念运动处方概念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实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简单地说: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二、运动处方的目的(一)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
运动处方要求体育锻炼遵循科学、安全、有效、个性化,针对运动个体制定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度。
(二)促进体质健康和疾病康复可以指导锻炼,使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身体的灵敏性、技巧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和运动能力加强;把运动当作康复疗法的一种手段,严格地按处方进行,可以大大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感,尽可能少地出现意外危险。
三、运动处方的分类(一)根据处方的应用目的可分为四类:1、健身运动处方;2、治疗性运动处方;3、康复性运动处方;4、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二)根据运动处方作用于人体组织系统可分为五类:1、力量运动处方;2、心肺功能运动处方;3、速度运动处方;4、灵敏协调性运动处方;5、柔韧性运动处方。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cd7ca0bceb19e8b8f6ba44.png)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例如,对冠心病康复训练),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所谓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康复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或者进行康复活动的一种方法。
1 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增进身体健康。
其一,可以预防疾病,例如由肥胖引发的高血脂、冠心病等;其二,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采用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例如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水平,进而提高锻炼者的综合运动能力。
3 运动处方最初是为康复医疗服务的,因此在康复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大大提高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第一节体能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一运动处方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目前运动处方的应用主要可分为4大类。
表1 运动处方类型及其特点运动处方类型特点预防健身类此类运动处方适合大部分人群,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处方。
竞技运动类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
此类运动处方特别适合于希望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的广大青少年。
竞技运动列运动处方具有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特点,需要特别注重锻炼后的恢复活动。
医疗康复类用于康复患者以及残障人士治疗疾病、康复机体为目的的处方。
此类运动处方更加注重康复锻炼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注重康复锻炼的有效性。
康复医疗类运动处方其练习手段以及练习方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个体针对性更强。
第三章 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2013年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三章 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2013年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https://img.taocdn.com/s3/m/04fba79e6bec0975f465e2c1.png)
指导健身运动
第一次锻炼应在运动处方制定者指导和监督下 进行,如果不合适,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监督执行 每周一次,督促健身者执行锻炼谋 划 定期调整 一般6-8周便可获得效果,坚持锻 炼3个月后,重新进行身体素质评定,并调 整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案例P39-41
三、运动处方的实施
1、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医务监督
2、健身过程 (初始阶段
提高阶段 维持阶段)
3、运动处方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 肉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方面。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
准备工作完成后,要汇总成运动处方调查表进 行归纳和评估。根据危险程度,进行了一步 确定医学检查和健身运动中医务监督的力度。 P36-38
运动处方核心内容
1、运动项目选择
2、运动强度的确立 3、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制定 4、注意事项的提出
第二节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基础情况 (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健身情况)
2、健康检查 (人体测量和体成分测试
静态指标测量)
3、运动负荷试验
一般选择大强度负荷试验或递增负荷试验,以 确定最大摄氧量或运动时的最高心率。这是 确定运动强度(靶心率)的基本依据。
4、身体素质测试
运动处方内容:
1、运动目的:是强身健体或康复治疗或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2、运动项目:有氧、无氧运动、混合氧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 动量,反映的是人在运动时的费力程度。是 运动处方中最重要的内容。 4、运动时间:指每次持续运动的时间。与运 动项目、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
运动处方(完整版)
![运动处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b7b7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4.png)
运动强度
• 运动强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 常用心率来确定和控制运动强度。
• 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 10秒脉搏×6,就是1分钟的运动强度。
• 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 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0%的强度作为 标准。
运动强度的指标
60 Kg×20米/分=1200 Kgm/分 • 例2:功率自行车阻力为0.5 Kg,转速定为60周/分,转一周前进是6
米。问:规律是多少? 功率自行车的功率(公斤米/分)=阻力(公斤)×转速(周/分)× 每周距离(米/周) 代入公式得:
功率=0.5×60×6=180 Kgm/分
(2)瓦特(Watt)
product)
(1)功率(Kgm/分或Kpm/分)
• Kgm是将一公斤重的物体上举一米高的工作量。 Kp上力的单位,是在1G(G是重力加速度)状态 下,作用于1kg物体的重力的大小。所以,在地球 上Kg和Kp也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 例1:体重60 Kg的人,从阶梯垂直距离每分钟上升20米(约120阶) 时,其运动强度为:
运动处方的分类
• 健身性运动处方
– 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称为健身运动处方
• 治疗性运动处方
– 以预防疾病、辅助治疗某些慢性病为目的的称为治疗 性运动处方
• 康复性运动处方
– 以恢复身体运动功能及病后康复为目的的称为康复性 运动处方
• 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 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称为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 4)靶心率法或称运动适宜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
• 定义: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
• 如何确认:最大心率的60~85%,约相当于 57~78%最大吸氧量。
体育健康与理论课件第九章健身运动处方
![体育健康与理论课件第九章健身运动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3eb22a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a.png)
第三节 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
(三)运动种类的选择 在运动处方中,向锻炼者提供最适宜的运 动项目,也可以说是最终的目标。 1.选择运动种类的条件 2.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 现代新兴的运动处方要求包括三种运动 种类,即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及力量性运 动,以达到全面锻炼的最佳效果。
第三节 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
第四节 健身保健运动处方
(1)运动目的。 健身保健,增进健康。 (2)运动强度。 最大心率的60%~85%范围。 (3)运动频度。 每周3~5天。 (4)运动项目及时间分配。 运动方式以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等)为 主,辅以柔韧性练习(如静力伸展、太极拳等)和力量性运动(如俯卧撑、 仰卧起坐、俯卧抬腿等),总运动时间20~60分钟,其中运动主项维持 适宜心率至少10分钟。 (5)注意事项。 每次运动都应包含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柔韧性练习可在每次准备 活动当中进行;力量性练习可在准备活动后进行。如进行负重肌力练 习,一般可用本人最大负荷的40%~60%进行,每次3组,每组10次,每周 3天。
第四节 健身保健运动处方
一、对能量代谢的作用 由于游泳时水的温度较低,低于体温,水的传热能力比空气快25倍,这样人 体散热随能量消耗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12℃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散发的 能量为418.7千焦,相当于人在陆地4小时内的散热量。再有,游泳的距离 越长,所消耗的能量越大,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越多。水流的 速度、水面状态、锻炼时间的长短对能量消耗都有影响。因此,长期坚 持游泳可以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减肥。 二、使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增强 长期坚持游泳锻炼可使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在低温水中停 留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能会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经过了毛细血管收 缩“皮肤发白”的第一阶段;反射性地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使“皮肤发红” 的第二阶段;肌肉不自主收缩的“寒战”阶段;小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 的“发紫”阶段。因此,长期坚持游泳锻炼可以提高人体体温调节机能, 使人体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增强。有研究显示,海水浴1个月后人体的免疫 能力明显提高。
体育与健康讲稿(运动处方)
![体育与健康讲稿(运动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212b3aa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0.png)
体育与健康讲稿(运动处⽅)第三章运动处⽅的制定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运动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健⾝、健美运动处⽅的制定⽅法,并能科学科学、合理地进⾏体育锻炼。
第⼀节运动处⽅概述⼀、运动处⽅的概念和特点运动处⽅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理学家卡波维奇 (Kapovic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1969年世界卫⽣组织(WHO)开始使⽤运动处⽅术语,从⽽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运动处⽅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测验),按其健康、体⼒以及⼼⾎管功能状况,⽤处⽅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是指导⼈们进⾏有⽬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种指导性⽂件。
⼆、运动处⽅的特点1. ⽬的性强:运动处⽅有明确的远期⽬标和近期⽬标 , 运动处⽅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运动处⽅的⽬的进⾏的。
2.计划性强:运动处⽅中运动的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在实施运动处⽅的过程中容易坚持。
3. 科学性强:运动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康复体育、临床医学、运动学等学科的要求进⾏的,有较强的科学性。
按运动处⽅进⾏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和康复效果。
4. 针对性强:运动处⽅是根据每⼀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情况来进⾏制定和实施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康复效果较好。
5. 普及⾯⼴:运动处⽅简明易懂,容易被⼤众所接受,收效快,是进⾏⼤众健⾝和康复的理想⽅法。
三、运动处⽅的分类根据运动锻炼的⽬的和锻炼对象的不同,运动处⽅可分为:1. 治疗性运动处⽅:以治疗疾病、提⾼康复效果为主要⽬的。
2. 预防性运动处⽅: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健康⽔平为主要⽬的。
3. 健⾝、健美运动处⽅:以提⾼⾝体素质、运动能⼒、健美为主要⽬的。
第⼆节运动处⽅的内容运动处⽅的主要内容有运动⽬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注意事项等。
⼀、运动⽬的运动处⽅的根本⽬的是通过科学、有序的⾝体活动,给⼈体⼀定负荷的运动刺激,使机体产⽣反应与适应性变化,从⽽获得⾝⼼健康。
【第三章】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c3824c482fb4daa48d4b0d.png)
“运动处方的发展与运动康复疗法和运动机能评定的发展是密 不可分的,机能评定和体能测试是执行和实施运动处方的基础。 目前,运动处方已经从单一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到了针对多种 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运动 处方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在研究的广度上趋向多 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 对运动处方的各要素(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率、周期等) 进行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最新技术和方法,从 更深层次去探讨运动处方健身的机理;应用基因技术等,研究 运动对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退 化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如何使运动处方产 生最大的益处,同时降低运动的风险等问题。此外,运动处方 在应用和发展中还呈现如下趋势。
中国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起步较晚,1980年哈尔 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开设了“运动处方咨询门 诊”,较早地把运动处方运用到医疗保健实践:1988年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静宜的《体疗康复》一书,系统地阐述 了医疗体育的康复原理;1993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 行了刘纪清、李国兰编著的(实用运动处方),详细地介绍了 制订运动处方的方法和程序;1993年任健生在《心血管运动生 理与运动处方》中对心血管的研究与运动处方领域的进展进行 了探讨;2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杨静宜的《运动处方》 一书,作为高等学校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运动处方的基 本理论和制订方法;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是出版了王正珍翻译 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8版),全面介绍了 美国在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了领域的研究进展、我国的医学院 校、医院和体育学院等在运动处方的标究、实践和人才培养方 面,也都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运动处方文字版(1-3章)
![运动处方文字版(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58c5460dcf84b9d529ea7a21.png)
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论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
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
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
《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
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
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
《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耐力处方、柔韧处方等;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大学体育运动处方教案
![大学体育运动处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c2804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2.png)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1. 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
2. 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体育运动处方。
2. 如何确保体育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自我评估表3. 运动处方模板4. 相关运动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制定体育运动处方?二、讲授新课1. 介绍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
- 体育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健康状况、体质、运动能力等因素,制定出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锻炼方案。
- 作用:提高锻炼效果,预防运动损伤,促进身体健康。
2. 讲解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基本步骤。
- 第一步:自我评估。
包括健康状况、体质、运动能力等方面。
- 第二步:选择运动项目。
根据个人兴趣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 第三步:制定运动计划。
包括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
- 第四步:实施运动处方。
在锻炼过程中,注意观察自身反应,适时调整运动处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如何根据案例制定体育运动处方。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案例制定自己的体育运动处方。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利用运动处方模板,制定自己的体育运动处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定运动处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运动处方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育运动处方,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表现,如运动效果、运动损伤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检验体育运动处方的实际效果。
体育考试运动处方
![体育考试运动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7f17942c0066f5335a8121d7.png)
经过一年的的搏击课的学习,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搏击技巧,动作。
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体育课的精髓,那就是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作一个终生运动的人。
为了给自己开出一个足够准确的适合的运动处方,我上网查询了相关的网站,搜集了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平常的上课时的训练的具体情况,我给自己开了一份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
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心肺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
其次为减少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
心肺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和体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睡眠质量会更好。
在平时的训练中,大家同时进行的训练科目中,每次测脉搏我的总要较别的同学的高一些。
一千米考试也同样证明了我的耐力很差,所以我认为自己的心肺系统缺乏训练。
在一点就是有一个训练科目就是“两头起两头翘”中,我很难完成两头起部分,最多做五个。
所以我认为自己的腹肌力量太小,缺乏全面的训练去增强它的能力。
就以上两点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运动处方。
早晨洗漱完后做点简单的小运动,比如做做操,压压腿,算是活络活络身体。
白天上选修课或在寝室坐在凳子上时伸缩手指,防止“键盘指”;趁下课期间转动头,左右转和上昂下垂,舒缓颈椎压力;晚上十点去操场跑步2KM,先走一圈热身,然后停下压腿,活络关节,接着才正式跑,不要求很快的速度,一般维持呼一口气三步,吸一口气三步的频率,跑完回寝室;由于这才运动了十几分钟,回来之后还要继续,弹跳主要靠跳绳来提高,连续跳5分钟,不一定有效,但至少能使双腿更有力,跳跃时更轻松;握力则伸直双手抓成鹰爪形使劲,收回时握紧然后伸出,反复十次;接着进行腹肌的联系,即坐在桌子的边缘上,用手抓好桌子边缘,进行两头起辅助练习,前期可以这样做,等到一定时间后可以进行真正的两头起训练,十个一组,每次三组。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84e7f1115f0e7cd1842536f9.png)
运动试验的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活动平板(Treadmill)是一种可以改变坡度和速度
的步行器。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最常用的是Bruce方案,即:让受
试者在活动平板上行走,每3分钟增加一级负荷(包
括速度和坡度),共分七级,运动中不休息。运动中 连续用心电图监护。
2.功率自行车运动试验
2).古希腊运动处方 公元前460年--377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第 (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 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这部著作除运动 外,还包括饮食,他认为饮食与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如: 消化不良的运动处方:消化不良患者,要做长距离快跑, 以刺激饮食及消化道的蠕动,帮助消化,根据患者体力情 况,强调饭后运动,在饭后或早晨要进行散步。
运动处方
第一章 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
1.运动处方的概念(exercise prescription) 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Rapovich)在50年代提出 1969年世界卫生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即:WHO)开始 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 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 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是 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1890~ 2065~ 2290~ >2415
1775~ 1950~ 2145~ >2320
1680~ 1890~ 2065~ >2225 1570~ 1775~ 1985~ >2145 1490~ 1680~ 1890~ >2080 1375~ 1570~ 1745~ >1890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组成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9e651c47fc4ffe473368ab62.png)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组成作者:王正珍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16期编者按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
本刊特请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体力活动与健康》专家周琴璐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等知名专家做客本栏目,详细介绍运动处方的基础理论,以及如何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骨质疏松症患者制订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由医生、康复治疗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体育工作者给患者、运动员或健身锻炼者按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以及心肺适能和(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制订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一个系统的、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基本成分包括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问、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
2000年后,健身专家在运动处方的要素中又增加了“能量消耗”,因此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态的人群来说,无论有无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存在,这六大要素都是构成运动处方的基本成分。
按照运动处方有计划地进行健身锻炼,能够明显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身体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目的。
运动处方的组成一个理想的运动处方,应当包括健身锻炼的目标和健身锻炼的内容。
健身锻炼的目标健身锻炼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制订运动处方时,基于个人的兴趣和健身的需要,其目标应有所侧重,对每个特殊的个体都应有特殊而明确的目标。
预防慢性病(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全民健身的最基本目标。
运动处方的基本目标:促进生长发育、防治某些疾病、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运动处方(36)
![运动处方(36)](https://img.taocdn.com/s3/m/842164d258f5f61fb73666e4.png)
第一章 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任务
1. 熟悉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内容、作用、分类 2. 了解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3. 掌握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运动处方概述
一、概念
自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于60年代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采用,并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可以理解为:由康复医 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
二、体适能的内容及提高健康体适能的意义
体适能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对应包含的具体
内容的意见比较一致。
运动体适能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
性和灵敏性等素质。
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素质、肌肉力量和耐力
素质、柔韧性、身体成分。
(一)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的适应能力,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
要的因素。是以充足的精力和能力从事日常活动,
防治某些慢性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
(二)肌肉力量和耐力
适应日常生活、工作、休闲活动和应
付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柔韧性
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肌肉拉伤、
关节韧带扭伤的发生,或减轻损伤的程度。
(四)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
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身体成分也是健康体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运动员制订训练计划;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 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学校体育课, 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制订教案。
运动处方在康复治疗和预防健身中的作用
运动处方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是,科学地指导康 复锻炼者进行锻炼,以便更有效地达到预防功能障碍 的形成、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尽快恢复正常的功能。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d81f8617a300a6c30c229f86.png)
根据练习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 照规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 和要求,周而复始地练习的方法。
练习特点:一种综合的练习方法,一站接一站的不 停顿,身体各部位交替进行。 练习作用:对心血管、呼吸、运动系统作用明显。 注意事项:根据练习目的,因人而异设置练习,练 习负荷逐渐增加。 练习示例:小步跑—高抬腿— 20m跑—小步跑—高 抬腿— 20m跑,1周3次以上。
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适应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 的状态;基本部分是运动处方的主项活动,其 运动内容应紧扣锻炼目标,如为了发展心肺功 能(增加耐力),则采用达到靶心率的有氧运动 (如跑步、骑自行车等),并至少维持几分钟以 上;结束部分约5分钟以上,通常做一些放松 体操、散步或自我按摩、牵拉练习等,目的是 防止因紧张运动之后突然停止,而血液集中于 四肢,回心血量锐减,而产生的“重力性休 克”,导致脑贫血而发生休克症状。
2、重复练习法
在相对固定的(不改变动作结构)条件下,按照一定 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方法。主要用于短跑、力量 健身等运动项目。
练习特点:每次练习强度较大(90%~100%),动作结构 和负荷数据不变,间歇时间充分休息,使机体恢复。
练习作用:能量物质消耗—恢复—超量恢复的积累,对提 高运动机能水平有很大作用。
第三节 运动处方的内容 一、运动目的 二、运动项目 第一类:有氧耐力运动项目。 第二类:伸展运动及健身操。 第三类:力量性锻炼。 三、运动强度 四、运动时间 1、必要的运动时间(20-60min) 2、时间与强度的配合 五、运动频度 六、注意事项 (重点)
一、运动目的 每个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 是减肥;有的是为了健身或改善心脏功能和代谢; 有的为了预防文明病、老年病;有的为了增强肌肉; 还有的是为了松驰精神和神经。所以应根据各人的 运动目的来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才能够做到有的 放矢。
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
![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5e00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2.png)
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 运动处方可分为低强度长时间运 动处方、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处方 等。
02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个体化原则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运动经验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 处方。
考虑个体需求和目标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能够 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二次损伤
在康复过程中,适当的运 动锻炼有助于预防二次损 伤,加速恢复。
健身塑形
塑造良好体态
运动处方能够针对个人的体型和体态问题,提供相应 的锻炼方案,帮助塑造优美体态。
提高肌肉力量
通过力量训练,运动处方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 体稳定性。
运动处方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的需求和目标,如减肥、增肌、提高心肺功能等,以实现最佳的运动效果。
安全性原则
确保运动方式的安全性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需要选择安全的 运动方式,避免因运动方式不当导致 的损伤或意外事故。
控制运动强度和负荷
运动强度和负荷需要根据个体的实际 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因过度运动 导致的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问题。
分类
按运动类型分类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运动处方 可分为有氧运动处方、力量训练 处方、柔韧性训练处方等。
按适用人群分类 根据适用人群的不同,运动处方 可分为儿童运动处方、青少年运 动处方、中老年运动处方等。
按康复目标分类
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运动处方 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康复运动处方、 糖尿病康复运动处方、骨关节疾 病康复运动处方等。
个性化智能运动处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性化智能运动处方将成为未来运动处方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设备收集 个体的生理数据、运动数据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方案。
运 动 处 方_大学体育_[共6页]
![运 动 处 方_大学体育_[共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df565cba300a6c30d229f71.png)
大学体育(3)连续锻炼法连续的作用在于维持负荷量在一定的水平上,既不下降,也不上升,使身体充分地受到运动的作用。
实践中,用于连续锻炼的主要是比较容易,并已为锻炼者所熟悉的动作,如跑步、游泳、健美操等。
(4)循环锻炼法循环锻炼法由几个不同的练习点组成,一个点上的练习一经完成,练习者就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点,随后的练习者依次跟上。
练习者完成所有点上的练习,就算完成了一次循环。
这种方式负荷较轻,既简单有味,又可获得综合锻炼,达到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
例如,把篮球练习分为立地投篮、三步上篮、全场运球三个点,逐一完成。
(5)变换锻炼法此法可以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提高兴奋性,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进而强化锻炼意向,以达到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
一方面,锻炼条件、环境的变化,可使锻炼者的大脑皮层不断地产生新异的刺激,提高兴奋性、维持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提高锻炼效果。
另一方面,对锻炼内容、时间、动作速率等作出变更、提出新的要求,可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使机体不断产生适应性变化,达到更好地锻炼身体的目的。
例如由田径场的长跑变为越野跑。
(6)负重锻炼法负重锻炼法是使用杠铃、哑铃、沙袋等重物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力的方法。
大学生进行负重锻炼时,应该采用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输出量以下的负荷,以防止给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温馨提示正确的锻炼方法: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从小运动量、小幅度、简单动作开始,约半个月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加大幅度,提高动作难度。
2.2 运 动 处 方本节阐述了运动处方的内容,介绍了运动处方的4要素—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
指出运动处方的实施是一个有步骤的、动态的过程:在进行健康检查和体制测试的基础上制定运动处方,然后实施运动处方,再次进行体质测试并分析运动效果,据此调整运动处方,随后实施修正后的运动处方,不断反馈循环,以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达到运动的预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
使自己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三、教学方法: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运动处方
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间、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锻炼计划。
2、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的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
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
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着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
3、什么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性适应”,也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
4、发生的条件:(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举动,如举重与耐力跑,举重主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力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是不同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也会导致不同的反应,如强度太小、时间过短、间歇过长,都不会收到效果;反之,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也会对身体伤害。
(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1、医学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先进行医学检查,以便查明健康状况,决定能否进行体育运动。
2、为了确定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处方,必须事先做个体能诊断。
为了使体能诊断更安全,对于平时不运动的人,应安排一个准备期。
体能诊断一般通过12分钟或5分钟跑来进行。
3、定运动处方:根个人的健康、体能、兴趣爱好以及季节、气候等条件,确定体育锻炼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