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规章制度
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规章制度一、引言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建立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1. 尊重个性,注重发展。
小学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体差异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以学生成长为本。
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成长为本,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关心学生成长目标的设立,努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3. 尊重师生互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教育的过程,促进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4. 教育要走进生活。
小学教育要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文明素养。
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教育学生与人为善、懂礼貌、尊重他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2. 体育素养。
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育学生热爱运动、健康生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
3. 科学素养。
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4. 艺术素养。
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学生欣赏艺术、表现自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5.劳动素养。
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教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劳动精神。
四、构建规章制度1. 素质教育目标明确。
确定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置科学。
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科学设置小学课程,注重学科的整合和交叉,注重学科与实践的结合。
海南2016年下半年小学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考试试题
海南省2016年下半年小学《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以下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A:人的潜能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D:有无心理疾病2、率先提出综合课程主张的是。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怀特海口:苏霍姆林斯基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4、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说明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6、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或对学生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这些都是明显的违反师德的行为,违反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A:为人师表B:终身学习C:教书育人D:关爱学生7、下面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桑代克提出的___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8、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A:爱工作B:爱学生C:爱学校D:爱教育事业9、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A:社会精神文化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上层建筑D:社会经济基础10、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
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A:困难抚育型B:兴奋型C:启动迟缓型D:容易抚育型11、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 特征。
__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2、”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13、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A:杜威B:布鲁纳C:斯宾塞D:赫尔巴特14、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__。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黄金考点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黄金考点综合素质(小学)黄金考点第一部分 职业理念黄金考点1.教育观角度评析教育行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内涵)(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黄金考点2.新课改的教学观【选择题、材料分析题】(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黄金考点3.学生观角度评析教育行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黄金考点4.教师观角度评析教育行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换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黄金考点5.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选择题】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等。
2.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
3.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它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健康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要求学生具备客观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明确自己的观点,理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的领域。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做一个老实、诚实、有礼貌、有责任感的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客观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并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评价观
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开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三、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要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心——要认识到学生是人,保护尊重,讲民主
四、现代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五、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素质教育教育观】一、内涵:1、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
2、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基本教育方针。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党教育方针核心部分,但不等于平均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立足人的个性的教育。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时代特征,核心,回应挑战。
二、目标【7点】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化。
培养个体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造就平等公民、培养法律意识、培养自我学习习惯爱好和能力、科学精神和态度三、基本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着眼终身可持续发展、促进活泼生动主动发展四、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5点】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教育目的落实在教学中。
3、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4、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观念更新、提高师德素养、强化进修制度+待遇+优化学校管理)5、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观】以人为本一、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主体地位、个体独立性、主体需求和责权。
树立其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体独立性,客观看待成长和成才,不强加意志;尊重主体需求,引导学会负责和承担责任;2、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有规律性、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眼光,形成性评价)顺序性-----遵循序列,循序渐进阶段性-----根据年龄阶段特点,分阶段教学,注意衔接和过渡互补性-----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不平衡性-----适时而教,关键期和最佳期及时施教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承认差异,不同标准衡量各方面发展指标;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理念,个别对待,因人而异。
二、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1、把握小学教育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关注心理变化、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汇集家校教育合力【教师观】一、教师职业劳动特征复杂性: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创造性: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教育因素及榜样;言行举止品质成为学习对象系统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人才培养周期长,教育影响滞后;中介实现价值并创造物质财富时间延续和空间广延: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变(1)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动机兴趣方法;知识规范外,人格健康和个性发展)(2)课程忠实执行 ----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创造性使用,地方化和校本化探索,参与建设课程)(3)教育教学教书匠----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研究者眼光心态审视分析,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4)学校的教师 ----社区型开放教师(互动,挖掘资源。
教育观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中学素质教育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是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基本理念和“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研究.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裕调动和施展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研究、健康快乐成长!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研究基本理念如何理解?1.终身研究的基本理念:研究先进小学教育理论,相识国内外小学教育革新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研究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研究的典范。
2.终身研究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研究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研究、构建研究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终身研究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发2独)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过3次)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依法保障义序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導。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 '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观记忆要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考过1次)(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方面,素质教育作为完整的教育,必然包括完整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2.推进新课程改革(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二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三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四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五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六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师观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
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
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
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
对于"学困生",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
"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共五条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说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呢?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连续30年我们国家GDP以每年10%速度递增,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注重,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2024年小学素质教育总结标准
2024年小学素质教育总结标准____年的小学素质教育标准是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小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制定的。
该标准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全面素质的公民。
1.学科素养小学生应掌握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应具备丰富的课外阅读经历,拥有广泛的知识面。
同时,小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批判思维能力小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具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他们应学会质疑和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并能借助多种资源进行信息搜索和收集,培养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创新能力小学生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他们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并能将想法付诸行动。
同时,小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并分享成果。
4.社交能力小学生应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以及有效沟通的能力。
他们应具备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此外,小学生也应培养积极参与社区和公益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实践能力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此外,小学生还应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包括自理能力、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6.健康教育小学生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作息时间。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并能正确应对常见健康问题。
同时,小学生还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7.审美素养小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意识,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
他们应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兴趣和表现能力。
小学素质的主要内容
小学素质的主要内容小学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德育教育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品行品德等方面的塑造。
德育教育是整个小学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础。
实施小学德育教育需要做到师德、家德、学生德的有机结合。
2.智育教育小学智育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各种学科,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
3.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增强对全民健身的认识和理解,营造尊重运动、热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认识和感悟运动对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
4.美育教育小学美育教育是通过体验美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对生命美好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
小学美育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
5.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式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性劳动活动,使他们通过劳动增长知识,实践锻炼意志,增强自信,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发挥团队精神,从而为青春期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为成才立业奠定基础。
6.生态教育小学生态教育是培养绿色意识、绿色素养,引导他们去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教育是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价值观和理念建设中的一员,是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小学素质教育内容全面而系统,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只有全面、系统的实施小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学生为本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以学生为本。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二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校园教育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和反馳,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到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三、实施个性化教育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三是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倡导和践行阳光向上、和谐包容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园管理方面,学校要加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创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包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方面。
学校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江苏省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江苏省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1 完成高中、初中分设。
2 义务教育阶段不办重点学校,学校不分重点班、快慢班。
3 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星期天、节假日不集体补课。
5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6 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
严禁侮辱、歧视学生。
严禁体罚学生。
不得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7 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
8 小学毕业考试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城区由小学命题,农村由乡镇或中心小学命题,中小学每学期考试一般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不得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考。
9 自1997-1998学年度起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初中逐步实行等级记分,所在中学实行素质发展报告。
10 严格按国家和省的规定选用和订购教材、教辅用书、学具等,坚决杜绝乱编印乱征订。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详细讲解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详细讲解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审美素质等方面。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国学课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因此,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四、倡导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倡导个性化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五、实施全员育人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实施全员育人。
不仅仅是教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来。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师生共育、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
总之,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切实践行素质教育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小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小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A : 培养学生特长B : 发展学生潜能C : 尊重学生个性D : 私拆学生信件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育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故本题选 D。
2、单选题你有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_____A : 让他的同桌叫醒他B : 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C : 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D :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他,使他清醒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
故选 D。
3、单选题根据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理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把(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_____A :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B :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故选 D。
4、单选题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_____A : 隶书B : 小篆C : 楷书D : 行书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①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②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统一度量衡。
故选 B。
5、单选题下列哪位古代文人不是“初唐四杰”?_____A : 王维B : 杨炯C : 卢照邻D : 骆宾王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
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
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l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小学素质教育
1.小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小学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与其他层次、形式素质教育相同的性质。
小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育。
2.小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小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注重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道德信念的形成,为小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