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管理

合集下载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是一种针对不同层次的课程进行管理和组织的方法。

它以人类的视角出发,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以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拓展课程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科视野和实践机会,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是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目标来进行调整和安排。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还注重课程的质量保障和评估。

每个层次的课程都有相应的评估机制,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还包括项目实践、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还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治。

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生也应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管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发展和质量保障,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通过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评估机制,以及师生互动和学生自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将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
3.物质文化 学校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4.教育行为文化
精品课件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1.努力创建宜人的、赋有文化底蕴的教育 环境; 2.探索有活力的、有特色的学校发展思路; 3.造就有文化品格、有魅力的教师群体。
精品课件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观念重建 (我们需要哪些新的理念?) 2.制度重建 规则重建(常规乎?常理乎?) 组织重建(学校机构、学生组织等) 时间管理(课时?学时?) 空间管理(“课堂”是主渠道?)
精品课件
3.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势
◆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合流; ◆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 ◆学校形象的个性化。
精品课件
4.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 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
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要素,课 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 的机制。
的职能。
精品课件
(五)学校课程管理与建设
1.学校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管理。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学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校 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精品课件
2.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研究学生的需要,进行需要评估; ●研究学校传统和学校课程资源; ●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 ●建立学校课程制度和学生发展评价制度; ●建设学校文化,创设优良的学生成长与
精品课件
(四)地方课程管理
1.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地方课程是一种“管理”范畴。地方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具有管理课程的权利。包 括:课程规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开发 的管理。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设置日益多样化,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实现课程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框架1. 一级管理:学校层面学校作为最高管理层,负责制定整体的课程规划和教学大纲,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国家教育标准和学校定位。

学校还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研发能力。

2. 二级管理:学院或学部层面学院或学部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这一层级的管理着重于课程的具体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3. 三级管理:教研室或课程组层面教研室或课程组是课程管理的基础执行单元,负责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在这一层级,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各层级管理者需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层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课程管理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2.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教学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3. 评估反馈通过考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持续改进基于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课程管理体系,提升课程质量。

四、注意事项1. 确保沟通畅通各级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与教师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反馈。

2. 强化师资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3. 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管理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建议,使课程更加贴合学生实际。

4. 灵活调整策略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管理者应保持灵活性,及时调整课程管理策略。

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

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

2023-11-09CATALOGUE目录•引言•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和现状•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模式•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困境•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优化策略•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引言当前教育领域中,课程管理权力运作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级课程管理是指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级对课程进行管理和决策,如何合理分配和运用权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提通过研究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了解其现状、问题及原因,为优化课程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课程管理规律的认识,提高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级的课程管理权力运作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以及优化课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02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和现状三级课程管理是指中央、地方和学校三个层级共同管理课程的过程。

其特点在于强调中央、地方和学校三方在课程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及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中央层级主要负责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政策和标准,监督和指导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工作;地方层级则根据中央的规划和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课程实施工作;学校层级则负责根据上级的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并组织开展课程实施工作。

三级课程管理是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逐步推行的。

自2001年开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改革思路。

这一改革旨在改变以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赋予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力和责任,促进课程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各级政府和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管理模式,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课程管理目标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技能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突出育人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

3. 全面发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5. 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提高体育课程管理效率。

三、课程管理内容1. 体育课程设置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包括基础体操、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课程内容,结合校园实际,制定课程表和学习计划。

2.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体能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3. 体育教材选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教学大纲,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配套教学辅助资料和器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4.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示范、讲解、技能训练、体验活动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学习。

5. 体育教学师资严格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进行相关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6. 体育课程协调管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资源的协调管理,通过组织一些专项活动、课外拓展等方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搭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7. 体育课程管理规范建立体育课程管理规范,包括教室秩序、学生纪律、器材管理、安全防护等,确保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成长。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入推进,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成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领导的重要任务。

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管理制度,即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和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

这三个层次的课程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通过统筹规划、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1. 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对整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规划、管理和评估的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应当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制定适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政策,并确保其贯彻执行。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各年级教师团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这一制度包括各年级教师团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通过建立年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年级教师团队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各班级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和实施方式。

这一制度包括各班级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内容。

通过建立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各班级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规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课程内容。

2.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3.课程评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课程改进教师应根据课程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改进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和有效果。

以上是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每一方面来具体探讨。

二、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过程的质量。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课程进行规划,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完整。

1.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

2.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开发,使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意义。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

以上是课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改进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三、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过程,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展。

1.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和积极参与。

课程管理的三级管理

课程管理的三级管理

课程管理的三级管理课程是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课程管理则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大型教育机构、学校等教育领域,三级管理是常用的管理方式,课程管理也不例外。

三级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在课程管理中,三级管理即包括教务处、课程中心和授课教师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高层管理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领导,他们主要负责课程管理的整体规划、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等。

比如,学校领导可以制定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以及对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资源的统筹管理等。

他们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制定教师的师资培训计划。

高层管理要有长远的目光,以确保课程管理符合学校或机构的长远发展需要。

中层管理中层管理主要包括课程中心、教学部门等,他们负责具体的课程编排和课程管理。

比如,课程中心可以根据高层管理的总体规划,具体安排各个学科的课程,编制课程表、教材和教案等。

他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中层管理还要与外部合作单位合作,确定合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等。

基层管理基层管理是指授课教师等直接参与课程教学的人员,他们负责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学记录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授课教师要按照课程表和课程安排,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授课等。

除此之外,授课教师还要进行课程评估和教学反思,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质量的稳定。

三级管理在课程管理中的优势三级管理在课程管理中可以更加有效地规划和管理课程,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三级管理的方式,可以合理分配学校或机构的课程管理资源,提高课程管理的协同效应,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管理体系。

总之,三级管理在课程管理中是一个实用而可行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三级管理的各级管理,精细分工,齐心协作,协调一致,才能实现课程管理的整体效益。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模板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模板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目的:为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开设的三级课程。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分类:根据教学大纲,将三级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 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课程管理1. 课程计划:每学期初,教学部门需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并报教务处审批。

2. 课程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课程,应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教师管理1. 教师资格:任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和专业背景。

2. 教学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教学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五、学生管理1. 出勤要求: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遵守课堂纪律。

2.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具体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

六、教学资源管理1. 教材管理:教学部门负责教材的选购和发放。

2. 设施设备:教学部门需确保教学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七、教学质量监控1. 教学检查:教务处定期对课程教学进行检查,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

2. 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八、违规处理1. 教师违规:对于违反教学规定的教师,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直至解聘的处分。

2. 学生违规: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教务处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相抵触,以上级规定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具体教学环境和管理需求。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三级课程,保障教学质量,树立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声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三级课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及评估。

第三条三级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的一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选修课、实践课、拓展课程等。

第四条三级课程的管理原则是科学、规范、灵活、有效。

第五条三级课程的管理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严格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建设、加强教学管理。

第六条学校设立三级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三级课程的统筹管理与协调。

第二章三级课程设置第七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科基础,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目标,经过科学论证和审慎决策。

第八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现。

第九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需求,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第十条三级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突出学校教育品质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章三级课程研发第十一条学校应设立三级课程研发中心,负责统筹、组织和实施三级课程的研发工作。

第十二条三级课程研发应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注重创新和实践。

第十三条三级课程研发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十四条三级课程研发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创新,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五条三级课程研发应注重跨学科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课程的互补和协调发展。

第四章三级课程管理第十六条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科学编排、合理安排三级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和程序。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多种课程绩效评价体系,对三级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第十九条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是指中国教育部门根据学校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
建立起来的课程管理制度。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国家课程、省级课程和学校课程三个层次,分别由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管理和实施。

首先,国家课程是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的课程体系,是国家对学生学习
的核心内容和目标的统一规定。

国家课程主要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各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等。

国家课程的制定和更新需要考虑国家发展需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能力,以保证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教育。

其次,省级课程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由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和管理的课程体系。

省级课程主要包括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等。

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制定,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需求制定的课程,特色课程则是各地学校为培养学生特长和个性而设置的课程。

最后,学校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由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
团队制定和管理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

学校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强,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个性化和
针对性而建立的,国家、地方和学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团队都要根据课程管理体系的要求,共同努力,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我国课程三级管理的出处、缘由和具体规定

我国课程三级管理的出处、缘由和具体规定

三级课程管理是权力和责任的再分配,以三级权力主体构建。

对教科书的管理主要有两个制度:一是编写资格认定制度;二是教科书审定制度,给出教科书目录。

国家: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审议省级上报的课程推广方案:评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质量。

地方:开发地方课程。

指导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有一定发言权。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教科书选择权。

扩展资料:
课程管理体制的具体模式:
1、集中课程管理体制。

在教育行政实行中央集中管理的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主要由中央教育部统一编制或审定,地方和学校必须遵照执行,国家对课程拥有决定权,地方和学校只有执行权。

法国是这类体制的代表。

2、分散课程管理体制。

传统上属于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其课程体制也往往是分散类型。

3、标准统一、管理分散课程管理体制。

实际上是分散管理体制的补充和延伸。

在很多国家,由某一层机构先确定课程的最低标准,然后由地方机构或学校根据标准决定本地、本校的课程设置。

简述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简述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中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简述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扩展资料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是指国家、
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由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国家课程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2. 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而设置的课程。

地方课程通常包括地方文化、地方历史、地方地理等课程。

3. 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
和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

学校课程通常包
括校本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课程的多样化和适应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订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占总课时的8。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课程安排;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使用。

(七)必须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标准,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务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本规定。

二、课程设置1.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

3. 学校应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材的采购、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

2.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3.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采购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四、教学实施1. 教师应认真备课,课前准备充分,授课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应建立考勤制度,严格控制违纪早退情况,确保教学秩序。

五、课程评价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多方位评价。

2. 学生的课程评价应占一定比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3. 教师应接受学生课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质量监控1. 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严格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督导,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学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校应对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教学质量。

七、课程改革1. 学校应结合实际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学校应建立课程改革专家顾问团队,开展多方面的课程改革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为规范三级课程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施三级课程的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

第二节:课程设置1. 课程分类: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将三级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如语言类、科学类、艺术类等。

2.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分类,明确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3. 课程设置:每个分类下的课程数量和长度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避免过多或过少。

第三节:教师管理1. 教师资格:从事三级课程教学的教师应符合相关资格要求,具有相应的学历和教育背景。

2. 师资培养:教育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教师评价:定期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和激励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第四节:学生管理1. 招生录取:教育机构应按照招生政策和要求,公正、公平地进行招生录取工作。

2. 学生管理:教育机构应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考勤、纪律要求、学习指导等方面的规定,保证学生的学习秩序和安全。

3. 学生评价: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第五节:教学质量管理1. 教学计划:教育机构应制定三级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2. 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估:对每个课程进行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评价等,以检视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节:课程评估与改进1. 课程评估:对三级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师资质等方面的评价,以检测课程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2. 课程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什么在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或学校中,为了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设置,通常都会制定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

其中,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相对完善和细致的管理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采用。

一、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其基本特征包括:1.分级管理:将课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层次进行划分,形成三级不同的管理层次。

通常包括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拓展课程等。

2.系统性: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成长: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管理,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个阶段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3.促进学校发展: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可以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加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要点和方法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和方法:1.确定课程设置和体系: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内容,并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2.设定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明确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3.健全管理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不断完善和实践这一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范文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学生课程管理的管理,提高课程管理效率,规范课程管理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所有学生,包括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学生、研究生。

第三条本制度用户学生课程的选课、退课、调课、考试等事项的管理。

第四条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本机构设置不同级别的课程,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级别的课程。

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五条学生在选课时需按照课程计划进行选课,选课期限为每学期的第一周至第三周。

第六条学生在选课时需遵守以下规定:1. 选择适合自身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课程;2. 不得重复选修已经修完的课程;3. 不得选修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课程。

第七条学生选课完成后,需按时参加所选课程,不得擅自缺课,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课程,需提前向课程管理员请假。

第八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需要退课的,需在开课后一周内提出退课申请,并经课程管理员审核后方可退课。

第九条学生在已选修课程中如有需要进行调课的,需在开课后两周内提出调课申请,并经课程管理员审核后方可调课。

第十条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期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需提前向课程管理员请假,并提供合适的请假理由和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按时参加课程考试,如因故无法参加考试,需提前向课程管理员申请缓考,并经课程管理员审核后方可缓考。

第三章课程评估第十二条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后,需进行课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师授课水平、课程教学方法等。

第十三条学生需按时参加课程评估,并如实填写评估表,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学生对课程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课程管理员提出申诉,课程管理员需及时处理并给予答复。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十五条学生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如有以下行为,将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 未按时选课或退课的,给予警告并限期办理选课或退课手续;2. 擅自缺课的,给予警告并要求补课;3. 无故缺考的,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处理;4. 未按时参加课程评估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处分;5. 违反其他课程管理规定的,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处理。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什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的一种制度。

在教育行政体制中,课程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出现,则为课程管理带来了更加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管理方式。

一、整体概念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指的是根据不同学段(一级)、不同年级(二级)、不同课程(三级)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体系。

这一体系下,针对不同层级的教育课程,设置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程序,从而有效地推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二、各级管理职责1. 一级管理一级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整个学段的管理。

在这一级别下,主要包括制定该学段的课程目标、设置该学段的教学大纲,以及对整体课程的评估和监督。

2. 二级管理二级管理涉及到对不同年级课程的管理。

在这个层级下,会具体对每个年级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进行规划和调整,同时负责对年级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

3. 三级管理三级管理则是针对具体的每门课程进行管理。

在这一级别下,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和执行。

同时,也需要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三、实施方式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文档,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流程。

2.培训支持:对教师和管理者进行相关课程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程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评估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及时反馈课程实施效果,持续改进课程设计与管理。

四、意义和影响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优化。

通过明确的管理责任和流程,能够有效地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实现课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级课程管理中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2012年六月国家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旨在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经过了接近三年的三级课程管理实践,本人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对三级课程管理中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的现状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针对这些现状在以后实施过程中提出了相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2012年六月国家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旨在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实行并制定实施计划。

这样由国家-地方-学校组成的三级课程联结起来称为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1三级课程管理实施所存在的现状
1.1没有建立起一个《地方体育教学指导大纲》
2001年新课改之后,由原来”按年级划分学段”改成“按水平划分学段”每个水平内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都没有给出一个考核标准,评价要点句子很短当时包含的内容却很广泛,如水平四(7-9年级)第二点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第二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里的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短短十八个字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假如要解答这个评价要点的话就能写一本书,其中评价方法举例的第二点:“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施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

”其实新课改中有很多的像这种语句,这里边大部分都是以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为主,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健全人格,首选体育。

可见体育在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新课改同样也是以重视体育在培养学生人格这方面的作用,而体育怎么去实施,首先就要建立起一个《地方体育教学指导大纲》。

2.2《地方体育教学指导大纲》与学校直接跳跃太大,实施方案制定不合理而导致课程计划没有很好的实施
地方体育到学校体育则更要注重特色化,有的体育项目是有地域性的,如滑雪
在东北这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比较容易,沙滩排球则在海南等沿海的地区开展比较容易,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以前就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体育不能大一统,要有地方特色,新课改很好确定的这一点但是却没有规定项目内容,需要地方确定实施方案,学校确定具体实施计划。

虽然很早就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但是学生扮演的应是演员,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所以要克服教师唱独角戏包教包“会”的一言堂的做法。

同样教师为主导,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

应由包教包“会”转为“导学”。

这里的“导学”应该是“导、讲、结(议)、练”都要体现“导”。

由现象入手“导”入课题,由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讲”解启发下,有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率,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学生讨论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讲评。

训“练”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技术,同时也要相互评价不但要生生互评,也要师生互评,同时还要讲出原因纠正误区。

训练为主线,教学始终要贯穿训练,训练能使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训练能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能使学生提高概括能力、训练能使学生提高比较能力、训练能使使学生提高对体育觉悟,授学生以体育,不如练学生以体育。

2.3 实施过程缺乏一套必要的教学监督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与评价体系
学生们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效果如何,怎么反馈到下一个学习过程中,一直是学校体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假如说推行从小学到高中二年级之间都推行素质教育与高三年级的应试教育相对的话,那么实施过程中小学到高中二年级之间的这十一年间要让学生学会水平一到水平五的全部课程要求那么这十一年的过程是足够的,那么谁来监督,怎么监督,如何评价。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部分的普通高等院校的网上调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大一打基础,到了大二才选专项,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许多大学体育教师反映的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学习某项体育项目,而且,不完全统计全国各高等院校每年军训期间,学校医院都会是学校医生看诊最繁忙的时间,看诊医生反映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3 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对策分析
3.1 建立一个合理的《地方体育教学指导大纲》
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大的要求,这是大的框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以此为目标确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指导大纲。

然而,要在学校实行并制定实施计划的前面必须加上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在市级教育局内最好是县级教育局召开统一课程实施计划,邀请学校体育专家、学者、资深体育工作者集体确定当地体育课程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内容确定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当地所要实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大纲、运动项目开展与竞赛情况等一系列的步骤,这样除了借鉴以前的经验之外也可以从其他特色地区学校引进来。

邀请学校体育集合当地中小学主管学校体育的领导和体育组组长听取教育局决定的体育课程实施意见,让当地学校领导与体育组组长给予重视。

3.2 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在区县级制定,这样有利于课程计划更合理有效实施中国幅员辽阔,随着交通与通信的发展,人人之间联系频繁,但是直接从全国省级教育部门下发实施方案到学校组织实施计划中间的跨度太大,不适合区县级实施和开展,所以依然需要细化,责任到区县级,一方面能适时根据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实施监督与评价。

3.3 建立一套必要的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机制
权利与责任只有通过监督才能落到实处,体育课程改革也是一样,怎么才能改变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趋势,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学校体育开展状况可以通过领导随机视察,体育组策划每学期定期开展的班级体育竞赛、趣味比赛,以练促学,以竞赛促学让学生在练习和竞赛中体会体育带来了快乐。

评价的目的并不全是学科成绩,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反馈意见,我们通过对同学们的反馈信息分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减少以后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或不出现同类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小梅.体育与健康课程改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1)17-24.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40-45.
[3]毛振明,体育课程改革新论——兼论何为好的体育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0(1).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