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广播事业归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闻总署撤销后,1954年广播事业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
到1956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全国广播事业规模奠定,共有地方广播电台56座,其中省级广播电台27座,其余为地市级广播电台。
长期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最重要的新闻栏目。
中央台的第一个重点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于1950年4月10日开播,1955年4月更名为《中央报纸摘要》,7月又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延续至今。
中央台的另一个重点新闻节目是创办于1951年5月1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联播》)。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广播电视系统共召开了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步步地引导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前进,逐步发展壮大。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试验播出。
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因局限首都一地,起名“北京电视台”。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机——《一口菜饼子》。
北京市内仅有电视机50架左右。
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
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诞生。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视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是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64年12月,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
1965年9月,在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认定的延安台创办日期是1945年9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
二、广播电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1966年7月13日,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受到批判。
1966年12月31日,广播局造反派进驻总编室,宣布夺权。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70年前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广播电视是一项非常少数的工具,但是它很快就成为了广大民众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势力的事业。
七十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艰辛发展的历程,从大国逐步向强国迈进。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从单一的广播电台、电视机构到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技术、节目制作、传播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满足了公众对于多样化、高品质的娱乐和信息渠道的需求。
技术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拿到了很多成果,比如互联网、数字高清电视、4K技术、5G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内容的传播和观众体验的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形式和内涵。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还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节目内容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也迎来了一波新思路新风貌的变革。
这些变革为传媒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增长动力。
全国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教育、科技等专题娱乐节目。
这些节目创意新颖、贴近生活,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会观众的审美敏锐度。
此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大力推出民生节目、音乐娱乐节目、电视剧等,以丰富观众的娱乐生活和文化需求,大力扩展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同时,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广泛的受众。
例如,融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优化的内容传播,使得广播电视的内容从单一的传播途径转变为新媒体下的多元化传播形式,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化和综合化的媒介生态网络。
略微观察一下,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涉及到了品牌、机构、资金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传播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广播公司”,它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
二、战乱时期的停滞与复兴然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战乱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发展进程暂时停滞。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才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新中国政府重建了广播电视系统,并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广播电视事业。
三、改革开放与媒体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节目,丰富了国内的广播电视内容。
同时,中国还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技术,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观众群体。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从2000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数字化转播工程,逐步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音视频内容,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建设和运营。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接收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广播电视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改革开放、数字化和互联网冲击等不同阶段。
新中国的广电发展:从收音机到数字电视
新中国的广电发展:从收音机到数字电视1949年秋天,一艘轮船航行在茫茫的南太平洋,船上几十位在美国结束了学业的中国留学生,非常想了解中国的局势,海天茫茫,他们和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梁启超先生的小儿子梁思礼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仅仅半个世纪,中国的广播电视从无到有,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国外起步晚了几十年的中国电视,最早的黑白电视机是苏联的,最早的彩电是日本的,但今天,在数字电视上,中国几乎与世界同步。
★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风采,是通过无线电波,这一天,全世界都通过电波听到了新中国庄严而豪迈的宣言。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向了四方。
1949年10月1日,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25分,整个开国大典持续了6个半小时。
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实况转播。
为了这次直播,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也就是后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它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
1939年秋冬,周恩来因右臂受伤去苏联治疗,在莫斯科,他与任弼时特意同共产国际的领导会谈,研究在延安建立广播电台的事情,第二年的3月,他们回国时几经周折,带回了一台广播发射机。
1940年春天,为了打破敌人的新闻封锁,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了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亲自担任主任。
★广播真正深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开始的。
1949年9月2日,一篇《新华广播稿》中摘录了中央对广播事业发展的规划:广播是一个有着非常灿烂前途的事业,我们中国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是文盲,因此,无线电语言广播事业,就更加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中国人民的非常重要的工具。
1950年4月,政务院新闻总署签署了在全国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这是针对全国尤其是农村收音机数量极少采取的重大措施。
决定中规定,在全国各县市要专门抽出人员担任收音员,组织大家收听广播。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和趋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在中国,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传媒媒介,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还缩短了世界间的距离。
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电台是在1923年由美国人斯奥斯邦以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注册了一家《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大陆报》共同创办的。
到1926年10月1日,才有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
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
虽然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速。
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
到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特别在近20多年,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接受等各个技术都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可分为数字化和网络化。
1)数字化趋势如今,数字技术的普及堪称现代信息领域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浪潮在二十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迅速席卷全球。
以数字技术代替传统模拟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十五”期间,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为发展节目内容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下一代广播网(ngb)的展开,整个产业出现了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的高潮。
为牵动市场和推动广播影视业自身的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实施数字电视广播计划。
目前,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组织、日本制定isdb(综合业务数字广播)的机构,都在极力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各自的制式。
2003年,我国明确了电视信号传输“有线、卫星、地面”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如下:
20世纪20年代,广播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出现了第一批广播
电台。
这些电台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传播新闻和娱乐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电视技术开始发展,并在一些国家开始广播
电视节目。
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画面来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彩色电视和立体声音效。
这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
电视节目的选择更加丰富,人们可以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节目。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广电媒体进
一步融合。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手机和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和获取新闻资讯。
与此同时,广电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各类视频网站兴起。
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广电媒体的发展。
总之,广电发展经历了从无线电到电视,再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技术革新。
这一过程中,广电媒体不断创新,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娱乐和信息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媒体形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娱乐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波澜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和信息传播领域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技术陈旧、节目单一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迎来了改革的契机。
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节目内容,逐步向全民开放,节目类型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国有媒体与地方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条件开始逐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电视技术的涌现,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传输和接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广播电视内容得以更广泛、便捷地传播。
数字化电视节目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观众的观看体验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了跨平台传播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内容,并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娱乐消费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力度,推出了各种应用软件和互动平台,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内容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和管理机制得到了全新的优化和完善,内容质量和创新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广播电视行业的若干历史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多个发展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广播电视行业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技术逐渐兴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机构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当时,广播电视作为传媒媒介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传媒业和公共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媒市场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
随着私人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加剧,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媒体兴起,电视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
未来发展展望作为一个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行业,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中国广播电视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内容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传媒服务。
以上是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继续与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电视网•中国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20 世
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为
国家开创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0 年,我国在西安发射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了国家广播电视的历史,并于 1962 年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广播电视发展的机构。
1969 年 7
月份,中央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在西安正式开播,拉开了我国电视台的开播序幕,中央
电视台后来发展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台。
1973 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全国联播,使
中国电视节目覆盖了全国。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
1987 年,第一套教育台中国
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1991 年,新世纪九一一视频技术及联播卫星电视技术于中国首次
使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此外,随着直播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国家有线电
视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收视者的数量持续增长,2016 年有线电视收视率已达到 98.7%。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媒体,推进电子媒体的生产、出版和播放的规范化
管理,积极推广多媒体应用,形成了以网络电视为核心的新型媒体传播体系,让公众更多
的有效获取社会资讯。
近两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完整的电视发
射覆盖网络,给全社会带来全新的信息次元。
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还
将继续加快发展,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加快社会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
广电发展历程及精神
广电发展历程及精神
广电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的无线电广播时代。
当时,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广播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
最早的广播节目主要以新闻、音乐等内容为主,受众范围相对较窄。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解闷的主要途径之一。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开始普及,电视广播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人们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世界,享受影视娱乐。
同时,电视广播也成为政府和宣传部门的重要工具,用于传播国家政策和社会价值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广电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网络直播、移动传媒等新兴形式的出现,为广电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内容,传统广播电视面临观众流失的问题。
然而,虽然广电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广电精神却一直被强调和传承。
广电精神强调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广电媒体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
广电精神还强调创新和进取精神。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电媒体应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形式,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服务。
同时,广电媒体也应该注重舆论监督,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报道和批评引导。
总之,广电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的广播电视还是现代的新媒体,广电精神一直是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注重社会责任和创新,广电媒体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娱乐内容。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它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音频和视频信息。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步发展为现代化的媒体产业。
下面将从广播和电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时候。
最早的广播技术是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传输声音信号。
1901年,马可尼首次在大西洋上成功传输了电报信号,标志着无线电通信的开始。
随后,广播技术逐渐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无线电波传输音乐和语音信号。
1920年,第一台商业广播电台在美国建立,广播正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
20世纪30年代,广播技术进一步发展,音质和范围得到了提升。
1940年代末,调频广播开始应用,在音质和稳定性方面有了更大的改进。
到了20世纪末,数字广播和卫星广播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广播的传输质量。
电视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1936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全球范围的电视转播实验,人们首次能够通过电视看到远在他们身边数千英里的景象。
同年,德国也开始试用电视实验。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电视技术不断改进,电视机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电器设备。
1950年代开始,彩色电视逐渐取代黑白电视成为主流。
20世纪8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开始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频道收看各种内容。
21世纪初,数字电视出现,提供更高的画质和更多的节目选择。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电视传播的方式,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线电波音频传输到无线电波音频和视频传输的转变。
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现代化的媒体产业,广播电视在丰富人们生活、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广播电视将继续朝着更加多样化,高品质,多平台的方向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观看和体验。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广播电视广播事业是我国通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涵盖广播、电视、在线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广播业务。
广电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刚刚开始起步。
1909年,上海滩上的沙特电气公司成为国内最早的广播宣传者,进行了一些模拟和实验性质的广播活动。
1912年,广播在北京得到了应用,由郭秉文先生创建的“大中华广播公司”开始正式运行,成为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
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924年,首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在北平正式开播,成为了中国广播电台的源头。
1928年,中国首个电视实验室在河北秦皇岛设立,进行了针孔摄影及机电声图的试验,开启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先声。
20世纪50年代,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时,中国广播电台成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体制,逐渐将广播电视事业推向全民化。
1958年,中国第一座红外线遥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成立,并且云南、辽宁、北京也相继成立了电视台。
1958年中国开始实行电视试点,重庆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批电视试点城市。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1983年,国内第一部液晶示波器在中国电子器件工程公司研制成功,为电视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7年,中国电视行业推出了七一晚会,成为年轻人追求梦想的象征,也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树立了标杆。
进入21世纪,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国在广播电视技术和内容上实现了突破,展现了我国的崛起和实力。
现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高清化的转型。
2015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业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6)》,提出了加强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广电业与新兴媒体的创新和发展。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模拟广播电视到数字化、高清化的传输方式,再到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的普及,广播电视事业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一、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办广播第一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建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3个月),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第二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美国新孚洋行所办;第三座外商所办电台——美国开洛电话材料公司所办的广播电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租界内);日本人在中国所办广播:1925年7月,日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a?a大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另外,日本在东北、华北等地都有专门的广播监管委员会;(中央放送局、华北广播协会等);小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2、北洋政府官办广播3、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开办时间: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管理机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4、旧中国的民营广播最早开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
三种类型——教育性、商业性、宗教性广播电台。
管理政策:?°发表前的检查制?±,?°发表后的追惩制?±;最后结局:1941年以后,汪伪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禁止开办,一律停播;(二)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红色中华通讯社(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播出内容:国际国内及抗战消息、中国中央重要文件及重要通知、《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重要论文,音乐、名人演讲、科学常识、日语、故事等。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初创期?a?a?°文革?±前的广播事业(1949-1966):广播网的建立与广播新闻的发展表现:广播电台数量增多,1965年底,电台84座;中国广播新闻无论在报道量、报道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新闻播出次数增加,新闻品种日趋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策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内容的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一、政策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电行业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198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为广播电视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1年,广电总局正式成立,开始落实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电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外资和外国电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办法。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能整合,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这些政策的变革,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型,从有线电视向卫星电视的发展,无不彰显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1995年,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中星6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启动了数字电视的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广播电视融合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的进步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内容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无论是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中国广播电视史
增强文化认同感
广播电视节目中蕴含的民族文 化元素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认 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
流。
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1 2 3
拓展传媒市场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 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创新传媒形态
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媒形态 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 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传播价值观
广播电视节目所蕴含的价值观能够 对观众产生影响,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能够将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等元素传承下去,使后人
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广播电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 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新,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丰 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03
中国广播电视的类型与特 点
广播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广播电台:以声音为主 要传播方式,通过无线 电波或导线传送,包括 调频广播和短波广播。 在中国,广播电台主要 由政府开办,传播新闻 、文化、娱乐等信息。
特点
03
04
05
1. 覆盖范围广:广播信 号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 球,听众群体广泛。
2. 传播速度快:广播信 息传播速度快,能够及 时传递新闻和信息。
3. 伴随性收听:听众可 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 收听广播,例如开车、 做家务等。
电视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电视台:通过电视信号 传送节目,包括地面电 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 视等。在中国,电视台 也主要由政府开办,播 放电视剧、新闻、综艺 等节目。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早期(1958~1966),“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
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
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本来最初的「四级办电视」目的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地方电视台的方法来提高电视人口的覆盖率,事实上也达到这效果,比如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从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史一、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1900年,美籍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马可尼、波波夫发明无线电报的启发下,萌发了用无线电波广泛传送人的声音和音乐的念头。
他在西方金融家的支持下,于1906年圣诞节前夕,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站。
在开播那天,播送了两段讲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
这个小广播站只有一千瓦功率,但它所广播的讲话和乐曲却清晰地被陆地和海上拥有无线电接收机的人所听到,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二、收音机的发明191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的建议下,制造了当时称为“音乐盒”收音机。
三、世界各国广播电台的产生(一)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无线广播电台,它也是第一个获联邦政府所发的实验执照的广播电台。
(二)BBC广播公司英国于1927年1月1日成立了新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BBC广播公司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台。
(三)德国广播发展德国广播事业开始于1923年。
1925年,德意志帝国广播公司成立。
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同年开始了用德语、英语向北美洲进行的国际广播。
由此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的广播事业完全为希特勒所控制,鼓吹种族主义,煽动战争狂热,敌视民主和一般的社会主义理想,灌输法西斯主义。
(四)苏联十月电台前苏联于1924年10月成立了国营的全苏广播机构——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属邮电人民委员部管辖。
1928年,该公司由新成立的全苏广播委员会替代。
1933年,改为苏联人民委员会直属的全国广播委员会。
列宁称“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五)意大利广播公司1927年,意大利广播公司(URA)改名为意大利广播收听局(EIAR),并从政府取得了25年的经营权。
1930年,新罗马电台建成。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自建国初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在广播电视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最早的模拟信号到现在的高清数字信号,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一直在不断更新技术,提升画质和音质,使得观众能够享受更好的视听体验。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也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突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观众能够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实现了观众与电视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的媒体体验。
其次,在节目内容方面,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从最初的宣传片、新闻节目,到如今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等各类节目形式,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了观众对于不同类型节目的需求。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开始注重原创内容的制作和推广,不断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从而提升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再次,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量的电视机和广播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通过“走出去”战略,将中国电视机和广播设备销往世界各地,为中国电视机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同时,中国电视剧、电影等节目的出口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广播电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最后,在文化传播方面,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通过电视节目的播出,观众能够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增进了人们的思想交流和文化认知。
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广播电视事业更是扮演着宣传国家政策、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在技术、节目内容、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也推动了传媒产业的繁荣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相信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还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
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
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
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
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本来最初的「四级办电视」目的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地方电视台的方法来提高电视人口的覆盖率,事实上也达到这效果,比如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从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
至二零零零年底为上,电视的覆盖别为92.5%。
然而,积极性调动得过火了,则出现另一种情景:电视台过多。
截至一九九四年底,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建立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达九百八十二个,有线台更多至一千二百一十二个,教育台九百四十一个,总数达三千一百二十五个,较美、俄、日、法、德、英、印度、加拿大、澳洲、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十一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二千六百零六个)还多了五百一十九个。
而到了一九九七年底,仅有线电视台数目就逾二千个。
回顾这一时段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能够留在我们记忆中,或者说,能够在中国电视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事件几乎与竞争并没有什么关系: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一场篮球比赛。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前身)也相继问世。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1979年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来信。
1980年
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
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1983年
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8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
它首次在大型节目中树立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
之后,总导演戴维宇及其创作班子趁热打铁,再次推出《话说运河》。
1987年
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
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
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央电视台与正大集团合办《正大综艺》。
该节目采用特邀嘉宾——明星或名人——猜谜、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一举成为收视热点,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电视名人,杨澜就是第一个幸运者。
该年又称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得万人空巷。
在这一阶段,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台”的概念,中央电视台、省台、市台,而几乎没有什么节目与栏目的概念
《告知书格式》
告知书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一)标题
告知书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也能够只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二)正文
1.开头。
写行文的缘由、背景和依据。
一般来说,告知书的开头或说明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或简要叙述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疑惑和困难。
2.主体。
写需要商洽、询问、答复、联系、请求批准或答复审批及告知的事项。
3.结语。
不同类型的告知书结语有别。
如果行文只是告知对方事项,则结语常用特此告知。
(三)落款
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写上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
如已在标题中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那里能够省略不写。
告知书格式范文(一):
风险告知书
_______(被告知人):
施工中使用挖掘机存在诸多危险,现对挖掘机司机风险告知如下:
1、作业前应进行检查,确认一切齐全完好,大臂和铲斗运动范围内无障碍物和其他人员,鸣笛示警后方可作业。
2、挖掘机驾室内外露传动部分,务必安装防护罩。
3、电动的单斗挖掘机务必接地良好,油压传动的臂杆的油路和油缸确认完好。
4、正铲作业时,作业面应不超过本机性能规定的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在拉铲或反铲作业时,挖掘机履带或轮胎与作业面边缘距离不得小于1.5m。
5、挖掘机在平地上作业,应用制动器将履带(或轮胎)刹住、楔牢。
6、挖掘机适用于在粘土、沙砾土、泥炭岩等土壤的铲挖作业,对爆破掘松后的重岩石内铲挖作业时,只允许用正铲,岩石料径应小于斗口宽的1/2,禁止用挖掘机的任何部位去破碎石块、冻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