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思维和想象
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1.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知形式;其不受感知觉器官的限制,是在感知决得基础上,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摆脱感官功能的束缚超越时空限制概括性: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抽取对关系加以概括2.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认识过程中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的概述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是指运用具体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它需要借助语词和运算符号来完成思维的概述皮亚杰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皮亚杰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思维形式所作的分类感知运动思维:主要通过感觉知觉和运动图式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思维:通过表象进行的思维,其没有守恒的概念与可逆性具体运算思维:有概念守恒与可逆性,出现具体运算图式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运算思维:又称抽象的逻辑思维,是能进行命题运算的思维吉尔福特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聚合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思维:思维围绕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寻求合乎条件的各种答案(二)思维的心智操作1. 分析与综合2. 比较与分类3.抽象,概括和具体化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概念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得情景西蒙和纽厄尔的观点: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给定,目标和障碍三种成分给定: 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问题的目标状态,是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障碍:由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系列心理操作、思维认知操作2.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问题解决得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思维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算法、启发式算法式概念:运用解题的一套规则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if 具体的问题有解题规则,按照规则进行,问题肯定可以解决if 按规则求解,工作量大启发式: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试探搜索阶段目标反推法简化计划法类比推理法(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问题解决得效果如何,一方面和主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问题的性质及难易程度有关知觉特点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举例: 运动项目中的迁移动机强度(动机的高低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人由于先前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时限定事物功用或性能的现象功能的固着常常会使思维过程"固定化",降低问题的解决效率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一)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定义: 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它的显着特点是能够提供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其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统一评价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问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二)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想
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行初步的分析,以淘汰无效方法,寻找有效 方法。
综合式分析是把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综合起来
实现目标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带有指向性。 是思维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抽象逻辑思维
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
来进行的思维。成人的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直观形象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成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7
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分为:
习惯性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 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方案或 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12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13
而使人的认识更加深刻,可以推测过去,认识现
在、预测未来。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4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象、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性;
从反映的形式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客观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精品文档
二 、想象的概述
❖ 1、定义 ❖ 2、种类 ❖ 3、想象的综合过程
精品文档
定义和功能
❖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 动。
精品文档
创造性
❖ 创造性——是一种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征就是新颖、独特和有价值。
❖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备以下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 ;2)、协同能力; 3)、捕捉机遇的能力。创造性的含义
❖ 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人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 造性倾向和创造性表现能力三种 因素构成。创造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 特征。
精品文档
特点
❖ (1)概括性: ❖ (2)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通
过一个事物认识其他事物;第二、思维可以事物的 外部特征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内在联系。第三、思维 可通过语言和词反映有关事实,预测事物发展变化 的进程等。
精品文档
思维的种类
❖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 分为三类:
精品文档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因素
❖ 迁移 ❖ 启发 ❖ 定势 ❖ 表征 ❖ 酝酿
精品文档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像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对机
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精品文档
种类
❖ 1、根据有无目的性将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 象。
❖ 根据有意象想的内容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 同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思维和想象
2.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通过已有经验以其他事物为中介去认识客观事物)
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记忆表象 进行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的运动规律,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加以认识的思 维。
A
B
C
1
21 127
3
100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2
14 163
25
99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3
18
43
10
5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一切事物。
、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突出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 1、问题解决的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LOREM IPSUM DOLOR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知觉情景的影响 功能固着的影响 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 原型启发 定势的作用 情绪与动机 迁移的作用 迁移: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求异思维。
发散式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的方 法。发散式思维与思维的创造性有关。 是传统教学所忽视的一种思维。
0203 思维与想象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的范畴。
(二)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
• ①特定客体阶段,也称概念前阶段。在这一阶段 中,对儿童来说,词所代表的只是某个具体的事物 • ②具体特征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明显的外部 特征来理解概念,并以此来认识概念所指的某类 事物 • ③功用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功用来区分事物 并理解有关的概念 • ④逻辑定义阶段。即以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本质特征来理解概念的阶段。
(三)概念掌握 1、概念掌握的实质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 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 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 实质: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区分出概念的有关 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过 程,是通过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 经验。 概念掌握是主动的、带有年龄特征的复杂的发展过 程,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逐步臻于完善和精确化, 从泛化到分化,再到整合的过程。
难题解答
• 回答一道难题:A由B转化而来,B在沸水中生成C,C 在空气中氧化成D,D有臭鸡蛋的气味。请问ABCD分别 是什么 ? • 这道题曾经难倒过许多的硕士博士学者教授,据说包 括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 。 • 据说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是大街上修鞋的王二 。 • 知道得越多就绕离事物的本源越远;我们的知识越丰 富,就越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我们的眼光越高 远,就越容易被眼前的石头绊倒;我们在人生的路上 走得越远,就越容易忘记人生本来的目的和意义。
两种答案:
2、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 决。 X=B-A-2C
100=127-21-2×3 99=163-14-2×25 5=43-18-2×10 21=42-9-2×6 31=59-20-2×4 20=49-23-2×3 18=39-15-2×3
最新四章思维与想象ppt课件
特点 (四)思维的逻辑性发展的特点
(一)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 (二)定势的影响 (三)功能固着的影响 (四)情绪与动机 (五)人际关系
第四节创造与想象
一、创造
• 创造: 是指提供了新颖的、首创性的、有社 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 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 因素,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 密切的联系。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 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是思维的 工具、载体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 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 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第二节概念的获得
第四节创造与想象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Guilford,1967,1968
– 流畅性:在规定时间内给出的问题解决 方案的多少。
– 灵活性或变通性: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
– 独特性或独创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 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第四节创造与想象
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概念的内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质。 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总和。即概念的量。
二、概念获得的途径:
概念的形成:是指通过同一类事物的大量例证,经过比 较,独立发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 而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的同化:指学习者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通过对新 概念的定义的理解,从而获得新概念的方式。
想象与思维想象
二、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 映。 补充功能——想象能弥补人类认识活动在时 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双丹凤 三角眼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微不 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第九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 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 形象的过程。 例如: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形象,工程师构 建的建筑物的形象,发明家构思的新作品的 形象等。 特点: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 作用: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科学发明 与发现的必要条件。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暮羁旅图
第六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3、想象与客观现实 构成想象中新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客观现实。 例如: 孙悟空:猴子身体加人的头; 4、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联系:想象与思维同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即 理性认识阶段。 区别:在解决问题情景时,思维是以概念的形 式有步骤、有计划、连贯的进行的;想象可以 跳过中间的好几个步骤,达到对问题解决的构 想。
第七页,共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问题
一天清晨日出时,一个修道士开始沿着盘旋 的山路爬山,到山顶的一个寺庙。山路狭窄 只有一两步宽,这个修道士爬山时,时快时 慢,一路上多次停下来休息,他在日落前不 久到达寺庙,在寺庙停留几天后他开始沿原 路下山,也是日出时起程,以变化的速度行 走,同样在路上多次休息,当然他下山的速 度要比上山时快。试证明修道士在往返途中 将于一天中的同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三、概念及其形成
2、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也 就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 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 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检 验如果得到证实,那就肯定自己的假设; 否则,就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假设或提出 新的假设。
三、概念及其形成
3、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1)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在使用范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 特征。 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 应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 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 非本质属性;另一种是变化本质行征,而非本质 的特征保持不变。
二、思维与语言
1、言语及其作用 交际功能:言语的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 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思维功能:能力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 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 念进行的,而词是概念的承担者。 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多样的创造功 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的数量的词语 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
几种启发法
选择性搜索: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 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 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 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目的-手段分析: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 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 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异。 逆推法: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 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是什么,这 就是逆推法。
二、思维与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从思维的内容与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19
新,敬请收藏】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各种认 知操作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主要依赖于以下条件: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
乐观、镇静、愉悦、轻松的情绪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使问
题顺利解决。
【教学课件 行业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持续更
28
新,敬请收藏】
高 简单任务
效 率
难度适中的任务
低
复杂任务
低
动机水平
高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29
新,敬请收藏】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8
新,敬请收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9
新,敬请收藏】
根据解决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步骤和清晰的意 识,可分为
直觉思维:
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 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四、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2.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 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时,头脑中浮现 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画面。
资料链接
(2)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用来克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以提高思 维的变通性。 例如,给出“盆子”的概念,让受训练者首先想到它的一个特殊用途, 如装水果,然后归纳为“容器类”,继而在“容器类”中细想它可能有的特殊用途, 如装鸡蛋、装纽扣、装衣服等;接着换一种类别,再细想它的各种特殊用途。通过这 种方法,使受训练者对事物的用途有了变通性的认识,培养了创造力。 (3)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该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 界定问题,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彻底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情况。 ② 开放头脑,即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于大脑激荡法中的畅所欲言直 至穷思竭虑的过程。 ③ 确定最佳构想,即在设想的各种办法中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④ 付诸实施,即把选择的解决办法进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
特别拓展
培养儿童想象力,大人要注意这三点 1.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为孩子保留思想里的那 一份跳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把会飞的汽车展现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 父母确告诉孩子汽车是在地上跑的,让孩子重新构思。简简单单多么现实的教 导,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错,却不知道自己确是孩子想象力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用现实去衡量和禁锢。 2.引导孩子敢于去想 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不值得想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在于现实与不可 能之间的差距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有敢于去想的想象 力,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想象,引导孩子跳出思想的禁锢,激发他们想象的 热情。
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思维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两者都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思维是指人类在处理信息和问题时使用的过程。
它涉及到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思维是人类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它需要大量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
想象是指在没有直接感官输入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内在的心像来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境。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基础,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可以创造出无数美妙的事物。
思维和想象都是人类灵活运用脑力的表现,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处理问题时,思维和想象常常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推理,而想象则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数学模型和形象化思维。
总之,思维和想象是人类认知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这两种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开展自己的智力和创造潜力。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2.组织“头脑风暴”法的原 则
自由思考原则 延迟评价原则 以量求质原则 结合改善原则
3.作用
集体“头脑风暴”法能提出大量的设 想 “头脑风暴”能激起竞赛精神 激励效果
4.头脑风暴法实例
老师选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老 师主持会议。 老师:我们的任务是砸核桃,要求多、 快、好,请大家踊跃发言,有什么好 办法? 甲:平时在家里用牙嗑,用手或榔头 砸碎,用钳子夹,用门掩。
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和凭借物
1. 直观动作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的思维的发展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思维的种类(2):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1. 集中思维: 聚合问题信息 一个共 同的正确答案 2. 发散思维:一个目标 不同途径 多种答案
思维的种类(3):根据思维过程中的独创性 1.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 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 序,用习惯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 2.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提出前所未有思 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三、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 间接性、概括性也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 人借助语言进行思与人类语言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除了语 言之外,人类思维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 表象和动作。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分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第三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析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 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 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和完善的。 4、检验假设:假设正确与否,需要借助一定的 手段来检验。检验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 二是间接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创造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想象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把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创造想象是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最直接的心理基础。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①有强烈的创造动机②有相应的专门知识③灵感与毅力(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相应形成理想与空想。
积极的幻想可成为学习、工作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动力。
第二节概念的学习一、概念与概念的学习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例:三角形的概念二、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一)概念形成1.什么是概念的形成指个体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属性。
2.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见153-154)(二)概念同化(见154-157)三、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的学习1.要具备丰富的感性材料2.必须正确运用变式3.正确运用下定义的方法4.将概念运用于实践第三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发现和提出问题(二)分析问题(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假设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一)知觉情景解决问题往往受刺激模式直接产生的知觉情景的影响。
(二)定势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定势有的表现为受经验习惯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受事物固定功能的影响。
(三)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可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
产生正迁移的条件:(1)抓住对象的共同因素(2)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3)培养分析与概括的智力技能(4)在巩固和掌握的基础上转入新的学习(5)运用比较的方法三、创造性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验证期(四)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1.变通性2.独特性3.流畅性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行为是否有以上的特征,从而判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
第四节青少年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一、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他们能够把自己对问题的推测看作尚待验证的假设,认真地加以检查,去伪存真,甚至推翻整个假设。
(三)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规律。
(四)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方案、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着的发展,但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三)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特点显着(四)想象丰富,富于创造而又富于幻想三、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一)激发求智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二)创建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培养好奇心(二)丰富想象力(三)训练发散思维(四)鼓励直接思维(五)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复习与思考:1、按本章教学要求复习。
2、思考本章课后练习第1、2、4 、6、7、8题。
3、做一做:一、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____本质____和___规律_____。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再造想象______和___创造想象_____。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____分析____与_综合_______。
4.幻想是__创造想象______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_理想_______和___空想_____。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__直观动作具体形象语词逻辑_______思维、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____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个人愿望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未来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粘和夸张典型化_、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
(R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W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W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R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R)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R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W)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R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R )三、单项选择题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 )。
A.梦B.幻想C.空想 D.灵感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C )。
A.日常概念B.科学概念C.判断D.推理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D )。
A.顿悟B.观察能力C.灵感D.原型启发4.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B )。
A.幻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记忆表象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B )。
A.表象的直观性B.思维的间接性C知觉的理解性D.想象的有意性6.在教学中,教师先举许多实例,然后再引出基本概念,这是思维的( D )。
A.分析综合B.比较判断C.具体化D.抽象概括7.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C )。
A.变势B.适应 C. 定势 D. 态度8.语言是思维的( B )。
A.内容 B. 工具C.结果D.原因9.问题解决的最佳动机水平应当是( B )。
A.最强B.中等强度C.弱 D. 没有动机10.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 C )。
A.直观行动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C.再现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11.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概念和一般原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 B )。
A.系统化 B. 具体化C.抽象和概括D.比较12.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C )。
A.概括性和形象性B.集中性和指向性C.间接性和概括性D.准备性和敏捷性13.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 A )。
A. 无意想象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幻想四、简答题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哪些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什么是创造创造思维有哪几个阶段4.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是什么五、案例分析1.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西方的“圣人”,其着作被奉为“经典”不容置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推动一个物体的力取消后,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他看到这个事实:有人推辆小车走,如果他忽然停止推动,小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走一段路,要使路面平滑,还会走得更远。
他由此进一步推论:如果毫无摩擦,小车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个观点为后来牛顿的运动第一定理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另一些的观点,如: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也提出了有根有据的质疑。
结果通过事实推翻了亚氏的“圣言”,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这是什么思维品质,有什么意义六、论述题1.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举例说明。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及各自的作用。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做一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概括的间接的本质规律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分析综合4.创造想象理想空想5.直观动作具体形象语词逻辑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7.个人愿望未来8.粘和夸张典型化二、判断题1.√ 2.×3.×4. √5.√6.√7.×8.√9.√三、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B 10. C 11. B12. C 13. A四、简答题(答案参见教材)五、案例分析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深刻性与广阔性(结合案例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