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1、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B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3、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去雁(仅答“雁””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4、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 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4份附答案解析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4份附答案解析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一)1.古诗文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曹刘。

__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6)《渔家傲·秋思》中用典故表达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酷肖.(xiǎo)吮.(shǔn)吸左右逢缘.(yuán)风姿绰.(chuò)约B.押解.(jiè)斑斓.(lán)不屑置辩.(biàn)恍.(huǎng)然大悟C.稽.(qǐ)首蓬篙.(hāo)怏怏..(yàng)不乐引颈.(jìng)受戮D.禅.(shàn)让阴霾.(mái)自怨自艾.(yì)铢两悉称.(chèng)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6分)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多了。

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

那么,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就能从容地走过。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4分)悠然坦然冶炼锻炼(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2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2分)
紧承“盈盈女”,下阙以“”喻荷花,与上阙“”一句照应。
2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21.B(3分)
22.示例①: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示例②: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氨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只要能够体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线索的答案即可得分)(3分)
23.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答对一点即可得分)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1分)
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广东广州】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2020中考语文真题练习:课外古诗词阅读九则

2020中考语文真题练习:课外古诗词阅读九则
[来源:学科网]
3. 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 樵余生。 五、 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 的深厚情谊。
7/7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2.B 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 洁暗赞来客。 六、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 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 怀。 七、
八、(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还自广陵 [宋]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1.这首诗前两句中“寒”和“相依”描绘了一幅静态美的画面, “戏”和“落 晖”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的 画面。 2.“过尽行人都不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9·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释】 ①钓 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 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中考初三语文专项:古诗文阅读--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0中考初三语文专项:古诗文阅读--诗歌阅读-解析版

【文库独家】古诗文阅读--诗歌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选出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写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C.“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悲怆情调中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D.全词真切感人,语言粗犷、豪放,意境悲凉、壮阔,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的气氛【考点】诗歌关键词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解答】D.词的意境开阔苍凉,豪放中却又透出一丝难以名状的荒凉.所以“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的气氛”错误,应是悲凉气氛.其余各选项都正确.故选:D.参考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渔家傲•秋思》语言风格和内容的结合理解.2.阅读【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但使愿无违”中“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考点】诗歌阅读综合.【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解答】A.正确;B.正确;C.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D.正确.故选:C.参考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点评】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3.选出对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诗写出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B.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C.是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抒情.诗人诗诗天际流D.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考点】诗歌阅读综合.【分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解答】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类客观题应从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A.理解正确B.理解正确.C.理解正确.D.理解不正确.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选段中把植物的“叶子”比喻成“玻璃”形象、生动地说明“叶子”的“透明”的程度,而不是突出了“叶子”的绿色深浅不一的特点.故D理解不正确.故选:D.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4.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解答】A.正确;B.正确;C.应改为: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D.正确.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5.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考点】诗歌关键词句.【分析】《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用来咏叹世道艰难和孤苦的处境.李白这首《行路难》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解答】《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诗人独自心绪纷乱.“停”“投”“拔”“顾”四个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之情.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答案:D【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的经典名句的鉴赏能力,我们要抓住34首古诗词的内容个情感,以及经典词句的理解,进行解答.如果出现选择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6.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B.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C.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D.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考点】诗歌关键词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相应传统节日的风俗的理解.分析即可进行判断.【解答】A.“屠苏”亦作“屠酥”,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所以A句的节日是除夕.B.“守岁”,就是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所以B句的节日是除夕.C.“腊酒”是腊月里制作的就,“高烛候春风”是除夕守岁的习俗.所以C句节日是除夕.D.端午时节,樱桃,桑椹都成熟了,旧时,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粘贴灵符的习俗.所以D 句写的节日是端午节.所以答案是:D.【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的经典名句的鉴赏能力,我们要利用对经典词句的理解,进行解答.如果出现选择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7.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流露出作者对自己遭受贬谪的愤懑不平之情B.颔联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被害友人的怀念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D.尾联是作者与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考点】诗歌关键词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的用典.【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逐项揣摩.【解答】赏析: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分析:B.颔联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被害友人的怀念,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故选:B.参考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点评】做本题时注意诗歌内容的具体把握.8.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诗歌阅读综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意境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诗歌意境.【解答】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D.【点评】做本题时注意诗歌各联内容的把握.9.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和诗人情感的考查.本诗写的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解答】解答这题,要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如B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诗歌意境类题型,要始终不忘诗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其实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这样才能对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到位.10.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考点】诗歌意境鉴赏.【分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方法如下,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歌的内容,(2)诗歌的写作背景,(3)作者的生平经历.【解答】诗人归隐田园,过的是一种远离车马喧嚣的生活,但这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所以诗人内心的情感是自得自在的,而不死B选项所说的“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所以B选项有误.故选:B.【点评】鉴赏诗歌的意境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本诗描写了诗人悠闲的田园生活,营造了一种清净淡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烦恼,宁静安祥的情感.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D.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解答】B选项说“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表述明显不当,没有体会到诗人真正的情感: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所以错误的一项是B.故选:B【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抓住诗歌的关键字眼,分析字眼的含义,并体会其使用的效果,以及对表现诗人情感的好处.当然,还要注意诗人使用的典故所寄托的情感.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诗歌意境鉴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阅读诗歌,了解内容,根据个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诗歌的内容,找到有关的信息,判断正误即可.【解答】A.对诗句理解正确.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在诗中是写实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此项所分析的含义是现代人赋予的,借诗喻理而已.C.对诗句理解正确.D.对诗句理解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有关诗歌的知识,并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灵活运用.本题的易错点是把现代人赋予的哲理说成是诗人感悟到的.1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诗歌意境鉴赏.【分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而不是表现作者想归隐山林.答案:C.【点评】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写景诗,学习时应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全面掌握诗歌的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B.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C.颔联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惆怅.D.诗中用“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作者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豁达胸襟.【考点】诗歌阅读综合;诗歌意境鉴赏.【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而B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表述错误,与沉郁中见豪放不符.故选:B.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体会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的特点.15.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专题一重点篇目一、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XX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1XXX会在一同。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XXX,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临XXX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墨客把登高望海所见的自然风景,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XXX地刻画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墨客坦荡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坦荡,气魄雄壮,通篇以写实的伎俩展现了一个大志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边。

1.(2017·南充)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折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2绿水前面去了。

B.“XXX生残夜,XXX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XXX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40题1、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B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3、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去雁(仅答“雁””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4、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 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题2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题2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题20题1、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2、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

(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3、点绛唇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听、听见、听到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最新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最新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 A【解析】 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居士。

【答案】东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2020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2020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例题:2020元调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后面题目。

过故友旧居[唐]许浑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

C.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 D(“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

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课外古诗词阅读过关方法认真阅读古诗词,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一.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

B.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C.诗人在诗中说"不是望乡时",说明诗人在本诗中并未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D.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二.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B.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C.“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D.“千里”与“片时”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对飞鸟的热爱之情。

最新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赏析专练(有答案)

最新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赏析专练(有答案)

最新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赏析专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共5分)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这是一首回忆往昔历程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前四句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身世浮沉,既有苦读经书后的仕途成功,又有国难当头时的①;后四句先巧用双关描述自己曾经的苦闷煎熬,再阐明心志,以②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每空不超过4个字,2分)10.从下面两幅画中选择一幅,用《过零丁洋》中的一联为其题诗,请结合诗句和图画内容,说明用此联题诗的理由。

(3分)【甲】【乙】选择:【】题诗:理由:(二)(共5分)9. 示例:①命运坎坷(或“痛苦飘零”“抗敌失利”等)②捐躯报国(或“舍生取义”等)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①从诗人身世之“沉”角度答,②从视死如归、死得其所、爱国尽忠、留名青史等角度答,意思对即可。

每空超过4个字的,不得分。

10.示例一: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画中人物被锁链束缚,却依然执笔题诗,器宇轩昂,坚贞不屈,正符合这两句慷慨赴死、忠心报国的意思。

示例二:乙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画中人物伫立滩头,面对波涛翻滚的洋流,孤独落寞,正符合这两句曾经在滩头感到惶恐、在洋中感慨伶仃的意思。

评分标准:共3分。

选择和题诗匹配1分,理由2分,其中画面细节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1分。

(二)阅读《春望》,完成8-9题。

(共5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本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安史之乱中,春日的长安城一片①的景象;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事持久和②。

整首诗表达出诗人思念亲人、③的情感。

(3分)9.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0-11题。

(共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①代的范仲淹,诗句开头一个②字写出了延州和内地大不相同的秋季风光,同时也为整篇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设下伏笔。

(2分)11.在众多诗人笔下,白发不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句与《渔家傲•秋思》中的画线句,分析两位诗人借助“白发”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分)(二)阅读(共5分)10.【答案】2分宋异11.【答案示例】(3分)示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借助“白发”,抒发了自己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助“白发7抒发了思念家乡但也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分析:准确分析情感各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8-10题。

(共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这是一首酬答赠言诗,是刘禹锡和__________________ (填姓名)扬州相会时所作。

(1分)9.阅读诗歌,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一致。

(2分)这首诗歌情感丰富,富于变化。

首联尽述诗人被放逐凄凉之地的① _______ :颔联则借典故表达孤身归来、物是人非的②________ ;而颈联格调却发生了质的转变,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诗歌的尾联,诗人在感激好友之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整首诗沉郁中见豪迈,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汇编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汇编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42页,9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20年中考·浙江杭州卷)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6分)【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

【答案】(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飘飘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2.(2020年中考·浙江绍兴13)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其一)[清]汪现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2.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6分)【答案】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的情趣盎然,颇有新意。

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江西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4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以下能够作为标题的一项〔〕〔2分〕A 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爽朗生动有味。

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上海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以下明白得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______〔2分〕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刻。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予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参考答案:1.王维/诗人自己2.B无锡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咨询题。

〔3分〕〔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如何样的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如何样的双关意义?〔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华市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如何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婺江〔双溪〕八咏楼2. 颂扬、热爱以及流连之情。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2 分〕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爽朗生动有味。

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上海市山居秋暝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 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 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咨询题。

〔3 分〕〔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如何样的情感?〔2 分〕送客诗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汉江临泛1.前两句描画出了水天一色、宽敞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画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2 分。

每个要点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域、期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 分。

每个要点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晓过鸳湖查慎行①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②岸欲平。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

③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

1.首诗的一、二句描画了如何样的漂亮景色?〔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2 分〕1.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或〝莱花〞,用最平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淳朴的内心。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咨询我归期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例题:2020元调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后面题目。

过故友旧居[唐]许浑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

C.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 D(“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

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课外古诗词阅读过关方法认真阅读古诗词,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一.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

B.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C.诗人在诗中说"不是望乡时",说明诗人在本诗中并未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D.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二.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B.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C.“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D.“千里”与“片时”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对飞鸟的热爱之情。

三.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的意思是: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B.诗的三、四句的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C.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航行时焦急的感受。

D.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既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又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四.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C.“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D.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景物表现了秋天特点。

五.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C.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D.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更大的烦恼。

六.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七.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八.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九.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十.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十一.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十二.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

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十三.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十四.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的意思是: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

B.三四句的意思是: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

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D.这首诗虽然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但表现了诗人对红蜻蜓和绿螳螂伤害稻花的忧虑之情。

十五.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第二句中的“逐”“移”二字体现了渔家生活的特点。

B.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C.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渔民贫困生活的同情之情。

十六.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B.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D.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