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合集下载

塑性理论课件-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塑性理论课件-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下一頁 返回
3、如果從初始狀態先加純剪應力通過 屈服點B到達D點,這時的應力和應變見表 5.1的第3行。
4、如同樣經後繼屈服軌跡裏面的任意 路線變載到F點,則應力應變見表5.1第4行。
5、如果從初始狀態沿真線OF`F到達F 點,則應力和應變見表5.1第5行,這時主軸 重合。
下一頁 返回
上述的第1、3、5種加載路線就是簡單加載。 由表中可看出,同樣的一種應力狀態σf、τf,由於 加載路線不同,就有好幾種應變狀態(如C、D點 應變);同樣,一種應變狀態(如εc),也可有 幾種應力狀態(如C、F點應力),而且應力應變 主軸不一定重合。從上述簡單的例子中,我們可 以看到,離開加載路線來建立應力與全量塑性應 變之間的普遍關係是不可能的。因此,一般情況 下只能建立起應力和應變增量之間的關係爭然後 根據具體的加載路線,具休分析。另一方面,我 們從上述例子中也看到,在簡單加載的條件下, 應力和應變的主軸重合,而且它們之間有對應關 係,因此可以建立全量理論。
下一頁 返回
另一方面,從工程角度來看,對於一 些繁雜的問題,那怕是能給出定性結果也 很可貴,具體的定量問題可以從實驗中進 一步探索(由於如摩擦條件等數學模型還 未給出,要精確計算也很難辦到)。鑒於 壓力加工理論中關於成形規律闡述上存在 的一些問題,吸取了增量理論及全量理論 的共同點,提出了應力應變順序對應規律, 並使該規律的闡述逐漸簡明和便於應用。 現簡述如下:
返回
5.2增量理論(流動理論) 一、列維-密席斯方程 二、普朗特-勞斯方程
返回
一、列維-密席斯方程
列維-密席斯方程適用條件:
(1)材料是理想剛塑性材料,即彈性應變增 量為零,塑性應變增量就是總應變增量;
(2)材料符合密席斯屈服準則,即 s

【材料课件】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材料课件】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张量表达:
(i,j=x,y,z)
x xy xz
ij


.
y

yz

. . z
应力分量图示
应力的分量表示及正负符号的规定
ij xx、xy、xz、yx、 yy、yz、zx、zy、 zz
i——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 j——应力分量本身作用的方向
y

y z
z
x


2 xy

2 yz


2 zx
1 2 2 3 31
x xy xz I3 . y yz 1 2 3
. . z
讨论:
1. 可以证明,在应力空间,主应力平面是存在的; 2. 三个主平面是相互正交的; 3. 三个主应力均为实根,不可能为虚根; 4. 应力特征方程的解是唯一的; 5. 对于给定的应力状态,应力不变量也具有唯一性; 6. 应力第一不变量I1反映变形体体积变形的剧烈程 度,与塑性变形无关;I3也与塑性变形无关;I2与塑 性变形无关。 7. 应力不变量不随坐标而改变,是点的确定性的判据。
PVD(phsical vapour deposition)等
5.小结
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建设中 占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这门课程旨在讲述有关高性能材料设计、成 形制备、性能表征与评价以及应用方面的重 要专业基础知识。
§0.3 金属塑性加工 1.材料加工
金属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 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以及服役性能的材料、 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0.6 金属材料加工的主要方向
常规材料加工工艺的短流程化和高速、高效 化连铸连轧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弹性:材料的可恢复变形的能力。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塑性成形的特点:组织性能好、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设备相对复杂。

冷态塑性变形的机理:晶内变形(滑移和孪生)和晶间变形(滑动和转动)滑移:晶体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

孪生:晶体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向)发生均匀切边滑移面:滑移中,晶体沿着相对滑动的晶面。

滑移方向:滑移中,晶体沿着相对滑动的晶向。

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不均匀性、相互协调性。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者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分为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和化合物(正常价、电子价、间隙化合物)固溶强化:以间隙或者置换的方式融入基体的金属所产生的强化。

弥散强化:若第二项是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加入而引起的强化。

时效强化:若第二项为力是通过对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而沉淀析出并产生强化。

冷态下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组织:晶粒形状发生变化,产生纤维组织晶粒内部产生亚晶结构晶粒位向改变:产生丝织构和板织构性能:产生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韧性降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加工硬化的优点:变形均匀,减小局部变薄,增大成形极限缺点: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变形困难。

热塑性变形的软化过程: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金泰回复:从热力学角度,变形引起金属内能增加,而处于稳定的高自用能状态具有向变形前低自由能状态自发恢复的趋势静态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温度后,在原来版型体中金属会重新形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组织的过程。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PPT课件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PPT课件
• 较强相体积分数达到30%,两相以接近于相等的应变发生变形
• 较强相体积分数高于70%,该相变为基体相
第45页/共97页
弥散型两相合金的塑性变形
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
中时,将产生显著的硬化现象

沉淀强化(时效强化):第二相微粒是通过对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而沉淀析出并产生强化

相协调。
第39页/共97页
二、塑性成形的特点



受晶界和晶粒位向的影响较大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抗力比单晶体高;
多晶体内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就越大,金属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多晶体变形不均匀性
晶粒受位向和晶界的约束,变形先后不一致,导致变形不均匀。
由于变形不均匀,晶粒内部和晶粒之间存在不同的内应力,变形结束后不会
交滑移
• 对于螺型位错,所有包含位错线的晶面都可能成为滑移面。
• 交滑移:螺形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滑移受阻是,可离开原滑移
面而沿另一晶面继续移动
• 双交滑移:发生交滑移的位错,滑移再次受阻,而转到与第一次的滑移面平行的
的晶面继续滑移
• 刃型位错不可能产生交滑移
第31页/共97页
位错塞积
原子能量随位置的变化为一余弦函数。
❖ 通过计算晶体的临界剪切应力,并与实际的临界
剪切应力进行比较,人们发现,理论计算的剪切
强度比实验所得到的剪切强度要高一千倍以论
为了解释这种理论值和实际值的差别,1934年泰
勒()、奥罗万(E.Orowan)、和波兰伊
(M.Polanyi)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提出了位
当退火状态的低碳钢试样拉伸到超过屈服点发生少量塑性变形

本构方程-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

本构方程-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

x y z
y ); z ); x);
xy
1 2G
xy
yz
1 2G
yz
zx
1 2G
zx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 再利用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公式
1 2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2
3
( x
y )2
(
y
z
)2
( z
x )2
6(
2 xy
2 yz
➢应力与应变之间是线性关系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 在塑性变形范围内,材料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 非线性的,与加载历史或应变路径有关。因此 用增量理论近似地描述加载历史和复杂的应变 路径
➢ 由于塑性变形比较复杂,历史上有许多学者提 出了各种不同的本构理论
➢ 应用广泛的有Levy-Mises理论和PrandtlReuss理论
d x d y
2
d y d z
2
d z d x
23 2
d
2 xy
d
2 yz
d
2 zx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 Levy—Mises理论 再利用等效应力公式
1 2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整理后可得瞬时比例系数d
d 3 d 2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 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
❖ 理想刚塑性材料模型 ❖ 幂指数硬化(强化)材料模型
❖ 刚塑性非线性硬化材料模型 ❖ 弹塑性线性硬化材料模型 ❖ 刚塑性线性硬化材料模型
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简化模型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塑性成形是一种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塑性成形技术是金属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家电、建筑等工业领域。

1.塑性变形: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金属材料通过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使其形状发生改变。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宏观形变,其主要表现为材料的延伸、压缩、弯曲等。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所决定的,不同材料的塑性性能不同。

2.应力-应变关系:金属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会产生应力,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使其产生应变。

应力-应变关系是描述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模型有胡克定律模型和流变模型。

3.材料流动: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会发生流动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

材料流动是指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内部原子的相对位移和重新组合,从而使整个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流动是实现塑性成形的关键,其流动性能决定了成形工艺的可行性和成品质量。

4.成形工艺:塑性成形工艺是金属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操作,通过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最终获得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塑性成形工艺包括冲压、拉伸、挤压、压铸、滚压等。

不同工艺适用于不同形状的零件,根据材料的性质和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形工艺。

5.工艺过程控制:塑性成形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以确保成品质量。

工艺过程控制包括工艺参数的选择、设备的调整、模具结构的设计等。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应力、应变速率等因素,以避免过大的变形应力引起材料的断裂或变形过大导致零件尺寸偏差。

塑性成形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制造,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材料的质量,节省原材料和能源。

因此,塑性成形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材型 1003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1、何谓变形速度?举例说明其与工具运动速度的区别联系。
变形速度为单位时间内变形程度的变化或单位时间内的相对位移体积。 一般用最大主变形方向的变形速度来表示各种变形过程的变形速度。 但应注意把金属压 力加工时工具的运动速度与变形速度严格区分开来,二者既有联系,又有量与质的不同。 变形速度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 既 有使金属的塑性降低和变形抗力增加的一面, 又有作用相反的一面。 而且在不同变形温度下, 变形速度的影响程度亦不同。因此很难得到在任何温度下,对所有金属均适用的统一结论。 在具体分析变形速度的影响时,要考虑到材料性质、工件形状、冷变形或热变形等因素, 才 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结果。
17、综述复杂加载条件下, 金属塑性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为什么必 须运用塑性增量理论。P26
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应变和应力的历史有关,因而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和应变 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为了反映变形的历史,本构关系须以增量形式给出。
18、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具有哪些重要的变形力学特点?
1、弹塑性共存 2、加载卸载过程不同的 关系 3、塑性变形与变形历史或路径有关 4、加工硬化 5、体积不变 All rights reserved
6、何谓最小阻力定律?举三例说明其应用。
最小阻力定律可表述为:变形过程中,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 功,走最短的路。 例如,1、在模锻中增加飞边阻力,或修磨圆角 r,可减少金属流向 A 腔的阻力,使金属充 填得更好;2、在拔长锻造时改变送进比或采用凹型钻座增加金属横向流动阻力,以提高延 伸效率。3、矩形截面坯料在平砧拔长时,为提高拔长的效率,应适当减少送给量 l(但也不 宜太小) ;若要使坯料展宽时,送进量应大时。

金属的塑型变形实验原理

金属的塑型变形实验原理

金属的塑型变形实验原理
金属的塑性变形实验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特性,通过给定一定的力对金属进行拉伸、压缩或弯曲等变形,分析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和力学行为。

金属的塑性变形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塑性变形特性:金属具有较高的塑性,即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金属会发生永久性的形变而不会恢复原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晶格滑移、晶界滑移和位错运动等机制发生的。

2. 塑性变形应力应变关系: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应力矢量,而应变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在线性弹性阶段可以近似认为是线性关系,但在超过一定应变值后,开始显现出非线性的本构行为。

3. 流动应力:流动应力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需要克服材料内部的阻力,即流动应力,才能进行连续的塑性变形。

4. 力学行为分析:通过施加不同的力或应力,可以让金属经历不同的变形形式,如拉伸、压缩、剪切等,进而分析金属的力学行为,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物理力学参数。

5. 实验装置:为了进行金属的塑性变形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实验装置,
如万能材料试验机、拉压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等,以施加不同的力或应力,记录和分析金属的变形情况。

工程塑性理论应力应变关系.ppt

工程塑性理论应力应变关系.ppt
通常将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称为本 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称为本构方程,也叫 做物理方程。
7.3.1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
x
1 E
x
y
z
,
y
1 E
y
z
x ,
z
1 E
z
x
y
,
xy
yx
xy
2G
yz
zy
yz
Hale Waihona Puke 2Gzxxz
zx
2G
式中:E—拉压弹性模量;ν—泊松比;
d xy xyd
d
yz
y
z
d
d zx
zx
d
代入以下公式
1
2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1 2
1 2 2 2 3 2 3 1 2
d 2
3 2
3
d x d y
2
d y d z
2
d z d x
2
6
d
2 xy
d
2 yz
1 E
z
x
y
,
xy
yx
xy
2G
yz
zy
yz
2G
zx
xz
zx
2G
1
2
x y
2
y z
2
z x
2
6
2 xy
2 yz
2 zx
1 2
1 2 2 2 3 2 3 1 2
2 3
x y
2
y z
2
z x

第二章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第二章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
(
)]
2 2 2 2 ε= (ε x −ε y )2 + (ε y −ε z )2 + (ε z −ε x )2 + 6(γ xy + γ yz + γ zx ) 3
整理后可得 利用
σ =3G′ε
E′ = 3G′
σ = E′ε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全量形变理论可以表示为
1 1 ε x = E′ [σ x − 2 (σ y +σ z )]; 1 1 ε y = [σ y − (σ z +σ x )]; E′ 2 ε = 1 [σ − 1 (σ +σ )]; y z E′ z 2 x
σ = E′ε
E’为塑性模量,与材料性能和塑性变形程度有关 E’为塑性模量 为塑性模量,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根据以上假设,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写出如下方程
1 ′ ′ εij = εij = σij 2G′
G’为塑性剪切模量,与材料性能和塑性变形程 G’为塑性剪切模量 为塑性剪切模量, 度有关
1 1 ε x = 3G′ [σ x − 2 (σ y +σ z )]; 1 1 [σ y − (σ z +σ x )]; ε y = 3G′ 2 ε = 1 [σ − 1 (σ +σ )]; y z 3G′ z 2 x 1 γ xy = τ xy 2G′ 1 γ yz = τ yz 2G′ 1 γ zx = τ zx 2G′
代入等效应变增量 dε
dε = 2 3
dγ xy =τ xydλ dγ yz =τ yz dλ dγ zx =τ zxdλ
(dε
x − dε y ) + (dε y − dε z ) + (dε z − dε x ) + 2 2 2

金属塑性加工(力能计算)

金属塑性加工(力能计算)

常用单位压力
p
表示
S——工作面积 ,按“工作面投影代替力的投影”
法则 求解
求解要点 工程法是一种近似解析法,通过对物体应力状态
作一些简化假设,建立以主应力表示的简化平衡 微分方程和塑性条件。 这些简化和假设如下: 1.把实际变形过程视具体情况的不同看作是平 面应变问题和轴对称问题。如平板压缩、宽板轧 制、圆柱体镦粗、棒材挤压和拉拔等。 2.假设变形体内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仅是一 个坐标的函数。这样就可获得近似的应力平衡微 分方程,或直接在变形区内截取单元体切面上的 正应力假定为主应力且均匀分布,由此建立该单 元体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为常微分方程。
塑性力学与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Plastic Mechanics and Principle of Metalforming
第二篇 金属塑性变形力学解析方法
解析对象
主要是求解变形力, 主要是求解变形力,此外可以求解变形量和变形速度等 变形力
金属塑性加工时, 金属塑性加工时,加工设备通过工具使金属产生塑性 变形所需加的外力称为变形力。 变形所需加的外力称为变形力。变形力是确定设备能 正确设计工模具、 力、正确设计工模具、合理拟订加工工艺规程和确定 毛坯形状尺寸的必要的基本力学参数。 毛坯形状尺寸的必要的基本力学参数。
1 T

h

因此: σ z = −σ T exp 2 f ( R − r )
h
2.粘着区

dσ z 2σ T − =0 τ k = −σ T / 3 代入平衡方程得: dr 3h
= 2 σT ⋅ ⋅ r + C2 h 3
上式积分得: σ
z
设滑动区与粘着区分界点为rb。 由

金属塑性加工技术1-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塑性变形力学基础

金属塑性加工技术1-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塑性变形力学基础


' x xy xz 1 0 0 x xy xz . . ' 0 1 0 y yz y yz m ' . . . . z z 0 0 1
π平面
1 ON σ σ σ 3σ m I1 3
2 m 2 m 2 m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σ OQ σ 1 2 σ3
2 2
2
(σ 1 σ m )2 (σ 2 σ m )2 (σ 3 σ m )2
1 (2σ 1 σ 2 σ 3 )2 (2σ 2 σ 1 σ 3 )2 (2σ 3 σ 1 σ 2 )2 3 1 (2[(σ 1 σ 2 )2 ] 2[( σ 1 σ 2 )(σ 1 σ 3 ) ] 3 1 3[( σ 1 σ 2 )2 (σ 2 σ 3 )2 (σ 3 σ 1 )2 ] 3 2 2 2 σ e 3τ 8 I 1 3I2 2I 2 3 3
2 2 总应力 P8 8 8
八面体上的正应力与塑性变形无关,剪应力与 塑性变形有关。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八面体应力的求解思路:
ij (i, j x, y, z) 1, 2 , 3 8 , 8
I1, I 2
求得:
2 2 8 ( I1 3I 2 ) 3
π平面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π 平面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例题
• 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
6 -4 1 -2 10MP a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ij 3
2
求该点的主应力值及主轴方向

第二章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第二章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max 1 3
2
1 2 3
1 3 C
单向拉伸时:
1 s, 2 3 0
max s
2


25
三、屈服准则
2、密席思(Mises)屈服准则
当等效应力达到定值时,材料质点发生屈服。
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等效应力是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取决于材料的性质,而与
单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s 可以对应任何应变(图 中虚线),若是硬化材料,则由 s 加载到 e,对应的应变为 e , 若由 f 卸载到 e ,则应变为 f 。所以不是单值的一一对应关系。
如图所示,若是理想塑性材料,则同一
四、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2、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由于加载路线不同,同一种应力状态可以对应不同的应变状态,同一应变 状态,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应力状态,而且应力与应变主轴不一定重合。
若该物体缩短一倍,变为0.5l0,其工程应变为

0.5l 0 0.5 50% l0
拉长一倍与缩短一倍,物体的变形程度应该是一样的(体积 不变)。然而如用相对应变表示拉压的变形程度,则数值相 差悬殊,失去可以比较的性质。
22
用自然应变表示拉压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形程度,具有 可以比较的性质 2l 0 拉 ln ln 2 69 % 拉长一倍 l0
10
应力分量
z
z zx xz
三个正应力分量
zy
x、y 、z
y
六个剪应力分量
yx yz
yz y
y
xy yx x
xy 、yx 、yz zy 、zx 、xz
x
应力分量有正、负之分:外法线指向坐标轴正向的微分面叫做正面,在正面 11 上指向坐标轴正向的应力分量取正号。按此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力分析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力分析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力分析一、金属塑性成形概述金属塑性成形是一种将金属材料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这一过程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建筑等行业,是金属材料加工的重要手段。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还能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1.1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金属塑性成形基于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塑性变形的特性。

当金属材料受到超过其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会发生滑移或孪生,导致材料发生永久变形。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包括应力、应变和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

1.2 金属塑性成形的分类金属塑性成形按照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锻造、轧制、挤压、拉伸等多种形式。

每种成形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成形工艺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是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材料内部应力状态的预测和控制。

准确的应力分析有助于优化成形工艺,避免材料的破坏和缺陷的产生。

2.1 应力分析的重要性应力分析对于金属塑性成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设计者预测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成形工艺。

其次,应力分析可以指导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调整,确保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处于安全范围内。

最后,应力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成形后产品的残余应力,为后续的热处理和使用提供依据。

2.2 应力分析的方法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力分析通常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分析基于材料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解析或半解析的方法求解材料内部的应力场。

数值模拟则利用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方法,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预测材料的应力和变形状态。

2.3 应力分析的应用应力分析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锻造过程中,应力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控制锻造力,优化模具设计。

在轧制过程中,应力分析有助于确定轧制参数,如轧制速度、压下量等,以获得高质量的板材或棒材。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 2.1 塑性力学 [理论基础](白底)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 2.1 塑性力学 [理论基础](白底)

三个阶段:①弹性变形: OA②均匀塑性变形: AB③不均匀塑性变形: BCLl w变形后变形量的表示相对应变e 真应变 εeeInhomogeneous yielding of low carbon steel. After the initial stress maximum, the deformation in the material occurs within a narrow band that propagates the length of the gauge section before the stress rises again.Courtesy of K. H. Subramanian& A. J. DuncanPhoto of Lüders bands formation in steel, contributed by Mike Meier, Univ. of California, DavisYield plateauLubliner(2005)图1-5 主应力图塑性变形力学图应力偏张量与π平面+应力张量应力球张量偏应力张量23,,)(1,0,1)σσ=沿σ轴投影'''123121,,)(,,)333σσσ=-112(,,)333y =-- 1,1,0)21*11*00*1)21++=-直接计算长度:222'121333σ-⎛⎫⎛⎫⎛⎫=++=⎪ ⎪ ⎪⎝⎭⎝⎭⎝⎭两种方式是否一致?为什么?虚线之间沿投影轴的间距对应于3D 空间的单位主应力,投影后对应单位偏应力,是单位主应力的倍0112||sin()3θσσ==S π平面这里s = σ’θ0=54.74︒应力主轴101cos()3θ=OE =22(a)(b)2312O23Courtesy of P. KellyJohann Bauschinger (1834-1893, Germany)Henri E. Tresca(1814-1885, France)”,对应于材料力学第三强度理论。

第二章 2.1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应力分析

第二章 2.1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应力分析
为主应力,主方向N 如果 σ 为主应力,主方向N =(l m n),则x、y、 , 、 、 z坐标轴方向的应力分量分别为 x、Sy、Sz 坐标轴方向的应力分量分别为S 坐标轴方向的应力分量分别为
sx = lσ = lσx + mτ yx + nτzx sy = mσ = lτ xy + mσy + nτzy sz = nσ = lτ xz + mτ yz + nσz
材料加工原理
第二章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张艳梅
概述
金属塑性加工是对金属施加外力, 金属塑性加工是对金属施加外力 ,在不破坏材 料完整性的条件下, 料完整性的条件下,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工件的一 种无切屑加工方法。常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包括 种无切屑加工方法。 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压等。 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压等。 金属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要涉及到受力、变形。 金属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要涉及到受力、变形。 本章主要介绍塑性成型过程中的基本力学问题: 本章主要介等。 应力、应变、屈服准则、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 并学会运用力学方法分析塑性成形过程中物体的应 应变分布,确定塑性加工所需变形力、变形功, 力、应变分布,确定塑性加工所需变形力、变形功, 为选择设备和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为选择设备和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其中: 其中:
J1 = σ x +σ y +σ z
J2 = −[σxσ y +σ yσz +σzσx − (τ +τ +τ )] 2 2 J3 = σxσ yσz + 2 xyτ yzτ zx − (σ τ +σ yτ zx +σzτ xy ) τ
2 xy 2 x yz 2 yz 2 zx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件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件
将板料沿直线弯成各种形状。
△ 拉深 把板料毛坯成形制成各种空心零件。
△ 翻边 把板料半成品的边缘按曲线或圆弧成形成
竖立的边缘。
△ 胀形 在双向拉应力作用下实现的变形,可以成
形各种空间曲面形状。
△ 扩口 在空心毛坯或管状毛坯的某个部位上使其
直径扩大的变形方法。
△ 缩口 在空心毛坯或管状毛坯的某个部位上使其
△ 落料 用冲模沿封闭轮廓线冲切,冲下部分是零
件。
△ 冲孔 用冲模沿封闭轮廓线冲切,冲下部分是废
料。
△ 切断
用剪刀或冲模沿不封闭轮廓线切断,多用 于加工形状简单的平板零件。
△ 切边
将成形零件的边缘修切整齐或切成一定的 形状。
◇ 成形工序 成形工序是板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
性变形,获得与模具形状一致的工件。包括弯 曲、拉深、翻边、胀形、扩口、缩口等。 △ 弯曲
3) 晶格类型的影响 面心立方金属塑性最好,如铝、铜和镍等; 体心立方次之,如钒、钨、钼等; 密排六方塑性最差,如镁、锌、钛等。
4) 铸造组织的影响 铸造组织由于具有粗大 的柱状晶粒和偏祈、夹杂、 气泡、疏松等缺陷,故使金 属塑性降低。右图是Cr-NiMo钢铸造状态和锻造状态 时的塑性差别。
Cr-Ni-Mo钢铸造组织和锻造 组织塑性的差别
塑 性a 指 标
b
d
e c
应变速率
□ 应变速率对塑性影响的结论
➢不同的应变速率大小影响不同; ➢化学成分越复杂或合金元素含量越高,率敏感性越
高; ➢对有脆性转变金属,视是否避开脆性区而定; ➢增大应变速率,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热量损失;提高
惯性流动效应; ➢非常高的应变速率大大提高金属的塑性
(5) 应力状态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dε x = 3 dλ[σ x − 2 (σ y +σ z )]; 2 1 dε y = dλ[σ y − (σ z +σ x )]; 3 2 dε = 2 dλ[σ − 1 (σ +σ )]; z x y z 3 2
dγ xy = dλτ xy dγ yz = dλτ yz dγ zx = dλτ zx
2G 2G
2G
E—弹性模量;µ—泊松比;G—剪切模量 弹性模量; 泊松比;
E G= 2(1+ µ)
2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特点: 特点:
(1)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全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 量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不一定重合。 量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不一定重合。 (2)塑性变形时可以认为体积不变,即应变球张量 )塑性变形时可以认为体积不变, 为零,松泊比ν= 为零,松泊比 = 0.5 。 (3)对于应变硬化材料,卸载后再重新加载时的屈 )对于应变硬化材料, 服应力就是卸载时的屈服应力, 服应力就是卸载时的屈服应力,比初始屈服应力 要高。 要高。 (4)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与应变历史有关,即应 )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与应变历史有关, 应变关系不再保持单值关系。 力-应变关系不再保持单值关系。应力与应变不能 一一对应,与加载历史和加载路径有关。 一一对应,与加载历史和加载路径有关。
材料塑性变形时,应力不仅与应变有关, 材料塑性变形时,应力不仅与应变有关,还与 材料变形历史、 材料变形历史、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 材料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可以归结 材料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为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之间的关系
σ = f (ε )
几种简化模型
σ = f (ε )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简单加载 指在加载过程中,各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 指在加载过程中,各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 为了建立全量理论,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为了建立全量理论,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应力主方向与应变主方向是重合的; ① 应力主方向与应变主方向是重合的; 塑性变形时体积保持不变; ② 塑性变形时体积保持不变; dε x + dε y + dε z = 0 应力偏量分量与应变偏量分量成比例; ③ 应力偏量分量与应变偏量分量成比例; 等效应力是等效应变的函数, ④ 等效应力是等效应变的函数,对于不同材料这个 函数都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 函数都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
Levy—Mises理论 Levy—Mises理论 再利用等效应力公式
1 2 2 2 (σx −σ y )2 + (σ y −σz )2 + (σz −σx )2 + 6 τ xy +τ yz +τ zx σ= 2
[
(
)]
整理后可得瞬时比例系数d 整理后可得瞬时比例系数dλ
3 dε dλ = 2σ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1 γ xy = τ xy 2G′ 1 γ yz = τ yz 2G′ 1 γ zx = τ zx 2G′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再利用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公式
1 2 2 2 (σx −σ y )2 + (σ y −σz )2 + (σz −σx )2 + 6 τ xy +τ yz +τ zx σ= 2
1 γ xy = τ xy 2G′ 1 γ yz = τ yz 2G′ 1 γ zx = τ zx 2G′
上式与广义虎克定律非常相似, 上式与广义虎克定律非常相似,只要将广义虎克 定律中的E 分别用E’、G’、0.5替代即可 替代即可。 定律中的E、G、µ分别用E’、G’、0.5替代即可。但 广义虎克定律中E 都是常数,而全量理论中E’、 是广义虎克定律中E、G都是常数,而全量理论中E’、 G’是与材料性能和加载历史有关的变量 G’是与材料性能和加载历史有关的变量
σ = E′ε
E’为塑性模量,与材料性能和塑性变形程度有关 E’为塑性模量 为塑性模量,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根据以上假设,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写出如下方程
1 ′ ′ εij = εij = σij 2G′
G’为塑性剪切模量,与材料性能和塑性变形程 G’为塑性剪切模量 为塑性剪切模量, 度有关
1 1 ε x = 3G′ [σ x − 2 (σ y +σ z )]; 1 1 [σ y − (σ z +σ x )]; ε y = 3G′ 2 ε = 1 [σ − 1 (σ +σ )]; y z 3G′ z 2 x 1 γ xy = τ xy 2G′ 1 γ yz = τ yz 2G′ 1 γ zx = τ zx 2G′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Levy—Mises理论 Levy—Mises理论 正应变增量两两相减,并将切应变的表达式 正应变增量两两相减, 一起写出
dε x − dε y = dλ(σx −σ y ); dε y − dε z = dλ(σ y −σz ); dε − dε = dλ(σ −σ ); x z x z
′ dε ij = σ ij ⋅ dλ
dλ—正的瞬时比例系数,在加载的不同瞬时是 正的瞬时比例系数, 变化的, 变化的,在卸载时 dλ=0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Levy—Mises理论 Levy—Mises理论 的展开式为( 2.73) ′ dε ij = σ ij ⋅ dλ 的展开式为(式2.73)
σ = Eε
比例常数E为弹性常数(杨氏模量)。 比例常数 为弹性常数(杨氏模量)。 为弹性常数 弹性变形是可逆的,与应变历史(加载过程) (2)弹性变形是可逆的,与应变历史(加载过程) 无关,即某瞬间的物体形状, 无关,即某瞬间的物体形状,尺寸只与该瞬时的 外载有关,而与该瞬时之前各瞬间的载荷情况无关。 外载有关,而与该瞬时之前各瞬间的载荷情况无关。 (3)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的变 )弹性变形时, 泊松比ν< 化,泊松比 < 0.5 。 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重合。 (4)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重合。
张量表达式为
3 dε ′ dεij = σij 2σ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材料增量本构理论虽然比较严谨,与实际 材料增量本构理论虽然比较严谨, 情况比较接近。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沿 情况比较接近。 加载路径积分, 加载路径积分,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讲是不 方便的。 方便的。 在塑性变形时,只有满足简单加载 简单加载( 在塑性变形时,只有满足简单加载(也称 比例加载)条件时, 为比例加载)条件时,才可以建立材料全 量本构理论( 量本构理论(描述应力与全量应变之间的 关系) 关系)
材料弹性本构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 1 ε x = E [σ x − µ(σ y +σ z )]; 1 ε y = [σ y − µ(σ z +σ x )]; E 1 ε z = [σ z − µ(σ x +σ y )]; E
γ yz = γ zx = γ xy =
τ yz τ zx τ xy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Levy—Mises理论 Levy—Mises理论 材料为理想刚塑性材料, 材料为理想刚塑性材料,即弹性应变增量为 塑性应变增量就是总应变增量; 零,塑性应变增量就是总应变增量; 材料服从Mises屈服准则 屈服准则, 材料服从Mises屈服准则,即 σ = σs ; 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 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即应变增量张量就是 应变增量偏张量; 量成正比
代入等效应变增量 dε
dε = 2 3
dγ xy =τ xydλ dγ yz =τ yz dλ dγ zx =τ zxdλ
(dε
x − dε y ) + (dε y − dε z ) + (dε z − dε x ) + 2 2 2
3 2 2 2 dγ xy + dγ yz + dγ zx 2
(
)
材料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σ = f (ε )
单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单向拉伸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示意图
1.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特点: 特点:
应变关系, (1)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应力与应变一一对应。 线弹性应力 应变关系 应力与应变一一对应。 符合胡克定律: 符合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
[
(
)]
2 2 2 2 ε= (ε x −ε y )2 + (ε y −ε z )2 + (ε z −ε x )2 + 6(γ xy + γ yz + γ zx ) 3
整理后可得 利用
σ =3G′ε
E′ = 3G′
σ = E′ε
材料全量塑性本构关系
全量形变理论可以表示为
1 1 ε x = E′ [σ x − 2 (σ y +σ z )]; 1 1 ε y = [σ y − (σ z +σ x )]; E′ 2 ε = 1 [σ − 1 (σ +σ )]; y z E′ z 2 x
Levy—Mises理论 Levy—Mises理论 可得Levy—Mises本构理论为 可得Levy—Mises本构理论为
1 dε dε x = σ [σx − 2 (σ y +σz )]; dε 1 dε y = [σ y − (σ z +σ x )]; σ 2 dε = dε [σ − 1 (σ +σ )]; y z σ z 2 x 3 dε dγ xy = ⋅ τ xy 2 σ 3 dε dγ yz = ⋅ τ yz 2 σ 3 dε dγ zx = ⋅ τ zx 2 σ
2.4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材料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称为材料塑性本构关 材料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称为材料塑性本构关 其数学表达式称为本构方程 也称为物理 本构方程, 系,其数学表达式称为本构方程,也称为物理 方程 材料塑性变形时,应力不仅与应变有关, 材料塑性变形时,应力不仅与应变有关,还与 材料变形历史、 材料变形历史、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 材料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材料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可以归结 为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