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核磁共振碳谱.ppt

合集下载

Chapter 4 核磁共振碳谱

Chapter 4  核磁共振碳谱

Chapter 4核磁共振碳谱2012-04-23曲玮popoqzh@( Carb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NMR)WQuP11213C NMR一. 碳谱特点二. 碳谱主要参数三. 碳谱测定技术四.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五.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WQu13C-NMR 谱与1H-NMR的特点对比:1.化学位移范围宽13C-NMRδC0~220; 1H-NMR δH0~20 2.碳谱峰形简单全去偶13C-NMR谱(不必考虑C-C偶合)3.碳谱可给出季碳信息4.碳氢偶合常数J大C-HWQuWQu13C-NMR 谱与1H-NMR 的特点对比:5.弛豫时间对碳谱解析用处较大弛豫时间(T 1)长,不同类型碳原子弛豫时间也不同(全氢去偶碳谱中,峰的强度不能反映碳原子数量)一般T 1:CH 2<CH<CH 3<<C6.碳谱测试技术多(详见P121碳谱的测定技术)7.灵敏度低P11213C NMR一. 碳谱特点二. 碳谱主要参数三. 碳谱测定技术四.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五.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WQu二.碳谱主要参数影响δC的结构因素δC值受碳原子杂化的影响,其次序与δH平行。

一般情况如下:屏蔽常数δsp3>δsp>δsp21.碳原子的杂化CH3-CH3δ5.7 sp3δ<60ppmCH≡CH 71.9 sp 60~100 ppmCH2=CH2123.3 sp2100~167ppmCH2=O 197.0 sp2160~210ppmWQu二.碳谱主要参数4 共轭效应影响δC的结构因素1)羰基碳邻位引入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或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羟基,酰胺,酰氯等),形成共轭体系,屏蔽作用增大,使得羰基碳化学位移值向高场移动。

WQuWQu4 共轭效应2)取代苯环中--供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tips:取代基对间位碳化学位移影响不大。

核磁共振碳谱

核磁共振碳谱

化学位移规律:芳环化合物
化学位移规律:醇
烷烃中氢被OH取代后,α碳向低场位移 +△C在35-52,β碳向低场位移+△C在
5-12 ,γ碳向高场位移-△C在0-6 。
化学位移规律:羰基
羰基的化学位移值C 在160-220。
化学位移值大小顺序:酮、醛>酸>酯 ≈酰氯≈酰胺>酸酐 酮羰基C 在210±5,羧基碳在160-185。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任强 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
Contents
• 第一节 碳谱的特点 •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 第三节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第一节 碳谱的特点
13 一、 C
1H
NMR核磁共振的特点
• 碳化学位移范围宽
NMR常用δ值范围为0-10ppm。
13C
NMR常用δ值范围为0-220ppm。
随取代基电负性,化学位移值
原子电负性大小数值:
H
C
S
N
Cl
O
F
4.0
2.1 2.5 2.5 3.0
3.0 3.5
影响碳谱(13C-NMR)化学位移的结构性因素
4.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使得电子在共轭体系中分布不均匀, 导致碳化学位移值向低场或向高场位移。 与双键共轭,中心碳原子 , 另一个C
CH4< CH3CH3< CH2(CH3)2 < CH (CH3)3 < C (CH3)4 CH3Cl< CH2Cl2< CH Cl3 < CCl4
取代的烷基越大,化学位移值也越大。 RCH2C(CH3)3> RCH2CH(CH3)2 > RCH2CH2CH3 > RCH2CH3
影响碳谱化学位移的外部因素
影响碳谱(13C-NMR)化学位移的结构性因素

核磁共振碳谱和DEPT谱ppt课件

核磁共振碳谱和DEPT谱ppt课件
累加而增强。噪音被平均化而分散,信噪比随累加扫描次数n的 增大而按下式增大。 ❖ (4)增强13C NMR灵敏度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PFT与去偶技术 相结合。
4
2.脉冲Fourier变换核磁共振技术
在脉冲FT—NMR装置中,采用强的脉冲照射使分子中所有的13C核同 时发生共振,生成在驰豫期内表现为指数方式衰减的正弦波信号(自由 感应衰减讯号FID),再经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lation)即成为 正常的NMR信号。随着脉冲扫描次数(n)的增加及计算机的累加计算 ,13C信号将不断得到增强,噪音则越来越弱。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扫描 及累加计算,最后即可得到一张峰形良好的13C-NMR谱。
氢键
使C=O中碳核电子云密度降低,dC=O值向低场 位移。如:
192
CH=O
197
CH=O
OH
5.测定条件
不同的溶剂、介质,不同的浓度以及不同的 pH 值都会引起碳谱的化学位移值的改变。
变化范围一般为几到十左右。由不同溶剂引起 的化学位移值的变化,也称为溶剂位移效应。
这通常是样品中的 H 与极性溶剂通过氢键缔 合产生去屏蔽效应的结果。 一般来说,溶剂对13C化学位移的影响比对1H 化学位 移的影响大。
5
3. 13C NMR化学位移的参照标准
由于TMS在1H NMR与13C NMR中的某些相似性(化学位移位于高场,4 个CH3化学环境不同),13C NMR化学位移的标准物也是TMS。标准物可作 为内标,直接加入到待测样品中,也可用作外标。
CS2的化学位移出现在13C NMR谱的低场区,早期文献报导的样品中,δ 值也有用CS2作为标准物的。
R
Cg
取代基处于直立键比处平伏键时δ位碳的占值小约5ppm。

NMR基本原理ppt课件

NMR基本原理ppt课件
近,有利于磁核间能量的转移,T2 仅10-4 ~ 10-5秒。
ppt课件.
33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示意图
ppt课核磁共振只能区分不同元素 的核。 如,H0=1.4092T时,
1H 的共振频率为60 MHz 13C 的共振频率为15.1 MHz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ppt课件.
27
FT-NMR谱仪特点: 扫描速度快,测定一张谱图只需要几秒-几十秒的时间。 不仅改善1H等天然丰度高的核种的谱图质量,而且使天
然丰度小、绝对灵敏度低的同位素核的核磁共振测定得 以实现。
ppt课件.
28
核磁共振谱示意图:

信号


量 强 度
ν=
γ 2π Ho
低场
H0
高场
H
磁场强度(频率υ0)
ppt课件.
6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Paul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 )
Peter 用核p磁pt课共件. 振成像“拍摄”的脑截面7图象
2002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库尔特·. 维特里希“for hi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2) 不同原子核,γ不同,相同磁场强度H0,共振频率不同。
如:H0 = 2.35T, 1H 100MHz, 13C 25 MHz
(3) 实现NMR有两种方式:
A. 固定H0 ,逐渐改变照射体系的频率——扫频法
B. 固定照射频率,逐渐改变磁场强度——扫场法
ppt课件.
22
ν=
γ 2π Ho
几种常见核磁共振谱图: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四 核磁共振碳谱(含习题)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四 核磁共振碳谱(含习题)

顺磁离子效应
顺磁物质对碳谱谱线的位移和线宽有强烈的影响。一些位移试剂 如镧系元素铕(Eu)、镨(Pr)、钇(Yb)等的盐类,包括氯化 物、硝酸盐、过氯酸盐等,以及它们的 -二酮的络合物,也都可 以作为13C 的位移试剂,使碳谱谱线产生位移。
烯烃及取代烯烃的化学位移
C 100~150 ppm 对于取代烯烃: (>C=)> (-HC=)> (H2C=)
核磁共振碳谱特点
弛豫时间长。13C 的弛豫时间比1H 慢得多,有的化合物中的一些碳原子的 弛豫时间长达几分钟,这使得测定 T1、T2等比较方便。另外,不同种类的 碳原子弛豫时间也相差较大,这样,可以通过测定弛豫时间来得到更多的 结构信息。
共振方法多。13C NMR 除质子噪声去耦谱外,还有多种其它的共振方法, 可获得不同的信息。如偏共振去耦谱,可获得13C-1H 耦合信息;门控去耦 谱,可获得定量信息等。因此,碳谱比氢谱的信息更丰富,解析结论更清 楚。
诱导效应
苯环取代因有共轭系统的电子环流,取代基对邻位及 对位的影响较大,对间位的影响较小。芳环上有杂原 子时,取代效应也和饱和环不同。
空间效应
13C化学位移还易受分子内几何因素的影响。相隔几个键的碳由于空间上的 接近可能产生强烈的相互影响。通常的解释是空间上接近的碳上 H 之间 的斥力作用使相连碳上的电子密度有所增加,从而增大屏蔽效应,化学位 移则移向高场。如甲基环己烷上直立的甲基 C(7)和环己烷 C(3)和 C (5)的化学位移比平伏键甲基位向的构象异构体的化学位移各向高场移 4 和 6 ppm左右。
图谱简单。虽然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耦合常数较大,但由于它们的共振 频率相差很大,所以-CH-、-CH2-、-CH3等都构成简单的 AX、AX2、AX3体系 。因此即使是不去耦的碳谱,也可用一级谱解析,比氢谱简单。

第4章 核磁共振碳谱 PPT课件

第4章 核磁共振碳谱 PPT课件

碘原子越多,作用越大,化学位移越小。如: CH2I2、 CHI3、 CI4的化学位移分别为 -54和 第 3 -140和-292.5。 章 核 • 原因:高原子序数的原子核外电子云密度大, 导致碳原子核外电子云密度同样增大,信号移 磁 共 向高场区。

2i 波 谱 分 析 第 3 章 核 磁 共 振
一、质子噪声去耦 二、偏共振去耦 三、质子选择去耦 四、门控去耦及反转 门控去耦 五、APT、INEPT、 DEPT谱
2018/11/7
一、噪音去偶谱(proton noise decoupling spectrum
wei 波 谱 分 析 第 3 章 核 磁 共 振
又叫全氢去偶(简称COM)或,13C(1H)宽带 去偶(简称BBD)。采用的脉冲系列如图3-72所 示,即在读取13C的FID信号期间,用覆盖所有
• 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杂化大小顺序与氢谱 中的顺序一致: • sp2﹥sp ﹥ sp3 • sp3 :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季碳 0--60 • sp2 :烯基碳和芳香碳:100—167 • sp2 :羰基:160—220 • sp :炔基碳:60—90
2018/11/7
2、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wei 波 • 碳的化学位移与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有关。 谱 • 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强, 分 信号移向高场,化学位移越小;碳核周围的电 析
2018/11/7
电负性 4.0
3.1
2.8 2.5 2.1
17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可沿碳链延伸,α碳原子
wei 波 谱 分 析
第 三 章 核 磁 共 振 氢 谱
上的氢位移较明显,β碳原子上的氢有一定位移
,γ位以后则不明显。
CH3 —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3) 立体效应 ) 4) 其它影响 )
溶剂、氢键、温度等。 溶剂、氢键、温度等。
4、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范围(图4.13 ,书143页) 、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范围( 页
四、13C的化学位移的经验计算 的化学位移的经验计算 1. Sp3杂化碳的化学位移及经验计算 杂化碳的化学位移及经验计算 2. Sp2, sp1 杂化碳的化学位移及经验计算 五、
13C偶合及偶合常数 偶合及偶合常数
偶合的13CNMR谱图与1HNMR相似,出现谱图的 相似, 谱图与 相似 多重性, 多重性,裂分峰的数目由偶合核的自自旋量子数 和核的数目决定。 和核的数目决定。
谱的解析: 六、 13C NMR谱的解析: 谱的解析 1. 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
1)计算不饱和度。 )计算不饱和度。 2)识别谱图排除干扰峰(试剂峰、杂质峰)。 )识别谱图排除干扰峰(试剂峰、杂质峰)。 3)分析碳的杂化类型,与不饱和度相符合。 )分析碳的杂化类型,与不饱和度相符合。 4)用偏共振去偶谱分析与每种化学环境不同的碳直接相连的 ) 氢原子的数目,识别伯、 季碳,结合δ值推导出 氢原子的数目,识别伯、仲、叔、季碳,结合 值推导出 可能的基团及与其相连的可能基团。 可能的基团及与其相连的可能基团。 5)综合以上分析,推导可能结构,进行必要的经验计算进一 )综合以上分析,推导可能结构, 步验证结构。 步验证结构。 6)化合物结构复杂时,需结合其它谱图进行解析,必要时还 )化合物结构复杂时,需结合其它谱图进行解析, 可查阅标准谱。 可查阅标准谱。
δ值范围为 值范围为0-220ppm, 1HNMR的常用 值范围为 的常用δ值范围为 值范围为 的常用 值范围为0-10ppm.
2. 给出不与氢相连的碳的共振吸收峰, 给出不与氢相连的碳的共振吸收峰,

碳谱PPT

碳谱PPT

吸电去屏蔽
供电屏蔽
羧基富电子态,C=C吸电去屏蔽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三、羰基化合物—酰胺和内酰胺(富电子态)
4.4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4.4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一、13C-1H的直接偶合 1JCH的影响因素---②诱导效应
4.4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一、13C-1H的直接偶合
¾ 13C与1H(I=1/2)之间的偶合引起峰的裂分, 符合2nI+1=2n× (1/2) +1=n+1规律。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三、羰基化合物—羧酸酯和内酯(富电子态)
羧基富电子态,C=C吸电去屏蔽5-6ppm 羧基富电子态,烷基去屏蔽约11ppm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三、羰基化合物—羧酸酯和内酯(富电子态)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三、羰基化合物—酰胺和内酰胺(富电子态)
值小 羧基富电子态,δ C=O
二、不饱和烃:芳香化合物—取代规律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二、不饱和烃:芳香化合物—取代规律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二、不饱和烃:芳香化合物—芳杂环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三、羰基化合物
4.3 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
三、羰基化合物
醛、酮羰基碳在低场200ppm左右; 各类羰基化合物δC=O由低场到高场的顺序为:
¾ -CH3(q); >CH2-(t); > CH(d); 季碳>C<和羰基碳C=O(s)。
¾ 1JC-H=120-300Hz;
4.4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二、13C-1H偶合—实例
香草醛
4.4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二、13C-1H偶合—实例

第4章核磁共振碳谱

第4章核磁共振碳谱
常规宽带质子去偶13C谱
4.3 13C的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
13C的化学位移是13CNMR的频率及化学位移
计算如下
vC =
γC 2π
B0 (1-)
δC =
v样 - v标 v标
×106 (ppm )
(屏蔽常数)值越大,屏蔽作用越强,δC位于高场端。 以TMS为内标物质。规定TMS的13C的δC为零,位于其左侧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
(1) 提高仪器灵敏度; (2) 提高仪器外加磁场强度和射频场功率; (3) 增大样品浓度; (4) 采用双共振技术,利用NOE效应增强信号强
度; (5) 多次扫描累加,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分辨能力高
13CNMR的δ值范围为0-220ppm, 1HNMR 的常用δ值范围为0-10ppm,约是氢谱的20 倍,其分辨能力远高于1HNMR。
(低场)的δC为正值,右侧(高场)的δC为负值。
一、屏蔽常数
σ=σdia+σpara+σN+σmed
σdia (σ抗磁):为核外局部电子环流产生的抗磁屏蔽,即 在外磁场Bo诱导下,产生与Bo场方向相反的局部磁 场。 σdia随核外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σpara (σ顺磁):为非球形各向异性的电子(如p电子)环 流产生的顺磁屏蔽(去屏蔽)与σd方向相反,反映了 各向异性。除1H核外的各种核,都以σp为主。13C核 的屏蔽,顺磁屏蔽项是主要的。它与电子云密度、激 发能 量和键级等因素有关;
(1)INEPT法 由于核磁共振本身信号灵敏度很低,尤其是低
天然丰度的核(如13C、15N等)更为突出。 INEPT法是在具有两种核自旋的系统中,以
CH为例,通过脉冲技术,把高灵敏1H核的自旋 极化传递到低灵敏的13C核上去,这样由1H到与其 偶合的13C的完全极化传递可使,13C信号强度增 强4倍。

波谱分析课件—核磁共振碳谱

波谱分析课件—核磁共振碳谱
4、反转门控去偶
既无偶合信号,又无有NOE效应的谱图。
波谱分析课件—核磁共振碳谱
C4 C2
C1
C6
C5 C3
(CH3)2N 3
1 2
5
CHO
6
的反转门控去偶谱
4
C3C2
C1
C6
C4
C5
(CH3)2N
1
3
5
CHO 的门控去偶谱
6
2 波谱4分析课件—核磁共振碳谱
5、选择质子去偶
该方法类似于氢谱的自旋去偶法。且有NOE 效应存在。
13(41).5110.(82)
39.6
(6)
(3)
189.5 (5) 124.8
154.0
(CH3)2N
1
波3 谱分析课件5—核C6磁H共O振碳的谱 质子宽带去偶谱
24
2、偏共振去偶
方法:与质子宽带去偶相似,只是此时使用 的干扰射频使各种质子的共振频率偏离, 使碳上质子在一定程度上去偶,偶合常数 变小(剩余偶合常数)。峰的分裂数目不变, 但裂距变小,谱图得到简化,但又保留了 碳氢偶合信息。
在-2.5~55ppm之间。
• Grant和Paul提出了计算烷烃碳化学位移的经验公 式:
δci=-2.5+Σnij Aj + ΣS
式中-2.5为CH4的δ值(ppm);
nij为相对于ci的j位取代基的数目,j =α、β、、δ;
Aj为相对于Ci,j位取代基的位移参数; S为修正值 (表4-2)
波谱分析课件—核磁共振碳谱
同时不存在13C自身自旋-自旋裂分。
3. 给出不连氢的碳的吸收峰
可直接给出基团的特征峰,分子骨架结构的信息。
4. 不能用积分高度来计算碳的数目 5. 驰豫时间T1 可作为化合物特构鉴定的波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核磁共振碳谱 上课课件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核磁共振碳谱  上课课件
氢谱与碳谱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13C-NMR信号1957年发现,1970年开始直接应用。 13C丰度低1.108%;磁旋比为1H的1/4。灵敏度低。 Fourier NMR仪器出现,使13C-NMR信号测定成为
可能。
4.1. 13C-NMR的特点
1.灵敏度低
空间效应
a) 取代烷基的密集性:取代烷基越大、分枝越多, C也越大 例:伯碳 仲碳 叔碳 季碳
b) -旁位效应:各种取代基团均使-碳原子的共振 位置稍移向高场
20.3 ppm
H3C
H
HOOC
COOH
14.0 ppm
H3C
COOH
HOOC
H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他因素 氢键及其它影响
氢键的形成使羰基碳原子更缺少电子,共振移向 低场
CH3 ↑ CH2↑ CH↑ (↑ 代表正向峰,↓ 代表倒置峰) CH ↑
= 135º CH3 ↑ CH↑ CH2↓
质子宽带去耦
O CCH2CH2CH2CH3
CH CH
O
CH
C C
CH2
CH2
CH2
CH3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Chemical shift (, ppm)
(C) (CH) (CH2)
宽带去耦
13C
(CH3)
偏共振 去耦
3、DEPT法 -不失真极化转移增强法
与耦合常数J无关, 在实验中只要设置 ,发射脉冲分别为45º、90º和
135º,做三次实验,就可以区分各种碳,季碳的信号不出现
脉冲角度 峰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CH3
C
OCH2CH3
NH
偏共振去偶谱
O
2CH
C
2CH
C C-O C
质子宽带共振去偶谱
OCH2 CH3CH3
47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例题 化合物C10H13NO2的碳谱,推测结构
2CH 2CH
CH C C-O C
CH3 CH3 OCH2
48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例题 化合物C10H13NO的碳谱,推测结构
11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2. 温度效应
12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2.2 偶合常数 由分子结构决定,与外界条件无关 • 1H和13C的偶合
1.一键碳氢的偶合常数(1JCH)
➢1JCH值较大,在110~320Hz ➢碳原子杂化轨道s成分↑ ,1JCH值↑ ➢与键角有关,环张力增大, 1JCH值↑ ➢随取代基电负性增大, 1JCH值↑
30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δC-1 = 28.7 δC-2 = 30.2 δC-3 = 36.5 δC-4 = 8.3
X=OH α位 48 β位 10 γ位 -5
δC-1= 28.7 δC-2= 30.2 - 5= 25.2 δC-3= 36.5 + 10= 46.5 δC-4= 8.3 + 48 = 56.3
NH2
6
1 Br
2
5
3
4
22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3.5 DEPT谱(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
23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DEPT 90
CH
CH
CH
DEPT 135 CH
CH2 CH2 宽带去偶
小蠹烯醇
CH
CH3 CH3
• CH3,CH2,CH和C分别变成四重峰(q),三重峰 (t),二重峰(d)和单峰(s)。
偶合谱 质子宽带去偶谱
mo
p
OH
mo
偏共振去偶谱
19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3.3 质子选择性去偶 (selective proton decoupling) • 用较低的射频功率准确照射某个质子,在13C NMR谱中,
与该质子相连的碳原子变成单峰 • 其他碳原子与偏共振去偶谱类似
20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3.4 门控去偶及反转门控去偶
• 指用发射门及接收门来控制去偶的实验方法
B1 B2
21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反转门控去偶 (inverse gated decoupling)
• 测定真正的偶合常数或作各类碳的定量
δ=200.5
CH3 O
CH3 CH C H
δ=204.9
O CH3 CH2 C H
δ=202.7 δ=206.7
O CH
δ=192 δ=196.9
δ=211.0
δ=192.1
40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2.羧酸及其衍生物
➢δ值在150~185ppm
41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5.1 碳谱解析一般程序
Ω=6
7.69(1H, d, J=15.9Hz ) 6.55(1H, d, J=15.9Hz)
6.68(2H, m) 7.44(3H, m)
45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COCD3
- COCD3
O C
46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例题 化合物C10H13NO2的碳谱,推测结构
Ω=5,可能有苯环及双键
化合物 C6H12O的碳谱如下 Ω=1,可能有双键存在
H
H
CC
H
O
OCH
CH2 OCH2
CH2
CH2 CH3
33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化合物 C6H12O的碳谱如下
H CC
CH
OCH
C
CH3 CH3 CH3
34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4.3 炔烃
➢炔烃及衍生物的δC值在60~90ppm ➢与极性基团直接相连的炔碳δ 20~95 ➢与三键直接相连的碳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
波谱解析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 carb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3C-NMR )
1
波谱解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碳谱的特点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2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 1957年首次观测到13C NMR信号,却在70年代才开 始直接研究有机化合物。
5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2.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 核外电子云密度↑,屏蔽效应↑,δ↓
6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3. 诱导效应 与电负性基团相连,电子云密度↓δ↑
4. 共轭效应 引起电子分布不均,δ↑或↓
7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5. 空间效应
➢ 碳化学位移值容易受到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 ➢ 空间上接近的碳上氢之间的斥力作用使得碳上电子
➢ 谱峰相对较强,可能是等价碳的重叠峰。 ➢ 若推断的氢数目之和小于分子中的氢数目,则可能
存在活泼氢。 ➢ 谱峰数目大于分子式中的碳数,则可能化合物中可
能含有氟、磷或者存在异构体。
43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例题 化合物C5H10O2的13C谱给出5个碳信号, δ=174.0, 51.2, 36.0, 18.5, 13.5。试推测其结构。
在13C{1H}NMR实验中,最大NOE提高因子
f 2 2 13C(1H )
1H 13C
质子宽带去偶谱缺点:失去碳氢偶合全部信息
18
第三节 碳谱的测定技术
3.2 偏共振去偶(off resonance decoupling)
• 采用频率范围小,强度弱的射频场B2 • 消除2J~4J的偶合,仅保留1J。
31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4.2 烯烃
➢烯碳的δ值在110~150ppm ➢除Br,I,CN外,取代基均使α-C的δ值低场位移。 ➢取代烯
δ C > δ CH > δ CH2
123.2
136.2 115.9
124.6
113.3 140.2
109.3 149.3
126.0
32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云密度有所增加,屏蔽效应增加
8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6. 重原子效应
➢ 碘原子核外围有丰富的电子,碘原子的引入对与其 相连的碳原子产生抗磁性屏蔽作用。
CH4 CH3I CH2I2 -2.5 -20.7 -54.0
7. 分子内氢键的影响
CHI3 -139.9
CI4 -292.5
9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δC-1= 128.5 + 9.3 + (-7.3) = 130.5 δC-2= 128.5 + 0.7 + 1.6 = 130.8 δC-3= 128.5 + (-0.1) + (-12.7) = 115.7 δC-4= 128.5 + 26.6 + (-2.9) = 152.2
37
第四节 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Ω=5,可能有苯环和1个双键存在
O
CH
N C CH3
CH2CH3
O
CN CC
CH2
CH3 CH3
49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例题 化合物C10H13NO的碳谱,推测结构
Ω=5,可能有苯环和1个双键存在
CH H3C
✓化学位移范围宽,δ为0~220ppm ✓给出季碳的信息 ✓不能用积分高度来计算碳的数目 ✓灵敏度低、偶合复杂
4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2.1 化学位移
(一)影响碳化学位移的结构性因素
1.碳原子的轨道杂化
➢ sp3杂化碳的δ值:0~60ppm ➢ sp2杂化碳的δ值:100~167ppm(烯碳和芳碳) ➢ sp2杂化碳的δ值:160~220ppm(羰基) ➢ sp杂化碳的δ值: 60~90ppm
1.由分子式求不饱和度 2.识别重氢试剂峰,排除其干扰 3.由δ值分析sp3,sp2,sp杂化碳数目 4.由DEPT、偏共振去偶谱识别伯,仲,叔碳,结
合δ值推导出可能的基团。 5.综合分析,推导可能的结构 6.参考UV、IR、MS,来验证结构
42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一些有用的规律
➢ 谱峰的数目小于分子中碳原子数的数目,则分子中 可能存在某种对称因素。
Ω=1
δ=174.0
有羧基或酯基
δ=51.2
与氧相连的碳信号
13.5 36.0
51.2
18.5 174.0
44
第五节 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例题 化合物C9H8O2的1H谱δ :7.69(1H, d, J=15.9Hz ), 6.68(2H, m), 7.44(3H, m), 6.55(1H, d, J=15.9Hz);以及碳谱图。试推测其结构。
8. 取代基的数目 ➢ 碳上烷基或拉电子取代基数目↑ δ↑
10
第二节 碳谱的主要参数 (二)影响碳化学位移的外部因素
1. 介质效应
➢ 溶剂不同、浓度不同或pH不同都会引起δ改变 ➢ 溶剂效应通常通过氢键缔合产生去屏蔽作用 ➢ pH变化影响某些基团的离解度,从而引起这些基团
上电子密度,影响相连碳的屏蔽作用。
4.5 杂环化合物 4.6 卤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