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_赵克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4070/j.cnki.15-1098.2011.07.039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赵克明 1 陈 雪 2
(1.辽 宁 省 鞍 山 市 二 一 九 公 园 管 理 处 ;2.辽 宁 省 鞍 山 市 千 山 区 大 屯 镇 政 府 )
[摘 要] 阐述了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以及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生物防治在 辣椒疫病上的应用情况。
辣椒疫病是典型的土传和水传病害,病原菌的休眠体在 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病原菌侵染源丰富,在大田生产中,如 气温适宜,连日降雨,辣椒疫病则大面积爆发,从而给辣椒生 产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辣椒疫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大面 积用药不可避免地导致农药残留、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以及环 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由于该病的发生多从侵染根部开始,地 上部分表现症状时,再用化学方法防治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 果。 而生物防治安全、无公害、无污染,可以作为解决农药残
微生物农药开发途径多,不易产生抗性;对环境安全,无 公害,无残留;专一性强,活性高,生产成本低,发酵工艺简 单 , 对 非 靶 标 生 物 安 全 。 因 此 , 选 择 采 用 对 辣 椒 疫 霉 菌(P. capsici) 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无疑是一项值得 探索和研究的有效途径。 戴晓燕等(1999)用平板对峙生长法 筛选到两株对辣椒疫霉菌(P. capsic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 细 菌, 并用硫酸铅沉淀法提取到对该菌有拮抗作用的抗菌蛋 白。 严占勇等(2005)筛选出 5 个对辣椒疫霉菌(P. capsici)有 较强拮 抗 作 用 的 芽 孢 杆 菌(Bacillus),室 内 测 定 其 对 该 菌 的 抑 菌带宽 8.0~11.3 毫米。 温室控病试验表明, 芽孢菌 Bn-130 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达 64.7%。
辣 椒 疫 霉 菌 最 早 是 由 美 国 学 者 Leonia 分 离 , 定 名 为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菌丝无隔膜,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 胞内;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 孢子球形,单孢黄色;卵孢子球形,雄器有时见不到。 菌丝在
四、施肥运筹 1.小麦一般底施尿素 5 千克,磷酸二铵 20~22.5 千克,氯 化 钾 3~5 千 克 ;或 (11-27-7)专 用 肥 34~38 千 克 ,尿 素 5 千 克。 配合施有机肥 1000 千克和适量硼肥,在分蘖期-拔节期 追 施 尿 素 15~20 千 克 ,灌 浆 初 期 开 始 喷 两 次 ,每 次 隔 7 天 左 右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 0.2%。 2.玉米一般底施尿素 3 千克,磷酸二铵 22.5~25 千克,氯 化 钾 4~5 千 克 ;或 (14-24-7)专 用 肥 43~48 千 克 ,尿 素 3 千 克。 配合施有机肥 1500 千克和适量锌 肥 ,在 大 喇 叭 口 期 追 施尿素 18~19 千克,拔节期-孕穗期分别追施尿素 4~5 千克。 3. 食葵一般底施磷酸二 铵 10~15 千 克 , 氯 化 钾 6~8 千 克;或(10-21-14)专用肥 22~32 千克。 配合施有机肥 500 千 克和适量硼肥,现蕾期追施尿素 15~17 千克。 4.番茄一般底施磷酸二铵 22.5~25 千克,氯化钾 8~10 千 克;或(10-23-12)专用肥 45~50 千克。配合施有机肥 1500 千 克,当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追施尿素 15~20 千克。 5.青椒一般底施磷酸二铵 22.5~25 千克,氯化钾 9~10 千 克 ;或 (8-24-13)专 用 肥 43~48 千 克 ,配 合 施 有 机 肥 1500 千 克 ,当 第 一 穗 果 膨 大 时 第 一 次 追 施 尿 素 15~20 千 克 ,第 三 穗 果时第二次追施尿素 4~5 千克。 6. 油葵一般底施磷酸二 铵 10~12 千 克 , 氯 化 钾 6~8 千 克;或(12-20-13)专用肥 23~27.5 千克。 配合施有机肥 500
29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20~25℃干燥条件下只能存活 2~3 天, 在水中的致死温度为 45℃(l0 分钟)。 我国各地的辣椒疫病均为 P. capsici 所致。 不 同的 P. capsici 株系或分离物其致病力也不同, 但 致 病 力 与 其地理分布无关。 该菌除侵染辣椒外,还侵染其他作物。 周启 明 等 (1984)报 道 该 菌 可 侵 染 9 科 21 种 栽 培 植 物 和 杂 草 ;任 光 驰 (1990)等 试 验 结 果 认 为 该 菌 可 危 害 茄 子 黄 瓜 、番 茄 、菜 豆、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桃、杏和苹果等,对葱和蒜侵染 力弱,对辣椒的致病力最强。
三、结语 在以高产为目的传统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是 造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 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从传统农业向高 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 是进入 WTO 以后,我国农业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生 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技术 挑战,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至 2011 年, 生物农药在全世界农药市场上将占到 20% 的份额。 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特别是在 “十一五”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要重点支持生物杀 虫剂、杀菌剂的研究与产业化。 因此,生物农药尤其是微生物 农药,在未来的 10~20 年里将迅速发展,在保护环境、保证人 类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蔡艳,薛 泉 宏 ,陈 占 全 等. 2007. 青 海 高 原 东 部 土 壤 辣 椒 疫 霉生防菌的初步筛选[J]. 西北农业大学,16(2):241-244. [2]常志州 ,马 艳 ,黄 红 英. 2005. 辅 以 拮 抗 菌 的 有 机 肥 对 辣 椒 疫病生防效果的研究[J]. 土壤肥料,(2):28-30. [3]程秉锉, 孙晓陆, 肖英等. 1996. 辣椒疫霉 病 的 治 病 性 及 其 影响因素[J]. 新疆农业科学, (6):273-275 [4]工志田 ,崔 元 瑜 ,何 江 等. 1992. 辣 椒 疫 病 与 土 壤 关 系 的 研 究[J]. 中国蔬菜,(4):23-24. [5]关天舒 ,李 凤 云 ,赵 奎 华. 2001. 沈 阳 地 区 辣 椒 疫 病 的 鉴 定 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2(2):356-357. [6]梁耀琦,吕金殿等. 1992. 陕西线辣椒疫病发生与流行损失 研究[J]. 植物保护,16 (2): 14-16.
留和病菌抗药性问题的一条有利的途径。 一、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1.辣 椒 疫 霉 菌 及 其 生 物 学 特 性 辣 椒 疫 病 是 由 辣 椒 疫 霉 菌 (Phytophthora capsici)引 起 的
一种土传病害。 该属隶属管毛生物界,卵菌门、霜霉目、腐霉 科 、疫 霉 属 。 疫 霉 菌(P. capsici)在 土 壤 中 存 活 不 是 以 一 种 形 态,而是以不同形态即菌丝体、孢子囊、厚垣孢子和卵孢子等 多种互变方式存活。 这种形态结构的互变一方面有利于疫霉 菌(P. capsici)增 强 抵 抗 不 良 环 境 的 能 力 ;另 一 方 面 是 当 条 件 适宜时可以迅速萌芽侵入寄主。 寄主发病后产生新的孢子囊 和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 又借风雨或浸水进行再侵染,引 起病害迅速蔓延。
2.辣 椒 疫 病 的 发 生 症 状 及 其 发 生 发 展 规 律 辣椒疫霉菌(P. capsici)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 引 起 严 重 的 病害。 幼苗期表现立枯,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茎倒状,有的 茎基呈黑色,最后枯萎死亡。 成株期发病在茎基部及分叉处, 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斑,病斑迅速绕茎一周,病部隘缩,变成 黑褐色,病部以上枝叶逐渐枯萎,最后整株死亡。 叶片染病, 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圆斑,直径可达 2~3 厘米,边缘黄绿色,中 央黑绿色扩展后使整张叶片黑褐色软腐,凋萎易脱落。 果实 从蒂部发病,初生暗褐色,湿度大时果实表面多见白色紧密 霉层,如天气干燥,成暗绿色干果,挂于枝上。 病菌易受细菌 二次感染,产生异臭。 湿度大时病部可见有稀释的白色霉状 物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在夏季只要相对湿度保持 95℃以上 4~6 小时,就可完成 侵染过程,2~3 天就可发生一代。 所以说,辣椒疫病是一种周 期短,蔓延快的毁灭性病害。 高温高湿的田块发病严重,低洼 地,重茬地,排水不良等发病均较重。 一旦受其侵染,植株 3~ 5 天凋萎,7~10 天整株死亡。 此时若逢雨,田间浇水,易造成 大面积病害流行。 辣椒疫病的田间发病可分为暴发型和蔓延 型,暴发型是指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越冬的卵孢子萌发侵 染根系造成辣椒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枯死,辣椒除根变褐易腐 烂导致青枯外,无其他的明显症状。 在大雨或灌水后土壤积 水情况下发生, 发病较轻的田块病株率 20%, 重者达 80%以 上,毁灭性大,损失极为严重。 蔓延型是指辣椒发病具有明显的 发病中心,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茎基和 枝 杈 处 并 形 成 黑 褐 色 条 斑。 出现的时间主要在辣椒初果后,高峰期一般在盛果期。 二、辣椒疫病的防治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轮作倒 茬、嫁接、合理套种、浅灌控水等栽培措施,抗病品种选育及 化学防治等。 辣椒疫病以土壤带菌传染为主, 进行合理轮作倒茬,可 降低栽培地的菌原量,减少侵染源,因此应与禾本科作物实 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虽然能够起到减轻病害的 发生,但由于土地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原因很难实现。 采 用合理的嫁接、套种、浅灌控水等栽培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辣椒疫病的发生发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辣椒疫病 的发生。 使用抗病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害发生和流行,但 辣椒疫霉菌寄生性低级,寄生范围广,难以找到抗原,还没有 找到高抗或者免疫品种,在条件适合发病的情况下,几乎所 有的辣椒品种对辣椒疫病都有高度感染的,使得抗病品种的
3.用地与养 地 相 结 合 ,提 高 耕 地 质 量 。 通 过 农 业 产 业 结 构调整,采用轮、间、套种方式,改革现有耕作制度和种植制 度,大力推广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等方法,改善土壤理化性 状,提高土壤肥力。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施肥应坚持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 钾和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基施与追施相结合的施肥原则。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孔 祥 斌,张 凤 荣,齐 伟 ,徐 艳 .集 约 化 农 区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对 土 壤 养 分 变 化 的 影 响 -以 河 北 省 曲 周 县 为 例 〔J〕. 地 理 学 报. 2003,58(3):333-342. [2]巴 彦 淖 尔 土 壤 . [3]郜翻身,李文彪,朴明姬。 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及 变 化 原 因 分 析 [J].内 蒙 古 农 业 科 技 ,2004,(3):2.
[关键词] 辣椒疫病 生物防治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辣 椒 疫 病 俗 称 “死 秧 病 ”,是 由 辣 椒 疫 霉 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 该病于 1918 年首次在美国新 墨西哥洲发现, 大水漫灌和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大面积流 行,常造成辣椒减产,甚至绝收,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 毁灭性病害。 在我国的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江苏、陕西 等二十几个省市均有发生的报道,已成为我国辣椒生产上发 生普遍严重的病害。一般发病率为 20%,严重者达 50%以上, 甚至绝收。
选育和应用很不理想。 通常情况下,在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喷洒化学药
剂,可以控制病害的蔓延流行。 化学杀菌剂以其方便、快捷、 见效快而成为防治辣椒疫病的主要措施,尤其是高效内吸性 杀菌剂如霜脉氰,甲霜灵,乙磷铝,杀毒矾等的推广使用,使 辣椒疫病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农 药残留,水体污染及农药的生物富集,造成对人体健康和生 态环境极大危害。 同时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得辣椒疫霉 菌(P. capsici)对其产生抗药性,因而导致防效下降甚至失败。
千克和适量硼肥,现蕾期追施尿素 10~12 千克。 五、指导农业生产建议 1.利用土壤 养 分 测 定 值 ,根 据 农 技 部 门 提 供 的 施 肥 建 议
卡 ,调 整 N、P、K 的 比 例 ,确 定 合 理 施 肥 用 量 ,合 理 布 局 区 域 化种植结构。
2.有机肥和 化 肥 配 合 施 用 ,保 持 土 壤 有 机 质 平 衡 。 通 过 加大有机肥积造力度,秸秆还田,增加有机物肥料等措施,培 肥地力。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赵克明 1 陈 雪 2
(1.辽 宁 省 鞍 山 市 二 一 九 公 园 管 理 处 ;2.辽 宁 省 鞍 山 市 千 山 区 大 屯 镇 政 府 )
[摘 要] 阐述了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以及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生物防治在 辣椒疫病上的应用情况。
辣椒疫病是典型的土传和水传病害,病原菌的休眠体在 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病原菌侵染源丰富,在大田生产中,如 气温适宜,连日降雨,辣椒疫病则大面积爆发,从而给辣椒生 产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辣椒疫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大面 积用药不可避免地导致农药残留、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以及环 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由于该病的发生多从侵染根部开始,地 上部分表现症状时,再用化学方法防治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 果。 而生物防治安全、无公害、无污染,可以作为解决农药残
微生物农药开发途径多,不易产生抗性;对环境安全,无 公害,无残留;专一性强,活性高,生产成本低,发酵工艺简 单 , 对 非 靶 标 生 物 安 全 。 因 此 , 选 择 采 用 对 辣 椒 疫 霉 菌(P. capsici) 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无疑是一项值得 探索和研究的有效途径。 戴晓燕等(1999)用平板对峙生长法 筛选到两株对辣椒疫霉菌(P. capsici)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 细 菌, 并用硫酸铅沉淀法提取到对该菌有拮抗作用的抗菌蛋 白。 严占勇等(2005)筛选出 5 个对辣椒疫霉菌(P. capsici)有 较强拮 抗 作 用 的 芽 孢 杆 菌(Bacillus),室 内 测 定 其 对 该 菌 的 抑 菌带宽 8.0~11.3 毫米。 温室控病试验表明, 芽孢菌 Bn-130 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达 64.7%。
辣 椒 疫 霉 菌 最 早 是 由 美 国 学 者 Leonia 分 离 , 定 名 为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菌丝无隔膜,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 胞内;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 孢子球形,单孢黄色;卵孢子球形,雄器有时见不到。 菌丝在
四、施肥运筹 1.小麦一般底施尿素 5 千克,磷酸二铵 20~22.5 千克,氯 化 钾 3~5 千 克 ;或 (11-27-7)专 用 肥 34~38 千 克 ,尿 素 5 千 克。 配合施有机肥 1000 千克和适量硼肥,在分蘖期-拔节期 追 施 尿 素 15~20 千 克 ,灌 浆 初 期 开 始 喷 两 次 ,每 次 隔 7 天 左 右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 0.2%。 2.玉米一般底施尿素 3 千克,磷酸二铵 22.5~25 千克,氯 化 钾 4~5 千 克 ;或 (14-24-7)专 用 肥 43~48 千 克 ,尿 素 3 千 克。 配合施有机肥 1500 千克和适量锌 肥 ,在 大 喇 叭 口 期 追 施尿素 18~19 千克,拔节期-孕穗期分别追施尿素 4~5 千克。 3. 食葵一般底施磷酸二 铵 10~15 千 克 , 氯 化 钾 6~8 千 克;或(10-21-14)专用肥 22~32 千克。 配合施有机肥 500 千 克和适量硼肥,现蕾期追施尿素 15~17 千克。 4.番茄一般底施磷酸二铵 22.5~25 千克,氯化钾 8~10 千 克;或(10-23-12)专用肥 45~50 千克。配合施有机肥 1500 千 克,当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追施尿素 15~20 千克。 5.青椒一般底施磷酸二铵 22.5~25 千克,氯化钾 9~10 千 克 ;或 (8-24-13)专 用 肥 43~48 千 克 ,配 合 施 有 机 肥 1500 千 克 ,当 第 一 穗 果 膨 大 时 第 一 次 追 施 尿 素 15~20 千 克 ,第 三 穗 果时第二次追施尿素 4~5 千克。 6. 油葵一般底施磷酸二 铵 10~12 千 克 , 氯 化 钾 6~8 千 克;或(12-20-13)专用肥 23~27.5 千克。 配合施有机肥 500
29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20~25℃干燥条件下只能存活 2~3 天, 在水中的致死温度为 45℃(l0 分钟)。 我国各地的辣椒疫病均为 P. capsici 所致。 不 同的 P. capsici 株系或分离物其致病力也不同, 但 致 病 力 与 其地理分布无关。 该菌除侵染辣椒外,还侵染其他作物。 周启 明 等 (1984)报 道 该 菌 可 侵 染 9 科 21 种 栽 培 植 物 和 杂 草 ;任 光 驰 (1990)等 试 验 结 果 认 为 该 菌 可 危 害 茄 子 黄 瓜 、番 茄 、菜 豆、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桃、杏和苹果等,对葱和蒜侵染 力弱,对辣椒的致病力最强。
三、结语 在以高产为目的传统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是 造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 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从传统农业向高 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 是进入 WTO 以后,我国农业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生 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技术 挑战,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至 2011 年, 生物农药在全世界农药市场上将占到 20% 的份额。 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特别是在 “十一五”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要重点支持生物杀 虫剂、杀菌剂的研究与产业化。 因此,生物农药尤其是微生物 农药,在未来的 10~20 年里将迅速发展,在保护环境、保证人 类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蔡艳,薛 泉 宏 ,陈 占 全 等. 2007. 青 海 高 原 东 部 土 壤 辣 椒 疫 霉生防菌的初步筛选[J]. 西北农业大学,16(2):241-244. [2]常志州 ,马 艳 ,黄 红 英. 2005. 辅 以 拮 抗 菌 的 有 机 肥 对 辣 椒 疫病生防效果的研究[J]. 土壤肥料,(2):28-30. [3]程秉锉, 孙晓陆, 肖英等. 1996. 辣椒疫霉 病 的 治 病 性 及 其 影响因素[J]. 新疆农业科学, (6):273-275 [4]工志田 ,崔 元 瑜 ,何 江 等. 1992. 辣 椒 疫 病 与 土 壤 关 系 的 研 究[J]. 中国蔬菜,(4):23-24. [5]关天舒 ,李 凤 云 ,赵 奎 华. 2001. 沈 阳 地 区 辣 椒 疫 病 的 鉴 定 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2(2):356-357. [6]梁耀琦,吕金殿等. 1992. 陕西线辣椒疫病发生与流行损失 研究[J]. 植物保护,16 (2): 14-16.
留和病菌抗药性问题的一条有利的途径。 一、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1.辣 椒 疫 霉 菌 及 其 生 物 学 特 性 辣 椒 疫 病 是 由 辣 椒 疫 霉 菌 (Phytophthora capsici)引 起 的
一种土传病害。 该属隶属管毛生物界,卵菌门、霜霉目、腐霉 科 、疫 霉 属 。 疫 霉 菌(P. capsici)在 土 壤 中 存 活 不 是 以 一 种 形 态,而是以不同形态即菌丝体、孢子囊、厚垣孢子和卵孢子等 多种互变方式存活。 这种形态结构的互变一方面有利于疫霉 菌(P. capsici)增 强 抵 抗 不 良 环 境 的 能 力 ;另 一 方 面 是 当 条 件 适宜时可以迅速萌芽侵入寄主。 寄主发病后产生新的孢子囊 和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 又借风雨或浸水进行再侵染,引 起病害迅速蔓延。
2.辣 椒 疫 病 的 发 生 症 状 及 其 发 生 发 展 规 律 辣椒疫霉菌(P. capsici)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 引 起 严 重 的 病害。 幼苗期表现立枯,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茎倒状,有的 茎基呈黑色,最后枯萎死亡。 成株期发病在茎基部及分叉处, 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斑,病斑迅速绕茎一周,病部隘缩,变成 黑褐色,病部以上枝叶逐渐枯萎,最后整株死亡。 叶片染病, 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圆斑,直径可达 2~3 厘米,边缘黄绿色,中 央黑绿色扩展后使整张叶片黑褐色软腐,凋萎易脱落。 果实 从蒂部发病,初生暗褐色,湿度大时果实表面多见白色紧密 霉层,如天气干燥,成暗绿色干果,挂于枝上。 病菌易受细菌 二次感染,产生异臭。 湿度大时病部可见有稀释的白色霉状 物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在夏季只要相对湿度保持 95℃以上 4~6 小时,就可完成 侵染过程,2~3 天就可发生一代。 所以说,辣椒疫病是一种周 期短,蔓延快的毁灭性病害。 高温高湿的田块发病严重,低洼 地,重茬地,排水不良等发病均较重。 一旦受其侵染,植株 3~ 5 天凋萎,7~10 天整株死亡。 此时若逢雨,田间浇水,易造成 大面积病害流行。 辣椒疫病的田间发病可分为暴发型和蔓延 型,暴发型是指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越冬的卵孢子萌发侵 染根系造成辣椒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枯死,辣椒除根变褐易腐 烂导致青枯外,无其他的明显症状。 在大雨或灌水后土壤积 水情况下发生, 发病较轻的田块病株率 20%, 重者达 80%以 上,毁灭性大,损失极为严重。 蔓延型是指辣椒发病具有明显的 发病中心,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茎基和 枝 杈 处 并 形 成 黑 褐 色 条 斑。 出现的时间主要在辣椒初果后,高峰期一般在盛果期。 二、辣椒疫病的防治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轮作倒 茬、嫁接、合理套种、浅灌控水等栽培措施,抗病品种选育及 化学防治等。 辣椒疫病以土壤带菌传染为主, 进行合理轮作倒茬,可 降低栽培地的菌原量,减少侵染源,因此应与禾本科作物实 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虽然能够起到减轻病害的 发生,但由于土地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原因很难实现。 采 用合理的嫁接、套种、浅灌控水等栽培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辣椒疫病的发生发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辣椒疫病 的发生。 使用抗病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害发生和流行,但 辣椒疫霉菌寄生性低级,寄生范围广,难以找到抗原,还没有 找到高抗或者免疫品种,在条件适合发病的情况下,几乎所 有的辣椒品种对辣椒疫病都有高度感染的,使得抗病品种的
3.用地与养 地 相 结 合 ,提 高 耕 地 质 量 。 通 过 农 业 产 业 结 构调整,采用轮、间、套种方式,改革现有耕作制度和种植制 度,大力推广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等方法,改善土壤理化性 状,提高土壤肥力。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施肥应坚持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 钾和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基施与追施相结合的施肥原则。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孔 祥 斌,张 凤 荣,齐 伟 ,徐 艳 .集 约 化 农 区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对 土 壤 养 分 变 化 的 影 响 -以 河 北 省 曲 周 县 为 例 〔J〕. 地 理 学 报. 2003,58(3):333-342. [2]巴 彦 淖 尔 土 壤 . [3]郜翻身,李文彪,朴明姬。 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及 变 化 原 因 分 析 [J].内 蒙 古 农 业 科 技 ,2004,(3):2.
[关键词] 辣椒疫病 生物防治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辣 椒 疫 病 俗 称 “死 秧 病 ”,是 由 辣 椒 疫 霉 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 该病于 1918 年首次在美国新 墨西哥洲发现, 大水漫灌和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大面积流 行,常造成辣椒减产,甚至绝收,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 毁灭性病害。 在我国的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江苏、陕西 等二十几个省市均有发生的报道,已成为我国辣椒生产上发 生普遍严重的病害。一般发病率为 20%,严重者达 50%以上, 甚至绝收。
选育和应用很不理想。 通常情况下,在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喷洒化学药
剂,可以控制病害的蔓延流行。 化学杀菌剂以其方便、快捷、 见效快而成为防治辣椒疫病的主要措施,尤其是高效内吸性 杀菌剂如霜脉氰,甲霜灵,乙磷铝,杀毒矾等的推广使用,使 辣椒疫病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农 药残留,水体污染及农药的生物富集,造成对人体健康和生 态环境极大危害。 同时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得辣椒疫霉 菌(P. capsici)对其产生抗药性,因而导致防效下降甚至失败。
千克和适量硼肥,现蕾期追施尿素 10~12 千克。 五、指导农业生产建议 1.利用土壤 养 分 测 定 值 ,根 据 农 技 部 门 提 供 的 施 肥 建 议
卡 ,调 整 N、P、K 的 比 例 ,确 定 合 理 施 肥 用 量 ,合 理 布 局 区 域 化种植结构。
2.有机肥和 化 肥 配 合 施 用 ,保 持 土 壤 有 机 质 平 衡 。 通 过 加大有机肥积造力度,秸秆还田,增加有机物肥料等措施,培 肥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