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语文能力,最简单的表现是在交流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需调用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积累。很难想象一个语言积累不多的人能读懂杜诗辛词,一个语言干瘪的人能很好地进行思维、审美、鉴赏。从语言的工具性角度看,语文学习就是语言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因此,只有通过语言的积累,才能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注重语言积累,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启示:厚积才能薄发

古人对语言积累有许多深刻的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精辟的语句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体悟、实践的过程。

确实,古人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从教材看,有经学教材“五经”的《诗》、《书》、《礼》、《易》、《春秋》;“四书”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有蒙学教材《仓颉篇》、《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还有文选教材《昭明文选》和诗选教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这些书籍是古人要求学生熟练背诵的,可以看出其语言积累的要求相当高。不要说全部熟读成诵,就是有几部默记在心,语言的底蕴也是相当丰厚了。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新编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显然,语文教学担负着语言积累的重要任务。但近几年语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过去,我们声讨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可现在的课堂又成了满堂练了。课堂上不是书声琅琅,而是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为一道道玄而又玄的阅读分析题让学生练习,实在是累苦了学生。诵读背诵也是有的,作家的姓名、作品能烂熟于心,可就是没有拜读过原著;主题结构、语言特色讲起来头头是道,可就是文章写得干瘪无味。究其原因,还是学生读书太少,既不重视又没有时间读!

我们反思古代教育的值得借鉴之处和今天语文教学的不足,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厚积才能薄发,必须夯实语言积累这一基础。

方法:诵读、博览、习练

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语文能力的高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语言积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基础教育角度看,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字词,语言范例指的是名言警句、名篇佳作,语言知识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根据这三方面的特点,语文积累应该采取的方法是:

1.诵读。诵读是语言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诵读是一种眼、耳、脑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古代私塾先生授课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由读而熟读、由熟读而背诵。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因为诵读不仅能增强语感、激活思维、引起联想,还可以陶冶性情。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见,只要多读多积累,说话、作文就能呼之欲出。

当然,读书得讲究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要求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博览。见多才能识广。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并不断强化,使这些信息成为有联系的整体。想要“不会作诗也会吟”,前提是“熟读唐诗三百首”。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这些说的就是博览。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总结到:“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可见博览的重要。

当前中学生阅读量太少是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新途径,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要培养学生多读名篇佳作,多摘录好词佳句的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广采博积、日积月累,就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当然博览的过程,也是一个记忆和思考的过程,如同诵读的过程需要记忆和思考一样。只有加强记忆、注重思考,才能有所积累、有所选择。

3.习作。诵读和博览是信息的输入,习作则是信息的输出,是调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进行回忆、交流、选择,以达到巩固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语言习练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鲜活的词汇,从而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讲,习作是更高层次上的语言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习作训练。

清代龙启瑞那份古代儿童课程表,对我们今天指导学生写作肯定有些帮助。课表内容是这样的:

每天早起温习读书,背诵。上生书时,老师讲解毕,命学生复述一遍;乃就位念一百遍;午后,写字,温书,背;晚上练习作对,灯下读古诗,隔日学写诗,逢三、八日作文,逢初一、十五作史论诗赋。

这份课表告诉我们,古人培养语文能力,重在读写,写作训练项目多、时间也长。事实证明,文章是练出来的。指导学生习作,一要保证时间;二要形式多样,可以片段和整篇练习结合,可以大作小作配合使用,可以分步或集中练习,不拘一格;三要充分发挥教材是“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教材范文中的艺术手法迁移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达到语

言再积累和运用的目的。

关键:理念和教法手段的革新

先进的理念,就是先进的思想,有了先进的思想就有先进的措施。

首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确立终身学习语文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从繁琐的解剖式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课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把读书、思考、积累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吟咏诵读、训练习得。其中首要的又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为一切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如果我们不能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是低效率的。

其次,在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高思维水平。“语言和思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离开思维,无从产生语言”,“发展学生语言同发展学生思维联系在一起,学生的语言发展的程度标志着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程度。”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思维训练重在增强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作整体的观照,又要注意对语言的赏析。只有经过这样的思维分析,欣赏和鉴别能力才能提高,语言积累才能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当前,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立意不高、思路不清、语言不连贯、言不达意等等问题,都与思维能力有关。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而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指导学生研究立意、把握思路、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更好的语言积累。

再次,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学习语言。信息时代给我们检索和获取信息提供了快捷和方便。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资源是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大语文观,一切言语交际的场合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言积累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十分有限的。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网络和其他媒体世界,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阔开眼界,但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语言信息,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语言贵在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而厚实的语言底蕴,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才能使我们祖国悠久的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周绍池,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