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货币危机理论防范对策
第九章剩余价值理论与经济危机
(二)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马克思把G-W-G′公式称为资本总公式。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从形式上是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相矛盾的。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①剩余价值不能直接从流通中产生。
②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②资本集中是通过单纯改变既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来实现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但可以使个别资 本在短期内迅速扩大。
两者的联系是: ①资本积聚有利于加快资本集中;
②资本集中则能促进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在加速资本积聚的同时,不仅会使追加资本的有 机构成提高,而且会使整个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导致 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以至绝对减少。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的统一。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过程具有下列两个
特点: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并在资本家
的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劳动者所 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 过程。 二、 剩余价值的来源-不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1)、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 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2)、利润和剩余价值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 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如果用p代表利润,则商品价值表现为成本价格+利润,即W =c+v+m=K+m=K+p 。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国际金融课件)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二) 政府行为分析
1、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的成本
(1)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 预算赤字
(2)高利率不利于金融稳定,利率过高会导 致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低迷
(3)高利率意味着经济紧缩,带来衰退与高 失业率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2、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收益 (1)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货币危机理论总结
§1 货币危机概述
货币危机的界定 (一)货币危机内涵
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给一国或多国带来的以货币大幅 度贬值为症状的经济现象。 1、广义:一国或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 幅度(25%),同时贬值幅度比前一年增加至少10%。 2、狭义: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 率制度的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3、货币危机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投机者与政府之 间的博弈过程。利率水平的高低则是决定政府是否 放弃固定汇率制的中心变量。
英国退出欧元区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主要内容
(一)投机者行为分析
攻击成本:本币利率 预期收益:持有外汇资产期间外币的利率加上 预期本币贬值所得收益。 只要预期投机攻击成功后该国货币贬值幅度超 过该国提高利率后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幅,投机者 就会进行投机攻击。
§3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评价
1、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 衡的存在。“好的均衡”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 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是贬值预期, 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是货币危机。
2、预期因素决定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 么程度,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 否的中心变量。
货币危机及其防范讲义
第三节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奥斯特菲尔德模型
一、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框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波斯特菲尔德(M. Obstfeld)是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因此我们又把该模型称之为奥波斯特菲尔德模型。该 理论认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由 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导 致的。因此,这种模型又被称为“预期自我实现型模 型”。
表示固定的汇率水平,AC线表示影子浮动汇率的变动。如果 不考虑投机因素,在国内信贷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储备不断 流失,当储备降至最低限时,固定汇率制崩溃,汇率由图 12—2中的B点跳跃至C点。在投机者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当影 子汇率小于固定汇率时,投机攻击的利润为负,因此此时不 会发动攻击;当影子汇率大于固定汇率时,投机者按照固定 汇率向货币当局买入外汇并按照本币贬值后的影子汇率抛出 ,可以获得投机利润,由于投机者的完全预期,为了争夺利 润,投机者会提前发动攻击。当影子汇率与固定汇率相等时 (图中为A点,tc时刻)投机者就会发动攻击,导致储备突然 降低至最低限,固定汇率制提前崩溃。
第一节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
一、货币危机及金融危机概念
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is)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货币危机,也可称为汇率危机,指一国货币的外汇价 格在短期内发生大幅度变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该国货币短 期内大幅度贬值。
狭义的货币危机,指实行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由 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维持固定汇率的 能力丧失信心,从而进行大规模的本外币资产置换(资本转 出或货币投机),导致该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固定汇率制度 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该国原 来的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发生崩溃。
第九章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又称为克鲁格曼模型, 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西方关于 货币危机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
这一模型以小国开放经济为分析框架,以钉 住汇率制度或其它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为分 析对象,分析了以放弃固定汇率为特定特征 的货币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克鲁格曼认为, 在一国货币需求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下,国 内信贷扩张会带来外汇储备的流失,从而导 致对固定汇率的冲击而产生危机。但是,他 在分析中采取的非线性形式导致了固定汇率 崩溃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后来弗拉德和戈 博于1986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因此,这一模 型又被称为“克鲁格曼—弗拉德—戈博模 型”。
为了解释货币危机如何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我们先来看3个例子: 例1 九七的泰铢风波。它的严重性表现在两方面: 国内一面,泰国经济将要在短期内面临一系列紧缩 措施,加税、物价控制、收缩银根等手段都将启用, 已降低的经济增长率还要进一步降低;国际一面, 泰铢风波传至邻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等地,这些国家皆出现股市汇价双跌的局势,且历 时已过两月。比较六月底对美元汇率水平,九月初, 泰铢跌逾36(落幅为33%),马来西亚林吉特至 2.94(落幅为17%),菲律宾比索达31.70(落幅为 20%),印度尼西亚盾过3000(落幅近24%)。 一石击起千层浪,波及泰国内外经济的方方面面。
第二 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投资者是有分析头脑 的,并了解各国经济信息;一旦看到某国发 生货币危机,他们会联想到具有类似宏观经 济状况的国家,从这些国家撤出资金,以防 不测;结果,他们的撤资行为真的导致了货 币危机的扩散。
第三 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时,必有一些机构投资者和 国际公司遭受损失,或至少使它们的资产流动性受 到影响;为抵消这种影响,它们会在别国他处的市 场上抽出资金,即抛售当地货币,换取高流动性的 国际货币;其结果跟第二种行为一样,导致更多的 货币市场出现动荡。
货币危机理论
❖ 而且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可能并不是维持汇率 稳定的充分条件,单纯依靠基本经济变量来预 测与解释危机,显得单薄。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 两个假定: ❖ 1.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优化其目标函数,固定
汇率制度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 权衡之后作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
❖ 外部均衡: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本币 贬值→ 中央银行干涉外汇市场 售出国外资本 以维持固定汇率→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国 际收支赤字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 投机冲击:汇率预期贬值增加→ 投资者出于规避资 本损失 或是获得资本收益 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 起投机冲击 购入国外资本,出售国内资本 。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假定
❖ 1、 其特点在于自我实现的危机存在的可能性; ❖ 2、即一国经济基本面可能比较好,但是其中
某些经济变量并不是很理想,由于种种原因,公 众发生观点、理念、信心上的偏差; ❖ 3、公众信心不足通过市场机制扩散,导致市 场共振,危机自动实现。
第二代模型的主要特点
❖ 成因在于预期。 ❖ 恶性循环的发生机制: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
❖ 例2 1992年秋英镑与欧洲汇率机制的基 准汇率受到投机性攻击时,相伴随的还有 意大利里拉。在史称“黑色星期三”的 当年9月15日,英镑与里拉双双退出了欧 洲汇率机制。随后,仍留在欧洲汇率机制 内的爱尔兰镑和法国法郎等都遭到攻击, 汇率发生急剧波动。
❖例3 1994年底墨西哥比索大幅贬值 时,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及东南亚的 菲律宾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发生强 烈波动。稍后,远在非洲之角的南非 也出现了汇率动荡。
货币危机理论
货币危机理论
货币危机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指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下降时,它
可能会导致一场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政府政策、国际贸易、货币流动和货币政策。
货币危机的结果可能是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货币价值下降以及
投资者信心下降。
货币危机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崩溃,因为它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导致资本外流,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货币危机的预防措施包括:政府应该确保货币的稳定,并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以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以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以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货币流动政策,以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
总之,货币危机理论指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下降时,它可能会导致一场
货币危机,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货币危机的发生,以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4
3、 两个货币需求方程式的比较 首先,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
桥方程式中的Y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 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 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 M =KPY,同时MV=PT,所以有K=1/V。剑桥方程式中 的K不过是费雪方程式中V的倒数,即人们所保持的现金占 整个交易的比例。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7
(三)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货币数量说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特别是近代的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影响 巨大,它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四个崭新视角: 第一,从货币对其持有者的效用来说,发展了研究经济主体
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第二,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角度,发展了货币需求决定与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20188222返回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论述的是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和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物价和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 额数量说的内容和比较。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3
二、货币的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 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其一般形式为:
Md= fX 1,X2, X ,n其中 X1,X2,X代n 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
《货币危机》课件
目录
• 货币危机概述 • 货币危机的成因 • 货币危机的应对策略 • 货币危机的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
01 货币危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货币危机通常指一国货币价值出 现急剧贬值的情况,通常表现为 汇率大幅波动、资本大量外流和 金融市场动荡等。
特点
货币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快速 传播性和破坏性,对国家经济和 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政策协调与信息共享
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货币危机,避免危机进一步扩散 和恶化。
04 货币危机的案例 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
总结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银行体系崩溃。
详细描述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由于泰铢贬值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也相继贬值。股市 大幅下跌,银行和企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提供 了援助,但恢复期漫长,对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衰退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资本外 流、投资减少和消费下降 ,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金融市场动荡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金融机 构面临违约风险和流动性 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
社会不稳定
货币危机可能导致物价上 涨、失业率上升和收入下 降,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政 治动荡。
02 货币危机的成因
内部因素
经济结构失衡
全球经济一体化
01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可能迅速传导
至其他国家,引发连锁反应。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02
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汇率和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第九章第二节货币危机理论防范对策
(九)危机跨国传播
❖ 由于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便 利化,一国发生货币风潮极易引起临近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 动荡,这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泰国之于东亚,俄罗斯之于 东欧,墨西哥、巴西之于拉美等反复印证了这一“多米诺骨 牌效应”。尽管危机通常只在一个新兴市场出现,但是惊惶 而失去理智的投资者往往将资金从所有新兴市场撤出。这是 因为: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其它投资者会抛售证券,如果不 捷足先登必将最终殃及自己,因此投资者作出抛售决定是理 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投资者在一国资产(如俄罗斯债 券)上出现亏空,他们会通过在其它新兴市场出售类似的资 产(比如说巴西债券)弥补整个资产的亏损。这对于单个投 资者来说是完全正常的。然而,从整体上看,众多投资者撤 资会造成了一种不理智的结果,势必将相关国家置于金融危 机的险境。
•
❖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 生,先后肆虐于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 (1994年—1995年)、东亚(1997年—1998年)、 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 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 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 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 为:固定汇率一快速增长一币值高估一财政赤字不 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 、经济直至社会危机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调 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 。
•
(八)经济基础薄弱
❖ 强大的制造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防止金融动荡的 坚实基础。产业结构的严重缺陷是造成许多国家经 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如阿根廷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结 构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虽实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 ,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牧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 的 60%,而制造业出口只占10%左右。在国际市场 初级产品价格走低及一些国家增加对阿根廷农产品 壁垒之后,阿根廷丧失了竞争优势,出口受挫。再 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夕,泰国、印尼等国产业长 期停留在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大陆与东 欧转型国家的竞争下,逐渐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 出口不断下降,外汇收入持续减少。俄罗斯危机也 是因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经济复苏与出口创 汇过多依赖石油生产与外销,国际油价下跌,外汇 收入减少,还债能力被大大削弱。
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的防范与应对策略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经济和财务危机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的防范与应对策略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在宏观层面,适当的宏观调控是防范和应对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各国应加强经济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
通过对宏观经济数据的定期收集和分析,政府能够及时发现经济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第二,加强跨国合作,建立跨国金融监管机构。
国际金融合作和监管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国际金融的透明度与稳定性,减少金融风险的传播。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各国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高经济韧性,减少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
最后,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框架,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在微观层面,企业和个人也应采取一些防范和应对措施以应对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
首先,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合理的资金配置来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应加强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三,企业应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危机,企业可以通过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来分散风险,扩大市场份额,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另外,个人也应增强财务意识,理性消费和投资,储蓄和减少负债,保证自身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应对国际经济与财务危机的过程中,还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适度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增加民众收入,减轻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和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经济复苏。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与沟通。
政府应向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指导企业合理应对危机。
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一、货币危机概述 1.货币危机的定义
1、广义的货币危机: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 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如15%—20%) 2、狭义的货币危机:在固定汇率制下,投资 者对一国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在外汇 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汇率制度崩溃、外汇 市场持续动荡的带危机性质的事件
代表人物:鲍尔·克鲁格曼、罗伯特·弗勒德 和彼得·M.加伯
基本思想:
政府的过度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 和货币政策(信贷膨胀)导致经济的基本面 恶化,引发国际投机者对本国货币的冲击最 终迫使本国货币当局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 动汇率制度
• 特点:
• (1)在危机的成因上认为是由于宏观政策与 固定汇率维持之间不一致。
❖ 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政策监督来发现危机隐患, 无法通过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施来降低危机的破坏 性影响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和崩溃
❖ 美元两次贬值,标志着美元已丧失其在世界 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标志着战后布雷顿森 林体系所确定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 度的彻底崩溃。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 一、牙买加货币体系
❖ (一)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
• 特征:
• (1)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投机者的贬值预 期。
• (2)发生机制体现为一种恶性循环。
• (3)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 的多重均衡。
• (4)防范危机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 可信性。
非主流理论 羊群效应(非理性现型货币 危机提出的,它较好地解释了不存在经济基 本面恶化情况下发生的货币危机现象,如,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货币危机
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东亚金融危机
阴谋论 国际投机说 日元过度贬值说 东亚经济泡沫论 短期资金长期投资说 裙带资本主义” “裙带资本主义”说 中国因素说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
怎样的货币体制? 怎样的货币体制? 国际货币基础是什么? 国际货币基础是什么? 基金份额如何分配? 基金份额如何分配? 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责任 国际货币改革中的南北 矛盾
四、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
相同点: (一) 相同点:都是在单商品的假定下展开的 (二) 不同点 1.侧重点不同: 1.侧重点不同: 侧重点不同 第一代:经济基本面; 第一代:经济基本面; 第二代: 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众的信心 第二代: 危机本身的性质, 上; 第三代: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 第三代: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
第三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问题
汇率制度 固定还是浮动? —— 固定还是浮动? 国际储备 ——用什么本位? ——用什么本位? 用什么本位 国际收支调节 ——水堆收支不平衡负责 ——水堆收支不平衡负责
牙买加货币体系
1976年 1976年1月,IMF国际货币制度问题临时 IMF国际货币制度问题临时 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 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就 有关国际货币制度问题达成协议, 有关国际货币制度问题达成协议,史称 牙买加协议” “牙买加协议”。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
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 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 (1)汇率制度合作 (2)区域监督机制 (3)威慑机制 (4)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浮动汇率合法化; 1. 浮动汇率合法化; 2. 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非货币化; 扩大SDR的使用范围; SDR的使用范围 3. 扩大SDR的使用范围;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4.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5.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1978年 牙买加协议”正式生效, ♣1978年4月“牙买加协议”正式生效,从而形成 ——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格局 ——牙买加体系。
货币危机防范政策与理论讲义课件.pptx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0
(五)货币危机的实例
第一阶段: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危机。 第二阶段:韩元跌水引发第二轮风暴。 第三阶段:印尼危机成为亚洲货币危机第三波
的导火线。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1
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汇率制度变更 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 三、金融体系改革 四、几点重要思考
2020/10/26制度变更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23
(一)固定汇率制变更的原因
本币和挂钩货币的币值容易产生不对称的变化。 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国内外利差,
使各国对短期外债的依赖性不断加深。 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相结合,给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3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4
(一)广义
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 (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时, 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5
(二)狭义
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 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 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2020/10/26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7
(二)货币危机扩散的模式
第一种来自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 影响。
第二种是通过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 润而产生的示范行动。
第三种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套利或替代 撤资。
2020/10/26
【危机管理】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
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2.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金融危机是指一国金融领域内出现的异常剧 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造成破坏性影响的 一种综合性经济现象,它是货般具有以下特征:
(1)股市暴跌
(2)资本外逃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
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政府最大优化其目标函数
L
1 2
(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
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政策主张
通过监测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可 以对货币危机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及 时调整经济运行,避免货币危机的爆发或 减轻其冲击强度。
避免货币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恰当 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基本面健康 运行,从而维持民众对固定汇率制的信心。
(4)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5)诱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
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二、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鲍尔·克鲁格曼、 罗伯特·弗勒德和彼得·M.加伯,克鲁格曼在其 1979年发表的《一个国际收支危机的模型》,一 文中所构造的模型是关于货币危机的最早的理论 摸型。1984年弗勒德和加伯则发表了《正在崩溃 的汇率制度,一些线性实例》一文,对克鲁格曼 提出的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这两篇文献是第一 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代表作品。
第九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货币危机理论
央银自卫:中央银行售出国外资本→导致本国外 汇储备不断减少, 利率上升。
危机爆发:外汇储备耗尽,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 率制。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9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9.1 复习笔记一、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1)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1979年提出。
该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会无限制的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当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采取的特定政策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的丧失,这一丧失的积累将持续消耗政府外汇,在临界点时,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爆发。
②该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即一国固定汇率制面临的问题源于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
公共部门的赤字持续货币化,利率平价条件会诱使资本流出,导致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
在储备减少到某一临界点,投资者出于规避资本损失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起投机冲击。
由于一国货币是可耗尽的,政府所剩的外汇储备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将被投机者全部购入,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的时间将早于政府主动放弃的时间,因此,社会成本会更大。
(2)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机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 attack model)。
该理论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和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都适用。
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假定,只有在基本面出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的货币发起攻击。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由奥伯斯特菲尔德(M.Obstfeld)等人推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1)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两个重要的假定①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化其目标函数,汇率制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
浅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嚣釜u渊爵II11l浅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姚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摘要】近年来,货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主要从理论上和危机发生国的实际情况对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防范和应对货币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货币危机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571--7597(2008)1020200--0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且危机发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货币危机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金融理论界有关货币危机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数量急剧增加,笔者在此主要是探讨一下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我们该如何防范货币危机.一、货币危机震生的曩园分析货币危机又称收支危机,从广义看,指一国汇率的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
从狭义来看,则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该国货币,进而导致该国外汇市场持续动荡,固定汇率制度走向崩溃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国汇率的大幅、非正常的波动,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的发生呢?我们不妨从理论上和货币危机发生国的实际情况两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理论界关于货币危机发生原因的解析从理论上看。
关于一国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金融理论界有三种模型用以解释其发生。
其一,理性预期理论模型。
该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会无限制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
该理论主要是从经济的基本面来分析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出“三元悖论”,即一国若在坚持固定汇率制的同时,开放资本市场且不放弃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则必然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是危机的主要根源。
并较好的解释了拉美型货币危机,缺陷在于其理论假定与实际偏离太大,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货币危机,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基本面并未恶化,因此该理论已不足以解释危机的发生,新的货币危机模型应用而生。
金融危机理论 货币危机2
6
一个金融乱世的典型标志是:不时会有一些远远超出你想象力的事情发生。
最新案例:庞兹骗局华尔街版
巴菲特曾经说过 纳斯达克市场前主席伯纳德· 麦道夫 (Bernard L. Madoff)本周四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只有当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逮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其进行一项规模达 那么,这次的低谷,不仅使麦道夫 50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一旦罪名成立,这将是 现出了“裸泳”真相,也让那些素来为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人“敬畏”的大金融机构,卸下了貌似 FBI 指控麦道夫的投资顾问公司以运营证券业务 严实的外衣。 为手段欺骗其投资者,他在交易中亏赔了投资者的钱, 随后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本金中拿钱支付给最初的投 米切尔.朱科夫著:《庞兹的骗局:一个金融奇才的真实故事》, 资者,这种典型的庞兹骗局导致投资者损失上百亿美 张志莉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元。
18
三、现代货币危机理论
1、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 ——拉美危机 认为一国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崩溃是由于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冲 突造成的。危机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的恶化——过度扩 张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实际汇率升值、经常项目恶化等。他们对 政策制定者的建议是,必须保证政策间的一致性,不断强化宏观 经济基础变量。
9
其三,“技术欺骗”。 麦道夫曾宣称,该公司使用“尖端科技”,但一名到 访者却发现,该公司使用纸制票据,并通过邮政传送。 其四,“家族成员控制核心职位”。 麦道夫证券是一家家族控制下的公司,这次揭发诈骗 案的两位公司高管,被外电核实为麦道夫两个分别担任董 事总经理及法规部门主管的儿子:安德鲁和马克。 其五,“违反隔离的控制原则”。 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麦道夫一人独断, 他管理资产,并同时汇报资产的情况,这违背了交易和汇 报分离的基本原则。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危机理论第二
• 3 原因:
–1实际原因:美国持续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及美国 经济和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 2制度因素:内在的因素特里芬难题 运行中的制度问题;即制度本身僵硬化及美元信用的 不断下降
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过 程
–2 国际收支调节: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 三 金本位制的崩溃及评价
–1 崩溃的原因 –2 评价
一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
1 所有参加国的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 定值 本国货币当局随时准备以本国货币 固定的价格买卖黄金;
2 黄金能够自由进口和出口;
3 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受本国黄金储备的制 约;黄金流入则货币供应增加;黄金流出 则货币供应下降
–1本国储备资产变动 –2在IMF 框架内调整 • 4 机构:IMF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征
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 货币基金IMF;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二 从理论上说;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完美的
局限性:
1 黄金的供应量取决于采金技术和黄金矿 藏;在长期难以与普通商品的增长永远保 持适当稳定的比率;
2 金本位制度平稳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是 以各国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或者干预 的目标是以维持对外均衡为前提
第四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 一 产生的背景: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 • 二 体系的内容 • 三 崩溃及原因
第9章 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 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 • 第二节 一般框架 • 第三节 国际金本位制 • 第四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第五节 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外债负担沉重
❖ 在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 财政赤字问题,赤字越庞大,发生货币危机 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财政危机直接引发债市 崩溃,进而导致货币危机。
(七)政府信任危机
❖ 民众及投资者对政府的信任是金融稳定的前提, 同时赢得民众及投资者的支持,是政府有效防范、 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墨西哥比索危机很大一部分 归咎于其政治上的脆弱性,1994年总统候选人被暗 杀和恰帕斯州的动乱,使墨社会经济处于动荡之中 。新政府上台后在经济政策上的犹豫不决,使外国 投资者认为墨西哥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其政府开支与 国际收支问题,这样信任危机引起金融危机;加剧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腐败, “裙带资本主义”不断滋生“内部交易”长此以往 ,造成外国投资者和民众对政府产生严重的信任危 机; 1998年5月一6月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主要诱 因也是国内“信任危机”。
(九)危机跨国传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由于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便 利化,一国发生货币风潮极易引起临近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 动荡,这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泰国之于东亚,俄罗斯之于 东欧,墨西哥、巴西之于拉美等反复印证了这一“多米诺骨 牌效应”。尽管危机通常只在一个新兴市场出现,但是惊惶 而失去理智的投资者往往将资金从所有新兴市场撤出。这是 因为: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其它投资者会抛售证券,如果不 捷足先登必将最终殃及自己,因此投资者作出抛售决定是理 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投资者在一国资产(如俄罗斯债 券)上出现亏空,他们会通过在其它新兴市场出售类似的资 产(比如说巴西债券)弥补整个资产的亏损。这对于单个投 资者来说是完全正常的。然而,从整体上看,众多投资者撤 资会造成了一种不理智的结果,势必将相关国家置于金融危 机的险境。
(二)适度储备规模
❖ 就货币危机国家(地区)来看,货币危机的最终生 成与当局外汇储备不足紧密相关,而新加坡、香港 等国家(地区)能成功击退投机者的攻击,最后主 要依靠的是雄厚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 越多越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会改变该国基础货 币的投放结构,削弱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增 大本币的升值压力;同时,在国际储备货币币值剧 烈变动之下,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维护外汇储备 安全的成本就越来越大。因此,应根据一国的进口 、外债以及干预市场等支付需要,确定适度的外汇 储备规模。
❖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 生,先后肆虐于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 (1994年—1995年)、东亚(1997年—1998年)、 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 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 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 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 为:固定汇率一快速增长一币值高估一财政赤字不 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 、经济直至社会危机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调 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 。
(四)金融市场开放过快
❖ 许多研究材料表明:一些拉美、东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国 家过快开放金融市场,尤其是过早取消对资本的控制,是导 致货币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开放会引发大规模资 本流入,在固定汇率制下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极易扭曲国内 经济;而当国际或国内经济出现风吹草动时,则会在短期内 引起大规模资本外逃,导致货币急剧贬值,由此不可避免地 爆发货币危机。在转型经济国家中,捷克本是一个较为成功 的范例。1992年底,捷克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物价稳定,财 政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然而,为 加入经合组织,捷克加快了资本项目开放步伐。1995年10月 生效的新《外汇法》规定了在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和在 资本项目下的部分可兑换,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 款义务。由于银行体系脆弱和有效监管缺乏, 1997年底大 量短期外资外流,最终引爆了货币与金融危机。据统计,在 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匆匆开放金融市场的国家已有3/5发 生过金融危机,墨西哥、泰国都是比较经典的例子。
(二)外汇储备不足
❖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保持的理想外汇储备额 是“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由于汇率政策不当, 长期锁定某一主要货币将导致本币币值高估,竞争 力降低。货币危机发生前夕,往往出现经常项目顺 差持续减少,甚至出现巨额逆差。当国外投资者意 识到投资国“资不抵债”(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所 欠外债)时,清偿危机会随之出现。在其它众多不 稳定因素诱导下,极易引发撤资行为,从而导致货 币危机。拉美等地发生的货币危机主要是由于经常 项目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而无法偿还对外债务造 成的。如阿根廷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2001年底为54%,受阿比索贬值的影响,2002 年年底已上升到 123%。2003年阿根廷需要偿还债 务本息达296.14亿美元,相当于中央银行持有的外 汇储备的2.9倍。
第九章第二节 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及防范、应对对策
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 增长的停滞已不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 因。经济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过高的 汇率、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出口下降和经济 活动放缓等都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先兆。就实 际运行来看,货币危机通常由泡沫经济破灭 、银行呆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 债过于庞大、财政危机、政治动荡、对政府 的不信任等引发。
(三)健全金融体制
❖ 健全的金融体制要依靠:企业具备充分的财务管理 能力,良好的财务结构,使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保持 合理的水平;具有足够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的金融机构;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信息公开 制度;建立在市场竞争机制基础上的银企关系;有 效监督机构尤其是独立的中央银行,以避免因为政 治需要而影响央行的正确决策。金融体系是构筑在 信用基础之上的,信用的丧失会动摇金融稳定的基 础。为降低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新加坡迅速采取 的对策是提高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增加金融机构经 营的透明度,积极放宽对金融市场限制,下调最低 现金比率等,提高银行部门竞争力。
(五)有效控制利用外资
❖ 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入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新兴市场中,智 利对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可堪称典范,主要措施有:外资的投 资期限不得少于一年;对数额超过10万美元时,要求缴存10 %的无偿准备金(实际类似于“托宾税”);外资在智利的 投资,需将引入资金的30%存入央行一年,且不计利息;对 国内公司在海外发行债券,要求平均期限不得短于4年;国 内银行的外汇敞口不大于银行资本与准备金的20%等。智利 的上述措施较好地控制了通过资本账户流入境内的资金净额 与流入结构,特别是短期投机资金的流入,使流入资金中直 接投资占较大比重,因此多次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传染效 应”。对于引进的外资,应导向生产而不是消费领域,形成 多样化的、有效的出口生产能力。
(一)汇率政策不当
❖ 众多经济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固定汇率 制在国际资本大规模、快速流动的条件下是不可行 的。固定汇率制名义上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 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常常发生 在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正因如此,近年来越 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曾经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比如 巴西、哥伦比亚、南韩、俄罗斯、泰国和土耳其等 。然而,这些国家大多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被 迫放弃固定汇率,汇率的调整往往伴随着自信心的 丧失、金融系统的恶化、经济增长的放慢以及政局 的动荡。也有一些国家从固定汇率制成功转轨到浮 动汇率制,如波兰、以色列、智利和新加坡等。
(十)基金组织政策不当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存在造成或者至少是加剧了 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依 据与美国财政部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向要求遭受危机、 等待救援的国家硬性推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 自由贸易”三大政策建议。原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名经济学家、 “休克疗法”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等, 猛烈抨击:IMF的“华盛顿共识”,认为IMF造成的问题比 解决的多,该组织迫使受危机打击的国家提高利率,从而加 深了衰退,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由此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 崩溃和社会动荡。“华盛顿共识”倡导的是一个“各国政府 被跨国公司和金融集团的决定压倒”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 IMF更深刻的批评涉及到IMF的救援行动会引起道德风险, 即对陷入危机国家的救助,会引起投资者和一些国家不理智 的行为,因为他们相信在遇到麻烦时总会得到国际救助。
货币危机风险的防范
❖ 就历史经验来看,货币危机的爆发,通常都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能量积蓄,最后由某 一个或几个因素引爆。综合国外的经验教训 ,应对货币危机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适时调整汇率
❖ 建立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汇率制度。经济学家们越 来越倾向:发展中国家应确立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汇率 制度。相对稳定便于贸易与投资,减少相关汇率风险。适时 调整是要避免币值高估或低估,以免给货币投机留下可乘之 机。有条件的经济大国应当使汇率更加灵活,以减少国际金 融市场的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与当局货币政策的影响。问题 的关键是,在实施某一种汇率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 配套措施,以便使该汇率制度在适宜的环境中运行。欧洲货 币体系在1979年—1983年间,每7个月调整一次。1983年— 1987年间,每18个月调整一次。而在1987年—1992年这段时 期,没有作过任何汇率调整,实际已变为一种固定机制,事 实证明这种机制使欧洲无法应对德国统一带来的利率上升的 冲击。一般来说,货币贬值在短期内可以带来好处,但会延 缓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一国竞争力的 提高。新加坡根据市场供求,通过有步骤地推进货币升值政 策,不断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增强长期竞争力。
(四)谨慎开放市场
❖ 根据国际经验,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 ,即便如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在实现经常 项目可兑换的20多年之后,才完全取消资本项目的管制。放 宽对资本帐户的限制应当有序实施,首先放宽对长期资本流 入的限制,然后随着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管理能力的增强, 再逐步放宽对短期资本流入的限制。墨西哥与泰国的教训表 明:急于求成将导致灾难性的货币危机,发展中国家全面开 放金融市场时,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内市场 ;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丰富的 管理经验;有效的政府管理机构和灵活机动的应变机制;与 金融开放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规划;一定的经济实 力,包括适宜的增长速度,足够的国际储备,充分的支付能 力,有效的融通手段和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