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各部门审核要点

合集下载

ISO9000审核要点

ISO9000审核要点

1.1总则
1.2应用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A)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B)
4.2.2质量手册(B)
.2质量手册(B)
4.2.3文件控制(B)
4.2.4记录控制(D)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A)
2查验质量手册组织对任何删减合理性 2是否制定了必要的程序文件(包括引 的表述,特别注意设计和开发、采购 用程序文件),以支撑手册。 、特殊过程、顾客提供财产、安装与 服务等控制内容的删减。 3质量手册是否描述了QMS过程的之 3交谈了解组织质量手册控制的产品/ 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服务/过程/场所与申请认证的范围是否 一致。 4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标准规定的6 个程序文件是否满足要求,对标准没 4质量手册是否批准并受控。 有规定必需是程序但应形成文件的要 求,是否满足了开展工作和质量活动 的要求查支持性文件。 5查验质量手册批准、实施日期、受控 的证据。 1 QMS文件控制是否形成程序文件。 在归口部门及相关部门/现场 2 QMS发布前是否审批,确保文件充 1查形成文件的程序和确保过程有效运 分与适宜。 行、控制的文件。 2交谈了解组织对文件的控制方法,对 3文件实施中是否规定了必要时对文件 分级/分部门控制的做法,审批权限, 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抽查文件审批是否与规定相符。 4 组织所有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 3查文件在实施中是否规定了对文件进 态的标识。 行评审与更新,是否进行了再次批准 5能否确保在需要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 。 4查更改程序及实施更改记录、标识。 件的有关版本。 6作废文件是否按规定妥善处理,需保 5查规定与实施如抽查文件版本的有效 留时有无标识。 状态标识 查文件分发规定及在现场抽查验证应 7外来文件的识别与对分发的控制。 得到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规定与实际 得到的是否一致(含外来文件)。 6查作废文件的处置记录与需保留相应 8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标识。 7向文件主管部门了解外来文件的识别 、控制方法、规定,现场抽查若干份 文件受控情况。 8抽查若干份文件的清晰性(可在文件 主管部门及现场随机抽取)可包括管 理、技术方面的。 1有无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否满足标 在归口部门/相关部门/现场 准对质量记录的要求。 2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足以证明质量管 理体系符合要求,运行有效性和证明 1查质量记录程序文件。 产品符合要求。 2查主管部门的记录清单,标准指明的 3质量记录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 质量记录是否纳入受控的范围,查验 检索,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所 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 需控制有规定并实施。 存期限和处置证据。 3现场查验实施情况及记录的真实性、 清晰性。 4贮存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记录,包括 软件、硬件的管理。 对管理承诺: 1查质量手册和最高管理者座谈。 2向最高管理者了解通过哪些活动向组 最高管理者或质量手册中对下述活动 织的员工传达了确保以顾客为中心, 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提供了证据: 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必 要时查阅证据并可结合审核其它条款 。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1.说明
(1) 本审核要点是在文件审核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要求;
(2) 一阶段审核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标注“1”的问题应为一阶段至少审核的内容;标注“2”的为二阶段审核重点;标注“3”的为监督审核的重点,仅供参考。

(3) 这里的“审核方法”不涉及抽样的方法。

(4)本审核要点基本按照要素的要求展开,同时为体现审核思路的连贯性,有些要素出现链接的现象。

法律及其他要求
目标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机构与职责
培训意识与能力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说明:现场审核时,还需根据组织情况,并结合相关专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审核。

应急准备与响应
说明:现场审核时,还需根据组织情况,并结合相关专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进行专业内容的审核。

监测测量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
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管理评审
说明:标注(1)的为一阶段必查事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1.说明
(1) 本审核要点是在文件审核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要求;
(2) 一阶段审核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标注“1”的问题应为一阶段至少审核的内容;标注“2”的为二阶段审核重点;标注“3”的为监督审核的重点,仅供参考。

(3) 这里的“审核方法”不涉及抽样的方法。

(4)本审核要点基本按照要素的要求展开,同时为体现审核思路的连贯性,有些要素出现链接的现象。

法律及其他要求
目标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机构与职责
培训意识与能力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控制
运行控制
说明:现场审核时,还需根据组织情况,并结合相关专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审核。

应急准备与响应
说明:现场审核时,还需根据组织情况,并结合相关专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进行专业内容的审核。

监测测量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
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管理评审
说明:标注(1)的为一阶段必查事项。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范围1、组织 QMS 覆盖范围和过程是否有缺失?2、组织 QMS 对标准条款是否剪裁?确凿没有?4.1 总要求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QMS?2、组织 QMS 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3、组织 QMS 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4、组织 QMS 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5、组织是否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是否明确实施了控制?6、组织是否接受顾客对过程的监督,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军标)文件要求4.2.1 总则1、组织所建立文件是否包括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记录及其他所要求的文件?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程序?3、组织是否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应程叙文件?4、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记录?5、组织 QMS 详略是否得当?是否适宜可操作?6、组织 QMS 文件有哪些媒体、形式或者类型?这些文件表现形式或者类型是否适当、有效?7、组织 QMS 文件详略程度是否与下列因素相适应?组织的规模和类型、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相互关系、涉及人员所需的能力。

4.2.2 质量手册1、组织是否编制并保持质量手册?手册内容是否覆盖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反映了为达到标准要求所采取的基本过程及方法?2、组织质量手册对标准要求有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是否说明?说明是否充分,可信?3、组织质量手册是否对 QMS 中所有过程进行描述?是否对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且有效?4、组织质量手册对组织机构及职能分配描述是否确定且有效?是否包括文件程序或者其他参考程序?5、质量手册是否受控?4.2.3 文件控制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该程序合用范围是否包括组织 QMS 要求的所有文件(包括内、外部文件;各种类型文件;各种媒体形式的文件)?2、文件发布前是否组织相关部门评审,以确保文件的合用性、完整性、协调性?3、组织文件批准权限是否按文件类别、合用范围、所处层次确定相应的批准人?所有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4、文件是否发到使用场所或者岗位?执行人员是否能得到所需文件?5、文件是否得到及时的更改?文件更改是否得到评审和批准?更改的文件是否确保了四个到位(即:所有同一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部门/岗位通知到位;涉及实物时处置到位)?6、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文件)的文件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查?7、组织有哪些外来文件?这些文件分发是否受控?8、组织分发至供方及其他相关方文件是否受控?9、作废文件是否已撤出使用场所?未撤出时,是否有明显标识、能防止非预期使用?10、组织文件保管是否指定设施、场所、人员、能确保文件不损坏、不丢失、及时提供?11、组织是否建立文件档案?文件归档、整理、鉴定/评审、保管、利用是否受控?12、图样和技术文件是否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检查?图样、技术文件是否协调一致、现行有效?组织是否识别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及时归档?(军标要求)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该程序合用范围是否包括了组织 QMS 实施、保持和改进产生的所有记录?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了质量记录?记录项目是否满足标准要求?3、组织为确保 QMS 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实、改进,是否设置了必要记录?4、质量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是否达到惟一可追溯?文件规定外质量记录如何标识?5、质量记录填写是否真实、及时、清晰、正确?6、质量记录的传递(包括采集、报送、领用、分发、归档、联网等方式)是否确定要求?7、质量记录是否确定保存地点、方式、期限、 ?记录保存环境设施是否适宜、能防止损坏、变质或者丢失?记录保存期限是否适宜,能满足证实、控制、追溯、改进要求?记录保存检索是否简便。

ISO质量审核要点及思路

ISO质量审核要点及思路

ISO质量审核要点及思路一、审核目标的确定在进行ISO质量审核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核的目标和范围。

目标可以涵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组织是否符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

二、审核团队的组建组建一个专业的审核团队,包括具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审核员。

审核员应熟悉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判断能力。

三、审核准备工作在进行审核之前,需要对审核对象进行评估,并准备相应的审核文件,包括审核计划、审核问题清单和审核记录表等。

其中,审核问题清单应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标准要求,以便于进行逐项审核。

四、审核过程审核过程主要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

文件审核主要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文件进行审查,了解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

现场审核主要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和检查,以了解组织是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运作。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准确收集和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组织的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工作指导书、记录等,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评估情况等。

在审核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的确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否覆盖到组织的各个方面。

2.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适应组织的实际需求,并能够持续改进和优化。

3.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有效地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是否符合相关程序和工作指导书的要求,以及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五、审核结果的评价和总结审核完成后,需对审核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根据审核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和相关的推荐措施。

同时,也要充分发掘组织的优势和创新点,并提供相应的赞扬和建议。

最后,应将审核结果和总结报告提交给组织的管理层,并跟踪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和持续改进。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1.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员需要全面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政策、目标、计划和程序。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识别和评估环境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检查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和记录。

审核员需要仔细检查组织的文件和记录,这包括环境政策、目标和目标的文件,以及培训记录和监控数据。

他们应该确保这些文件和记录是准确、及时和可靠的。

3.评估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审核员需要评估组织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环境方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废物管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4.检查合规性。

审核员需要检查组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如环境许可证、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规定等。

他们应该评估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程序来确保合规,并进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5.评估监控和测量措施。

审核员需要评估组织的监控和测量措施,以确保组织能够准确地监测和测量其环境绩效。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有有效的监测和测量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6.了解持续改进措施。

审核员需要了解组织的持续改进措施,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他们应该评估组织是否有一套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组织在实施这些措施方面的进展。

1.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

审核员应该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着重关注那些与组织环境绩效和环境风险相关的关键过程和活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2.进行采样和检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采样和检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采样和检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3.进行文件审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文件审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文件审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政策、程序和记录,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4.进行现场检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现场检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并评估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ISO9001-2008审核要点

ISO9001-2008审核要点

ISO9001-2008审核要点4.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审核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是否识别2.如何确保这些过程受控3.是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信息4.对外包过程有哪些?是否进行了确定和控制4.2文件要求4.2.1总则审核要点: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4.2.2质量手册审核要点:⑴质量手册的主要内容是否覆盖了标准条款的要求⑵对标准要求进行删减的合理性是否可接受⑶对程序的引用是否适当4.2.3文件控制审核要点:①是否编制形成文件程序②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③文件更改是否进过批准并标识④是否在使用文件的场所都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⑤文件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⑥外来文件的控制⑦作废文件的控制4.2.4记录控制审核要点:①是否编制程序,规定了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②记录的是否控制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五.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审核要点:最高管理者对标准5个方面的管理承诺提供了哪些依据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审核要点:①如何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②如何确保顾客要求得到满足③如何判定顾客要求得到满足5.3质量方针审核要点:①是否形成文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②质量方针的批准及持续适宜性方面是否得到评审③组织如何沟通理解质量方针5.4 策划5.4.1质量目标审核要点:(1)质量目标是否以质量方针的框架展开(2)是否在层次上进行分解建立部门的质量目标(3)目标的实现情况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审核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是如何进行策划的(2)在质量管理体系更改的情况下,策划如何进行(3)如何在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否规定(2)是否进行了沟通5.5.2管理者代表审核要点:(1)管理者代表是否由最高管理者任命是否本公司管理层一员(2)管理者代表是否清楚职责,执行情况如何5.5.3内部沟通审核要点:(1)组织内部需要沟通的事项(2)沟通的方式是否达到沟通的效果5.6管理评审5.6.1总则审核要点:(1)管理评审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2)如何对适宜、充分、有效性作出评价(3)查管理评审记录是否保存(查计划、输入文件、记录、报告、整改计划)5.6.2评审输入审核要点:管理评审输入信息是否完整和充实(查输入文件)5.6.3评审输出审核要点:(1)管理评审的结论是否适宜(查管理评审报告)(2)管理评审提出的整改要求是否落实(查管理评审整改记录)六.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审核要点:(1)所需的资源如何确定(2)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哪些资源?能否满足要求6.2人力资源6.2.1总则审核要点:(1)如何证明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符合性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2)其能力如何评价6.2.2能力、意识和培训审核要点:(1)是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满足要求的证据(2)是否保存了培训记录(3)对提供的培训是否有效6.3基础设施审核要点:(1)组织是否确定了所需的设施(2)对设施的维护情况如何6.4工作环境审核要点:工作环境是否满足、是否得到管理七、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审核要点:(1)是否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2)是否编制了质量计划、内容是否适当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审核要点:(1)如何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2)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明确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审核要点:①产品有关要求规定是否明确②抽查合同评审记录③产品要求变更是如何处理7.2.3 顾客沟通审核要点:是否安排了与顾客的沟通、实施如何7.3 设计和开发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审核要点:(1)设计和开发策划形成的文件内容是否完整(2)是否明确和规定了接口要求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审核要点:(1)设计和开发输入形成的文件内容是否完整充分(2)是否对设计输入进行了评审7.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审核要点:(1)设计输出的文件有哪些是否满足要求(2)设计输出文件是否经过审批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审核要点:(1)设计评审阶段如何划分是否适宜(2)查各阶评审记录是否符合要求(3)对提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7.3.5设计和开发验证审核要点:(1)如何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加以跟踪验证(2)查验证记录(3)对提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7.3.6设计和开发确认审核要点:(1)如何进行设计确认,是否符合要求(2)查确认结果及跟踪措施实施情况记录(3)对提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审核要点:(1)设计更改是否进行了审批(2)设计更改评审的结果和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7.4采购7.4.1采购过程审核要点:(1)是否制订了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是否适当(2)对供方是否进行了评价、查评价记录(3)如何对供方进行控制7.4.2采购信息审核要点:采购信息包括那些,是否充分适宜7.4.3采购产品的验证审核要点:(1)组织如何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2)查组织是否到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是否形成记录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审核要点:(1)是否确定所需的信息及作业指导书生产现场是否能得到作业文件(2)是否获得适宜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设备是否进行了维护保养(3)是否获得监视和测量装置(4)如何控制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审核要点:(1)组织确定的特殊过程有哪些(2)对特殊过程是否进行了确认是否保存了记录(3)再确认的安排7.5.3标识和可追溯性审核要点:(1)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产品和状态标识,实施情况如何(2)可追溯性标识的方法,实施情况如何7.5.4顾客财产审核重点:(1)顾客的财产包括哪些,是否受控(2)如有丢失和损坏如何处理7.5.5产品防护审核要点:(1)查产品的防护标识、搬运、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是否制定了防护规范,执行情况(3)查库房的管理情况如何7.6监视和测量的控制审核要点:(1)如何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2)是否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是否进行标识(3)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时是否进行确认八.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审核要点:(1)如何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的实施情况(2)如何识别所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情况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审核要点:(1)对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规定了那些收集和分析方法(2)信息的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了什么依据8.2.2内部审核审核要点:(1)查审核计划的安排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审核员资格是否满足要求(3)抽查内审记录①审核计划、检查表、记录是否覆盖完整②审核员是否审核了自己的工作③审核报告及审核结论是否完整、适宜④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情况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审核要点:(1)如何对Q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2)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是否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8.2.4产品的监视的测量审核要点:(1)是否规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接收准则(2)是否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及有授权人放行产品的人员签字(抽查各阶段的检验记录:采购、过程、最终)(3)对未经监视和测量的产品进行放行是否由审批人签字8.3不合格品控制审核要点:(1)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2)如何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3)对不合格品如何处置,纠正后是否再次验证(抽查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8.4 数据分析审核要点:(1)对哪些数据进行了收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2)分析结果提供了哪些信息,信息的利用如何8.5改进8.5.1持续改进审核要点:(1)组织怎样识别各种持续改进的机会(2)组织采取了哪些适当的方式实现持续改进,效果如何8.5.2纠正措施审核要点:(1)是否建立了形成文件的程序(2)抽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

ISO14001体系审核要点

ISO14001体系审核要点

ISO14001体系审核要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ISO体系审核的关键要点和步骤,以便审核员能够有效地执行审核工作。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1.体系文件审查
- 审核员应仔细审查组织的ISO体系文件,包括环境政策、目标、程序和相应的记录。

- 确保组织的体系文件符合ISO标准的要求,并检查其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环境管理实践。

2.现场核查
- 审核员应在组织的实际运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以检查实际操作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

- 重点关注环境方面的风险和机会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3.员工培训和意识
- 审核员应与组织的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ISO体系的理解和意识水平。

- 确保组织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环境管理职责和义务。

4.性能改进
- 审核员应评估组织是否能够持续改进其环境绩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目标和指标。

- 确保组织设定了合理的环境目标,并采取了措施来追踪和监督其达到目标的进展。

5.管理审核
- 审核员应仔细审查组织的管理审核记录,以确保审核的过程和结果得到适当的管理和追踪。

- 确保组织在管理审核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解决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机会。

以上是ISO体系审核的关键要点,审核员应特别关注这些方面以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ISO 14001:201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ISO各部门审核要点

ISO各部门审核要点

I S O各部门审核要点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幺?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幺?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幺?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到达?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 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幺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幺途径什幺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7. 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意呢?8. 组织有哪些鼓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良?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良?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良的有效性如何?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到达预期的效果?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14. 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方案?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方案?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方案中?15. 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顿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16. 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阶层?17. 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幺?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幺?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1. 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 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展筹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那么,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 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幺?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 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 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方案,是否已经进展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 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展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 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 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那些改良的建议?10. 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三文控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 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展控制?如何控制?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8. 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存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认期的更换?11. 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方案,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四行政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幺?2. 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3. 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奉献?具体有些什幺有效的措施?4. 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展了培训?5.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展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6. 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历的记录吗?7. 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8. 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9. 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平安?10. 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11. 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那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的有效性如何?12. 是否有鼓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鼓励员工的?这些鼓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展过程评估?13. 是否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方案?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筹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14. 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书否准备了紧急应变方案?这些应变方案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五市场部的审核要点1. 目前有哪些产品/效劳?这些产品/效劳的要求是什幺?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2. 在提供产品前,时否对标书,合约或定单进展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 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展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展了分析?4. 有没有口头或其它书面声明的合约或定单?这类合约或定单如何处理?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6. 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7. 有顾客指定的特殊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8. 通过什幺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满意感受,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9. 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展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 对于在组织控制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的?当发生异常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1. 当接到顾客反响的信息时,是否迅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12. 是否对效劳人员进展了培训?13.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进展了永久性标识?六设计开发部的审核要点1. 当有新产品时,是否有设计和开发方案?2. 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权责?不同小组的组织接口是否理清?3. 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是否使用了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工程,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给商反响的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在设计输入评审时是否对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时和本钱进展了评审?评审结果如何?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展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展了评审?4. 设计输入了那些内容?文件在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设计FMEAS,可靠性结果,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定义,产品设计的评审结果?5. 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方案,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的能力指标?组织在进展过程设计输出时,是否考虑到产品设计输出,生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以往的开发经历?6. 在开发的哪些阶段进展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7. 在设计与开发的哪些阶段进展验证?谁参加了验证?采用了哪些验证方法?验证结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8. 设计与开发确实认在什幺情况下进展?是否按照方案的安排来实施?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确实认吗?在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是否跟踪了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确认的记录是否被维持?9. 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少变更是什幺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对产品寿命期间内的变更进展控制?这些变更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0. 对有专利的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如果顾客要求,任何产品实现的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顾客的同意?11. 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进展是如何控制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防止设计更改?12. 特殊特性的开发,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方案的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用多方论证方式来完成?13. 是否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进展了识别?14. 特殊特性的符号是否在图纸,FMEA,控制方案及作业指导书上出现,他们的符号是否一致?15. 是否制定了针对设计与开发阶段的测量标准与方法?16. 顾客要求时,是否制定了原形样件方案和控制方案?原型样件的制作是否使用了正式的工装,人员,与供给商?17. 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方论证的方法?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对生产和效劳的提供进展了筹划?筹划时输入了什幺?输出了哪些文件?2. 当生产和效劳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的?特殊过程控制时的记录是否被维持?3. 当可行时,是否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进展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后是否有产品状态的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时,能否唯一的识别出来?4.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了哪些防护措施?5. 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6. 当作业开场,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是否进展了作业准备验证?7.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展预防性保养?8. 在进展工具和量具设计、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时,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源,如果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11. 是否有易损工装的更换方案?是否对工装进展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12. 是否排定每天的生产方案?如何监控生产方案的完成?生产方案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方案时,有哪些应急措施?13. 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生产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当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缺乏时是否提出了适当的反响方案,当顾客要求时,该方案是否交顾客批准?14. 控制方案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15. 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事件是否摘记在控制图上?16. 当有外观工程时,是否在外观检查时有充足的照明、标准的样件?是否对从事外观判定的人员进展了资格鉴定?17. 生产现场的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能满足?18. 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来指导返工作业?19.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了一般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是如何处理的?20.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八、质量部的审核重点1.如果需要,是否有特定产品、专案或合同?如果有是否制定了质量方案?2.是否制定了承受准那么,计数值抽样方案的承受准那么是“零〞吗?如果不是,是否经顾客批准?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变更,对变更产品的结果是否进展了评价、验证和确认?3.组织是否确认了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是否提供了监视和测量的装置?这些装置是否符合产品测量的要求?4.监控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是否进展了校准或验证,这些校准能否证明追溯至国家或国际标准?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5.当发现监控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展评价和记录?6.组织是否对控制方案规定的测量设备进展测量系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何?7.测量系统分析是否采用参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是否采用了顾客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8.是否保存在校准的记录?9.是否有内部实验室?实验室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10.对组织无法试验的工程,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是否符合ISO17025或得到国家认可1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对产品的特性实施监控和测量比方:来料、过程和最终产品?产品测量和监控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2.产品是否在全部测量完成,且经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才放行?13.是否按控制方案规定频次进展全尺寸的检验与功能测试?14.全尺寸检查是否进展了设计记录所有零件尺寸的完整测量?15.是否有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标准或标准?16.紧急放行是否有权责人员批准?17.当出现重大事故时,质量部是否有停顿生产的权利?质量部开具过停工生产单吗?组织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书面程序?18.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哪些处理方式?不合格品被纠正是否进展重新验证?为防止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19.对于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如何控制?是否经过顾客同意?20.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场使用后被发现,是否根据其影响采取了适当行动?21.返工产品有控制吗?如何控制?返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人员容易得到吗?22.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客特许或偏差许可?23.组织是否形成纠正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4.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5.是否对顾客退回产品进展试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及时报告顾客?退回产品分析的资料是否被保存?26.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实施控制?是如何控制的?27.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方案?28.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方案?29.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方案?30.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方案?31.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方案?32.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方案?33.是否有试产控制方案和量产控制方案?如果有设计责任,是否有样件的控制方案?这些控制方案得到很好的执行吗?34.当出现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缺乏时是否采用了指定的反响方案?这些采取的反响方案效果如何?35.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给来源或变更FEMA时,是否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方案?36.当顾客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方案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37.在控制方案中规定的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在应用,是如何应用的?九、采购的审核要点1.组织是如何初期评价和选择供给商的?初期评价的依据是什幺?2.与供给商确定合格关系后,组织是否对供给商进展连续评价?连续评价的依据是什幺?是如何对供给商进展连续评价的?3.初期评价与连续评价的记录被维持了吗?4.对独占市场与顾客指定的供给商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的效果如何?5.采购文件如何控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的批准?6.采购产品验证了吗?是如何验证的?验证的准那么是什幺?是否有未验证的产品而直接投入生产线使用?7.如果组织到供给商处验证产品或顾客到供给商处验证产品,这种情况如何控制?产品放行的方法有规定吗?8.对一些水准差的供给商怎样处理?是否频繁的更换供给商?组织是否认期对供给商进展培训或采取其它方式提升供给商水准?9.如出现合并、收购或加盟的供给商,是否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展重新评审?10.采购的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生产国和销售国法律法规的要求?11.是否有供给商质量体系开发的方案?是否建议所有的供给商在某一期限内必须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12.是否要求所有的供给商以符合本技术标准为目标?13.对顾客批准的供给商,如何控制?控制效果如何?14.是否对进货产品质量进展控制?如何控制?控制方法是什幺?控制效果如何?15.是否对供给商的交货质量绩效,退货款、超额运费等进展监控?16.是否要求供给商监控自身的过程绩效?17.当供给商不能准时交货时,是否要求其提出纠正措施?为确保供给商准时交货采取了哪些措施?18.是否有外包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十仓库的审核要点1. 是否规定了材料进出的管理方法并遵守?2. 是否规定了半成品,成品进出的管理方法并遵守?3.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的方法并遵守?4. 仓库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的工作环境如何?5. 在内部过程和交货目的地期间,是否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6. 是否建立准时交货的生产方案?7. 仓库材料的帐物是否一致?是否认期盘点?8. 材料的进出是否遵守先进先出的原那么?执行了吗?9. 为检测产品仓储不良,组织是否按方案周期性的评价库存状况?当发现仓储不良时,如何处理?10. 仓库是否制定库存优化的指标?目前库存状况如何?十一生产方案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制定了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制定的依据是什幺?有哪类生产方案,比方:年度生产方案,季度生产方案,月生产方案,周生产方案和日生产方案?2. 是如何来监控生产方案的执行情况的?当不能完成生产方案时有哪些应急措施?3. 是否有经常性的临时插单?这些临时插单如何处理?4. 有无生产库存品,为什幺有不按定单生产的情况?为什幺要生产库存品?5. 目前生产方案的完成率是多少?造成生产方案不能完成的原因有哪些?有改良的措施吗?6. 有无根据产能工时来指定生产方案?十二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主管是否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其它部门的组织接口是否明确?2.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是什幺?现在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3.各部门是否认期的对本部门的工作进展了分析与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幺效果?4.各部门是否规定了收集哪些数据和资料?这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有分析吗?对分析的结果如何应用的?是否用于持续改良?6. 本部门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进展持续改良?效果如何?持续改良是否包含产品特性,过程参数,价格,效劳等?7. 本部门下一步打算做什幺改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1.审核对象和范围:明确审核的组织范围和被审核的业务流程,确保审核对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组织的质量目标和计划:评估组织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并检查组织是否制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详细计划和措施。

5.流程管理和控制:检查组织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流程的输入、输出、资源分配、测量和改进等方面。

确保组织能够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6.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评估组织是否有效地运行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文件的更新、记录的保持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授权等方面。

7.客户满意度和投诉处理:评估组织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处理机制,确认组织是否能及时处理客户的反馈和投诉,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组织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确保组织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

9.管理质量风险和机会:评估组织是否已经识别、评估和管理质量风险和机会,以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应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并改善运营绩效。

10.改进和持续改进:评估组织对质量问题的改进和持续改进措施,确认组织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跟踪改进的结果。

以上是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需要关注的主要要点。

审核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和程序,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估和记录。

通过有效的审核,组织可以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16949审核要点

16949审核要点

16949审核要点ISO/TS 16949:2002审核要点⽬录1、ISO/TS 16949:2002技术规范审核要点2、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3、最⾼管理者(总裁)和管理者代表的审核要点4、企划部的审核要点5、总裁办的审核要点6、⼈⼒资源部的审核要点7、⼯程部的审核要点8、销售部的审核要点9、售后服务部的审核要点10、采购部的审核要点11、物流部的审核要点12、⽣产调度中⼼的审核要点13、财务部14、各⼯⼚(⼯⼚技术开发部、⼯⼚质量部、各车间)15、品质部(体系办、计量和试验室、资料室)⼀、ISO/TS 16949:2002技术规范审核要点综述由于ISO/TS16949:2002是在ISO9001:2000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业特殊要求的⼀个标准,因此在审核要点上,我们是从本技术规范的所有⽅⾯提出审核的要点,⼒争站在体系的⾓度做到审核的完整性及有效性。

ISO/TS16949审核的重点不是纸⾯⽂件的优劣与多少,⽽是质量管理体系运⾏的效果与持续改进的效果。

本章主要是以各职能部门为审核对象,针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审核要点作较详尽的阐述。

审核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是按P-D-C-A的审核思路。

⼆、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主管是否明确本部门的⼯作职责?与其它部门的组织接⼝是否明确?2)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标及实现⽬标的措施是什么?现在⽬标实现的程度如何?3)各部门是否定期地对本部门⼯作进⾏了分析与总结?针对⼯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么效果?4)各部门是否规定了收集哪些数据和资料?这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有分析吗?对分析的结果时如何应⽤的?是否⽤于持续改进?5)本部门是通过哪些⽅式进⾏持续改进?效果如何?持续改进是否包含产品特性、过程参数、价格、服务等?6)本部门打算下⼀步做什么改进?三、最⾼管理者(总裁)和管理者代表的审核要点1)公司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前状况(规模,员⼯⼈数);2)公司为什么要推⾏TS16949?(1)TS16949是汽车⾏业的必备要求;是公司业务发展和拓展的需要;(2)公司⾃⾝发展需求----通过TS16949这个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管理⽔平,规范和细化企业管理,提⾼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效率;(⾃由发挥)(3)客户的要求;3)TS16949的主要⽬标是什么?你认为TS16949与QS9000的最⼤不同在于哪⾥?TS16949的主要⽬标:预防缺陷,持续改进,降低浪费和成本;TS16949与QS9000的最⼤不同:(1)过程⽅法的运⽤;(2)强调有效性(过程绩效)⽽不仅仅是符合性;(3)强调顾客满意;4)公司的客户有哪些?顾客是否有特殊要求?如有,请出⽰?详见质量⼿册附表《顾客特殊要求⼀览表》5)你是如何理解TS16949的过程⽅法的?在体系建⽴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运⽤过程⽅法的?理解:以顾客导向的观点来看待过程,关注点是顾客,⽽不是“⽼板”,详见《过程⽅法》培训教材;运⽤:(1)⾸先,根据TS16949标准和顾客特殊要求,识别出了本公司存在的过程,并划分出哪些是COP、SP、MP;(2)确定了这些过程的关系;详见《质量⼿册》中的过程关系图;(3)对每个过程进⾏分析,识别出每个过程的输⼊、输出、资源、职责、运作⽅法、衡量指标;(4)通过对现有过程的分析,为提⾼运作效率和效果,编写程序⽂件和三层次⽂件确定过程的运作流程;(5)体系内审核时,按照过程的⽅法进⾏审核;6)公司内存在的过程有哪些?这些过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顾客导向的过程COP 有哪些?详见质量⼿册附件《过程关系图》、《过程识别图》7)如何识别过程的?请出⽰相关证据?出⽰《过程识别图》或《乌龟图》8)什么是过程的输⼊、输出?详见《过程⽅法》培训教材;9)过程绩效的趋势如何?请出⽰证据。

ISO体系审核要点

ISO体系审核要点

ISO体系审核要点
1.审核目标与范围:明确审核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确定审核的ISO标
准和审核的组织部门或业务流程。

同时,建立适当的审核计划,确保审核
能够按照预期的时间和流程进行。

4.风险评估:评估企业在制定和执行ISO标准体系过程中所面对的风
险和挑战。

确定风险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

5.监测和评估:检查组织是否有适当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用于跟踪并
确保ISO体系的持续改进。

评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提供正确的
信息用于决策和改进。

7.法规合规:审核是否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外部要求,特别关注相
关法规对组织运作的要求,以及组织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确保
合规。

8.审核结果:形成审核报告,总结审核过程中的发现和建议,并给出
改进措施。

确定对组织的整体审核评级,如是否符合ISO标准、是否存在
重大的合规问题等。

9.合规追踪与监控:审核完成后,确保组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审
核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并跟踪和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以上是ISO体系审核的要点,通过对企业ISO标准体系的全面审核和
评估,可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QMS)审核要点- 3 -- 5 -- 7 -- 9 -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组织需要提供其过程和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客观的证据,以证实符合标准要求。

“客观证据”按GB/T 19000-2000标准的定义是;“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资料”,在其注解中说明客观证据可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获得。

这就是说,客观证据不一定需要依赖大量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除外),支持事物存在的观察结果亦为证据。

在此情况下,审核人员如何进行审核,这就需要审核员调整审核思路,把重心从文件和记录转移到过程的有效性和相互作用上来。

在审核方法上,从过去习惯于按要素、按部门转移到以过程为主线进行审核,即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从顾客要求——策划——资源提供——设计——采购——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而管理职责贯穿于各过程中。

过程的基本构成有输入、输出和相关的活动三个要素。

因此,过程审核就从此三要素着手。

过程审核要点是:a)过程输入是否充分和恰当、准确;b)是否确定了过程的目标,规定了活动的程序和方法,c)是否为过程运作配备了适当的资源,并规定了职责和权限,接口是否顺畅;d)过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予以实施;e)是否对过程进行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f)是否获得了过程运作的相关数据记录,是否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g)是否实施所需的纠正和预防措施,h)过程输出是否得到预期的结果,即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度,并进行了持续改进。

总之,按2000版标椎要求的质量审核,以过程为主线,重视结果和有效性。

审核员凭借自己的审核能力和专业知识获得所有这些相关的信息,才能对过程的有效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为此,审核员要熟悉管理原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质量工程方面的知识,开阔思路,以适应标准转换的实施。

2 审核检查取证清单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符合性审核和有效性审核。

ISO审核要点

ISO审核要点
b 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落实和考核工作,使质量管理工作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待检区
区域标识合格区
不合格区
c)标识暂放区
名称
产品标识数量合格
状态已检不合格
待检
d)质控点工序检验标准
工序检验记录
c)设备
①设备清单名称、编号、出厂编号
②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③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e)安全生产
2.检验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a)检验指导书测量方法
不合格分类
检查方案
例行检验记录
b)检验记录型式检验记录
2)本次管理评审对体系运行后的8、9、10月3个月,共收到顾客投诉、抱怨信息5份,按照顾客满意度评价测算顾客的满意度为86.3%,顾客抱怨的主要问题是:b.反映售后问题有两份:主要是产品返回维修需要较长的时间,耽误顾客使用;
c.反映产品价格问题有一份:认为价格比其他企业贵。
2)按照体系制定的质量目标,对体系运行后3个月考核的结果是:
a重新修订、编制整套体系文件,同时制定相应的文件控制方法;
b编制、修改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和记录保存规范;
c加强对过程管理,现场管理,继续推行“5S”管理;
d完善职能管理,编制各岗位责任制规范。从初步验证情况来看,取得效果有:
a通过建立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15个,各作业指导书14册,各种操作规程,初步形成质量管理的基本规范,使体系运行逐渐走向规范,整体面貌得到改观,取得初步成效;
g)评价及持续改进
1)在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自动纠正和预防,已现令相关部门进行了原因的调查、分析,制订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对不合格项目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也举一反三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各种质量计划的制定,实施,现场管理,培训,资源管理等过程,落实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以求更加适宜和有效。

9000审核时各部门职责

9000审核时各部门职责

9000审核时各部门职责一、各部门审核职责概述9000审核,即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项全面评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重要活动。

在审核过程中,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责。

这些职责主要包括:1.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各部门需提供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记录和资料,以供审核员查阅。

2.配合审核员开展工作: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回答审核员提出的问题。

3.参加审核会议:各部门负责人需参加审核会议,就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与审核员进行沟通交流。

4.整改落实: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应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整改落实。

二、各部门审核流程1.审核前期准备:各部门收集整理相关文件和资料,做好审核准备工作。

2.现场审核:审核员到各部门进行现场审核,与部门负责人、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查阅文件和记录。

3.审核发现:审核员针对现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填写审核发现表。

4.审核末次会议:审核员与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审核末次会议,反馈审核发现,提出整改要求。

5.整改跟踪:各部门按照审核要求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三、各部门审核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完整、准确、适用。

2.部门职责和权限:核实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是否能有效履行职责。

3.内部沟通与协作:评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是否顺畅,是否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过程控制:关注各部门的过程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5.持续改进:了解各部门的持续改进机制是否建立,是否能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四、提高审核效率与质量的措施1.加强培训:提高各部门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审核意识。

2.优化审核流程:明确各部门审核职责,简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

3.落实整改责任: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4.加强内部沟通: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ISO90001审核要点(2016)

ISO90001审核要点(2016)

生产部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质量计划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生产部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现场清理/整理/摆放;机台去尘,去油污 生产过程控制的策划 各工序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标准/管理制度的张贴 各工序人员对质量方针/目标/作业指导书/标准/管理制度的理解 各月月生产计划汇总 派工单汇总 生产会议记录 库存日报表汇总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其它控制类记录,如联络单等 关键工序的工序监控记录 拉丝/涂膜车间的生产工艺记录 质量异常反馈处理记录表汇总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与应用 设备标识/产品标识/原辅料配件标识 车间分区划线 标识牌的制作 订单编号的处理及规定 外发加工厂的资料及考察 外发加工派工单的汇总 外发加工协议书 外发加工质量,进度跟踪记录及异常的处理 外发加工产品入厂检验单 顾客财产的异常处理记录 顾客财产的登记 顾客财产的贮存/使用及维护 顾客提供设备等非原辅料的检验
人资部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制程序
职员日常管理考核记录 培训签到表记录汇总 培训有效性考核/分析记录 关键工序/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 内审员培训记录及送外培训证书 外部/内部人员培训申请表汇总 持证人员登记表
采购部
采购控制程序 供方评价程序
所有主要原辅材料供方的简介,采用设备/标准等供方材料的汇总 最近三个月内所有主要原辅材料采购,供方各提供一次质量检验报告 新增加供方评定表 主要原辅材料供方能力调查表汇总 主要原辅材料供方供货情况统计表 合格供方名单报总经理核准 合格供方名单以外的采购申请报告及质量控制要求 请购单汇总 采购计划汇总 采购情况追踪 采购物资分类的确认 采购合同的核准及采购合同的汇总 采购中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汇总 供方质量情况评价汇总/采购不合格品的处理 取消供方资格的申请报告记录 供方质量情况评价汇总 供方的实地考察记录 外包采购的相关文件记录及管理办法 与供方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单汇总

ISO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ISO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ISO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ISO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作者:————————————————————————————————日期: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思路:标准条款审核内容(要点)审核方法、思路1范围1.组织QMS覆盖范围和过程是否有缺失?现场询问、观察,了解作业流程。

2.QMS有无删减,合理性?查手册说明、根据组织活动确认是否合理。

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1.QMS是否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从体系文件编制、运行、各过程控制、监视和测量、内审、管理评审综全评价。

2.QMS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3.组织QMS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4.组织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5.外包过程有无控制?4.2文件要求4.2.1总则1.QMS文件中是否包含了质理方针、目标、手册、6个程序及其它文件?查阅文件清单、调阅相关文件,并结合现场审核综合评价。

2.标准要求的记录是否进行了控制?(管评、培训、策划、产品要求评审、设计、供方评价、内审等)先文件审核,再在具体条款审核时验证。

&3.文件详略是否适宜?审核时,依据人员素质、控制效果等综合判断。

4.2.2 质量手册1.范围是否明确,删减是否有说明,并充分、可信?查阅手册、结合现场审核。

2.结其它程序文件有无引用?3.过程间的作用及接口关系是否明确?4.2.3 文件控制1.是否编制了文件控制程序,并包括了内、外部文件;各种类型和媒体文件?查阅程序文件、结合现场审核。

2.文件发布前是否审批其充分性、适用性?查程序规定、抽查几份文件看执行情况。

3.文件再评审、更新有无涉及,并再次批准?再评审规定,抽查更新文件有无再评审。

4.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是否可识别?查文件规定,及控制情况。

5.各现场能得到有效版本的文件?查现场文件持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S O各部门审核要点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幺?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幺?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幺?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 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幺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幺途径什幺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7. 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意呢?8. 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14. 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15. 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16. 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阶层?17. 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幺?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幺?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1. 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 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 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幺?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 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 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 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 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 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那些改进的建议?10. 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三文控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 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8. 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11. 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四行政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幺?2. 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3. 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有些什幺有效的措施?4. 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了培训?5.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6. 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7. 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8. 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9. 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10. 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11. 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那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的有效性如何?12. 是否有激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激励员工的?这些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过程评估?13. 是否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计划?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14. 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书否准备了紧急应变计划?这些应变计划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五市场部的审核要点1. 目前有哪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的要求是什幺?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2. 在提供产品前,时否对标书,合约或定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 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分析?4. 有没有口头或其它书面声明的合约或定单?这类合约或定单如何处理?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6. 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7. 有顾客指定的特殊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8. 通过什幺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满意感受,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9. 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 对于在组织控制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的?当发生异常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1. 当接到顾客反馈的信息时,是否迅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12. 是否对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13.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进行了永久性标识?六设计开发部的审核要点1. 当有新产品时,是否有设计和开发计划?2. 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权责?不同小组的组织接口是否理清?3. 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是否使用了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项目,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的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在设计输入评审时是否对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时和成本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如何?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行了评审?4. 设计输入了那些内容?文件在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设计FMEAS,可靠性结果,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定义,产品设计的评审结果?5. 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的能力指标?组织在进行过程设计输出时,是否考虑到产品设计输出,生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以往的开发经验?6. 在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7. 在设计与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验证?谁参加了验证?采用了哪些验证方法?验证结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8. 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在什幺情况下进行?是否按照计划的安排来实施?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吗?在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是否跟踪了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确认的记录是否被维持?9. 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少变更是什幺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对产品寿命期间内的变更进行控制?这些变更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0. 对有专利的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如果顾客要求,任何产品实现的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顾客的同意?11. 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进行是如何控制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设计更改?12. 特殊特性的开发,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计划的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用多方论证方式来完成?13. 是否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14. 特殊特性的符号是否在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上出现,他们的符号是否一致?15. 是否制定了针对设计与开发阶段的测量标准与方法?16. 顾客要求时,是否制定了原形样件计划和控制计划?原型样件的制作是否使用了正式的工装,人员,与供应商?17. 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方论证的方法?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了策划?策划时输入了什幺?输出了哪些文件?2.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的?特殊过程控制时的记录是否被维持?3. 当可行时,是否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后是否有产品状态的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时,能否唯一的识别出来?4.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了哪些防护措施?5. 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6. 当作业开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7.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8. 在进行工具和量具设计、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时,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源,如果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11. 是否有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是否对工装进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12. 是否排定每天的生产计划?如何监控生产计划的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13. 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生产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当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提出了适当的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时,该计划是否交顾客批准?14. 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15. 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事件是否摘记在控制图上?16. 当有外观项目时,是否在外观检查时有充足的照明、标准的样件?是否对从事外观判定的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17. 生产现场的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能满足?18. 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来指导返工作业?19.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了一般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是如何处理的?20.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八、质量部的审核重点1.如果需要,是否有特定产品、专案或合同?如果有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2.是否制定了接受准则,计数值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是“零”吗?如果不是,是否经顾客批准?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变更,对变更产品的结果是否进行了评价、验证和确认?3.组织是否确认了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是否提供了监视和测量的装置?这些装置是否符合产品测量的要求?4.监控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校准或验证,这些校准能否证明追溯至国家或国际标准?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5.当发现监控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6.组织是否对控制计划规定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何?7.测量系统分析是否采用参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是否采用了顾客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8.是否保存在校准的记录?9.是否有内部实验室?实验室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10.对组织无法试验的项目,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是否符合ISO17025或得到国家认可?1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对产品的特性实施监控和测量?比如:来料、过程和最终产品?产品测量和监控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2.产品是否在全部测量完成,且经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才放行?13.是否按控制计划规定频次进行全尺寸的检验与功能测试?14.全尺寸检查是否进行了设计记录所有零件尺寸的完整测量?15.是否有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规范或标准?16.紧急放行是否有权责人员批准?17.当出现重大事故时,质量部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利?质量部开具过《停工生产单》吗?组织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书面程序?18.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哪些处理方式?不合格品被纠正是否进行重新验证?为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19.对于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如何控制?是否经过顾客同意?20.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始使用后被发现,是否根据其影响采取了适当行动?21.返工产品有控制吗?如何控制?返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人员容易得到吗?22.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客特许或偏差许可?23.组织是否形成纠正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4.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5.是否对顾客退回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及时报告顾客?退回产品分析的资料是否被保存?26.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实施控制?是如何控制的?27.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28.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29.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30.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31.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32.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33.是否有试产控制计划和量产控制计划?如果有设计责任,是否有样件的控制计划?这些控制计划得到很好的执行吗?34.当出现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采用了指定的反应计划?这些采取的反应计划效果如何?35.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应来源或变更FEMA时,是否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36.当顾客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计划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37.在控制计划中规定的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在应用,是如何应用的?九、采购的审核要点1.组织是如何初期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初期评价的依据是什幺?2.与供应商确定合格关系后,组织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连续评价的依据是什幺?是如何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的?3.初期评价与连续评价的记录被维持了吗?4.对独占市场与顾客指定的供应商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的效果如何?5.采购文件如何控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的批准?6.采购产品验证了吗?是如何验证的?验证的准则是什幺?是否有未验证的产品而直接投入生产线使用?7.如果组织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或顾客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这种情况如何控制?产品放行的方法有规定吗?8.对一些水准差的供应商怎样处理?是否频繁的更换供应商?组织是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培训或采取其它方式提升供应商水准?9.如出现合并、收购或加盟的供应商,是否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审?10.采购的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生产国和销售国法律法规的要求?11.是否有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的计划?是否建议所有的供应商在某一期限内必须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12.是否要求所有的供应商以符合本技术规范为目标?13.对顾客批准的供应商,如何控制?控制效果如何?14.是否对进货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如何控制?控制方法是什幺?控制效果如何?15.是否对供应商的交货质量绩效,退货款、超额运费等进行监控?16.是否要求供应商监控自身的过程绩效?17.当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时,是否要求其提出纠正措施?为确保供应商准时交货采取了哪些措施?18.是否有外包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十仓库的审核要点1. 是否规定了材料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2. 是否规定了半成品,成品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3.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的方法并遵守?4. 仓库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的工作环境如何?5. 在内部过程和交货目的地期间,是否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6. 是否建立准时交货的生产计划?7. 仓库材料的帐物是否一致?是否定期盘点?8. 材料的进出是否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了吗?9. 为检测产品仓储不良,组织是否按计划周期性的评价库存状况?当发现仓储不良时,如何处理?10. 仓库是否制定库存优化的指标?目前库存状况如何?十一生产计划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制定了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是什幺?有哪类生产计划,比如: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2. 是如何来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3. 是否有经常性的临时插单?这些临时插单如何处理?4. 有无生产库存品,为什幺有不按定单生产的情况?为什幺要生产库存品?5. 目前生产计划的完成率是多少?造成生产计划不能完成的原因有哪些?有改进的措施吗?6. 有无根据产能工时来指定生产计划?十二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主管是否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其它部门的组织接口是否明确?2.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是什幺?现在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3.各部门是否定期的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幺效果?4.各部门是否规定了收集哪些数据和资料?这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有分析吗?对分析的结果如何应用的?是否用于持续改进?6. 本部门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持续改进?效果如何?持续改进是否包含产品特性,过程参数,价格,服务等?7. 本部门下一步打算做什幺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