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牙体解剖区别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8639fe69dc5022aaea00cf.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考点梳理-第一单元 牙体解剖生理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考点梳理-第一单元 牙体解剖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763de77cd184254a35354f.png)
第一单元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1)牙冠: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
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
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
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
(3)牙颈(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
牙的组成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1)牙釉质:构成牙冠表层的、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质: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织。
(3)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
(4)牙髓:充满于髓腔中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牙的分类(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1)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
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功能是切割食物。
牙根为单根。
2)尖牙: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个。
牙冠较厚,在切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
牙根为单根。
3)前磨牙(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左、右共8个。
牙冠呈立方体,(牙合)面一般有两个牙尖,主要是协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
牙根为单根或双根。
4)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
上、下、左、右共12个。
牙体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
牙冠大,(牙合)面大,有4~5个牙尖,结构比较复杂,功能是捣碎、磨细食物。
牙根一般2~3个根。
(2)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类1)乳牙:出生后6~8个月开始陆续萌出,到两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共20个。
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所代替。
2)恒牙: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逐步替代乳牙,成人一般有恒牙28~32个。
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的趋势。
(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1)前牙:位于牙弓的前部(口角之前),包括切牙和尖牙。
牙体解剖考点
![牙体解剖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aff9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9.png)
牙体解剖考点牙体解剖:全面了解口腔的结构牙齿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担负着咀嚼食物、美化容貌等多种功能。
牙齿的复杂结构让很多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牙体解剖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综合性知识,需要对牙齿的多种结构有全面了解。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牙体解剖的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牙齿形态分类齿冠:齿冠指的是口腔中冠部分的牙体,由牙冠本身和牙冠上的附属结构组成。
齿冠的形态和大小因牙齿位置、种类、功能和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齿冠表面分为颊面、舌面、咬合面和侧面四个部分。
其中,颊面和舌面光洁,主要负责最前牙齿的美观和口腔内的保湿。
咬合面则主要完成牙齿的咀嚼和切割功能。
侧面则是连接不同牙齿和支持牙冠的结构。
齿根:齿根指的是牙冠下面的区域,是齿冠与牙槽骨相连的部分。
齿根形态和长度因牙齿位置、种类、功能和个体差异而异。
齿根内部含有牙根管和根尖孔,用于供给牙齿的血液和神经。
牙槽骨:牙槽骨是支撑牙齿根部的骨质结构,由牙槽嵴、牙槽隆突、牙槽窝、牙槽嵴外侧板、颌骨垂直板等组成。
牙槽骨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牙齿的种类和位置,不同的牙齿对应不同的牙槽骨。
第二部分:牙齿结构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最外层,是由不可再生的无机物构成的。
牙釉质质地硬而脆,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牙釉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下面的牙本质和牙髓,防止它们受到外部刺激和损伤。
牙本质:牙本质是牙釉质下面一层,也是牙齿的主体部分。
牙本质比牙釉质软,质地较为柔韧。
牙本质内部含有牙管,供给牙髓的血液和神经。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中心部分,也是牙齿最内层的组织。
牙髓包含许多神经末梢、血管和淋巴组织等。
牙髓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刺激,以及维持牙齿的营养和代谢。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齿周围的纤维等。
牙周组织是牙齿的支撑体系,它们的健康和稳固性与口腔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牙齿生长发育牙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婴幼儿时期,乳牙是首先生长出来的,然后逐渐被恒牙所替代。
牙体解剖生理—乳牙的解剖形态
![牙体解剖生理—乳牙的解剖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93950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0.png)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形态特征
双根,扁平椭圆形,近中 根略粗而直,根尖偏远中 ,远中根细而弯曲,根尖 直或向近中弯曲
两根分叉大,并向外扩展 。牙根近远根面较宽,在 中央有纵形的凹陷
上颌第二乳磨牙
上颌第二乳磨牙颊面观
颊面呈梯形 近远中缘对称圆突 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
两颊尖之间有颊沟 颊轴嵴短且不明显。 颊颈嵴显突,根颈部冠根
分明上颌Βιβλιοθήκη 二乳磨牙舌面观舌面小于颊面
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
舌 面
有舌沟分布,较长,无 点隙
颊 面
上颌第二乳磨牙邻面观
邻面近似长方形,近中面大 于远中面,颊缘和舌缘的颈 1/3处圆突而最宽,向 缘缩 窄,根颈部显著缩窄
近远中面接触区均位于 缘 中1/3
前牙:根尖偏远中
乳磨牙:根干短,分叉大 磨牙:根干长,分叉小
乳牙的解剖形态
上颌乳中切牙 上颌乳侧切牙 下颌乳中切牙 下颌乳侧切牙 上颌乳尖牙 下颌乳尖牙
上颌第一乳磨牙 下颌第一乳磨牙 上颌第二乳磨牙 下颌第二乳磨牙
乳牙外形的特点
1、乳牙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 2、乳牙颈部缩窄,颈嵴突出,牙合面缩窄,冠根分明 3、宽冠窄根为乳前牙特点(上颌乳中切除外)。 4、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向远中。 5、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 6、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
乳前牙的解剖形态
乳牙和恒牙的主要区别
乳牙体积较小,乳磨牙牙体依次 递增;恒牙牙体较大,磨牙牙体 却依次递减
乳牙釉质较薄,硬度差,呈乳白 色。恒牙釉质较厚,硬度强,呈 乳黄色
乳牙牙颈明显缩窄,冠根分界明 显;恒牙牙颈略为狭窄,冠根分 界不太明显
牙体解剖个论
![牙体解剖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d4144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7.png)
切面观
侧面观
第15页
左右下颌切牙判别
下颌中切牙对称,难区分左右 有时牙根远中面长形凹陷较近中面深---判别参考 下颌侧切牙远中切角圆钝,远中缘突 唇面:近中缘直、长;远中缘短、圆
远中切角 远中缘
近中切角 近中缘
牙体解剖个论
第16页
上下颌切牙判别
上颌切牙
牙冠
较宽
发育沟
显著
舌窝
深
嵴
突出
切嵴
牙长轴唇侧
上颌中切牙
舌面 形态与唇面相同 颈部有舌面隆突 中央凹陷----舌窝 舌面内收:牙列外圈大于内圈 切端有切嵴 近中有近中边缘嵴 远中有远中边缘 嵴
牙体解剖个论
第5页
上颌中切牙
近中面:略似三角形,底是颈缘, 呈“V”形;顶部是切端,在其稍下处 与对侧中切牙接触,接触部位很小。 近中接触点位于切1/3内。
牙体解剖个论
牙体解剖个论
第1页
恒前牙外形
总体功效与形态特点 功效特点:切割 摄食 发音 面部容貌 形态特点:楔形 颈部厚 牙冠有切嵴 牙根:单根 锥形 粗大 (可能有变异)
牙体解剖个论
第2页
切牙组
共同特点
牙冠
牙根
4个轴面 唇舌面 邻面 均为单根
1个切嵴 梯形 长大于宽 楔形 颈1/3 最宽
较直
牙体解剖个论
远中面:和近中面近似,稍短,比 较圆突,远中接触点位置较高,在 中1/3与切1/3之间,也有在中1/3。
牙体解剖个论
第6页
上颌中切牙
切嵴
唇侧较平-------切缘 舌侧突起-------切嵴
牙体解剖个论
第7页
上颌中切牙三种类型:
从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外形观察,有三种类型
牙体解剖总结
![牙体解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baca264b35eefdc8d3336b.png)
牙体解剖学总结解剖学, 牙体上颌中切牙近中缘直远中缘突,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从侧面看切缘在牙体长轴的唇侧(向外),但下颌切牙嵴近牙体长轴根尖较直,略偏远中近远中面都似三角形,近中面>远中面上颌切牙唇舌剖面髓腔最厚处在颈缘附近,故开髓时由舌面窝向颈部钻入随着牙齿的演化,哺乳动物的牙齿应属异形牙上颌切牙龋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唇舌面的外形高点位于唇面颈1/3与舌面颈1/3例:上颌中切牙牙冠近中面与远中面比较,正确的是A 两者都似三角形B 近中面大而平,远中面短而突C 近中面大于远中面D 近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E 远中面接触区靠近切角,近中面接触区离切角稍远例:哪个牙的舌窝窄而深且有沟越过舌面隆突的远中A 上颌中切牙B 下颌中切牙C 上颌侧切牙D 下颌侧切牙E 上颌尖牙上颌尖牙唇面似五边形两条牙尖嵴交角为90(但下颌尖牙>90)唇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舌面外形高点在舌隆突根尖略偏远中恒牙中颊尖唯一偏过远中的牙是上4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由4条发育沟呈"+"字形分布,整个牙合面似一个"田"字形的磨牙是下七下颌前牙若有双根管时,其方向一般为:唇一舌向(占10%)下颌尖牙唇舌双根管占4%在人类生长发育的哪一段时间内为乳牙牙合时期2岁半~6岁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的乳牙是:下D乳牙牙髓治疗效果好,其原因是A.乳牙髓腔大B.髓角高C.根尖孔大D.根管粗E.以上均是牙冠唇颊、舌面凸度的位置是唇颊面在颈1/3,舌面在中1/3全口牙中最小的牙是:下颌中切牙例: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 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B 根管分为窄而扁的单根管C 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20%D 牙冠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E 根管近远中径较窄例:上颌恒尖牙与下颌恒尖牙髓腔形态区别点是A.下颌恒尖牙髓腔和根管都较上颌恒尖牙窄B.下颌恒尖牙髓角较圆C.下颌恒尖牙根管为双管者仅占4%D.下颌恒尖牙根尖孔位于根尖顶者约占68%E.以上都是例:上颌尖牙的牙尖构成是A 近中斜嵴、远中斜嵴B 近中斜嵴、远中斜嵴、唇轴嵴、舌轴嵴C 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D 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唇轴嵴、舌轴嵴E 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唇轴嵴、舌轴嵴例:区别左右上颌乳尖牙与恒尖牙最主要的标志是A 乳牙体积小,颜色白B 乳牙冠宽根窄C 乳尖牙近中斜缘于远中斜缘,牙尖偏远中?D 乳牙颈嵴最突E 乳牙根尖偏远中并弯向唇侧例:下颌尖牙牙冠唇面形态描述哪个不正确A 牙尖的近中斜缘约占唇面宽度的1/3B 牙尖的远中斜缘约占唇面宽度的2/3C 两斜缘的交角为90°D 唇轴嵴止于牙冠中1/3处E 冠与根的近中缘相延续呈直线上下颌中切牙的牙体长轴的舌向交角为140°前磨牙区上颌第一前磨牙分叉成颊、舌两根者占约80%哪个牙的近中根有95%含有双根管:下6哪个牙的牙根有40%含有双根管:上5上4颊根长,舌根短,舌根管>颊侧根管根尖偏远中髓室的颊舌向中份缩窄呈“肾形”上颌第二前磨牙“椭圆形”例: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中央窝内近远中向的发育沟称为A 近中沟(近中沟越过近中缘至近中面)B 远中沟C 近远中沟D 中央沟E 中央近远中沟例:关于上颌第一前磨牙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轮廓不如上颌第二前磨牙锐突,牙尖也较圆钝B.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面颈部比上颌第二前磨牙宽,发育沟不明显C.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远中面较突D.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颊缘宽于舌缘,远中边缘嵴长于近中边缘嵴E.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牙根多不分叉例:20%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和3%的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牙根可能发生如下变化A 在根上1/3分成颊舌两个根管,至根尖处合二为一B 在根上1/3分成近远中两个根管,至根尖处合二为一C 在根中1/3分成颊舌两个根管,至根尖处合二为一D 在根中1/3分成近远中两个根管,至根尖处合二为一E 在根下1/3分成两个根管例:下述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形态描述中正确的是A 颊缘大于舌缘的宽度B 牙合面为显著的六边形C 颊尖高大,舌尖短小D 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近E 中央窝窄而深上5颊舌宽度相近,颊舌两尖大小相似均偏向近中,近中面无近中沟,近远中两点隙相距较近.下4牙冠舌面仅为颊面1/2的牙是:下颌第一前磨牙例:下列对横嵴的解释哪一个是正确的A 牙冠上的两嵴横向相连B 牙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牙合面C 牙合面上两三角嵴相连D 牙合面上颊舌相连的嵴E 两牙尖斜面汇合成的嵴例:磨牙的近中面、颊面与牙合面相交处称为A 颊牙合线角B 颊牙合点角C 近颊牙合线角D 近颊牙合点角E 近中颊面角例:关于牙冠唇(颊)舌向倾斜度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A 唇(颊)舌向倾斜度是以牙冠方向表示的牙体长轴相对于牙合平面B 上下颌切牙均向唇侧倾斜C 下颌切牙的倾斜度较上颌切牙小D 上颌第二、第三磨牙向颊侧倾斜E 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向舌侧倾斜磨牙区第一恒磨牙牙胚形成于:胚胎第四周在恒牙萌出过程中,第一恒磨牙钙化时间是新生儿期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近中舌尖上6第五尖位于近中舌尖舌侧(卡氏尖)下6第五尖(远中尖)位于颊面与远中交界处在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磨牙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的是舌尖的舌斜面上6上6牙牙合面形态:斜方形,4个牙尖,4条发育沟舌侧根管口大而圆近中颊侧根管口窄而扁,有时近中颊侧可分为两个.上颌第一磨牙的斜嵴是由: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颊舌径、近远中径和髓腔高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颊舌径>近远中径>髓腔高度例:上颌第一磨牙的邻面接触区是A 近中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在牙合缘颊1/3处B 近中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在牙合缘中1/3处C 近中在牙合缘中1/3处,远中在牙合缘中1/3处D 近远中均在牙合1/3与颊1/3交界处E 近远中均在牙合1/3的中1/3处例:上颌第一磨牙髓室底形态错误的是A 髓室底有3~4个根管口B 底部根管口呈四边形或三角形C 近颊根管口距远颊根管口较近D 近颊根管口距舌侧根管口较远E 远颊根管口位于近颊根管口的远中偏颊侧改为:舌侧例:上颌第一磨牙牙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B 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C 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D 近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舌尖>远中颊尖E 近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略大于例:上颌第一磨牙A 近颊牙合角、远舌牙合角为锐角;远颊牙合角,近舌牙合角为钝角B 近颊牙合角、远舌牙合角为钝角;远颊牙合角,近舌牙合角为锐角C 近颊牙合角、远颊牙合角为钝角;远舌牙合角,近舌牙合角为锐角D 近颊牙合角、远颊牙合角为锐角;远舌牙合角,近舌牙合角为钝角E 近颊牙合角为直角,远颊牙合角为钝角例:左右上六牙冠第五牙尖(卡氏尖)通常位于A 近中颊尖的颊侧B 远中颊尖的颊侧C 近中舌尖的舌侧D 远中舌尖的颊侧E 远中舌尖与颊尖之间下6下6髓室顶最凹处平颈缘下6髓角的高度是: 近中舌侧髓角最高例:对下颌第一磨牙颊面观描述中错误的是A 梯形B 近远中径大于牙合颈径C 近中缘直,远中缘突D 牙合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还有个远中尖)E 外形高点在颈1/3(舌面在中1/3)例:对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合面形态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有5个牙尖,远中尖最小B.共有4条发育沟C.共有5条发育沟(5个牙尖,三个点隙)D.以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E.中央窝位于牙合面2个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和远中边缘嵴的近侧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管常见的类型是A 单管型B 双管型C 单双管型D 双管型或单双管型(颊舌向,近95%)E 单管型或单双管型例:下颌第一磨牙接近牙冠中1/3的髓角是A 近颊髓角、远颊髓角B 近舌髓角、远舌髓角C 近颊、舌髓角D 远颊、舌髓角E 近颊髓角、远颊髓角、远中髓角。
口腔解剖1牙体解剖
![口腔解剖1牙体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a4492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d.png)
愈合成两根
网分綱叫之问・•心⑽㈦尺•故仏利H•的砭㈨.!,;了,二; imik)戏称根柱* ■測第 柄 M (閥xillary second molar)(困 2 73)
1) 最早萌出的乳牙: 下颌乳中切牙 2) 最晚萌出的乳牙: 上颌第二乳磨牙 3) 最早萌出的恒牙: 下颌第磨牙 4) 最晚萌出的恒牙: 上颌第三磨牙(若先天缺失,
则为上颌第二磨牙)
6、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1)应用术语★
___
1)屮线:将颅面部平均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 想垂直
线。将牙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颊 报长与舌根③根长 > 冠长偏远屮⑤近远屮面有沟状凹陷
蠊尖, 远中牙尖嵴 «尖远舌斜南 缏尖 {角嵴& 远中边蠓鳍 远中点献
舌央三角崎
蠔尖近舌斜向 .近中边缘嵴
[1
a 中央沟 否尖近蟈斜向 近中牙尖螬
艺_,
舌尖
图241若侧上颉第一前磨牙胎面
八、上颌第二前磨牙
① 牙体笮长,
>
② 颊面:轴嵴、发育沟不明显,颊尖圆钝偏近屮,近中不 凹陷
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r牙冠:解剖牙冠、临床牙冠
外部观察
牙根: 解剖牙根、临床牙根
「牙釉质 牙级 牙颈
剖面观察牙骨质
牙本质
牙根
.牙髓
颌骨
釉质 牙 本质 摘 胶
牙枳笆 牙讶质
根文孔
牙冠 解剖牙冠:牙釉质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冠:牙体露十口腔的部分 注:青年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老年或牙周炎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牙长轴的唇侧
(5) 牙根: ①单根,粗壮较直②唇侧宽于舌侧③根长:冠长^1:1④颈部横切 面为
圆三角形⑤根尖较直或偏远中
牙体解剖
![牙体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7dcbf6531b765ce050814ec.png)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体解剖应用名词
1.中线(median line) 为平分颅面为左右两等分的 一条假想线,与正中矢状面垂直。 2.牙体长轴(long axis) 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 想线。
3.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接触的部 位。
4.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各轴面最 突出的部分。所有外形高点的连线称外形高 点线。
3、裂(fissure) 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常为龋病 的好发部位。 4、点隙(pit)为3个或3个以上的发育沟相交 所成的点形凹陷。此处釉质未完全连接,亦为 龋病的好发部位。
斜面(inclined surface)组成牙尖的各面。 牙尖:四嵴四斜面 生长叶(lobe)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 界处为发育沟。
4、 嵴(ridge):为牙釉质的长形线状隆起。 轴嵴(axial ridge):在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 向牙颈部的纵形隆起。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位于后牙的牙合面 与轴面相交处,切牙、尖牙的舌面近中、远 中边缘处。 颈嵴 (cerical ridge) 牙冠的唇面及颊面上,沿 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称颈嵴。
牙齿萌出的生理特点
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
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 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 4.女孩略早于男孩
乳牙萌出时间(单位:月)
I II 9 7 III 18 16 IV 14 12 V 24 22
上颌
下颌
8 6
恒牙萌出时间(单位:年)
1
上颌 下颌
2
9 7
3
12 9
4
10 10
5
12 12
6
牙体解剖生理 恒牙的解剖形态 尖牙类
![牙体解剖生理 恒牙的解剖形态 尖牙类](https://img.taocdn.com/s3/m/afec3ee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1.png)
90 °
❖(2)舌面
❖1)似唇面,稍小 ❖2) 近远中边缘嵴、近远中牙尖
嵴、舌隆突明显
❖3) 舌轴嵴 :近、远中舌窝 ❖4)外形高点:颈1/3的舌隆突
❖(3)邻面
❖1)似三角形 , 远中面比 近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
❖2)牙颈线弧度较上颌中切 牙低平
❖3)近中接触区距切角近、 远中接触区距切角远
❖4)牙尖顶位于牙长轴唇侧
❖2、牙根
❖ (1)细长扁圆单根 ❖ (2)根面沟较浅 ❖ (3)根颈横剖面:扁圆形 ❖ (4)根尖段偏远中
3.髓腔
❖ (1)近远中切面观:髓室顶接近 牙冠中1/3,髓角较圆钝,从根中 1/3处向根尖逐渐变细。
❖ (2)唇舌切面观:纺锤形,牙颈 1/3处最宽。向切端和根尖逐渐变 细,髓角尖而窄圆,接近牙冠中 1/3。5%双根管,根尖孔多位于根 尖顶。
❖(2)舌面
❖ 1)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明显 ❖ 2)舌窝较浅,四个边缘嵴和舌隆突不明显 ❖ 4)外形高点位于颈1/3
❖(3)邻面
❖ 1)狭长三角形 ❖ 2)近中面较长而平,接触区位
于切1/3的近中切角处
远中面短而突,接触区位于中 1/3的远中切角处
❖(4)牙尖
❖1)不如上颌尖牙显突 ❖2)牙尖顶明显偏近中 ❖3)牙尖顶位于牙长轴之上
明显界限,均为单管。
上颌尖牙牙体形态特征
唇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口内牙体最长者 ❖1、牙冠 ❖(1)唇面 ❖ 1)外形轮廓:似圆五边形
近中缘、远中缘、近中斜缘、 远中斜缘、颈嵴 ❖ 2)牙尖: 90 °偏近中 ❖ 3)唇轴嵴 (近远中唇斜面) ❖ 4)发育沟 :较上颌中切牙显著 ❖ 5)外形高点:颈1/3与中1/3的交界
上下颌尖牙的区别
高清牙体解剖图,建议收藏!
![高清牙体解剖图,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0291ac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7.png)
高清牙体解剖图,建议收藏!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4部分组成。
(1)牙本质(Dentin):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着牙髓腔。
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与间质构成。
牙本质小管从牙髓腔面向周围呈放射状走行,愈向周边愈细,且有分支吻合。
牙本质的内表面有一层成牙质细胞(odontoblast)。
其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称牙本质纤维(dentinal fiber)。
牙本质小管之间为间质。
牙本质由胶原纤维与钙化的基质构成,其化学成分与骨质相似,但无机成分约占80%,主要为羟磷灰石,含磷酸钙等,故较骨质坚硬。
有机成分由成牙质细胞产生,主要是胶原蛋白。
牙本质周边部有一些钙化不全的部分,在牙磨片中呈现为不规则的球间隙(牙冠部),或斑点状的颗粒层(牙根部)。
牙本质的部分,在牙磨片中呈现为不规则的球间隙(牙冠部),或斑点状的颗粒层(牙根部)。
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敏感,成牙质细胞的突起可能有感受作用,并将信息传给牙髓内的神经末梢。
(2)釉质(enamel):包在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其中无机物约占96%,有机物很少,是体内最坚硬的结构,覆盖在牙冠表面,呈乳白色、略透明、质坚硬,能耐受强大的嚼力。
无机盐约占96%,其中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碳酸钙等;有机物成分仅占很少量。
釉质由釉柱和极少量的间质构成。
釉柱呈棱柱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
釉柱从与牙本质交界处向牙冠表面呈放射状紧密排列。
在牙磨片标本上可见以牙尖为中心呈褐色的弧线,称釉质生长线(或称Retzius线),是釉柱在生长过程中间歇性的钙化不全而成。
(3)牙骨质(cementum):包在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成及结构与骨组织相似。
近牙颈部的牙骨质较薄,无骨细胞。
其营养主要来自牙周膜,并借牙周膜纤维与牙槽骨紧密相接。
由于牙根部炎症的激惹,牙骨质可以发生吸收或增生,甚或与周围骨组织呈骨性粘连。
(4)牙髓(dental pulp):为疏松结缔组织。
口腔解剖生理学1牙体解剖
![口腔解剖生理学1牙体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047f949ba1aa8114431d9dd.png)
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1、牙的组成
牙冠:解剖牙冠、临床牙冠 外部观察 牙颈
牙根:解剖牙根、临床牙根
牙釉质
剖面观察 牙骨质 牙本质 牙髓
#
牙冠
解剖牙冠:牙釉质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冠: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 注:青年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老年或牙周炎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牙根
解剖牙根: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临床牙根:在口腔内不能见到
③四周围凸起的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切嵴、舌面隆突
④外形高点在颈1/3
#
(3)邻面:似三角形,近中面较大而平,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 远中面稍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远切角 (4)切嵴:唇侧较平成切缘,舌侧圆突成嵴为切嵴。侧面观,切 嵴在牙长轴的唇侧 (5)牙根: ①单根,粗壮较直②唇侧宽于舌侧③根长:冠长≈1:1④颈部横切 面为圆三角形⑤根尖较直或偏远中
口腔解剖生理学
牙的演化
演化特点:①牙型:同形→异形 ②牙数:多→少 ③牙列数:多牙列→双牙列 ④牙根:无→有; ⑤分布:广泛→集中 ⑥附着方式:端生→侧生→槽生
例如:1 鱼类:同形牙 多牙列 无根牙 端生牙 2 两栖类:同上 3 爬行类:同形牙 多牙列 侧生牙或槽生牙 4 哺乳类与人类:异形牙 双牙列 槽生牙
#
4、牙位记录方法
1)部位记录法:目前我国常用的记录法
6 34 Ⅳ
#
2)palmer 记录系统 恒牙记录 同部位记录法 乳牙记录 英文字母A ~ E表示乳中切牙到第二乳磨牙 3)通用编号系统
#15:左上第二磨牙 A:右上第二乳磨牙
#
4)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采用二位数,十位数表示象限;个位数表示各牙与中
#
二、上颌侧切牙 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为圆钝者 与中切牙相比: ①牙体窄长,发育沟不明显, ②近中切角似钝角,远中切角成圆弧形 ③边缘嵴显著,舌窝窄而深 畸形舌侧窝/沟,好发龋病 ④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远切角 ⑤根长>冠长,颈横切面为卵圆形 ⑥变异较多,如呈锥形、先天缺失、畸形舌面窝、牙中牙
牙体解剖1(含解释和批注)临床医学ppt课件
![牙体解剖1(含解释和批注)临床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8ffa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7.png)
牙周膜
01 02 03 04
牙周膜是位于牙齿和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其主要功能是连接牙齿 和牙槽骨,并缓冲牙齿所受到的冲击和压力。
牙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因此对牙齿的感觉和血液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
当牙周膜受到损伤或炎症时,可能会导致牙齿松动、疼痛和脱落。
牙周膜的厚度和结构因牙齿的类型和位置而异,通常在牙齿颈部最厚 。
恒牙期
从12岁左右开始,共有32 颗恒牙,是人的主要牙齿。
04 牙周组织
牙龈
牙龈是覆盖在牙槽骨表面的软组织,具有保护牙齿和牙 槽骨的作用。
牙龈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因此对感染和炎症的反应较 快,容易发生红肿和疼痛。
牙龈的厚度和质地因牙齿的位置和类型而异,通常在牙 齿颈部最厚,质地也最坚韧。
牙龈的颜色通常是淡粉色或粉红色,但也可能因为炎症、 血液循环问题或色素沉着而发生变化。
牙齿疾病的预防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潜在的牙齿 问题及时处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 习惯,使用牙线、漱口水等清洁口腔。
预防教育
向公众宣传牙齿健康知识,提高人们 的口腔保健意识,预防牙齿疾病的发 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牙槽骨
牙槽骨是包围和支撑牙齿的硬 组织,为牙齿提供支持和保护
。
牙槽骨的形状和结构与牙齿的 形状和位置相匹配,随着牙齿 的生长和移动,牙槽骨也会发
生相应的变化。
当牙齿缺失时,牙槽骨可能会 发生萎缩和吸收,导致骨量减 少。
牙槽骨的密度和质地也可能会 因为疾病、炎症或损伤而发生 变化。
05 临床应用
牙齿疾病的诊断
牙齿的各个面都有不同的突起和凹陷, 如牙尖和牙嵴,这些形态特征对于牙 齿的功能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牙体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
![牙体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ae2903482fb4daa48d4b11.png)
4.不同切牙的特征: 上颌中切牙(maxillary central inclsor) (四面观)
上颌侧切牙(maxillary lateral inclsor) (四面观)
下颌中切牙(mandibular central inclsor) (四面观)
下颌侧切牙(mandibular lateral inclsor) (四面观)
2.点隙(pit):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3.窝(fossa):为位于前牙舌面,及后牙牙合面的不规
则凹陷。
(三)斜面(inclined surface):组成牙尖 的各面称为斜面。如:上第一恒磨牙颊尖 近中斜面,舌尖远中斜面等。
(四)生长叶(lobe):为牙齿发育的钙化中 心,其交界处为发育沟,多数牙是由四个 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五个生长叶 发育而成。
二.尖牙组:尖牙又名单尖牙、犬牙。上下左右共4个,
即上尖牙、下尖牙。 1.位置:位于侧切牙远中,口角部位。 2.功能:撕裂食物 3.共同解剖特点:
2、尖牙: ——牙冠有尖头,呈枪头状,单根,位 于口角处,上下左右共四个。 ——主要功能是撕裂穿透食物。
3、双尖牙: ——牙冠呈立方形,有颌面,两个尖,根 单扁。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又名 前磨牙,上下左右共八个。 ——主要功能是撕裂及捣碎食物。
4、磨牙: ——颌面宽大,上有4~5个牙尖,结构比较复 杂,位于双尖牙之后,上下左右共12个。 ——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担负主要咀嚼任 务。所以颌面发育好,牙尖多,多根, 牙形大。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右右8765432112345678左8765432112345678中侧尖第第第第第切切一二一二三中侧尖第第第第第切切一二一二三牙牙牙双双磨磨磨尖尖牙牙牙牙牙牙牙牙双双磨磨磨尖尖牙牙牙牙牙例如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4068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f.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类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口腔内各种组织、器官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牙体解剖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齿的形态、结构以及其在咀嚼和发音等功能方面的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口腔健康的维护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口腔内各种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口腔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制,从而为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牙体解剖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牙齿的结构和形态。
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不仅用于咀嚼食物,还对人的外貌、发音产生着重要影响。
牙体解剖的研究包括牙冠和牙根两个方面,其中牙冠是牙齿可见部分,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腔等组织;牙根则是藏在牙槽骨内的部分,连接着牙冠和支持牙齿的牙槽骨。
本文将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展开详细的解释和描述,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重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保持口腔健康和预防口腔疾病提供有力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都至关重要。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概述部分可以对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对这两个领域的整体了解。
-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节所述,它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蓝图,告诉读者接下来会讲解哪些内容,使读者对接下来的阅读过程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 目的部分可以明确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为读者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个研究或写作这篇文章。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两个部分。
- 口腔解剖生理学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与口腔相关的解剖结构,如口腔黏膜、舌头、牙龈等,还可以探讨其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为读者提供对口腔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牙体解剖的名词解释
![牙体解剖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d45ff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9.png)
牙体解剖的名词解释牙体解剖是一门研究人类口腔内牙齿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它探讨了牙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等。
通过深入理解牙体解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牙齿的构造和功能,并为口腔健康提供更好的保护与治疗。
一、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的最外层,也是最坚硬的组织之一。
它主要由磷酸钙和水组成,具有保护牙齿免受酸性物质和细菌侵蚀的作用。
牙釉质的颜色可以是白色、奶白色或淡黄色,不同个体的牙齿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二、牙本质牙本质位于牙釉质下方,是牙齿中间的一层组织。
相比牙釉质,牙本质较为柔软,主要由磷酸钙、水和有机纤维组成。
牙本质通过微小的管道连接牙髓腔与牙釉质,这些管道被称为牙本质管,其车载到牙髓腔承载了牙龈下的压力和温度等感觉信号。
三、牙髓腔牙髓腔是位于牙齿中央的部分,是牙根内的腔隙。
牙髓腔包含着牙髓组织,包括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
牙髓组织起着滋养牙齿和传递感觉的作用,它在牙龈下传递痛觉和温度等刺激信号。
四、牙质小釉质牙质小釉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位于牙齿颈部。
它是牙齿表面与牙根之间的连接层,具有平滑的表面,能够有效地抵御牙菌斑的侵蚀。
牙质小釉质的颜色通常比其他部分暗淡,不同个体的牙齿也会有轻微的颜色差异。
五、牙根牙根是牙齿的下部分,通过咬合与牙槽骨相连接。
在牙根的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道,被称为牙根小管。
这些管道起着引导血管和神经的作用,将养分和感觉信号输送到牙齿。
牙根的形态和牙齿的定位有关,人类有单根牙、双根牙和多根牙等不同类型的构造。
综上所述,牙体解剖的相关名词解释了牙齿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从牙釉质到牙根,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特点。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解剖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护理口腔健康,从而拥有一口健康美观的牙齿。
尽管牙体解剖的知识看似平凡,但它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磨牙: 2.5-3岁 12岁 14-15岁
第三磨牙: 7-10岁 18岁 20--25岁
上下颌磨牙的区别:
下颌磨牙
上颌磨牙
1.长方形,近远中大 斜方形,近远中小
于颊舌径
于颊舌径
2.牙冠倾向舌侧 直
3.双根
三根
4.颊尖低钝舌尖高锐 舌尖低钝颊尖高锐
尖,即畸形中央尖,磨耗而穿髓, 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
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
牙冠大小
大
中
颊面冠宽
大
中
颊舌面宽度比较 近似或略小颊面 明显小于颊面
颊面远中斜度 一般
近远中舌尖大小 比较
明显
第五牙尖
存在
中度 悬殊 少有存在
咬合面牙尖数目 4—5
4
上颌第三磨牙
小
小 十分明显小于颊 面 显著
几乎不存在
不存在
三个/多个
咬合面形态 远中舌沟
上颌第一磨牙
斜方形 明显
上颌第二磨牙
斜方形/窄长斜方 形/三角形
不明显
上颌第三磨牙
不规则 副沟多
近远中边缘嵴长度 远中长于近中
近中长于远中
不定
斜嵴 牙根 外形高点
解剖特点
分叉大二颊根 成 环抱状
颊颈舌中
很少并被沟跨过 不存在
分叉小二颊根 弯 常聚拢,短 变
向远中
异大
颊颈舌中
退化型
0% 0% 21%
4:牙根自前向后融合倾向加强 5:咬合面上牙尖,窝沟自前向后 变低变浅,轮廓逐渐近似圆形
6:颊舌尖牙尖顶自前向后有逐渐 靠拢的趋势
7:髓腔自前向后退化趋势因个体 ,人种而异
颊侧牙尖 颊面发育沟
面形态 面发育沟
下颌第一磨牙 2.5 颊沟与远颊沟 聚拢的梯形 五条
下颌第二磨牙 2 颊沟 方形/"田"字型 四条
面牙尖数目 5
4
下颌第三磨牙 2 颊沟 不规则 副沟多
较多
面牙尖大小 依次向后减小
近中颊舌尖稍大
不规则
牙根分叉大小
下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下颌第三磨牙
二 扁 根 分 叉 小 , 二扁根常聚拢,近远 短 、 聚 拢 的 单
近 中 弯 曲 , 远 中 中均弯向远中
根,变异大
直
外形高点
颊 颈 舌 中 , 近 远 颊颈舌中,近远中: 各面均在中1/3
各面均在中1/3
髓腔
近远中咬合缘
近远中咬合缘
近颊根双根管63%
近颊根双根管30%
髓腔大,根管粗, 多为单根管
上颌磨牙形态的变化趋势
1:牙体自前向后逐渐减小 2:牙冠自前向后近远中径逐渐减小 3:牙尖自前向后退化明显: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
四尖型
97% 90% 37%
三尖型
3% 10% 42%
椭圆三角形
扁圆形
•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
• 牙冠大小
大
小
• 颊面结构
清晰明显
不及上颌第一前磨牙明显
• 颊尖偏向
远中
近中
• 颊面颈部宽度 近中缘颈部凹陷 近中缘颈部无凹陷
•
宽度较窄
宽度较宽
• 邻接点 近中 近咬合缘,偏颊侧 近咬合缘位于中1/3
•
远中 咬合缘以上,偏颊侧 垂直向中1/3,偏颊侧
近中根双根管 87% 远颊根双根管 46%
64%
髓腔大,根管
粗
18% 。 舌 侧 融 合 根 , 根管成“u”形
磨牙的应用解剖:
1:下颌第一磨牙萌出最早,沟裂点隙多 ,易龋坏,修复时注意形态
2: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建立 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
3: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在临 床上的意义。
4:第三磨牙常先天缺失或错位萌出,使 第二磨牙龋坏
• 双根管出现率 87%
47%
前磨牙应用解剖
• 1:咬合面点隙及邻面为龋病好 发部位
• 2: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 做基牙
• 3:下颌前磨牙牙根多弯曲,拔 除不可使用旋转力
前磨牙应用解剖
• 4:前磨牙错位与龋病,功能, 拔除时用力及安放牙钳的关系
• 5: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的关系 • 6:下颌前磨牙与颏孔的关系 • 7:前磨牙咬合面可出现锥状牙
• 咬合面角
如前述
近似相等,均角圆钝
• 咬合面颊舌缘 颊侧大于舌侧
颊舌侧相似
• 颊舌尖
颊尖高锐,舌尖低钝 颊舌尖大小相似
• 中央窝
深而宽
浅而窄
• 中央沟
长,占咬合面1/2
短,占咬合面1/3
• 近中沟
跨过近中咬合缘嵴 止于近中咬合缘嵴内侧
•
1/3
• 牙根分叉
较多 40-50%
较少
• 根尖偏向
远中
钝而弯
90度
大于90度
• 7: 外形高点
中颈1/3界
中1/3
• 8: 冠根唇面近中缘 界限明显
成一直线
• 9: 冠根近中面唇缘 界限明显
成一连续弧线
• 10: 舌面窝嵴
明显
不显著
• 11: 髓顶
冠中1/3,尖
中颈1/3界,圆
• 12: 根管缩小部位 根尖1/3
根中1/3, 5%为双根管
• 13: 牙根横断
牙体解剖区别
下颌尖牙与上颌尖牙的鉴别
•
上颌尖牙
下颌尖牙
• 1; 牙体外观
厚
窄 ,薄,细长
• 2: 唇面发育沟 明显
不明显
• 3: 唇轴嵴
自牙尖至中颈1/3界 自牙尖至中1/3
• 4: 牙尖比例
占牙冠的1/3
占牙冠的1/4 -1/5
• 5: 牙尖嵴比例 远中长于近中
远中约近中的二倍
• 6: 牙尖交角
5:上颌磨牙与上颌窦,下颌磨牙 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
6:腮腺导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 相对的颊粘膜上;上颌第三磨牙寻找 腭大孔的标志
7:下颌磨牙髓腔高度,髓角高度 与临床关系。
8: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
磨牙发育时间:
钙化
萌出 根完成
第一磨牙: 出生
6岁 9-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