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浙教版数学教案1.我们去郊游
我们去春游数学教案设计
我们去春游數學教案設計主题:以我们去春游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发现数学的美。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春游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一些与春游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地图阅读、距离计算等。
2. 春游中的实践:让学生在春游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树木的高度、计算行走的距离等。
3. 春游后的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反思自己在春游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预习相关数学知识,并提醒他们在春游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2. 在春游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或挑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尝试和探索。
3. 春游结束后,组织一次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成果,教师也可以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春游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分享和反思,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尽量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3. 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
六、教学资源:1. 地图、指南针、尺子等测量工具。
2. 计算器、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3. 数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去春游數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我们去郊游》小班数学教案
2024年《我们去郊游》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认识,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
2. 使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将这些图形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区分上下、前后等基本方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5的计数,几何图形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重点:数字15的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的识别,简单计数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计数器,挂图,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画有几何图形的纸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郊游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郊游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数字15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通过实物计数,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接着,教师展示基本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学生用数字卡片和几何图形纸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图形配对练习。
4.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进行上下、前后方位的判断,巩固空间观念。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接龙”和“图形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认识2.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3. 空间观念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数一数,下面有多少个苹果?(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根据图片,判断小兔子在哪个方位。
2. 答案:(1)5个苹果(2)圆形:1个,正方形:2个,三角形:3个(3)小兔子在图片的下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数字15的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的识别,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我们去春游数学教案设计
我们去春游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我们去春游——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里描述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
二、教学内容
1. 春游路线的设计
2. 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3. 春游中的数学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环节
- 教师以春游为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春游路线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新课讲解
- 春游路线的设计
- 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设计出一条合理的春游路线。
- 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 举例说明春游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如食物分配、时间安排等。
- 春游中的数学应用
- 让学生模拟春游场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环节
-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春游路线,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4. 总结环节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四、教学评价
(这里可以描述教学评价的方式,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的设计方案等)
五、教学反思
(这里可以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如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我们的郊游(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我们的郊游(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主题为“我们的郊游”。
教学内容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背景,结合郊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时钟、计算时间、货币的认识及计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认识时钟、计算时间、货币的认识及计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等基本数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郊游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沟通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时钟的认识和时间的计算: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时钟,对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及时间的计算较为陌生。
2. 货币的认识及计算:学生对人民币的面额及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3.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较为模糊,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人民币样张、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计算器、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郊游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郊游”,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时钟的认识、时间的计算、货币的认识及计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等知识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用时钟模型计算时间、用人民币样张进行买卖、用直尺测量长度等。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我们的郊游2. 目录:认识时钟、计算时间、货币的认识及计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3. 重点知识:时钟的认识、时间的计算、货币的换算、长度单位的转换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时钟的认识、时间的计算、货币的认识及计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 我们去郊游25三个数的加减教学设计浙教版
《三个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发展问题意识。
2、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三个数的加减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感悟三个数的加减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记住第一步的计算结果,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
学习准备:课件,练习纸,吸铁石。
学习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我们去郊游《整理与应用三[2]》教材解读浙教版
《整理与应用三 [2]》教材解读整理与应用三 [2]主要复习减法。
第1题,可以根据多条线索,对学过的算式进行回忆和整理,并通过交流获得多样化的知识整理的方法。
如写出被减数相同的算式、减数相同算式或差相同的算式。
第2题,重要的是通过整理、沟通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第3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同数连减,二是“破10”或“凑10”减,三是十加几再减几。
教学时,教师可以编制同类型的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计算技能。
第4题,十几减几的减法算式整理,要让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探索多样化的规律。
根据式与式之间的关系,用多样化的方法推算表格中某一算式的结果。
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发现的规律与已知算式的位置关系,指定一个空格,让学生思考:应当填什么算式?你是怎样思考的?结果是多少?提高整理活动的探索性与思考性。
第5题,第(1)题,同数连减,每减一个数,就填一个得数,得数形成一个数列,如10,8,6,4,2,O。
第6题,图形等式推算系列,属两图两式一步运算的不定图形等式。
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写出一些算式。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际上就是分别写出和是10与差是3的算式。
解答这道题的难点,是根据式与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两个式中的☆要代表同一个数,而且从第2个式子中知道☆代表的数比3大。
如果默认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那么3个图形代表的数分别是:6,4,1;4,6,3; 3,7,4;2,8,5; 1,9,6。
如果不同图形表示的数可以相同,那么3个图形分别是:5,5,2。
(本册教材每题中的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一般不考虑不同图形代表相同数的情况)。
去郊游数学教案
去郊游数学教案教案标题:去郊游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学课本和教具。
2. 郊游地点的信息和地图。
3. 计算器、测量工具和数据收集表格。
4. 分组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将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郊游,并在旅行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在郊游中,我们可以用数学做些什么?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一:旅行预算计划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分组卡片,上面写有该小组的旅行预算。
2. 学生根据预算计划,讨论并确定他们将如何安排旅行中的各项费用,如交通、餐饮、门票等。
3. 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各项费用,并填写在预算表格中。
4.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预算计划,并讨论各组的差异和理由。
活动二:测量和数据收集1. 在郊游地点,给学生分发测量工具和数据收集表格。
2. 学生根据表格上的要求,进行测量和数据收集,如测量树木的高度、记录不同鸟类的数量等。
3. 学生回到教室后,分析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4.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和图表,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活动三:解决实际问题1.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与郊游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果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游览完所有景点,我们需要按照什么顺序游览?2. 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策略。
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策略,分析其优缺点,并共同决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结: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郊游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郊游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 提醒学生数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 我们去郊游 教案 改好
《9以内的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结合加法的含义列式计算,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加法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通过操作实物图,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小鸟图(增加型)(1)(教师在黑板上贴2只小鸟)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监控:谁能大声的再说一遍?(树枝上有2只小鸟)(2)又飞来一只小鸟,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又看到了什么?(3)你还看到了什么? (教师同时用手势圈画出3只小鸟)(4)谁能完整的说说这幅图的意思?(5)一共的3只小鸟是由几部分合并起来的?哪两部分?监控:指名到黑板前指图说明。
指导学生完整说清题意。
(6)小结:通过小鸟图我们发现现在一共有的3只小鸟是由原来的2只小鸟和又飞来的1只小鸟合并起来得到的。
2、出示小花图(聚合性)(1)出示小花图。
你看到了什么?谁再来说说?预设:如果没出一共有5朵。
教师就接着问:还有吗?(教师手势画圈提示)。
(2)一共的5朵小花是由哪两部分合并起来的?(3)随着学生语言描述,教师将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朵花,我们就得把哪两部分合并起来?(5)小结:一共的5朵花是由左边的3朵红花和右边的2朵黄花合并起来得到的。
3、出示磨菇图(1)出示蘑菇图。
你看到了什么?谁再来说说?(2)教师画圈(见下图)。
你又看到了什么?(3)老师画的这个圈表示什么意思呀?(4)谁在说说?这个圈就是表示合并的意思。
你真会思考!(5)谁能完整的说说这幅图的意思?(6)一共的4个蘑菇是由哪两部分合并起来的?(7)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蘑菇,我们就得怎么办呢?(二)在感知的基础上,揭示加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寻找共同点仔细观察这3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追问:都是把几部分合并起来的?监控:针对每道题说明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再概括地说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我们去郊游209以内的减法一教材解读浙教版
《9以内的减法(一)》教材解读本课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求两个不相等的数的相差数。
本课主要学习前一种意义。
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相同,教学时要重视通过直观演示,把分的活动和减法的计算相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看与说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情境所描述的变化过程。
如:水面上有几只青蛙?跳到水里的有几只?还剩下几只?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表达,如荷叶上有7只青蛙,3只跳下水,荷叶上还剩4只。
用立方体表示青蛙,把问题情境用立方体图演示出来,重点突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操作时,要重视把语言与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构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从7里去掉3,还剩4。
写成减法算式是7-3=4。
并教学减号,学习减法算式的书写。
看与做这里的主要内容是看图写减法算式,并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观察左边的苹果树,数出原来树上有8个苹果,摘去3个,还剩下5个,把这个过程用算式来表示是8-3=5。
第二层次,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如岸边原来有8棵树,被风吹断了2棵,还剩多少棵?地里种了9个萝卜,拔掉5个,还剩下几个?等等。
第三层次,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有关7-3的例子,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
练与用第1题,看图列式计算。
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图意。
如:原来有7只蝴蝶,飞走2只,还剩下几只?列式是7-2=5(只)。
教学时,还可以用学具进行操作,写出相应的算式,或者先给出算式,再用学具摆一摆。
第2题,看图列式计算。
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初步渗透减法算式中被减数或减数变化时,差的变化规律,以及加法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我们去郊游209以内的减法一教学设计浙教版
《9以内的减法(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小青蛙跳水的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2、能正确计算9以内各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9以内各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口算接力。
4+3= 5+2= 3+5=8+1= 4+2= 6+3=二、新知讲授。
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小朋友一起到田野上游玩,田野里可热闹啦!看到了好多好多的小动物。
有松鼠、小鸟、小青蛙……师:你能根据这幅画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回答:生1:树上有几只小松鼠?生2:荷叶上还剩几只小青蛙?……2、写算式。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把刚才(生1)的问题表示出来吗?学生思考。
师:(生1)的问题用式子表示可以写成:7-3=(师板书,并认识“-”)说说7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计算7-3,并说说 4表示什么意思?3、我们又来到了池塘边,看到了许多小青蛙(动画)。
师:你能根据这幅画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也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一起交流讨论的结果。
4、刚才的两道题目都可以用7-3表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也可以用7-3表示呢?说一说。
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用7-3表示的,并交流。
5、试一试。
师: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例子都可以表示成7-3啊!小朋友真厉害!师:小朋友来看看这幅图,我们这是来到了庄稼地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呢?生回答。
师:我们先来看左上角,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生回答。
师板书:8-3=5师:像这样的减法式子还有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把看到的情景用减法式子表示出来。
生汇报,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了许多的减法,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到底掌握得怎么样了呢?翻开课本到67页,做练习第1题。
生汇报,先说说意思,再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我们去郊游单元分析浙教版
《我们去郊游》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介绍。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加法、减法以及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这三部分。
教材编排时,注意类比迁移,即几加(减)几与十几加(减)几的类比与迁移,加法与减法的类比与迁移,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的类比与迁移。
1.初步认识加法、减法的意义。
教材通过图示,把合并与分开的操作活动与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两个部分数合并为总数,即A+B-C;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还剩另一部分,即C -A=B,C-B=A。
教材先学加法,后学减法。
2.初步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材将一个加法式子与两个减法式子并列呈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着互逆关系。
这种关系反映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形成了一种可逆思考的能力,进而从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
3.三个数的计算,使学生初步学会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
它们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需要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学生往往容易忘记第一步的得数,导致计算困难。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2.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每分钟10题,平均正确率达95%以上。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熟练掌握10的组成,并能进行三个数相加减的计算。
3.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根据一幅图列出多个算式,能从几加几迁移到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4.能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中,初步感知两个不相等部分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共安排15个课时。
第1课时单元主题图第2课时 9以内的加法第3课时十几加几第4课时 9以内的减法(一)第5课时 9以内的减法(二)第6课时十几减几第7课时练一练七第8课时练一练八第9课时加法与减法第10课时和是10、10减几第11课时三个数的加减第12课时练一练九第13课时练一练十第14课时整理与应用三 [1] 第15课时整理与应用三 [2]。
浙教版一级数学上册三我们去郊游《十几减几》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8/ 152021 /8/1520 21/8/1 58/15/2 021 1:47:12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8/1520 21/8/15 2021/8 /15Aug -2115-A ug-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8/15 2021/8/ 152021 /8/15S unday, August 15,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1/8/15 2021/8/ 152021 /8/152 021/8/1 58/15/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8 月15日 星期日 2021/8 /15202 1/8/152 021/8/ 15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8月 2021/8 /15202 1/8/152 021/8/ 158/15/ 2021
十几减几
8-5= 3 8-4= 4 9-4= 5
9-8= 1 8-4= 4 9-5= 4
7-5= 2 9-3= 6 6-5= 1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原来有几瓶牛奶?喝掉几瓶?现在还剩几瓶?
5-3 = 2
15 - 3 = 12
填一填。
8-3= 5
18 - 3 = 15
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5 - 3 = 12
15-4=14 14-2=12 3+16=19 2+11=13
5. 算一算。
10 10 10 4 10 5 10
1 2 3 10 4 10 5
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算式是什么。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们去郊游)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一幅野外郊游的场景,有树林、草地、池塘、青蛙、小燕子、
松鼠、蝴蝶;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野炊,有人在吹泡泡。
呈现一
个丰富的活动场面。
在直观画面的情景下,引导学生观察,并从不同方面
提出不同的问题:有几个人在踢足球?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为学习
加法做准备;电线上的燕子,原来有12只,又飞来3只,为学习十几加
几作准备;荷叶上的小青蛙,原先有几只,跳进水里几只,荷叶上还有几
只?黄蝴蝶和白蝴蝶,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为学习减法做准备;在野炊
的场景中,有男同学,有女同学,有喝过的饮料,有苹果,有梨,为学习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做准备……不同方面的问题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
不同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有序的观察主题图,并能简单的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情景。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同一个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看、听、说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有序的观察主题图,并能简单的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情景。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学准备白板软件,苹果卡片(小圆片或小棒)、套圈的玩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预设目标与意图教学过程:
一、谈话出示主题图,引出主题
师:你们喜欢郊游吗?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
么,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观察,局部提问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一归纳出四个活动区,
并简单板书。
池塘边小树林足球场野炊区
2.活动丰富多彩,那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区域?
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仔细观察,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