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3)一、名词解释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2、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4、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5、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6、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7、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它一般可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8、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产生的。

9、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10、绝对偏差:单次测定与平均值的差值。

11、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1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4、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15、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6、食品感官分析: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17、感觉: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

18、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识别和分析能力。

19、感觉阈: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20、绝对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华东理工大学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检测技术(网教)-题库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超越高度1、研究或表示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时,最常用的是()关系,以实验动物的死亡作为反应终点。

(分录题)答案:剂量反应2、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三类。

(分录题)答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93、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0500-()O(分录题)答案:14.094、气相色谱法可根据色谱峰的()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的()进行定量分析。

(分录题)答案:保留时间;峰面积;5、离子色谱法中,抑制柱的作用是()o(分录题)答案:降低背景电导;6、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mino(分录题)答案:157、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不能早于进入前的()mi∏o(分录题)答案:308、在检测压力时,为延长仪表使用寿命,避免弹性元件因受力过大而损坏,在检测稳定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2/3;检测脉冲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检测高压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检测上限值的3/5O(分录题)答案:1/29、短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以上的采样。

(分录题)答案:15min■9Ih910、节流装置检测流量,应用最广泛的节流装置有()、()和()。

(分录题)答案:孔板;文丘里管;喷嘴;11、劳动者接触乙醛状况为:浓度400mg/m\接触2h;浓度300mg/m3,接触2h;浓度200mg/m\接触3h;不接触,Ih,则劳动者8h的TWA值为()O(分录题)答案:25012、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常通过改变()(从流动相、固定相中选择)来改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一般是通过改变()(从流动相、固定相中选择)达到分离目的。

(分录题)答案:固定相流动相13、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准体系主要有:开氏温标、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其中()和()属国际单位制,两者的换算关系为()。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1、石英晶体为例简述压电效应产生的原理答:石英晶体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电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

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对石英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整个晶体是中性的,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没有体积变形压电效应,但它具有良好的厚度变形和长度变形压电效应。

2、如图所示变压器式传感器差分整流电路全波电压输出原理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假设某瞬间载波为正半周,此时差动变压器两次级线圈的相位关系为a 正b 负、c 正d 负,则由上线圈供电的电流路径为a →1→2→9→11→4→3→b ,电容C 1两端的电压为U 24。

同理,电容C 2两端的电压为U 68。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上述两电压的代数和。

即U 2= U 24-U 68同理,当某瞬间为负半周时,即两次级线圈的相位关系为a 负b 正、c 负d 正,按上述类似的分析,可得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U 2的表达式仍为上式。

当衔铁在零位时,因为U 24=U 68,所以U 2=0;当衔铁在零位以上时,因为U 24> U 68,有U 2>0; 当衔铁在零位以下时,因为U 24< U 68,有U 2<0;3、证明①(线性)电位器式传感器由于测量电路中负载电阻R L 带来的负载误差%%=100111100U U U 0L 0L ⨯⎥⎦⎤⎢⎣⎡+-⨯-=r)-mr(1δ,假设max x R R r =;L max R R m =。

4、试证明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答:要证明本定律,只要证明E ABC (T,T 0)=E AB (T,T 0); 式一 所以有:回路总电势为E ABC (T,T 0)=f AB (T)+f BC (T 0)+f CA (T 0) 式二 当T=T 0,总电势为零,故有E ABC (T,T 0)=f AB (T 0)+f AB (T 0)+f CA (T 0) 即f BC (T 0)+f CA (T 0)=- f AB (T ,T 0) 式三式三代入式二得E ABC (T,T 0)=f AB (T)- f AB (T 0)= E AB (T,T 0); 所以式一得证,5、由热电偶工作原理可知,热电偶输出热电势和工作端与冷端的温差有关,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要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经常使用能自动补偿冷端温度波动的补偿电桥,如图所示,试分析此电路的工作原理答:补偿电桥法是一种利用电桥输出电压抵消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的温度补偿方法,图中补偿电桥与热电偶冷端处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其中1R 、2R 、3R 用电阻温度系数极小的锰铜丝绕制,且阻值相等,即321R R R ==;tR 用铜导线绕制,作补偿电阻(2分)。

检测传感技术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检测传感技术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检测传感技术》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计40分,每一填空计2分)1. 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由激励装置、传感器、信号调理、信号处理、显示记录等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2. 在测试系统中,激励装置的功能是激发隐含的被测信息;传感器的功能是将被测信息转换成其他信息;信号调理环节的功能是将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转换成更适合于进一步传输和处理的形式;信号处理环节的功能是对来自信号调理环节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和分析;显示记录环节的功能是显示或存储测试的结果。

3. 不失真测试即测试系统的输出要真实地反映其输入的变化。

为实现不失真测试,系统频率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幅频特性为常数;相频特性呈线性。

对系统瞬态响应的要求是:瞬态误差小;调整时间短。

4. 测试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主要有均值、方差和均方值。

5. 信号的均值反映随机信号变化的中心趋势;信号的方差反映随机信号在均值附近的分布状况;信号的均方值反映随机信号的强度。

6. 任何周期信号均可分解为一系列频率比为有理数的简谐信号, 其频谱特性包括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7. 频率单一的正弦或余弦信号称为谐波信号。

一般周期信号由一系列频率比为有理数的谐波信号叠加而成。

8. 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离散性即各次谐波分量在频率轴上取离散值;谐波性即各次谐波分量的频率为基频的整倍数;收敛性即各次谐波分量随频率的增加而衰减。

9. 瞬态信号是在有限时间段存在,属于能量有限信号。

10. 瞬态信号的频谱为连续谱,其幅值频谱的量纲为单位频宽上的幅值,即幅值频谱密度函数。

11. 一阶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是时间常数。

根据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及一阶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一阶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的选取原则是时间常数小。

12. 二阶测试系统的基本参数是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13. 金属丝应变片依据应变效应工作;半导体应变片依据压阻效应工作。

14. 压力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和机电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山东交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山东交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传感与测试技术》A复习题7月无纸化考试复习专用一、单选题1.所指测试系统的输出与输入间实际曲线偏离所求直线的程度的描述。

A.灵敏度B.线性度C.重复性参考答案:B知识点:第3章难度:3解析: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定义之一。

2. 把被测量转换为感应电动势的常规传感器之一是:。

A. 电容传感器B. 压电传感器C. 变磁阻电感传感器参考答案:C知识点:第4章难度:3解析: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3.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

A.测量残差B.测量标准差C.测量误差参考答案:C知识点:第6章难度:3解析:测量误差的定义。

4. 信号的幅值和独立变量均为连续量。

A. 模拟B. 数字C. 离散参考答案:A知识点:第2章难度:3解析:信号分类描述方法。

5. 随机误差的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称为。

A. 单峰型B. 对称性C. 有界性参考答案:B知识点:第6章难度:3解析:第六章第二节关于随机误差的统计意义。

也是以算数平均值代替真值的依据。

6. 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

A. 电阻B. 无源C. 有源参考答案:B知识点:第4章难度:3解析:传感器分类方法之一。

7.通过测量仪器,将被测量参数与同一物理量的标准量直接比较的测量是。

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感官测量参考答案:A知识点:第7章难度:3解析:测量依靠仪器,且进行直接比较所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

8.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转换的装置称为 _____。

A. A/DB. D/AC. F/V参考答案:A知识点:第7章难度:3解析: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核心部件定义。

二、填空题1.按滤波器的通频带分为: 滤波器、滤波器、滤波器和滤波器。

参考答案: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知识点:第5章难度:3解析:第五章第三节关于滤波器的基本分类。

2.测量结果通常用、和来表达。

参考答案:数字、图形和经验公式知识点:第7章难度:2解析:第七章第一节关于测试结果的表示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试题2套含答案.doc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试题2套含答案.docx

学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A)一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30分)1. ()数据采集卡的主要功能是将模拟量信号和计算机的数字量信号进行相互转换。

2. ( ) RS232是一种标准化的并行口。

3. ()虚拟仪器一般采用专门化的处理机进行后续电路处理。

4. ()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下,应该选用热电阻进行温度测量。

5. ()压力检测一般检测的固体所受压力。

6. ()电阻应变片中,电阻丝的材料一般选用蓝宝石。

7.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检测主要反映在图像传感器中。

8.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稳定程度高。

9. ()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0. () 光栅位移传感器主要由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光路系统和磁敏元件组成。

11. () 磁栅尺的转换原理与摄像机的原理基本相同。

12. () 位移检测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两种。

13. () 光电二极管具有双向导通性质。

14. () 温度传感器的量程范围为100°C,若相对百分误差为0.5%,最大误差不超过0.5C。

15. () 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相互转换。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 () 一般情况下,采用频率域进行信号描述的合适场合是:对声音进行分析B,对温度进行分析180度 270度()如右图所示为光栅尺内部结构示意,动尺与定尺栅线应韦 A,超过9。

度的角度 B,很小的角度C,超过180度的角度 D,完全平行6. ()如右图所示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厚度差,采用图示的传感,测量姿态原因为:C,对压力进行分析 D,对位移进行分析2. ()采用光电耦合器件进行信号传输的优点是: A, 增加信号的敏感性 B, 转换电压信号为电流信号C, 避免强电电路对一般弱电信号的干扰作用 D,使得电路复杂,没有什么优越性3. ()测量电路所需要的电流是2A,电压是12V,则需要开关电源的功率是:A, 48W B, 100W C, 24W D,50W4. ()右图所示为感应同步器原理,滑尺的两个感应线圈相位差应该是: [mniuinmuib 1/4T T <- I凹凹A, 激光光线没有障碍,在边角处能够准确测量B, 激光光线的照射斑点需要与平板运动方向垂直C, 没有太多约束,可以采用任何方向D, 避免测量头损坏7. ()振动测量中,采用拾振器的主要目的是:A, 构成一个惯性系统B,构成一个弹簧-质量惯性系统C,构成一个阻尼系统D,构成一个弹性-阻尼系统8. ()右图所示为振动测量加速度计,为了便携,一般采用测量头形式为:A,螺纹测量头B,重型测量头C,粘接测量头D,磁吸测量头9. ()应变测量力中,采用电桥测量的好处是:A,消除温度漂移B,消除供电电压误差C,消除计算误差D,消除测量中的粗大误差10. () 热电阻测量温度,利用的是:A,热电效应B,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C,电阻与电压之间的关系D,热电阻可以自行产生电动势三名字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传感器2.光电效应3.虚拟仪器4.压电效应5.热电效应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Rs232串口的连接方法2.试述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精度影响因素3.简述激光三角法测量4.简述检测装置的静态特性五论述题(10分)使用数据采集卡模拟量接口传输电阻尺信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2010.51、根据国标,传感器的定义是:P2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绝对误差4、相对误差5、系统误差6、随机误差7、引用误差8、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误差是一个定值9、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10、某仪表的精度等级为0.1级,是表示。

在使用时它的最大引用误差不超过±1.0%;即在整个量程内它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 1.0 %。

11、精度等级已知的测量仪表只有在被测量值接近满量程时,才能发挥它的测量精度。

12、静态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迟滞特性、重复性、灵敏度、分辨力和阈值、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漂移、静态误差等。

13、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主要有:固有频率、阻尼系数、频响范围、频率特性、时间常数、上升时间、响应时间、过冲量、衰减率、稳态误差、临界速度、临界频率等。

14、分辨力(分辨率)指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的输入增量,可用绝对值、也可用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15、阈值:自控系统中能产生一个校正动作的最小输入值。

16、分辨力说明了传感器的最小的可测出的输入变量;阈值说明了传感器的最小可测出的输入量。

17、传感器的命名由主题词加四修饰语构成:主题词一一;第一级修饰语一一;第二级修饰语一一;第三级修饰语一一;第四级修饰语一一。

传感器的代号依次为:主称一一被测量一一转换原理一一序号。

主称一一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一一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转换原理一一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序号一一用数字标记,厂家自定。

18、传感器的标定是利用精度高一级的标准器具对传感器进行定度的过程,有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两种。

静态标定用于检验测试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分章节知识点C11.检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有哪些?P10-112.⼀阶系统的计算;3.仪表的误差与等级⽅⾯的计算。

C2对位移、⼒与压⼒、振动、转速、温度、物位、流量、成分等常⽤⼯程量作测试,按提出的测试要求,设计测试⽅案,选传感器,分析⽅法,测试步骤,预期结果。

参习题⼀简答题1.测量压⼒的仪表,按其转换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类,各是什么?P241 答:测量压⼒的仪表,按其转换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分别为:1)液柱式压⼒计;2)弹簧式压⼒计;3)电⽓式压⼒计;4)活塞式压⼒计。

2.测量的基本⽅程式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答:3.测量物位仪表按其⼯作原理主要有哪些类型?P205答:1)直读式物位仪表;2)差压式物位仪表;3)浮⼦式物位仪表;4)电磁式物位仪表;5)和辐射式物位仪表;6)声波式物位仪表;7)光学式物位仪表。

4.什么是温度?温度能够直接测量吗?P251答: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

温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供助于冷热不同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冷热程度不同变化的特性来加以间接测量。

5.什么是压⼒式温度计,它是根据什么原理⼯作的?P252答:应⽤压⼒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的仪表叫压⼒式温度计。

它是根据在密闭系统中的液体。

⽓体或低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汽受热后体积膨胀或压⼒变化这⼀原理制作的,并⽤压⼒表来测量这种变化,从⽽测得温度。

6.什么是温标的三要素?何谓温标?答:温标——温度的标尺,其三要素:1)选择了⼀些纯物质的平衡态温度作为温标的基准点;2)规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基准仪器;3)建⽴了基准仪器的⽰值与国际温标间关系的插补公式。

7.什么是绝对误差?答: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8.什么是相对误差?答: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之⽐。

9.什么是引⽤误差?答:是绝对误差与量程值⽐。

10.热电偶冷端补偿⼀般采⽤哪⼏种⽅法?见《传感器》答:1)、冰点法2)、计算法3)、平衡电桥法4)、机械零点调整法11. 检测系统由哪⼏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

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详细答案参考

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详细答案参考

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详细答案参考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题基础知识自测题第一章传感器的通常特性1.传感器是检测中首先感受,并将它转换成与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的器件。

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通常用其特性和特性去叙述。

当传感器转换的被测量处在动态时,测出的输入一输出关系称作特性。

3.传感器变换的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下,传感器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特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和等。

4.传感器实际曲线与理论直线之间的称作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其中的与输入满度值之比称作传感器的。

5.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变化量与化量的比值。

对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常数。

6.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就是指传感器测量时,其输入对输出的特性。

7.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关系的其它量的元件称为元件。

8.只体会由敏感元件输入的,并且与成确认关系的另一种非电量,然后输入电量的元件,称作元件。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1.电阻应变片就是将被测试件上的转换成的传感元件。

2.电阻应变片由、、和等部分共同组成。

3.应变式传感器中的测量电路是将应变片转换成的变化,以便显示或记录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4.金属电阻应变片脆弱栅的形式和材料很多,其中形式以式用的最少,材料Infreville的最为广为。

5.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依据快速反应效应创建与变形之间的量值关系而工作的。

6.当应变片主轴线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受到一维形变时,应变片灵敏系数k就是应变片的与试件主应力的之比。

7.电阻应变片中,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小于其灵敏系数的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8.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中,若使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片时,工作应变片粘贴在表面上,补偿应变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上时,则补偿应变片不。

9.用弹性元件和及一些附件可以共同组成快速反应式传感器.10.应变式传感器按用途划分有: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等。

11.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

自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

自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

自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1.在实际测量中,只要采用高准确度仪表,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就不会存在偏差。

22.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显著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23相对误差是指被测量的绝双对误差与其真值的比植百分比,可表示为14.灵敏度表示弹性敏感元件在单位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大小25,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二极管式、三极管式、晶闸管式、MOS管式四种26.弹簧管把被测力转换为管端部的位移,其灵敏度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他的几何尺寸17.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根据电磁原理,通过电磁敏感元件将机械结构的转变为立转换为电压的元件28.热电偶回路的四个定律包括均质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

中间温度定律和标准电极定律19.压电式传感器是以某些晶体受力后在其内部产生电磁效应为原理的。

210.容栅传感器是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中心型传感器111.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物体产生热电势的特性来实现自动检测的传感器212.共模干扰又称横向干扰、异相干扰等,它是指检测装置两个输入端对地共有的干扰电压213. 共模干找又称横向干扰、异相干扰等,它是指检测装置两个输入周对地共有的干扰电压214.当检测装置的信号测量电路及信号源在两端接地时,很容易形成环路电流,引起干扰,这时就需要采用隔离的方法。

115.检测装置的内部干扰是由其内部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引起的,包括固定干扰和过渡干扰116.感应同步器是一种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两个平面型电路绕组,其互感随位置而变化的原理工作的位移传感器117.激光传感器可将输入他的一定形式的能量(光能热能等)转换成一定波长的光形式发射出来。

118.为了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送,经常将电压信号转换成5~10mA或0~20mA,的流量信号,以减少干扰的影响和长线电压传输的信号损失。

219.电磁耦合又称为容性耦合,当两个电路之间有互感存在时,一个电路的电流变化,就会通过磁交链影响到另一个路220.气敏电阻是一种半导体敏感器件,它是利用气体的吸附而使半导体本身的PN结发生变化这一机理来进行检测的221.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断开热电偶的任何一个极,用第三种导体引入测量仪表,其总电动势是不变的122.在两个电路间加入隔离变压器以切断地回路,可实现前后电路的隔离,两个电路接地点就不会产生共模干扰。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电感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不包括( C )。

A. 交流电桥B.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 谐振式测量电路2、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相位相反B. 衔铁上、下移动时,输出电压随衔铁的位移而变化C. 根据输出的指示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D.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3、对于差动变压器,采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反映位移的方向B. 既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也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C.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大小,也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D. 既不能反映位移的方向,也不能消除零点残余电压4、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D )A.灵敏度K0增加 B.灵敏度K0不变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减小5、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B )。

A.灵敏度会增加 B.灵敏度会减小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不变6、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C )。

A.变间隙式 B.变面积式C.变介电常数式 D.空气介质变间隙式7、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D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大器电路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二、填空题(34分)1、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的,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转换为电量的变化,进而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

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在活动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应该为零。

实际不为零,称它为零点残余误差。

3、与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中,常用的有两种:差动整流电路电路和相敏检波电路。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复习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复习

看前注意:红色为老师上课提到的,可能不全.蓝色仅作参考,黄色加亮是期末A卷考过的,补考不一定会考。

一.简答整理:【11】气敏传感器使用前为什么要预热?(10’)【问答Q:气敏传感器为什么工作在高温?】1.烧去附着在敏感元件上的尘埃、油雾。

2.加速气体的吸附,提高其灵敏度与响应速度.【7】磁电式传感器与电感式传感器的异同?(10’)电磁感应的磁电式感应器与电感式传感器相似点是都有线圈,不同点是基于电磁感应的磁电式传感器有永磁体,而电感式的磁路中没有永磁体,因此两者原理和应用上有不同。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有源传感器.【10】医学临床用B超的工作原理?(10')【填空Q:B超使用的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向一定方向传播时可以穿透物体,若碰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且不同障碍物产生回声不同,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用于了解物体内部结构。

【1】解释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各自起什么作用?【问答Q:我国国标(GB/T7665-2005)定义传感器?】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信息(非电量)的元件,起检测作用。

转换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的感受(或响应)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部分,起转换作用。

【1】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1.提高与改善技术性能。

(途径:差动技术、平均技术、补偿与修正技术、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2.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3.集成化。

4.智能化。

5.网络化.6.微型化。

【4】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原因?1.传感器的两个二次绕组几何尺寸和线圈电气参数不对称,导致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一样,构成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

2.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产生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3.励磁电压本身含高次谐波。

【4】零点残余电压的消除方法?1.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2.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如差动整流电路。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220)一、单项选择题1.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下列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电子电路的噪声干扰产生的误差;B仪表本身材料,零件工艺上的缺陷;C测量者不良读数习惯引起的误差;D测试工作中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2.下列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的是()A 应变片B AD590C 氯化锂D CCD传感器3. 下列传感器不可以测量振动的是()A 应变片 B电容传感器C SHT11D 压电传感器4.下列测量最准确的是()A 65.98±0.02mmB 0.488±0.004mmC 0.0098±0.0012mmD 1.98±0.04mm5.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A 精度 B灵敏度C阻尼比 D 线性度6.莫尔条纹的移动对被测位移量所起的作用是()A 调制B 放大C 细分D 降噪7.电涡流式传感器利用涡流效应将检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A 电阻变化B 电容变化C 涡流变化D 电感变化8.变压器隔离电路中赖以传递信号的途径是()A.光电耦合B.磁通耦合C.漏电耦合D.电容耦合9.光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子和空穴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A 内光电效应B 外光电现象C 热电效应D 光生伏特效应10.下列不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是()A 石英B 钛酸钡C PVC薄膜D 霍尔片11.一般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两个组成部分。

A放大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C 转换电路D滤波电路12.DS18B20默认的温度分辨率是()A 0.5℃B 0.25℃C 0.125℃D 0.0625℃13.两片压电元件串联与单片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串联时输出电压不变,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B串联时输出电压增加一倍,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C 串联时电荷量时增加一倍,电容量不变;D串联时电荷量增加一倍,电容量为单片的一半;14.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A 精度 B灵敏度C频率响应 D 线性度15.热电阻的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采用()引线方式测量精度最高。

自动检测技术及使用期末模拟试题17

自动检测技术及使用期末模拟试题17

自动化09级自动检测技术复习题一、判断题1. 传感器标定时,标准器应有足够的精度,其允许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被校传感器允许基本误差的1/3~1/5,并具有计量部门周期检定的合格证书。

X2.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计算修正,也可以重新调整测量仪表的有关部件予以消除。

3. 存在随机误差的测量结果中,虽然单个测量值误差的出现是随机的,既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消除,也不能修正,但是就误差的整体而言,多数都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3.传感器所能测量的最大被测量(输入量)的数值称为测量上限,最小被测量称为测量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区间,则称为测量范围。

传感器所能测量的最大被测量(输入量)的数值称为测量上限,最小被测量称为测量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差值,则称为量程。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4. 对于数字仪表而言,指示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所代表的值就是它的分辨力。

当被测量的变化小于分辨力时,仪表的最后一位数字保持不变。

5. 为了减少读数误差。

读数时要正视量具的读数装置,不要造成斜视误差。

测量同一个点有2~3个接近的数值时,应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 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入(出)增量与输出增量的比值。

X7. 莫尔条纹的作用是能连续实现变倍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于刻线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8. 光电池是利用内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元器件。

X9. 一般可用霍尔传感器测量磁场强度、电流、角位移、功率、转速、开关信号等参数。

10. 原始的压电陶瓷是一个非压电体,不具有压电效应。

为了使压电陶瓷具有压电效应,就必须进行极化处理。

11. 互感传感器本身就是变压器,有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

一次侧接入激励电源后,二次侧将因互感而产生电压输出。

当绕组间互感随被测量变化时,输出电压将产生相应的变化。

12. 镍铬—考铜电偶的分度号为K。

13.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这一类传感器多用于检测直线位移、角位移、尺寸等参量。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检测技术》期末复习思考题与习题(部分)1、测量过程包含哪三要素?测量⽅法与测量原理各是什么含义?答:三要素:测量单位、测量⽅法、测量⼯具测量⽅法是实现被测量与其测量单位⽐较所采⽤的⽅法;测量原理指仪表⼯作所基于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

2、完整的检测系统包括哪⼏部分?答:检测部分、信号变换部分、分析处理显⽰部分考试要点1、测量过程三要素:测量单位、测量⽅法、测量⼯具2、热⼯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感受件、显⽰件、传送件3、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引⽤误差=绝对误差量程 4、基本误差:仪表在全量程范围内各点⽰值误差中绝对值最⼤的误差;⼀般可⽤绝对误差和引⽤误差表⽰。

5、我国⼯业仪表精度等级:0.1、0.2、0.5、1.0、1.5、2.5、46、=S 输出灵敏度输⼊7、重复性不包括回差,再现性包括重复性和回差。

思考题与习题(部分)1、请分别从误差的数值表⽰⽅法、出现规律将误差进⾏分类。

答:按误差的数值表⽰⽅法分类: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误差;按出现规律分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误差2、何谓系统误差?有何特点?答:系统误差是指在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量值时,⼤⼩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通常这类误差可以预先设法知道。

考试要点1、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装置的误差、环境误差、⽅法误差、⼈员误差2、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误差;随机误差的⼤⼩和符号在测量前是不能知道的,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遵循⼀定的统计规律;系统误差是指在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量值时,⼤⼩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通常这类误差可以预先设法知道;粗⼤误差的发⽣是由于测量者的粗⼼⼤意,或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

思考题与习题(部分)1、温表的三要素是什么?常⽤的温标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三要素:固定温度点、测温仪器、温标⽅程常⽤的温标:华⽒、摄⽒、热⼒学温标摄⽒温标与热⼒学温标关系: 273.15t T =-2、双⾦属温度计是怎样⼯作的?它有什么特点?答:原理:双⾦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是⽤两⽚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属⽚叠焊在⼀起制成的;双⾦属受热后由于膨胀系数⼤的主动层的膨胀量⼤于膨胀系数⼩的被动层,造成了双⾦属向被动曾⼀侧弯曲;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双⾦属⽚的偏转⾓与温度有关。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1. 电工实验中,采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零位式测量,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偏位式测量。

2. 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 大米,10kg 苹果,1kg 巧克力,发现均缺少0.5kg ,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示值相对误差。

3. 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1.5倍左右为宜。

4. 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 、10V 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 ,该误差属于粗大误差。

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 ,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5. 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提早发现故障,提高可靠性。

6. 各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的非电量电测的例子来说明静态测量:用电子天平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动态测量:地震测量振动波形;心电图测量跳动波形;直接测量:用电子卡尺测量物体的高度;间接测量:曹聪称象;接触式测量:用体温计测体温;非接触式测量:雷达测速;在线测量:在流水线上,边加工,边检验,可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加工精度;离线测量:产品质量检验;7. 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准确度等级为0.5级,求:(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2)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解:(1)由表1-1所示,温度计的准确度等级对应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即由满度相对误差的定义,可得最大绝对误差为:∆m =(±0.5%)A m =±(0.5%×200)℃=±1℃(2)当示值分别为20℃和100℃时,示值相对误差为:%5%100201%10011±=⨯±=⨯∆=x m x A γ %1%1001001%10022±=⨯±=⨯∆=x m x A γ 8. 欲测240V 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0.6%,问:若选用量程为250V 电压表,其准确度应选模拟仪表中常用的哪一个等级?若选用量程为300V 和500V 的电压表,其准确度又应分别选哪一级?解:(240×0.6%)/250=0.576%,下近0.5级,应选择0.5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的传感器。
A.任意
B.直流
C.缓变
D.动态
8、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8 分, 共 32 分
1、给 出 不 失 真 测 试 的 概 念 与 条 件 ,结 合 一 阶 和 二 阶 测 试 系 统 ,简 述 不 失 真 测 试 条 件 的应用。 2、简述压电效应及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特点。 3、直 流 电 桥 和 交 流 电 桥 有 何 区 别 ? 直 流 电 桥 的 平 衡 条 件 是 什 么 ? 应 变 片 式 电 阻 传 感 器、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电容式、热电阻式传感器分别可采用哪种电桥作为 测量电路? 4、简述莫尔条纹的特点,及光栅位移检测原理。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共 2 页,第1页
2、下图为变极距型平板电容电容传感器的一种测量电路,其中 CX 为传感器电容, C 为固定电容,假设运放增益 A=∞,输入阻抗 Z=∞;试推导输出电压 U0 与极板间 距的关系,并分析其工作特点。(12 分)
3、某测量环节的微分方程为:
mnp q
d dt
三、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48 分
1、热电阻测量电路如下图。 1) 根据电桥输出和差特性,说明电路减少引线电阻造成测温误差的原理。(5 分) 2) 已知 Rt 是 Pt100 铂电阻,其部分分度 表如表。若 R1=10KΩ,R2=5KΩ,R3=10KΩ, E=5V,被测量温度 T=50℃,试计算此时电桥输出电压 VAB。(8 分)
B.频率和初相
C.幅值和初相
D.幅值、频率和初相
10、以下(
)信号的频谱是离散频谱。
A.正弦随机信号
B.准周期信号
C.窄带随机信号
D.瞬变信号
一、单项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本题前表格中,本大题 1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能完成接受和实现信号转换的装置称(
)。
A.传感器
B.记录仪
C.实验装置
D.数据处理装置
2、研究测试系统响应全过程时,必须使用其(
)数学模型。
A.幅频特征 B.相频特征 C.传递函数
D.频响函数
3、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 A.当且仅当材料不同
)。 B.当且仅当存在温差
C.材料不同或存在温差
D.材料不同和存在温差

r s


r s


1)此测量环节是几阶测量系统?
2)时间常数 为多少? 3)写出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特性。
4)若参量 p 缩小 10 倍, q 增大 10 倍,那么该系统的时间常数 将有何变化?系统
的工作频带将有何变化?(15 分)
4、

h(t)

eat 0
t 0, t0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
适用班级:
共2页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方式: 闭卷
记分:
考生班级:
பைடு நூலகம்
姓名:
学号:
注:答题统一填写在考试用答题纸上,本试卷不做答。
感器。
A.质量块
B.导体
C.弹性元件
D.机器组件
9、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保留了原信号的(
)信息。
A.幅值和频率
4、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其灵敏度与极距(
)。
A.成正比
B.平方成正比
C.成反比
D.平方成反比
5、结构型传感器是依靠传感器(
)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的。
A.材料物理特性
B.体积大小
C.结构参数
D.电阻值
6、概率密度函数是(
)域上来描述随机信号的。
A.时间
B.空间
C.幅值
D.频率
7、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适于测量(
a0
的自相关函数。(8
分)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共 2 页,第2页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共 2 页,第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