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专家共识
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评估标准
恶性肿瘤的概率评估
低(<5%)
恶性肿瘤的概率
中等(5%~65%)
高(65%)
年轻、不吸烟、无癌症史、 低概率和高概率特征的 年长、重度吸烟、有癌症
临床特征a 小结节、边缘规则,和/
或非上叶
混合
史、大结节、不规则边缘, 和/或上叶
FDG-PET 扫描结果
非手术活检
低至中度临床概率和低 弱或中度的FDG-PET扫描
2.
慢性肺部疾病病史
3.
个人和家族肿瘤病史
4.
治疗经过及转归
CONTENTS
临床信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7
X胸片和(或)CT
单个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 与 既往影像学对比(IC级)
X胸片发现不 建议CT检查(结节行薄层CT扫描), 明原因结节者 以便更好描述结节特征(IC级)
影像学方法
5
制定评估大小节点和内容: 1、直径>8毫米的实性肺结节; 2、直径≤8毫米的实性结节以及非实性结节的推
荐; 3、推荐重点强调评估恶性肿瘤概率的价值; 4、影像学检查的效用; 5、权衡不同管理策略的益处与危害(非手术活
组织检查、手术切除、胸部CT成像监视), 以及征求患者偏好的重要性。
6
1.
年龄、职业、吸烟史
FDG-PET活性
活性
明确良性病变
非诊断性
强烈的高代谢结节 可疑恶性肿瘤
完全或者趋向消散,大小
CT随访
渐进或持续减小b,或≥2
年无增长(实性结节),
NA
或≥3-5年无增长(亚实
性结节)
明确的增长证据
12
13
1、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临床医师通过 定性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的使用验证模型评估恶 性肿瘤的预测概率(2C级) 2、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且恶性肿瘤的预测 概率为低、中度(5%-65%),建议行功能成像,有条件 者可考虑PET/CT,以便更好的描述结节(2C级)
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04-17制定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无典型症状,常为单个、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范围内。
本共识也不考虑弥漫性或多发性结节。
一般认为>10个弥漫性结节,很可能伴有症状,可由胸外恶性肿瘤转移或活动性感染导致,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很小。
但单一主要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附带小结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包括在共识内。
专家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更新了现有的文献综述和综合证据,并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肺癌指南(第三版)中“肺癌指南发展的方法学”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制定的“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制定了本共识,并分别讨论了结节直径>8 mm、直径≤8 mm和不同密度结节(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
之所以将结节直径界限值定为8 mm,是因为≤8 mm者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肿瘤倍增时间较长,目前较难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精确评估,也很难进行非手术活检。
根据共识,应对肺结节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概率估计、影像学检查[以充分体现肺结节的形态学和(或)功能学特征]、评估各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并征求患者的意愿进行评估和管理。
一、评估方法包括临床信息、影像学方法、肿瘤标志物和临床肺癌概率。
1.临床信息:采取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关信息,如患者年龄、职业、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个人和家族肿瘤史、治疗经过及转归,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2.影像学方法:X线胸片和(或)胸部CT示单个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与患者的历史影像学资料对比(1C级)。
X线胸片发现单个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行胸部CT检查(结节处行薄层扫描),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特征(1C级)。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 极心态。
有症状患者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结节大小、肺功能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
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 性进行选择。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气胸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03 肺结节病鉴别诊断与风险评估
常见肺部疾病鉴别诊断
肺癌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与肺结节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 区分。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影 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
段进行鉴别。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其影像学表现与肺 结节病有相似之处。需要结合临 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影像学特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详细阐述了肺结节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诊 断、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等,制定了相应的 诊断标准,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创新点
本次专家共识首次明确了肺结节病的定义和分类 ,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强调了多学 科协作和患者参与的重要性,为肺结节病的临床 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心血管并发症
针对心血管并发症,应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 心功能等。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途径探讨
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课程
通过定期组织肺结节病相关的健康讲座和培训课程,向患 者普及疾病知识,提高他们对肺结节病的认知程度。
肺结节病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 感染可能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呼吸衰竭
严重肺结节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危及生命。
2023放射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放射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
(最全版)
一、导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3放射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的最全面
的专家共识。
以下是该共识的要点。
二、背景
肺部亚实性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且X光或CT显示为高密
度灶的肺脏结节。
它们通常是无症状的,但有一定风险与肺癌相关。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处理亚实性结节的方法。
三、专家意见
1. 放射治疗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
- 已排除恶性病变的亚实性结节
- 结节直径较大或形态异常
- 伴有症状或明确的恶性潜能
2. 放射治疗的原则:
- 确定治疗目标和照射计划
- 基于结节特征确定适当的剂量和分数
- 监测患者反应和治疗效果
3. 放射治疗的风险:
- 放射剂量过高可能引起肺部损伤
- 患者可能经历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4. 治疗后随访:
- 对于放射治疗的患者,定期随访至关重要
- 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结节的变化
- 注意并记录任何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四、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关于2023放射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的专家共识,以指导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这些共识将有助于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和指导,并不取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
决策。
以上是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专家意见编写的文档,但仍需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验证。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完全包被在肺实质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
随着肺癌的高发率,对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并介绍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这一领域的发展及规范。
一、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重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早期发现并治疗肺癌,其5年生存率可高达70%以上,而晚期发现时,生存率则仅为20%左右。
因此,及早确定肺结节的性质对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也是诊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鉴别诊断包括了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结节。
通过准确鉴别肺结节的性质,可以避免对良性结节的过度治疗,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对恶性肺结节的及早发现和筛查,有助于尽早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二、中国专家共识对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发展与规范近年来,中国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专家们通过对大量患者的病历分析和实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和准则,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中国专家共识,对肺结节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史、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影像学表现是肺结节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CT、MRI等影像学的细致观察,可以判断肺结节的形态、边缘、增强程度等特征,从而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基于结构光学共振成像、气体描记技术、DNA变异特征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肺结节的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三、结语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对于规范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专家共识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诊疗服务。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題,并广送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r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心"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影像学表现为直径W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狐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淸楚、密度增高、直径W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nl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围。
(二)分类U""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nun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πι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随访时间仍根据流程分别管理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肺结节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03
CATALOGUE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及优势
中医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作用
01
02
03
缓解症状
中医药能够缓解肺结节引 起的咳嗽、咳痰、胸闷等 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调节免疫
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 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免 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抑制结节生长
部分中药具有抗肿瘤活性 ,能够抑制肺结节的生长 ,降低癌变风险。
专家共识解读与争议问题探讨
专家共识核心内容概述
肺结节定义与分类
明确肺结节的定义,并根据影 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实性 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
结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节的 基本原则,强调辨证论治和整 体观念的重要性。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详细介绍中药、西药以及中西 医结合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包括具体药物、使用时机和 注意事项。
综合评估与决策
解读提出了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更科学、 合理的治疗决策。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推进方向
深入研究与优化治疗方案
进一步开展肺结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 索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和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 量。
加强多学科协作与资源整合
加强肺结节相关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整合优势资源, 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治 疗服务。
药物选择与副作用管理
分析现有药物在肺结节治疗中的疗效和副作用, 建议加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更多 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01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
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如辅助诊断、智能随访
(完整word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 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 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精选全文完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本共识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国国情界定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査年龄; (2)提出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3)对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评估肺结节以科学评价, 并提出人机MDT以避免AI的局限性; (4)将肺结节评估分为常规和个体化评估,便于不同 人群采纳,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 肺结节管理细则给予了推荐,形成18条推荐意见指 导肺结节暨肺癌早期诊治临床实践,以规范和提高我 国肺结节暨早期肺癌的诊治水平,提高肺瘤5年生存 率改善患者预后。
医路有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肺癌高危人群定义和常规影像学筛查
如何定位中国的肺癌筛查人群,需因地制宜考虑。中 国肺瘤5年生存率(2012-2015)为19.7%虽然较 2003-2005年16.1%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年前美 国(20%)和日本(21%)的水平;提示简单地照搬国外 的肺癌筛查经验未必能使中国人群受益,必须另辟蹊 径加强中国肺癌二级预防的“早发现”特别是界定 肺癌筛查的最佳年龄。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我国吸烟 及被动吸烟人群比例较高,且有证据表明我国肺癌发 病趋于年轻化,如复日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20142019这6年期间,共做肺结节手术1.64万例,病理诊断 和分期提示早期肺癌0.998万例,占比60.8%。
(2)结构:支气管截断伴局部管壁增厚,或截断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则恶性可能性大。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结 节病灶内及周边与血管的关系,可通过CT增强扫描,将≤1mm层厚的CT扫描图像经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 析、重建,结节血管征的出现有助于结节的定性。
医路有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影像学评估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申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随着高分辨率、低辐射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参加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检的人群增加,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
目前,关于肺结节的相关指南侧重于如何随访、如何诊断,但是如何处理则语焉不详;并且欧美国家的指南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以东亚专家发表的文献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指南或共识,经过反复磋商和充分讨论形成了《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肺结节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恶性概率、随i.1.i策略、影像诊断、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热j肖融和术后处理等部分。
1 共识背景肺结节常用的诊断方法再:影像学包括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 HR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扫描,病理诊断包括经皮和支气筐肺活检等。
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ffl SBRT) 和热消融,由于本共识以微创技术为主,故不包括SBRT。
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高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多学科团队(MDT)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SOM),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参与度,提高肺结节的诊治水平,降低过度诊治和诊治不足的问题。
共识1: 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要采用MDT工作模式和SOM( 2A类证据,级推荐L2 流行病学共识2:肺癌筛查建议采用LDCT,筛查间隔2年,检出肺结节分为墓线筛查和年重复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线(1A类证据,级推荐L共识3: ( 1 B类证据,级推荐)( 1 )肺结节分为pGGN、mGGN(也称为PSN L实性结节和囊腔型结节(VN);( 2 )结节大小平日实性成分大小均指最大径;结节大小为肺窗下测量;实性成分定义为完全遮盖了支气管血管结构的区域,大小测量采用肺窗和纵隔窗相结合,以肺窗为主;单位精确至mm,记录为最接近的整数。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随访时间仍根据流程分别管理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3.密度分类[1,2,3,4,5]: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1)实性肺结节(solid nodule):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2)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nodule):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均称为亚实性肺结节,其中磨玻璃病变指CT显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内密度增高影,但病变密度不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
亚实性肺结节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class nodule,pGGN)、磨玻璃密度和实性密度均有的混杂性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后者也称部分实性结节(part solid nodule)。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新技术与进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新技术与进展肺结节是指在肺组织内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结节病灶。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的检出率大幅提高,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如何准确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成为了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一些新的技术与进展正在日益成熟,为肺结节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肺结节影像学特征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是进行良恶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在CT影像中,良性肺结节常常呈现边缘光滑、形态规则、密度均匀的特点,常见的有肉芽肿、肺内钙化结节等。
而恶性肺结节通常呈现边缘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特点,常见的有肺癌、肺转移瘤等。
此外,肺结节的生长速度也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恶性肺结节生长速度较快。
二、肺结节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除了影像学特征外,肺结节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良恶性鉴别。
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酪氨酸激酶(ALK)融合基因等已经成为了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往往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提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
三、微创技术在肺结节中的应用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肺结节的诊治方式也得到了革新。
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技术,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取得结节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准确判断其良恶性。
此外,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微创技术,通过经皮途径引导下取得结节活组织,为良恶性鉴别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四、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CT 影像中的肺结节,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良恶性鉴别,并提供个体化的诊断建议。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还节省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
五、中国专家的共识与指南面对肺结节诊治的新技术与进展,中国的专家们积极开展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共识和指南。
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专家共识的制定有助于促进不同机构和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动肺结节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发展。
指导临床实践和决策
高质量的肺结节数据标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 息,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决策的制定。
05 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数据标注准确性
目前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差异性,不同医生或标注者对同一病例的标注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影 响后续分析和诊断的准确性。
高质量的数据标注是模型训练的基础,通过质量 控制可以减少标注错误对模型训练的影响,提高 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提升医学影像诊断水平
准确的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有助于医生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影像数据,提升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
制定标注规范
制定详细的标注规范,明确标注的对象、边 界、标注工具的使用等,确保标注人员能够 准确理解并执行标注任务。
培训标注人员
对标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标注技能和医学 知识水平,确保标注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并标注肺结 节。
定期检查与反馈
定期对标注结果进行抽查和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给标注人员并进行纠正,确保标注 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准确率
评价标注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一致性,准确率 越高,说明标注质量越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 领域的发展。
06 结论
研究结论和成果
肺结节数据标注的准确性显著提升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38(04): 249-254.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4.004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达14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
英国著名肿瘤学家Peto教授预言:如果中国不及时控制吸烟和治理空气污染,到2025年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1]。
我国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约为15.6%,这一现状不但与缺乏筛查有关,更与缺乏科学鉴别肺结节的方法有关。
因此,要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肺结节诊治共识,并且广泛推广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3,4]。
肺结节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无典型症状,常为单个、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范围内。
本共识也不考虑弥漫性或多发性结节。
一般认为>10个弥漫性结节,很可能伴有症状,可由胸外恶性肿瘤转移或活动性感染导致,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很小。
但单一主要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附带小结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包括在共识内。
专家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更新了现有的文献综述和综合证据,并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肺癌指南(第三版)中"肺癌指南发展的方法学"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制定的"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制定了本共识,并分别讨论了结节直径>8 mm、直径≤8 mm和不同密度结节(实性结节与非实性结节)。
之所以将结节直径界限值定为8 mm,是因为≤8 mm者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肿瘤倍增时间较长,目前较难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精确评估,也很难进行非手术活检。
根据共识,应对肺结节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概率估计、影像学检查[以充分体现肺结节的形态学和(或)功能学特征]、评估各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并征求患者的意愿进行评估和管理。
15包括临床信息、影像学方法、肿瘤标志物和临床肺癌概率。
1.临床信息:采取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关信息,如患者年龄、职业、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个人和家族肿瘤史、治疗经过及转归,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2.影像学方法[6,7,8,9]:X线胸片和(或)胸部CT示单个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与患者的历史影像学资料对比(1C级)。
X线胸片发现单个不明原因结节者,建议行胸部CT检查(结节处行薄层扫描),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特征(1C级)。
胸部CT检查可提高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率,建议设定CT检查参数和扫描范围为:(1)扫描参数:总辐射暴露剂量≤5 mSv;kVp为120,mAs≤60;机架旋转速度≤0.5;探测器准直径≤1.5 mm;扫描层厚1 mm;扫描间距≤层厚(3D或CAD辅助应用时需有50%重叠);(2)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肋膈角(包括全部肺),扫描采样时间≤10 s,呼吸时相为深吸气末,CT扫描探测器≥16排,不需要造影剂。
3.肿瘤标志物:目前尚无特异性肺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但有条件者可酌情进行如下检查,作为肺结节鉴别诊断参考[3]:(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 CEA):目前血清中CEA的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肺癌预后以及对治疗过程的监测。
(4)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fragment,CYFRA21–1):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一定参考价值;(5)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r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对肺鳞状细胞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如果在随访阶段发现肿瘤标志物进行性增高,需要排除早期肺癌。
4.临床肺癌概率[10,11]:尽管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不能可靠地区分多数结节的良恶性,但在行影像学检查或活检之前评估临床恶性肿瘤的概率(表1)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后续检查方法和随访模式。
表1恶性肿瘤的概率评估本共识采用了由梅奥临床研究人员开发的应用最广泛的预测模型。
原研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419例非钙化、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结节直径4~30 mm的患者,确定了6种独立的预测恶性肿瘤的因子,其中包括年龄(OR值为1.04/年)、目前或过去吸烟史(OR值为2.2)、结节发现前的胸腔外恶性肿瘤史>5年(OR值为3.8)、结节直径(OR值为1.14/mm)、毛刺(OR值为2.8)和位于上叶(OR值为2.2)。
预测模型:恶性概率=e x/(1+e x)(方程式1);X=–6.827 2+(0.039 1×年龄)+(0.791 7×吸烟史)+(1.338 8×恶性肿瘤)+(0.127 4×直径)+(1.040 7×毛刺征)+(0.783 8×位置) (方程式2),其中e是自然对数,年龄为患者的年龄(岁),如果患者目前或者以前吸烟,则吸烟史=1(否则=0);如果患者有胸腔外恶性肿瘤史>5年,则恶性肿瘤=1(否则=0);直径为结节的直径(mm),如果结节边缘有毛刺,则毛刺征=1(否则=0);如果结节位于上叶,则位置=1(否则=0)。
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尽管模型预测结果和临床医生判断结果相近,但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差,故建议依据目标人群的特点、易用性以及验证的程度来选择模型。
11128~30 mm的实性结节,同时考虑表2中列出的影响实性结节评估和处理的因素。
表2影响直径≥8~30 mm实性结节评估和处理的因素1.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临床医师通过定性地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地使用验证模型评估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2C级)。
2.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且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低、中度(5%~65%)者:建议行功能成像,有条件者可考虑PET/CT,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2C级)。
3.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且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高度(>65%)者: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功能成像描述结节(2C级)[13]。
对于对高度怀疑肿瘤者可考虑直接做PET/CT[14],因其可同时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15,16]。
4.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临床医师讨论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替代性管理策略的风险和益处,并根据患者对管理的意愿而决定(1C级)。
5.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下列情况下采用定期CT扫描随访(2C级):(1)当临床恶性肿瘤的概率很低时(<5%);(2)当临床概率低(<30%~40%),且功能成像检测结果是阴性(PET显示病变代谢不高,或动态增强CT扫描显示增强≤15 HU);(3)当穿刺活检未确诊,或PET显示病灶代谢不高时;(4)当充分告知患者后,患者倾向选择非侵袭性管理方法时。
需注意的是:随访直径>8 mm的实性结节应使用低剂量CT平扫技术。
6.对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进行随访,建议在3~6、9~12以及18~24个月进行薄层、低剂量CT扫描(2C级)。
需注意的是:(1)定期CT扫描结果应与以前所有的扫描结果对比,尤其是最初的CT扫描;(2)如果有条件,可行手动和(或)计算机辅助测量面积、体积和(或)密度,以便早期发现病灶的生长。
7.单个不明原因结节:在定期的影像学随访中有明确倾向的恶性肿瘤增长证据,若无特别禁忌,建议考虑非手术活检[17,18,19,20,21,22,23]和(或)手术切除[24,25](1C级)。
需注意的是实性结节缩小,但是未完全消失者,建议随访至不增长的2年后,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8.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伴有下列情况时采取非手术活检(2C 级)[17,18,19,20,21,22,23]:(1)临床预测概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恶性肿瘤的概率为低、中度(10%~60%);(3)疑诊为可行特定治疗的良性疾病;(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仍希望在手术前证明是恶性肿瘤,尤其是当手术的并发症风险高时。
需注意的是选择活检的类型应基于:①结节大小、位置和相关气道的关系;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③可行的技术及术者的熟练程度。
9.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行手术诊断(2C级)[24,25]:(1)临床恶性肿瘤概率高(>65%);(2)PET/CT显示结节强烈高代谢或另一种功能成像检测为明显阳性时;(3)非手术活检为可疑恶性肿瘤;(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愿意接受一个明确的诊断方法。
10.单个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 mm者:选择外科诊断时,建议考虑胸腔镜诊断性亚肺叶切除术[24,25](1C级)。
需注意的是对深部和难以准确定位的小结节,可考虑应用先进的定位技术或开胸手术。
≤8 mm实性结节,并注意以下具体事项。
图2直径≤8 mm实性结节患者的管理流程1.单个实性结节直径≤8 mm且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根据结节大小选择CT检查的频率与持续时间(2C级):(1)结节直径≤4 mm者需要进行随访,但应告知患者这种方法的潜在好处和危害;(2)结节直径4~6 mm者应在12个月重新评估,如无变化,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3)结节直径6~8 mm者应在6~12个月之间随访,如未发生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需注意的是多个小实性结节随访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应依照最大的结节进行;CT检测实性结节≤8 mm时,建议使用低剂量平扫技术。
2.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的直径≤8 mm的单个实性结节者,建议根据结节的大小选择CT检查的频率和持续时间(2C级):(1)结节直径≤4 mm者应在12个月重新评估,如果没有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2)结节直径4~6 mm时应在6~12个月之间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3)结节直径6~8 mm 者应在最初的3~6个月之间随访,随后在9~12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在24个月内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