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
1911年,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在
同盟会的推动下, 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前的形势
10月初, 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 不慎爆炸, 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形势非常紧迫。
展示“相关史事”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过程
出示湖北军政府的图片和课本知识拓展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念
思考: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0世纪初,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 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 其反学生阅读课
本归纳过程
学生分组讨
论
使学生明白武
昌起义比较仓
促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并增加对起义
过程的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
并通过讨论使
学生更深刻地
理解辛亥革命
能够取得胜利
的原因。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并
通过讨论使学
生更深刻地理
解辛亥革命能
够取得胜利的
原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3.2【教学设计】《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民主进步思想等,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和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论述题: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辛亥革命简报、制作辛亥革命知识卡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各异,大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3.2辛亥革命
(一)导入师:问: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伟人使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知道哪几个人物吗?(PPT展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图片)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师:那他们分别为中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生:孙中山使中国人醒过来,毛泽东使中国人站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富起来。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人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设计说明:纵向历史联系,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0.辛亥革命的概念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辛亥革命一课,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辛亥革命,大家理解吗?生:回答师:总结:狭义的辛亥革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在讲述概念的时候,要向同学们解释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设计意图:认识辛亥革命首先必须认识辛亥革命的概念,知道辛亥革命后才能很好的学习本课,对全课的大体内容有个整体上的了解。
1、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的背景(上课前请同学预习并做学案课前探究1、2)师:请同学回答学案课前探究1生:回答师:总结武昌起义的背景(1)列强:瓜分控制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组织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5)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设计意图:以图阅史的优点在于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便于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对图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类讲解,让学生明白革命的发生需要很多条件;找出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渡:以上,我们通过图片及课本知识分析总结了武昌起义爆发的社会背景,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这场起义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分析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加深等原因。
讲述辛亥革命的经过,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4.内容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强调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讲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包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觉醒,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5.案例分析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如孙中山、黄兴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课堂作业布置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辛亥革命相关图片、视频3.辛亥革命历史资料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情感态度,了解他们对历史的热爱程度。
历史ⅰ人民版3.2辛亥革命教学案
历史ⅰ人民版3.2辛亥革命教学案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准备:①思想上:1901-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组织上: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③军事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④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同盟会。
〔1〕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主要表现在同盟会的组织形式、组成人员的成份和它的纲领,不同于旧式的会党和秘密结社、不同于此前的革命团体。
具备政党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有公认的权威领袖——孙中山;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东京总部下设五个支部,入会会员须经严格审查,履行严密的手续;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三民主义。
〔3〕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3.黄花岗起义。
槟榔屿会议(黄兴、赵声,决定集中精干,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广州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四川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四川保路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初期为立宪派领导,采取和平请愿的方式;后期发展为同志军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在很大程度上起了领导作用。
保路运动使清朝在四川的统治陷入混乱,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党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信心,促使革命迅速高涨,对武昌起义起了直接推动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5.武昌起义及各省纷纷响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说课稿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变革,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前置知识包括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的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辛亥革命背景的理解、对复杂历史事件的把握、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共感等。此外,由于历史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
(三)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布局上,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这样清晰地展示了辛亥革命的全貌,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会用关键词和时间线的形式呈现,确保简洁明了。板书风格将以清晰的字体、恰当的颜色搭配和合理的空间布局为主,使学生在观看板书时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关键信息。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强化记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通过讲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品教案.docx
第2课辛亥革命一、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屮华民因伤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屮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屮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应珍惜时I'可,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屮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
(3)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现实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如清朝的腐朽、民族危机等。
(2)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创民主政治等。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峨眉一中谢文良(20XX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a)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
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1)投影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
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生:孙中山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生:兴中会师:什么时间,在哪里?生:1894年,在檀香山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
3.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对民主制度、民族独立、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哪些内外因素?”“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结合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和事件,如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互补知识,提高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认识辛亥革命,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他们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辛亥革命有了初步了解,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浓,但对辛亥革命背后的历史规律、社会矛盾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认识。此外,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有待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也需要提高。
3.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阐述它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成功与不足。
32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必修1).doc
3.2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必修1)教学目的本节教材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革命一生的鼎力之作,不过此时的孙中山还没有实现伟大的转折,辛亥革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对于无产阶级来说“高兴的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和后来的“国民革命”是明显不一样的。
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知识链接: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一、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列强以华制华、加紧资本输出政治统治:扶助清王朝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被镇压,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两大矛盾趋于合流。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二、过程1、革命的兴起与发展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首次提出“振兴中华”一一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誓词:驱除靴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中国同盟会:♦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其成员组成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而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辛亥革命一、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四、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
孙中山“一处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五、教法:问题法六、学法:自主探究法七、教学过程一、概念:广义: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指1911年武昌起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武昌起义的背景、条件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⑴兴中会: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⑵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即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思考: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什么说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政党的标准,纲领、领袖、组织是基本条件。
中国同盟会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被推为总理,有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完全具备了政党的条件。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黄花岗起义等。
7.群众斗争: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规模最大。
)意义: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时机成熟。
8.湖北革命党人宣传发动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三、“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起义的爆发(1911.10.10)1.领导:共进会、文学社2.主力:湖北新军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思考: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这是为什么?客观上:由于事起仓促,武昌没有革命党上级领导主观上: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这也是根本原因4.影响:各省纷纷响应起义;清朝统治瓦解。
四、“民国约法创伟业”——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一)民国的建立:1912.1.1总统:首都:国旗:纪元:公历:(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和措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问题探究:如果我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你同意吗?理由是什么?(1)从组成成员而言:实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成员手中;(2)从实施政策而言:南京临时政府在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在经济上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颁布《临时约法》。
(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1)权利: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2)政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度。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2.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情境:假如你是民国记者,你会如何报道民国建立呢?(时间、国都、国旗、纪年、性质、措施等)五、“铁血共和终成空”——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1.原因第一,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第二,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第三,是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第四,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2.过程(1)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正是下诏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的统治结束。
(2)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六、“青史凭谁判是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考: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性质。
《辛丑条约》签订使得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反封建就意味着反帝。
2.功绩:①政治:推翻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提高········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的主人②思想:思想③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社会生活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⑤结论: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巨变)。
3.局限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请你简单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
(2)主观: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②脱离人民群众。
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③同盟会软弱无力。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没有胜任它的历史使命,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④没有自己的武装。
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末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4.启示(认识):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探讨学习:“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或者“从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得出结论: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七、结束语:感悟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1、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2、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3、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4、……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留给我们的仍旧是不尽的思考!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道路依然漫长。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同志是谁呢?他们又将为中国的革命作出怎样的努力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后的学习。
【合作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写成一篇600—800字的小论文,(遵循原则:科学性准确性独立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