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滴灌系统
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

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
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是采用滴灌或者淋灌。
滴灌是指通过滴灌器将水点滴地落在土壤周围的土豆根部,以确保水分充分渗透到土壤深层,而不会导致土壤表面过于潮湿。
淋灌是指通过洒水器或喷头将水平均地喷洒在土壤表面,使土壤充分湿润。
在选择灌溉方法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 适当控制灌水量:土豆比较耐旱,但也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
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来决定每次灌溉的水量和频率。
2. 避免过湿:土豆容易生病和腐烂,因此应避免土壤过于湿润。
通过滴灌或淋灌可以减少水分的过度积聚。
3. 注意灌溉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灌溉,以避免水分蒸发过快。
4. 观察土壤情况:定期观察土壤的湿度和土壤表面是否出现积水,调整灌溉量和频率。
综上所述,滴灌或淋灌是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可以减少水分浪费,确保土壤充分湿润但不过于湿润,有助于土豆的健康生长。
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

水 灌溉 作 为项 目建设 的 重 中之 重来 抓 ,把 膜 下滴 灌
技 术应 用 到 马铃 薯 的种 植 中 ,大力 发 展膜 下 滴灌 技
术 灌溉 , 大 做强 马铃 薯 主 导产 业 , 得 了非 常显 著 做 取 的节水 效 果 和开 发效 益 ,群 众 的认 知 度 和积 极性 非 常 高涨 。
21 0 0年 夏 季我市 遭 遇 了 5 0年不 遇 的特 大旱 灾 .
特 的美 味而 闻名全 国。2 0 0 9年该 市被 中国食 品工 业 协 会 正 式命 名 为 “ 国 马铃 薯 之 都 ” 目前 马 铃 薯 已 中 , 成 为全 市农 民脱 贫致 富 的 主导产 业 。但 由于 地下 水 资 源 匮乏 和 连年 严重 干 旱 ,严重 制 约 了全 市 马铃 薯 的发展 和农 民增 产增 收 。 面对水 资 源严 重 短 缺 的实
业 生产 方 式 , 大 的发展 了农 业 生 产力 , 大 幅度提 极 在 高水 资源 利用 效 率 的 同时 .也 引发 了农 业 生 产 方式 的变革 。一是 改变 了传统 的农 田水 利建设 方式 , 高 提
了土地 利用 率 。成 片 的土地再 也不 用修渠 、 埂和挖 打 沟, 土地 利用 率平 均提 高 了 5 7 - %。滴灌不 受林 网 、 地
一
比漫灌 每 亩省 下 5个 ,有 效 地 减轻 了农 民 的劳 动强
度, 节约 了人 工开 支 。 2社 会 效 益 。膜 下 滴灌 技术 从 根本 上 改变 了农 .
滴地均匀 、 时、 定 定量 浸 润 作 物 根 系 发 育 区 , 根 供
系 吸收 。膜 下滴 灌 系统 由水 源 工程 、 部 、 下输 水 首 地 管 网 、地 上 输水 管 网 和滴 管带 组 成 ,具有 显 著 的节 水、 肥 、 产 、 节 增 增效 、 省工 等优 点 。 二 、 市 膜 下 滴 灌 实施 情 况 全 从2 0 0 9年 开 始 ,针 对 喷 灌 耗 水量 较 大 的实 际 , 我 市将 膜下 滴 灌作 为全 市 节水 技 术 发展 的重 点 和方 向 .主要 推 广 马铃 薯膜 下 滴灌 种 植 ,首 先在 局 部旗 县 进行试 验 示 范 ,0 0年 在 全市 大 面积 推 广 。目前 , 21
《滴灌施肥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随笔

《滴灌施肥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读书记录目录一、前言 (2)1.1 书籍简介 (4)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5)二、滴灌施肥技术原理 (6)2.1 滴灌施肥技术的定义 (7)2.2 滴灌施肥技术的特点 (8)2.3 滴灌施肥技术的优势 (9)三、马铃薯滴灌施肥技术 (10)3.1 马铃薯的生长周期与需水规律 (12)3.2 马铃薯滴灌施肥制度的设计 (14)3.3 马铃薯滴灌施肥技术的实施要点 (15)四、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理论 (16)4.1 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18)4.2 肥料对马铃薯生长的作用 (19)4.3 水肥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 (21)五、滴灌施肥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实践 (22)5.1 实验设计与方法 (2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5.3 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25)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9)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展望 (30)一、前言在阅读《滴灌施肥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内容之丰富与实用,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马铃薯种植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知识的盛宴。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的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结合施肥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我认真研读此书,并将自己的读书记录整理成文,以此记录下我的学习过程与心得感悟。
阅读本书之前,我对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滴灌施肥和高效水肥利用方面的知识仅限于一些浅显的了解。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我对本书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深感佩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不仅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滴灌基地马铃薯种植流程

杀秧
1、药剂杀秧在收获前10天进行。
2、机械杀秧要掌握适度,不可损伤土豆,也应在收获10天前杀秧。
1、药剂杀秧选接触杀性杀秧剂。
2、机械杀秧,掌握适度,地上留茬3-5 cm。
12
收获
当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枯萎就要及时收获,赶早不赶迟。
1、收获铲要达到一定深度,收获机过后,检查垅上有没有铲烂或漏收现象,然后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深度。
3、整过的土地,必须局部平整,4米宽幅度内,左右高差不超过3公分。
4、撒肥在没风或风小时进行,边撒边耙,深度必须达到15公分。
5
切种
拌种
1、统一用公司购买的切刀切种。
2、出窖时应剔除病、烂薯,同时用0.5%高锰酸钾或来苏或95%酒精给切刀消毒。
3、种薯大小控制在30-50克,每块种薯必须带1-2个芽眼,每斤种子平均切12-13块。育芽率控制在0.5%。
3、精细整地,一次耙不平地块必须进行二次耙。
4、施肥均匀一致,用量准确,不重施、不漏施,每亩基肥110公斤,有条件机械撒施三元复合肥60公斤,跟种肥20公斤(10公斤二铵、10公斤三元复合肥)。牵引播种机种肥可增加到50公斤/亩,机械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不能跟种肥的马铃薯播种机,机械作业必须改造成能带种肥耕作之前,按照滴灌田的设计方案完成首部枢纽及主管的安装。
1、公司滴灌技术人员跟踪监督滴灌设备的安装质量及进度。
3
备耕
1、4月5日前,基地所有人员必须到岗,制定种植计划,检查水电设施,必须在4月15日前通水通电,达到正常生产要求。
2、机械作业队必须在4月10日前完成机具整修,配件购置。4月15日前完成机具调试工作,达到种植指标要求,并备足播种时所用燃油。
3、第一天切的种薯,必须在第二天播种。
马铃薯覆膜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1 地块 选 择 与基 肥 施 用
1 . 1 地 块选 择
0 . 4 ~ 0 . 5 m 的迷宫 式滴 灌带 地 下茎 膨 大形 成经 济 产量 ,应 选 择 土层
深厚 ,肥力中上等 ,保水保肥 ,排水 良好 ,结构疏松 的轻 砂壤土 ,要求 达到地 面平 整土壤 细 ,无 前作 根茬 。 地块应做到深 、松 、平 、 净及有水源灌溉条件 ,一个
云 南 农 业 斟 技
3 6
Y u n n a n N o n g y e K e j i
2 0 1 3年 第 4期
蜀 罾覆羁 缅糟
商
豁熬
朱 丰
( 寻 甸县 羊街镇 农林 水 综合服 务 中心 ,云 南 寻甸 6 5 5 2 0 9 )
昆明市各地的积温 、日照条件和土壤条件都适合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2 1
滴灌 系统 的首部 枢纽 包 括 动力 机 、施 肥 ( 药 )装
2 0 1 3年第 4期
云 南 农 业 斟 技 Y u n n a n N o n g y e K e j i
3 7
置 ,过滤设施和安全保护及测量控制设备 。其作用是
独立 的输水 管道设计灌 溉单元 以 2 ~ 3 h m 土地为 宜 。
1 . 2 基肥 施用
滴 灌 系 统 一 般 由水 源 工 程 ,首 部 枢 纽 ,输 水 管 网 ,滴 头及控 制量 测装 置和保 护装 置 等组成 。
3 . 2 . 1 水 源工 程
滴 灌 系 统 的水 源 可 以 是 机 井 、泉 水 、水 库 、渠 道 、江河 、湖 泊 、池 塘等 ,但 水 质 必须 符合 灌 溉水 质 的要 求 。滴灌 系 统 的水源 工 程一 般 是指 从水 源 取水 进 行 滴 灌 ,及 修 建 的拦 水 引 水 、蓄水 、提 水 和 沉 淀 工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其上,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 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栽培技木 , 滴灌带利用管道系统 供水 , 让马铃薯根部供水成滴状、缓慢、均匀 , 定 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 , 使马铃薯主要 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 地膜覆盖 则进一步减少了马铃薯根部水分的蒸发 , 比漫灌节 水 20% ~ 60%以上、节肥 40%以上,增产 20%以上, 同时改善了马铃薯的品质 , 提高了商品率。
2018·11
技术推广·推广园地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黎国荣 (师宗县农业局 , 云南师宗 655700)
摘 要: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 有效措施。对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地膜覆盖、滴灌系统的铺设、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收获等技 术进行了阐述 , 为师宗县冬早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水肥管理;虫害防治
师 宗 县 五 龙 乡 低 热 河 谷 槽 区, 终 年 气 候 温 和, 夏 无 酷 暑, 冬 无 严 寒, 春 暖 干 旱, 秋 凉 湿 润,雨热同期,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 20 ℃,最 高气温 29.9 ℃,平均最低气温 9.7 ℃,年平均降雨 量 1204.6 mm,气温、日照、水、土壤都适合冬马 铃薯的生长。目前 , 师宗县马铃薯灌水绝大多数用 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马铃 薯膜下滴灌技木是指把滴水器铺于地表 , 农膜覆盖
膜下滴灌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营养 元 素失 衡 , 尤 其 马铃 薯 覆 膜 及 膜 下 滴 灌 技 术 是 一 项 高 投
入, 高 产 出的 集 约 化经 营技 术 , 因此 , 施 肥 量 应 比露 地 栽 培 多
方施肥、 病 虫 草 害综 合 防 治技 术 . 实现节本 、 低耗 、 高产 、 高 效
的 马 铃 薯 商 品薯 规 范 化 生 产 。下 面 是 亩 产 3 0 0 o千 克 马 铃 薯
栽培技术。
一
3 0 %~ 4 0 %, 才 能 满 足 马铃 薯 对 养 分 的 需 求 . 一 般 在 覆 膜 前结
合 整 地 亩施 优 质农 家 肥 3 0 0 0 ~ 4 O O O千 克 . 羊粪有机肥 2 5 0千
克, 测 土 配 方肥 ( 1 8 ~ 1 2 — 1 0 ) 5 0千 克 作 基 肥 , 测 土 配 方专 用 肥
是 对 窖 藏 或 调 回 的 种薯 在 播 前 2 O天 ,进 行 播前 催芽
晒种 , 在 切 种 前认 真精 选 一 次 , 剔除病烂和退化薯 , 二 是 种薯 切块要求在播 前 2 ~ 3天 进 行 .切 块 时 要 纵 切 将 顶 芽 一 分 为 二. 切成楔状 , 每个 切 块 留 存 2 — 3 个 芽眼, 平 均 单 块 重 量 达 到
可播 种 , 用播种覆膜机铺管, 覆膜 , 施种肥 , 播 种 一 次完 成 。
2 . 播 种 深 度 。砂 质 土 l 0 ~ 1 2厘 米 , 壤质土 8 — 1 0厘 米 , 粘
质土 6 ~ 8厘 米 。
选择地势平坦、 地块 比较 集 中 , 有灌 溉 条 件 , 便 于 机 械 化
3 0 — 5 O克 。 并在 切种时要注意切刀 和切板的 消毒 。 消 毒 液 有
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肥 、 肥 等 , 肥 前 应 使 肥 料 充 分 腐 熟 , 的施 用 饼 肥 更 厩 施 有
应 发 酵腐 熟 后 才 能施 用 。
3 膜下 滴灌 系统 的铺设
3. 1 选 择 滴 灌 带
滴 灌 带 上 的 滴 头 流 量 、 距 以 及 滴 灌 带 布 设 间 距 是 间
影 响 滴 灌 效 果 的主 要 因素 ; 根 据 土 壤 质 地 、 铃 薯 栽 培 应 马
机 肥 5 0 0 k/ 6 m 0 g 6 7 左 右 , 机 肥 包 括 圈 粪 、 肥 、 杂 有 堆 土
处 于辽宁干旱少雨季节 , 铃 薯又是 需水量 较大 的作物 , 马
生 长 季 缺 水 严 重 影 响 马 铃 薯 产 量 , 制 约 马 铃 薯 产 业 发 是
展 的 瓶 颈 。 当 前 , 铃 薯 灌 水 绝 大 多 数 采 用 大 水 漫 灌 的 马
辽 宁农 业 科 学
2 1( )9 — 2 0 2 1 :1 9
Li o ng Ag i u t r c s
文 章 编 号 :0 2—1 2 ( 0 2 0 0 9 — 2 10 7 8 2 1 1— 0 1 0 J
马铃 薯 膜 下 滴 灌 节 水 高 产栽 培技 术
月初 播 种 , 7月 中下 旬 前 收 获 完 毕 , 个 马 铃 薯 生 长 季 正 整
9 % 左 右 。但 发 的芽 质 量 较 好 , 须 根 系 长 出 , 间 出 苗 0 有 田 率 较 好 。 第 三 种 方 法 催 芽 效 果 最 好 , 壮 芽 率 可 达 粗
1 0 , 根 系 发 育 较 多 , 且 一 些 匍 匐 茎 也 已长 出 , 间 0% 须 并 田
的迷宫式滴灌带 。 3 2 膜 下滴 灌 系 统 主 要 部 件 组 成 . 膜 下 滴 灌 系 统 一 般 由水 源 工 程 、 部 枢 纽 、 配 水 管 首 输
浅谈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

1 . 试 验 地块 的选择 。因 凉城 县天 成 乡 樊家 .1 1
园 圃 村 为 该 县 推 广 膜 下 滴 灌 技 术 最 早 的 地 方
( 0 9年 推 广 8 0亩 ) 且 天 成 乡 地 形 、 壤 环 境 20 0 , 土 与 曹 碾 满 族 乡 十 分 相 识 ,因 此 试 验 地 块 选 择 在 天 成 乡 樊 家 园 圃 村 的 土 地 试 验 土 壤 为 沙 壤 土 , 下 则 要 进 行 重 镇 压 ,必 须 使 用 苗 带 重 镇 压 器 进
持 在最 佳 水 、 、 肥 气状 态 的灌 水 方法 。本 试 验 采 用 从 新疆 引进 的 “ 肥 双 节膜 下滴 灌 ” 术 . 水 技 以 适合 当地 种植 品 种为 对象 ,以传 统人 工 种 植技 术 为手 段 ,研 究膜 下 滴灌 技 术对 马铃 薯 种 植及
4 k 。滴施 肥料 为 以色列 海 法钾 宝 茄科 类作 物 0g 滴灌 专用肥 . 有溶解 快 、 收好 等特 点。 具 吸
生率 。从 单一 浇水转 向浇营养 液 。 把水 变成 了庄
通 , 易拉 的过 紧 , 易扭 曲。滴 灌带 在马铃 薯 不 不
播 种 后 由 机 械 将 垄 顶 刮 平 后 铺 设 .第 一 次 中 耕
可 以 节 省 种 子 , 低 生 产 成 本 , 工 、 力 , 能 降 省 省 还 强 化 抗 旱 成 果 , 加 产 量 。现 阶 段 玉 米 应 采 用 加 增
密 … 倍 播 量 的 办 法 . 每 穴 一 粒 . 定 植 穴 中 间 即 在
不 利 出 苗 。 压 晚 了 , 份 蒸 发 过 多 , 有 达 到 施 水 没 水 播 种 的 目的。
的 节水农 业 。
马铃薯栽培中的水肥管理

马铃薯栽培中的水肥管理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在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水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铃薯栽培中的水肥管理原则和技巧。
一、土壤水分管理1. 浇水时间:马铃薯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每次浇水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烈日直射时浇水,以免造成叶片烫伤。
2. 浇水量:浇水量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在生长初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的范围内,此时每次浇水量可适当增加,保持土壤湿润。
进入花芽分化和膨大期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80%的范围内。
在开花和结果期,浇水量要适量减少,避免过湿导致块茎质量下降。
3. 灌溉方式:马铃薯的灌溉方式可采用滴灌或喷灌。
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水分蒸发和病虫害传播。
喷灌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均匀,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二、施肥管理1. 基肥施用:在马铃薯的生长初期,应适量施用基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
基肥施用前需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情况,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来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常用的基肥有有机肥、复合肥和磷钾肥等。
2. 追肥施用:马铃薯生长期间需要不同阶段的追肥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一般情况下,开花前后追肥是关键时期。
可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和叶片颜色来进行追肥,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 叶面喷肥:马铃薯的叶片是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之一,叶面喷肥可以提供叶片所需的养分,补充植株的养分需求。
叶面喷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叶面喷肥,以免烫伤叶片。
三、水肥一体化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理念和技术手段,即在灌溉过程中配合施肥,实现水肥的协调供给和高效利用。
马铃薯栽培中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冬种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

冬种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冬种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技术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冬种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13664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乙烯(PVC-U)管材GB18133马铃薯种薯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238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1066马铃薯等级规格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脱毒种薯VirUS-freeseedpotato利用不带PSTVd(纺缠状块茎类病毒)的马铃薯块茎作材料,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脱除PVX、PVY.PVS.PVA.PVM.P1RV和PSTVd等主要病毒的脱毒试管苗(试管薯),在人工严格隔离条件下生产的原原种(微型薯G1)、自然隔离条件下生产的原种(G2)和原种一级(G3)、二级种薯(G4),并通过病毒检验的健康种薯,符合GB18133的质量要求。
芽眼budeye薯块表面芽的着生部位。
膜下滴灌mu1cheddripirrigation在滴灌管(带)上覆盖一层地膜的节水灌溉模式,是把滴灌技术、农艺节水与覆盖栽培技术集成后的一项农业栽培新技术。
水肥药一体化integrationofwater,fertiIizerandpesticide将灌溉与施肥(农药)融为一体的农业栽培技术,以微灌系统为载体,将肥料、农药与灌溉水•起定时、定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马铃薯的根系附近的土壤,实现肥料均衡供应,满足马铃薯对水肥的需求。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效果

XN O G U IN N C N
马铃薯膜 下滴灌 技术应用效 果
杨 志 东 王 彪 东
(. 宁 省 建 昌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土 肥 站 ,辽 宁 建 昌 1 5 0 ; 1辽 2 3 0
2辽 宁 省 建 昌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 心 ,辽 宁 建 昌 1 5 0 ) . 2 3 0
. .
栽 培 管理
1播 前 准 备 . 11 块 选 择 .地 试 验 安 排在 建 昌县 碱 厂 乡古 迹 营 子 村 乡 级公 路 东 侧 。 土 壤类 型为 棕壤 ,质 地 为壤 土 。面 积 2 0亩 ,前 茬作 物 玉 0 米 ,地 势平坦 ,肥 力均 匀 ,肥 力 中等 。 1 . 种 选 择 2品 选 择植 株 较矮 、早熟 、高产 、抗 病 、薯型 好 、品质佳 的优 良马铃 薯 品种 早 大 白 ,每 亩 种 薯 3 0 g 0 k ,单 价 2元 / k ,薯种 亩投入 成本 6 0元 。 g 0
一
放 沟底 ,覆土 8 l 厘 米 ,垅面搂 平耙细 ,将安 装调 试好的 ~0 滴 灌 水管平 铺垅 面 中 间 。每 亩用 4 %的拉 索 1 0毫升 或 乙 8 51 草 胺 乳油 1 0毫升 ,兑 水 3 k 5 0 g,兑敌 百 虫 01 g .k ,均 匀喷
于 垅 面 ,然 后覆 上 地膜 铺 平 压实 ,及 时 滴灌 ,以利 增墒
滴 灌是 当今 世 界上 最先 进 的节 水 灌 溉技 术 之一 ,此项 技术 是 滴 灌技 术 、施 肥 技 术 与覆 膜 栽 培 技术 的有 机 结 合 , 其 主要 特 点是 使 作 物根 部 的 土壤 经 常 保 持 在 最佳 水 、肥 、 气状态 的灌水方法。现将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 试验总结如下 :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2期周之珉范中喜石滨为了促进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按照马铃薯示范基地标准化栽培的要求,提供马铃薯膜下滴灌示范田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选地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选择地势平坦、地块比较集中,有灌溉条件,便于机械作业的沙壤地做示范田。
二、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商品率高的品种克新一号、后旗红脱毒原种做为主栽品种。
三、播前准备工作做好播前准备工作,是确保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高产的关键。
因为,马铃薯膜下滴灌,一般滴灌管道的铺设、施肥、播种和铺膜都是一次性完成的。
因此,播前各项准备工作都不容忽视。
1.种子处理。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是确保马铃薯田苗全、苗壮、高产的主要措施,做好种子处理一般可增产18-20%。
种薯出窖与挑选:将马铃薯种子播前20天左右出窖,边晾晒边剔除病薯、畸形薯、杂薯和冻薯,选择薯形整齐、表皮光滑、品种特征明显的种子做种薯(或选50克左右的健康小整薯做种,可增产15-20%);催芽:将种薯放置在有光的室内让种子均匀受光,在芽长1~1.5厘米幼芽变绿变紫后切籽;切籽时为了防治环腐病,要进行切刀消毒(方法: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也可用开水消毒,即在煮沸的开水中加点盐,将切刀浸泡8-10分钟)。
切籽后用草木灰拌种,等刀口愈合后即可播种。
2.施基肥。
覆膜技术是一项覆肥不覆瘦的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经营技术,因此,施肥量应比露地栽培多30-40qo才能满足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覆膜前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碳铵50千克,或施用农家肥加马铃薯专用复合肥40-50千克,结合深耕翻入田中做基肥(一般耕翻深度为8-9寸);将二铵和硫酸钾各20千克做种肥,用播种覆膜机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
四、播种1.播种时间: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到五月初播种为宜。
如果是机械覆膜人工点种的地块,要适当提前铺膜播种,以防延误播期。
土豆膜下滴灌

土豆膜下滴灌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
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
即在滴灌带或滴灌管上覆盖一层地膜。
1.土豆膜下滴灌方法:
把地膜覆盖和滴灌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膜下滴灌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增产和节水技术,采取一带双行覆膜种植。
一带双行覆膜采用75cm或者90cm膜,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
种植密度为3700株/亩(可以视情况而定)。
若采用起垄栽培,垄高20cm。
播种后沿播种带布设滴灌管,然后覆膜。
待土豆出苗后进行人工放苗。
2.膜下滴灌的好处:
可以有效降低大棚中的湿度,滴灌水都是直接滴在薄膜之下,不会产生蒸发,所以不会增加空气的湿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适时适量满足作物的需要,可以促进作物提前成熟,提高作物品质,提高经济价值,同时施肥可以节省劳动力,并且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节省大量人工
3.滴管带的主要型号:
区别滴管带的型号主要有两个参数,第一是壁厚,常见滴管带的壁厚有0.2mm,0.3mm,0.4mm。
第二是滴头间距:常见的滴头间距主要有15cm,20cm,30cm。
注意滴管带铺设时,滴管带的滴头朝上。
马铃薯施肥及灌溉技术

80
75 70
15
15 20
5
10 10
2840
2025 1200
6.72
4.07 2.04
(内蒙古达茂旗,2008)
不同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的产量及灌水生产效率
处理 灌水量 (mm) 202 202 202 202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水生产效率 (kg/ (kg/ mm· 667m2) 2 mm .667m ) 5.11 b 5.62 a 4.62 c 3.73 d 11.75 b 12.70 a 10.73 c 8.68 d
如何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
不同灌溉方式下马铃薯产量
灌溉 方式 面积 (亩) 亩穴 数 每穴 薯重 kg 每穴 结薯 个数 大中小薯比例(%) 大 中 小 亩产 量 kg 水分生 产率 kg/mm
滴灌
喷灌 管灌
0.2
0.2 0.2
4167
4167 4167
0.724
0.486 0.288
4~5
5~6 5~6
二作区马铃薯节水施肥栽培现状及 技术对策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庞万福
中国马铃薯生产分布
In 2006: Acreage: 5.342 M ha Prod.: 83.12 M ton Yield: 15.56ton/ha
栽培区域划分
–种植面积49%,产量 –种薯产地 –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 –鲜食商品薯
•
实际上,除草只是较为浅显的原因之一,锄地的核心是 “ 松土保墒 ” 。 “ 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 ” ;就 是说,锄地是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 “ 松土 ” , 就是 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 ;从而 “ 保墒 ” ---抑制水 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效果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效果作者:杨志东王彪东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摘要:膜下滴灌技术具有省水、省肥、适应性强、明显减少病虫害和污染、增产增收等优点,通过实验对比,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节水80%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马铃薯膜下滴灌试验总结滴灌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此项技术是滴灌技术、施肥技术与覆膜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特点是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
现将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试验总结如下:一、栽培管理1.播前准备1.1地块选择试验安排在建昌县碱厂乡古迹营子村乡级公路东侧。
土壤类型为棕壤,质地为壤土。
面积200亩,前茬作物玉米,地势平坦,肥力均匀,肥力中等。
1.2品种选择选择植株较矮、早熟、高产、抗病、薯型好、品质佳的优良马铃薯品种早大白,每亩种薯300kg,单价2元/ kg,薯种亩投入成本 600元。
1.3 整地施肥3月8日深耕整地打垅,于秋后深翻20~30厘米,耙平压细,先做成70厘米宽、30厘米高的大垅。
试验肥料选择基施肥料为农家肥2000kg/亩,亩带种肥二氨35kg,钾肥20kg,追肥尿素30kg。
滴施肥料为作物滴灌专用肥,具有溶解快、吸收好等特点,种肥和基肥随打垅时一并施入。
1.4 薯种催芽和切块催芽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壮芽,壮芽才能早出苗、早成熟、早上市。
催芽时间,一般于播种前20~30天,即3月1日前后将种薯放在室内或温室内催芽。
农户有的将种薯放在火坑上,用棉被等保温物盖上,温度控制在16~18℃范围内。
待薯芽萌动,幼芽冒出时,将种薯取出,平摊在光亮的室内堆放。
以2~3层为宜,经常上下翻动,使其受光均匀,有利于薯芽发育整齐。
当薯芽变成深绿色和紫色并见白色根点冒出时即成壮芽。
切薯块的时间最好是播种前一天进行。
切薯方法:立块纵切成三角形,把顶芽一分为二,顶芽单放单种,发挥顶端优势。
中部芽另放另种。
薯块一般重20~25克,薯块过小不利于壮苗。
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

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言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作物,全球种植面积广泛,可谓家喻户晓。
而滴灌技术则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溉方法,它通过将水和营养液以滴的方式输送给植物的根系,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材料与设备准备在进行滴灌种植马铃薯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马铃薯种子2. 马铃薯种植地3. 滴灌系统4. 喷灌管和滴管5. 施肥设备6. 水泵和水源7. 控制器和计时器8. 相关施肥和灌溉药剂步骤步骤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和土壤准备首先要选择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土壤,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较为苛刻,通常要求排水性良好、土层深厚并富含有机质。
在选择种植地后,进行耕作、犁地和除草等土壤准备工作。
步骤2:安装滴灌系统将喷灌管和滴管按照需要的排布方式安装在预先设计好的地块上。
注意要保证每株马铃薯都能受到均匀的滴水。
步骤3:进行施肥滴灌种植马铃薯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肥料种类和数量。
在滴灌系统中添加相应的肥料,使其与水混合,以确保马铃薯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步骤4:进行灌溉在滴灌种植马铃薯中,灌溉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根据环境条件和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合理的灌溉时间和频率。
注意尽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步骤5: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滴灌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滴水均匀且无堵塞或漏水现象。
同时,定期检测土壤水分含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也要随时观察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病虫害。
步骤6:收获在马铃薯生长期结束后,可以进行收获。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把握好马铃薯的大小和质量。
注意事项1. 在滴灌种植马铃薯时,要定期检查滴灌系统,避免堵塞和漏水。
如有需要,及时修复和更换管道和喷灌装置。
2. 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水,保持适度湿润的土壤环境。
3.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含量,科学施肥,合理调整肥料种类和量。
马铃薯膜下滴灌怎么做马铃薯膜下滴灌的方法要点

覆膜
选择薄膜
根据马铃薯的生长需求和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农用薄膜,如聚乙 烯薄膜等,并确保薄膜的质量和抗老化性能。
铺设薄膜
将薄膜铺设在马铃薯种植区域上,确保薄膜覆盖整个种植区域,同 时要考虑到风力和天气等因素,防止薄膜被吹起或损坏。
固定薄膜
使用土壤或石头等材料将薄膜固定在种植区域边缘,防止风吹动薄膜 。
铃薯得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04
马铃薯膜下滴灌的注意事项
避免设备损坏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滴灌设备和管道,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损坏。
设备清洁
每次使用后,应将设备中的残留物清洗干净,避免造成堵塞和损 坏。
设备更换
如果发现设备有损坏或老化,应及时更换,避免影响灌溉效果。
防止堵塞
01
02
03
过滤器清洁
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过滤 器是否清洁,如有杂物应 及时清洗。
管道保护
应避免硬物进入管道,以 免划伤管道内壁,造成堵 塞。
管道冲洗
每次灌溉结束后,应立即 冲洗管道,防止残留物在 管道中滋生细菌和堵塞管 道。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01
灌溉时间选择
应选择适宜的灌溉时间,避免在 高温、暴晒等不利条件下进行灌 溉。
02
灌溉频率控制
03
灌溉计划制定
应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天气 状况,合理安排灌溉频率和灌溉 量。
03
马铃薯膜下滴灌的灌溉管理
控制灌溉水量
充分了解马铃薯的需水特性
01
马铃薯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不同,确定灌溉水量时需要充
分了解其需水特性,避免过量或不足灌溉。
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调整灌溉水量
02
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都会影响马铃薯的需水量,需要根据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EASES
The potato plant is sensitive to stres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irrigate it often. With sprinkler irrigation, frequent water applications causes increased infection with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OTATOS GERMANETION
WITH DRIP SYSTEM
HEALTHY CANOPY
Spraying is done only after diagnosing signs of the disease, so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crease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of fungicid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between 5-7 sprayings depending on the season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crop).
When employing drip irrigation, we can save on the quantity of fertilizer applied during the season.
When doing petiole tests, it is easier to calculate the quantity of fertilizer applied with drip irrigation, since we apply the fertilizer directly to the root system, thus enabling greater savings.
When applying drip irrigation, it is possible to limit the extent of wetting the foliage to spraying days only, thus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the level of infection.
THE ADVANTAGES OF DRIP IRRIGATION The potato plant has a relatively limited root system, reaching a depth of about 40 cm in good aerated soils. However, the main water and fertilizer supply system reaches a depth of 23-30 cm. Though the use of sprinklers or moving irrigation machines distributes water over the entire area, in contrast to other crops with deep root systems, the potato plant cannot use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below the root system or in a radius of more than 25 cm from the mother tuber.
FERTILபைடு நூலகம்ZATION
At present, recommended fertilizer quantities relate mainly to sprinkler irrigation and to the application of 25-30 kg pure nitrogen in advance. It should be remembered that fertilizer is also applied to the 40 cm region (where it is not available to the root system).
The fungus – phytophthora infestans – develops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humidity, causing extensive damage to the foliage and to the yield.
Wetting the leaves during the day with irrigation causes the fungus to spread via the water and winds .
40 cm
80-90 cm
Therefore, with sprinkler irrigation, water applied at a distance of 40 cm will not have any value in supplying water to the plant.
Thus, about 30% of the water applied with sprinklers or moving Machines will not be available to the plant, and since the roots do not dry out the soil, damages may result in heavy soils. on the other hand, in areas irrigated with drip irrigation, there was a water savings of 25%, befo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ind factor and uniformity of water dis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