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合集下载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如电子和光子等。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是一些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通过严谨的实验和理论工作,为我们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和复杂性。

本文将介绍三位重要的量子力学奠基人及其贡献:马克斯·波恩、维纳·海森堡和沃纳·海森堡。

马克斯·波恩(Max Born)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他于20世纪20年代初创立了量子力学的波动力学理论。

波恩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解释了波函数的概念,并通过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对微观粒子的统计描述。

他将波函数解释为描述粒子位置或动量的概率分布,这使得我们能够对粒子的运动和位置进行预测。

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波恩规则,用于计算各种物理量的期望值。

这些规则为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了数学工具。

维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是德国量子力学的另一位重要奠基人,他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矩阵力学理论。

海森堡的贡献主要包括:矩阵力学的建立、测不准原理的提出以及量子力学的关系矩阵的形成。

他的矩阵力学理论通过矩阵形式描述了量子力学中的物理量和算符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运算得出物理量的期望值和不确定度。

此外,他还提出了测不准原理,这一原理表明,对一对互相不对易的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我们无法同时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能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确定它们。

沃纳·海森堡(Erwin Schrödinger)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也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理论的创立者之一。

他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这是一个描述量子力学中粒子波动性质的方程。

薛定谔方程通过波函数描述了粒子的运动和性质,它能够计算粒子的能量谱和波函数的时间演化。

薛定谔方程不仅解释了波动粒子的行为和性质,还为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更深入的数学理论基础。

以上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奠定了现代量子力学的基础,他们的理论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微观世界的现象。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是哪三个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是哪三个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是哪三个
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位科学家被公认为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和主要巨头,他们分别是赫兹本、波恩和海森堡。

赫兹本(Max Born)
赫兹本是德国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赫兹本主要
负责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概念和矩阵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他的工作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波恩(Werner Heisenberg)
波恩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发展了著名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这一原
理揭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状态的不可预测性,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和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

波恩还提出了矩阵力学的基本观点,为量子力学的形式建立做出了贡献。

海森堡(Wolfgang Pauli)
海森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海森堡
提出了著名的矩阵力学,在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森堡还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做出了贡献,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三位科学家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和主要巨头,他们共同为量子力学的建立
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贡献,对于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深远。

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将继续在未来的科研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尼尔斯·玻尔的科学贡献

尼尔斯·玻尔的科学贡献

尼尔斯·玻尔的科学贡献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和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有着巨大的贡献。

他的科学成就不仅对当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尼尔斯·玻尔在原子理论、量子力学和核物理领域的科学贡献。

一、建立起经典原子模型尼尔斯·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玻尔模型,解决了当时无法解释原子稳定性问题的难题。

根据玻尔模型,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以离散的能级进行运动,且只能在特定轨道上运动。

这种模型通过引入量子化假设,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中谱线的规律性,并为后来量子力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量子力学奠基者尼尔斯·玻尔是量子力学领域里较早探索并建立起理论体系的重要人物之一。

1923年,他提出了对原子的描述应该遵循量子力学原理,并将其称为互补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微观粒子既可以呈现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这在当时许多科学家看来是矛盾的。

玻尔通过互补原理的提出,打开了量子力学发展的新篇章。

三、波尔-爱因斯坦协同解释光子概念尼尔斯·玻尔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间的合作也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光量子化概念的理解。

根据经典物理学,光是连续传播的电磁波,然而实验结果却表明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具有粒子性质。

针对这一现象,玻尔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即光以离散的能量单元(光子)形式传播。

这一假设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实验观测结果,还推动了后来对于量子领域更深入的研究。

四、玻尔频率条件与共振规律发现除了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做出贡献之外,尼尔斯·玻尔还提出了关于共振现象的频率条件。

根据他的理论,当一个外界场与物体之间有特定频率的相互作用时,物体将表现出共振行为,并达到能量交换的最佳效果。

这一发现在光谱学和核磁共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五、核结构的探索玻尔对原子结构的不断探索也使他进一步涉足到核物理领域。

量子力学三巨头是谁提出来的

量子力学三巨头是谁提出来的

量子力学三巨头是谁提出来的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上,有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量子力学三巨头”,他
们分别是薛定谔、海森堡和狄拉克。

这三位科学家在20世纪初为量子力学的建立
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薛定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他于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这个方程
描述了量子力学中的波动性质,为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提供了重要工具。

薛定谔方程在描述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核的性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海森堡是德国物理学家,他于1927年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这
一原理指出了在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存在的不确定度限制。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量子世界中的基本物理规律,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认识。

狄拉克(Paul Dirac)
狄拉克是英国物理学家,他于1928年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个方程描
述了自旋为1/2的费米子(如电子)的行为。

狄拉克方程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
并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狄拉克的工作对量子场论和相对论物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综合来看,薛定谔、海森堡和狄拉克三位物理学家提出的著名方程和原理奠定
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革命性变革。

他们被誉为“量子力学三巨头”,
对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视为不可替代的科学巨匠。

量子力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其研究

量子力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其研究

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该理论不仅深刻影响了科学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因其重要性,量子力学的研究者们在科学界享有盛誉,其中有许多科学家因其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本文将围绕量子力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其研究展开介绍。

一、马克斯·波恩马克斯·波恩(Max Born,xxx - 1970年1月5日)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因其在量子力学领域的贡献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克斯·波恩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参与了波恩统计解释、波恩规则和波恩近似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成果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一项完整的理论体系。

波恩的荣誉证明了他在量子力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对物理学的卓越贡献。

二、沃纳·海森堡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xxx - 1976年2月1日)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因其关于量子力学基础的贡献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森堡在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开启了微观粒子行为的全新方向。

海森堡的成就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对量子力学及其后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沃尔夫冈·保罗沃尔夫冈·保罗(Wolfgang Pauli,1900年4月25日 - xxx)是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他因在量子力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于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保罗在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保罗不相容原理”,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对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量子力学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里夫·希格斯里夫·希格斯(Rolf Higgs,1929年8月29日 - xxx)是一位苏格兰物理学家,他因在量子力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于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量子力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简介

对量子力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简介

1878年学生时代 的普朗克
1901年的普朗克
Albert Einstein
在量子力学发展中所 起的作用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 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 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 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 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 比热问题。
恩沃特因发现原
子核中集体运动
和粒子运动之间
的联系,并且根
奥格·尼尔斯·玻尔 据这种联系提出
(1922~2009)
核结构理论,而
得奖
Louis de Broglie
路易·德布罗意
在量子力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 粒二象性的假说。德布罗意认为:正如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样,实体的微粒(如 电子、原子等)也具有这种性质,即既具 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说不久 就为实验所证实。
在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上,玻尔等人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但
遭到了坚持决定论的爱因斯坦战,这一争论一直持续至爱
因斯坦去世。 玻尔与爱因斯坦在讨论问题
其子奥格·尼尔
斯·玻尔也是物
理学家,于1975
年获得诺贝尔物
理学奖。他和
本·罗伊·莫特
森、詹姆斯·雷
玻尔这个人
玻尔18岁考入哥本哈根大学,很快就成了哥本哈根大学足球俱 乐部的明星守门员,他习惯在足球场上一边心不在焉地守着球 门,一边用粉笔在门框上排演着公式。大学四年级时,由于俱 乐部的成绩出众,立下汗马功劳的玻尔入选国家队。1908年的 伦敦奥运会上,丹麦队获得男子足球项目的银牌,玻尔更多时 候作为替补门将在场边挥舞着红白国旗。
Max Born 马克斯·玻恩
在量子力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和影响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和影响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和影响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一生的研究生涯中,他帮助我们对时空和宇宙的运行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他的研究也扩展了人类对科学的理解。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他的相对论,这篇论文有一个长标题:“关于一些与光及含运动物体的性质有关的假设”。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这些理论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其中的一些理论可能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之一。

这篇论文的核心是相对性原理。

这个原理说明了一种新的理解:当地的物理规律是与惯性参考系无关的。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参考系可以说是“绝对的”,而且物理定律是相对的。

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光速不变原理。

这个原理说明了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变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对时空结构的理解。

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们都是相对的。

时间的流逝速度与速度和万有引力的引力场的强度有关。

同时,相对论也解释了满足质能方程的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质量和能量是相互可转换的,这个概念又被称为质能等价原理。

这个原理是解释了元素的核反应和核能的基础。

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和用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他们对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地球物理学和许多其他学科都有影响。

当然,他们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科学本身,并促进了人们对性质等问题的更深入探究。

除了相对论,爱因斯坦还对量子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5年,他和玻尔提出了“爱因斯坦-玻尔争议”,这个争议围绕着量子力学的专业问题展开。

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争议是关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微观现象解释。

这个争议促进了物理学家对微观物理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现在这个争议仍然被认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所有贡献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相对论的力学方程的基础。

这个方程通过提供场的变化率,描述了物体和力之间的关系。

这个方程也被称为“电磁场方程”。

这个方程的应用在工程和物理学中都有广泛应用。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于新理论。除散步外,他一直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方式,几天后他终于搞 明白,在物理中所观察到的量应当起作用,它可取代传统理论中的量子条件。

海森堡的理论公布之后,曾遭到纳粹的猛烈批判。当时的德太科学家被迫害,致使德国的科学和文
化从一流下降到了五流水平,因此海森堡的理论也不断遭到攻击。纳粹把犹
• 埃尔温·薛定谔
• 1927年薛定谔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教授。1933年希
特勒上台后,薛定谔对于纳粹政权迫害爱因斯坦等杰出科学家的法西
斯行为深为愤慨,移居牛津,在马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同年他与狄
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年他回到奥地利任格拉茨大学理论物理教授。不到两年,奥
地利被纳粹并吞后,他又陷入了逆境。1939年10月流亡到爱尔兰首府
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拘泥于表象和细节。后来,海森堡成为慕尼黑的马
克斯米里扬天才基金会成员。“世界只在两件事情上还会想到我:一是我于 1941年到哥本哈根拜访过尼尔斯·玻尔,二是我的测不准原理”。这是海森堡 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的确,由海森堡创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量子物理的基础,
它可通过数学计算将每个物理问题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可以测量的量;它阐
• 1924年,海森伯到哥本哈根在N.玻尔指导下研究原子的行星模型。1925年解
决了非谐振子的定态能量问题,提出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新解释。矩阵力学
就是M.玻恩和E.P.约旦后来又同海森伯一道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海森 伯于1927年提出“不确定性”,阐明了量子力学诠释的理论局限性,对某些 成对的物理变量,例如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永远是互相影响的;虽
明了由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论局限性;它指出某些成双的物理变量如位置和动

对量子力学贡献较大的物理学家

对量子力学贡献较大的物理学家
• 埃尔温·薛定谔
• 1927年薛定谔接替普朗克到柏林大学担任理论物理教授。1933年希
特勒上台后,薛定谔对于纳粹政权迫害爱因斯坦等杰出科学家的法西
斯行为深为愤慨,移居牛津,在马达伦学院任访问教授。同年他与狄
拉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年他回到奥地利任格拉茨大学理论物理教授。不到两年,奥
地利被纳粹并吞后,他又陷入了逆境。1939年10月流亡到爱尔兰首府
虽然都可以测量,但不可能同时得出精确值。“不确定性”适用于一切宏观
和微观现象,但它的有效性通常只明显地表现在微观领域。1929年,他同 W.E.泡利一道曾为量子场论的建立打下基础,首先提出基本粒子中同位旋的 概念。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森伯曾和核裂变发现者之一O.哈恩一起,为
使用数学符号。他了解的是物理的自然法则,在其理论的声音里没有游离
“音”,在他的证明空间里发出的“音调”是原子法则,其目的是为了完善
•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
•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年)1887年8月12
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06年至1910年,他就学于维也纳大 学物理系。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 究所从事实验物理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服役于一个 偏僻的炮兵要塞,利用闲暇时间研究理论物理。战后他仍回到第二物 理研究所。1920年他到耶拿大学协助维恩工作。1921年薛定谔受聘 到瑞士的苏黎世大学任数学物理教授,在那里工作了6年,薛定谔方 程就是在这一期间提出的。
• 埃尔温·薛定谔
• 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国理
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 者,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哥 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

对量子力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事

对量子力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事

1905年的爱因斯坦也是这样。在专利局里蜗居的他 在这一年发表了6篇论文,3月18日,发表关于光电效 应的文章,这成为了量子论的奠基石之一。4月30日, 发表了关于测量分子大小的论文,这为他赢得了博士 学位。5月11日和后来的12月19日,两篇关于布朗运 动的论文,成了分子论的里程碑。6月30日,发表题 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个不起眼的 题目后来被加上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称,叫做“狭义 相对论”。9月27日,关于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 这是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说明,并且在其中提出了著 名的质能方程E=mc2。
薛定谔猫
Schroedinger's cat
按照常识,密室中猫的状态必是以下两者之一: 猫死了,猫还活着。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存在一种 二者叠加的状态: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这种混沌不 确定的状态在密室被打开之前将一直保持下去。只有 等到密室被打开的一瞬间,某个确定态才会从不确定 的叠加态中蹦出来。
保罗· 朗之万:1872年1月23日-1946年12月19 日),法国重要的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有朗之万 动力学及朗之万方程。他是反法西斯知识分子警 觉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该委员会是一个尾随 1934年2月6日极右暴乱成立的反法西斯组织。他 曾于1944年至1946年任法国人权联盟主席(当 时他刚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虽然玛丽· 居里是法国公民,人身在异国,但 也从未忘记她的波兰出身。她教女儿波兰文,也 带她们去过波兰。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 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并在1932年在她的家乡 华沙建立了由她的姐姐、医生布洛尼斯拉娃主持 的镭研究所(即现在的玛丽亚· 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肿瘤学研究所,华沙居里研究所)。 玛丽· 居里因暴露在过量放射线而导致的再生 障碍性贫血,在1934年病逝于法国上萨瓦省的 疗养院,暴露在过量放射线的原因可能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使用流动式X光机所造成。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玻尔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玻尔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玻尔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贡献被公认为对现代物理学的重大推动。

本文将介绍玻尔的生平和他对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一、早年生活与教育尼尔斯•玻尔于1885年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教授家庭。

他的父亲是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玻尔(Christian Bohr),母亲是爱德华•戴尔贝格(Ella Adler)。

从小,玻尔就显示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经常在父亲的实验室内进行观察和实验。

在学业方面,玻尔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物理学,并于1909年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电解质的热力学性质,为他日后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当时,科学家对原子结构了解甚少。

玻尔通过对光谱研究和能量量子化理论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原子模型,即玻尔模型。

根据玻尔模型,原子由中心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当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时,吸收光子;当电子回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特定频率的光子。

这一理论解释了光谱的主要特征,使得科学家能够对原子结构和光谱现象做出更准确的解释。

三、量子力学的奠基人除了玻尔模型,玻尔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站在爱因斯坦的肩膀上,进一步发展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

玻尔的贡献之一是对互补性原理的提出。

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物理系统可以同时显示出波动性和粒子性。

这一原理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并导致了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的建立。

玻尔还提出了“互不可冲突原理”,即波函数在测量前是各个测量结果的叠加态。

这一原理被称为玻尔互补性原理,揭示了量子系统的非局域性和相互依存性。

四、玻尔的科研与影响玻尔在哥本哈根大学建立了一个物理学研究院,并吸引了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如海森堡和薛定谔等。

科学家介绍——费米

科学家介绍——费米
1954年11月29日费米病逝于 芝加哥。终年53岁。
1.“费米—狄拉克统计”理论 2.“托马斯-费米模型”的建立 3.“电弱统一理论” 4.实验物理学中成果丰硕并获诺贝尔奖
5.领导建立首座可控原子核裂变反应堆
6.为粒子物理学研究培育桃李
1.“费米—狄拉克统计”理论 1926年初,费米根据泡利不相容 原理,提出电子应服从的统计规律。 这个统计规律也适用于服从不相容 原理的其他粒子,如质子、中子, 这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性质有 很大的重要性。几个月以后,P.A.M. 狄喇克独立地提出了相同的理论。 因此后来称由费米和狄喇克所提出 的处理服从不相容原理的全同粒子 的统计方法为“费米-狄喇克统计”。
常数等等。
费米,E.(Enrico Fermi 1901-1954)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1901年9月29日出 生于罗马。1918年进入比萨大学,1922年 得博士学位。继而去德国哥廷根大学随 M·玻恩工作,后又去荷兰莱顿大学随 P·厄任费斯脱工作。1924年回到意大利, 在罗马大学任教,1925年到佛罗伦萨大学 任讲师。1927年回罗马在帕尼斯佩纳大道 的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在罗马大学担任第 一任理论物理讲座。
由于中子核反应的发 现,费米获得193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5.领导建立首座可控原子核裂变反 应堆
1939年N.玻尔去美国时告诉他铀裂 变的消息后,费米就着手探索核裂变 链式反应的可能性。在他的领导下, 他和助手们在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 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 裂变链式反应堆,使它达到临界状态, 产生可控的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一成 就是原子能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后费米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 验室任理事会委员。
为了解释β衰变过程中电子能量连续 分布的现象,W.泡利于1930年提出 中微子假说。当时泡利以为这一假说 不会被人认真对待,一直没有公开发 表。但费米却认真接受了中微子假说, 结合W.K.海森伯1932年提出的β衰变 就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放出一个电子 变为一个质子的过程这个设想,于 1933年提出了β衰变理论,成功地解 释了β衰变现象的许多特点。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路易· 维克多·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08.15—1987.03.19)出生 于迪耶普,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动 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 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获诺贝尔物 理学奖。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 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埃尔温· 薛定谔
• 韦纳·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国理
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 者,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哥 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 •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量子 力学的矩阵形式(矩阵力学),提出了 “测不准原理”(又称“不确定性原理”) 和S矩阵理论等。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基 础》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
程和数学两个学位之後,於1926年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贡献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描述相对论性费米粒子的量子力 学方程(狄拉克方程),给出反粒子解;预言磁单极;费米—狄拉克 统计。另外在量子场论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 作。在引力论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杰出的工作。 著作 他一生著作不少.他的《量子力学原理》,一直是该领域的权威 性经典名著,甚至有人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圣经」。
• 简介 • 狄拉克(1902—1984)是英国物理学家。1902年8月8日诞生在
英格兰布里斯托尔。 • 狄拉克在职业学校上中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布里斯托尔大学电 机系。1921年大学毕业,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23年考入剑桥大 学圣约翰学院当数学研究生。1925年开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创立的量 子力学,1926年发表题为《量子力学》的论文,获剑桥大学物理学博 士学位,应邀任圣约翰学院研究员。1929年周 天才有两种。一种是 普通的天才,他们的成就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只要他足够的努力并且 有一点好运。另一种是超常的天才(数学家Mark Kac称他们为“魔术 师”)。他们有着惊人的、不遵常理的洞察力,很难有其他人能达到 那一种智慧。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类天才。1984年辞世的保罗· 狄拉 克也是一位超常的天才,他的方程预示了反物质的存在,他可以说是 继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狄拉克在23岁时成为量子 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该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提 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古怪的论断,其中包括世界是不可能被完全了解的 基本事实。但是当他的同事还在被方程的哲学含义而困扰时,狄拉克 认为语言是危险的,而只注重数学上的价值。对他而言,方程是美丽 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确认没是通往真理的向导。他认为基础 物理是可以从优雅的数学中拾取的,这一观点现已渗入到整个探索自 然的领域。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在物理学领域,量子力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被认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量子力学领域,有三位被公认为巨头级人物,他们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分别是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是最早提出量子力学的波动力学解释的科学家之一。

他提出的玻尔模型为原子结构奠定了基础,也被称为玻尔理论。

在他的模型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轨道运动,且只能处于特定能级。

玻尔的理论对于解释氢原子光谱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在测量一个量子系统的某些性质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获得其他相关性质的值,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挑战了我们对世界的确认认识。

海森堡还提出了矩阵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矩阵算符形式,这一数学形式极大地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这是描述量子力学中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基本方程。

薛定谔方程成为了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描述了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它的解释为研究原子、分子和更大尺度的量子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薛定谔对于波动力学的主要贡献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之一。

以上三位物理学家,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被誉为量子力学的三大巨头。

他们的贡献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这三位巨头的成就有助于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他们在科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量子力学三大创始人

量子力学三大创始人

量子力学三大创始人在20世纪初期,量子力学作为一门完全革新性的物理学理论,不仅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描述微观世界规律的方法。

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有三位重要的科学家被认为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他们分别是马克斯·普朗克、艾尔温·薛定谔和沃纳·海森堡。

马克斯.普朗克马克斯·普朗克 (Max Planck, 1858-1947) 是德国物理学家,被誉为“量子力学之父”。

他在1900年提出了热辐射的量子理论,这一理论后来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普朗克认为能量是以离散单元(即量子)的形式存在的,这一假设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普朗克的研究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艾尔温.薛定谔艾尔温·薛定谔 (Erwin Schrödinger, 1887-1961)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他以薛定谔方程闻名于世。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演化,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方程之一。

薛定谔通过对波动性粒子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引起了人们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思考。

沃纳.海森堡沃纳·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1901-1976) 是德国物理学家,被认为是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之一。

他在1925年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该原理指出:不能同时准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在量子力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微观世界中的测量限制和基本规律。

总的来说,马克斯·普朗克、艾尔温·薛定谔和沃纳·海森堡是量子力学三大创始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这门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物理学的新篇章。

他们的贡献不仅对当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激发了后人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热情。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对量子力学做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1 沃尔夫冈·毕格尔是量子力学的创立者
沃尔夫冈·毕格尔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世界熟知,他被称为“量子理论之父”。

毕格尔从1901年起,一步一步地发展和改进了量
子力学,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毕格尔的理论和示例及其
在现代物理中的应用,对其他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用
于科技,军事和生物方面的实践应用,使最初极其困难变得容易。

2 经历与成就
毕格尔没有本科学位,但他1901年在柏林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但是,他并不被社会准许获得博士学位,而是由于他研究出了属于量
子力学的突破性理论及相应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成功完成了其博士论文。

此后,毕格尔受到了挪威科学院的聘请,并被授予担任挪威大学
物理学教授职位。

毕格尔在该大学任教期间,继续投入到量子物理学
研究中,发表家关于原子、电素、能量差解析和偏振光学等真空非热
统规律等方面的论文,并基于这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对
量子力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3 小结
沃尔夫冈·毕格尔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被公认为量子力学
的创立者,并以此名誉普及世界。

他的理论和范例,在物理学、科学、
科技、军事以及生物等学术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被应用于实
践上。

毕格尔已经成为量子力学理论及其应用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他的研究成果使量子力学得以拓展,让我们对原子、能量等复杂物质
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薛定谔知识点

薛定谔知识点

薛定谔知识点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这个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行为,成为了量子力学的基石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薛定谔的知识点,帮助您逐步了解他的思考过程。

第一步:量子力学的发展背景在介绍薛定谔的知识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学分支,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行为。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实验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来解释,于是量子力学应运而生。

第二步: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波粒二象性。

根据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的特性。

薛定谔在研究波动的特性时,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这个方程描述了波动粒子的行为。

第三步:薛定谔方程的基本形式薛定谔方程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它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波函数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的数学函数。

薛定谔方程的解可以给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概率分布。

第四步:薛定谔方程的解释薛定谔方程的解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解释,即波函数坍缩和波函数的幅度解释。

波函数坍缩是指当我们对一个微观粒子进行测量时,它的波函数会坍缩成一个确定的状态。

波函数的幅度解释则是指波函数的平方表示了粒子在不同位置和动量上的概率分布。

第五步: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薛定谔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被称为“薛定谔猫”。

在这个实验中,薛定谔设想把一只猫放入一个密封的箱子中,同时在箱子中放入一瓶放射性物质。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放射性物质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衰变,当发生衰变时,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一个粒子。

而根据波粒二象性,这个粒子既可以是一个粒子,也可以是一个波。

当粒子或波与猫的状态相互作用时,猫的状态也会变得不确定。

这个实验表明了在微观领域,直接观察会导致粒子和波的干涉。

第六步:量子纠缠薛定谔还提出了量子纠缠的概念。

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1. 引言在20世纪,量子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物理学分支,对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位在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理学家,并探讨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2. 麦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提到20世纪量子力学,不得不首先提及麦克斯·普朗克。

他被誉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他首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即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离散的单位存在。

这一理论成果被称为普朗克常数,开启了20世纪量子力学的探索之路。

3. 小结和回顾在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量子力学作为一门新的物理理论逐渐成型。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概念对后来的物理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4. 尚·普朗克(Jean Baptiste Perrin)尚·普朗克是另一位在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

他通过对布朗运动的研究,验证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的粒子性假设,从而增强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

5. 小结和回顾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和研究,尚·普朗克的实验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进一步巩固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

6. 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20世纪20年代,薛定谔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质,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波动力学理论为量子力学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和理论基础。

7. 小结和回顾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标志着量子力学理论框架的完善和发展,其波动力学理论对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后续物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8.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是另一位在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理学家。

德国海森堡生平主要事迹

德国海森堡生平主要事迹

德国海森堡生平主要事迹海森堡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创始人,那海森堡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海森堡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海森堡生平简介海森堡是德国物理学家,是一位在量子力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海森堡在量子力学上的成就使得其成为了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海森堡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第43位。

1970年海森堡获得了“玻尔国际奖章”。

1901年12月5日,他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

1920年以前,海森堡在著名的慕尼黑麦克西米学校读书。

1920年,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在索末菲、维恩等指导下攻读物理学。

1923年,海森堡写出了题为《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和湍流》的博士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

1923年10月,海森堡回到哥廷根,被马克思· 玻恩私人出资聘请为助教。

1924年6月7日,海森堡在哥廷根第一次遇见爱因斯坦。

1924年至1927年,海森堡来到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与玻尔一起工作,置身于长期激烈的学术争鸣的氛围中,开始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工作。

1933年12月11日,海森堡获得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4年6月21日提出正子理论。

1941年,海森堡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成为德国研制原子弹核武器的领导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海森堡决定遏制德国核武的发展。

1946年,海森堡重建了哥廷根大学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1957年,海森堡和其他德国科学家联合反对用核武器武装德国军队。

1958年,黑森堡被聘为慕尼黑大学的物理教授,研究所改名为马克斯·普克物理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1958年4月,他提出了非线性旋量理论。

1976年2月1日,海森堡这位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与世长辞。

海森堡量子力学贡献一直以来海森堡量子力学贡献都是后来科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其实海森堡对于量子力学这门学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爱因斯坦一起为量子力学后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海森堡也是那个年代最著名的量子力学科学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4年,海森伯到哥本哈根在N.玻尔指导下研究原子的行星模型。1925年解
• •

决了非谐振子的定态能量问题,提出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新解释。矩阵力学 就是M.玻恩和E.P.约旦后来又同海森伯一道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海 森伯于1927年提出“不确定性”,阐明了量子力学诠释的理论局限性,对某 些成对的物理变量,例如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永远是互相影响的; 虽然都可以测量,但不可能同时得出精确值。“不确定性”适用于一切宏观 和微观现象,但它的有效性通常只明显地表现在微观领域。1929年,他同 W.E.泡利一道曾为量子场论的建立打下基础,首先提出基本粒子中同位旋的 概念。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森伯曾和核裂变发现者之一O.哈恩一起,为 纳粹发展核反应堆。他虽然不公开反对纳粹统治,但阻止原子武器的发展。 战后在格丁根他和其他科学家18人发表公告,反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发 展核武器。著有《量子论的物理原理》、《原子核物理学》等。 海森堡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在慕尼黑长大,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希腊 语教师。早在中学时海森堡就已展现出了他的天赋,老师曾评价说:他能看 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拘泥于表象和细节。后来,海森堡成为慕尼黑的马 克斯米里扬天才基金会成员。“世界只在两件事情上还会想到我:一是我于 1941年到哥本哈根拜访过尼尔斯· 玻尔,二是我的测不准原理”。这是海森堡 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的确,由海森堡创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量子物理的基础, 它可通过数学计算将每个物理问题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可以测量的量;它阐 明了由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论局限性;它指出某些成双的物理变量如位置和动 量永远是相互影响的,虽可测量,但其有效性不可能同时测出精确值等。他 的主要贡献,是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
路易· 维克多·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08.15—1987.03.19)出生 于迪耶普,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动 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 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获诺贝尔物 理学奖。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 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路易· 维克多· 德布罗意
• 埃尔温·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年)1887年8月12
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06年至1910年,他就学于维也纳大 学物理系。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 究所从事实验物理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服役于一个 偏僻的炮兵要塞,利用闲暇时间研究理论物理。战后他仍回到第二物 理研究所。1920年他到耶拿大学协助维恩工作。1921年薛定谔受聘 到瑞士的苏黎世大学任数学物理教授,在那里工作了6年,薛定谔方 程就是在这一期间提出的。 • 埃尔温· 薛定谔
• 海森堡曾在自传中说,1925年5月,他在哥廷根给马克斯伯尔恩当助手时,



开始酝酿他的理论。当时,这位23岁的年轻科学家正患枯草热,医生建议他 到赫尔戈兰岛休息两周,他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他说,那 时他根本就不想睡觉,每天用1/3的时间来计算量子力学、1/3的时间攀岩, 余下的时间背诵近东国家的诗集。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让旧理论完全让位 于新理论。除散步外,他一直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方式,几天后他终于搞 明白,在物理中所观察到的量应当起作用,它可取代传统理论中的量子条件。 海森堡的理论公布之后,曾遭到纳粹的猛烈批判。当时的德国结束了其 科学黄金时代,最为惨烈的是大批犹太科学家被迫害,致使德国的科学和文 化从一流下降到了五流水平,因此海森堡的理论也不断遭到攻击。纳粹把犹 太人赶出德国还不算,还要对付“白色犹太人”,即“精神犹太”和同情犹 太人的人,即像海森堡之流的名人。正如他的一名同事所说的,只要是他们 不懂的东西都是犹太的东西。“很遗憾,当时正是物理将要取得重大突破的 大好时机,可惜被政治断送了”。海森堡对此感到痛心。希特勒发动波兰战 争时,命令海森堡来柏林,并要他写出核裂变可利用报告。他花了半个月的 时间写了出来,但是,他本人虽然不公开反纳粹,却反对使用原子武器。二 战结束后,他积极促进和平利用核能。1957年,他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极力反 对德国装备核武器,受到了德国人的爱戴。 海森堡不仅对量子力学感兴趣,对艺术和音乐也十分在行。他的研究风 格与达· 芬奇作画时尽量利用素描、色彩和光线的明暗等手段相似,力求达到 客观与主观的协调一致。海森堡对音乐的解释是,音乐如同语言,极具个性 化;而物理研究也如同作曲,古典物理犹如巴赫的交响曲。 海森堡把物理当成了作曲。不同的是,作曲家使用的是音符,海森堡则 使用数学符号。他了解的是物理的自然法则,在其理论的声音里没有游离 “音”,在他的证明空间里发出的“音调”是原子法则,其目的是为了完善 原子理论。
程和数学两个学位之後,於1926年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贡献 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描述相对论性费米粒子的量子力 学方程(狄拉克方程),给出反粒子解;预言磁单极;费米—狄拉克 统计。另外在量子场论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 作。在引力论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杰出的工作。 著作 他一生著作不少.他的《量子力学原理》,一直是该领域的权威 性经典名著,甚至有人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圣经」。
• 简介 • 狄拉克(1902—1984)是英国物理学家。1902年8月8日诞生在
英格兰布里斯托尔。 • 狄拉克在职业学校上中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布里斯托尔大学电 机系。1921年大学毕业,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23年考入剑桥大 学圣约翰学院当数学研究生。1925年开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创立的量 子力学,1926年发表题为《量子力学》的论文,获剑桥大学物理学博 士学位,应邀任圣约翰学院研究员。1929年周 天才有两种。一种是 普通的天才,他们的成就其他人也可以做到,只要他足够的努力并且 有一点好运。另一种是超常的天才(数学家Mark Kac称他们为“魔术 师”)。他们有着惊人的、不遵常理的洞察力,很难有其他人能达到 那一种智慧。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类天才。1984年辞世的保罗· 狄拉 克也是一位超常的天才,他的方程预示了反物质的存在,他可以说是 继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狄拉克在23岁时成为量子 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该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提 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古怪的论断,其中包括世界是不可能被完全了解的 基本事实。但是当他的同事还在被方程的哲学含义而困扰时,狄拉克 认为语言是危险的,而只注重数学上的价值。对他而言,方程是美丽 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确认没是通往真理的向导。他认为基础 物理是可以从优雅的数学中拾取的,这一观点现已渗入到整个探索自 然的领域。


欧洲政局的混乱导致了二战,也分裂了原本完整的欧洲学术环境。 量子力学就是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中。狄拉克和这场冲突中的每一方都 保持着忠实的朋友关系。他曾试图营救被苏联政权扣押的俄罗斯物理 学家Peter Kapitza,但没有成功。他还真诚地对待被怀疑为纳粹拥护 者的德国物理学家Werner Heisenberg。 • 狄拉克是出了名的沉默。他很少讲话,安静成了他的标签。他不 愿与人争执。他情感上孤僻,似乎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在他的很多 同事看来,他对数学之外的事物毫无兴趣,以致当他结婚时同事们都 感到惊讶。然而,就像Graham Farmelo为他作的传中所说的,狄拉 克不仅仅是一个无趣的计算器。他很喜欢看连环画和米老鼠电影,后 来还迷上了一个美国女歌手Cher。 • Farmelo充满同情地描述了狄拉克不幸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似 乎憎恨着对方,他的哥哥是自杀身亡的。狄拉克把哥哥的死这归结为 父亲的错,当然他父亲的某些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狄拉克赢得了 剑桥大学的两项奖学金时,他只需要5英镑就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 他的父亲给了儿子这笔钱,让他认为是父亲让他开始自己的事业。后 来狄拉克才了解到事实。在他父亲于1936年逝世后,他才发现那重要 的5英镑并不是父亲给的,而是当地的一个教育机构,但是他父亲积 攒了7500英镑,相当于他年薪的15倍。 • 狄拉克因为发现反物质而赢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那 群发展量子力学和改革物理学的年轻人中,他的确是最出色的一个。 保罗· 狄拉克是奇怪世界中的一个奇怪的人。这篇迟到的传记也是最 受欢迎的。
• 狄拉克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量子力学,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并且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狄拉克原来从事相对论动力学的研究,自从1925年海森伯访问剑桥大学 以后,狄拉克深受影响,把精力转向量子力学的研究。1928年他把相对论引 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 这一方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满足相对论的所有要求,适用于运动速度无论 多快电子;二是它能自动地导出电子有自旋的结论。这一方程的解很特别, 既包括正能态,也包括负能态。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电子的预言,认为 正电子是电子的一个镜像,它们具有严格相同的质量,但是电荷符号相反。 狄拉克根据这个图象,还预料存在着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互相湮灭放出光 子的过程;相反,这个过程的逆过程,就是一个光子湮灭产生出一个电子和 一个正电子的过程也是可能存在的。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1923-) 在研究宇宙射线簇射中高能电子径迹的时候,奇怪地发现强磁场中有一半电 子向一个方向偏转,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转,经过仔细辨认,这就是狄拉克 预言的正电子。后来很快又发现了γ射线产生电子对,正、负电子碰撞“湮灭” 成光子等现象,全面印证了狄拉克预言的正确性。狄拉克的工作,开创了反 粒子和反物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曾经和费米各自独立发现了费米-狄拉 克统计法。狄拉克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发表过大量有关宇宙学方面的 论文,推动宇宙学研究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纪三十 年代,就从理论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单极的预言。近年来有关磁单极的理论研 究和实验探测取得了迅速发展。1982年国外已有报道,宣称有人发现了磁单 极存在的证据。当然,假如真能从实验上证实磁单极存在,一定会引起物理 理论的深刻变化。 他的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学原理》于1930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