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朱光潜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PPT(36页)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PPT(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9883a6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4.png)
06.
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 要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 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 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朱光潜先生这种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 我们的阅读写作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 学会品味赏析,加上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 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YA O W E N J I A O Z I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讲师:XXX
20XX.X
01.
古今名人学士阅读和写作时往往 字字推敲,反复研究。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课前讨论
然而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有人会认为这是对 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行为的极大讽刺。
⑫ 我们可以从文章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 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一字 之差,就能品味出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告诉我们,无论 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03.
生字词
jiáo
咬文嚼字
学富五车
dú
尺牍
zī zhū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zhēn zhuó
斟酌
陈言务去
援例
zú
镞
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1.文章的段落划分
咬文嚼字——咬一咬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
![咬文嚼字——咬一咬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9bd5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d.png)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内涵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概念
03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内涵
04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应用
05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影响
06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价值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咬文嚼字”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深入分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挖掘内涵: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深层意义,揭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批评与评价: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启发思考: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启发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4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应用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对词语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培养语言审美能力: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和欣赏,培养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提高语言文化素养:通过对词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了解,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和底蕴。
“咬文嚼字”的意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咬文嚼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精细研究和深入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尊重和热爱。
"咬文嚼字"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更是一种对文化、历史、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咬文嚼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追求,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艺术化处理。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3d3a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2.png)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强调了语言文 字的精确性和严谨性,认为“一字之差 ,意义迥异”。这种对语言的敏锐洞察 力和对表达的严格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过分咬文嚼字有时可能导致过于 纠结于细节而忽略整体意义,甚至产生 误解。因此,在追求精确表达的同时,
也需要考虑语境和读者的理解能力。
朱光潜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和写作 中具有积极意义,但过度批判可能导致 对文本的过度解读或误读。因此,在运 用批判性思维时,需要保持适度和客观
03
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探讨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01
02
03
比喻和拟人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 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 受。
排比和对偶
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使 语言更加整齐、有力,增 强表达效果。
夸张和反复
适当使用夸张和反复手法 ,可以突出重点,强化表 达力度。
巧妙安排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朱光潜强调对语言文字的尊重和保护,反对滥用和误用语 言文字,这体现了对传统语言文字的敬畏和传承。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在文本中反映
1 2 3
时代精神的体现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关注当代社会现实,通 过语言文字的分析和解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 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
朱光潜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反对滥 用和误用语言文字,这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语言 文字的规范要求和尊重。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探讨 • 文化内涵及价值观念挖掘 • 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拓展延伸 • 课堂互动环节与小结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72b72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5.png)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无论在阅读或写作中,都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具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更恰当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朱光潜还通过举例来说明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他引用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例子,分析了他们的作品和言论,指出了他们在咬文嚼字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
![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f02a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6.png)
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朱光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其中,《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刻地揭示了汉字的魅力和内涵。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以独特的角度解读了汉字的魅力。
他指出,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寓意。
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和分析,朱光潜让读者领略到了汉字的美丽和深刻。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揭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在书中,朱光潜还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每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朱光潜让读者了解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对汉字的魅力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外,《咬文嚼字》还通过丰富的例子和生动的语言,让人深刻地领略到了汉字的美丽和深刻。
朱光潜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和分析,让人感受到了汉字的美丽和魅力。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揭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通过阅读《咬文嚼字》,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光潜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和分析,让我领略到了汉字的美丽和深刻,也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咬文嚼字》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视角的书籍,通过对汉字的魅力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让人领略到了汉字的美丽和深刻。
朱光潜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揭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好书,它不仅让人领略到了汉字的美丽和深刻,也让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赏析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631ed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a.png)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赏析朱光潜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精要在表述思想。
那么,如何表述就尤其重要了。
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
他说:“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
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
”①他的文章的结构一般都极为简洁明了,但所阐述的思想则极为深刻而清晰。
这则归之于他执着而求真的精神。
这是事先须明确的。
他说:“一番话在未说之前,我必须把思想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总是小心提防着它。
”②《咬文嚼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除此之外,我以为至少有三点颇值得称说。
因为我特别注意到,有些人至今还在为韩愈的“推”字鸣不平,其实这是意气用事,却是错解朱先生的一番良苦的用心了。
作者持论公允,且较能深入浅出。
这是其一。
他的论述之所以令人叹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不著空文,例举详赡,并以细腻的笔触注意对语言的品味,注意展示思索的过程,因而在心灵深处很能打动人。
我们读他的文章,总时时有这样的感觉,他的例子信手拈来,从容不迫,意态祥安。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同样可见朱光潜先生沉潜学术,为人显示其渊博扎实的一面。
如对郭沫若先生的用例,作者既引书证又依据事实的经验,因而他的论述的涵盖面极广,不能不令人信服。
作者在论述语言文字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时,没有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作高深的陈述,而是在一开首便以生动的实例吸引着读者。
在读者深服其思想的过程后,他从容不迫,娓娓道出“咬文嚼字”对于文学创作与阅读的重要性。
但他对此也没有死死不放地大讲特讲,而是轻轻一带,即转入下一例的分析与品味。
因而他的说理点到为止,生怕读者的厌倦。
他的说理给人以理性的认知而不抽象,于生动的例证中恰是一种精当的概括与小结,故而能见出归纳与理性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喜悦。
优秀语文课件《咬文嚼字》朱光潜
![优秀语文课件《咬文嚼字》朱光潜](https://img.taocdn.com/s3/m/c8c2952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8.png)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关系,更动 了文字,同时就更动了思想情感。(在 文字上推敲,实质上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
三、筛选信息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的联想的意义运用好了,可以使意蕴 丰富。
七、课外拓展
“咬文嚼字”示例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卢梅坡《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七、课外拓展
“咬文嚼字”示例
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七、课外拓展
“咬文嚼字”示例
酒桌上,同学们高谈阔论,相互交流,个个兴 致蛮高。
我一直很矜持,很礼貌。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当然能不回答的也不回答。因为我清楚我是坏同 学,我不能破坏他们的雅兴。
三、筛选信息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 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四、梳理文脉
全文可分为几个大的层次?
四、梳理文脉
一、(第1-5段)
1、郭沫若改剧本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2、王若虚改《史记》 字数不同,情感不同
一个女同学说,阿成变了,变得文雅了。 我听了,用脸笑了一下。
(阿城《周同学》)
四、梳理文脉
一、斟酌语言,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二、要努力使用避免俗滥的语言和思想情感。 三、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力争思想情感
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五、把握主旨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2b69782dde80d4d8d15a4f6c.png)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着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幺是西方美学。
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
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
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朱光潜的审美观,那就是:欣赏就美。
这是我总结的。
克罗齐着名的美学观是:美是“成功的表现”,“是得到胜利的表现活动”。
(【3】,288-297)表现有两种意思,一是艺术家把自己头脑里的意象用文字或艺术作品形象地表现出来,表现成功就是显示美。
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欣赏者借助于艺术作品或外物的形象,在自己脑海里“表现”出意象,这后一种“表现”就是审美。
克罗齐也强调情感,认为“艺术活动只是直觉,艺术作品只是意象……使本来错乱无形式的意象变为有整一形式的意象,要有一种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就是情感。
艺术就是情感表现于意象。
”情感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这才是朱光潜最为欣赏并大肆发挥的。
朱光潜的美学观之所以很有市场,就在于它和日常审美经验――“喜欢就美”相当一致。
但是朱光潜否认美感和人的现实需求有关,所以其观点应该说是:“欣赏就美”。
由“喜欢就美”可以推断出“欣赏就美”,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
因为在朱光潜看来,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艺术品――不考虑功利,不顾及概念,只注重形象――来欣赏,他们才会是美。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https://img.taocdn.com/s3/m/7569b5de58f5f61fb7366699.png)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
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后句加“映”,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 好了,但仍不属上 品。”
作者认为:
一、“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
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也
就是说,“僧推月下门”,“推”的应是自家之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二、“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
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
些。“推”可以无声,“敲”不免有声,惊起了宿鸟,
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 化。
“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
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 成
“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
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
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 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 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 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 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 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 在文字本身出现。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 “你不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
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
![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97bd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6.png)
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朱光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观念在文学界广受赞誉。
他的《咬文嚼字》一书更是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文字、语言、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卷。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对文字的精妙之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文字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而且文字的美丽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他指出,文字的美感和意蕴是需要我们去咬文嚼字、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字的魅力和韵味。
在他看来,文字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味,而不是草率地看待和使用。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还对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丰富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他指出,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他看来,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意味深长。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对文学的创作和鉴赏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鉴赏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指出,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思想底蕴,而文学作品的鉴赏则需要读者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意蕴。
通过阅读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字、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在他的笔下,文字变得生动而有趣,语言变得丰富而生动,而文学作品也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魅力。
通过他的深刻分析和思考,我对文字、语言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些美好的艺术形式。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让我受益良多,也让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用心去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字的魅力,也会更加努力去创作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38e6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0.png)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
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卒读全文,豁然开朗,你不能不敬服朱先生的超人的慧眼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朱先生的这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那么多翔实精当的例句,尤其是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中学生去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还说: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这话,无疑是很对的。
按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便想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来咬嚼一番。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共三条,其一是: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朱先生的这个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更多的当代辞书的注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可是,它们多没有例句,于是,人家就无话可说,或者,你想说,也很难说得好;既然,朱先生有例句,我们不妨先从朱先生的例句入手来咬嚼一番,看一看朱先生例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及其褒贬,与朱先生自己的“咬文嚼字释义”及其褒贬,是否吻合?或许,你从中还能弄清楚朱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到底确当与否?朱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句子的大前提,“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是关涉着是否能够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这个大前提的告诫之语,其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就不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反之,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就“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或者是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言下之意:单纯地咬文嚼字是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还必须……,还应该……。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6dd28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4.png)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朱光潜《咬文嚼字》写于 20世纪40年代,正值中国 社会文化转型期,新旧文 化、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作者背景
朱光潜,中国现代著名美 学家、文艺理论家,深受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 美学影响。
文化背景
作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同 时也展现了开放的文化视 野和对新文化的期待。
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情况回顾
课堂表现观察
01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表现,评估其参与度
和思维活跃度。
学习笔记检查
02
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了解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
考深度。
小组讨论表现
0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倾听、表达、合作等方面,
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果性评价方法应用,如测验、作业等
举例论证
朱光潜在论述过程中,大 量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自 己的观点,使得论述更加
生动有力。
语言平实、质朴
朱光潜的语言风格平实、 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 藻,但却能够深入浅出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读者
易于理解。
关键语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 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01
与《文心雕龙》比较
《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强调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而
《咬文嚼字》更侧重于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感和力量。
02
与《人间词话》比较
《人间词话》主要探讨词的美学特征,而《咬文嚼字》则广泛涉及各种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阅读-word文档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阅读-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46b0568e518964bcf847cab.png)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阅读《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正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
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朱光潜(共10篇)
![咬文嚼字朱光潜(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ca0de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c.png)
咬文嚼字朱光潜(共10篇)咬文嚼字朱光潜(一):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咬文嚼字朱光潜(二):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文章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咬文嚼字》提出文学理论,探讨文学现象,通过品味语言,主张讲究文字的运用,倡导以咬文嚼字的谨严,通过斟酌文字来调整思想和情感.咬文嚼字朱光潜(三): 《咬文嚼字》朱光潜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他分别用了什么例子提高对文字的分析理解和使用能力.郭沫若改剧本,李光谢虎,还有推敲的故事咬文嚼字朱光潜(四): 朱光潜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他对认真做学问求学的人很尊重,也对后来的要做学问与求学的人很期待! 告诉大家,一切都来之不易,需要认真努力!咬文嚼字朱光潜(五):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在阐述论点时,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论证方法以举例论证为主咬文嚼字朱光潜(六): 分析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3段这番话不免噜索.自会明白.第4段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5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第6段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不致落入下乘以上四段分析都从 1段意 2中心论点 3分层 4论证方法 5修辞手法这几方面分析【咬文嚼字朱光潜】一、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二、问题探究 1.讲究“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 2.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4.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咬文嚼字朱光潜(七): 关于朱光潜《咬文嚼字》的专升本文的一个阅读理解题40.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请问答:A.这里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析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B.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主要有什么不同C.从《大学语文》所选的诗词中,举一例来说明什么是文字的直指意义,什么是文字的联想意义.长安的10灞桥飞絮,絮凝是指柳絮,霸桥,双方有很多的柳树,每到春天,风吹柳絮.咬文嚼字朱光潜(八): [高中课文]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所论述的“咬文嚼字”究竟是什么意思1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2现在多用于讽刺、死抠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的人 3有时用于讽刺当众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实质思想和情感的调整,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环境不同.咬文嚼字朱光潜(九):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柳岸灞桥什么意思【咬文嚼字朱光潜】长安十景之一,霸桥飞絮,絮指柳絮,霸桥两岸有很多柳树,每到春天,有风吹起柳絮.咬文嚼字朱光潜(十): 赞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的观点的古诗文或名言名句比如说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https://img.taocdn.com/s3/m/d2a3d94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一、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阅读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f6d7ffa01f69e31433294f3.png)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阅读《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正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
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
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朱光潜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他所著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自我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对一些译文提出了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他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光潜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自我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对一些译文提出了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他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关于朱光潜的治学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自我解剖,不断批判。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朱光潜勇于解剖自己,严肃批判了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特别是他自己曾经宣扬过的唯心主义。
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以后,他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堪称学者的楷模。
二是寻求真理、学风端正。
朱光潜通过批判唯心主义认识到以往自己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以后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原著。
他在近六十岁时开始自学俄语,并用各种文本(中、德、俄、法、英)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他提倡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晚年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就是他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是“三此主义”,忘我精神。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朱光潜(1897.9—1986.3)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这些著作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介绍是较为详备的,对于美学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也较系统。
《文艺心理学》从美感经验的分析开始,深入到美的本质的讨论,然后联系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创造,最后阐述美的范畴。
书中还将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观点,纳入各章加以介绍,旁证博引,沟通中西。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
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自我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
粉碎“四人帮”后,朱光潜又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对一些译文提出了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他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关于朱光潜的治学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自我解剖,不断批判。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朱光潜勇于解剖自己,严肃批判了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特别是他自己曾经宣扬过的唯心主义。
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以后,他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堪称学者的楷模。
二是寻求真理、学风端正。
朱光潜通过批判唯心主义认识到以往自己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以后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原著。
他在近六十岁时开始自学俄语,并用各种文本(中、德、俄、法、英)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他提倡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晚年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就是他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是“三此主义”,忘我精神。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光明日报》200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