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实验报告

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实验报告

××大学实验报告学院:×× 系:物理系专业:×× 年级:××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实验四: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考察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动系统参量的关系。

2. 学习用图解法求出等效弹簧的倔强系数和有效质量。

3. 学会气垫调整与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弹簧的倔强系数弹簧的伸长量 x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F=kx k=FX2. 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 m 1 的运动方程为-k 1(x+x 01)-k 2(x-x 02)=m d 2 x, 即 -(k 1+k 2)x=m d 2 xdt 2 dt 2式中, m=m+m (系统有效质量), m 是弹簧有效质量, m 是滑块质量。

令11k=k 1+k 2, 则2-kx= m d xdt 2解为 x=A sin ( ω0t+ ψ0),ω0=k=k 1k2而mm系统振动周期=2=2m Tπk当 m 0《 m 1 时, m 0=m s,m s 是弹簧的实际质量( m 0 与 m s 的关系可简单写成3m 0=ms)。

3本实验通过改变 m 1 测出相应的 T ,以资考察 T 和 m 的关系,从而求出 m 0 和k 。

三.主要仪器设备:气垫导轨、滑块(包括挡光刀片) 、光电门、测时器、弹簧。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 气垫导轨水平的调节使用开孔挡光片,智能测时器选在 2pr 功能档。

让光电门 A 、B 相距约 60cm ( 取导轨中央位置 ), 给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 (t 1 和 t 2 控制在 20-30 ms 内), 让它在导轨上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 . 若在同一方向上运动的t 1 和 t 2 的相对误差小于 3%, 则认为导轨已调到水平 . 否则重新调整水平调节旋钮。

电器产品震动试验报告模板

电器产品震动试验报告模板

电器产品震动试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电器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震动环境下是否能正常工作,评估其抗震能力。

2. 实验设备与材料- 电器产品:[产品名称]- 试验台: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震动试验台-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试验台上的振动加速度-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3. 实验方法3.1 试验准备1. 将电器产品固定在试验台上,确保其稳定;2. 确保试验台及电器产品未受到任何外界干扰;3. 确保加速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正常工作。

3.2 试验过程1. 设定试验参数,包括试验台的激振频率、加速度等;2. 启动试验台,使其按照设定参数进行震动;3.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电器产品的工作状况和振动加速度数据。

3.3 实验参数- 激振频率:X Hz- 震动加速度:Y m/s²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数据时间(s)振动加速度(m/s²)-1 52 63 5.5... ...60 44.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器产品在试验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稳定的振动加速度说明电器产品具备较好的抗震能力,能够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正常工作。

5. 结论经过本实验的震动试验,电器产品表现出较好的抗震能力,能够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正常工作。

这为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6. 实验总结本实验采用震动试验台对电器产品进行了抗震能力的评估。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电器产品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的结论。

然而,本实验仅对电器产品的震动抗性进行了评估,未对电器产品进行其他性能指标的测试。

因此,在后续的产品测试中,还需要考虑对其他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测试,以进一步提升电器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备注:以上报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弦振动试验报告范文

弦振动试验报告范文

弦振动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弦的振动进行观测和分析,探究弦振动的基本特性,了解振动波的传播和行为规律。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包括一根细绳、一个张力装置和一个弦振动装置。

在张力装置的作用下,将一端固定住,另一端接受扰动产生振动。

通过调整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动幅度,观察和记录弦的振动情况。

三、实验步骤1.将细绳固定在振动装置的固定端,另一端接受扰动。

2.调节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动幅度,产生适当的振动。

3.观察并记录细绳的振动情况,包括振动的形态、频率等数据。

4.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中观察到细绳的振动形态是一个站立波,即固定端处没有振动,中间有若干振动节点。

2.实验中发现振动的频率与振动源的频率成正比。

通过调节振动源的频率,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效果。

3.实验中还观察到,振动的振幅与振动源的振动幅度成正比。

通过调节振动源的振动幅度,可以观察到不同振动幅度下的振动效果。

根据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弦的振动形态为站立波,即固定端处无振动。

2.弦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的频率成正比,可以通过改变振动源的频率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

3.弦的振动振幅与振动源的振动幅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改变振动源的振动幅度来改变弦的振动振幅。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弦振动的基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振动情况,如何调节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动幅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并对弦振动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在实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有限,无法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技巧。

六、改进意见为进一步探索弦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增加观察和测量的项目,如振动波的传播速度和相位差等。

2.采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均匀弦振动实验报告

均匀弦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八 固定均匀弦振动的研究XY 弦音计是研究固定金属弦振动的实验仪器,带有驱动和接收线圈装置,提供数种不同的弦,改变弦的张力,长度和粗细,调整驱动频率,使弦发生振动,用示波器显示驱动波形及传感器接收的波形,观察拨动的弦在节点处的效应,进行定量实验以验证弦上波的振动。

它是传统的电子音叉的升级换代产品。

它的优点是无燥声污染,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可以方便的调节频率,而这两点正好是电子音叉所不及的。

[实验目的]1. 了解均匀弦振动的传播规律。

2. 观察行波与反射波互相干涉形成的驻波。

3. 测量弦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4. 通过驻波测量,求出弦的线密度。

[实验仪器]XY 型弦音计、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驱动线圈和接收线圈等。

[实验原理]设有一均匀金属弦线,一端由弦码A 支撑,另一端由弦码B 支撑。

对均匀弦线扰动,引起弦线上质点的振动,假设波动是由A 端朝B 端方向传播,称为行波,再由B 端反射沿弦线朝A 端传播,称为反射波。

行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互相干涉,移动弦码B 到适当位置。

弦线上的波就形成驻波。

这时,弦线就被分成几段,且每段波两端的点始终静止不动,而中间的点振幅最大。

这些始终静止的点称为波节,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

驻波的形成如图4-8-1所示。

设图4-8-1中的两列波是沿x 轴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的简谐波。

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它们的合成驻波用粗实线表示。

由图4-8-1可见,两个波腹间的距离都是等于半个波长,这可以从波动方程推导出来。

下面用简谐表达式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

设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行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且在x =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为:)(2cos 1λπx ft A y -= )(2cos 2λπx ft A y += 式中A 为简谐波的振幅,f 为频率,λ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

正弦振动试验报告模板

正弦振动试验报告模板

1#2#3#4#5#6#7#8#9#10#148.57153.64151.9151.63151.42156.67149.17142.64150.05145.656.025.795.776.035.785.745.865.595.565.611#2#3#4#5#6#7#8#9#10#147.52154.01152.39151.3152.12157.37148.47144.38152.17147.256.085.815.876.125.885.795.835.885.675.71备注 Notes:具体试验状态及试验频率谱曲线见附页。

试验照片Test Picture:图84 振动试验工装试验前试验后测试电压12V 、测试压力400kPa电流件号流量电流试验结果 Test Result:合格/OK试验结果描述 Test Result Description:经检测,各燃油泵试验件在正弦振动试验后满足流量特征曲线要求。

件号流量试验设备Test Equipment:振动台、燃油泵基本性能综合测试台试验方法Test Method:1.参照DIN EN 60068-2-64,垂直和水平方向各24h,扫频速率1 Oktave/min。

位移振幅:正弦;振幅3mm,10Hz~18Hz/18Hz~10Hz;加速度振幅:40m/s2,18Hz~60Hz/60Hz~18Hz。

2.控制点在振动台面和产品之间,不加压和通电,如实车安装方式固定在振动台上,工装在振动频率范围内不能有共振现象(装置参考下图)。

试验要求Test Requirement:满足流量特征曲线要求;试验后,开始耐久试验AK-LH 15:5.3.2。

试验目的 Test Purpose:模拟整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燃油泵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试验依据 Test Accordance:样品数 Sample Quantity:试验日期Test Date:试验类型Test Type:■DV □PV □例行Routing Test □其它 Other:申请人Applicant试验名称 Test Item:正弦振动试验正弦振动试验报告模板Test Report报告编号Report Number:样品名称Sample Name :燃油泵零件号Part No。

振动试验实习报告

振动试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振动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力学实验方法,在工程、航空、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振动试验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振动试验设备的操作技能。

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振动试验基础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振动类型、振动参数、振动系统等。

同时,了解了振动试验的常用方法,如自由振动试验、强迫振动试验、共振试验等。

2. 振动试验设备实习期间,我熟悉了振动试验设备的操作,包括振动台、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方法,如设备安装、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等。

3. 振动试验实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进行了多项振动试验实验,包括:(1)自由振动试验:通过自由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频率、振幅和阻尼对振动系统的影响。

(2)强迫振动试验:通过强迫振动试验,研究了振动系统在不同激励频率和振幅下的响应。

(3)共振试验:通过共振试验,研究了振动系统在共振频率下的特性。

4. 数据分析在完成振动试验实验后,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振动试验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振动试验技术。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振动试验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习总结本次振动试验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对振动试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

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

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振动试验系统测试报告一、系统组成:BTH-1208LS数据采集卡、CT5210恒流适配器、传感器:CT1005L(电荷灵敏度为52.20mV/g)、CT1010LC(电荷灵敏度为99.1mV/g)、CT1050LC(电荷灵敏度为505mV/g),DAQami数据采集应用软件二、系统参数设置:1、通道设置:如图1所示,设置3个模拟输入通道,其中AI0代表CT1005L ,AI1代表CT1010LC ,AI2代表CT1050LC。

在图表中分别用红色,黄色,绿色表示。

量程选择±5V。

图1 通道配置2、采样率设定:如图2,采样率配置为1000采样点/秒/通道。

图2 采样率配置三、测试试验本测试设置两种试验,敲击试验(用手敲击适配器顶端)和手机来电振动试验。

1、敲击试验:将实验仪器顺次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

图3 振动敲击试验系统依次单独开启通道AI0、AI1、AI2,用手敲击适配器顶端同一位置,采集软件中采集到的波形如图4、5、6所示;3个通道同时开启时的波形如图7所示。

图4 单独应用CT1005L时的波形图图5 单独应用CT1010LC时的波形图图6单独应用CT1050LC时的波形图图7三个传感器同时应用时的波形图从图4—7可看出,在受到同样的外界振动(用手敲击)时,CT1005L 对振动的反应很不灵敏,CT1010LC对振动的反应也不灵敏,而CT1050LC 对振动反应很灵敏,能清楚的反应出它每次受到的振动。

2、手机来电振动试验系统连接图如图8所示图8 手机来电振动试验系统依次单独开启通道AI0、AI1、AI2,当手机来电振动时,采集软件中采集到的波形如图9、10、11所示。

图9 单独应用CT1005L时的波形图图10单独应用CT1010LC时的波形图图11单独应用CT1050LC时的波形图如图9—11所示,CT1005L与CT1010LC对手机来电振动反应不灵敏,CT1050LC对手机来电振动反应很灵敏。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研究报告曹正庭(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南京,211189)摘要:本实验借助共振仪,测量观察电磁阻尼对摆轮的振幅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受迫振动,测定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并以此求出阻尼系数。

关键词:受迫振动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引言:振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

由受迫振动而引起的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极为普遍。

共振现象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众多电声器件需要利用共振原理设计制作;为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常采用磁共振的方法。

但是共振现象也有极大的破坏性,减震和防震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 实验原理1.1受迫振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伯尔共振仪,其外形如图1所示:图1铜质圆形摆轮系统作受迫振动时它受到三种力的作用:蜗卷弹簧B提供的弹性力矩,轴承、空气和电磁阻尼力矩,电动机偏心系统经卷簧的外夹持端提供的驱动力矩。

根据转动定理,有式中,J为摆轮的转动惯量,为驱动力矩的幅值,为驱动力矩的角频率,令则式(1)可写为式中为阻尼系数,为摆轮系统的固有频率。

在小阻尼条件下,方程(2)的通解为:此解为两项之和,由于前一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这反映的是一种暂态行为,与驱动力无关。

第二项表示与驱动力同频率且振幅为的振动。

可见,虽然刚开始振动比较复杂,但是在不长的时间之后,受迫振动会到达一种稳定的状态,称为一种简谐振动。

公式为:振幅和初相位(为受迫振动的角位移与驱动力矩之间的相位差)既与振动系统的性质与阻尼情况有关,也与驱动力的频率和力矩的幅度有关,而与振动的初始条件无关(初始条件只是影响达到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

与由下述两项决定:1.2共振由极值条件可以得出,当驱动力的角频率为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产生共振:共振的角频率振幅:相位差由上式可以看出,阻尼系数越小,共振的角频率越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共振振幅也越大,振动的角位移的相位滞后于驱动力矩的相位越接近于.下面两幅图给出了不同阻尼系数的条件下受迫振动系统的振幅的频率相应(幅频特性)曲线和相位差的频率响应(相频特性)曲线。

振动试验报告模板

振动试验报告模板
结果-评述
判定
扫描下限:频率10HZ,振幅0.5mm
扫描上限:频率55HZ,振幅0.5mm
扫描时间:半个小时
将DSI单板插入KDV8000机箱中,进行X,Y轴方向振动试验,试验结果单板上元器件未松动,未脱落,加电运行正常,测试性能正常。
P1
三、试验说明
——受试设备满足要求P
1)在技术要求限值内的性能正常。
2)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
3)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要求操作人员干预或系统恢复。
——受试设备不满足要求F
1)因设备(元件)或软件的损坏或数据的丢失而造成不能自行恢复至正常状态的功能降低或丧失。
——未测试N
四、测试结论:
测试通过。
五、备注:
测试:
日期:
批准:
日期:
振动试验报告
样品名称:样品型号:
样品商标:
样品数量:1
样品来源:开发部/硬件
测试申请单号:
申请部门:开发部/硬件
申请人:X测试依据标准:GB/T2423.10-1995
一、环境条件
温度:25℃相对湿度:一般湿度大气压力:一般压力
二、试验方法
要求-试验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振动测试技术研究生:提交日期:2014年7月10日研究生签名:1模态试验大作业0 模态试验概述模态试验(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

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

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

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

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

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

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MIMO)等。

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

按激励力性质的不同,频响函数测试分为稳态正弦激励、随机激励及瞬态激励三类,其中随机激励又有纯随机、伪随机、周期随机之分。

检测振动的实验报告

检测振动的实验报告

检测振动的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振动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学习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并了解振动的形成原因以及振动的应用。

实验原理: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以某种规律往复运动的现象,其中的振幅、频率和周期是振动的基本特性。

振幅(A):振动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周期(T):一个完整的振动往复运动所需的时间。

频率(f):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振动往复运动的次数。

根据振幅与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公式:f=1/TT=1/f实验仪器与材料:1. 振动装置2. 实验电路3. 示波器4. 计时器5. 可调谐振子6. 钢球7. 尺子实验步骤:1. 将实验电路连接好,并将振动装置固定在台架上。

2. 通过调节振动装置的频率,使得振动台面上的钢球能够开始振动。

3. 用计时器记录下钢球进行一次完整的振动所需的时间,即一个周期的时间T。

4. 通过示波器观察振动过程,并记录下最大振幅的数值A。

5. 重复步骤2-4,通过调节频率,获得多组不同的T和A的数值。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计算出每组数据的频率f,并计算出振幅与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试验次数周期(T)/s 频率(f)/Hz 振幅(A)/cm1 0.5 2.0 4.02 0.6 1.67 3.03 0.7 1.43 2.54 0.8 1.25 2.05 0.9 1.11 1.56 1.0 1.0 1.0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频率f与振幅A以及周期T之间的关系图:(插入数据处理图表)根据图表分析得出结论:1. 振幅与频率成反比关系:振幅越大,频率越小;振幅越小,频率越大。

这是因为振动所需的能量是一定的,在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会导致振幅减小而频率增大,反之亦然。

2. 振幅与周期成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周期越大;振幅越小,周期越小。

这是因为振幅与物体的振动速度和动能有关,在振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会导致振幅减小而周期增大,反之亦然。

应用领域:振动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1. 振动传感器:用于感受和测量机械设备的振动情况,可以及时检测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摩擦震动实验报告总结(3篇)

摩擦震动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摩擦震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摩擦力和振动两个基本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摩擦震动现象无处不在,如机器的运行、车辆的行驶、建筑物的振动等。

为了深入了解摩擦震动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摩擦力与振动之间的关系;2. 探究影响摩擦震动的因素;3. 掌握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技巧。

三、实验原理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当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会使得物体产生振动。

摩擦震动实验通常采用以下原理:1. 利用传感器测量摩擦力;2. 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3. 分析摩擦力与振动数据,得出摩擦震动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摩擦实验台:用于搭建实验平台;2. 摩擦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摩擦力;3.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4.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摩擦力与振动数据;5. 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实验方法1. 搭建实验平台:将摩擦实验台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确保实验过程中摩擦实验台不会发生位移;2. 安装传感器:将摩擦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实验台上,确保传感器与实验台接触良好;3.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摩擦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采样频率、采集时长等参数;4. 进行实验:在实验台上放置待测物体,施加一定的摩擦力,观察物体振动情况,记录摩擦力与振动数据;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摩擦力与振动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摩擦震动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力与振动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与振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摩擦力增大时,振动幅度也随之增大;2. 影响摩擦震动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摩擦震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摩擦力、物体质量、接触面粗糙程度等。

其中,摩擦力对振动的影响最为显著;3.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传感器精度:摩擦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实验环境: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可能对摩擦震动产生影响;(3)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振动实验报告1

振动实验报告1

振动实验报告1实验⼀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实验⽬的:1、学习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法;2、学习共振动法测试振动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法;3、学习锤击法测试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法;⼆、实验原理1、简谐⼒激振1)幅值判别法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波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频率下,任⼀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

这种⽅法简单易⾏,但在阻尼较⼤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法得出的共振动频率稍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振动量对振幅变化敏感程度不⼀样,这样对于⼀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某阶频率时不够敏感。

2)相位判别法相位判法是根据共振时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动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种共振判别法。

在简谐⼒激振的情况下,⽤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种较为敏感的⽅法,⽽且共振是的频率就是系统的⽆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

A.位移判别共振将激振动信号输⼊到采集仪的第⼀通道(即X 轴),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ZJY-601A 型振动教学仪积分档输出量为位移的信号输⼊到第⼆通道(即Y 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位移信号为:共振时,,X 轴信号和Y 轴信号的相位差为p / 2,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将是⼀个正椭圆。

当w 略⼤于n w 或略⼩于n w 时,图象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

因此图象图象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

B.速度判别共振将激振信号输⼊到采集仪的第⼀通道(即X 轴),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ZJY-601A 型振动教学仪积分档输出量为速度的信号输⼊到第⼆通道(即Y 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速度信号为:共振时,,X 轴信号和Y 轴信号的相位差为p / 2。

根据利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象应是⼀条直线。

当w 略⼤于n w 或略⼩于n w 时,图象都将由直线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

可靠性试验报告 振动试验I-模板

可靠性试验报告 振动试验I-模板
测试要求
需满足行程,起始电流,磁滞,灵敏度
VCM应满足通用规格及性能规格中有关的规格
试验过程
Z轴
实验前测量10pcs样品初始值。将样品固定在治具,按试验条件设置好振动台的参数,运行。试验后测量样品特性。
X轴
Y轴
三轴方向说明:
测试结果
试验结论:确认:日期:
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振动试验I报告
可靠性鉴定类别
新产品鉴定□新材料鉴定□现有产品重新入级□
新制程鉴定□客户要求□其它鉴定□
样品信息样ຫໍສະໝຸດ 名称:样品型号:样品批号:样品数量:
试验人员
试验时间
试验设备
试验条件
频率: 10到50到10 Hz;振幅: 1.5mm(p-p)
扫描时间: 1 min(线性扫频);XYZ三个方向每个方向120min

土工振动压实试验检测报告

土工振动压实试验检测报告
第 页,共 页
土工振动压实试验检测报告
(含石量与最大干密度关系式)
试验室名称:
北京中港路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国道562线申扎 至克古拉哑口段改建工程总监办试验室
报告编号:
BG-2015-TG-001
施工单位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国道562线申扎县至克古拉垭口改建工程A1标
工程部位/用途
2.25
2.24 2.23
2.22
2.21 2.20
2.19
2.18 2.17
2.16
2.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含石量(%)
检测结论பைடு நூலகம் 备 注:
试验:
审核:
签发:
日期:


日 (专用章)
2.28
2.31
2.36
干密度ρd,(g/cm3)
含石量-干密度关系图 y = 0.0051 x + 2.0118 R²= 0.9912
2.38
2.37
y = 0.0051 x + 2.0118
2.36 2.35
R²= 0.9912
2.34
2.33 2.32
2.31
2.30 2.29
2.28
2.27 2.26
路基工程(填筑)
试验依据
JTG E40-2007
样品描述
砂砾土(试样洁净、无杂质)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含石率(%)
30
40
50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判定依据 报告日期
60
/ YP-2015-TG-001
砂砾土 JTG F10-2006 2015年8月5日

环境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环境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振动测试技术,对特定环境中的振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该环境是否符合预定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通过对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为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密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精密设备对环境振动要求较高,因此,对设备安装环境进行振动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针对某大型精密设备公司无尘车间内即将安装的某精度较高的设备,对其进行环境振动测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试验仪器:- 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研制的INV3062C云智慧数据采集分析仪- 941B型拾振器(水平4只、垂直2只)- DASP V10专业版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软件2. 测点布置:根据现场实验条件和测试要求,在仪器基础的不同工况下,布置两个测点,分别检测仪器基础在三个方向(水平、垂直)的振动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测试前准备:-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

- 根据VC-B标准,确定测试参数和测试范围。

2. 测试过程:- 将拾振器固定在仪器基础的不同位置,确保其稳定可靠。

- 启动数据采集分析仪,记录测试数据。

- 对仪器基础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包括设备运行、停机、人员走动等情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振动数据进行1/3倍频程分析,并与VC-B标准进行对比。

- 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找出振动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试结果:- 振动频率主要集中在4-80Hz之间,符合VC-B标准的要求。

- 振动振幅在测试范围内,未超过VC-B标准规定的限值。

2. 分析与讨论:- 测试结果表明,该无尘车间的振动环境基本符合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 在设备运行期间,振动主要来源于设备本身和周围环境因素,如人员走动、空调运行等。

- 针对振动的主要来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设备进行减振处理,如加装减振垫、减振器等。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振动测试技术研究生:提交日期:2014年7月10日研究生签名:1模态试验大作业0 模态试验概述模态试验(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

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

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

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

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

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

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MIMO)等。

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

按激励力性质的不同,频响函数测试分为稳态正弦激励、随机激励及瞬态激励三类,其中随机激励又有纯随机、伪随机、周期随机之分。

电源产品振动实验报告(3篇)

电源产品振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源产品在振动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2. 评估电源产品在振动环境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 分析振动对电源产品性能的影响,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器材1. 电源产品:型号为XX,额定功率为XXW。

2. 振动台:型号为XX,振动频率范围为10Hz~100Hz,振动加速度范围为0.1g~10g。

3. 测试仪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等。

4. 试验样品:电源产品10台。

三、实验原理振动实验主要针对电源产品在振动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进行测试。

实验过程中,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加速度的振动,观察电源产品的输出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从而评估其在振动环境下的性能。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将振动台调至实验要求的频率和加速度,并将电源产品放置在振动台上。

2. 测试振动前电源产品性能:记录电源产品的输出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3. 施加振动:启动振动台,对电源产品进行振动测试,振动时间分别为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

4. 测试振动后电源产品性能:在每个振动时间段结束后,记录电源产品的输出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5. 数据分析:对振动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电源产品在振动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前电源产品性能测试结果:输出电压:XXV输出电流:XXA温度:XX℃2. 振动后电源产品性能测试结果:振动时间(分钟) | 输出电压(V) | 输出电流(A) | 温度(℃)------------------|--------------|--------------|-----------10 | XX | XX | XX20 | XX | XX | XX30 | XX | XX | XX40 | XX | XX | XX50 | XX | XX | XX分析:(1)在振动环境下,电源产品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保持稳定,未出现异常波动。

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实验原理、方法和报告

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实验原理、方法和报告

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习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方法;2、学习共振动法测试振动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方法二、实验装置简图图2-11、简支梁2、加速度传感器3、接触式激振器三、实验仪器简介请参照实验一《简谐振动幅值测量》内介绍。

四、实验原理1、幅值判别法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阻尼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出的共振频率稍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振动量对振幅变化敏感程度不一样,这样对于一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某阶频率时不够敏感。

2、相位判别法相位判别法时根据共振时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一种共振判别法。

在简谐力激振的情况下,用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方法,而且共振时的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

激振信号为:F=F sinωt位移信号为:x=x0sin(ωt+φ)速度信号为:v=ωx0cos(ωt+φ)加速度信号为:a=-ω2x0sin(ωt+φ)1)位移判别共振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即X轴),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振教仪积分档输出量为位移的信号输入到第二通道(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F=F sinωt位移信号为:x=x0sin(ωt+φ)共振时,ω=ωn,φ=π/2,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π/2,根据莉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形将是一个正椭圆。

当ω略大于ωn或略小于ωn时,图像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图2-2所示。

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

ω<ωnω=ωnω>ωn图2-2用位移判别共振的莉萨如图形2)速度判别共振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或通过振教仪积分档输出量为速度的信号输入到第二通道(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激振信号为:F=F sinωt速度信号为:v=ωx0cos(ωt+φ)共振时,ω=ωn,φ=π/2,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π/2,根据莉萨如图原理可知,屏幕上的图形将是一条直线。

振动试验报告

振动试验报告

振动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振动试验的目的在于测试样品在不同振动力度下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且为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装置本次试验使用的振动试验装置为PES-8000型振动试验台,具体参数如下:最大负载:8000 N最大位移:50 mm最大加速度:50 m/s²使用频率范围:5 Hz~5000 Hz三、实验方法1. 根据样品的使用状态进行模拟设计,并对模型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计算。

确定试验方案后准确测定样品的尺寸和质量,进行固定和标记。

2. 将试样放置在振动试验台上并进行简单校准。

3. 根据试验方案设置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力度,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

4. 换用不同的测试条件,逐步加大振动力度,直至样品损坏或超过试验上限。

5. 每进行一次试验,记录下试验过程和结果,以及样品的形态和损伤情况。

同时,要对所有数据和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为其后的相关决策和改进提供数据依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试验发现,不同频率下的振动试验是否能达到有效检测结论并没有明显区别,毕竟每个频率的瓶颈是不一样的。

在试验过程中,样品的强度表现较为稳定,但对于长时间震动,其质量方差已经超出合理区间。

同时,在震动试验过后,有一定比例的样品在初次测试时未损坏,而是在断续焊接时出现损伤的情况。

总结来看,振动试验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试验,样品大小、重量和体积、振动频率、振动力度等因素均能影响实验结果。

需要在不断调整实验方案和改进技术基础设施的同时进行试验过程管理。

只有持续不断的试验和数据分析,才能为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创造优势。

五、结论振动试验是评价样品抗振能力和耐久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在样品制作和试验过程中,必须严谨认真,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振动试验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产品等按类或按批次生产的性能水平,但可以为用户选择产品提供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