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生实验报告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1、观察沸腾时水中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2、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3、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板、酒精灯、温度计、钟表、水、火柴【方法点拔】 1、想一想:如何缩短实验时间?2、记录数据时,同组同学要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以观察现象为主,一个以记录数据为主。
【实验步骤】1、按书14页图1-19组装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现象(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为止,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2)仔细看仔细听,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①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②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移走酒精灯,沸腾(继续/停止)。
3、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数据分析】如右图所示,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即可得到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把它叫做水的沸腾图像。
观察水的沸腾图像,它有什么特点?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学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一副三角板、铅笔、硬币、细铜丝、物理课本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3、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4、测细铜丝的直径;(1)把细铜丝在铅笔紧密排绕若干圈;(2)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3)算出细铜丝的直径5、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6、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表2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2、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的石块的密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八年级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八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测量水平匀速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5.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九年级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九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6.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 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2.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实验一:《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实验二:《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三:《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四:《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五:《练习使用电压表》实验六:《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七:《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八:《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九:《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实验十:《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十一:《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十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十三:《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十四:《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十五:《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十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实验十七:《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一:《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实验器材:一号干电池2节(带电池夹和接线柱,或用其他3伏直流电源)、小灯泡2只),单刀开关3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
2.认识要连接的电路并且检查和核对元件。
认清每个元件至少有两个连接点,每个连接点导电性能要可靠。
认清电源有正极和负极。
单刀开关在接入电路前应放在断开的位置。
导线两端的连接部分,应露出1~2厘米的铜芯,并且铜芯的外层不能有绝缘层或氧化层,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该清理。
3.明确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的方法,将导线露出的铜芯,绞成一股,先弯成半圆形,再套绕到接线柱上,注意线头应沿顺时针方向,以保证在旋紧接线柱的旋钮时。
导线不会被推出。
接线柱的旋钮要旋得适当紧(在拉动导线时线头拉不出来即可,不要过分用力将旋钮旋得太紧)。
4.明确组成电路时,连接元件的顺序。
可以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用导线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
也可以从电源的负极开始,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正极。
注意事项:1.干电池电源要带电池夹和接线柱,小灯泡也应带灯座和接线柱,以便与导线连接。
2.开关在接电路前,应放在“断开”位置。
在电路检查无误后,进行实验和观察时才可以将开关接通。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螺丝→
←配重
悬浮子(a)
←瓶盖
←配重 悬浮子(b)
2、“潜水艇”的制作:
吹气球→
←配重 潜水艇模型
3、“溢水杯”的制作:
饮料瓶→
↑吸管
溢水杯
4、“观察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实验”:
5、“帕斯卡裂桶”实验:
←橡皮筋
7、“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浮力产生的 原因”教具的制作: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及学生分组实验
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八年级教材—些实验的改进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用塑料袋 包好浸没在水槽中,听声音的变化, 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观察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实验;
(1) 将 饱 和 食 盐 水 溶 液 装 入 大 一 些的塑料饮料瓶中 ,放入家用 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却,使温度下 降到-15℃ ~ -20℃。
铁夹子
↓排气孔 ←转孔
8、“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组实验的制作:
A
B
C
D
E
F
G
H
材料:AB、CD、GH是由300W电炉丝上抽 出来的,EF是由小提琴E弦制成;
制作:⑴AB=CD=EF=2GH,
⑵ CD 由 2 股 电 炉 丝 并 联 , 所 以 , SCD=2SAB 。
9、“研究螺丝管磁感线”教具的制作:
(2)将浓食盐水倒入烧杯内(约 70~100ml),放入己装有3 ~ 5g水的探究装置。观察水的凝固 过程
(3)将试管和温度计取出放在另一只 烧杯中,观察到冰吸热升温、熔化 的过程
3、模拟大自然中“雨” 的形成,改成演 示实验;
4、人工造“雪” ,改碘粒为萘;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2. 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实验器材:1. 天平;2. 量筒;3. 细线;4. 棉花;5. 物体(如石头、铁块等)。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3人,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2. 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并在实验桌面上摆放整齐;3.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4.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取体积V1,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5. 用细线将物体系住,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取体积V2,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6. 计算物体的体积:V = V2 - V1;7.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m/V;8.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纸上;9.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0.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
注意事项:1. 测量质量时,要确保天平平衡,准确读取质量值;2. 测量体积时,要确保量筒内水位稳定,准确读取体积值;3. 物体放入水中时,要完全浸没,避免气泡产生;4. 计算体积时,要准确无误;5.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遵守实验纪律。
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2. 探讨影响物体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失误,如读取体积值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强指导。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密度及相关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学生分组实验18个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1 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2 会跳舞的小人3 声的产生4 声的传播5 真空中的闹钟6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7 观察声音的波形8 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9 观察说话声的波形10 观察噪声的波形11 声波能传递能量12 光的传播13 光的反射规律1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5 光的折射现象16 色光的混合17 投影仪18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19 凸透镜成像规律20 自制温度计2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22 水的沸腾2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25 电路26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7 电压表的使用28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29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30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1 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32 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33 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34 伏安法测电阻35 探究断路和短路36 测电功率37 探究焦耳定律38 观察保险丝的作用39 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40 磁化钢针41 电流的磁效应4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3 研究电磁铁44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45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46 自制电动机47 线圈不能连续转动48 电磁继电器的作用49 磁生电50 电磁波的产生51 电磁波的传播52 光在光纤中传播53 天平的使用54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55 量筒的使用56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57 时间的测量58 力的作用效果59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60 惯性6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62 二力平衡的条件63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64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5 杠杆的平衡条件66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67 轮轴和斜面68 压力的作用效果69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的压强相等70 连通器71 托里拆利实验72 金属盒气压计的构造73 抽水机74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75 金属箔能浮在水面上76 杠杆是否省力77 动滑轮是否省功78 斜面的机械效率79 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关80 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81 机械能极其转化82 气体扩散的实验83 液体扩散的实验84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85 分子之间的引力86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87 水沸腾后做功88 内燃机89 用火模拟链式反应90 太阳能的利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18个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 用温度计测水温3 液体的沸腾4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用电流表测电流6 用电压表测电压7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8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9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10 研究电磁铁11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2 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密度13 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14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5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7 研究液体的压强18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九年级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二、实验原理: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三、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四、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绝热杯、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规格相同的热得快、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温度计五、实验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绝热杯内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用热得快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六、实验数据质量初温末温温度变化水煤油七、实验结论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二、实验原理:物质导电的现象三、实验电路:四、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灯泡、导线若干、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五、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连接电路2、分别把、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等接入AB两端,观察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六、实验记录:电流表读数灯泡亮度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七、实验结论: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原理:四、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路图电路图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并联电路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电路图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a.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电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2、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确定实验目标和内容:在进行分组实验前,教师应该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实验能够与课程内容相对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验经验和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可以选择同等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也可以将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组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指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
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安全措施等。
4. 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一旦学生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确保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5. 提供实验指导和解答: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等方式,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6. 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经验: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7. 展示和评价实验成果:可以要求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评价和反馈。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自信和对实验的兴趣。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记录单实验登记表 (14)
(古城镇中学)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登记表①
年级 八年级
实验 名称
(古城镇中学)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登记表②
年级 八年级 章 节
实验 名称
章 节
12章
1节
时间 20 年 月
日
12章 1 节
时间
20
年 月 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目的 实验 仪器 杠杆(带支架)(13)、 、材 料及 钩码(13盒) 药品
改进 意见 2.无(
)
教师 任课: 签字 管理员:张恒瑞 组长 签字
教师 任课: 签字 管理员:张恒瑞
学校领导检查 签字
说明:表①为约课教师留存、用备查。
组长 学校领导检查 签字 签字 说明:表②交由实验室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目的 实验 仪器 杠杆(带支架)(13)、 、材 料及 钩码(13盒) 药品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实验 2.用线系着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在 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把支点右侧的钩码 步骤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数值上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作动力F1, 与方 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为阻力F2。记下动力F1 法 、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数值。 3.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三次试验,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 良好( ) 效果 仪器 归还 全部完好( 损( 记录 破 一般( ) )件 ) 较差( )
(完整)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16.3电阻
27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定律实验器、干电池、学生电流表
16.4变阻器
28
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9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流表、电压表、电池、定值电阻、开关、导线
30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3汽化和液化
5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计时器、水、火柴
4.2光的反射
6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激光笔、光的反射演示器
4.3平面镜成像
7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或两支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8.3摩擦力
14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棉布
9.2液体的压强
15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微小压强计、透明水筒、水
10.1浮力
16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弹簧测力计、钩码、烧杯、水、食盐
12.1杠杆
17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带支架)、钩码
12.2滑轮
18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分组实验
课题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刻度尺、铅笔、三角尺、硬币、细铁丝
2
用钟表测量时间
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4测量平均速度
3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在物理上人们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 。 通过怎样的实验装置来
探 究 呢 ?师 生 共 同根 据实 验 的 目的 选 择 实验 器 材 , 计 合 理 设
法, 是培养学生科 学精神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高学生综合 能力 、 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
装置 , 采取巧妙 的方法 和合理 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 正确读
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和积极性。为此 , 笔者 就如何做好初 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
一
( 学生控制变量法在物理 实验 中的应 用 1 ) 控制变量法是 物理实验 的常用方法 , 学会控制变量法做 实验 , 既训练 了学生科学严谨 的思维 , 掌握 了科学 的研究 又
方法 。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为保证 实验 的准确性 , 泡沫塑料和棉絮 大小 、 厚度相同 , 烧瓶相同 , 水的初始相 同, 的质量相等, 水 不 同的只是材料 , 若保温效果不同, 一定是 由材料不同引起 。
( 培养转化的思想在物理 实验 中的应 用 2 ) 自然规律往往具有 隐蔽性 ,常常是不易直接发现 的, 这
例如 , 在研究凸透镜对光 的作 用时 , 凹面镜进行类 比探
究。 让平行光通过凸面镜 , 发现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平 i k 行光通过 凹面镜 , 发现 凹面镜对光 有会 聚作 用 , 比实验 既 类 巩固 了前面的知识 , 又理解和掌握 了新的知识 。 五、 重视 自制教具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 中物理 中有些物理现象学生较熟悉 , 有些现象 比较抽 象, 学生不易理解 , 教学 中有很大 的难度 , 学生也不 容易接
新 校 嚼 理 论 版
X X ouni na i iYa uBn na 1 L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示例和动画,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3. 介绍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4.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实验器材(玻璃棒、水、酒精、测量尺等),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2)改变玻璃棒的角度,重复步骤1,记录多组数据。
(3)利用折射定律计算水的折射率。
(4)重复步骤1-3,分别用酒精和玻璃作为另一种介质,计算它们的折射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折射率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折射率与介质性质有关?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并记录数据。
2. 学生能运用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并分析实验结果。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玻璃棒、水、酒精、测量尺、实验桌等。
2. 教学软件:动画、示例图片等。
3. 参考书籍:物理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学生安全。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避免主观臆断。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5.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研究,如探究其他光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演示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最新版)
基本操作类: 7项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测定性实验: 4项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性实验: 9项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本节课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所需器材及作用。
3. 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4.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事项。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实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4. 实验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
5. 实验操作:各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实验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4. 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分析4. 结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敲击一个铃铛,铃铛发出声音,是因为铃铛振动产生了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准备一个实验器材(如一个铃铛、一个鼓等)。
学生通过敲击、摩擦等方式使器材振动,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4. 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声音的影响。
例如,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5.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幅度和频率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如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铃铛、鼓等。
2. 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六、教学建议1. 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科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八年级上4)
实验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1
6cm
6cm
相同
2
4cm
4cm
相同
3
3cm
3cm
相同
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七、问题讨论:(思考题及作业)
评语:
八年级上(、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五、实验步骤及装置简图:
(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分组实验教案全
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课题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内容与过程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4.用毫米刻度尺和铅笔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紧密地緾在铅笔上,数出细铜丝在铅笔上的圈数,用刻度尺测量出总圈数的长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重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写难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书,误差授课方式分组实验授课时间2021.9.17 课时1课时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小结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课题 用温度计测水温内容与过程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
2.在测量水的温度前,思考下面哪些做法和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热水和冷水)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4.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水中,不要碰到玻璃杯底或容器壁,要竖直放置。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水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农村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过程
农村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过程
农村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分组:每组成员2~3人最为合适。
人员过多会使实验室噪声过大,影响实验和学习;人员过少,受学校器材设施条件限制,且达不到协作交流,共同研究的目的。
每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的实验动手操作水平,进行优、差结合。
2. 分工:每组选一名责任心强的作为组长,负责全面、接管实验前仪器的领取登记,和破损登记工作。
要求学生填写实验登记卡。
3. 实验前必须用的器材、从质量和数量上给予保障。
教师要事先协同实验员进行抽查检测,同时要亲手预作实验,测出每组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优良作风。
4. 对于分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同时考虑实验的拓展。
如在“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中,学生做完实验后,可提出如何称出一颗大头针的质量。
并同时要求实验后依据科学探究七个环节,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对于有些实验,实验前也必须作这样的准备。
二、实验操作前
1. 阐明中心,引入实验。
在学生动手之前,把学生课。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研(3篇)
第1篇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研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组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分组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从教研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进行探讨。
二、分组实验教研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如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分组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分组实验教研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分组实验教研的策略1. 完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环境学校应加大对物理实验设备的投入,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完好。
同时,优化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 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同时,教师应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提高实验效果。
3. 创新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新颖、有趣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4. 强化实验评价,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实验效果。
5. 开展实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水平学校应定期开展物理实验教研活动,如实验技能培训、实验经验交流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分组实验教研的实施1. 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水平。
2. 开展实验经验交流活动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实验经验,共同探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实验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温水、冷水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液体,根据估计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观察其分度值。
(2)要将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3)待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
(4)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水、秒表、温度计实验步骤:(1)按照课本P21图1-16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仪器(2)点燃酒精灯观察温度计实数的变化,当水温接近8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4分钟为止。
(3)将测温时间、测得的温度值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4)在图中做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从曲线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在沸腾时,液体大量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水蒸气。
(注:沸腾是在液体的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强有关)物体的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实验器材:被测物体(正方体、长方体,铅笔,书等)、刻度尺实验步骤:(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测物体质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托盘天测物体的质量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镊子、砝码、被测物体(固体和液体)实验步骤:固体(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带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
(3)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4)把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要写明单位。
(5)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注:粉末状固体颗粒要在托盘两边各放一质量大小相同的纸)液体(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空烧杯轻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
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将水倒入烧杯重复步骤(2),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
(4)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实验记录:测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探究密度时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铜块、铁块、铝块、烧杯,浓盐水、砝码、镊子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测定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3)再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2),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然后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
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个常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测硬币的密度(1)需要用天平测出10枚硬币的质量m ;(2)把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1,再把10枚硬币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水和硬币的总体积V 2 ;求10枚硬币的体积V= V 2 - V 1 ; (3)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实验记录:测食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选择B方案的步骤进行,因为方案A所测量液体的体积小于真实值,所得结果偏大。
实验记录: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目的: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小红旗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测量正常行走时的平均速度(1)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记号。
(2)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
(4)选手以正常的速度步行30m 的路程。
(5)将每次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tsv实验目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蜡烛、平板玻璃、支架、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
(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
实验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等;(3)物距等于像距;(4)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1)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2)点燃蜡烛,将蜡烛的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整在与光具座平行的一条直线上。
(3)将蜡烛移距离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找到清晰地像,还要观察像的正到、大小关系,并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
(4)再将蜡烛移到距离透镜20cm、15cm、10cm、5cm处重复(3)。
(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并看清分度值;(2)将质量为100g 的钩码挂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读出此时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3)再将质量为200g 、300g 、400g 的钩码挂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重复步骤(2);(4)将所得的数据画在下图的坐标系中。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G/N图23-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更它的质量成正比。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2、在木块上另加砝码后,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分析比较实验1、2可得: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分析比较实验1、3可得: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1、4可得: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4、归纳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液体部的压强规律实验目的:液体部的压强规律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水、盐水、塑料圆筒实验步骤:(1)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人水中5cm深处,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2)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重新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3)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分别为10cm、15cm,重复步骤(1)、(2)。
(4)将烧杯里的水换成浓食盐水,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液体部各处存在压强;(2)在液体部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液体的压强相等,与探头的方位无关;(3)液体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液体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液体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目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圆柱体、水、烧杯、细线、盐水,小钢桶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和小钢桶在空气中重力;(2)将圆柱体1/3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和重力,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将圆柱体2/3、全部分别浸入溢水杯重复步骤(2);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由2、3、4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由4、5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3)由4、6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密度有关;(4)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走进物理世界1.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物理学的探究历程: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经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和设计实验,进行试验,通过观察、推理等途径来验证猜想和假设,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怎样学好物理⑴观察是研究问题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实验中各种物理现象,注意这些现象的产生及引起变化的条件,思考它们的变化的原因。
⑵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因此在实验时要正确的操作和使用物理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事地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找出规律。
得出正确的结论,学好物理知识。
⑶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⑷理论要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