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透析——地图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之经纬网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之经纬网](https://img.taocdn.com/s3/m/9892477f852458fb770b567d.png)
高考高频考点之经纬网和地图考点出题可能性必出第一部分近年高考出题方向第二部分考点细分考点一经纬网及其应用一、经纬网判读时应消除的三大误区1.图示中的经线相互平行:判读经纬网示意图时,一定不要被图示中相互平行的经线迷惑,任意两条经线在赤道处间隔最大,在极点处交会。
2.经纬网图一些界线和坐标点的绝对化:经纬线是虚拟定义的刻度线,它是若干条理论设想线,线无粗细,点无大小。
所以时区分界线上各点到底属于哪个时区、日界线上各地到底属于哪一天等问题不必深究。
3.两点间东西方向判断时认为东经度地点总在东:同在东经度,经度大者在东;二者经度之和小于180°,东经度地点在东,反之西经度地点在东。
二、经纬网的应用主要有“三定”1.定位置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
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
2.定方向(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①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③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下图中弧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上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③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地图
![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a01743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c.png)
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地图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科学。
地图作为一种地理分析和展示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八年级地理会考中,地图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地理会考中的地图知识点。
一、地图的种类地图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等经纬度投影地图、麦卡托投影地图、极地方位投影地图等。
等经纬度投影地图是最常用的地图类型,它使用等经纬度线将地球表面分成各个区域,但是它会产生面积失真。
麦卡托投影地图则是使用等距投影方法来显示地球的各个部分,但是在显示极地区域时会产生极点扭曲。
极地方位投影地图则是把整个地球缩小放在一个平面上,从该平面展现地球的物理特征,但这种地图的缺点是中心点会严重失真。
二、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一单位长度对应地球上实际长度的关系。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分别是分母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变形比例尺。
其中,分母比例尺是描述地图上1个单位长度和地球上实际长度之间的关系,如1:100000,表示地图上1个单位长度等于地球上100000个单位长度。
直线比例尺是以同样的长度比列来标识,但它画在地图图例上,而不是图像本身上。
变形比例尺则是根据地图通常的标准水平比例尺计算的地图误差负责度。
三、地图图例地图图例是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地图内容的一个关键性要素。
它包含了多种题材,其中最常见的是颜色。
地图图例中的颜色通常用来表达一些有关统计数据的信息,如人口密度、气候特征、经济指数等等。
四、地理坐标地理坐标常用于在地图上标出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它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经度是指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本初子午线起点到目标地点所在线的弧度长度。
而纬度则是从地球的赤道算起的线弧长度。
以经纬度表示地点位置时,它们的格式通常为:xxx°xx′xx″,其中符号“°”代表度,符号“′”代表分,符号“″”代表秒。
五、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为了把地球的三维曲面映射到地图的二位平面上而采用的一种技术。
采用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三种,即等角保形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
八年级地理地图初中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地图初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6f68b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7.png)
八年级地理地图初中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和人类在其中的生存和发展的学科。
学习地理学需要了解大量的地图和地图知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八年级地理地图初中知识点,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地图基础知识1.什么是地图?地图是一种用线条、符号和颜色等图形形式,将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现象,比如山脉、河流和城市等,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的几何和平面表现法。
2.制图的基本原则标尺比例、图例、方向、坐标系等是制图的基本原则。
标尺比例是指地图上标尺长度与实地长度的比例。
图例是指用来解释地图上标记符号或界线的图形或文字。
方向是指地图上表示朝向的箭头,以及在地图上用于方向导航的线和点。
坐标系是在地图上给每个点一个特定的位置,用于确定特定地点的物理位置。
二、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是用来标识不同地理元素的标志,例如河流、山脉和城市等。
这些符号和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案、颜色、线条或面积等。
1.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制图时使用的图案或图形,用于表示特定地理元素。
例如,河流通常用蓝色的线表示,山脉通常用棕色的线表示,而城市和城镇则用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标记。
2.地图标记地图标记是用于标记地理元素和区域的文字或图标。
例如,城市和城镇经常在地图上用名称或代号表示,而山脉、河流和其他自然地形则使用名称和高度。
三、地图测量和定位1.测量地球的距离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
使用标准的公英尺度或其他度量系统,您可以测量地球的横跨距离,或者通过使用卫星和其他遥感技术,您可以在地球上进行更精确的距离测量和定位。
2.定位您的位置通过一些基本的技巧,如标志性地标、环境特征和方向线,您可以在地图上确定您所处的位置。
例如,如果您在一座大城市中,您可以查看周围的建筑物、商业区和公共交通线路,以确定您的位置。
四、地图的使用1.读取和解释地图地图上的信息和标记可以被理解和解释,以揭示有关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和关系。
例如,您可以通过读取海拔线、水位线和其他特征,得到有关山脉、河流和海洋的信息。
地图地球运动高频考点专题汇总与地理复习九大锦囊
![地图地球运动高频考点专题汇总与地理复习九大锦囊](https://img.taocdn.com/s3/m/e26f1d7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7.png)
地图地球运动高频考点专题汇总与地理复习九大锦囊地图地球运动高频考点专题汇总地图专题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 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 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点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专题02 地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大单元复习过过过(全国通用)
![专题02 地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大单元复习过过过(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fb7ae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8.png)
专题02 地图课标解读课标要求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课标解读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4.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知识梳理考点一、学会阅读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学会阅读地图——比例尺1.定义:(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数字式:1:10000000或1/10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3.比例尺单位的换算:比例尺默认单位为厘米,千米变厘米加5个0,米变厘米加3个0 4.比例尺的大小在图幅大小相等的情况下:所示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宜选小比例尺;所示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宜选用大比例尺。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地图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地图内容越简略。
【易错警示】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
误区:图幅或实地范围相同时,均是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简略。
正解: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相同时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二、学会阅读地图——方向1.习惯上,面对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则用指向标确定方向。
中考地理三轮冲刺重难点:地形图含解析
![中考地理三轮冲刺重难点:地形图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5aa3f6af1ffc4fff47ac05.png)
中考地理三轮冲刺重难点地形图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核心考点高频考点一: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关于比例尺容易疏忽的是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2)大小的比较:可以把比例尺统一写成数字式,则只需要比较分母即可。
如果比例尺的分母较大则比例尺较小,如果分母较小则比例尺较大。
(3)比例尺的选择:选用的比例尺愈大,则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愈小,则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即:比例尺范围、内容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高频考点二:方向的判断(1)当地图上无任何方向标志时,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当地图上有指向标时,则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为北,有时用字母“N”表示。
相反的方向为南,垂直方向的左面为西,右面为东。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考点三:常见图例和注记高频考点四:五种基本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丘陵海拔较低,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
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大于500米,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高频考点五:山体的不同部位对应训练1.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已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是()A.1.2千米B.12千米C.120千米D.1200千米(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80千米B.260千米C.350千米D.500千米2.下图是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略图,两图的图幅大小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图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f22bc2015ef7ba0d4b733ba3.png)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图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图以下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图,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更多2019高考备考资料及复习指导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高考频道。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图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 (注: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18.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
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
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新加坡在赤道附近)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地图就分享到这里了,一轮复习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希望上文能帮助大家做好高考第一轮复习,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69fbfff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7c.png)
例题讲解 以粮画小镇为背景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计算 (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题)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 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 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 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A. 5千米 B. 10千米 C. 15千米 D. 20千米
【2题详解】 图中最短精华路线是从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B项正确。 故选B。
例题讲解 以竞技比赛为背景考查比例尺的不规则调整
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
例题讲解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河流水文水系的应用
(2022年浙江1月卷)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 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2019年,韩国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比为31.1% ,能源发展重点为风能、太阳能等。下图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略图。
④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判读
例题讲解 以长白山天池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气温的计算
(2020年北京卷)1.如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海拔2623米)
测得的极端最低气温为( A)
A.-45—-40℃ B.-25—-20℃ C.-5—0℃ D.10—15℃
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有关距离的计算:①根据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 例尺(单位换算) ②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计算时要注意长度单位 的统一(CM))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2课时 地图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2课时 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6ed32d0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7b.png)
例2[2022·宜昌] “宜昌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并结合材料,完成
微 专
下列问题。
题 材料 湖北省宜昌市某县有一个名叫“雨水荒”的小村落。如
同它的名字,“饮水难”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块心病。2018年初,
宜昌市水利部门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启动引水工程。年底,
一股清泉水“爬到”了“雨水荒”。
返回目录
重 难 建 构 微 专 题
丨迁移运用丨 农业的因地制宜 在坡陡的地方植树,在坡缓的地方修梯田。
返回目录
考点三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高频考点精梳理
返回目录
1.地形类型 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容易判读各种各样的地形及地势的起
伏。根据图例和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地形类型,并与名称连 线。
2.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类型
名称
海拔
平原 小于200 m
返回目录
丨跨学科·数学丨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某山脉长度为5厘米,这条山脉的实际
长度是25千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B)
A.1∶50 000
B.1∶500 000
C.1∶5 000
D.1∶5 000 000
[解析]25千米=2 500 0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计算得知:比
例尺= 图实上地距距离离=2
返回目录
[解析]珠穆朗玛峰“新身高”是8 848.86米,“奋斗者”号深潜 新纪录是-10 909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8 848.86米-(-10 909 米)=19 757.86米。
丨图解地理丨 拳头法理解地形部位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丨重难点拨丨 判断山谷和山脊的方法 (1)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即“低凸 脊、高凸谷”。 (2)河流形成于山谷中,且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bb03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c.png)
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知识点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可以准确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掌握地图读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初中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表示为1:比例数或者比例分数,如1:1000或1/1000。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的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出图上的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图上的距离越大,细节越清晰。
2.地图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用南、北、东、西表示。
南方向指向地图的下方,北方向指向地图的上方,东方向指向地图的右侧,西方向指向地图的左侧。
在地图上很多地方会标注N字母或者箭头表示北方向。
3.地图符号地图上用各种符号和图形来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建筑物、水体、公路等。
掌握常见的地图符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例如,蓝色线条表示河流,绿色线条表示公路,红色线条表示铁路。
4.地形图示意地形图是用符号和色彩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的一种地图。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山体阴影可以清楚地展现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山脉分布等地形特征。
通过阅读地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理地势的变化。
5.经纬线和纬度地图上的经纬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和测量距离。
经线是指从地球北极到地球南极的半圆线,纬线是指从地球的一侧到另一侧的圆环状线。
我们可以通过经纬线来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纬度通常用来表示地点距离赤道的距离,北纬和南纬范围分别从0°到90°。
6.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将球体展开成平面图。
由于地球的曲面展开成平面会出现形状和大小上的扭曲,所以地图投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地球上的经纬线投射到平面上。
常见的地球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等角投影等。
掌握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理信息。
以上是初中地理地图读图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地图,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汇总
![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0639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1.png)
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汇总地图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各种地理信息,包括地形、自然资源、气候等等。
在地图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下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
一、地图的分类1.按照比例尺分:一般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指的是比例尺较大,地图显示的范围较小,细节较清晰;小比例尺地图指的是比例尺较小,地图显示的范围较大,细节较模糊。
2.按照内容分:一般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地图等等。
二、地图的要素1.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尺度比例,例如1:100000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厘米。
2.经度和纬度:这是地球坐标系统中的基本概念,经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连线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纬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3.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图例用于标注地理要素,比如山脉、河流、道路等等。
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4.方位和距离:方位指的是地图上各个地方之间的方向关系;距离指的是地图上各个地方之间的实际距离。
三、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展示到二维的地图上的方法。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无法完整地展示在平面地图上,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数学方法将地球表面展开。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四、常见地图类型1.物质地图:用来表示地球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如山川、湖泊、河流、海洋等。
2.政治地图:用来表示国家、地区、城市等行政单位边界和名称的分布情况。
3.经济地图:用来表示经济活动、资源分布等经济要素的分布情况。
4.气候地图:用来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情况。
五、地图阅读技巧1.分析比例尺:比例尺是判断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合理分析比例尺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图上的空间关系。
2.识别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图例代表着地理要素,识别并理解这些符号和图例对于正确解读地图至关重要。
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9ebe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e.png)
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归纳地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地理环境等。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地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高二地图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
一、地图的分类常见的地图主要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和专题地图三种类型。
物质地图是以地理事物、地形地貌及地理要素为主题的地图,通过各种符号和颜色表示陆地和海洋、山脉和平原等地理实体。
政治地图主要以行政区划为主题,用不同颜色或线条划分国家、省、市、县等地域行政区。
专题地图则依据需求选择特定地理要素进行展示,可以是人口分布、气候分布、经济发展等特定主题的地图。
二、地图的制图要素制图要素指的是影响地图外观和内容的因素,包括比例尺、图例、方位、纬度和经度等。
1. 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中表示地图映射比例的要素。
比例尺分为三种类型:直接比例尺、线性比例尺和分数比例尺。
2. 图例:图例是用来解释地图符号的图形说明。
通过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3. 方位:方位是地图上各个地理要素相对位置的表示,有东、西、南、北等方位。
可以通过指南针进行标示。
4. 纬度和经度:纬度和经度是地球表面坐标系统中的两个重要要素。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某点到赤道的距离,用来确定地球各个区域的南北位置。
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点的子午线到伦敦格林尼治子午线的角度,用来确定地球各个区域的东西位置。
三、地图投影和地图符号1. 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而地图是一个二维的平面图。
为了将球面地球映射到平面图上,需要采用地图投影。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经纬度、等角度、等面积和等距离等。
2. 地图符号:地图上各种图形和颜色都代表了不同的地理要素。
常见的地图符号有线状符号(表示河流、道路等)、点状符号(表示城市、村庄等)和面状符号(表示湖泊、海洋等)。
四、地图阅读和地图解析地图阅读是指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地图来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680b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7.png)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知识点整理地理图表分析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以及地理问题。
下面是对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知识点的整理。
一、地图的分析1. 地图简介: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或地理数据的图形系统。
地图的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比例尺、坐标系、符号等。
2. 地图的分类:地图可按功能分为物质地图和专题地图;按内容分为政治地图、自然地理图、人文地理图等;按制作方法分为手工绘制地图和电脑绘制地图等。
3. 地图符号的解读:地图上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地理特征或地理事物。
我们可以通过图例来解读地图符号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地图所表达的信息。
二、统计图表的分析1. 统计图表简介:统计图表是一种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形系统。
常见的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 柱状图的分析:柱状图用长方形的高度来表示不同类别的数量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柱状图的比较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数据差异。
3. 折线图的分析:折线图通过连续的折线连接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类别的数据,用来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我们可以通过折线图的变化趋势来分析数据的时空变化规律。
4. 饼图的分析:饼图将整体分为各个部分,用来表示不同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我们可以通过饼图的比较来分析不同类别的数据占比情况。
三、气候图表的分析1. 气候图表简介:气候图表用来表示某地区长期气候特征的统计数据。
常见的气候图表包括气温图、降水量图等。
2. 气温图的分析:气温图用折线或柱状图表示不同时间点的气温变化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气温图的变化趋势来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季节特征。
3. 降水量图的分析:降水量图用柱状图表示不同时间点的降水量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降水量图的比较来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降水差异。
四、人口图表的分析1. 人口图表简介:人口图表用来表示某地区人口数量、构成等情况的统计数据。
常见的人口图表包括人口柱状图、人口金字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地图与等值线
考点解读
1、该部分知识是地理高考的重点知识之一,每年的占分量均在10分以上。
2、该部分知识承担着高考试卷区分度的作用,是希望获得高分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3、该部分知识需要较强的理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文科生的学习难点之一。
4、该部分知识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切忌死记硬背。
【学习方法】
1、建立空间模型
(对于地球运动来讲,它的核心难点就是要在头脑里建立一个空间模型来,难在我们看不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很难理解它的运动方式,)
2、理解原理含义
(不是背原理,理解原理,运用原理,一说昼夜长短是脑袋里出现图,我能看到的图像,阳光怎么照的。
)
3、总结题目类型
(不要“盲目”傻做题,要“聪明”做题,要善于从题目中提取高于题目的东西,更像物理、数学的题目,是理科感觉,做一道题目,从这一道题目中提取总结规律,会这一类型的题目,这个是最重要的!)
4、增强巩固练习
(是理科的知识,有练习支撑才可以!)
考点梳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试大纲)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区时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3、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关于时间计算: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世界时;
关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有黄赤交使得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带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考查比较多的知识点。
【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盒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重点考点解析】(三个方面)
1、地方时与区时
(1)东侧的时间早于西侧的时间
(2)东加西减:15°/1小时
1°/4分钟
12:16:0014:00
10:00
4:006:00
8:00
18:00
20:00:0000:00地方时:不同的经线上时间不同。
阳光从正右侧照过来,正对阳光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00,正背着阳光的经线上地
方时为0:00,所有不同的经线上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东早西晚”,看自转的方向,往东去时间比西侧的要早,地理上时间的早晚和日常
生活中的时间早晚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过一个时间序列,使用的是一个时间,比如日常生活中拿出6:00和7:00两个数据,肯定是6:00早,7:0起床上学就迟到了,但在地理计算中,6:00早,在地理计算中我们通常讨论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两个地方,一个地方6:00,一个地方7:00,这两个地方谁早?一定是7:00早,它先过6:00再过7:00,东早西晚。
正因为如此所以计算时间要“东加西减”,地球一周一共是360°,一天是24小时,每15°一个小时,每1°四分钟。
【例题】我国最东大约是东经135°,最西大约是东经73°,当最东的地方6点钟日出的时候,此时最西的地方时应是( )
A 、3点08分
B 、4点08分
C 、2点52分
D 、1点52分
首先算精度差135—73=62度
62°为4
小时8分钟
东加西减=6—4小时8分钟=1小时52分
全世界有无数条经线,就有无数个地方时,学校有学校的时间,商场有商场的时间,需要在地球上统一时间,划分时区确定区时。
划分24个时区,24区时
中时区,西经7.5到东经7.5为中时区,用中时区的区时。
全世界有24个时间,有数
的时间就好控制,做环球旅行就可以过一个时区拨一下手表,一共拨24个小时。
区时是认为规定的,地方时是自然产生的,太阳永远与地方时是一致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时间为地方时。
【例题】天安门广场(东经116度)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这一天升旗的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应是()
A、北京时间6点16分
B、北京时间6点04分
C、北京时间6点正
D、北京时间5点44分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为东经120°,9月23日为秋分日,6:00日出,当东经116°为6:00,120°—116°=4°,为16分钟,东经120°在东经116°的东边,所以加16分钟,为6:16,选A。
时区、区时与地方时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时间为地方时,不能用我们手表上的时间来计算。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有两个考点:1、昼夜长短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对于昼夜长短变化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
)
根据日照图来判断时间
()
一天的白昼时间是以12:00为轴对称分布。
3、等值线图的判断
(1)弯曲方向的判定(山脊、山谷;淡水湖、咸水湖)
(2)相对差值的计算
方法一:公式:(n—1)h H (n+1)h
n为等高线条数
h为等高距
H为相对高度
方法二:画图
(3)等值线数值的判定: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封闭等值线的判读:
若数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比低值低(小于小的);
若数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比高值高(大于大的)。
(4)等值线图的绘制
(5)等值线走向和分布规律的描述
(6)等值线分布和变化的成因分析
自然地理
考试说明
1、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力,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考点解读
【高考命题特点和趋势】
1、命题特点和呈现方式
(1)直接考查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和成因。
(2)结合对气候类型的考查,分析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几乎年年都考查气候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一般落实到一个具体区域。
(4)以表格数据位材料,考查全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危害,及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
2、考核内容
(1)风带、气压带的性质,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2)季风的成因。
(3)主要气候类型判断、特征描述、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4)气候变暖原因和解决措施。
3、能力要求
(1)绘图能力: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能力,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示意图。
(2)描述和阐释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阐释一地气候形成与风带、气压带的关系。
(3)运用能力:运用季风环流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学会运用影响气候要素分析任何一地气候的成因。
【考点梳理与考点金题】
1、三圈环流成因
2、风带、气压带移动
3、气候类型判断、特点描述、成因阐释
4、分析一地气候成因
【命题发展趋势】
1、气候类型判断和成因阐释、特点描述依然是命题特色
2、三圈环流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3、大气运动与气候的综合试题
4、热力环流的运用
5、对气候类型特殊分布地区的考查
由于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复杂,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气候类型的分布并不完全符合以上分布规律,如: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东北部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被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气流越过山地后下沉,导致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