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历年真题清单

武汉理工大学-历年真题清单

武汉理工大学研招办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含微观、宏观经济学)2007——2009经济学(含微观、宏观经济学)1997——2000,2002——2006(2002——2004,2006有答案)宏观经济学2004——2006(2004有答案)货币银行学2004——2007(2004有答案)国际贸易概论1998——2000,2002——2009(2002——2004有答案)国际金融学2002,2004——2009(2002,2004有答案)国际市场营销2002财政学2007产业经济学2002,2006——2009(2002有答案)电子商务概论2008——2009运输经济学2002——2009区域经济学2007人力资源管理2007管理学概论2004——2007(2004有答案)管理学原理1997——2000,2002——2009(2002——2004有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1——2009复试科目:国际贸易学2003加试科目:国际金融学2003;国际市场营销学2003复试科目:产业经济学2003复试科目:数量经济学专业复试2003文法学院伦理学基础综合2007——2009伦理学原理2007——2009伦理学2002——2005民法学2007民商法学2008——2009民商法学综合2007——2009经济法学2002,2004——2009经济法综合2007——2009法学综合2002——2006知识产权2007知识产权法2002——2005法理学与知识产权法2004——2005社会心理学2002心理学200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2002——2009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007——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发展2007——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2——2009新闻传播专业综合考试(含广告学、编辑出版学)2004——2005出版发行综合2006——2009广告学综合2006——2009传播学原理2004——2009专业综合(教育学、运动训练学)2007体育教育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2008——2009运动生理学2007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复试(科技法方向)2003加试科目:专业加试2003;加试(科技法方向)2003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2002——2006,2008——2009教育管理学2002——2006,2008——2009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教育学2003;教育心理学2003外国语学院二外日语2002——2009二外法语2002——2009二外德语2002——2009二外俄语2003——2009基础英语2001——2009(注:其中2002,2003,2005年的试卷名称为“综合英语”)英语语言学2001——2003,2006——2009(2001有答案)语言学及英美文学2004——2005英美文学2007——2009英语写作2002复试科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复试2003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综合(含设计艺术史论、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视觉传播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及其理论、数字艺术设计及其理论)2008——2009美术学专业综合2008——2009艺术学专业综合2008——2009设计艺术学专业史论2003——2006,2008——2009 美术学专业史论2008——2009艺术学专业史论2008——2009音乐艺术研究专业综合(报考艺术管理方向)2009 视觉传播艺术设计基础2007速写与焦墨山水画2005速写与花卉白描2005——2006速写与人物写生画2005——2006速写与色彩人物写生2005,2007速写与泥塑人物写生2007速写与素描人物写生2005速写与水彩或水粉画创作2005速写与装饰画创作2005——2006中外美术史2002,2005,2007中国美术史专题2006中国画创作基础2007艺术美术专业基础2007美术史论2005——2007美术理论2004艺术学概论2007艺术设计史基础2004——2005,2007艺术史论基础2007艺术设计史论基础2003,2006艺术设计理论2002艺术设计史2002专业史论2007艺术设计学“专业设计基础”2002专业设计2002信息设计基础2004——2005动画创作基础2004——2006艺术管理专业基础2004——2005,2007艺术教育专业基础2007民艺专业基础2004 ——2005民间美术2007民间艺术设计及其原理2006设计基础理论与设计基础表达2002环境艺术设计基础2006——2007环境艺术设计与公共艺术创作专业基础2002动画与数字化设计艺术基础2007动画设计与数码设计基础2002系统设计及传播艺术基础2002系统设计及传播艺术理论2002工业设计理论2002工业设计基础2004——2007数码设计理论2002数码艺术设计基础2003中外建筑史2002动画创作理论2002动画创作基础2003环境艺术设计2002环境艺术设计基础2004——2005公共艺术创作与设计2002公共艺术设计基础2006卡通画创作2002专业设计(计算机艺术设计)2002专业设计(系统设计及传播艺术设计)200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基础)2003设计艺术学专业工业设计方向设计基础2003平面设计基础2003——2005平面艺术设计基础2006现代美术与公共艺术设计基础2003设计管理2006设计基础(展示设计及理论方向)2006信息设计基础2006影视艺术设计基础2006音乐艺术研究2007复试科目:艺术与设计学院复试2003加试科目:艺术与设计学院加试2003理工学院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弹性力学2002——2004,2007理论力学2002——2009工程力学2004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微机原理(即:微型计算机原理)1997——2000,2002——2004 岩石力学1997——2000,2002岩体力学2003——2007(注:2003年有两种)结构力学2002——2009量子力学2004——2009物理光学2002,2004——2009电磁场与电磁波2004电磁场理论2005——200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1——2009数值分析2002,2004——2007高等代数2001——2009数学分析2002——2009常微分方程2002——2007线性代数2002普通物理2002——2009运筹学2002——2008(注:2002年试卷有两种)物理化学2002——2009有机化学2002——2007无机化学2002——2009化学原理2008——2009基础无机化学2007物理化学原理2007高等数学2007,2009高等数学(工)2002——2006,2008高等数学(二)2004高等数学(文)2003——2005复试科目:应用化学专业复试2003复试科目:应用数学专业复试2003复试科目:固体力学专业复试2003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物理化学2002——2009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岩石力学1997——2000,2002岩体力学2003——2007(注:2003年有两种)岩石力学与工程2004——2009矿山岩石力学2002无机化学2002——2009浮选2002固体废物处理工程2002水污染控制工程20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02化工基础2002——2007化工原理2002——2009(注:2002年称“环境化工原理”)采矿学2002安全工程学2007——2009爆破工程2002——2009(注:2003年称“凿岩爆破”)流体力学2002——2004胶体化学2003——2009结晶矿物学2003——2006环境学概论2004——2009环境化学2004——2007环境流体力学2002,2005——2007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05——2006环境生物学2005——2007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采矿工程专业复试科目:专业复试2003环境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环境工程专业复试2003;加试科目:环境工程专业加试2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2002——2009普通物理2002——2009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医学综合一(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2008——2009医学综合二(含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2008医学综合三(含生物化学、组织学)2008——2009医学综合2002,2004细胞生物学2002——2007组织学2002——2007物理光学2002,2004——2009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007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2004——2005工程材料2002——2007生物化学2002——2007物理化学2002——2009有机化学2002——2007无机化学2002——2009陶瓷工艺原理2002玻璃工艺原理2002复合材料工艺2002铸造合金及其熔炼2002塑性成型原理2002材料成型原理2003——2009焊接冶金2002金属热处理2002金属材料学2007固体物理2002——2009聚合物加工原理与工艺2002胶凝材料学200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2002,2004——2009金属学及热处理2002硅酸盐物理化学2002高分子化学及物理2002高分子化学2003——2009金属学原理2002——2007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物理化学2003;材料学院同等学历加试2003材料学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物理化学2003;材料学院同等学历加试2003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物理化学2003;材料学院同等学历加试200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复试2003;加试科目:生物化学2003;组织学2003机电工程学院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机械原理1997——2000,2002——2009机械设计1997——2000,2002——2009控制工程基础2002——2009统计质量管理2005——2009传感器原理2003——2009传感检测技术2002——2003传感技术1997——2000传感与检测技术2002电子技术基础2002——2009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人机工程学2002——2006机电工程学院2003年同等学历考研加试题(测试技术)机电工程学院2003年同等学历考研加试题(机械原理)机电工程学院2003年同等学力考研加试题(机械设计)机电工程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复试试题汽车工程学院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理论力学2002——2009汽车理论基础2002——2009发动机原理2002——2009摩托车理论与结构设计2002汽车运用工程2002——2009汽车运输工程2002——2003工程热力学2002——2008汽车运输学2003——2005,2007交通运输学2006汽车营销与策划2009汽车市场学2004——2008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复试科目:动力机械及工程复试2003;加试科目:发动机构造2003;发动机原理2003车辆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汽车构造2003;汽车理论200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自动化学院电路1997——2000,2002——2009电工技术基础2002电工原理2003——2006控制理论基础2002自动控制原理1997——2000,2002——2009信号处理技术2002——2005(注:2002——2003年称“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技术1997——2000传感与检测技术2002传感检测技术2002——2003传感器原理2003——2009电机及拖动基础2001电力电子技术(一)2007电力电子技术2002——2006,2008——2009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2002——2009数字电路2003——2009逻辑设计2004——2006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复试科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复试200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复试科目: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复试200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复试科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复试2003;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2003;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20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据结构1997——2000,2002——2008操作系统1998——2000,2002——2008计算机组成原理2002——2007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C语言2007微机原理(即:微型计算机原理)1997——2000,2002——2004离散数学2002——2006计算机网络1999——2000,2002软件工程2002——2006数据库原理2002编译原理2002计算机原理2002计算方法2003——2005复试科目: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2003加试科目:微机原理及应用2003;数据库应用2003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结构1997——2000,2002——2008信号与系统1999——2000,2002——2009信号与线性系统2002——2006物理光学2002,2004——2008光纤光学2007现代光学2006高频电路2002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微机原理(即:微型计算机原理)1997——2000,2002——2004 脉冲与数字电路1999——2000,2002电子技术基础2002——2009高频电子线路1999——2000,2002微机原理及其通信接口2003——2009信号分析与处理2002——2008传感技术1997——2000电路1997——2000,2002——2009数字信号处理1999——2000,2002,2009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传热学2002——2007中外建筑史2002——2009建筑历史2004——2007建筑设计2002——2004,2008——2009建筑设计(1)2005——2007建筑设计(2)2005——2007规划设计2007——2008城市规划原理2003——2009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007抗震结构设计2004结构力学2002——2009工程项目管理2008——2009建筑施工与工程项目管理2003——2007建筑施工技术2002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2002工程热力学2002——2009土质学与土力学2002——2007水分析化学2002——2005水分析与物理化学2006——2007水力学与水泵2002——2007水力学与水分析化学2008——2009土力学2002——2009建筑构造2002岩石力学1997——2000,2002岩体力学2003——2007(注:其中2003年有两种)钢筋混凝土结构2002,2006——2009混凝土结构原理2003钢筋砼结构2005土力学与基础工程2002结构动力学2002结构设计原理2002(第1种),2002(第2种),2005——2007桥梁工程2002给水工程2002排水工程2002路基路面工程2002,2005——2007工程地质学2004——2006美学2004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复试科目:建筑设计2003;建筑设计知识2003;加试科目:中外建筑史2003结构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结构工程2003;综合复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向)2003;加试科目:施工组织学2003;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2003;结构力学2003;混凝土结构2003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复试科目: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复试2003;加试科目: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加试Ⅰ2003;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加试Ⅱ2003岩土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市政工程专业复试科目:专业复试2003交通学院高等数学2007,2009高等数学(工)2002——2006,2008高等数学(二)2004交通运输装备2005——2007桥梁设计与施工2005,2007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践2007现代物流与运输2005——2006物流学2006现代物流学2002,2007——2009运输经济学2002——2009路基路面工程2002,2005——2007工程热力学2002——2009结构分析2008——2009理论力学2002——2009土质学与土力学2002——2006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施工组织及概预算2004土工原理与计算2008——2009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2003信号与系统1999——2000,2002——2009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运筹学2002——2009(注:2002年试卷有两种)船舶结构力学2002,2004——2009船舶原理2002——2009船舶设计原理2002——2009流体力学2002——2004,2006——2008环境学导论2002国际航运经济与政策2002——2004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2002船舶技术经济学2002传热学2002——2007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2002——2004港口管理(运输企业管理学)2002——2005港口企业管理学2007运输企业管理学2006道路勘测设计2002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2002——2007环境质量评价2002交通环境工程地质与应用2002声学基础2002,2006航运管理2002——2006(注:2002年有两种)结构设计原理2002(第1种),2002(第2种),2005——2007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2002船舶营运管理2007船舶建造工艺学2003——2007船机制造工艺学2002结构力学计算2008——2009结构力学与结构电算2003——2007运动生物力学2004划船运动概论2004船体振动学2006液压原理与控制2002机械制造工艺学2002流体力学专业复试科目:流体力学2003;加试科目:流体力学2003,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水力学2003工程力学专业复试科目:理论力学2003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复试科目:道路与铁道工程2003,桥梁工程2003;加试科目:土力学20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交通运输设备概论200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船舶与海洋工程学2003结构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结构综合2003;加试科目:钢结构2003航运学院船舶管理2002——2009航运管理2002——2006(注:2002年有两种)航海学2002船舶操纵与避碰2002——2006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2004,2006——2007(注:2007年试卷共3页,缺第2页)物理海洋数字计算2008信号与系统1999——2000,2002——2009能源与动力学院电力电子技术2008——2009电力电子技术(二)2006——2007测试技术2007A卷,2007B卷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2006——2009机械振动学2006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2006——2007轮机自动化2007——2009智能运输系统概论2006——2009专业综合(含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内燃机原理)2005专业综合(含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2005专业综合(含自动控制理论、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2005专业综合(含自动控制理论、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2005专业综合(含机械设计、测试技术、自动控制理论)2005工程热力学2002——2009机械设计1997——2000,2002——2009船舶柴油机2009内燃机原理2007A卷,2007B卷内燃机原理2002——2004,2006传热学2002——2007自动控制理论2003——2004,2006——2007自动控制原理1997——2000,2002——2009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2009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2002船舶建造工艺学2003——2007船机制造工艺学2002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2003——2004船舶管理2002——2009机械制造工艺学2002轮机工程专业复试科目:轮机工程2003;加试科目:内燃机学2003;轮机概论2003;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200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复试科目: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003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1997——2000,2002——2009(2002——2004有答案)管理经济学基础2005——2007管理信息系统2002——2007(2002——2004部分有答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1——2009线性代数2002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2003——2009会计学原理1997——2000,2002——2009(2002——2004有答案)(注:1998年共3页,缺P3)技术经济学2002——2009(2002——2004部分有答案)运筹学2002——2009(注:2002年试卷有两种)现代工业管理2003——2004(2003——2004部分有答案)公司理财原理2002——2009(2002——2004有答案)(注:2002年称“财务管理学”,2003——2004称“公司财务管理”)项目管理2005——2007企业管理学2002(2002有答案)生产管理学2002(2002部分有答案)市场营销学2001(2001有答案)技术创新管理2003(2003部分有答案)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复试科目:MBA专业综合课2003;加试科目:市场学2003;投资学2003会计学专业复试科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2003;加试科目:财务管理2003;会计学200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复试科目:企业管理概论2003;加试科目:管理经济学2003;企业管理学200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复试科目:投资分析2003;加试科目:产业经济学2003;投资学2003企业管理专业复试科目: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2003;加试科目:市场学2003;管理学原理2003系统工程专业复试科目:系统工程概论与线性规划2003;加试科目:概率统计2003;线性代数2003政治与行政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7——2009邓小平理论2002——20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2——2009政治学原理2007——2009西方哲学史2007——2009西方政治思想史2008——2009中外政治思想2007高等数学(文)2003——200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2002——2005,2007科学技术史2002——2007中共党史2002——2009自然辩证法2002——2009中国近代史2002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3;现代科技导论2003中共党史专业复试科目:综合复试2003;加试科目:政治学原理2003;中国近代史2003物流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基础2005——2009机械工程基础2004机械CAD基础2006起重运输机械2005——2009起重机械2002物流信息技术2005——2009物流学2006现代物流学2002,2007管理学基础2005——2009画法几何2002——2003,2005——2007材料力学1997——2000,2002——2009理论力学2002——2009机械原理1997——2000,2002——2009机械设计1997——2000,2002——2009电子技术基础2002——2009微机原理及应用1997——2000,2002——2007工程材料2002——2007工程力学2004运筹学2002——2009(注:2002年试卷有两种)运筹学与系统工程2004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计算机技术基础2004仓储技术与设备2006——2007自动识别技术2007CAD/CAM技术2002液压原理与控制2002机械制造工艺学2002机电一体化技术2002液压技术200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复试科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复试2003;面试科目:机械制造专业200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复试科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复试2003;面试科目:机械一体化技术(机电专业)2003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复试科目: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复试2003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化学2005——2009化工原理2005——2009药物分析2005——2007物理化学2006——2007。

《岩石力学》习题库及答案

《岩石力学》习题库及答案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性质。

2、软化系数:饱水岩样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抗压强度的比值。

3、初始碎胀系数:破碎后样自然堆积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4、岩体裂隙度K:取样线上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

5、本构方程:描述岩石应力与应变及其与应力速率、应变速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物理方程)。

6、平面应力问题:某一方向应力为0。

(受力体在几何上为等厚薄板,如薄板梁、砂轮等)1.平面应变问题:受力体呈等截面柱体,受力后仅两个方向有应变,此类问题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变问题。

2.给定载荷:巷道围岩相对孤立,支架仅承受孤立围岩的载荷。

3.长时强度:作用时间为无限大时的强度(最低值)。

4.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5.支承压力: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内应力增高区的切向应力。

1.平面应力问题:受力体呈等厚薄板状,所受应力为平面应力,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2.给定变形:围岩与母体岩层存在力学联系,支架承受围岩变形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给定变形。

3.准岩体强度:考虑裂隙发育程度,经过修正后的岩石强度称为准岩体强度。

4.剪胀现象:岩石受力破坏后,内部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错动增加内部空间在宏观上表现体积增大现象。

5.滞环:岩石属滞弹性体,加卸载曲线围成的环状图形,其面积大小表示因内摩擦等原因消耗的能量。

1、岩石的视密度:单位体积岩石(包括空隙)的质量。

2、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3、岩体切割度Xe:岩体被裂隙割裂分离的程度:4、弹性后效:停止加、卸载,应变需经一段时间达到应有值的现象。

5、粘弹性:岩石在发生的弹性变形具有滞后性,变形可缓慢恢复。

6、软岩(地质定义):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类岩石。

1.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采矿工艺技术发展历史简介

采矿工艺技术发展历史简介

采矿工艺技术发展历史简介采矿工艺技术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利用各种工艺技术手段对矿石进行处理和提取有用成分的过程。

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采矿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从古代采矿技术开始,简要介绍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历史。

古代采矿技术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进行,例如使用木材和石制工具进行开采和选矿。

这个时期的采矿技术主要集中在表面开采和河床淘金等简单方式。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工具进行采矿,开启了矿山深部开采的时代。

中世纪,采矿工艺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矿井的开掘和支护技术得到了改进,采矿工具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在欧洲,矿山行业逐渐形成,并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采矿工艺流程。

然而,这个时期的采矿工艺技术仍然相对简单,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需求。

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为采矿工艺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蒸汽机的应用使矿井的开采深度大大增加,矿山的开采能力也大幅提高。

同时,化学和冶炼技术的进步使得选矿和冶炼过程更加高效和环保。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将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工艺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从而使得矿石的采集和提取效率大幅提高。

20世纪是采矿工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例如矿石破碎、矿石分级、磁选、浮选等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

此外,人们还开始将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使得整个采矿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21世纪,采矿工艺技术进一步发展。

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先进的采矿工艺技术,包括岩石力学、地质勘探、测量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创新。

矿山数字化、互联网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为实现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采矿目标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综上所述,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简单的人力和工具开采到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工艺技术,再到现代化和智能化的采矿工艺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采矿工艺技术将继续推动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

岩体力学习题1、何谓岩体力学谈谈你对岩体力学的认识和看法。

答:岩体力学(rock 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广泛,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核电站等。

岩体力学的发展与人类工程实践分不开,而今,由于矿产资源勘探开采、能源开发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等的需要,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岩体力学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对岩体力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何谓岩块、岩体试比较岩块与岩体,岩体与土有何异同点答:岩块(rock 或rock block)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岩体(rockmass)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块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是岩体类型研究的对象。

岩块与岩体的异同点:岩块和岩体均为岩石物质和岩石材料。

然而,岩体与岩块在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岩体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及不同于自重应力的天然应力场和地下水。

相对岩块而言,岩体的各向异性和不连续性更为显著,研究中通常把岩块近似地视为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岩体与土的异同点:岩石和土一样,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

岩石是有较多缺陷的多晶材料,具有相对较多的孔隙。

同时,由于岩石经受过多种地质作用,还发育有各种成因的裂隙,如原生裂隙、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等。

所以,岩石的空隙性比土复杂得多,即除了孔隙外,还有裂隙存在。

另外,岩石中的空隙有些部分往往是互不连通的,而且与大气也不相通。

!3、何谓岩体分类RMR分类和Q分类各自用哪些指标表示怎样求得答:岩体分类(rock mass classification)是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将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旋回威尔逊旋回:威尔逊按照大洋盆地的生命周期次序,把大洋发展史分为六个阶段。

大洋从张开到闭合的整个过程,即是威尔逊旋回。

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

即大陆岩石圈由崩裂开始、以裂谷为生长中心的雏形洋区渐次形成洋中脊、扩散出现洋盆进而成为大洋盆,而后大洋岩石圈向两侧的大陆岩石圈下俯冲(见俯冲作用)、消亡,洋壳进入地幔而重熔,从而洋盆缩小;或发生大陆渐次接近、碰撞,出现造山带,遂拼合成陆的过程。

威尔逊旋回的各阶段特征:大陆裂谷变成大洋裂谷①胚胎期:大陆受到拉张,岩石圈变薄,地表张裂,形成大规模地堑或地堑群,同时沿断裂有广泛的火山活动,尚未形成海洋环境。

其现代的代表是东非裂谷带。

②幼年期:大陆继续拉张,岩石圈开裂,地幔中岩浆沿裂开处涌出,开始形成洋壳,此时海洋初现,呈狭长形盆地,如现今的红海和亚丁湾等。

③成年期:断开的岩石圈进一步扩张,形成广阔的大洋。

大洋中部出现洋中脊,大洋两侧对称地发育了稳定大陆边缘,并堆积了巨厚的海相沉积物。

海洋边缘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张。

现今的代表是大西洋。

·④衰退期:沿着稳定大陆边缘与洋底的交接带,洋壳由于在生成数亿年后逐渐冷却、变重而下沉;而在稳定大陆边缘本身因巨厚沉积物的覆盖不易散热,这里的岩石圈不断受热膨胀,变轻。

由于两侧的比重及岩石力学性质的不同,在交接处必然发生断裂,导致重的洋壳向轻的大陆壳下俯冲。

当今的实例就是太平洋。

⑤终了期:大洋板块进一步俯冲,使海洋面积缩小,成为残留的狭窄盆地。

在海沟附近,洋壳在俯冲时被刮削下来的物质堆积成楔状地质体,称为增生楔。

此时,伴有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现代的实例就是地中海。

⑥遗痕:海洋消失,大陆相互碰撞,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变形,隆起成山,并出现广泛的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现代实例就是喜玛拉雅造山带。

wilson6[1].swf。

岩石力学课本

岩石力学课本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岩体力学与工程实践岩体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而服务对象则涉及到许多领域和学科。

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重要工厂(如核电站、大型发电厂及大型钢铁厂等)以及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学学科都应用到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岩体力学的要求和研究重点是不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①为各类建筑工程及采矿工程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研究工程活动引起的岩体重分布应力以及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工程岩体(如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和地下洞室围岩等)的变形和稳定性。

②为掘进、钻井及爆破工程服务的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切割和破碎理论以及岩体动力学特性。

③为构造地质学、找矿及地震预报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探索地壳深部岩体的变形与断裂机理,为此需研究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与时间效应有关的流变特征。

以上三方面的研究虽各有侧重点,但对岩石及岩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却是共同的。

本书主要是以各类建筑工程和采矿工程为服务对象编写的,因此,也可称为工程岩体力学。

在岩体表面或其内部进行任何工程活动,都必须符合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营的原则。

以露天采矿边坡坡角选择为例,坡角选择过陡,会使边坡不稳定,无法正常采矿作业,坡角选择过缓,又会加大其剥采量,增加其采矿成本。

然而,要使岩体工程既安全稳定又经济合理,必须通过准确地预测工程岩体的变形与稳定性、正确的工程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等来保证。

其中,准确地预测岩体在各种应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而从岩体力学观点出发,选择相对优良的工程场址,防止重大事故,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力学依据,是工程岩体力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岩体力学的发展是和人类工程实践分不开的。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

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岩石的成因、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形成演化过程。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地球演化历史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岩石矿物学的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是研究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及其各种性质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实验技术的发展,岩石矿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1. 矿物成因与演化机制的研究矿物成因与演化机制是岩石矿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矿物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晶形态以及成岩过程的仿真实验,研究人员逐渐揭示了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岩浆岩中的矿物成分组成与形貌,可以推测出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和演化历史。

2. 高温高压下矿物的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的性质和稳定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于研究地球深部和其他星球的岩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高温高压实验装置,成功合成了许多在地球深部存在的矿物,这为深部岩石变形与成分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3. 非晶态岩石的研究非晶态岩石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结晶度非常低或者根本没有结晶的岩石。

它们的物质组成与晶态岩石相似,但是缺乏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研究人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仪器,对非晶态岩石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增进了对其成因与演化机制的理解。

二、岩石学的研究进展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种类、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近年来,岩石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1. 岩石分类与命名岩石分类与命名是岩石学的基础工作。

传统的岩石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但对于复杂的岩石来说,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元素和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岩石分类,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岩石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岩石力学

矿山岩石力学
l破碎岩石力学——为掘进、钻井及爆破工程服务的岩体力 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切割和破碎理论以及岩体动力学 特性。
第22页,本讲稿共22页
第7页,本讲稿共22页
二、岩体的特征
1、岩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材料。 2、岩体内存在着原始应力场。
主要包括重力和地质构造力,重力场是以铅垂应力为主 ,构造应力场通常是以水平应力为主。 3、岩体内存在着一个裂隙系统。
岩体既是断裂的又是连续的,岩体是断裂与连续的统 一体,可称之为裂隙介质或准连续介质。当岩体应力超过 其强度时,就会使原有断裂进一步扩展,形成新的断裂。 而旧断裂的扩展与新断裂的形成,又均会导致岩体内的应 力重新分布。
矿山岩石力学
第1页,本讲稿共22页
教材及参考书
1. 矿山岩体力学(主要教材) 高延法,张庆松主编.徐州: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矿山岩石力学(主要教材、作业) 李通林等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 社 1991年1月第1版 3. 岩石力学基础 耶格、库克 高教出版社 4. 矿山岩体力学 郑永学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1版 5. 岩体力学,王文星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6. 岩石力学与工程 蔡美峰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7. 岩体力学 沈明荣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年3月第1版 8. 矿山岩体力学 高磊等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79年7 月第1版 9. 矿山岩石力学 华安增编著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0年5月第1版
在此阶段更加深入地研究岩石的破坏机理。
第15页,本讲稿共22页
(3)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该阶段是岩石力学学科形成的重要阶段,岩石力 学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将岩体视为弹塑性介质, 应用弹塑性力学方法来研究岩体的应力、应变和位 移,确定了一些经典计算公式,形成围岩和支护共 同作用的理论。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受到 重视。在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流变理论,将某 些岩体视为带粘性的介质,考虑时间因素对岩体应 力、应变和位移的影响。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
侯冰;常智;张其星;戴一凡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年(卷),期】2022(8)29
【摘要】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作为油气专业的主干课,在众多工科专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黄荣樽教授的倡导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国内最早开设此课程,迄今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外誉有一定的知名度。

岩石力学实验室多年致力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发挥领航作用,不断推动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的理论进步和产学结合,培养了众多岩石力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该文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特色,回溯国内外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的教学、培养和思政等进行探讨,可对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相关学科的院校和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侯冰;常智;张其星;戴一凡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高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
——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2.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的教学实践3.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与学科思政的基本关系及融合建设路径研究4.基于“雨课堂”和BOPPPS的岩石力学与矿山压力课程思政建设5.“岩石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

简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讲义)金衍陈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年8月目 录绪论-------------------------------------------------------------------------------------------------------------------1 第一章岩石的基本性质和变形特征----------------------------------------------------------------------5 §1.1 岩石力学性质室内试验-----------------------------------------------------------------------------6 §1.2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16 第二章弹性理论-----------------------------------------------------------------------------------------------25 §2.1 应力分析-----------------------------------------------------------------------------------------------25 §2.2 应变分析---------------------------------------------------------------------------------------------42 §2.3 弹性模型-----------------------------------------------------------------------------------------------49 第三章岩石中的流固耦合问题--------------------------------------------------------------------------51 §3.1 孔隙度和渗透率------------------------------------------------------------------------------------51 §3.2 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52 §3.3 体积变形---------------------------------------------------------------------------------------------54 §3.4 Biot静态孔隙弹性理论---------------------------------------------------------------------------54 §3.5 有效应力的概念------------------------------------------------------------------------------------58 第四章井壁围岩的应力状态-----------------------------------------------------------------------------60 §4.1 垂井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0 §4.2 大斜度井、水平井的井壁围岩应力分布------------------------------------------------------62 第五章油田地应力及确定方法--------------------------------------------------------------------------66 §5.1 地应力的概念---------------------------------------------------------------------------------------66 §5.2 水力压裂法测地应力-------------------------------------------------------------------------------68 §5.3 分层地应力解释方法------------------------------------------------------------------------------71 第六章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问题--------------------------------------------------------------------74 §6.1 井壁力学失稳的形式与原因---------------------------------------------------------------------74 §6.2 井壁坍塌剥落---------------------------------------------------------------------------------------75 §6.3 井壁破裂---------------------------------------------------------------------------------------------80 §6.4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81 第七章水力压裂--------------------------------------------------------------------------------------------83 §7.1 裂缝几何形状---------------------------------------------------------------------------------------83 §7.2 裂缝延伸模型---------------------------------------------------------------------------------------84 第八章出砂问题--------------------------------------------------------------------------------------------92 §8.1 固相产出---------------------------------------------------------------------------------------------92 §8.2 防砂方法的分类------------------------------------------------------------------------------------93 §8.3 预测出砂机理---------------------------------------------------------------------------------------95 §8.4 数学模型---------------------------------------------------------------------------------------------97 第九章油藏固结问题-------------------------------------------------------------------------------------101第十章岩石动力学与应用----------------------------------------------------------------------------111 §10.1 弹性介质中的纵、横波------------------------------------------------------------------------111 §10.2 利用声波测井确定岩石的弹性和强度参数------------------------------------------------112 §10.3 声波测井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17 §10.4 地震资料的工程预测理论---------------------------------------------------------------------121绪论1绪论一、岩石力学及其发展历史岩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new

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new

土力学家太沙基(Karl Von Terzaghi,1883~1963 年)
• 正如太沙基所说的那样,直到20世纪30年代,地质勘探的唯一办法是 根据工长的靴子后跟在基槽土面留下的痕迹而作出地基承载力的判断。 他建立了一套野外勘探与室内试验的方法,使土的力学性质的研究和地 质条件密切结合。 • 太沙基于1948年做了如下的评价:“土力学创始于1776年库伦土压力理 论的发表,是个很有才能的开端,但再后来的一个世纪里就几乎没有什 么进步,研究工作多少局限于改进干的纯净的无粘性的砂作用于挡土墙 背的计算方法,针对此课题发表的一些论文和课题实际的重要性很不相 称。在工程实践中,大多数施工难点与事故是由于渗流产生的压力所引 起的,但这些压力并未受到重视,因此,他们对于要面对实际的工程师 来说,用处不大,这些理论多半在教室里才会有用处。”

• •
距今1300多年的隋朝石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石拱桥,是世界桥梁史上一 座杰出的名桥,其桥台设臵于密实粗砂层上,地基处理非常合理,以致保存 完好并使用至今。 用石灰做基础工程的材料,保存至今的古代著名的工程实例,有我国的万里 长城和西藏佛塔,埃及的金字塔和古罗马的加普亚军用大道等。 始于隋朝(公元6世纪)开凿的我国大运河跨径长江、淮河和黄河流域,秀 逸万里,举世闻名。若没有处理好岩土问题,岂能穿越地质条件迥然不同的 辽阔地区而成为亘古奇迹?
u B[ 3 A( 1 3 )
• 1963年,罗斯科(Roscoe)发表了著名的剑桥模型,提出了第一个可 E Kp 以全面考虑土的压硬性和剪胀性模型,创建了临界状态土力学,他的 成就标志着现代土力学的诞生。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目前现代土力学 的理论已渐趋成熟,并且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非线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应用; (2)损伤力学模型的引入与结构性模型的初步研究; (3)非饱和固结理论的研究; (4)砂土液化理论的研究; (5)剪切带理论及渐进破损问题的研究; (6)土的细观力学研究等。

岩土与地下工程的回顾和进展

岩土与地下工程的回顾和进展

地下工程是岩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一类问题,广 义上仍然包含在岩土工程之中。但由于地下工程施做 的特殊性和使用的独立性,因此往往也将其单列出来, 使之与岩土工程并列,从而构成岩土与地下工程。
三、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实际就是土力学的发展历史。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建立; 20 世纪大规模的上天入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 工程建设有为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1. 土力学划时代的人物、理论和年代
1)1773-1776: 法国科学家库伦— 强度理论(C.A.Coulomb建立并后 来由O.Mohr发展);土压力理论 (1776年出版的著名论文《极大极 小原理应用于建筑中的静力学问 题》)。
C.A.Coulomb
(1736-1806)
2)1856:法国工程师(H.Darcy)—渗透理论:达西定 理。 3)1857:英国学者朗金或朗肯(W.J.M.Rankine) 4)1885:法国数学家布辛纳斯克(J.Boussinesq)— 地基的附加应力(点荷载和线荷载)。 5)1920:普朗德尔(Prandtl)—地基极限承载力(塑 性平衡原理)。 6)1922:瑞典工程师费兰纽斯(Fellenius)—土坡稳 定条分法。 7)1923-1925:奥地利美国科学家 太沙基(Terzaghi,1883-1963) —有效应力原理; 第一本《理论土力学》(1925)
五、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内容
1.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
厦门环岛路地基处理
王府井地下连续墙施工
依阿华州立大学桩基础试验场
2. 堤坝稳定和岩石或岩土高边坡稳定
三峡大坝施工全景
宝中线高边坡
长江三峡滑坡
3.路基工程和防护工程

岩土工程发展-ppt(王长科)

岩土工程发展-ppt(王长科)
(4)中国近期岩土工程发展动向
n n n n n n n n n
1.3 岩土工程学术组织
n n n n n n n n
1986年以前,推行工程地质体制 1986年,国家计委提出推行岩土工程体制 1994年,建设部颁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1998年首次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00年建设部开始推行施工图审查制度 2002年,举行第一次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 2003年,河北建成统一评标专家库,开始打破行业、地方保护 2004年,河北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开始冲刺 2005年, 入世后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勘察设计与世界全面接 轨。开始出现全国大岩土市场
n
n
n
1. 综合性:涉及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 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施工技术、工程经济、电子计算机、 力学测试等多个学科。 2. 社会性:和人类同生同在。是人类改造自然 的工程技术之一。洞穴、长城、都江堰、大运 河、赵州桥、金字塔,…,建筑、市政、水 利、铁路、公路、电站、港口、机场、隧道、 地下工程 …… 3. 实践性:发展源于实践,往往是先实践,后 理论。
岩土工程发展
王长科
岩土专业与众不同
岩土师= 建筑师的创造+ 地质师的洞察 +结构师的算术 +建造师的经验
石家庄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2004年5月28日
匠心独具
匠心独具
匠心独具
岩土工程发展
王长科
1 2 3
1 岩土工程概论
n n n n n n n n n n n
岩土工程概论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治理
n
1.1 什么是岩土工程?
n
7. 理论和经验相结合 :世界岩土工程学始祖 太沙基说:“土力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 门技艺”。 黄文熙说“岩土工程犹如医学”。 卢肇钧说“当面临复杂的土力学问题时,须注 意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而在综合 的分析判断工作中,既需要有清晰的理论概 念,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不可偏 废。” 王正宏说“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岩土工程问 题,如果不加判断地进行输入,那么输入的是 废料,输出的是垃圾。”

岩石力学发展史及力学特性简介

岩石力学发展史及力学特性简介

岩石力学发展历史与现状
初始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验理论阶段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经典理论阶段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现代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现在
现代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现在
特点:用更为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力学模型来分析岩石力 学问题,把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 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引入了岩石力学;电子计算 机的广泛应用为流变学、断裂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 数值方法、灰色理论、人工智能、非线性理论等在岩石 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岩石在单向压缩应力 作用下的压缩变形特征
典型应力应变曲线
岩石在单向压缩应力 作用下的压缩变形特征
岩石在单向压缩应力 作用下的压缩变形特征
岩石在三向压缩应力下 的变形特征
岩石强度特性
• 为了研究岩石的强度特征,经常将岩石制备成试 件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依据试样应力状态的不同 分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 抗剪强度试验等。试验时将岩样制备成规定的试 件然后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陈宗基教授把流变学引入岩石力学并推广到各向异性岩体, 提出了围岩应力场随时间而变化和由于岩体流变与回弹, 隧洞衬砌所受压力将随时间增加等概念。后来他又提出岩 石扩容和长期强度的本构方程,进一步发展了岩石流变扩 容理论
我国岩石力学研究状况
谷德振教授提出了“工程地质力学”观点,认为岩体与一 般岩石的差别在于它是受结构面纵横切割的多裂隙体,岩 体内结构面控制着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及力学法则,因此 必须重视结构面力学效应的研究;在研究结构面力学特性 时,必须以地质成因为基础对结构面自然特性做细致的研 究,掌握结构面的地质特点来指导岩石力学的研究工作是 岩体基本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岩体分为 块裂结构,完整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按照岩体结 构不同类型分别研究其力学特性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质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地质工程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土壤力学、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岩石力学等研究领域。

本文将综述地质工程领域相关文献,包括历史回顾、研究进展、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工程历史回顾地质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文献综述中可以引用早期地质工程案例,如纽约地铁建设、巴尔干半岛地震破坏等,重点描述这些案例对地质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二、地质工程研究进展2.1 土壤力学土壤力学是地质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文献综述中可列举历年来的土壤力学研究成果,如孔隙水压力理论、固结与压缩行为、土体侧向应力等,突出土壤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2 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土壤复合体的力学行为和特性的学科。

地质工程中常常涉及岩土界面问题、岩石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等。

综述中可以引用岩土力学领域的关键进展,如弹塑性本构模型、岩石裂隙扩展机理、固结体与饱和体介质的渗透特性等。

2.3 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地质工程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建设地下隧道、地下通道等地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文献综述中可介绍地下工程方面的关键研究成果,如地下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地下通风系统等。

三、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3.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在地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模拟软件(如FLAC、ABAQUS等)的开发与使用为地质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综述中可介绍数值模拟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地震作用下的土壤动力响应等。

3.2 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是地质工程理论验证和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

文献综述中可展示试验与测试方法的发展历程,包括承载力试验、剪切试验、地应力测量等,突出实验与测试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

结论地质工程作为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岩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岩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岩土力学基础1. 岩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岩土力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岩土力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岩石力学和土力学领域,包括岩石力学中的强度理论、地压理论以及土力学领域的固结理论和渗流理论等。

20世纪以来,随着岩土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岩土力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2. 岩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岩土体的力学行为以及岩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等。

岩土力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岩土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如地基基础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岩土体工程等。

3. 岩土力学的应用价值岩土力学的研究成果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岩土力学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岩土力学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岩土材料力学性质1. 岩土材料的分类岩土材料主要包括岩石和土壤两大类。

岩石是由矿物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土壤是由矿物颗粒、有机质、水和气体混合而成的多相系统,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2. 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含水率、渗透性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3. 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压缩强度等。

这些力学性质是岩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基本反应。

4. 岩土材料的蠕变性质岩土材料在长期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蠕变变形,即在一定条件下,岩土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受力后会继续发生变形,这种变形是渐进的和不可逆的。

1. 岩土体的形成与变形岩土体是由岩石和土壤组成的复杂多相体系,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如压缩变形、拉伸变形、剪切变形等。

岩土体的变形是由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岩土体的强度特性岩土体的强度特性是指岩土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材料

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材料

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材料(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材料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材料范文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对此关于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要如何写?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准备了钱七虎同志英雄事迹材料范文,欢迎参阅。

岩石力学发展史

岩石力学发展史

岩石力学发展史岩石力学是伴随着采矿、土木、水利、交通等岩石工程的建设和数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按其发展进程可划分四个阶段:(1)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产生了初步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力学计算问题。

例如,1912年海姆(A(Heim)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

他认为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γH。

朗金(W(J(M(Rankine)和金尼克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但他们认为只有垂直压力等于γH,而水平压力应为γH乘一个侧压系数,即λγH。

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的泊松效应认为。

其中,λ、υ、φ分别为上覆岩层容重,泊松比和内摩擦角,H为地下岩石工程所在深度。

由于当时地下岩石工程埋藏深度不大,因而曾一度认为这些理论是正确的。

但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述理论是不准确的。

(2)经验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3) 该阶段出现了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并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

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

该理论认为,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

于是,确定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方式成了地下岩石工程支护设计的前提条件。

普氏理论是相应于当时的支护型式和施工水平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的掘进和支护所需的时间较长,支护和围岩不能及时紧密相贴,致使围岩最终往往有一部分破坏、塌落。

但事实上,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

进一步地说,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用。

岩石力学基础教程 第2版 第1章 概述

岩石力学基础教程 第2版 第1章 概述

普氏理论(—普罗托吉雅克诺夫):顶板围岩冒落的自然平衡拱理论;
太沙基:塌落拱理论。
15
1.2 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3、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这是岩石力学形成的重要阶段; 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流变理论被引入岩石力学,导出经典计算 公式; 形成围岩与支护体共同作用理论,结构面影响受到重视; 实验方法完善; 连续介质理论特点与不足; 后来的有限单元方法被引入; 地应力测量受到重视; 地质力学理论; 奥地利学派;
第4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4.1 岩体与岩体结构的概念 4.2 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4.3 岩体的力学性质 4.4 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5
内容提要
第五章 地应力
5.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5.2 地应力的变化规律
5.3 地应力的实测方法
5.4 高地应力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第六章 岩石地下工程稳定分析方法
6.1 概念
6.2 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弹性解
6.3 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弹塑性解
6.4 古典和现代地压理论
6.5 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分析
6.6 围岩压力的估算
6.7 维护岩石地下工程稳定的原则与主要支护结构
6.8 软岩的概念
6
内容提要
第七章 岩石边坡工程稳定分析方法 7.1 概述 7.2 边坡应力状态 7.3 边坡失稳的基本形态 7.4 边坡稳定的分析方法 7.5 岩质边坡加固简介
岩石力学的几个特点: ◎ 天然材料; ◎ 非连续介质; ◎ 释放载荷;
12
1.1 岩石力学的定义
工程定义 岩石力学性质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 科学。
研究岩石力学的目的 地下工程事故中,约1/3~1/2是因支护不当或支护不及时造成的; 井巷工程成本中,支护及维护费用约占40%~60%; 目的:科学、合理、安全地维护井巷的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 减少支护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力学是伴随着采矿、土木、水利、交通等岩石工程的建设和数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按其发展进程可划分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是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产生了初步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力学计算问题。

例如,1912年海姆(A.Heim)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

他认为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γH。

朗金(W.J.M.Rankine)和金尼克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但他们认为只有垂直压力等于γH,而水平压力应为γH乘一个侧压系数,即λγH。

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的泊松效应认为。

其中,λ、υ、φ分别为上覆岩层容重,泊松比和内摩擦角,H为地下岩石工程所在深度。

由于当时地下岩石工程埋藏深度不大,因而曾一度认为这些理论是正确的。

但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述理论是不准确的。

(2)经验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3)该阶段出现了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并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

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

该理论认为,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

于是,确定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方式成了地下岩石工程支护设计的前提条件。

普氏理论是相应于当时的支护型式和施工水平发展起来的。

由于当时的掘进和支护所需的时间较长,支护和围岩不能及时紧密相贴,致使围岩最终往往有一部分破坏、塌落。

但事实上,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

进一步地说,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用。

因此,靠假定的松散地层压力来进行支护设计是不合
实际的。

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这是岩石力学学科形成的重要阶段,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被引入岩石力学,确立了一些经典计算公式,形成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的理论。

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受到重视,岩石力学文献和专著的出版,实验方法的完善,岩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这些都说明岩石力学发展到该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鲁滨湟特运用连续介质理论写出了求解岩石力学领域问题的系统著作。

同期,开始有人用弹塑性理论研究围岩的稳定问题,导出著名的劳纳-塔罗勃公式和卡斯特纳公式。

塞拉塔用流变模型进行了隧峒围岩的粘弹性分析。

但是,上述的连续介质理论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圆形巷道等个别情况,而对普通的开挖空间却无能为力,因为没有现成的弹性或弹塑性理论解析解可供应用。

20世纪60年代,运用早期的有限差分和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出现了考虑实际开挖空间和岩体节理、裂隙的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的弹性或弹塑性计算解,使运用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原理进行实际岩石工程的计算分析和设计变得普遍起来。

同时认识到,运用共同作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以原岩应力(即地应力)作为前提条件进行理论分析,才能把围岩和支护的共同变形与支护的作用力、支护设置时间、支护刚度等关系正确地联系起来。

否则,使用假设的外荷载条件计算,就失去它的真实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这一认识促进了中国早期的地应力测量工作的开展。

但是,早期的连续介质理论忽视了对地应力作用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开挖的概念和施工因素的影响。

正如一开始就指出的,地应力是一种内应力,由于开挖形成的“释放荷载”才是引起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

而传统连续介质理论采用固体力学或结构力学的外边界加载方式,往往得出远离开挖体处的位移大,而开挖体内边缘位移小的计算结果,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多数的岩石工程不是一次开挖完成的,而是多次开挖完成的。

由于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其受力后的应力状态具有加
载途径性,因此前面的每次开挖都对后面的开挖产生影响。

施工顺序不同,开挖步骤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最终力学效应,也即不同的岩石工程稳定性状态。

因此,忽视施工过程的计算结果将很难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1962年10月,在第13届地质力学讨论会上成立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米勒担任第一任主席,这是岩石力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该理论的缺陷是过分强调节理、裂隙的作用,过分依赖经验,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该理论完全反对把岩体作为连续介质看待,也是不正确的和有害的。

因为这种认识阻碍现代数学力学理论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

譬如早期的有限元应用就受到这种理论的干扰。

因为,虽然岩体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节理、裂隙,但从大范围、大尺度看仍可将其作为连续介质对待。

对节理、裂隙的作用,对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划分,均需由具体研究的工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确定,没有绝对的统一的模式和标准。

1959年12月法国马尔帕塞(Malpasset)坝的破坏,以及1963年10月意大利瓦扬(vajont)坝的失败,都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人们发现,这两个坝的破坏并不是坝体结构强度不够,而是坝基和边坡岩体出了问题,从而使更多的人体会到坝基岩体的稳定与结构物的强度同等重要。

因此有组织地研究岩体力学特性的要求就被提了出来。

(4)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此阶段是岩石力学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用更为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力学模型来分析岩石力学问题,把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引入了岩石力学。

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流变学、断裂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灰色理论、人工智能、非线性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岩石工程三维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等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应用。

系统科学虽然早已受到
岩石力学界的注意,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才成为共识,并进入岩石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

时至今日,岩石工程力学问题已被当作一种系统工程来解决。

系统论强调复杂事物的层次性、多因素性及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特征,并认为人类认识是多源的,是多源知识的综合集成,这些为岩石力学理论和岩石工程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依据。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