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闻传播行为

合集下载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绪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部分,它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

新闻传播学可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和历史新闻传播学。

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是传播研究的基础,它包括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个模式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然而,这个模式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

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

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

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___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___提出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安全需要则包括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社交需要包括友谊、情感、归属等。

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自我实现需要则包括胜任感、成就感等。

在___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时从外部的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

当需要表明立场和倾向时,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自己“说话”。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网络新闻传播是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也愈发突出。

失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权益,还可能导致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的混乱。

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保障信息传播的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1. 新闻虚假造假问题网络新闻传播的快速和便捷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来迷惑公众,有些甚至是恶意捏造事实。

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

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虚假的新闻信息更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

2. 不当引导和煽动情绪问题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一些不当的引导和煽动情绪的行为屡见不鲜。

有些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为了吸引眼球,会故意渲染一些事件,引发公众的不理性情绪。

这种行为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3. 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网络新闻传播中,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也常常发生,比如侵犯他人的隐私,对他人进行不实报道等。

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风气。

二、对策分析1. 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针对网络新闻传播失范问题,加强相关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网络新闻平台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传播制度。

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新闻传播的规范标准,加大对涉嫌虚假造假和不当引导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信息传播的秩序和公平。

2. 加强媒体伦理建设,提升责任意识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媒体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伦理建设,提升责任意识。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遵循事实真相,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关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以谣言和不实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也要提升公共责任感,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得随意渲染和煽动情绪,更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益。

3. 增强公众的媒体素养,提高信息辨识能力除了加强对媒体的管理监管和自律之外,公众自身的媒体素养也至关重要。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有需要的朋友看看,有帮助。

祝考研成功!)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在传媒机构和大众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指通过媒体工具将消息、资讯、观点等内容传递给大众,从而形成舆论、影响社会的一种社会行为。

基本概念包括:
1. 新闻:新闻是指报道时事、事件、现象等公众关注的事物,新闻以客观、真实、及时、公正为基本特征,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2. 传播:传播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过程,包括消息选择、加工、编码、传递和解码等环节,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动作。

3. 媒介:媒介即传播信息的媒体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介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4. 受众: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对象。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会影响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

5. 形式:新闻传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如新闻报道、专题访谈、评论、宣传片等。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是这个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特点。

新闻传播法律案例分析(3篇)

新闻传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行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然而,在追求新闻时效性和吸引眼球的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不惜制造虚假新闻,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媒体公信力。

本文以某知名媒体虚假报道事件为例,分析新闻传播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知名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篇题为《震惊!某明星涉嫌参与诈骗》的报道。

报道中,该媒体以大量虚假信息为依据,指责某明星涉嫌参与诈骗。

这篇报道迅速在网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不久后,该明星通过法律途径证明自己并未参与诈骗,该媒体虚假报道行为被曝光。

三、案例分析1. 违反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闻媒体应当遵循真实性原则,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

然而,在本案中,该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虚假报道,严重违反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 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名誉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该媒体在报道中指责某明星涉嫌参与诈骗,导致大量网友对某明星进行谩骂、攻击,严重侵犯了某明星的名誉权。

3.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本案中,该媒体发布的虚假报道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4.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虚假信息的内容。

”本案中,该媒体发布的虚假报道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四、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某知名媒体虚假报道事件暴露了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新闻媒体在追求时效性和吸引眼球的过程中,忽视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其次,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对公民的名誉权保护意识不足;再次,新闻媒体在广告发布过程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最后,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未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

课程名称:新闻理论研究课程代码:152601✧考点分类: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本源、过程及当代新闻传媒的一般状况2.(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及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传递及其规律3.(掌握)新闻传受活动的基本法则及心理机制4.(掌握)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性质、特征和功能5.(理解并掌握)新闻媒介有机运行的一般状况,新闻自由和传播控制的特点及规律6.(认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7.(初步掌握)运用新闻传播原理分析当前新闻现象和新闻理论是非的能力✧答题要点(共99道题):1.名词解释(44题)——关键词组句,4-5句即可2.简答题(31题)3.论述题(24题)✧答案来源:1.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1、2版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统考大纲及指南》第三版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4.程曼丽、乔云霞主编《新闻传播学辞典》第一版5.互联网搜索6.群共享已有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44个)MA1. “三贴近”杨保军第1版p295“三贴近”是贯彻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业党性原则、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具体原则和重要方法,主要内容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重在事;贴近群众,重在人;贴近生活,重在事与人的统一。

事情是人做的,事实是人创造的,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通过做事而生活的,因此,人是“三贴近”中最重要的因素。

“三贴近”的根本点就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利益出发,群众的利益是出发点,是贴近点,是归宿点。

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化。

它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方向,概括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本质要求,凝练了正确舆论导向的丰富内涵,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新闻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实现途径,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现状危害与建议

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现状危害与建议

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现状危害与建议1. 引言1.1 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的现状当前社会,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现象日益严重。

虚假新闻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误导大众的认知和判断。

由于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广泛性,虚假新闻往往能够快速传播到各个角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虚假新闻往往能够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的认知。

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一条虚假新闻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审查制度,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新闻谋取暴利,严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面对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现状,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其危害性,加强监管执法,提升公众媒体素养,共同努力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信息传播的健康环境。

1.2 虚假新闻传播的危害虚假新闻会误导公众的认知和观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难分辨真假信息,一旦误信了虚假新闻,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虚假新闻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一些恶意制造的虚假信息,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群体事件甚至暴力冲突,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虚假新闻会损害个人和机构的声誉。

一旦被虚假新闻攻击,无辜的个人和机构可能面临名誉受损、信誉受损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虚假新闻会扰乱信息秩序,导致疑似真实信息被淹没。

一旦虚假信息泛滥,真实信息很难传播,公众容易被混淆,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社会的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

虚假新闻的传播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和消除。

1.3 应对虚假新闻传播的建议一、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虚假新闻监管机制,对发布虚假信息的新媒体平台和个人进行严格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提升公众媒体素养:加强对公众的媒体素养培训,教育公众如何正确辨别真假信息,提高信息获取和评判的能力,从而有效抵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民法典》中关于新闻传播业的内容

《民法典》中关于新闻传播业的内容

《民法典》中关于新闻传播业的内容一、引言新闻传播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民法典》中拥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民法典》中关于新闻传播业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二、新闻传播的定义新闻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这一行业的重要性在于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促进社会交流和知识传播。

三、新闻传播机构的设立与运营3.1新闻传播机构的设立根据《民法典》第XX条,新闻传播机构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依法取得经营许可的前提下才能设立。

同时,新闻传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确保所传播的信息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3.2新闻传播机构的运营新闻传播机构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及时报告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件。

同时,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当坚持事实真相,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社会公共秩序。

四、新闻编辑和记者的权利与义务4.1新闻编辑和记者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第XX条,新闻编辑和记者在履行职责时享有言论自由、新闻报道的保密权等权利。

同时,他们有权采访和报道相关事件,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4.2新闻编辑和记者的义务作为新闻编辑和记者,他们应当遵循新闻伦理准则,提供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

此外,他们还应当尊重个人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五、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责任5.1不实报道的法律责任如果新闻传播机构故意发布不实报道,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第XX条,被侵权人可以要求新闻传播机构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并恢复名誉。

5.2造谣传播的法律责任如果新闻传播机构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根据《民法典》第XX条,相关部门有权采取必要措施追究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新闻传播行业监管与发展6.1新闻传播行业的监管机构为了保证新闻传播行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的真实准确,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新闻传播机构的监管,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6.2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新闻传播行业在信息化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新闻传播着各种信息、观点和意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塑造和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力量。

因此,了解新闻传播的知识点对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新闻传播的原则和规律、新闻传播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把公共信息、事件、观点等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新闻传播包括新闻的报道、编辑、发布等环节,以及公众接受、理解和反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是起着承载和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包括新闻、传播和媒体。

新闻是指具有时效性、公共性、真实性、权威性和传播性的信息,它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流动和传递的过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媒体是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形式。

二、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声音传播、视频传播等,而新闻传播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的多样化,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媒体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口头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演讲、讲座、采访、辩论等形式。

文字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公告等形式。

图像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图片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图片、图表、地图等形式。

声音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声音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广播、录音等形式。

视频传播是指新闻信息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传达,主要包括电视、网络视频、录像等形式。

不同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媒体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合使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公允、独立、有新闻
价值,负责任且有监督。

1、客观: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不能存在任何偏见、歪曲、虚构等
行为;
2、准确:新闻报道要准确,不得有任何虚假、夸大、曲解等行为;
3、及时:新闻报道要及时,及时发布新闻,对重大新闻要正确判断新
闻性以及新闻价值;
4、公允:新闻报道要公允,不得偏袒、歧视任何一方;
5、独立:新闻报道要独立,新闻报道不能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影响;
6、有新闻价值:新闻报道要有新闻价值,审慎选择及报道内容,聚焦
热点;
7、负责任:要负责任,珍惜“第一手消息”,保护消息和报道对象的
利益;
8、有监督:要有监督,切实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问题。

失范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会误导人们的认知,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有必要对网络新闻传播失范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问题1. 虚假信息泛滥在互联网上,虚假信息很容易传播开来。

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或谋取私利,故意制造虚假信息,然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一旦虚假信息传播开来,就会对公众的认知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2. 网络暴力现象严重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攻击性言论,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现象。

这些言论不仅会伤害到被攻击的对象,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 传播渠道不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的渠道五花八门,有些传播渠道不经过任何严格审核,就可以发表信息。

这就会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甚至对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分析1. 加强信息审核对于网络新闻传播,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所有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要对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发布者的成本成本。

2. 加强自律网络新闻传播机构及从业者应当强化自律意识,遵守相关的业务规范和道德标准。

积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上的信息,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3. 提高网络素质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提高网络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提高了网民的素质,才能有效地阻止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的传播。

4.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新闻传播行为。

对于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网络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环境。

三、总结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虽然现象普遍,但是并非不可解决。

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就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新闻传播失范问题,维护网络媒体的良性发展。

也需要广大网民自觉提升自我素质,避免成为网络失范的受害者和传播者。

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失范行为及其原因

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失范行为及其原因

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失范行为及其原因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失范行为及其原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与传统媒体相比,短视频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存在一些失范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一、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失范行为1. 真实性问题:短视频平台上的新闻往往缺乏严谨的审核制度,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的传播。

不少短视频平台以迎合用户需求为目的,忽视事实核实,使得虚假、夸大和不实言论大行其道,甚至造成社会恐慌。

2. 狂热性问题:短视频新闻传播往往偏重于炒作和煽动观众情绪,以追求高点击量和广告收益为主要目标。

这种狂热性追求使得部分短视频新闻失去了客观性和准确性,陷入浅薄和偏激的思维模式中。

3. 缺乏深度问题:由于短视频平台的特性,限制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完整性。

短视频片段无法展开全面、系统的报道,容易造成信息片面和扭曲,阻碍了观众对事件的全面理解和评判。

二、失范行为原因的分析1. 媒体商业化导致:短视频平台作为商业开发的重要渠道,更注重获取点击量和广告收益,因此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倾向于报道炒作性的内容。

2. 用户需求决定:部分用户更倾向于追求刺激和煽动性的内容,而短视频平台为了吸引用户,会根据用户需求更加倾向于报道炒作性、娱乐性和情感化的内容,从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失去了理性和客观。

3. 新闻报道流程问题:短视频平台往往缺乏较为严格和科学的新闻审核和报道流程。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闻传播的环节更少,因此容易出现失范行为。

此外,一些平台上的自媒体人士往往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缺乏必要的新闻素养和道德准则。

三、解决失范问题的建议1. 规范平台管理: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新闻内容的审查,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和流程。

加强版权保护,建立统一的信源和来源追溯机制,对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加强平台对自媒体人士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和道德意识。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
1、新闻传播学是什么?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学科,旨在理解新闻传播行为,例如新闻报道、网
络新闻媒体、传播媒体和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学将社会学和心理学、
人类行为学综合到一个学科中,以研究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因素,
并探讨如何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促进新闻传播的效果。

2、新闻传播学研究内容
新闻传播学研究主要包括新闻传播行为和行为影响、媒体组织、媒体
内容、媒体产品和服务,传播媒体技术、传播系统、社会应用等内容。

3、新闻传播学专业培养要求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传播行为的分析方法和专业技能;
(3)掌握新闻传播机构的功能与结构;
(4)熟悉传播的开发与管理;
(5)掌握传播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6)熟悉社会应用领域中的传播行为。

4、新闻传播学专业能学到什么
新闻传播学专业能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包括:
(1)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
(2)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及报导技能;
(3)掌握媒体组织与服务规划;
(4)熟练掌握传播网络建设与运用技术;
(5)掌握传播产品的开发与管理;
(6)熟悉社会应用领域中的传播行为。

5、新闻传播学专业就业前景
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去企业就业,可以从事新闻媒体企业网络管理、报纸出版社编辑管理、广播电视台广告策划等工作;可到宣传部门从
事宣传管理和宣传活动的策划工作;也可进入研究机构做市场调查、
调查分析等工作。

此外,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媒体管理部
门担任新闻传播管理的相关职务。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在新闻传播领域规范社会公众知情权和新闻自由发展的法律规定。

它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新闻传媒行业健康发展。

了解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员、媒体从业者以及对新闻报道感兴趣的公众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闻传播法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应用。

一、宪法法律基础1. 中国宪法中国宪法是我国最高法律,其中第35条规定了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同时也明确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责任和限制。

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应遵守宪法规定的法律原则,不得违背宪法精神。

2. 刑法和民法刑法和民法是对于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的重要法律基础。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不得实施侵权行为。

同时,针对特定新闻行为可能涉及的犯罪行为,如诽谤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刑法也会进行规定和惩处。

二、新闻出版法新闻出版法是对新闻传播行业进行具体法律规范的重要法律法规。

新闻出版法主要包括对出版物的定义、出版物的审查制度、出版物的版权管理、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内容。

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应当遵守相关的出版法规定,并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出版物出版和发行的权限。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是对互联网新闻传播行为进行规范的法规。

该办法明确了互联网新闻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审核信息发布者身份、审核信息内容、加强对违法信息的处理等。

同时还对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支持。

四、新闻道德规范新闻从业者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在报道中应尊重事实,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素养,不以不准确、误导或夸大等手法误导公众。

新闻从业者还应当保护隐私权、人格尊严和名誉权,避免对他人进行不当的侵犯。

五、广告法新闻传播行业与广告紧密相关,因此了解广告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广告法对广告宣传的内容、发布形式、广告主体的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新闻传播法律案例(3篇)

新闻传播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极快,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20年,某地发生了一起因网络谣言传播引发的公益诉讼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2020年5月,某地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网上迅速传播出多条谣言。

谣言称,该地一家知名餐厅的食物中含有毒物质,导致多人中毒。

这条谣言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恐慌。

事件发生后,该餐厅迅速进行了调查,并对外发布声明,称餐厅的食物安全可靠,并未发生中毒事件。

然而,谣言并未因此停止传播,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餐厅老板是幕后黑手”等离谱说法。

在谣言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该餐厅的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消费者纷纷要求退款,餐厅面临巨额经济损失。

同时,谣言还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游客纷纷取消行程。

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该餐厅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要求网络谣言传播者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网络谣言传播者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其行为已构成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决如下:1. 网络谣言传播者公开向该餐厅道歉,消除影响;2. 网络谣言传播者赔偿该餐厅经济损失50万元;3. 网络谣言传播者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因网络谣言传播引发的公益诉讼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 案件涉及面广。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本案涉及到的消费者、餐厅、旅游业等多个领域。

2. 案件影响深远。

网络谣言传播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秩序。

3. 案件审理难度大。

网络谣言传播者往往难以追踪,取证难度较大。

本案中,法院通过调查取证,成功确定了网络谣言传播者,为受害者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4. 案件具有警示意义。

本案提醒广大网民,要理性看待网络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五、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网络谣言传播引发的公益诉讼案件,法院依法判决网络谣言传播者承担法律责任,有力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图画符号作为传递新闻的手段 ★中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事实说明: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 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如下字句:
来僖自西,告曰:土方征我于东鄙。 来僖自北,苦方又侵我西鄙里,戮二人。
原始人为什么要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自我实现需要 心理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
群居本能和好奇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
分析:新闻欲、群居本能和好奇本能都是基于人类生存发展 的需要而产生。以上观点脱离了人的社会存在,脱离了人类 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生活需求去观察社会现象,是对新闻起源 的唯心主义解释。
新闻传播的特点: 1、陈述事实(真实性) 2、具有新意(新鲜性) 3、报道及时(时效性) 4、公开传播(公开性)
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
动,求生存图发展
新闻起源的历史唯物论观点: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 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要,这种活动直接产 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1、关于“新闻欲”
日本 杉村广太郎:“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 由这种愿望产生新闻纸。
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闻传播的起源问题,就是要回答人类由于何种需要 而激发与产生了新闻传播行为。 ■ 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考察(例证)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论说明) ■ 结论
原始人怎样从事新闻活动,当时并无记载。但从人类学 家、探险家对18、19世纪尚残存的原始部落的考察中,我 们可以推想远古原始人的新闻活动。 例证:★南部非洲土著部落用火做信号传递信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如何正确理解“报道”?
报道 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 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 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 的预测。
判断 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 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 和鲜明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新闻传播行为
☀ 新闻传播的起源 ☀ 新闻的定义
需动行

要机为

需要: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或欲望。 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动因。
动机: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是行为的动因。
目的:指期望达到的成果和结果。 行为:指在一定动机的支配生产力水平低下,为求生存图 发展,人们必须互通信息,及 时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
正是原始人最低层次的生理需 求,即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 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导致了最 初的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从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