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疗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频电疗法1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1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36
氖光管的亮度 — 氖光管的亮度大致反映超短波的电场强度 (灯管灵敏度差别),不反映患者吸收电场能量的大小, 只作为参考。
完整编辑ppt
37
机器毫安表的读数 — 反应振荡管阳极的电流强度,可作为 参考,但不能以毫安表的读数判定输出功率。更不允许在 非谐振状态下以毫安表的读数作为输出功率的数据。
完整编辑ppt
28
间隙的大小
(1)治疗浅组织:大功率超短波间隙为3-4cm,小功率超 短波0.5-1cm。治疗深组织:大功率超短波间隙为56cm,小功率为2-3cm。
(2)间隙的作用:间隙小,加大了电场强度,表面过热, 而又限制了电场的深部作用;间隙大,增减了电场强度, 表面与深部同时增减,使其作用深而均匀。
完整编辑ppt
29
完整编辑ppt
30Leabharlann 完整编辑ppt31
完整编辑ppt
32
治疗剂量的划分
超短波治疗剂量决定于机器的功率、作用时间、电极与 人体之间的间隙、不同形状大小的电极等等综合因素。
完整编辑ppt
33
治疗剂量的划分
1、电极面积:电极的面积大则治疗剂量大,面积小则剂量小。 2、电极与皮肤之间的距离:电极紧贴皮肤则作用表浅(涡电 流除外),电极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则作用可达较深组织。 3、作用时间:治疗时间长则治疗剂量大 ,时间短则剂量小。 4、输出强度:输出强度大时治疗剂量大 ,输出小时剂量小。
完整编辑ppt
19
机械设备
(1)功率:大功率250 - 300 w 输出功率;小功率50 - 80 w 输出功率; (2)输出方式:连续与脉冲式大功率超短波; (3)两种形式:台式与落地式。
完整编辑ppt

高频电疗法 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 PPT课件

治療技術與方法
治療劑量:無熱量、微熱量、溫熱量、 熱量
急性病變用脈衝式,無熱量;慢性病變 用微-溫熱量;腫瘤治療用熱量
每次15-20分鐘,每日一次,10-15次一 療程。
注意事項
治療室需絕緣,地板、床木制。治療儀接 地線
治療部位應乾燥,禁止穿潮濕的衣物進行 治療。治療部位不能有金屬物品。
治療作用
對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中小劑量可使血 沉加快,周圍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嗜伊紅細 胞和單核細胞數增多,凝血時間縮短。小劑 量還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大劑量則抑制。
對生殖系統的作用:小劑量可調節性腺功能, 大劑量則抑制。
對新陳代謝:小劑量可刺激組織新陳代謝, 使酶的活性升高,氧化過程增加,從而促進 了肉芽和結締組織的再生作用,加速傷口癒 合。
2、作用較為均勻:短波範圍頻率較高,體內 組織電容對這種電流的容抗較小,因此易於 通過組織內電容及電阻。結果電流在組織中 的分佈均勻。
3、短波線圈場作用的特點:①避免脂肪 過熱,重點作用於肌肉等電阻小的組織。 ②作用不夠深,由於渦流主要在電阻小 的肌肉等組織中產生,電磁能量大多消 耗在這些組織之內,因此在深於肌層的 組織中無更多的能量。這就使得線圈場 的作用很難達到肌層以外的深度。
高頻電對人體作用的基礎
人體電荷在高頻電流作用下的變化總結: 電解質離子(A)及帶電膠體(B)在高頻電場中發生快速振盪。 氨基酸型偶極子(C)將發生急劇的旋轉,神經鞘磷脂型極性分
子(D)將發生鐘擺狀擺動。 乳脂、紅細胞等帶電顆粒(E)沿電力線分佈排列成串珠狀。 上述改變中,A、B的振盪;C的轉動,D的擺動均可互相摩擦
有關物理學基礎
高頻電流:振盪頻率大於10萬Hz的交流電 比較容易向周圍發射,頻率越高發射越容 易。向空間發射的高頻率交流電以電磁波 的形式傳播,其速度與光速相同,約30萬 公里/秒。所以高頻率交流電按其物理性質 來說是一種電磁波。其頻率與波長成反比 關係。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 电缆与皮肤之间应距离1-2cm,其间垫以毡垫、 棉垫等衬垫物,不得使电缆直接贴近皮肤
• 电缆盘绕后其两端留出的长度应相等
2.操作程序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使用不同电极时,操作方法不同
(1)电缆电极操作方法 • 按治疗需要将电缆电极盘绕成—定的大小形状。 • 应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 • 电缆—般绕2-3圈,不超过3-4圈。
(三)、治疗作用
(1)对血管的作用 ①中等剂量—毛细血管先短暂收缩,继而出现持久扩 张,血流增快,血管通透性增强,改善血循环。 ②剂量过大—血管麻痹,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毛细血 管内血栓形成。
(2)对N-M的作用 ①小剂量—降低N兴奋性——镇静、止痛作用 ②中剂量—加速生长 ③大剂量—抑制生长 (3)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①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②增强胆汁的分泌 ③增强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 ④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其分泌功能
• 消炎作用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进炎症 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感染性
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 降低肌肉张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
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 促使组织修复生长。
• 提高免疫力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增强免疫力,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
• 治疗肿瘤 大剂量高频电所产生的高热有治癌作用
,特别是表浅癌肿。
(二)非热效应
又称高频电磁震荡效应。 高频电的作用强度不致引起组织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也 可以使组织的理化特性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
2.非热效应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1)植物神经加速生长 (2)神经纤维再生加快 (3)控制早期急性炎症的发展,促使病灶 (晚期病灶)早日成熟

高频电疗法精品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精品PPT课件

概念
➢ 波长100~10m,频率3~30MHz的高频电流称为 短波电流。
➢ 用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短波疗法。
21
一、物理特性
1.波长100~10m,频率3~30MHz,主要产生温 热效应 2.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机体组织产生感应电 流(涡电流),从而引起组织产热。 3.热量分布不均匀,产热多集中于电阻较小、体 液丰富的肌肉与脂肪组织。 4.输出形式有等幅正弦连续波、等幅正弦脉冲波。
1.热效应 ⑴ 止痛 ⑵ 消炎 ⑶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非热效应
9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
(五)高频电流与低、中频电流对人体作 用的比较
1.电流频率 2.作用特点 3.作用深度 4.温热效应 5.人体电阻
10
电流频率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作用深度
温热效应
人体电阻 电解作用 治疗方式
对皮肤的刺激 作用机制
➢ 3.大功率超短波不宜采用单极法。 ➢ 4.慢性炎症、慢性伤口及黏连患者不宜进行长疗
程的超短波治疗,以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过度 48
第四节 微波疗法
一、物理特性 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三、治疗技术 四、临床应用
49
一、物理特性
➢ 为波长1m~1mm、频率300~300000MHz的特 高频电流,波段接近光波,介于红外线与超短 波之间。
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偶极子 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11
四、安全与防护
(一)安全技术
1.设备的安全措施 ⑴ 建筑要求:绝缘、干燥、远离金属物、单独 放置机器 ⑵ 电源要求:按要求设计安装、设计总电闸 ⑶ 机器要求:定期安全检查、不漏电 ⑷ 维修:专业人员维修
12
四、安全与防护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高频电疗法课件PPT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高频电疗法课件PPT

缓解疼痛
高频电疗法能够通过刺 激身体组织,促进血液 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
和不适感。
促进炎症消散
高频电疗法能够加速炎 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促进炎症消散,缓解炎
症症状。
改善肌肉紧张
高频电疗法能够刺激肌 肉松弛,缓解肌肉紧张 和痉挛,改善肌肉功能

高频电疗法的评价方法
观察标法题
观•察患文者字接内受容高频电 • 文字内容
疗•法后文的字症内状容改善情 况•,如文疼字痛内减容轻、炎
症消散等。
量表评价法
使用特定的量表对患 者的疼痛程度、功能 状况等进行评估,以 量化高频电疗法的疗
效。
生理指标检测法
通过检测患者的生理 指标,如肌肉松弛度 、血液流变学等,评 估高频电疗法的疗效

对照实验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接受高频电疗法,对 照组不接受或接受安 慰剂治疗,通过对比 两组的治疗效果来评 价高频电疗法的疗效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高频电疗法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述 • 高频电疗法的基本原理 • 高频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高频电疗法的操作方法 • 高频电疗法的效果与评价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高频电疗法的
前景与展望
01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述
探索高频电疗法与其他物理因子治疗 技术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研究
深入研究高频电疗法在不同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高频电疗法的应用前景
疼痛治疗
高频电疗法在疼痛治疗中具有显 著效果,尤其在缓解慢性疼痛方
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频电疗PPT参考课件

高频电疗PPT参考课件

2020/1/11
33
注意事项
• 绝对禁止激光直射眼睛 • 必须将激光探头放置于治疗部位后,再启
24
2020/1/11
25
• 骨科(整形外科) 骨折愈合促进、多种骨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 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韧带及软组织损伤 头部∶肌紧张性头痛、颚关节炎、咀嚼肌综合症
颈部∶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症、风湿性 脊椎炎、外伤性颈部综合症、颈肩腕综合症
上肢∶五十肩、网球肘、垒球肩、肩关节周围炎 、腱鞘炎、离断性肩软骨炎、
2020/1/11
9
• 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
• 1.对血管、心脏的作用:小血管尤其是深部的毛细血管在 短时间收缩后呈持久性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可使血管通 透性增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的消散,代谢 产物、炎症产物、致痛物质和细菌毒素的排泄和消除。剂 量过大时则出现血管麻痹、淤血,毛细血管内栓塞,血管 周围出血。对心脏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心 率,小剂量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大剂量是反之。
2020/1/11
30
临床应用
• 疼痛科病症:头痛、软组织损伤、足跟痛 、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风寒湿性关 节痛、老年性膝关节病、肩周炎、落枕、 狭窄性腱鞘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 颈椎病、面神经炎、各种神经性疼痛、下 肢慢性溃疡、手术后伤口愈合、化疗后的 局部感染。
• 妇科病症:盆腔炎、附件炎。
• (4)降低肌张力
2020/1/11
6
3.高频电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 主要适用于:
• ①急性与亚急性炎症或损伤疾病 • ②软组织化脓感染、静脉炎、淋巴结炎、
骨髓炎、关节炎、扭挫伤、血肿、烧伤、 冻伤、肌筋膜炎、阑尾脓肿、术后伤口感 染、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

高频电疗 ppt课件

高频电疗  ppt课件

ppt课件
15
与其他传导热的比较
高频电流产生的热 泥、腊、水疗、热敷等传导热
1.热的成因
由于带电颗粒在高频电场中急剧振荡和 旋转时互相及与周围媒质发生磨擦而产 生的热属内源热
深 可大可小
热源在体外 通过与人体接触和组织的传 导传入人体属“外源热”
浅 较小
2.热的深度 3.热的强度
4.热的均匀程度
5.热的稳定性 6.热的可控制性
ppt课件
14
• 1.热效应:由于高频电流引起人体组织内微粒的 运动,在组织内就可产生热效应, • 2.非热效应 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时,无温热感觉 的前提下,引发的生物物理效应。
• 一般说频率高的高频电流,或利用小剂量时非热效应明显,反之,频 率低的高频电流,或采用大剂量作用时,热效应的作用明显,后者的 非热效应被热效应(分子的布朗氏运动)所掩盖而不能显示其作用
高频电的生物物理学 1.人体组织电阻率低,引起神经、肌肉 兴奋的脉冲电持续时间必须>0.01ms,而 100kHz以上的高频电的脉冲持续时间< 0.01ms,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低频:<1000Hz。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 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乏兴奋期。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 强度如何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据测定,此期间持续约1ms左右。因此 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才能再给于一次, 亦即频率至多不能大于1000Hz。 中频:在1000Hz以上到100000Hz的范围以下,每次刺激已不能引起一次兴 奋,必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高频: >100000Hz,因而失去对神经的刺激作用。此时无论综合多少个刺激 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

电疗法高频课件

电疗法高频课件

物理因子治疗的优选
作用于肌层 分米波电疗法: 热作用 低、中频电疗法: 肌肉收缩 短波电缆电极 作用于骨等电阻大的组织 短波、超短波电容场,加大电极间隙 作用于骨膜: 超声波疗法
不同热作用因子的差别首先是作用深度不 同
远红外线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 ≤1mm 近红外线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5mm 微波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 2-3cm 1MHz超声穿透人体的物理半衰层≈ 2-
(4)治疗中: 设施要符合高频电疗安 全规范,输出电缆不能交叉打圈,每 次治疗应使仪器保持谐振状态。要注 意询问患者治疗时的感受,严格控制 治疗剂量。肿瘤高热治疗时需暴露治 疗部位,肿瘤热疗与放疗、化疗同步。 治疗中有不适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对 症处理。
(5)超短波产生的非热效应比短波明 显。对某些急性炎症、急性损伤、化 脓性炎症疾病,采用无热量有显著疗
治疗技术与方法
电极法
短波: 电容电极——电容场法
电缆电极——电缆电极法
超短波: 电容电极—电容场法
电极种类
板式电极: 长方形(大中小号)适用 于较平坦部位;板式电极接触皮肤必 须毛毡或毛巾做衬垫
玻璃电极: 圆形(大中小号)适于感
染、溃疡创面
高频电疗法
电极大小
治疗部位
电力线
电极
电极放置法 对置法 并置法 单级法 治疗剂量 Ⅰ级: 无热量 Ⅱ级: 微热量 Ⅲ级: 温热量 Ⅳ级: 热量
2kW。 脉冲短波治疗仪的脉冲波组持续时间
25~400ms,脉冲峰功率1kW,平 均功率80~120W。
3 、设备与用具
超短波治疗机 常用输出波长: 7.7m、7.37m、6m 频率: 38.96MHz 、40.68MHz 、
50MHz
功率: 五官超短波50~80W 较深部位功率250~300W 恶性肿瘤治疗仪的功率1kW

高频电疗 ppt课件

高频电疗  ppt课件
有 无 较方便 需专门仪器,故要求具备一定条件
ppt课件
无,不论电学组织特性如何,均与热源直 接接触处最热
8.电振荡作用 (非热效应) 9.化学作用 10.操作程序 11.设备
无 热源本身化学成分对人体有作用 较烦琐 无需专门仪器,较简便易行
16
(一)温热效应
为“内源”热,即为组织吸收电能后转变的 “内生”热,而非体外热辐射的加热; 热作用较深,可达体内深部组织,其深度依 高频电的频率而别; 热作用较均匀,包括皮肤、深部组织及体内 脏器; 热作用的选择性分布,高频电疗的波长频率, 治疗方法不同。
ppt课件
11
高频电产热的机理
• 电介质:电介质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只能在原子核周围轨道 上旋转,称为束缚电荷。肌腱、韧带、骨骼、干燥的皮肤等多 种组织有较高的电阻,也具有电介质的性质。在高频电流作用 下,偶极子随着交流电正负半周的不断变化亦不停地旋转,束 缚电荷的移动就构成了电流,称为位移电流。在高频电场中偶 极子的旋转、互相摩擦产生了能量的损耗,称为介质损耗,也 产生了热。 • 高频振荡→电介质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介质损耗→热。频 率越高,电介常数越大和电场强度越强时,产热越多。
高频电的生物物理学 1.人体组织电阻率低,引起神经、肌肉 兴奋的脉冲电持续时间必须>0.01ms,而 100kHz以上的高频电的脉冲持续时间< 0.01ms,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低频:<1000Hz。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 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乏兴奋期。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 强度如何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据测定,此期间持续约1ms左右。因此 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才能再给于一次, 亦即频率至多不能大于1000Hz。 中频:在1000Hz以上到100000Hz的范围以下,每次刺激已不能引起一次兴 奋,必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高频: >100000Hz,因而失去对神经的刺激作用。此时无论综合多少个刺激 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全身共鸣火花电疗法目前已不采用 局部共鸣火花电疗法常用玻璃真空电极(内充少量氩气) 蕈状电极用于平整的皮肤表面治疗。 梳状电极用于头部治疗。 耳电极主要用于治疗耳道疾病,也可用于皮肤溃疡或作穴位刺激治疗
治疗方法 局部共鸣火花的治疗方法
火花法 接触法 电针法 穴位刺激法
移动法 固定法
治疗剂量与疗程
治疗作用
消炎作用 缓解痉挛性疼痛 解痉作用 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治癌作用 提高免疫力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设备
超短波治疗机有50W、200~300W、1~2KW(治癌用)三类。
设备
连续超短波电疗机,输出的高频电磁波为等幅正弦波,目前常用治疗机的输出功率分为两种:小功率50~80W(又称为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用于五官或较小、较浅表部位伤病的治疗;大功率250~300W(分为台式和落地式两种),用于较大、较深部位伤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
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以防短路;电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以免烫伤 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其它物品,并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尤其是感觉障碍者,以免烫伤
超短波疗法
频率30~300MHz、波长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流 应用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therapy) 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所产生的是超高频电场作用,故又称超高频电场疗法
注意事项
治疗室应铺绝缘地板,安木制床、椅,治疗仪应接地线 患者治疗期间不可触及其他导体,电缆、电极下方垫以棉垫或橡胶布 治疗时两电缆不能交叉或打圈,以免引起短路 治疗前应检查治疗部位有无皮肤破损或感觉障碍,过热可引起损伤,故不宜采用大剂量治疗 治疗部位有汗水应擦干,以免引起皮肤烫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幅正弦波
直接接触法
脉冲等幅正弦波 电容场法
型 超短波
脉冲减幅正弦波 电感法
微波(分米波、厘
米波、毫米波)
电磁波辐射法
6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
(一)物理特性
➢ 1.电场和磁场共同存在、相互转变,形成电磁场。 ➢ 2.电磁场的频率越高,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多。 ➢ 3.电磁场的传播具有波的特性,速度近似光速。
低频
中频
高频
<1kHz
1~100kHz
>100kHz
每个周期可引起一次兴奋
综合多个周期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
表浅 ,达到皮下
较深,可达到皮下及浅层肌肉
共鸣火花、毫米波只达表皮,短波、 分米波、厘米波可达肌肉,超短波可 达深部肌肉与骨


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中等
剂量时产生温热效应,小剂量及脉冲
高频电疗法
1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短波疗法 第三节 超短波疗法 第四节 微波疗法 第五节 高频电热疗法
2
重点
(1)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法的治疗技 术、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
(2)高频电的防护
难点
(1)各种高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 (2)高频电疗与中频电疗、低频电疗的区别
3
第一节 概述
➢ 一、概念 ➢ 二、高频电疗法的分类 ➢ 三、高频电流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 四、安全与防护
4
一、概念
➢ 高频电流——频率大于100KHz的交流电。 ➢ 高频电疗法——应用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
疗疾病的方法。 ➢ 高频电疗法的五种作用方式:
火花放电法 直接接触法 电容场法
5
二、高频电疗法的分类
➢ 高频电疗法的三种分类方法
分类标准
按波长
按电流波形
长波
减幅正弦波
按作用方式 火花放电法
类 中波 短波
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偶极子 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11
四、安全与防护
(一)安全技术
1.设备的安全措施 ⑴ 建筑要求:绝缘、干燥、远离金属物、单独 放置机器 ⑵ 电源要求:按要求设计安装、设计总电闸 ⑶ 机器要求:定期安全检查、不漏电 ⑷ 维修:专业人员维修
12
四、安全与防护
2.操作的安全要求
①频率:频率越高影响越大 ②功率:功率越大影响越大 ③波形:脉冲波影响大于连续波 ④距离:距离越近影响越大 ⑤操作方法:非接触式辐射器大于接触式
15
四、安全与防护
⑵ 环境 ① 辐射源周围环境设施:高频电辐射在环境金 属物表面发生反射。 ② 较高的环境温度会加大对健康的影响。
⑶ 受辐射者 ① 年龄:婴幼儿更敏感 ②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⑻ 手术前及局部穿刺当日不做温热治疗,放射检查当日不
治疗。
13
四、安全与防护
(二)辐射防护
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频电磁波是非电离辐射,不同于放射线那样 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可逆的, 而且采取了恰当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14
四、安全与防护
2.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⑴ 辐射源
⑴ 操作者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及触电、电伤处理知识。
⑵ 患者治疗部位无金属物品。
⑶ 植入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入高频治疗室。
⑷ 治疗时操作者和患者不能接触金属或潮湿地面,打雷时 要关闭机器。
⑸ 电感法电缆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电缆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交叉。
⑹ 治疗时要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并调整剂量。
⑺ 婴儿要专人看护,老年人及感觉障碍者要谨防烫伤。
波治疗产生非热效应



明显
不明显

电极接触皮肤,电极下用厚衬垫,以 电极接触皮肤,电极下用薄衬垫,以 长波、中波电极接触皮肤,短波、超
电流作用于人体
电流作用于人体
短波、微波电极可不接触皮肤,以电
容场、电感场、辐射场作用于人体
明显 电解质电离为离子向异名极移动
不明显
无,过热可引起皮肤烫伤
离子在正负半周内作不同方向的移动
22
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二)生物学特征
➢ 1.频率高,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 2.通过电容场作用于人体,治疗时电极可以不接触皮肤。7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
(三)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的电磁学特性
1.导体特性:欧姆损耗、组织产热不均匀(频率高,
极性变换快,离子在电极之间沿电场线来回移动或震动,产生传导
电流,克服阻力时产生电流耗损,含水、电阻、产热)
18
四、安全与防护
⑶ 操作人员的防护
① 认真学习安全技术与防护知识
② 勿正视微波辐射器出口,必要时佩戴防护眼 镜
③ 不在机旁作不必要的停留
④ 穿含有金属面料的防护服
⑤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或与其他治疗室操作者轮

19
第二节 短波疗法
一、物理特性 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三、治疗技术 四、临床应用
20
概念
➢ 波长100~10m,频率3~30MHz的高频电流称为 短波电流。
➢ 用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短波疗法。
21
一、物理特性
1.波长100~10m,频率3~30MHz,主要产生温 热效应 2.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机体组织产生感应电 流(涡电流),从而引起组织产热。 3.热量分布不均匀,产热多集中于电阻较小、体 液丰富的肌肉与脂肪组织。 4.输出形式有等幅正弦连续波、等幅正弦脉冲波。
2.电容特性:高频电流容易通过细胞膜,使电场 均匀分布
3.电介质特性:介质损耗产热,频率越高、介质 常数越大、电场强度越强则产热越多。
4.磁性:人体既含有顺磁性物质又含有逆磁性物 质,使总体磁导率接近于1。
5.线圈特性:产生涡电流(传导电热)。
8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
(四)高频电流的生物物理效应和治疗作 用
1.热效应 ⑴ 止痛 ⑵ 消炎 ⑶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非热效应
9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
(五)高频电流与低、中频电流对人体作 用的比较
1.电流频率 2.作用特点 3.作用深度 4.温热效应 5作用深度
温热效应
人体电阻 电解作用 治疗方式
对皮肤的刺激 作用机制
16
四、安全与防护
4.辐射的防护措施 ⑴ 环境设施的防护
① 单独设立高频电疗室 ② 治疗室地板绝缘处理 ③ 室内减少金属物品 ④ 高频电疗机与办公区保持距离
17
四、安全与防护
⑵ 高频辐射源的防护 ① 选用经安全检测的治疗机 ② 选用屏蔽电缆作为输出电缆 ③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短波、超短波必须在谐振状 态下工作) ④ 作业场所进行铜网屏蔽 ⑤ 采用防护专用的化纤镀金属纤维布制做窗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