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的目的及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计划,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语文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我国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公益性,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1999年开始研究制定,2001年9月正式走入38个国家级试验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稍后相继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它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内外课改趋势,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在新时期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它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规格要求。
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规性,因此,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等都必须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规定。
语文素养指汉语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了民族人格精神和祖国情操,民族自豪和尊严意识,健康美好的情感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公民精神与道德情感,健康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品质,多元视野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形态。
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语文教学形态,它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多种学习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它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相并列,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也是一篇文言文。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一封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说明凡事都事在人为。
阐述了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立志苦学,为学不难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目标:认识“课后5个生字,理解“为学、何恃等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学”的道理。
四、说教法:方法一:借助译文,抓重点词。
抓题眼:“为”,抓文眼:“作者的论点”,围绕题眼,学文眼;围绕“文眼,”拓“题眼。
”方法二:反复诵读理解感悟。
这一环节的完成主要的教学策略是朗读: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反复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深化文章的论点。
并做到学以致用。
五、说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实现生本对话。
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说流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3——5分)直接揭示并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为学”,并知道本文的出处、作者及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信。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时代背景及其指导思想一、《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和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二、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时代背景1、新世纪的呼唤:我国教育总体上存在的一些差距与弊端: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内容“难、繁、偏、旧”,脱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等。
2、语文学科的发展3、世纪末的反思:工具性、应试教育4、十年课改的检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语文教学变“新”了;语文教学变“活”了:教学方法、评价机制;语文教学变“宽”了:教学目标、教学渠道。
三、指导思想:1、坚持“三个面向”,落实科学发展观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以人为本,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指导思想。
体现:①课程的三维目标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③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潜力,关注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3、关注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1、实践性与综合性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实用性的运用:为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事务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与他人沟通;②艺术化的运用:为了表达对人、事、物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怀。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第一部分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但从小学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状:(1)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
(2)平时随堂听课时,常可听见由于老师对学生朗读表现不太满意,“请同学们把课文反复朗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用心去读,一定能读出——”可同学们参差不齐的齐读让老师再度暗自蹙额。
针对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本。
“书卷多情似故人,沉昏忧乐每相亲”,课堂内外、晨诵夕读,点滴之时,方寸之间无不可成为有感情朗读的天地。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对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并且充分利用该课题的研究,努力促使我校不同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差的问题有所改善,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文化素养的熏陶。
同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自身语文专业素养。
课题组根据学生朗读现状调查以及分析,确定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1.了解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3.通过课外活动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4.研究朗读能力评价指标。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本课题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指导,把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主要采取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课题实验经历了四个阶段:1.实验准备阶段(2009.6──2009.9)成立课题组做好前期实验准备。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领,深入领会并贯彻省、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历史机遇,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我们将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及利用能力,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升学生的问题发现、研究与解决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为出发点,以课堂效益的提升为突破口,精心策划并实施各项教育活动。
二、学情分析本班级现有学生____人,其中女生____人,男生____人。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
目前,大部分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小学的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仍有少数学生保留有幼儿园时期的不良习惯,如坐姿不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作业完成不及时等。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班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内部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并在各个方面均能实现显著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其编排充分考虑了幼小衔接的需要,力求实现平稳过渡。
本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及“口语交际”等多个部分组成。
在识字教学方面,本册教材采取了认写分开的策略,即多认少写,全册共要求学生认识____个常用字,并书写其中____个笔画简单的字。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1. 教材体系:充分加强了各部分的整合,体现了综合性。
2. 教材安排:严格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体现了科学性。
3. 教材内容:紧密贴近儿童生活,彰显了时代性。
4. 教材呈现:富有新意和亲和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
5. 教材设计:注重广泛运用,体现了开放性。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一、学期教育目标(一)汉语拼音1. 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能准确发音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确保音节拼读的准确性,同时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
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深化理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完整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记叙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脉络的把握,对文章主 要内容的概括;对重点语句的品味理 解,以及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 题我们以读书笔记为依托,考查学生 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表达能力。共两个阅读材料,27分。 多少年的经验表明现代文阅读是最容 易失分的题。
4、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解决问题, 化解矛盾,考察他在人际交往中能否 根据对象和场合,连贯得体地表达。 还有就是语言的运用,语句的衔 接与使用。 用这种方法检查学生综 合性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阅读题,包括文言文阅 读和记叙文阅读。 5、文言文阅读9分 中考考的是理解
不少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写错,主要原 因就是不知道字义,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 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上次刘占 泉先生讲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一个 范例, 如井然有序,猝不及防,结合语 境讲,既让学生理解了语义,又牢牢记住 了字形。我们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抛开了 语境,让学生死记硬背,写了也不理解到 时候还不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 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文 积累;语感;思维;识字写字、阅 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
姚竹青老师把语文教学内容 分解为六项,培养学生的六项能 力:识字、写字、作文、办报、 朗读、演讲
这里我想说说写字,开学初的时候我们曾要求过,每周 要有一节练字课,每天练一篇字,教师要有检查,有评 判,开展一些活动如:评优、展览、欣赏,用各种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著名的语文教师姚竹青老师,在要求 学生练字的时候,先让学生练正楷,描、拓两个月,然 后让学生照着写两个月,再让学生背着写两个月,学生 的正楷就连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练行楷,也是这样练, 但有了正楷的基础一般两个多月就行了。这样经过一年 的练习,学生的硬笔字有了质的飞跃。姚老师还注意激 励学生,设立几个等次,小能人,高级小能人,超级小 能人,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有奔头,在你超我赶中越 练越爱练。我想这些方法值得老师们借鉴吸收。现在半 年过去了,对这项工作是否重视了,学生们的字是不是 有长进,经过这次考试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如果这 次不行,希望下学期有序有法安排这项工作。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这道阅读题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同时兼顾了阅读方法的引导,能比较全面的反应是否落实了语文课程目标。
这道阅读题也没有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而是突出了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因此,这道阅读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的相关要求。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浅析2010-09-30 15:07:12| 分类:教学讲座| 标签:语文学生考查命题积累|字号大中小订阅.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发挥着反馈、诊断、激励和帮助等功能,起着促教促学的作用。
不难看到,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都十分重视考试。
遗憾的是,不少试卷命题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有的过多注重了双基,忽视了能力的考查;有的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有的“面目”呆板,甚至“艰涩”,偏题、怪题让学生摸门不着;有的考查层次失衡,全面关注不够;有的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有的偏离生活,缺乏人文……要想明确怎样进行考试命题,首先要知道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课程标准里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也就是说,考试已从单一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发展成为同时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发展功能等.因此我们在出试卷时要注意指导思想是:要有利于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目标达成水平;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鉴于语文课标评价建议,及以前命题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命题时就应该注意体现以下几点:(一)、关注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
读音、字形、重点字词的理解等基本知识,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仅仅靠考前的几次“强化”和“冲刺”是不行的,因此,应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读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或解释,以期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正音、正字、解字的基本功。
阅读作文教学计划(通用12篇)
阅读作文教学计划(通用12篇)阅读作文教学计划篇1目标与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真正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此,我们开展的这个活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阅读内容:(1)阅读自读课本,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3)会做摘录笔记,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4)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方法与措施:1、每一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
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索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和等。
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是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的内容、朗诵精彩的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
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主要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1)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 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 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2)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
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3、总目标的基本任务 •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 (3)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 (4)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
式应研究:
转变学习方
• ·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 ·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1、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 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 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
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 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 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 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 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 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对语文课的评价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以下是对语文课的评价:
1. 教学内容: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语言知识、文学欣赏、文化传承等方面,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安排。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评价语文课的重要指标。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解、讨论、互动、探究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是评价语文课的又一重要指标。
3. 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语文课的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悦,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教学氛围是否和谐、是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也是评价语文课的重要方面。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的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也是评价语文课不可忽视的一环。
综上所述,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当的教学方法、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科学的教学评价。
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第1页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一、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文)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9'CLA'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9'CLA'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9'CLA'1.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9'CLA'1.2.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9'CLA'1.2.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突出语文课程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应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的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赏识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日常生活中,以赏识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积极、理解、欣赏、关注的态度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个性发展处于优势的群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促使学生在更多地方面发展;对于某些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更要给予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
3、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原则)。
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本方案将探求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改变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量化的局面。
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发展到教师、学生、伙伴、家长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阶段的知识结构,抓重点,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系统性原则)。
评价将采用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评价的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平时评价与《小学生素质报告单》的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两层皮的现象。
三、评价的内容及操作语文形成性评价表每单元一次,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见评价工具)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评价的过程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也关培养。
2020年二年级语文学科1+X评价方案
2020年二年级语文学科1+X评价方案李晓琴张海燕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突出语文课程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应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的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赏识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日常生活中,以赏识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积极、理解、欣赏、关注的态度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个性发展处于优势的群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促使学生在更多地方面发展;对于某些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更要给予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
3、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原则)。
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本方案将探求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改变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量化的局面。
评价的主体由教师发展到教师、学生、伙伴、家长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阶段的知识结构,抓重点,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系统性原则)。
评价将采用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评价的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平时评价与《小学生素质报告单》的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两层皮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价的目的及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时应坚持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共评,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作用,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
2、多样性原则,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要求语文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平时成长记录;既检测知识,又测查能力,同时还要测查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记录学生平时表
现、兴趣、潜能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互动性原则,要扭转教师一人评价、教师和学生二元对立的传统评价局面,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交互式的评价网络。
4、个性化原则,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其兴趣、爱好,帮助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评价中提高他们的人格尊严,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
5、趣味性原则,要寓评价于快乐的活动之中,除了检测的内容更新外,还应在活动的形式上多进行创新。
三、具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考评的工具应涉及到用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们提供他们孩子在校学习语文的情况等几个方面。
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针对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情况,希望在如下三个方法上进行大胆地实践与研究:㈠课堂观察在课堂观察时,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姿势、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方面,并把结果纳入分项测试的成绩中。
建议从下面的课堂观察检核表所提供的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
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
记录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
课堂观察的项目主要应包括:1、学生是否认真;2、学生是否积极;3、学生是否自信;4、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5、学生思维的条理性6、学生思维的创造性7、学生的读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有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㈡语文学习记录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语文学习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的进步历程,以增加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语文学习记录袋的内容一般包括:每月评价表、单元测试卷、成功的作品和获得的奖励。
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老师共同确定。
事实上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整个过程与其中所收录的内容一样重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
㈢综合测试、分项测试和学生自定特长考查。
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的评价也要注意整体性,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语文学习的能力、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进入语文评价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