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

合集下载

消毒、灭菌PPT演示课件

消毒、灭菌PPT演示课件

无菌物品管理
对手术室内使用的无菌物品进 行严格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 使用,避免过期或污染。
手术器械处理
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 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手术过 程中无菌操作。
医疗废弃物处理要求
分类收集 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包 括感染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 、药物性废弃物和化学性废弃物 等。
环保要求 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应符合环 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专用容器 使用专用的医疗废弃物容器进行 收集,容器应防渗漏、防破裂、 易于清洗和消毒。
安全处理 对收集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安全处 理,包括高温焚烧、化学处理、 微波消毒等方法,确保废弃物中 的病原体被彻底杀灭。
THANKS
感谢观看
辐射灭菌法
原理
应用
利用放射性核素60Co发射的γ射线或电子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穿 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适用于不耐高温和不能用其他方法灭菌的 物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 药品、食品等。
优点
缺点
灭菌效果可靠,不损伤物品,无残留毒性 。
设备费用高,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专门 的安全防护措施。
消毒目的
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防 止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灭菌定义及目的
灭菌定义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外环 境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和 非芽孢菌、病毒、真菌等的过程。
灭菌目的
灭菌的目的是彻底消除外环境中的一 切微生物,以达到无菌状态,保证医 疗、科研等活动的安全进行。
消毒与灭菌关系
05
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
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及标准
细菌学指标
消毒前后细菌数量对比,计算杀菌率。
化学指标

消毒与灭菌(共75张PPT)

 消毒与灭菌(共75张PPT)
• 噬菌体的增殖分4个阶段
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吸附
侵入
生物合成〔复制和成熟〕
释放
噬菌体生长迹象的观察:
噬菌体可使混浊的细菌液体培养物变清朗,在 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噬菌斑。
一个噬菌斑由一个噬菌体繁殖而成,不同噬菌 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形态、边缘和透明度 均不同,所以,噬菌斑可用于噬菌体的鉴定、 纯种别离和计数。
② 高温瞬时法
71~72℃保持15s
③ 超高温法
132℃保持1~2s
巴氏消毒装置
二、辐射灭菌法
〔一〕非电离辐射
包括: 紫外线
日光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1、紫外线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其中253~265nm段杀菌力最强。
杀菌机理:
主要破坏菌体细胞DNA的构型,使DNA分子 中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干扰DNA的复
温和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应用
• 由于噬菌体感染具有菌种或菌型的特异性, 故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检 测未知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此外,噬菌体也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研究的工具。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平安
一、生物平安的概念和一般要求
〔一〕生物平安
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 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的有害影响。而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平安是指在转移、 检查和处理病料、污染材料等过程中,防 止污染环境及对人员造成危害。
〔二〕细菌素〔bacteriocin〕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杀菌作用的蛋 白质,只能作用于同种细菌不同的菌株 或与它有亲缘关系的其他细菌。
例如:
大肠菌素 作用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和与它有亲 缘关系的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 等。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护理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护理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护理
消毒和灭菌是在医疗和护理环境中常见的术语,用于防止病菌和微生物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1. 消毒:
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将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杀灭或去除,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可以用于多种物体,如手术器械、医疗设备、表面、衣物等。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液、紫外线照射、高温蒸汽等。

消毒是广泛应用于日常清洁和医疗环境的重要步骤。

举例:在医院中,医生和护士经常使用酒精消毒剂来消毒他们的双手,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2. 灭菌:
灭菌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物体上的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的孢子、病毒和细菌等。

灭菌通常用于具有高致病性的物体,如手术器械、注射器、植入物等。

彻底灭菌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举例:在手术室中,手术器械经过灭菌后,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减少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和灭菌是不同的概念。

消毒可以杀灭或去除大部分的病原体,但不一定能够完全消除所有的微生物。

灭菌则致力于彻底杀灭或去除所有的病原体,以确保物体的彻底清洁和无菌状态。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 概念定义•消毒: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杀灭或抑制至安全水平,以防止感染疾病的传播和传染源的存在。

•灭菌: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体表面或器械中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杀灭,以致使完全无菌状态,以防止感染疾病的传播和传染源的存在。

2. 重要性消毒与灭菌是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

•防止疾病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水、食物、物体表面等途径传播,消毒与灭菌可以有效杀灭或抑制这些病原微生物,从而预防疾病的传播。

•保障医疗安全:在医疗机构中,消毒与灭菌是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等区域的基本要求,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中,消毒与灭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

3. 消毒与灭菌的应用•医疗领域: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消毒与灭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手术室的消毒与灭菌、医疗设施的消毒与灭菌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健康。

•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如商场、写字楼、学校、幼儿园等,经常需要对公共区域、卫生设施、座椅、桌面等进行消毒与灭菌,以确保人员健康与安全。

•餐饮行业:餐饮行业特别重视食品安全与卫生,包括对食材的消毒与灭菌、餐具的消毒与灭菌、餐厅环境的消毒与灭菌等,以保障食品安全。

•家庭生活:在家庭中,进行户外物品、衣物、食具等的消毒与灭菌是常见的防疫措施,尤其是在疫情时期,要加强对家中卫生的注意。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消毒与灭菌可以通过多种物理和化学手段实现,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1. 物理方法•热消毒/灭菌:使用高温对物体进行消毒灭菌,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烘烤灭菌等。

•辐射消毒/灭菌:利用紫外线、γ射线等辐射对物体进行消毒灭菌,常见于医疗设施、实验室等场所。

灭菌和消毒

灭菌和消毒

特定区域或条件
推荐杀菌剂
浓度(ppm)
铝制设备 抑菌剂膜
CIP清洗
碘伏 季胺 酸-季胺 酸-阴离子
酸杀菌剂 活性氯 碘伏
25 200 生产商推荐 100
130 生产商推荐 生产商推荐
水泥地面
活性氯
1000~2000
季胺
500~800
防止膜形成 雾工浸洗(生产) 碘伏
b. 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显然会影响灭菌的效 果,数量越多,热死时间越长。
c. 培养基的成分与组成也会影响灭菌效果。 一般地讲,蛋白质、糖或脂肪存在,则提高抗 热性,pH在7附近,抗热性最强,偏向两极, 则抗热能力下降,而不同的盐类可能对灭菌产 生不同的影响;固体培养基要比液体培养基灭 菌时间长。
4)灭菌对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a. pH值普遍下降。 b. 产生混浊或沉淀,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离 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混浊或沉淀。例如Ca2+ 与PO43-化合,就会产生磷酸钙沉淀。 c. 不少培养基颜色加深。 d. 体积和浓度有所变化。 e. 营养成分有时受到破坏。
二、化学方法
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而 只能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剂 的作用,而不是灭菌剂。
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 剂。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称 为防腐剂。但是一种化学药物是杀菌还是抑菌, 常不易严格区分。
消毒剂在低浓度时也能杀菌。由于消毒 防腐剂没有选择性,因此对一切活细胞都有 毒性,不仅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而且 对人体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所以只能用 于体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石碳酸、来苏水(甲 醛溶液)、氯化汞、碘酒、酒精等。

季胺化合物

消毒与灭菌的定义

消毒与灭菌的定义

消毒与灭菌的定义消毒与灭菌是在卫生和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涉及到杀灭病原体和微生物的过程。

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人们混用,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消毒与灭菌的定义、方法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将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的过程。

通过消毒,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消毒方法不会杀死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但可以减少它们到无害水平。

消毒的目标是在卫生条件下达到可以接受的微生物水平,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二、灭菌的定义与消毒不同,灭菌是指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孢子等。

灭菌过程不仅仅只是将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而是将其完全消除。

灭菌通常在医疗设备、手术器械、药品和实验室环境等需要高度无菌的地方使用。

三、消毒和灭菌的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性质或物理能量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灭菌、蒸汽消毒和紫外线照射等。

高温灭菌是将物体暴露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蛋白质,达到灭菌的效果。

蒸汽消毒则利用高温蒸汽将微生物杀灭。

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辐射来破坏微生物的DNA和RNA,从而达到杀灭的效果。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含氯漂白粉等。

这些消毒剂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消毒或灭菌的效果。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体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一些具有抗菌能力的微生物或酶。

使用产生抗菌物质的细菌来抑制其他病原细菌的生长,或使用具有特殊酶活性的生物杀灭对特定微生物有害的细菌。

四、消毒与灭菌的应用场景消毒和灭菌在医疗、餐饮、水处理、实验室等不同环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环境中,灭菌是确保手术器械和医疗设备无菌的关键步骤。

消毒、灭菌 PPT课件

消毒、灭菌 PPT课件
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各类物品。 灭菌条件为:160℃持续2h ,或165℃持续1h 或
180℃持续30min 注意事项:不适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等的消毒灭菌
烤箱
对物品的要求: 高温下不变质, 不损坏、不蒸发 的物品,如油剂、 金属制品、玻璃 器具等。
1、热力消毒灭菌法-----湿热法
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
1、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热法
1)燃烧法 定义: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特点:简单、迅速、彻底 适用:1)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废弃物、病
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等 2)某些金属器械或搪瓷类物品急用时也可
用燃烧法(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 变钝)。
第二节 消毒、灭菌
教学目标
1、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 3、熟悉常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一、概念:
(一)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目的: 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二)消毒(disinfection):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
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在电场作用下,可 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纯臭氧。主要用于空气、 物品表面等的消毒。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2)使用方法
1、空气消毒:消毒前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紫外线
易被灰尘微粒吸收而影响效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 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 时间为30~60分钟;
2、物品消毒: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以减少遮挡
(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为25㎝~60cm,照射时间为 20~30分钟。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卫生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处理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目的。

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消毒通常应用于非活体物品表面、设备、表层皮肤和其他非生命体表面等地方。

它是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可用于医疗机构、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

消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消除的微生物类型、表面材质和所处环境。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通过使用热、辐射或过滤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微生物。

酒精、漂白剂、消毒液和氯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目标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然而,消毒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有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存活下来。

二、灭菌的概念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以及其他特定条件,彻底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灭菌一般应用于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和药品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环境的场所。

与消毒不同,灭菌的目标是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完全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引入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水蒸气,将微生物完全灭活。

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2. 干热灭菌:使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将微生物杀灭。

这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

3. 气体灭菌:使用带有灭菌剂的气体,如乙烯氧化物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是一个严格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湿度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所有微生物都可以被彻底灭活。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无菌环境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三、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与联系消毒和灭菌都是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是为了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而
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表面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杀死或去除,以达到防止疾病传播的目的。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
消毒、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杀死微生物,主要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高温消毒则是利用高温将细菌
杀死,常见于医院手术器械等设备的消毒;化学消毒则是利用化学药
剂杀灭细菌,如漂白粉、酒精等。

灭菌则是指彻底地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等耐热性强的微
生物。

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者乙烯氧化灭菌法。

高压蒸汽
灭菌法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将细胞内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破坏,从而
达到灭菌的目的;乙烯氧化灭菌法则是利用乙烯气体对微生物进行杀灭,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等高级消毒领域。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在于杀菌效果和范围不同。

消毒只是对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但是对孢子等耐高温、耐化学药剂
的微生物不能有效杀灭;而灭菌则是彻底地将所有微生物都杀死,包
括那些常规消毒方法无法杀死的孢子等。

在实际应用中,消毒和灭菌都有其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合如厨房、卫生间等需要进行表面消毒处理;而在医院、实验室、食品加工等领域,则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灭菌处理以确保人类健康和安全。

总之,消毒和灭菌都是为了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它们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方法:
- 高温灭菌: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气将细菌和病毒杀死,常见的方法有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

-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辐射杀死细菌和病毒,常见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箱等。

- 过滤法: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去除或杀灭细菌和病毒,常见的方法有过滤器、过滤膜等。

2. 化学方法:
- 酒精消毒:使用含有70%以上酒精的液体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浸泡,酒精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达到杀菌的效果。

- 氯化物消毒剂:如漂白粉或含氯消毒液,氯离子能够与细菌和病毒中的蛋白质反应,造成细胞死亡。

- 醛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使用需注意毒性。

3. 生物方法:
- 生物灭菌剂:利用一些可以生产抗菌物质的生物体,如放线菌等,来进行消毒和灭菌,常见的方法有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来进行消毒。

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
us


BSL-3
BSL-2
4 Ebola virus
埃博拉 丝 病毒 状
病 毒 科
第 BSL-4 ABSL-4 一 类
BSL-3
BSL-2
运输包装分
类f
无感染性 A/B 材料的操 作e
UN编 号
备注
BSL-1 A UN 2814
BSL-1 A UN 仅培养 2814 物A类
➢应用范围: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空气的消毒,不耐
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宁夏医科大学
2、电离辐射:
➢高速带电离子、X射线、γ射线等; ➢机制:
破坏核酸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破坏细胞膜; 并引起酶系统紊乱; 瞬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干扰DNA复制。水分子 经辐射后产生H2O2。
宁夏医科大学
➢应用范围: 常用于中药和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灭菌。
宁夏医科大学
➢滤过除菌:通过机械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 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滤膜孔径为0.22μm,只能除去细菌,不能除去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细菌L型等小颗粒。
宁夏医科大学
➢主要用于不耐高温 的营养液、血清、抗 菌素、空气等除菌。
宁夏医科大学
(四)干燥抑菌法
➢作用:干燥环境中微生物因失去水分致新陈代谢障碍, 菌体蛋白变性,逐渐死亡。 ➢用途:常用于保存食品、饲料、谷类、皮张、药材等。 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或糖水保存食品,高渗溶液吸取菌体水 分,造成生理干燥而抑菌。
BSL-1 A UN 2814
宁夏医科大学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防护分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根据实验室 对病原微生物防护的生物安全水平(biology security level, BSL)及实验微生物国家安全标准,将实验室分为四个等 级:

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

(2)化学方法: (2)化学方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可靠.性质 稳定,有效浓度低.毒性低.来源充足,价格低,不 损伤被消毒物品。不构成对人的危害,为人们普遍接 受。 1)使用含氯制剂。含氯制剂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 1)使用含氯制剂。含氯制剂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 使用时可将原液配制成3 使用时可将原液配制成3‰一5 ‰的溶液,用于餐具、 酒具、茶具、直接人口的工用具容器,浸泡3 酒具、茶具、直接人口的工用具容器,浸泡3—5分钟 即可。用3 即可。用3%o浓度的溶液进行果蔬消毒.浸泡10分 浓度的溶液进行果蔬消毒.浸泡10分 钟.清水冲净即可。凉水配制,避光保存; 2)使用过氧化物制剂。浓度0.5%一1%.浸泡3— 2)使用过氧化物制剂。浓度0 %一1%.浸泡3 5分钟,采用擦拭、喷洒等方式.适用于瓜果蔬菜、餐 具、茶酒具、容器、生产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掌的消毒; 3)使用醇类消毒剂。浓度65%一75%.多用于工用 3)使用醇类消毒剂。浓度65%一75%.多用于工用 具和冷荤间刀、墩、从业人员手掌的消毒。
煮沸干热消毒餐具的效果检 查
消毒工具指标:即去残渣、碱水洗、清水刷、 消毒工具指标:即去残渣、碱水洗、清水刷、沸水煮 3~5分钟或沸水入锅 , 沸水出锅, 干热消毒要在升温 分钟或沸水入锅, 沸水出锅, 后15分钟以上。设备专用,人员专职。 15分钟以上。设备专用,人员专职。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光、洁、涩、干”是餐具热力消毒的感 官指标。 官指标。 微生物指标:GB14934-94食 微生物指标: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发酵法:大肠菌群, 发酵法:大肠菌群,(个/100平方厘米)<3,致病菌 100平方厘米) 不得检出。 纸片法:( 不得检出 。 纸片法: ( 个 /50 平方厘米) 大肠菌群、 50平方厘米 ) 大肠菌群 、 致病菌均不得检出。 致病菌均不得检出。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干热灭菌法: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一般在160℃下持续1-2小
时,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等。

此方法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利用高温湿度的蒸汽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通常在121℃下
持续30分钟,也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塑料、橡胶、玻璃器皿等。

3.过滤法:通过物理手段将微生物从空气中或液体中分离出来,主要用于空
气或液体中微生物的分离和去除。

二、化学方法
1.化学药剂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
甲醛、乙醇、次氯酸钠等。

此方法适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2.熏蒸法:将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气体导入密闭的空间,使其杀灭空间内的
微生物。

此方法常用于仓库、车厢等场所的消毒。

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本身具有的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如乳酸菌、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某些抗菌物质,对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生物方法常用于食品保存、生物防治等领域。

四、辐射方法
辐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照射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辐射方法常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方面。

以上就是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医院消毒与灭菌

医院消毒与灭菌
(4)消毒物品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 物污染尤其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旳 剂量并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旳性质选择消毒、 灭菌旳措施
(1)耐热、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 力蒸汽灭菌法;耐高温旳玻璃器材、油剂 类和干粉类可选用干热灭菌法。
(2)怕热、忌湿和珍贵物品,可选择环 氧乙烷气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消毒、灭菌。
常用旳消毒灭菌措施
❖ 物理消毒灭菌法
❖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主要利用热力使微生物旳 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 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变化而 造成其死亡,到达消毒灭菌 旳目旳。分干热法和湿热法 两类。
(1)干热法
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常用措 施有燃烧法 和干烤法。
(2)湿热法
(3)金属器械旳浸泡灭菌,应选择腐蚀 性小旳灭菌剂,同步注意防锈。
(4)物品表面消毒时,应考虑到表面性 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 照射,或用化学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 面可选择喷雾消毒法。
医院日常旳清洁、消毒、灭菌
1、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 指在未发觉明确感染源旳
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旳发生对可能受到 病原微生物污染旳物品和场合进行旳消 毒。例如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具旳消 毒,餐具旳消毒和一般患者住院期间和 出院后进行旳消毒等。
(7)污物、污水旳处理
医疗污物旳处理
医疗污物一般分为医疗垃圾和生活 垃圾,一般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 色袋装医用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 圾,损伤性废物置于黄色锐器盒内。 建立严格旳污物入袋制度,可燃性 污物及时焚烧,非可燃性污物按要 求分别处理乙方污染扩散。
医疗污水旳处理
医院应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并 按污水种类分别进行排放, 排放质量应符合《污水综合 排放原则》感染病区和一般 病区旳污水应实施分流,分 别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和灭菌名词解释

消毒和灭菌名词解释

消毒和灭菌名词解释
1. 消毒: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病原体,使其达到安全无害的状态。

2. 灭菌:指将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全部杀灭或去除,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3. 抗菌剂: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消毒液等。

4. 细胞壁:细菌细胞外层的一层结构,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5. 热灭菌:通过高温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消毒和灭菌中。

6. 化学消毒剂:指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来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氯己定等。

7.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辐射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水处理和空气净化中。

8. 消毒剂残留量:指在消毒后残留在表面或液体中的消毒剂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9. 冷灭菌:通过低温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灭菌中。

10. 消毒周期:指消毒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杀菌对象而定。

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

D 间歇灭菌法:10O ℃ 蒸15-30min,或75-80℃ 30-60min,每日一次,连续三日,也可达到灭菌 的目的
E 高压蒸气灭菌法:是最有效的灭菌法。通常在
1.05kg/cm2锅内温度可达121.3 ℃ ,维持 15-30min,即可达灭菌目的 .115 ℃,25 min, 132 ℃, 4min。
四、超声波杀菌法 超声波:是不被人耳感受高于20千周/秒的 声波 作用:可裂解多细菌,尤其对G+更敏感
目前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 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作用:干燥法常用于保存食物,浓 盐或糖渍食品可使细菌脱水,造成生 理干燥,使细菌生命活动停止。 低温可使细菌新陈代谢减慢,故常 用于保存细菌菌种。
2. 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 场所进行的消毒。
3. 随时消毒: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所处环境 及时进行的消毒。
4.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 底消毒。
5.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6.工业消毒:在工业生产中防止产品染菌所进 行的消毒。
3 重金属盐类: 作用机制: (1)使细菌发生变性和沉淀 (2)使细菌的酶活性丧失 种类、浓度与用途: (1)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 染 (2)2%红汞用于皮肤、粘膜和小创伤的消 毒 (3)0.05-0.01%升汞,非金属器皿的消毒
4 氧化剂: 机制 :
(1)靠氧化作用,灭活酶类 (2)使蛋白质变性 种类和用途: (1)0.1%高锰酸钾,皮肤、尿道、水果等 (2)3%过氧化氢,创伤、皮肤粘膜消毒 (3)2%-2.5%碘酒, 皮肤消毒 (4)0.2ppm-0.5ppm氯,饮水和游泳池消 毒 (5)10%-20%漂白粉,地面、厕所与排泄 物消毒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医学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医学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医学消毒和灭菌是医学领域中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针对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1. 消毒(Disinfection):消毒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处理并不要求完全杀死所有微生物,而是杀死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

消毒的目的是使物品和环境变得相对无害。

2. 灭菌(Sterilization):灭菌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不仅要求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和杀灭,包括细菌芽孢。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通常用于需要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或其他物品,例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和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

总的来说,消毒和灭菌都是重要的卫生措施,但它们的处理目的和方法有所不同。

消毒更侧重于清除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而灭菌则更强调完全消除和杀死所有微生物。

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

一、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广泛应用。

1、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2、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掉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在生产上习惯叫做消毒但它与消毒是的严格意义上的区别。

二、灭菌方法灭菌的方法主要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化学药品灭菌法、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法。

根据灭菌的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方法。

1 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高温条件下,将微生物杀死。

干热对微生物有氧化、蛋白质变性和电解质浓缩引起中毒的作用,其中氧化作用是主要的。

干热灭菌必须高温,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条件是摄氏160℃,1h。

主要使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器械、容器的灭菌。

生产实例:在接种操作和镜检涂片时用的灼烧灭菌法就是最简单的干热灭菌法,在投罐前的空消(125℃、30min)也属于干热灭菌,所以在空消之前必须先把PH、溶氧电极拔掉,否则会大大削减其使用寿命。

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是借助蒸汽释放的热能和水的参与,能使微生物细胞中蛋白质、酶、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特别是氢键)受破坏,特别是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蒸汽在冷凝时释放出大量潜热,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尤其适用于大量培养基及发酵设备的灭菌。

温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质吸收热量容易变性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如表1所示)(3)蒸汽冷凝时放出大量潜热,温度上升快;(4)蒸汽制取简便、成本低、数量大,适于工业生产。

高温灭菌也会给培养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在生产中就要求我们在实消时一定要严格按工艺要求来控制实消的温度和时间。

超温超时对培养基的破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造成培养基成分相互作用;二造成热稳定性差的原材料严重破坏。

前者在降低培养基质量的同时还会引起培养基褐变、沉淀,褐变反应包括类黑色素褐变(主要是氨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棕红色的色素),焦糖化褐变(糖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其熔点逐步形成焦糖),糖类破坏后易和有机氮源结合,产生氨基糖,对微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严重时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破坏整个发酵所以在一、二步种子罐时,一旦发现料液发黑会发现其菌量很少,产糖或产酸会大受抑制甚至造成代谢停滞,严重时不得不倒罐。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

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一、引言消毒与灭菌是保障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及家庭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规范开展,提高卫生质量,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及家庭消毒与灭菌工作。

二、消毒与灭菌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病毒、真菌等在内的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2. 分类:(1)物理消毒与灭菌:包括高温、紫外线、超声波等方法。

(2)化学消毒与灭菌:包括醇类、酚类、季铵盐类、氧化剂类等化学消毒剂。

(3)生物消毒与灭菌:包括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等生物方法。

三、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内容1. 组织管理与职责(1)医疗机构应设立消毒与灭菌管理部门,负责全院的消毒与灭菌工作。

(2)消毒与灭菌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消毒与灭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消毒与灭菌工作。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与灭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 消毒与灭菌设备与设施(1)医疗机构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灭菌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2)消毒与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医疗机构应设置独立的消毒与灭菌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3. 消毒与灭菌操作流程(1)消毒与灭菌操作前,应进行环境清洁,确保无污物、尘埃等。

(2)根据消毒与灭菌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3)消毒与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遵循操作规程。

(4)消毒与灭菌完成后,应对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确保达到国家标准。

4. 消毒与灭菌药品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与灭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报废的管理制度。

(2)消毒与灭菌药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质量合格。

(3)消毒与灭菌药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过期失效。

(4)消毒与灭菌药品使用过程中,应遵循药品说明书,确保安全有效。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一、前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来保证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消毒和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达到防止传染病扩散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分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 消毒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或去除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降至安全水平以下,以达到预防传染病扩散的目的。

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2. 灭菌灭菌是指彻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胞内外所有形态和营养状态下的微生物,并且无法再生长繁殖。

常用于医院手术室器械、制药工业等领域。

常见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低温气体灭菌等。

三、消毒与灭菌的分类1. 消毒分类根据消毒剂的种类,消毒可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1)物理消毒:通过热力、辐射或过滤等物理手段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等。

(2)化学消毒: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有氯气、酸性过氧化氢、乙醛等。

2. 灭菌分类根据灭菌方法的不同,灭菌可分为热力灭菌和非热力灭菌两种。

(1)热力灭菌:通过高温高压或干热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热力灭菌方法有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2)非热力灭菌:通过使用氧化剂、辐射或低温气体等方法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非热力灭菌方法有低温气体灭菌、辐射灭菌等。

四、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指使用高温杀灭微生物的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常见的高温消毒方法有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1)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蒸汽锅中,加热至100℃以上,持续时间根据不同物品和不同要求而定。

常用于医院器械、实验室器具等。

(2)干热灭菌:将物品放入干烤箱中,加热至160℃以上,持续时间根据不同要求而定。

常用于制药行业。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有氯气、酸性过氧化氢、乙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与灭菌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

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

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

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

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

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

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

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PH值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

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

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

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处理剂量与监测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

三、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2)干烤法电热烤箱:利用烤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烤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软膏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若物品先经1%过氧乙酸或0.5%新洁尔灭湿化处理后,可起协同杀菌作用,照射2分钟,可使杀芽胞率由98.81%增加到99.98%-99.99%。

微波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其热效应可损伤睾丸、眼睛晶状体等,长时间照射还可致神经功能紊乱。

使用时可设置不透微波的金属屏障或戴特制防护眼境等。

[湿热消毒灭菌]湿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所需温度低、时间短。

(1)煮沸法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灭芽胞。

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至1%-2%浓度时,沸点可达105℃,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

在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的情况下,要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长消毒时间2分钟)。

此法适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

煮沸前物品涮洗干净,打开轴节或盖子,将其全部浸入水中。

大小相同的碗、盆等均不能重叠,以确保物品各面与水接触。

锐利、细小、易损物品用纱布包裹,以免撞击或散落。

玻璃、搪瓷类放入冷水或温水中煮;金属、橡胶类则待水沸后放入。

消毒时间均从水沸后开始计时。

若中途再加入物品,则重新计时,消毒后及时取出物品,保持其无菌状态。

经煮沸灭菌的物品。

“无菌”有效期不超过6小时。

(2)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器装置严密,输入蒸汽不外逸,温度随蒸汽压力增高而升高,当压力增至103-206kPa时,湿度可达121.3-132℃。

高压蒸汽灭菌法就是利用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热进行灭菌,为目前可靠而有效的灭菌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高压,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敷料、手术器械、药品、细菌培养基等。

潜热是指当lg100℃的水蒸汽变成lg100℃水时,释放出2255.2J的热量。

高压蒸汽灭菌的关键问题是为热的传导提供良好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冷空气从灭菌器中顺利排出。

因为冷空气导热性差,阻碍蒸汽接触欲灭菌物品,并且还可减低蒸汽分压使之不能达到应有的温度。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为金属圆筒,分为二层,隔层内盛水,有盖,可以旋紧,加热后产生蒸汽。

锅外有压力表,当蒸汽压力升高时,温度也随之相应升高。

该灭菌器体积小,可自发蒸汽,便于携带。

操作方法如下:在灭菌器中盛水3000ml;将拟灭菌的物品随同盛装的桶放入灭菌器内;将盖子上的排气软管插于铝桶内壁的的方管中;盖好盖子,拧紧元宝螺丝,勿使漏气;锅下加热,打开排气活门,放出冷空气(一般在水沸后排气10-15分钟左右),关闭放气活门,使压力逐渐上升至103kPa,温度达121.3℃,维持20分钟后,排气至“0”时,慢慢打开盖子。

如果突然开盖,冷空气大量进入,蒸汽凝成水滴,使物品潮湿,且玻璃类易发生爆裂。

后再关闭放气开关,待夹层压力表达到灭菌所需压力时(约10分钟后),将蒸汽控制阀移至“消毒”位置,使蒸汽进入柜室,柜室内的冷空气及冷凝水可由柜室阻气器排出,待柜室的压力升到103-137kPa,温度达121.3~126.2℃时,转动压力调节阀,使压力与温度保持恒定。

维持30分钟后,将蒸汽控制阀移至“排气”位置,排气毕,将蒸汽控制阀移至“干燥”位置;物品干燥后,将蒸气控制阀移至“关闭”位置,待压力指针到“0”位置和热空气排尽后,才能打开柜门,取出物品;关紧进气阀。

卧式高压蒸汽灭菌器;其结构原理同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因其体积大,一次可灭菌大量物品。

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预真空式高压蒸汽灭菌器(图5-3);在通入蒸汽前有一预处理阶段,即柜室内抽负压至2.6kPa(空气排除约98%),所以,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除有下排气式所具备的灭菌系统、蒸汽输送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和仪表监测指示系统外,增加抽负压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

机器运转由电脑控制。

图5-3 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湿度可达132-135℃,具有灭菌周期快、效率高,完成整个灭菌周期只需25分钟,节省人力、时间和能源;冷空气排除较可靠与彻底;对物品的包装、排放要求较宽,而且真空状态下物品不易氧化损坏的特点。

但设备费、维修费较高,对柜体密封性要求较高,漏气量每分钟不得使负压升高值超过0.13kPa。

存在小装量效应,即欲灭菌物品放得过少,灭菌效果反而较差。

小装量效应的发生主要由于物品体积愈小,在柜内残留空气愈多,对蒸汽接触物品的阻隔作用愈大所致,瓶装液体不用此法灭菌。

操作方法如下:打开蒸汽管道阀门,首先将柜室夹层和管道内的空气和积水排净,使夹套内达到预定压力和温度(104-167℃),将待灭菌物品装入柜室,关紧柜门。

柜室内抽负压至2.6kPa,向柜室内输入蒸汽,将控制阀移至“消毒”的位置。

随后机器按一定程序自动运行,诸如:“恒温”、“排气”、“干燥”、“关闭”等。

待恢复常压后打开柜门取出物品。

灭菌时使压力达206kPa,温度为132℃,维持4-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