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教程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7生态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7生态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fa0a21e05087632311212e2.png)
• 将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
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 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生态生产性土地
• 生态生产性土地 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
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 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 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①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②可耕地(arable land) ③牧草地(pasture) ④森林(forest) ⑤建成地(built—叩areas) ⑥海洋(sea)
区的产业布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大小和基础设 施密度方案。
•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出
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 (4)根据生态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区域社
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区域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揭示各区 经济专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 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 • 石漠化敏感性; 酸雨敏感性。
环境生态规划
• (2)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 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极敏 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 敏感。在分析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 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 术手段。具体分析方法见表7-14至表7-16 :
生态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
自然资源及环 境生态评价
区域社会经济 特征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 区域资源的适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
生态经济区划
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 确立规划目标 • 生态调查 • 区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生态评价与生态经济分析 • 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功能区划 • 制定区域发展与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 规划方案评价
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 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生态生产性土地
• 生态生产性土地 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
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 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 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①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②可耕地(arable land) ③牧草地(pasture) ④森林(forest) ⑤建成地(built—叩areas) ⑥海洋(sea)
区的产业布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大小和基础设 施密度方案。
•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出
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 (4)根据生态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区域社
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区域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揭示各区 经济专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 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 • 石漠化敏感性; 酸雨敏感性。
环境生态规划
• (2)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 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极敏 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 敏感。在分析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 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 术手段。具体分析方法见表7-14至表7-16 :
生态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
自然资源及环 境生态评价
区域社会经济 特征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 区域资源的适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
生态经济区划
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 确立规划目标 • 生态调查 • 区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生态评价与生态经济分析 • 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功能区划 • 制定区域发展与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 规划方案评价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PPT 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PPT 63页)](https://img.taocdn.com/s3/m/40099768844769eae109ed3a.png)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 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 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 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 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 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1992年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
受损
大气污染
工厂大量排 放SO2和煤 尘,其中含 钴、锰、钛 等重金属颗 粒
胸闷、咳嗽、喉 痛、呕吐;4天 内死亡人数比往 年同期多4000人, 历年共发生12起, 死亡近万人
发生 事件名称
时间
水俣(病) 1953
事件
—
1956
四日事件 1961 (哮喘病)
发生地 点
日本 熊本县 水俣市
日本四 日市, 并蔓延 到几十 个城市
污染类型 污染源/物
扩散途径/ 致害原因
受体(人) 反应/后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前言
一、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1、规划与管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课程地位的增强 3、中国国情国策决定了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二、本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1、“七五”期间(1986~1990)产生(选修课) 2、“九五”期间(1996~2000)发展(必修课) 3、“十一五”期间(2006~2010)重点(核心主干课)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 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 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 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 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 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 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 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c8bc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9.png)
城市规划法
规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规划, 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 可持续性。
污染物排放标准
制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限制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环境 负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 响评估,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
北京奥运会环境管理
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如车辆限行、工业限 产等。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
响水资源安全。
噪音污染
交通工具、施工噪音等影响居 民生活和工作质量。
土壤污染
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物质渗 入土壤,影响农产品安全和生
态平衡。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法
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 任和措施,为城市环境管理提
供法律依据。
流程
城市环境规划的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与分析、目标 制定、方案设计与比选、实施与管理等阶段,各阶段需相互 衔接、有序推进。
城市环境规划实践与案例
实践
城市环境规划实践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创新和实效,探索适合本地的规划 模式和实施路径。
案例
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城市环境规划案例,如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北京奥运 会环境规划等,这些案例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原则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预 防为主、科学规划、公众参与等。
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 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等。
02 城市环境管理
CHAPTER
城市环境问题
01
02
03
04
空气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 尾气、工业排放等导致空气质
规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规划, 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 可持续性。
污染物排放标准
制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限制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环境 负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 响评估,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
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
北京奥运会环境管理
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如车辆限行、工业限 产等。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
响水资源安全。
噪音污染
交通工具、施工噪音等影响居 民生活和工作质量。
土壤污染
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物质渗 入土壤,影响农产品安全和生
态平衡。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法
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 任和措施,为城市环境管理提
供法律依据。
流程
城市环境规划的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与分析、目标 制定、方案设计与比选、实施与管理等阶段,各阶段需相互 衔接、有序推进。
城市环境规划实践与案例
实践
城市环境规划实践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创新和实效,探索适合本地的规划 模式和实施路径。
案例
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城市环境规划案例,如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北京奥运 会环境规划等,这些案例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原则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预 防为主、科学规划、公众参与等。
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 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等。
02 城市环境管理
CHAPTER
城市环境问题
01
02
03
04
空气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 尾气、工业排放等导致空气质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d07d6e31126edb6e1a1031.png)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ce79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2.png)
可持续发展原理
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在环境规划中 ,应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即各国、各地区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代际公平则指世代人之间的公平,即 后代人享有与前代人相同的发展机会 和资源。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公平 性原则,保障每个人和每个地区都有 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课件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 环境规划基本原理 •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与自然 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垃圾资源化 利用。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农村生态恢复
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 量。
国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环境政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分析其优缺点。
04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总结词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技术,旨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为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https://img.taocdn.com/s3/m/b7d4ed9333687e21ae45a96a.png)
1、按地域范围划分 ⑴、全国环境规划 ⑵、大区环境规划 ⑶、省级环境规划 ⑷、流域环境规划 ⑸、城市环境规划 ⑹、乡镇环境规划 ⑺、小区环境规划 ⑻、社区环境规划
2、按规划层次划分
可分为宏观环境规划、专项环境规划以及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 比如区域环境规划,有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 划以及区域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
综合、部门协调复杂。现在,环境规划越来越成为涉及 自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也是 多部门的集成产物。
环境规划在方法学方面,对环境、经济、社会及科 学与工程的多学科相结合要求也很突出,需要发挥多学 科技术的综合优势。 ⒉时空特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环境规划必须注 重“因地制宜”。
3.环境制约型
– 环境制约型环境规划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环 境保护成为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 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列如:饮用 水源保护区、重点风景游览区、历史遗迹等的 环境规划。
(6)按性质划分
– 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分,有生态规划、污染综合 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和 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指标类型及选取
区域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功能区别
功能区划类型
专家支持系统 费用-效益分析 国家,省管理政策 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环境规划方案优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法规
环境规划方案协调决策决策风险与来自效分析环境规划方案审批
可
否
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
投资估算 动态追踪控制管理
四、环境规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㈠ 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1、按规划主体划分
可分为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全国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
2、按规划层次划分
可分为宏观环境规划、专项环境规划以及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 比如区域环境规划,有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 划以及区域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
综合、部门协调复杂。现在,环境规划越来越成为涉及 自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也是 多部门的集成产物。
环境规划在方法学方面,对环境、经济、社会及科 学与工程的多学科相结合要求也很突出,需要发挥多学 科技术的综合优势。 ⒉时空特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环境规划必须注 重“因地制宜”。
3.环境制约型
– 环境制约型环境规划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环 境保护成为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 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列如:饮用 水源保护区、重点风景游览区、历史遗迹等的 环境规划。
(6)按性质划分
– 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分,有生态规划、污染综合 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和 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指标类型及选取
区域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功能区别
功能区划类型
专家支持系统 费用-效益分析 国家,省管理政策 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环境规划方案优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法规
环境规划方案协调决策决策风险与来自效分析环境规划方案审批
可
否
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
投资估算 动态追踪控制管理
四、环境规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㈠ 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1、按规划主体划分
可分为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全国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0504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环境规划能帮助我们在经济发展中保护自然环 境,避免因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的不可逆损失, 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环境规划可以帮助确保经济社 会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环境规划能够减少人类和动植 物之间的冲突,保护管理》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 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并掌握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角色。
背景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规划和管理来 保护人类、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现 在和未来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环境规划的流程
1
调研评估
2
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趋
势,评估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
影响。
3
实施监测
4
根据方案和措施,实施规划,并定期 监测和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确定目标
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实际情 况制定计划和政策。
环境规划可以制定和实施污染 防治措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 善。
环境规划的原则
系统观念
环境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系统性地考虑自 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
参与性
环境规划需要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反映各方的声音和利益,促进民主和透明。
科学性
环境规划应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客观 事实,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方案设计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规划方案 和措施,包括时序和空间的要求。
环境管理的角色
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环境规划可以帮助确保经济社 会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环境规划能够减少人类和动植 物之间的冲突,保护管理》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 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并掌握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角色。
背景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规划和管理来 保护人类、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现 在和未来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环境规划的流程
1
调研评估
2
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趋
势,评估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
影响。
3
实施监测
4
根据方案和措施,实施规划,并定期 监测和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确定目标
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实际情 况制定计划和政策。
环境规划可以制定和实施污染 防治措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 善。
环境规划的原则
系统观念
环境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系统性地考虑自 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
参与性
环境规划需要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反映各方的声音和利益,促进民主和透明。
科学性
环境规划应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客观 事实,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方案设计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规划方案 和措施,包括时序和空间的要求。
环境管理的角色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762c9183d049649b665879.png)
10
(1)污染源评价: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研究,找 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方式、途径、特点、
排放规律和治理措施等。
(2)环境污染现状评价:根据污染源结果和环境监
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
(3)环境自净能力的确定。 (4)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5)费用效益分析:调查因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
1.环境调查 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 源调查、环境质量的调查、环保治理措施效果的调 查以及环境管理现状的调查等。 2.环境质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即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描述,以 便查明规划区环境质量的历史和现状,确定影响环 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掌握规划区环 境质量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规划区 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 容包括:
3.自然保护规划 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范围很广,但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主要是保护生物 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 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地貌景观等,中国幅员辽 阔.不但野生动植物等可更新资源非常丰富,而且 有特殊价值的保护对象也比较多.迫切需要分类加 以统筹规划,并尽量制订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 划和重点保护区规划。 此外,在环境规划中,还应包括环境科学技术 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3方面环境规划 所需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 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 8 理现代化的研究等。
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环境管理学。因此,环境管理往往
包括着两层含义,一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看待,它是研究 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污染,解决环境危害,协调人类与环境冲突 的学问;二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待.它是环境保护 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ffc0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d.png)
3
生态红线划定
解释生态红线划定的必要性,介绍生态红线划定 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严格控制生态红线范围内的 开发活动。
生态恢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01
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水体修复技术
02
介绍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应对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环 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土 地退化、水污染等,降低 环境风险。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
环境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 工业污染控制。
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管 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前
当前的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 等,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实现长期繁荣。
节能减排政策
该政策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物排放,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 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管 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
实现。
生态保护政策
该政策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 野生动植物,通过划定自然保护 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
措施来实现。
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 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水污染控制
总结词 污水治理 工业废水监管 水生态修复
水污染控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涉及减少污 染源、净化水质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 害物质。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推行废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bed6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4.png)
城市水环境改善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3fe4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4.png)
壤、水文等)。
生态系统的作用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生态保护技术
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
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福祉。
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生态保护技术的实践
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水域生态保护、城市绿化工程等。
生态恢复技术
生态恢复的意义
交通尾气治理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加强交通管理,减少尾气 排放。
扬尘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道路运输 等扬尘源的管理,采取洒 水、覆盖等措施。
水污染防治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雨水收集与利用
采用活性污泥法、A2O工艺、MBR膜 过滤等技术,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 、冲厕等用途。
饮用水处理
意义
环境规划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 手段,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途径,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保障。
环境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原则
科学性、前瞻性、综合性、可操 作性、公平性等。
目标
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环境规划 开始起步,主要关注点是 污染控制和治理。
农村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背景
该农村位于浙江省的山区,近 年来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问题。
实施措施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 场、建设生态保护区等。
案例一
浙江省某农村环境规划
规划目标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恢复生态 平衡。
效果评估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农村的环 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 平衡得到了恢复。
生态系统的作用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生态保护技术
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
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福祉。
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生态保护技术的实践
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水域生态保护、城市绿化工程等。
生态恢复技术
生态恢复的意义
交通尾气治理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加强交通管理,减少尾气 排放。
扬尘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道路运输 等扬尘源的管理,采取洒 水、覆盖等措施。
水污染防治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雨水收集与利用
采用活性污泥法、A2O工艺、MBR膜 过滤等技术,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 、冲厕等用途。
饮用水处理
意义
环境规划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 手段,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途径,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保障。
环境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原则
科学性、前瞻性、综合性、可操 作性、公平性等。
目标
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环境规划 开始起步,主要关注点是 污染控制和治理。
农村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背景
该农村位于浙江省的山区,近 年来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问题。
实施措施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 场、建设生态保护区等。
案例一
浙江省某农村环境规划
规划目标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恢复生态 平衡。
效果评估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农村的环 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 平衡得到了恢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fc23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9.png)
案例分析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帮助您理解实践中的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
案例介绍
深入了解一个真实的环境规划 与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
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帮助您分析和解决类似问题。
案例讨论
通过讨论不同的案例观点和建 议,深化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 理解。
课程评估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评估方式和要求,帮助您全面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环境规划工具
如环境评估、环境预测、环 境指标等。
环境管理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实践,帮助您学习如何有效管理环境问题和提升环境绩效。
1
环境管理定义
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监测、控制和改善的过程。
2
环境管理原则
包括预防原则、合规原则、绩效改善原则等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系统等。
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 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学习资源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 考书籍。
环境规划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和工具,帮助您理解和应用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环境规划定义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进行有 针对性的规划和管理,实现 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原则
包括综合性、科学性、可操 作性、可持续性等。
1 课程作业
完成指定的课程作业和项目。
2 期末考试
参加期末考试,测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课程反馈
提供课程反馈和建议,帮助不断改进课程质量。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深入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 的原则、工具,并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其实践应用。
课程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1314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9.png)
02
环境规划基础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 2 3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 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环境保护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等措施。
生态监测与评估
通过生态监测和评估,了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 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审计,检查其环 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
对环保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确 保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04
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环境预测与情景分析
总结词
环境预测与情景分析是环境规划中的重 要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发展情景下环境 的可能变化。
VS
详细描述
环境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对未来 环境状况进行科学预测的过程。情景分析 则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未来发展情景,评估 不同情景下环境可能受到的影响。
环境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总结词
环境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环境规划中 的重要工具,用于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 化环境数据。
详细描述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库系统, 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环境数据。地理信息 系统则是一个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对地理空 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分类与特点
01
介绍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分析资源利用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02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探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e8214833687e21af45a9b2.png)
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环境具有独特的外部效益,其外部效益是 房地产价格提升的主要根据之一。我国建 筑大师陈世民曾指出:“我国的住宅发展 ,开始着眼于环境,追求生存空间的生态 、文化环境。城市人口正在逐步向大城市 郊区、交通干线周围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 区聚集。都市的山、水、湿地、绿树、青 草,正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亮点”, 在这些地区的商品住宅的价格具有提升潜 力大、速度快的特点。”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1、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 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 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 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 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 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 作用等。 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 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 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B、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 极限; C、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环境行为的转变
不良行为
理想行为 充足的环境预算 重视政府的环境 公共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 通过ISO14000认证 循环经济 关注企业环境形象 和责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节约能源、资源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政府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轻视环境的公共责任 轻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地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一、环境规划概念
按照《环境科学大辞典》(1991),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
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 环境规划的含义:
(1)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 成部分。
– ①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以环境资源为基础, 只有资源满足要求,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环 境 管 理 概 念 的 产 生
环境管理概
念是人类在
与环境污染
斗争的实践
中产生的。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
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 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 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其中 ,管理手段主要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 教育等5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 行为。
微观环境管理
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的 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 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 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 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 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 作。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二 环境规划的作用
(一)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这种战略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 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相协调。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三.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 ② 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没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可能编制出环境规划。 – ③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最终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与环境规划的目标协调一致体现出来。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2)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规划就 是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环境规划手段协 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 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在一定时期内根 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决定。 (4)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为环境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最佳 方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使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 环境规划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
• 叶文虎. 环境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朱庚申. 环境管理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第四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趋势
思想的基本点是:环境问题必须与经济社会问题一起考虑,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求得解决,求得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环境保护战略只是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原则、方针、政策、目标、 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而要把环境保护战略落到实处,则需要通过环境规划来实 现……….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的内涵
宏观环境管理
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 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 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 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 策和措施的总称。
环境 管理
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 战略问题,主体是国家和地方 政府
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 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问题,主 体是环保部门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二)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三)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四)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综合性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 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性反应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环境问题的地区性特征十分明 在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 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社会管 显,环境规划与管理必须注重 这是环境规划生命力的主要标 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 理的综合一体化,决定了它的整 ‚因地制宜‛ 1.目标可 志。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复杂,是自然、工程、技术、经 体性,这是环境管理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准确 行,即符合经济和技术支撑能力, 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也是 和难以获得是环境规划与管理所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2.方案具体而 多部门的集成产物 面临的难题 有弹性;3.措施落实,最重要的是 目前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 资金和工程配套措施的落实,并 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是环境 与其他建设规划相匹配;4。易执 规划与管理的准绳。 行;5.与现行管理制度和方法相结 合;6.保证目标的先进性;7.与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
环境规划与管理
桂 明 生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guimingsheng@
重要参考书目
• 丁忠浩. 环境规划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 海热提 · 涂尔逊.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马晓明. 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20世纪50年代——―八大公害‛ 事件,大力开展污染治理 60年代末,70年代初—— 陆续成立全国性环保机构 7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 需要对整个人类环境系统实 行科学管理 80年代——对环境管理的理解 主要停留在微观层面和对环保 部门的倚重上。 90年代——对环境管理的理解 开始重视对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