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加田中学/黄常周来源:摘自:《瑶族民间文化校本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同学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农村中学大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学校内部自发”、有的学校“回应外部指令”,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属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过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密切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农村学校特色。
例如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民族中学、加田初级中学等根据民族特点,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特色的“民间故事”、“民间风俗”、“民间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
面对当地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应以地方的实际情况为本,以学校为本,以同学为本。
在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至少不应该以教材为教材,教教材。
一个主题的确定,只是确定了教学的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教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补充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接受过程。
所以说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有着更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一起活动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一种认识方法,从教师发明性地指导同学通过探索,发现“新知”的意义上说,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科学方法。
或者说,它是教师施教和同学学习知识、技能使身心发展而工同活动的方法。
因此把教学方法只看作是教学施教活动的方法是片面的。
教学方法应是施教、受教双方活动的方法。
校本课程更体现施教、受教双方活动,即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根据民族特点所进行的“连山瑶族民俗风情”这一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为例。
把保守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同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1-29T01:51:57.33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丁建军刘欣南[导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
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丁建军刘欣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摘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
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学科;农村小学;课程探索;引言: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在我校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科学教育占有重要的一席。
学校现有8位科学教师,虽然均为兼职,但其中有学科骨干,有市科学学科带头人,经多年来的培养、发展,是一支比较有活力的梯形队伍。
我们一直致力于完善科学教学条件,仪器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大体上已跟进装备。
2015年,在全县小学率先举办“科技节”,延续至今。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系列活动,都是一场盛宴,让全体师生普遍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非凡意义。
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在历届县市级科技节和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基于此,我们将科学学科特色的打造定位,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之一。
我们追求的是,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科学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张品牌。
一、构建“自主探究”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四主五步”。
“四主”,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五步”,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拓展延伸,而科学课的重点在于“自主探究”。
下面从两个课例来说明我们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例一:刘建华老师执教的科学课《周围的空气》——将课本第二个吹气球的活动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情景导入,把一个瓶子设计为两类“一类有洞,一类没有洞”,让学生带着所历经过的“吹气球”游戏进入学习,唤起探究动机。
农村小学“口琴进课堂”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口琴进课堂”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实践研究在2005年底我校就把口琴引进课堂,2009年创建为口琴艺术特色学校,口琴学习按照“低年级段激发兴趣爱好,中年级段打好基础,高年级段重在提高”的要求,发动学生人人参与。
学校建有校口琴艺术团,每年段建有一个年级口琴队,口琴队成员有专职教师辅导,每周吹会一首新曲子,每天抽一段时间进行训练。
我校把口琴教学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以此繁荣校园教育文化,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和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现在只要你一走进我们的校园,就随时可以听到那悠扬的口琴声!下面谈谈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策略。
一、着力开发与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同步的口琴应用校本教材。
从2006年起,我校为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将口琴作为教学乐器引入课堂。
几年来,在不断反复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口琴,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拓音乐视野;能促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
然而,在口琴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教材就乐器学习的内容跟不上我们学习的进度,缺少相应的口琴教材。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着手开发乐器进课堂的校本化研究,重新去审视课堂器乐教学实践。
我们可以从课堂乐器的应用入手,提出科学的操作策略,促使乐器在“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上作用最大化,让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我们所开展的乐器综合应用研究与实践是基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音乐教学中。
因此,为促使教学的规范、有效性,必须开发口琴教材。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
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主体,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校本研发探索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浅谈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校本研发探索胡永前(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郑家小学)摘要:科学课程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开展难度相对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教材本身与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差异大,难以全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开展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发,利用当地的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实施活动成为当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以此为出发点,对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校本研发进行简要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学习兴趣;课程教材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研发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就农村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校本研发而言,课程资源还相对比较稀少,因此,利用当地的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实施科学活动非常有必要。
一、小学科学绿色课程的含义说起大自然的颜色,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绿色,也就是绿色就包含着自然的意思,故此绿色课程也就是自然课程、环保课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绿色课程,能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小学研发科学绿色课程的意义1.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绿色课程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天性,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培养农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通过开展绿色课堂,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开展学习,以兴趣促进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
3.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开展绿色课程,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绿色课程就要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
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课认识周围的世界—家乡永昌县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
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
位于东经101°04′——102°43′,北纬37°47′——38°39′。
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人,辖于中国镍都——甘肃省金昌市。
下辖6镇4乡,111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
境内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与戈壁沙漠东西展开,南北山岭夹峙,相间排列,山地平川交错,绿洲荒漠绵延。
最低海拔1452米,最高海拔4442米,平均海拔2000米,耕地海拔1452~2400米。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毫米,无霜期134天。
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
年蒸发量2000.6毫米。
永昌自然矿藏丰富。
全县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约60余种,矿产地9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约20种,中小型矿床难以定数。
除包括镍在内的铁、铜、锰、锌、铝、铅、钨、铀、锑等金属矿藏外,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陶土、膨润土、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硅石、水晶石、冰洲石、王髓玛瑙等。
储量丰富,潜力无限,亟待投资开发。
其中煤炭、花岗石储量尤为丰富,产量居甘肃省前列。
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永昌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力支撑。
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年均5.3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
辖区内建有火电厂一座,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以上;现已建成梯级小水电站五座,年发电量600万千瓦时以上,成为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和地方工业发展的能源保障。
1996年国务院授予“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称号”。
永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东西横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错成网,公路硬化率达100%。
县城距中川机场280公里。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课程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基础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已逐步在学校实施。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实际自主实施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适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决策过程。
其次,根据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这是教育系统中权利和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二、关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我们学校位于农村。
将来,一些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
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体验农业劳动,树立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师和学生对花椒的栽培、管理、加工和利用都有感性的认识。
从技术角度看,花椒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易懂,群众和家长更了解。
花椒也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我们最终将花椒的栽培、管理、收获和利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备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思想、通过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及用途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一部分セ椒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华明娇的美丽孝顺的女孩上山找药治疗她重病的父亲(有人说是为了救几个兄弟,也有人说是她的未婚夫)。
她接受了白胡子老人的指导。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特色学校的创建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特色学校的创建作者:张兴武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4期甘肃省古浪县曙光完全小学是一所国扶贫困县农村小学,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9人,教职工1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小学二级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与探索》是我校于2005年7月申报,并被列入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的一项教育科研项目。
2005年8月,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
此后,课题在我校一至六年级七个班全面铺开,到2007年4月,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效果,2007年9月,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验收。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首次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随着新课改实验工作的深入推进,开发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充分满足学生兴趣、个性、爱好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每个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校是一所国扶贫困县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生源质量较差。
如何结合农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具有能够形成学校特色、体现学校独特发展方向、并能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的校本课程,是我们亟需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申报立项开展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经过我们的认真调查了解和分析,决定开发和实施《热爱生命学会生活》校本课程。
二、多措并举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创建1.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我们针对本校师资力量差次不齐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养,着力提高他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一是开展专题学习,学校选编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文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二是组织教师收看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案例;三是开展结对帮教,组织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对,通过“能带新,一帮一”活动提高他们的素质;四是邀请农技员、司法助理员、交警协管员及镇、村卫生所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实施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2)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第一部分 杞柳的美丽传说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
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
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
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
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
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
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
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
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
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
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
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
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
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
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
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
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
校本课程《乡情》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乡情》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结合平坊满族乡党委、政府“十三五”关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县城后花园”的规划部署,平坊中心校结合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乡情》。
通过研发此校本教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一)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审议)名誉顾问:安国生(平坊满族乡党委书记)韩树行(平坊满族乡政府乡长)总策划:徐晓波(平坊中心校校长)主编:郭怀利(平坊中心校副校长)(二)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策划:徐晓波(平坊中心校校长)主编:郭怀利(平坊中心校副校长)编写组牵头成员:徐晓波(负责第一单元《平坊概况》编写工作)郭怀利(负责第二单元《秀丽风光》编写工作)王艳宇(负责第三单元《风土人情》编写工作)徐珊珊(负责第四单元《民生建设》编写工作)徐建海(负责第五单元《产业建设》编写工作)王兴民(负责第六单元《家乡名人》编写工作)编写组成员:张丽萍沈丽华曹志红张秀云王凤夏美娜陈震兰海燕张亚兵李贺然刘京艳陈力娟刘兴华崔亚君刘福霞李志慧刘春阳张淑平陈静四、校本课程《乡情》实施原则(一)人文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教材《乡情》的内容选择既要体现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又要突出思想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真正达到文与道的统一。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1)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校本教材”要借重地方资源,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身边的事物为研究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而自主开发。
目的为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校承担的《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是基于农村地区广大师生对家乡资源的熟悉与了解这一前提开展研究的。
我们立足现实,体现农村特色,通过明确目标,制定方案,规范管理,精心实施。
依托农村特色乡土文化与自然资源,通过资源搜集整理,研究讨论,操作提炼等环节的逐一推进,突破了校外资源与校内学生协调相融的瓶颈,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初步完成《风土人情与人文历史》;《艺术创作与自然资源》;《特色种植与田间管理》”三套校本教材,为后期此课题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关键词】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农村资源地域特色【正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统一设置课程,所有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课程标准、一套教材,教材开发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顾及地方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以小学教学为例,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单一化逐步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转变。
教师千方百计的将各类农村资源引入课堂,特别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株植物,一张照片、一个故事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特色教学之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一规定给了学校在国家与地方教材之外开发校本教材的权利。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校贯彻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开展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等系列化建设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校本研究为起点,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了学校特色化建设的进程。
一、结合实际,努力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很广阔的空间。
我们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礼仪、安全及热爱家乡方面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
二、搭建校本教研平台,研究开发学法课程。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我们以学法研究为突破口来扎实落实新课程精神。
我们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基本形式,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引领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现专业成长。
1、校长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专业带头人。
在实验研究的不同阶段,校长给老师们做理论上的辅导和实践中的指导。
校长深入到教研组内和老师一同进行备课研究;到课堂上做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讨。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确定编写思路,拿出具体的课时内容,指导教师怎样定准学法,怎样将学法指导的过程阐述清楚。
校长定期召开课程编写组会议,听取老师的汇报,教给老师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们解除疑虑和困惑,鼓励老师们大胆开展工作。
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充分发挥了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作用。
给老师们拓宽了发展的空间,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使得全体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自觉地成为研究的主体。
2、管理者是学习的排头兵。
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率先学习研究。
从校本课程理论到实践操作等都进行深入学习,每个人都担当起培训主讲人的任务,全程参与学法的研究与指导。
小学文明礼仪校本教材《
中心校校本教材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本策划: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者的话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文明、发展文明的场所,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美好心灵的展现;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学习做人就让我们从了解礼仪、学习礼仪开始吧!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修课程。
小学生要主动学习掌握必要的礼仪,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内外兼修,从仪表、举止、谈吐和待人接物等方面展示出高雅的教养,通过主动学习、热爱劳动、诚信友善等来体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会再接再厉,深入持久地开展礼仪、养成教育。
由于我们缺乏编写课本的经验,有加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平阳小学《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和“夏辉小学校本课程教科书”作了参考,在此一并致谢。
国庆乡中心校校本课程编写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编写说明一、编写目的为配合本校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切实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感受文明的快乐!并最终形成国庆乡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校本特色,特计划编写本套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
二、编写原则及要求本套教材的编写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配合文明礼仪课题研究,有选择、有重点地介绍学生日常生活礼仪常识,阐明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礼仪规范。
从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述说。
教材设计力求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研发力求体现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本土性。
全套教材分六册,分别供一至六年级使用。
校本教材【范本模板】
前言我们宁姜中心小学本着“依托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
推出了校本课程-—手工制作这一特色。
根据我们农村学生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级校本教材-种子贴画。
在学校领导的时刻关心,美术教师的精心指导,及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下,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
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而且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在这四年中,师生们共同努力,对种子贴画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在选取的工具上,不同的种子选用不同的工具。
小一点儿的种子如:小米,碎玉米碴,直接用手把他们均匀地撒在涂胶的地方。
大一点儿的种子如:大米、黑米,用沾了胶的牙签一点一点地去摆。
再大的种子如:绿豆、红豆、黄豆、葵花,用镊子夹着去摆。
其次,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拓展.除了选用常见的大米,小米,绿豆外,还加入了花、树的种子及干果的果壳。
例如:用瓜子壳来粘贴小鸟的羽毛。
由于瓜子壳有天然的纹理,所以用它粘出来的小鸟惟妙惟肖,就像要展翅高飞.为了解决种子颜色单一这个难题,同学们想出了涂色、染色的好办法.用水粉或水彩颜料把大米染成红色。
这样,做出来的小鲤鱼,颜色鲜艳,人见人爱。
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种子贴画就呈现我们面前了。
在这四年中,勤劳聪明的学生们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
学校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制成展板,供师生们欣赏和学习.当各级的领导检查时,对这些作品赞叹不已。
远道而来的同行们用相机来记录这美好的一瞬间。
种子贴画已经成为宁小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今后的校本教材开发中,宁小的师生们一定会对种子贴画继续研究、创新.让种子贴画这朵奇葩在宁小永远绽放。
DIY—-有趣的种子贴画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玉米渣、苡米……这些五谷杂粮可以制成美丽的壁画。
种子画以植物的种子作为颜料进行创作,大到黄豆、瓜子,小到草籽,都成了小朋友创作的上好材料。
(在一颗种子上,画上头发、眼睛、嘴等,就成为有丰富表情的人物头部,再把几颗种子按不同角度拼摆,便可成为人物的身体形态.在任意拼摆调整形态时,乐在其中。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者:董建军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9年第20期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对课程改革所赋予各科课程新的性质、基本理念、核心目标与重要内容。
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将会对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研究,探索校本课程的新体系,更有益于总结经验教学,及时发现问题,为学校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不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我校地处会宁县甘沟驿镇,这里是古驿道重镇,民风淳朴,良田肥沃。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优势,黄河水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浇灌到田园村庄,使得沿路两旁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多角度改革,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有许多新举措,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面对实际,因地制宜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学校很难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如在劳动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方面,小学生认识自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仅限于科学课本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项技能。
又如体育课活动器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要求,活动用具传统,学生不太喜欢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者认真思考,群策群力,从现有实际出发,合理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点和兴奋点的校本课程来补充原来陈旧和简单的一些学生活动,并把它作为一项理论加以总结,在实际运用中尝试施行。
二、开展综合实践,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在探讨校本课的开发利用之前,制订了许多方案、措施,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实际运用。
为此,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纲要》,其中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范围、该当和措施等做了较为规范的指导,让大家感到有章可循,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1.从实际出发,凸显三个“有利于”这里的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家庭实际出发,这也是最大的实际。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路径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路径作者:李安东来源:《天津教育·上》2023年第10期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农村小学生的作业量被有效减少,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更快乐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落实“双减”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了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中心小学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科整合,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多彩多样,着眼于发展学生个人素养,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
一、校本课程概述“校本课程”这一意识滥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的公立学校,要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课程计划框架内的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主张以学校为核心,让教师、家长、学生等参与课程决策。
几十年的时间内,这一思想迅速被世界各国运用进入教育系统的课程决策中。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也就是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三级,课程决策权力开始逐渐下放,主要体现在各级学校在国家方针领导下,由教师队伍作为主体对课程自行开发和实施,以落实课程计划、彰显学校优势、培养学生特长。
进入21世纪,各地学校开始掀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热潮。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校本课程建设得到极大推动,课程决策权力分配得到很好优化,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决策的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中心决策者。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数学课堂一般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眼里的数学就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习题的累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
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学科,缺少机会从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新课改以来,倡导人人学必需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想,得到数学发展,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趣、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摘要】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基础。
由于师资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农村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升数学教育质量,需要进行改进与创新,加强师资培训和支持。
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实践经验。
未来,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应朝着更全面、更实用的方向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提升。
在总结与展望中,应重点强调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在农村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重要性、地位、发展历程、问题、挑战、质量、改进、创新、实践、经验、师资培训、支持、成功案例、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作用、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好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更高级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掌握数学知识可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1.2 数学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数学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的发展。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我们需要重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作者:董付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8期【摘要】快乐阅读的实践研究的具体模式和执行措施——四创设——创设读书环境,四保证——保证读书时间,四竞赛——每学期四次读书竞赛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
加强实施指导,以待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农村小学快乐阅读【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快乐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JKGH2017-050。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90-02我校位于河南省豫西山区偏僻的乡村,交通、文化、教育等不算发达,部分学生家长出门打工,造成孩子上学无人管,由爷爷奶奶监护。
这些孩子生活在农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的各种文化设施比较落后,文化活动少,学生缺乏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二是农村家庭图书的拥有量很少,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三是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家长很少有读书的习惯,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更谈不上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有些家长对孩子重视的也只是考试分数而不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四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学校藏书量不足,对课外阅读要求不高,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少,校园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五是学生个人课外读物极少,用得最多的也是《学习辅导》或《作文选》之类的书籍,课外阅读量少面窄,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质深受影响和制约。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干扰,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看从小摊买的廉价低质的漫画等通俗读物上。
再加上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思想,一切为考试服务,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突出的针对性。
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
为改变这种状况,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健康发展,我校开展了小学生快乐阅读实践研究,研究并实施一套具体模式和执行措施,开发一套校本课程,供指导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桥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
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
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
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
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
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
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
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
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
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
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
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
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
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
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
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
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
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我镇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镇所处地区有几十年的杞柳种植历史,被称为“白柳之乡”,这儿不但家家种植杞柳,而且户户把柳条编织成工艺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国,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从技术角度分析,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杞柳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因此,我们最终把杞柳的栽培、管理、收割以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
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
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
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
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
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
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
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
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
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
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
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
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
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
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
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
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
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
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
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
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第二部分杞柳的生长习性及特征杞柳,别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
为杨柳科中的柳属,落叶丛生多年生灌木。
高达3米。
树皮灰绿色;小枝淡黄色或淡红色;芽无毛。
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有锯齿,幼叶红色,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叶脉褐色,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而抱茎。
杞柳的主要品种有大白皮,红皮柳和青皮柳等:大白皮:皮白色。
生长快,枝条长,粗细匀称,节间长,成熟后枝条皮呈栗色,剥皮后洁白美观,绵软柔韧,品质最好。
红皮柳:枝条鲜紫红色,节间短,叶柄红色,髓心小,质量次于大白皮。
青皮柳:枝条青绿色,叶片长而大,生长快,产量高。
枝条髓心小。
质脆、品质较差。
杞柳喜光照,属阳性树种。
光照不足,生长不好。
喜肥水,抗雨涝,以在上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沟渠边坡地生长最好,肥水条件好,枝条生长旺盛,可以正常生长20~30年。
在干旱瘠薄土地条件下,枝条生长细弱矮小,寿命缩短。
在浅积水2~3个月的不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主根少而深,发达的主根可深达1.2米,侧根比较发达,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层中。
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河岸、沟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是固堤护岸的好树种。
耐盐碱性能较差,土壤含盐量如超过0.3%,则枝条生长减弱。
杞柳种子很小,且易随柳絮被风吹走,不易采集,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第三部分杞柳的栽植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应选择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种植。
杞柳主要是插条种植。
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
见效快。
插条种植按季节又分为春季和雨季两种。
春季种植,指冬季将条子窖藏起来,春季解冻后扦插种植,雨季插条种植即雨季用鲜条插条种植。
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过后连阴天,选择木质化程度好的条子扦插种植,本地多采用这种方法。
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是边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沟渠、堤岸、道路旁边坡上进行栽植,这些地方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杞柳生长,一般条子可长达2.5~3米以上,一墩产条5~10千克。
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选用一年生,茎粗1厘米左右的条子为宜,芽子要饱满,条子要健壮、无病虫害。
扦插前,将条子剪成20~25厘米长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边剪成马耳形,剪口下第一个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
雨季栽植,选用木质化好的条子,将枝条上的叶片橹去,注意不要伤害芽,然后按要求将枝条剪成段,随剪随进行扦插。
扦插时要使第一个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随即踏实保墒。
气适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发芽。
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条,影响成活。
第四部分杞柳的管理杞柳系多年生灌木,一次种植多年割条收益。
因此要想获得连年高产,必须加强抚育管理。
除加强肥水管理、松土锄草和排涝外,最重要的是平茬、养茬、拿杈、防治病虫害。
平茬、养茬:杞柳栽植当年能生长5~10根枝条,一般在立冬前后将杞柳条齐地面割掉,割后留茬不宜太高,此后,每年进行割条1~2次。
杞柳条经过几年连续割条,根茬逐年提高,致使条子萌条少,长势弱。
拿杈:当年生长的把柳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易萌发生、长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后既不利于条子长高,又影响条子光滑度。
为此,要及时进行拿杈。
拿杈需在杈子木质化前进行。
防治病虫害是杞柳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之一。
危害杞柳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二虫。
即:1、锈病: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叶片脱落。
多发生在秋分前后。
发病前可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敌锈钠,每10天一次。
2、金龟子:食害杞柳叶子,主要发生在谷雨和立夏前后、可喷洒敌百虫液进行防治。
3、小象鼻虫:主要危害杞柳条嫩尖,咬断嫩枝,严重的影响杞柳条质量。
在成虫发生时,可喷洒西维西液。
第五部分白条制作杞柳条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或冬季下雪前进行收割。
要掌握随割条随剥皮。
剥皮前要准备用木棍做成的夹子,先把枝条下头剥开一点皮,放在夹子里,然后由粗头向细头抽拉,得白条,或使用剥皮机,既快又省力。
剥后及时晒干,晒干后的枝条按粗细分级成捆,贮藏。
贮藏期间严防烟熏、受潮,以免枝条发霉变色。
第六部分杞柳的用途做成白柳后的杞柳其用途主要是编织工艺品出口创汇。
柳编制品,原料以棉柳(又称南柳、白柳)、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为主,以藤、竹、草、铁、皮等原料为辅,采用手工、半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