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

合集下载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外在形象:外貌、衣着、举止等。

2. 内在特点:性格、兴趣、优点、不足等。

3. 自我观念: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4. 人际沟通:尊重他人,善于表达,倾听他人意见。

5. 合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自己。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4.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3. 准备纸和笔,让学生写自我反思的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们认为自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教师讲解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特点。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

5.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6. 自我反思: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8.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分析学生写的自我反思文章,了解他们的自我观念和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

3.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改进建议。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我是谁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我是谁

《我是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外在形象:外貌、穿着、举止等。

2. 内在素质:性格、兴趣、能力等。

3. 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确评价自己。

4. 自信培养:树立自信,克服自卑,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鼓励。

3. 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了解自己的外在形象。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穿着和举止。

3. 教学环节二:探索自己的内在素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 教学环节三:正确评价自己。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卑。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互相描述自己的特点,包括外貌、性格、兴趣等。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

3. 制作自我介绍卡:学生制作自己的自我介绍卡,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等,用于课堂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小组讨论等。

2. 自我认知能力:评估学生在自我描述和评价方面的准确性和自我认知能力。

3. 人际交往能力: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中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我是谁》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我是谁》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我是谁》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习惯。

4.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2. 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方法3. 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重要性4.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卡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我认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5.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反思。

7.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我是谁”的作文。

板书设计1. 《我是谁》2. 主体内容:自我认知的概念、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方法、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3. 配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插图,如人物肖像、心理漫画等。

作业设计1. 作文:《我是谁》2. 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课后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 家长参与: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1. 导入热身活动:以一个简短的互动游戏开始,例如“一分钟自我介绍”,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等,以此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我是谁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我是谁

《我是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姓名、外貌、性格等方面。

2. 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接纳自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谈话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姓名、外貌、性格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他人、接纳自己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自我认知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自我认知和接纳他人的态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分析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

2. 作业模板: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的模板,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

3. 反馈表格:准备用于收集学生对课程反馈的表格,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心理教案_我是谁

心理教案_我是谁

心理教案_我是谁第一篇:心理教案_我是谁正确认识自己【辅导目的】使学生清醒地自我认知;让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的共存共促进作用。

【辅导方式】评论故事、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一、认识自己——“我是谁” 活动一:镜中的我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会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那么,镜子里的那个人到底是谁?你又是谁呢?(找几个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小结:同学们在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外在形象,那么怎么能全面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呢,让我们来学习正确认识自己。

活动二:给自己画像你究竟是怎样的你呢?给自己画一画像。

要求:能突出自己的特点。

在画像旁写上我的姓名、血型、性格、爱好、优点、缺点、理想等,越详细越好。

(播放轻音乐)分享:小组交流自画像,每个组员都要给“我”写些意见或建议,要求态度一定要真诚,每个组员都要轮到,不能有遗漏。

这个活动带给你哪些感悟?认识自己我右以有哪些途径?(自我反省如自我对话,写日记。

以他人为镜,如与他人作比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二、寻找自己同学都讲了他认为的自己,那他讲的是否正确?正确认知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一)听故事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会飞的兔子有一只兔子看见鸟儿在空中在自由地飞翔,羡慕不已,它幻想自己也能展翅高飞。

有一天,兔子来到一座山崖边,它想:“要是我能直接飞到对面的山崖就好了。

”就在兔子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一阵龙卷风从它背后袭来。

兔子被龙卷风卷起,正好卷到对面的山崖上。

这一幕被一只山羊看到了,惊讶地说:“这真是一只神奇的兔子,竟然还会飞!”山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森林里的朋友们。

从此,兔子骄傲极了,逢“人”就夸自己的飞行技术如何高超。

一次,兔子对大伙儿说:“我要对你们再次展现我的飞行技术,让你们大开眼界。

”于是,动物们纷纷随兔子来到山崖边观看它飞行的过程。

只见兔子使劲一跃,还没跳出几米,就掉下山崖摔死了……思考:(1)兔子为什么会摔死呢?(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我是谁?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我是谁?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我是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

3. 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接纳与自信心培养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3. 讨论题及活动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谁?你了解自己吗?二、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10分钟)1. 介绍自我认知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三、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10分钟)1. 介绍几种自我认知的方法,如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

3. 分享一些自我认知的技巧,如设定镜子实验、日记记录等。

四、自我接纳与自信心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学会接纳自己。

2. 分析自我接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自我接纳。

3. 探讨如何培养自信心,分享一些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提供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日记等实践成果3.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六、探索自我兴趣与爱好(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1. 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分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如倾听、尊重、合作等。

3. 分享一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如主动沟通、学会妥协等。

八、学会调节情绪(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

2. 介绍几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运动、倾诉、冥想等。

小学心理健康课精品教案《我是谁》

小学心理健康课精品教案《我是谁》

小学心理健康课精品教案《我是谁》一、教学目标:1.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 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能准确、诚实的描述自己。

三、课前准备:(生)笔、纸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刮大风”,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和关注。

师生搬着椅子围坐在教师里。

开始活动时,教师撤出一把椅子,站在圈外,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

”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子坐,动作慢的学生就没有椅子坐了。

这个活动做了几次,刮到了“爱思考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

接下来进行了下一个活动——“我是谁”。

(二)、师:在课下的时候,有的同学问我,老师,到底是先有鸡呀,还是先有蛋啊?其实人跟动物一样,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是从哪来啊,最先是由猿猴变来的吗?今天我也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你了解你自己吗?你了解他人吗?师:现在老师找两个同学来描述班里的一位同学,然后由其他同学来猜。

学生A:他是一个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学生,他上课回答问题特别响亮,他个子比较矮小……学生B:她是一个爱思考的女孩,每次有脑筋急转弯,她总是第一个抢答……师:好!前面二位同学各自描述了一位同学,其他的同学立刻就猜出了是班里的哪位同学。

看来同学们不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而是平常很少将观察的镜头对准自己。

今天我们就提供一个机会给大家。

[教师分发小纸片给学生们,学生各自写15条左右]教师提示学生诚实、全面地评价自己,大约花5---10分钟。

然后,八人一小组。

老师把同学们写的纸条随意打乱,分发给同学们。

自己在小组内讨论你手中的纸条的主人,大约花3分钟左右。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2.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接纳与自我成长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小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我认知。

2. 新课导入: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认知。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

5. 总结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

7. 自我接纳与自我成长: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

8.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自我成长计划的设计。

9.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长计划,其他小组给予反馈。

10.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制定自己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小组讨论活跃度3. 学生分享与反馈的质量4. 学生自我成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五、教学资源1. 自我认知案例2. 小组讨论指导手册3. 自我成长计划模板六、教学活动1. 自我介绍小游戏:通过让学生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增强自我认知。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过程,加深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理解。

3. 心理测试:引入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让学生通过测试结果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4. 成长日志:鼓励学生定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是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是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是谁》一、教案背景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重压力,小学生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如自我认同、自尊心、自信心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本教案将围绕主题“我是谁”展开。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培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自我是谁,了解自身特点和优点。

2. 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4. 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1: 了解自我 (1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自由表达自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画一张自己的肖像或写一篇自我介绍。

3.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了解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Step2: 发现自我优点 (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分享自己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是什么,并将其写在小纸条上。

3. 学生以群体形式将纸条整理贴在黑板上,悄悄观察和阅读。

4. 教师指导学生齐心协力,总结并展示黑板上的自己的优点和特点。

Step3: 提升自信心 (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信的重要性,明确自信的定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信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鼓励,分享成功的经历和感受。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肯定游戏,即每个学生轮流站在讲台上,其他学生以正面的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4: 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 (20分钟)1. 教师介绍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概念,明确目的和好处。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书写下来。

3.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反思和评价,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教案内容: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同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使学生了解个人身份的特点和内涵,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和抗挫折能力。

三、教案重点1.学生对自我认同的理解和提升。

2.探究个人身份的特点和内涵。

3.学习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

四、教案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自我认同的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自我认同是什么?为什么自我认同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很重要?2.知识讲解(15分钟)a.介绍自我认同的概念和重要性。

b.分析导致自我认同问题的原因。

3.活动一:认识自我(20分钟)a.学生自愿上台,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特长、兴趣爱好等。

b.同学们互相交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4.知识讲解(15分钟)a.介绍个人身份的概念和内涵。

b.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身份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5.活动二:探究个人身份(20分钟)a.学生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份关于自己身份特点和内涵的海报。

b.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报告,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6.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心理压力的概念和种类,并强调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7.活动三:应对压力(20分钟)a.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自己在面对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方法和心得体会。

b.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

8.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进行适当激励和肯定。

五、教案延伸1.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完整版)《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完整版)《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完整版)《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教案——“我是谁”【活动设计】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五、六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

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年级小学生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有健康的心理。

【辅导目的】⒈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⒉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⒊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辅导方式】⒈听故事⒉讨论⒊填句游戏⒋角色扮演。

【辅导准备】⒈小镜子(学生自备,每人一个)⒉录音带《骆驼和羊》⒊幻灯片(自制)⒋“形容词检核表”挂图。

【辅导时间】1学时【辅导地点】教室【辅导步骤】一、导入⒈引起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关注与兴趣。

师:大家把带来的小镜子拿出来,对着自己,现在老师问大家:“镜子里是谁呀?”“我!”“那我又是谁呢?”大家对镜在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⒉让学生想2-3分钟,并主动讲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3-5人)。

⒊老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讲了他认为的自己,那他讲的是否完全正确?有哪些方法来认识自己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二、听故事⒈师:下面,首先让我们听一个故事(放录音)。

故事《骆驼和羊》内容概况: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于是它们进行一场比试。

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叶子伸出墙外来。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而羊却怎么也吃不到。

于是,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不肯认输,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草,可骆驼却怎么也钻不进去。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优点。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级和谐。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特征。

2.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教授学生如何与人沟通,提高交际技巧。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观点,分享自己的经历。

2.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 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提高沟通能力。

4. 引入心理测试,让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 准备小组活动所需材料,如卡片、笔等。

3.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 安排心理测试,提前准备好测试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是谁》。

2. 课堂活动一: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重、眼睛颜色等。

3. 课堂活动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6.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沟通,增进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分析学生心理测试的结果,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4.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1. 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心理健康我是谁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我是谁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我是谁教案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全面的关注和呵护。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我是谁”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部分。

通过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份以及自身的价值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2. 学生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尊重他人的身份和差异;3. 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感;2.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身份和差异。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用一些幽默的小故事或问题来引入,例如:家长问孩子“你是谁?”孩子回答“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每个人除了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之外,还有其他身份吗?核心活动(30分钟)1. 学生自我介绍要求学生轮流进行自我介绍,不仅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级,还要补充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身份,例如:学生、朋友、兄弟姐妹等。

其他学生要用肯定的语言回应,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价值感。

2. 身份的探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个小小的种子,有五个成长潜力:智力、体力、艺术、人际关系和品德。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潜力,然后描述自己正在成长的身份,并写下自己在这方面的愿望和目标。

3. 自我认同板报让学生在纸上制作一个自我认同的板报,用图片和文字展示自己的身份和特长。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展示,如绘画、剪纸等。

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和欣赏。

巩固拓展(20分钟)1. 探讨身份和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身份和差异。

2. 尊重他人的身份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其他组员要想办法赞美他的身份和特点。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我是谁》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我是谁》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我是谁》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明确自我认识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树立自信心,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含义与意义2. 认识自己的方法与途径3. 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我4. 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使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测试,引发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意义,以及认识自己的方法与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我,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我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

六、板书设计1. 《我是谁》2. 主题: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我,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3. 板书内容:自我认识的含义、意义,认识自己的方法与途径,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我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自传,要求真实、客观地描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画一幅自画像,要求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3. 制定一个自我提升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我是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五六年级

我是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五六年级

我是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五六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教学内容1. 自我探索: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2.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

3. 自我表达:教授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学会欣赏自己和接受自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学会倾听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活动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2. 自我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

4. 自我表达:教授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5.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

6. 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优点。

板书设计1. 我是谁2. 副自我探索,自我认知,自我表达,团队合作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每个环节的关键内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短文,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活动,用于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不同。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和沟通。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

2. 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智力、能力、心理素质等。

3. 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改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克服自卑情绪。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性格特点和人际交往能力。

3.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绘画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材料、日记本、画纸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便于学生专注听讲和参与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小游戏,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自己,让学生了解课程目的和意义。

3. 教学环节一:讨论自己的外在形象,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4. 教学环节二: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性格特点和人际交往能力。

5. 教学环节三: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特点和优势的作文。

2. 绘制一幅代表自己性格特点的漫画。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收获和感悟的日记。

八、课后辅导1. 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九、课程评价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力等。

学校心理辅导系列我是谁教案

学校心理辅导系列我是谁教案

学校心理辅导系列-通用-我是谁-教案章节一:引言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我是谁”这一主题的兴趣。

内容:介绍心理辅导的概念和目的,解释“我是谁”的主题意义。

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心理辅导的认知,讨论为什么了解自己很重要。

章节二:自我认知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

内容:解释自我认知的定义,探讨如何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来认识自己。

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观察,记录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分享并讨论。

章节三:性格特点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性格特点对自我认知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自己性格特点的能力。

内容:介绍性格特点的概念,探讨性格特点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

活动:让学生完成性格测试,讨论性格特点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章节四:价值观和信念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观和信念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明确和坚持自己价值观和信念的能力。

内容:解释价值观和信念的定义,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生活选择。

活动:让学生讨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思考它们如何塑造自己。

章节五:目标设定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自我认知设定目标,培养学生设定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内容:介绍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设定目标。

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我认知设定个人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章节六:情感智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情感智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识别和管理自己情感的能力。

内容:解释情感智能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和与他人互动来提高情感智能。

活动:让学生进行情感智能测试,讨论如何提升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智能。

章节七:人际关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对自我认知的影响,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能力。

内容:介绍人际关系的类型和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沟通和同理心改善人际关系。

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讨论交流技巧。

章节八:应对压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课前准备:(生)笔、纸四、教学难点:五、体验设计:六、教学过程:(一)引入主题:提出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在古希腊神庙的扁额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材中也记载有这样的。

可见古今中外人类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中不断地探索羊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今天我也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1、你了解你自己吗?你了解他人吗?学生:较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学生:不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教师:现在请三位同学谈谈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客观了说明你有哪些优缺点。

如: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等等。

学生A: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是一个怕失败的人。

老师:这位被山带谈的是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请同学扩展开来谈自己,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等等。

学生B:我是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我是一个好比好强的人,我是一个知错又难改的人。

学生C: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个怕羞的人,我是一个上课迟到的人。

老师:好!前面三位同学简单地谈了谈对自我的认识,看来同学们并不完全了解自我和他人。

今天我们就提供一个机会给大家:请同学们在纸片一上写上我是谁?(20条左右)[教师分发小纸片给学生们,学生各自写20条左右]教师提示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大约花10-15分钟。

教师:现在,请同学之间交换低片拥不拥护看一看,互相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然后,每一组推荐一个或两个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大约五六个学生代表)(三)有效引导,逐步升华经。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我是谁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我是谁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我是谁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我是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点,提高自信心。

2. 让学生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

教学重点:1. 学生自我认知,了解自我。

2. 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自我。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

教学方法:1. 板书教学法2. 活动指导法教学过程:1. 开门见山了解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朋友不理解自己,或者觉得自己很寂寞。

幼小的心灵渴望被理解,渴望拥有信任、安全、温暖、接纳、未来等等。

而这些需要从自我认识开始。

2. 启发式提问:你喜欢什么?你讨厌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你的同学喜欢什么?你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你觉得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呢?3. 学生完成小组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点写在卡片上,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点进行班级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选择自己的伙伴。

4.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一个好朋友。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别人,不嘲笑、不欺负别人;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认真听别人说话;最后,我们也应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别人了解我们。

5. 制作海报,让学生把自己每个组的名字和特点放到一个海报上,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和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提高自我认识。

另外,通过讨论如何做一个好朋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

最后,通过制作海报,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继续写相关内容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首要保障。

而自我认知的核心要素就是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缺点、价值观、人生目标等等。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

《我是谁》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优点和不足。

2. 自信心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成功经历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 沟通能力提升: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情绪调节: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情绪波动。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感受,提高同理心。

3. 分享成功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激发自信心。

4. 情绪调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布置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相关教学PPT、活动道具等。

3. 小组分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成长。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

2. 自我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填写自我介绍表格、绘制自己的肖像等,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优点和不足。

3. 小组分享:学生将自己完成的自认知活动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增进彼此的了解。

4. 成功经历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和受到鼓舞。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情,提高同理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心理健康教案《我是谁》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课前准备:
(生)笔、纸
四、教学难点:
五、体验设计: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提出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在古希腊神庙的扁额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
己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材中也记载有这样的可见古
今中外人类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中不断地探索羊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从里来我到里去今天我也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1、你了解你自己你了解他人
学生:较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
学生:不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
教师:现在请三位同学谈谈你自己样的人客观了说明你有些优缺点如: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等等学生A: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是一个怕失败的人
老师:这位被山带谈的是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请同学扩展开来谈自己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等等学生B:我是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我是一个好比好强的人我是一个知错又难改的人
学生C: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个怕羞的人我是一个上课迟到的人
老师:好!前面三位同学简单地谈了谈对自我的认识看来同学们并不完全了解自我和他人今天我们就提供一个机会给大家:请同学们在纸片一上写上我是谁(20条左右)
[教师分发小纸片给学生们学生各自写20条左右]
教师提示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大约花10-15分钟
教师:现在请同学之间交换低片拥不拥护看一看互相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然后每一组推荐一个或两个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大约五六个学生代表)
(三)有效引导逐步升华经
教师:非常好这次同学们比较清楚、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和他人告别是认识到了自己和长处和短处我想每一个同学都想成为一个理
想完美的人那么请在你们写的缺点前面上加上“应该”两字把你们的缺点转变成优点例如:“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改为“我应该是一个勤劳的人”
[学生们动笔改缺点成优点]
教师:现在请八位同学谈一谈现在较完美的你:“我应该是一个……的人”说出自己对今后的期待和对的要求
[八位学生分别发言谈出自己的心声每个学生发言都鼓掌鼓励他们敢于正视自己表扬他们有改正缺点错误的勇气]
教师:这次请同学位去掉“应该”三字现在你没有那些缺点了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我们表十位同学上台发言大声地喊出你对自
己今后的期待同时请下面的老师同学支持促使你以后的行动[十位至二十位学生上台喊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老师同学不断鼓掌鼓励、宽容和支持他们老师在每位同学发言之后都作出点评如:我们相信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你确实是一个勇敢发言的人今天上台就是明证;同学们和老师给你机会让你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人……] (四)总结点评
教师:我们每个同学上了这堂课后我想每个人都有了一些感受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上这堂课之后你有些收获或见解
学生A:我对自己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B:我有改正错误缺点的信心
学生C: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也认识了别人的长处
学生D:我更清楚地了解了我的朋友和同学
学生E:我对别人认识了就更容易宽容人缺点的错误
………
教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说的非常自然也就说出了我们这堂课的目的那就是——
1、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板书在黑板上)
七、课后记录:
本课是心理健康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本堂课更传布清楚地认识了学生更有利于今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生通过这堂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增强了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一个理想完美的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