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农业的区位选择

合集下载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介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和限制因素,提高对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而北方地区则以旱作为主。此外,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等因素也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热量
【答案】A 【剖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的利 用和改造方面的知识。
(1)需了解沼泽地和盐碱地的特点。沼泽地是 在积水和地下水浸渍及湿生植物作用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中水分太大,长期潮湿、缺氧。盐碱地的土 壤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的碱性成分物质,对植物生长 危害极大。
5、广深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交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3、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 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 行改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 的。例如: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 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 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有三: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 、牧草或休耕地,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2)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 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3)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 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地理》
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景观图判别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由此分析出农业
的主要区位因素。 ②分析对比天津农业分布图与杜能环示意图的异同,初步学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只能发展种植业,山区只 能发展畜牧业
B.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 北纬22°,这是改造自然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2.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组织课堂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3.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2.图表: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便于学生分析数据;
3.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学习农业地理和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农业区位选择的现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地考察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出合理的农业布局方案。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农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5.实践能力:学生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稻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吗?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农业区位选择(多图)

农业区位选择(多图)

制约西北农业条件 水资源不足(限制)
河西走廊的粮棉
水源(主导)
即时训练1:请说出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 气候 (热量) 水源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 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 市场
土壤 科技 劳动力 政策
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8.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棉花收购价格的影响,各个地区 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发生很大变化。 政策 9.以色列发展的无土蔬菜 科技
10.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为干旱、半干旱地 区,前者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可种小麦;后两者有 黄河水灌溉,可种水稻。 水源
易混辨析: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
•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 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粮棉等农业生产的主导 因素?
水源
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导因素: 对该地区发展农业影响最大的因素
基塘农业( 地形) 东北大豆( 土壤)
城郊农业( 市场)
无土栽培( 技术)
限制性因素:其他条件都能满足,惟有某个条件
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 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得到满足, 该因素即是主导因素。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的定义
二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三 农业的分类
四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 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种植业 林业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林、牧、副、渔 牧业 副业 渔业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4、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原创3: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原创3: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0 11 12 收割(忙碌)
绵羊 在牧场上 配种
剪羊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收割后的
饲养 放牧
(忙碌) (忙碌) 麦田上放牧
③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农 农业区
业 的
位因素
区 及其变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技术条件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 动力、土地价格等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气候 地形、土壤、水源
市场
劳动力
科技
交通运输 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政策
除图中的因素外,说一说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 有哪些。
农民的文化素质、资金状况、科技情况等对农民 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问题探究(二)
6.分析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因素。 ①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2.农业区位 (1)区位的含义 。 思考:什么是“区位”? 所谓“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
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相互联系。
区位=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问题探究(一)
(一)小组讨论 1.在中间这幅图中,如果选 择一个区域发展农业生产 ,你选择那个地方?为什 么?
市场
⑥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科技
问题探究(三) (一)小组讨论 7.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么?请举例说明。
结论: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 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什么是农业地域?

高一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新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新人教版)

思考:这些影响因素是 思考:
一层不变的吗? 一层不变的吗?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自然因素可以改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改良酸性土壤)
种植业
林业
农 、 林 、 牧 、副 、渔
牧业
副业
渔业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奶牛场布局在哪里?原因? 奶牛场布局在哪里?原因?
B
城 镇 主要公路
C A
河流
区位概念
位置
城市郊区交 通干线附近 近市场—— 近市场——近城市 ——近城市
影响因素
污染、饲料——郊区 ——郊区 污染、饲料—— 时鲜业—— 时鲜业——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 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南部
人口较密集
形成
自然因素
混 合 农 业
气候暖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气候暖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出口海外、交通便利、政策鼓励、 出口海外、交通便利、政策鼓励、 科技发达、地广人稀 科技发达、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 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 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 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 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 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 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 极刑。 极刑。

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体系构建
高效课堂互动
要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等,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表解如下: 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表解如下: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2)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 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 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举例分析如下: 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举例分析如下: 地区 不利因素 利用和改造 东部丘陵、 缓坡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东部丘陵、 地形坡度 缓坡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大,水土 将坡地改造为层层平地进 云贵高原 流失严重 行耕作 引水灌溉,发展棉花、 引水灌溉,发展棉花、瓜 宁夏平原、气候干旱、 宁夏平原、气候干旱、 果等需要大量光照的作物 河西走廊 降水稀少 及耐旱作物 江南丘陵 酸性土壤 改造土壤及种植茶树等 沼泽地过 通过排水以改造水分条件 三江平原 湿 发展河谷农业, 发展河谷农业,种植耐寒 青藏高原 高寒 的作物, 的作物,发展高寒畜牧业
主导区 位因素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应用提升
1.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 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B ; C ;D ;E 。 (2)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是 因素中, 、 、 因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 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 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①横断山区的 立体农业 : ;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②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 大都是两年三熟: 大都是两年三熟: ; 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③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 (4)如果对 、B因素利用不当,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 如果对A、 因素利用不当 因素利用不当, 如果对 问题? 因素进行改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问题?对A因素进行改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因素进行改造要注意什么问题

鲁教版 必修2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29张PPT)

鲁教版 必修2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29张PPT)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答题模板)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 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5.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合作探究1
(1)据图说明新疆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1)答案:①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及山麓绿洲地区。 ②盆地边缘多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山麓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和山地降水,灌溉水源较充足。
(2)答案:①新疆地处暖温带,热量较充足;②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且病虫害发生概率少;③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水源充足;④种植区位于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⑤政府政策的支持;⑥我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等。
小试牛刀
C
B
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情境材料: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加上高山阻挡,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日照时间长,作物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养分积蓄;降水量少,气候干燥,作物主要靠引水灌溉,病虫害发生概率小;气温变化大,特别是春夏及秋冬之交,日温差变化极大。在此区位条件下,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白色产业”得到发展。 新疆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
试分析新疆大力发展“红色产业”的原因?发展特色农业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2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第3题。 3.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件11: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件11: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的区位选 择影响越来越大。
五、农业地域的形成
混合农业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 会、经济和科技等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我国的混合农业—基塘生产
开 阔 视 野
课堂小结

农业区位的含义
●政策
❖ 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 ❖ 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 ❖ 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 ❖ 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 ❖ ,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 保鲜冷藏技术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
地域上大为扩展
姜你军
●市场
“姜你军”、“豆你玩” 、“蒜你 狠” ———刻画出农产品因市场需 求大,出现价格普涨走势。
②气候适宜
③水源丰富
山东省寿光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这 ④土壤肥沃
里光照充足,雨量适度,地下水源丰富,土质肥沃,蔬菜生产有着 悠久的历史。寿光市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青羊铁⑤交通发达
路纵贯南北,羊口港可直达日本、韩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 ⑥市场广阔
区。
⑦蔬菜种植
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鼓励、限制、调整、 决策的作用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改善温度) 种植蔬菜大棚
(改造地形) 修建梯田
(改善水分) 喷灌
菏泽种植业的变化
交通 运输 的发 展
种植 技术 的提 高
市场 需求 的变 化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充分利用有利因素, 适当改造不利因素。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揭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内涵和外延。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明白农业区位选择受到市场需求、交通运输、保鲜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农业发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为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通过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我们探讨了农业生产如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选择。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案例。

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

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

要抄笔记!
1.(1)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 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 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 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
1.(2)市Biblioteka 、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 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和冷藏 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 展。 (2).优势互补,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利用气 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减轻灾害损失, 避免恶性市场竞争。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
种植业
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农、林、牧、副、渔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 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含义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2、新颖形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我国农耕区 生产谷物 饲养家禽
家庭生产 规模较小
三、混合农业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 小麦—牧羊带 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典型:墨累--达令盆地
三、混合农业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
想一想: 澳大利亚 的混合农 东南部 业区与降 水、气温、 人口分布 降水量较大 有什么关 系?
总结 需要 理解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 业
乳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 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 农业
世界上的农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种 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 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地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件(共31张ppt)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现在的西安 人为什么可 以吃到新鲜 的广东荔枝? 推测当年贵妃姐姐当年食用的荔枝有可能来自何地?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第三步: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物流)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冷藏保鲜技术 (科技:化肥、农药、良种、机械、 种植技术与经验)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发展

市场变化
市场影响的地 域范围扩大
生产经营 规模和地 域类型发 生变化
文 化 、 科 技 的
玻璃温室 光、热、湿度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地形 人工培育土壤(无土栽培) 土壤
自 然 环 境
扩大种植 范围,影

响生长时
展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间、季节
荷兰的鲜花
美国的乳畜带
改造——热量
塑料大棚、 玻璃温室的农业
1.平原地区(或坡度<25°的地 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 山区(或坡度>25°的地区)适 宜发展林果业与畜牧业。
2.千烟洲是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 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 人工草场。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地势较 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 发展耕作业。地势较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 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
水源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材料一:视频介绍桑基鱼塘。 材料二: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工 商业凋零,市场停滞,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 销量下降,桑基鱼塘面积大大缩小。 材料三: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 与市场经济的影响,由于蚕桑业相对花卉工多、生产周 期长,产值低,桑基鱼塘基本消失,部分向珠三角外围 地区发展,部分改为果基、蔗基、花基等。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学习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案例学习,关于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这是用实例说明新疆地区是如何根据区位条件,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的。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学习,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会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提出对不利自然条件如何改造。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难点:运用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西湖龙井视频为导入。

【目的】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课本,直奔主题,引出农业的区位条件。

【过渡】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后,我们再来答疑解惑。

板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熟悉课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介绍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思维发散】通过引导,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会泽大洋芋种植因素有哪些,从而得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4.案例分析,深入探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和劣势,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5.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引导:结合农业区位选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6.总结提升,巩固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水稻田、茶园、棉花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农业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随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业景观会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3.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b. PPT制作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c.展示时间:每人不超过10分钟。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以下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

地理②必修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

地理②必修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 政策 接干预农业生产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 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术 条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件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 范围
课堂演练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 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同一种农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 下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总 结
1.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本 方法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 合作用,但都具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 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 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 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 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 位因素。


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形成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澳大利亚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阅读《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 产结构、经营 方式、科技应 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 哪些特点?
举例:成县店村镇等川坝地区农 民近几年大力发展“三蒜”种植,而 在几年前却很少,这是为什么?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 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问题:种植葡萄要想获得更好的 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 之外,还要依靠什么?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 要条件。
材料: 近年来,成县县委、政府实施 “万亩核桃园基地”建设工程,大力发 展核桃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栽植核桃 树。许多农民放弃粮食种植而选择栽植 核桃树,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的政策也会对农业区位产 生深远的影响。
课 题: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件27: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件27: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主要因素:地形
主题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活动:阅读材料,指出农业景观变迁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历了下列变化
1984年 水稻田
1995年 甘蔗地
2000年 鱼塘
2004年 花卉棚
改革开放政策放开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主权;经济繁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主题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题3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耕作业 畜牧业
主题3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 草原地区
主题3
想一想:澳 大利亚的混
合农业区与
东南部
东南部 降水量较大
降水、气温、 人口分布有 什么关系?
人口较密集
东南部 气温较温和
主题3











休耕放牧小麦
小休放 麦耕牧
地 地地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解析】自然条件没有发生改变,作物的生长季节没有调整;国家政策 和政府对蔬菜的种植没有干预;而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 蔬菜的销售范围扩大,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农民的种植面积增大, 形成基地。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创设情境
我国人多
农副产品需求量大
创设情境
能不能请到人帮忙? 能卖出去吗?
气候合不合适? 土质好不好?
运得出去吗?
确定探究主题
探究主题
农业概述
农业区位 因素
农业区位 选择基本
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
A.气候温暖湿润 C.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D.生物多样性
5. 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荷兰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生产的主 要优势是( A )
A.劳动的变化
阅读课本P44案例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分析如下 问题。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 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市场、交通、科技等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建议: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气温较高的优 势;法国时鲜业具有技术水平高,靠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占领不同季节的 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 “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其改造的因素主要是( C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3. 海南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导因素是( D ) A.交通、水分 C.交通、热量 B.市场、水分 D.市场、热量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 业产业调整、西部大开发时机,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花卉产业带。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阅读课本P44案例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分析如下 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①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 业”的市场条件。
②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 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使得生产地与市场之间紧密联系。 ③通过科技投入大大克服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 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 稳定 ;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 较快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成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 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 1. 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 )
A.价格因素 C.消费者习惯变化
B.交通运输不便 D.气候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