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二轮易错题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6.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湘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6.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63b09dfe4733687f21aa4b.png)
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6.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一、选择题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1~2题。
年份总人口/万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906 705.68 6.79 21.24 3.66xx 7 438.07 8.76 41.49 3.23xx 7 966.24 9.94 45.86 3.13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 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2.导致上题中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家庭观念变化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人均GDP快速增长 D.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解析1990~xx年,该省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社会负担明显加重。
答案 1.B 2.D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近些年来,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于甲国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现代型”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4.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乙国的城市化进程减慢C.甲国的劳动力丰富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域分布、人口老龄化等内容。
甲国目前人口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
第4题,本题考查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
根据第3题的分析,甲国出现人口老龄化,乙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化进程快,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为少数城市。
答案 3.C 4.A下表为世界、中国、印度、德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xx年)统计表。
据此完成5~6题。
A.世界B.中国C.印度D.德国6.②国抚养比低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比重大B.青壮年人口比重大C.儿童人口比重大D.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解析第5题,运用比较法,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应为印度,最小的应为德国,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比世界的平均值要低,故①代表的是世界。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考点规范练18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考点规范练18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4f16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4.png)
考点规范练18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点规范练第36页下图示意某人口1亿以上国家2006—2010年每年的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的对比。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国2006—2010年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该国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该国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缘由是人口诞生率下降D.该国2009—2010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缘由是接纳外来移民2.该国最有可能是()A.德国B.俄罗斯C.美国D.澳大利亚答案:1.D 2.B解析:第1题,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2006—2010年该国人口诞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在不断减小,即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A项错;2006—2010年该国人口年净增人口数量增大,B项错;2006—2007年该国诞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C项错;2009—2010年该国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净增人口数量增大,说明外来人口增加,D项正确。
第2题,该国人口1亿以上,是人口大国;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德国人口是负增长,但人口不过亿;美国、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值。
所以该国最有可能是俄罗斯。
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进展。
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猜测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2010—2021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全都的主要缘由是()A.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B.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C.国际人口迁移增多D.人口老龄化加剧4.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进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实行的有效措施是() ①限制人口迁出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③进展智能化产业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D 4.B解析:第3题,2010—2021年,我国总人口不断增加,但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削减,两者变化特征不全都。
总人口增加缓慢,说明青少年比重降低,A项错;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B项错,D项正确;我国国际人口迁移数量较少,并不是导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主要缘由,C项错。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练: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练: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306b6cb14e852459fb579f.png)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2019·哈三中二调)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读广东和长三角的GDP、20~39岁人口占全国比例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B.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D.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2.结合图中信息,长三角地区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A )A.鼓励适龄人口积极生育B.放宽条件大量吸引外地人C.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D.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第1题,读图可知,长三角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高于广东,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A错。
长三角的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变化较小,广东变化大,说明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B对。
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的变化,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错。
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20~39岁的比例小于广东,经济活力低于广东,D错,选B。
第2题,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A对。
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长三角地区带来很多环境问题,B错。
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C错。
长三角地区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D错,选A。
(2018·武汉质检)目前,日本国内有约800万套空宅(住过后空置的房屋),且空宅数量仍在快速增长,预计15年后将突破2 000万套的大关。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鲜活度”的衡量标准,日本的餐厅数量则在急剧减少,由25年前的约85万家减少到了现在的约35万家。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0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含答案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0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0815be856a561252d36f82.png)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方向为提高人口出生率,之所以要 提高人口出生率是因为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社
会负担增加,人口抚养比增加。而目前我国人口死亡率还是较低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升高。
第 20 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b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c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
c
3.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b
4.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b
(2)人口容量的特点
b
人口增长及其模式
生育意愿不强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老
影响
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 年人精神孤单、生活困难问
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
负担过重
对策及今后变 化趋势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人 口数量仍会持续增加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 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 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目前
发达国家及少数发展中 国家
1.图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高—高—低”型;工业化初期属于“高—低—高”型; 后工业化时期属于“低—低—低”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排查练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排查练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7dd8356294dd88d1d26b89.png)
易错排查练(第五~六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区分指标认识模糊一句箴言判读时注意出生率、死亡率的曲线变化及其在不同年份的数值分布特点,并要结合所在国家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注意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导学号:29790101】1.我国(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C.2002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2.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1.D 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1987年,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故A项错误;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上升,故B项错误;2002年以后,人口死亡率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率,故C项错误;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故D项正确。
第2题,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类型为“三低”模式。
]易错点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错误原因对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与人口净迁入率之间关系认识不清一句箴言某地的人口净迁入率应等于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如果差大于0,则总人口增长,反之则减少。
人口迁移率反映的是人口的迁移状况,其值较大,说明人口迁移量较大,反之则迁移量较小3.三大城市群中(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江三角洲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长江三角洲人口迁出率最高4.导致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3.C 4.A[第3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数值,即可知正确答案。
第4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的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50e246caaedd3383c4d3fe.png)
课时规范练15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吉林长春一模)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不包括港、澳、台)的主要数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据此完成第1~2题。
1.据材料,目前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劳动力短缺D.人口增长快2.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答案:1.B 2.C解析:第1题,0~14岁人口占16.60%,为严重少子化,说明青壮年和老龄人口占比高,因此B项正确。
第2题,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出生率下降较快,其原因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生育意愿的转变,C项正确。
(2013福建福州质检)总和生育率指妇女终身平均生育的孩子数;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是“某国总和生育率和老年抚养比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中反映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印度B.巴基斯坦C.韩国D.尼日尔4.有关该国人口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70年以来人口总数持续减少B.1990年以来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上升C.未来老龄化将加剧D.未来劳动力将过剩5.中国总和生育率比该国低,主要原因是( )A.人民生活富有B.医疗卫生改善C.生育意愿降低D.计划生育政策答案:3.C 4.C 5.D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国家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970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即该国自1970年以来,人口增速明显减缓,应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故选C项。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5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5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c3cd330066f5335a812132.png)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5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考人口近几年考考查形式多运用人口资料分析、近几年考考查形式一、世界人口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问题。
(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①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②工业革命开始,欧美一些国家首先出现了人口持续增长的局面。
③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构成指标:M出生率、N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中阴影部分)。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其分布:(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深度思考1】为什么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提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首先开始下降,故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人口“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读世界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1995~2016年),回答问题。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年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2)非洲和欧洲的人口死亡率都比较高,原因分别是:非洲生产力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差,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欧洲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3)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问题。
【深度思考2】人口问题是由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造成的。
这句话对吗?提示不对。
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
高考第一轮复习——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第一轮复习——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8cf602f8f90f76c661371a2b.png)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 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
3. 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
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
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考点分析:考纲要求: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
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考情分析:1. 结合世界热点区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2. 以不同类型的人口统计图(如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3. 结合区域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知识梳理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由于不同时期生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二、人口统计图人口统计采用的地理统计图表较多,因此要学会判读地理统计图。
常见人口统计图如下三、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典型例题知识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例1:下图是某地区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1996年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A. “高—高—低”模式B. “高—低—高”模式C. “低—高—低”模式D. “低—低—低”模式(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 欧洲西部C. 拉丁美洲D. 亚洲中部思路分析:(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决定的,1996年该地区出生率为11‰左右,死亡率为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属于“低—低—低”模式。
(2)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生育意愿低,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低—低—低”模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18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18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12a828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f.png)
第18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①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②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结构可以分为自然结构,指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指人口的婚姻、家庭、民族、职业、教育程度等;地域结构,指人口的地理分布。
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都会反映在人口结构的变化上。
总体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5.“人口爆炸”⎩⎪⎨⎪⎧ 长情况的词汇人口的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J ”形曲线增长6.环境的限制性——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7.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微点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并非一定是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以是正增长,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在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是一种常态;而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
微点2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
从全球范围讲人口自然增长就是人口增长。
微点3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图中A-B段):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图中B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图中B-C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图中C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微点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专题1.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201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必修II)(解析版)
![专题1.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201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必修II)(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1e2c18cc175527072208fb.png)
【考情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知识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例1.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A.①时期和④时期B.②时期和①时期C.③时期和④时期D.④时期和②时期【变式探究】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湘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5章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答案
![湘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5章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d1b8db8f67c1cfbd6b82e.png)
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人口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2)人口自然增长率:①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②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人口增长模式(1)表现:图中①线代表出生率,②线代表死亡率。
(2)类型及特点:类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高—高—低”模式原始型高高极低传统型高高较低B:“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高低高C:“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低低低(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量就增加,只不过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而已。
(4)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而中国、古巴等则为现代型。
1.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模式“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平提高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人口问题人口寿命短,死亡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具体影响劳动力缺乏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造成劳动力不足、青年壮年负担过重对应措施发展生产力,提高御灾、抗病能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原始社会时期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ed5bdf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4.png)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__死__亡__率___下降,人口增长
很快
2.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___出__生__率__和__死__亡__率___。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____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__的不断提高。
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建立 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公平的秩序
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 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 最佳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 最适宜。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 数量。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 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2)人口增长 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3)人口净增长要考虑人口基 数和自然增长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有哪些?
__出__生__率___、死亡率和__自__然__增__长__率_____。
人口数量
最大值: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B点) 最小值: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长到0(C点)
(3)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情况下的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 系(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迁移率⇒
>0:人口数量增多(DE段) =0:人口数量不变(D、E、F点) <0:人口数量减少(EF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d4d07f07b9f3f90f77c61ba7.png)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第七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随堂演练巩固(原创题)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公报。
结合下表,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劳动力日趋短缺B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老龄化严重C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压力减小D老龄化和流动人口激增,”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引发关注【解析】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正增长,14 —60岁人口比重高达70。
14%,劳动力仍然充足;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且呈上升趋势,老龄化突出,但上升幅度不是最大的;随着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耕地和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增大;流动人口增长82。
89%,”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答案】 D2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应当采取下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A①B②C③D④【解析】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应当采取”三低”型(或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③④属于现代型,但③模式出生率稍微大于死亡率,符合我国基本国情;④模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属于欧洲一些国家的现状。
【答案】 C3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人口总数超过了河南省,居全国首位。
结合下列图表信息判断有关这一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近年来,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比河南省高②近年来,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广东省高③国家给予了广东省特殊的人口政策④河南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广东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从题目所给出的图表信息可以分析出:2003—2009年广东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河南;河南省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广东省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答案】 B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4—5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规](https://img.taocdn.com/s3/m/457dd0e4a45177232f60a2e1.png)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1~2题。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年生物量与可承载人口数呈正相关,即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
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6·安徽黄山质检]读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回答3~4题。
3.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大的年份是( )A.1990年 B.1995年C.2000年 D.2010年答案 C解析计算不同年份的某省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以比较即可。
4.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国高D.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答案 D解析该省201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3‰)均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2015·福建泉州模拟]右图示意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发展四个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该时期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答案 D解析甲乙相比,出生率均远高于丙、丁,但甲死亡率低于乙,甲阶段比乙晚(乙最早)。
丙出生率、死亡率均最低,出现最晚。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_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_1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训练含解析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34fbf9844769eae109edd8.png)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年龄。
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分为两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下。
下面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四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国家对应曲线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A.①日本②美国③中国④印度B.①美国②印度③日本④中国C.①日本②中国③美国④印度D.①美国②中国③日本④印度2.自1950年至今,关于图中四国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日本的年龄中位数始终最大B.美国的年龄中位数始终大于印度C.兴旺国家始终高于开展中国家D.兴旺国家变化幅度均小于开展中国家【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年龄中位数越高,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越多,老龄化就越严重。
曲线①自二战后,年龄中位数快速上升,目前老龄化问题最明显,因此为日本;曲线②自1980年前后快速上升,目前老龄化加速出现,对应我国20世纪70年代后实行方案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减缓,老龄化趋势严重这一现象;曲线③年龄中位数起始值较高,但增幅较小,符合美国经济开展早,人口结构变化不大的特点;曲线④年龄中位数长时期最低,符合印度高出生率,人口快速增长和少年儿童比重高的特点。
第2题,读图可知,1970年之前日本的年龄中位数低于美国,A错误。
曲线③的数值始终高于曲线④,B正确。
2021年左右,中国的年龄中位数超过美国,所以C错误。
日本的年龄中位数变化幅度高于中国和印度,因此D错误。
【答案】 1.C 2.B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是指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以下图为2021—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以下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2021—2030年,城乡老龄化差距缩小B.我国老龄化程度先加剧后减缓C.203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到达最大值D.老龄化“城乡倒置〞是短期现象4.解决我国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有效措施是( )A.放松城乡生育政策B.迁移城市老年人到农村C.控制农村劳力到城市D.迁移农村老年人到城市【解析】第3题,2021年城乡老龄化差距不到10%,而2030年达20%,城乡老龄化差距在扩大,A错误;读图可知,我国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增加,B错误;图中数据反映的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由图中信息无法确定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C错误;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根本原因是快速的城市化,大量劳动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与此同时,农村由于大量劳动人口的迁出,形成被动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这种现象随着经济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减缓,“城乡倒置〞现象将会改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六章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练习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六章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练习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7c1b65f18583d0496459c5.png)
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基础巩固组](2017·天津联考)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故选D项。
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和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③正确;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没有影响,故②错误;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故④错误,选B项。
答案:1.D 2.B(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A.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B.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5.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第3题,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劳动人口数量就不断增长,当劳动人口增长率刚好降低为零时,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零,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典例] (2019·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如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下题。
1.2019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性别比例B .医疗水平C .教育程度D .年龄结构[解析] D 第1题,由图可知,2019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到死亡率,但短期内医疗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
读我国M 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2-3题。
2.( )A .2019年B .2019年C.2019年D.2019年解析:2.D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可知,2019年M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两者相差4.1‰,差值在四个年份中最大。
3.由表可知该省()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D.人口出现负增长解析:C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由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劳动力情况。
经计算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9年为7.9‰,2019年为3.9‰,2019年为2.4‰,2019年为0.8‰,逐渐下降。
(2019·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4-5题。
4.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19年B.2019年C.2019年D.2019年5.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解析:4B5B第4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19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因此B正确。
第5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2019·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6.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如图示意台湾地区2019~2019年人口数据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台湾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A.2023年、2022年 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8.据图可知,2019~2019年台湾地区()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解析:7.D8.C第7题,结合材料中“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属相每12年一个轮回,图中2019年为虎年,故2022年为出生低谷期,2019年为龙年,故2024年为出生高峰期。
第8题,图中显示,2019~2019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死亡率波动比较小;自然增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台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已经进入现代型,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
(2019·青岛模拟)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题。
9.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解析:B第9题,读图1可知,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的过渡类型,与图2中的②阶段对应。
(2019·江苏高考) 如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1.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解析:[答案]10A11B信息1:横轴表示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值越大,说明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越高。
信息2:纵轴表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值越大,说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越高。
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贵州、广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农村、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均不到4%,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黑龙江、吉林、辽宁老龄化现象城镇比农村明显。
结合我国国情可知,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2019·日照一模)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如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
据此完成12-14题。
12.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
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A.1990~2030年B.1985~2050年C.1990~2019年D.2019~2020年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C.20世纪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D.2019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14.下列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12.A13.C14.D第12.题,本题可以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
第13.题,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20世纪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9年以后抚养比升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
第14.题,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的有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
下表为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表。
读表,完成15-16题。
15.关于()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16.青海省人口环境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最主要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B.消费水平低C.生态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解析:15.B16.C第15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9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1 246万,增长速度为14.8%;青海省人口增长了125万,增长速度为27.9%,故A、C项错误。
山东省人口密度大于青海省,D项错误。
山东省人口密度变化小于青海省,B项正确。
第16.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环境承载力低的最主要原因。
(2019·苏州模拟)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题。
17.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解析:A第17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数比例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数比例的现象。
读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含预测)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显示()A.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不大B.202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改善C.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一直比城市快D.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先慢后快19.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造成农村生育率低B.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城乡生育率差异明显C.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农村死亡率降低D.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解析:18D19D第18题,由图中曲线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很大;2020年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推测2038年后,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农村;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先慢后快。
第19题,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如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
据此完成20-21题。
20.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B.缓解我国老龄化严重的问题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21.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生育能力C.经济水平D.文化水平解析:20B21C第20题,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结构的优化,尤其是缓解失独家庭之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但这些都不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若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第21题,多数人在30~40岁时,第一个小孩年龄已经较大,且经过多年发展,家庭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在20~30岁时,工作刚起步,且刚组建家庭或生育了第一个小孩,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增大,因此生育二孩意愿较低。
潜在支持比是15~64岁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值。
如图为中国、印度、美国和日本四国人口潜在支持比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代表中国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潜在支持比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B.①国劳动力成本比②国低C.目前③国养老负担最重D.目前④国人口出生率最低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