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难点解读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难点解读—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例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相关考点]在公转轨道平面上绘制地球公转的方向。
(解析)在公转轨道平面上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参考答案)逆时针方向
(2)在地球公转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的字母里,分别填写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相关考点]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
(解析)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应先考虑“二至”,再确定“二分”点。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倾向太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南半球倾向太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出春分和秋分点。
(参考答案)A.冬至B.春分C.夏至D.秋分
(3)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A点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北半球的白昼比南半球(长、短)。
[相关考点]太阳直射点与节气的关系,昼夜长短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情况。
(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2022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考向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 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4.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C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题中材料可知,从P地出发的日期大 约为2月21日,距春分(3月21日)一个月,昼长为11小时;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P 地昼长为12小时,由此可见,出发日和春分时间相差1个月,昼长相差1小时;4月 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时间和春分也相差一个月,故推出,返回P地时, P地昼长约为13小时,故C项正确。
(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 回归年 。
一、地球公转运动中的两个“注意点”
1.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不管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均为 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地轴上端指向北,下端指向南;反之, 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 日为6月22日前后。 (2)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
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二分日,昼夜长 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 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 是同样道理。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 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①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①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①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地球公转图的判读(1)
反映地势的地理因子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每个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每个地理要素都在整体中发展着,如果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考查学生的地势要素时,往往用其他手段来考查,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水流流向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地势的变化。
我国的江河大多向东流,说明东边地势低,西边地势高,从而得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例如,下图是某城市布局示意图,图中曲线为城市地租(元/平方米)等值线,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该城市地势状况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根据图中的信息“河流”的流向,我们结合指向标,即可判读出该城市地势状况。
答案如下,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二、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的大小、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例如,读下图,比较从C和D行走,哪里更容易?通过比较,C处比D处的等高线密集,说明C处的地势起伏大,不容易行走。
三、利用羊肠小路判读地势的高低。
根据图中所给的小路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进行判读。
例如,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第36题)。
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我们一般的判读方法是利用等高线进行判读,而且是依据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来判读,这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打破常规思维方法,利用图中给出的其他信息,也能反映地势的变化特征。
从图中的小路我们可以看出,两条小路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
从而答出AA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
BB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
CC1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4讲 地球的公转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当地球位于 P点时,与之相对应的地理现象是( ) A.北极地区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B.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地处亚寒带针叶林带的驯鹿正大规模向南迁徙 D.山东北丘洼的土壤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第(1)题,L和S表示的是黄赤交角,它们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等 ;当冬至日和夏至日时,地轴和晨昏线的最大夹角可达23°26′;当黄赤交角 增大时,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将会扩大,温带的范围将会缩小。第(2)题,地球 位于P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此时,北极 地区处于夏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驯鹿夏季北迁,冬 季南迁;盐碱地的水盐运动规律是春季(旱季)积盐、夏季(雨季)淋盐、秋季( 旱季)积盐、冬季(旱季)盐分稳定。故B项正确。 答案:(1)C (2)B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 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 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 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如下图:
第(2)题,若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晨线和昏线上,则甲地地方时8时为日 出时刻,其昼长为(12-8)×2=8(小时),太阳直射另一半球(乙地所在的半 球),乙地昼长为16小时。
答案:(1)C (2)D
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 如下图所示:
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许袁君发布时间: 2010-8-7 13:36:18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
地球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是考察关于地球公转运动规律的常见题型,在近五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虽未独立的出现,但是这部分知识是考试所要求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作简要归纳。
地球是悬浮在宇宙中的椭球体,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中,由于我们观测的空间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地球公转视运动图(见图1)。
就图1中的四幅不同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我将其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1.地球公转方向2.地球地轴空间位置3./两分两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我们在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时,以上三个条件中必定有一个条件是已知的,根据它们三者间的关系,我们即可对公转轨道示意图进行准确判读。
具体判读方法如下(此处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加以分析):一、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在地球的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在地球的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二、地球的公转方向决定了在公转示意图中,地球地轴的南北两端的视位置。
如图2所示,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可知为地球南极上空俯视图。
也就可以判断出A、C两位置地球地轴的空间位置。
三、可根据地球地轴的空间位置来判断两至日地球的位置。
具体为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则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轴南端倾向太阳,则表示北半球冬至日。
可简要归纳为: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北半球节气)。
南半球则反之。
从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位置A时,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可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位置;地球在C位置时,地轴南端倾向太阳,可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位置。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顺势判断出图中B位置为北半球的春分日,D位置为北半球的秋分日。
以上分析是已知地球公转方向的情况下的分析,如果已知地球的地轴空间位置,或者已知两分两至日位置,我们也可以按照此方法判读公转轨道示意图。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图的判读会要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图的判读[会要]地球公转图的判读例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例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相关考点,在公转轨道平面上绘制地球公转的方向。
(解析)在公转轨道平面上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在地球公转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的字母里,分别填写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相关考点,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
(解)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应先考虑“二至”,再确定“二分”点。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北半球倾向太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南半球倾向太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出春分和秋分点。
(3)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点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北半球的白昼比南半球(长、短)。
,相关考点,太阳直射点与节气的关系,昼夜长短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情况。
(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越往北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越往南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点时,是(时间),此时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相关考点,节气对应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析)春分日——3月21或22日夏至日——6月21或22日秋分日——9月22或23日冬至日——12月22或23日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点纬线上最大,由此向南北减小。
(5)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点时,北半球得到太阳的热量比南半球是(多、少)。
,相关考点,太阳直射点与南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少的对应关系。
1005 2014-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昼长正午太阳高度)
5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等特点2. 掌握昼夜长短(包括日出、日落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基础回顾】 1.公转(1)方向:________________; (2)周期(1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速度(填图)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转和自转的关系4.公转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 ①标出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②标出A 、B 、C 、D 的节气和时间;③周期:1回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解析】1、公转速度的判读(1)在图中标出地轴、二分二至、公转方向。
(2)在图中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并判断A→B、B→C、C→D、D→A段的公转速度情况。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_____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____;D→A: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极夜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极夜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2、公转意义①: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1) 时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①判断A、B、C、D四个位置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版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第三讲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极圈至极点之间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 °52',极点上为23°26'
2021/4/17
江苏版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第三 讲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18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 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 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2021/4/17
江苏版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第三 讲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19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 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5.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江苏版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第三 讲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26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依据: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 0点对称;上午时长=下午时长;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下图所示:
樊升海:高中地理课本《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辨析
樊升海:⾼中地理课本《地球公转轨道⽰意图》辨析樊升海:⾼中地理课本《地球公转轨道⽰意图》辨析把昨天不精确的⼏处做了些修改,愿意接受专家们最严格的挑剔。
今天我们就认真讨论⼀下:⾼中地理课本地球的远⽇点和夏⾄时地球位置的关系。
本来应该有数据和图⽰,由于懒惰占了上风。
请⽼师们原谅。
我们先来说说⾼中地理课本《地球公转轨道⽰意图》1、先说什么是“⽰意图”。
就是客观对象的全貌,⼈的⾁眼不可见,⽽使⽤⾁眼可见的图来表达原有的意义,就是“⽰意图”A、这⾥要说明的是:⼀般的说,⽰意图不是按⽐例制作的,那是地图。
否则,这⾥的地球轨道就会画成⼀个圆形轨道。
由于太阳和地球质量不是⼀个级别,使的地球轨道⼏乎接近圆。
若按⽐例划成课本上这么⼩的图,就画成了⼀个真正的圆形轨道了,太阳会画不下,地球就画的看不见了。
B、课本上划的椭圆轨道,是为了说明“地球轨道”确实在严格数学意义上是⼀个椭圆。
只不过课本上的地球椭圆轨道,是⼀个长短轴差距较⼤的椭圆,这只是为了学⽣容易直观理解的做法,⽽不是真正的地球轨道的缩⼩版。
C、⽽课本上的太阳位置,却在椭圆的中⼼。
实际上,按照课本上的椭圆轨道,太阳该在椭圆右边的焦点上。
显然作者是担⼼问题对学⽣“变复杂”的简化制作。
“地球轨道”椭圆的焦点在太阳内部,距离⽇⼼只有⼏百千⽶。
所以,这个图⼜是⼀个“简图”,⽽不完全是个⽰意图。
D、⾼中⽣只要有“万有引⼒”知识,把太阳放在图⽰椭圆轨道右边焦点上,学⽣没有理解上的困难。
E、所以,课本上这个“公转轨道”图,既不是“⽰意图”,⼜不是“简图”,更不是“地图”,⽽是作者想让学⽣仅仅了解知识点的“理想图”。
2、从椭圆的性质看,也就是从标准的数学椭圆看:当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也就是6⽉21⽇前后,地球此时正好应在椭圆轨道左边的“顶点”上,这⼀点确实是距离椭圆右边焦点最远的位置,也就是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
从课本看,说这⼀点是地球的“远⽇点”,⼀点问题都没有!3、那为什么,课本⼜说地球的远⽇点在7⽉初呢?这是⼀个学⽣曾经问过的问题,⼏⼗年教师⽣涯,只有⼀次。
2019高中地理难点解读地球公转图的判读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难点解读—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例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相关考点]在公转轨道平面上绘制地球公转的方向。
(解析)在公转轨道平面上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参考答案)逆时针方向
(2)在地球公转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的字母里,分别填写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相关考点]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
(解析)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应先考虑“二至”,再确定“二分”点。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倾向太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南半球倾向太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出春分和秋分点。
(参考答案)A.冬至B.春分C.夏至D.秋分
(3)当地球公转处于图中A点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北半球的白昼比南半球(长、短)。
[相关考点]太阳直射点与节气的关系,昼夜长短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情况。
(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一、专题讲解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二、同步训练
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
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快后变慢B.一直变慢
C.先变慢后变快D.一直变快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
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
A.一直向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一直向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答案 B
解析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
6月5日位于夏至日之前,故丁位置符合题意,D项正确。
读甲乙两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5. 太阳直射点从a→b→c→d运动的周期是( )
A.365日5时48分46秒B.365日6时9分10秒
C.23时56分4秒D.29.53天
4、B
5、A
【解析】
4、读图,①为3月21日-6月22日、②为6月22日-9月23日、③为9月23日-12月22日、④为12月22日-3月21日.a为3月21日-6月22日、b为6月22日-9月23日、c为9月23日-12月22日、d为12月22日-3月21日。
故选B。
5.太阳直射点从a→b→c→d运动的周期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个回归年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故A项正确。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情况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A. 向东
B. 向西
C. 先西南后西北
D. 先东南后东北
8. 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A. 45°W向东到180°
B. 45°E向东到180°
C. 0°向东到180°
D. 135°W向东到180°
【答案】6. D 7. C 8. A
【解析】
6.根据上图的特征可知,地球公转在冬至日附近,极地上空有极昼现象是在南极上空的俯视图。
所以符合的是丁图。
D正确。
7.从a到b的箭头方向大致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相反,所以是大致向西;从a出发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高纬前进是西南方向,后一段路程再转向低纬方向,离南极点越来越远,是西北方向,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C项正确。
8.读图可知135°E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时刻为12时,与之共轭经线是45°W,为0时,该经线是自然日期分界线,a点位于0时经线西侧,向西到另一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线180°)之间,与此范围日期相同,所以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45°W向西到180°,选项A正确。
9、下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A、B、C、D四地中,近日点位于点,每年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位于点,每年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3)A、B、C、D四地中日地距离比较,由远及近的排列依次是。
(4)A、B、C、D四地中,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列依次是。
【答案】
(1)逆时针方向
(2)D 1 B 7
(3)D、A、C、B
(4)D>A>C>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第(1)题,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方向呈逆时针。
第(2)题,图中 D 点是近日点,地球经过此点的时间为 1 月初,公转的速度最快;图中 B 点是远日点,地球经过此点的时间为 7 月初,公转的速度最慢。
第(3)题,根据公转轨道图判断由近及远为 D、A、C、B。
第(4)题,日地距离越近,地球公转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10.下图是“扬州市某一窗户朝南的房屋”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可达一年中最大。
(2)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一年中每日正午时刻该房屋的阴影朝向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3)都朝正北方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地球处于A、B、C、D四点时的日期分别是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正午直接进入屋内的光照面积最小;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光照面积最大。
扬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其正南方,因此影子也总是向正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