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列夫托尔斯泰》(新八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下4《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八下4《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没什么不合适
修辞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部位
特点
比喻、夸张

多毛(长满胡须)
皱树皮、低矮的陋室、吉尔吉斯人搭建的 皮帐篷、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 小屋
卷起的滔滔白浪 黑貂皮面具 纠缠不清的树根、灌木丛 泡沫一样
(嘴上边)胡髭 (两鳃)长髯 眉毛 (弯曲) 鬈发
浓密 浓密、长 宽约一指、朝上倒竖 灰白、一绺绺

目光
变幻莫测
研读赏析
朗读课文6—9段,思考问题:为什么说
托尔斯泰有一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1、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3、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作出准确、 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6.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8.他眼睛的威力。 9.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 的“不幸”。
(眼上方) 额头
皮肤 (狮子) 鼻 藏污纳垢、缺少光泽、粗糙 宽宽的、两孔朝天
陋室小窗的上方的横梁、一堆用刀胡乱劈 成的树柴
用枝条扎成的村舍的外墙 被人一拳头打塌了
耳朵
嘴唇 眼睛 目光
难看
厚厚的 灰色 犀利、入木三分 闪光的珠宝 一道黑豹、一把锃亮的钢刀、枪弹、金刚 刀、手术刀、X射线、俯冲的猎鹰、一副寒 光四射的匕首、探照灯光 神奇的星光
一.课文前半部分写托耳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 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 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既是 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 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 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 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 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 这样,形和神相衬托,相反相成,使人物的外貌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及 里 , 逐
斯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泰
层 深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 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庸 普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麻木不仁: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倒在血泊中的小孩,他们竟然视若无睹,麻木不仁, 真令人愤慨。
黯然失色: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例句:在真理面前,一切华丽的谎言都会黯然失色!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器宇:
气概,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粗制滥造: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例句:如今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例句:公安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黑
网吧,不让它们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郁郁寡欢: 心情苦闷的样子。 例句:地震之后,他虽然活了下来,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 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 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 喻脸部轮廓,生动地描写出托尔 斯泰脸孔的粗劣。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事迹
晚年:他更为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 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创办了 20多所农民学校。
直到82岁,他离家出走在路途中因病离世,最终留给世界驰 骋于俄国文坛60年的90卷文集,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 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 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 精神世界。
读准字音
颊(jiá ) 黝黑(yǒu hēi ) 粗糙(cū cāo )
崎岖(qí qū ) 平庸(pínɡ yōnɡ )
滞留(zhìliú ) 蒙昧(ménɡ mèi )
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略读外貌描写,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段: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
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 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 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 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词语解释
禁锢;束缚,限制。
器宇:气概,风度。 锃亮:形容闪亮耀眼。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事迹
出生:他的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
作为:一心渴望并致力于去改革俄国当时的农奴制度,把自己 的私有财产分给农民,他很厌恶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只想 像一个农民一个亲自劳动,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胡髭

cāo

黝黑
滞留bǐyFra biblioteku一绺 鬈发 藏污纳垢
zhì qióng
liǔ qúan
gòu
粗糙粗
诚 粲
穹顶 禁锢
huáng
轩昂

颔首低眉 甲胄
xuān

hàn
惶诚恐 然
不无尴尬
zhòu
犀利
锃亮
àn
gān gà
zèng
黯然失色 意趣盎然
càn
广袤无垠
làn sì
炽热 粗
bǐng
àng
制滥造
dù n
mào yín
酒肆
chì
屏住
愚钝
第一部分(1—5段) 描写托翁平庸普通的外貌 特征。
平 庸 普 通
1须发的特点
2面部的结构、轮廓
3面部表情
4长相极普通
5相貌让来访者失望
“形”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 利 深 邃
6犀利的目光
7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8眼睛的威力
9赞美犀利的眼光,揭示他 人生的不幸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 俄国著名作家。
代 表 作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
斯蒂芬· 茨威格(1882-1942),奥地 利作家,评论家。著作丰富,如《名人 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 功的秘诀》等。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几 种语言文字,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 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 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 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 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 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 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托尔斯泰个人经历与思想转变
02
对贵族生活的厌倦、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寻求社会出路。
创作动机
03
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揭示俄国社会的虚伪、腐朽和罪恶,表
达对人性解放和道德完善的追求。
1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
01
02
03
故事情节
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 事为主线,穿插列文的精 神探索与农事改革实践。
2024/1/28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02
托尔斯泰思想与全球文化的对话
托尔斯泰的思想观念具有普世价值,与全球各地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对话
与碰撞,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28
03
托尔斯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托尔斯泰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
品和思想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道德与责任观念
安娜在爱情与家庭责任之间的挣扎, 反映了个体道德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 的冲突。
2024/1/28
14
04
托尔斯泰独特写作风格剖析
2024/1/28
15
现实主义手法运用
2024/1/28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展现 了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包括贵族、农民、士兵等各个阶 层的生活状态。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他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通过人物的性格、命 运和相互关系,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
客观冷静的叙述风格
托尔斯泰的叙述风格客观冷静,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 感和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现情感和态度 。
16
心理描写技巧展示
1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这句话是对上文外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揭示出托 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却心系民众,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已经与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代表。揭示出 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喜爱与敬佩。
第5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赏析下面这句话: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 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 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写出托 尔斯泰给人留下 的印象总是失调、 崎岖、平庸,甚 至粗鄙。
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 写其面容表情。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 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 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 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 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 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第6自然段: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课后研讨二
(1)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道出了 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 的观察力。
(2)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 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 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列夫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 庭教育。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 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等。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 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 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 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 结。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 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1910年 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 日后病逝,终年82岁。
尴尬(gān ) (gà ) 锃( zèng )亮
甲胄(z ) 刀剑入鞘( qiào ) 粲( càn )然
广袤( mào )无垠( yín )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
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 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 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 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 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 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 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 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 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 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 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 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 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 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 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 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 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 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可以 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帮助我们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们 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有助于拓宽 我们的视野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
2024/1/25
30
THANKS
皮埃尔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他既想追求自由和真理,又无法摆脱贵 族生活的束缚,这种复杂性格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2024/1/25
12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剖析
01
02
03
美丽与悲剧的结合
安娜拥有美丽的外表和迷 人的气质,但她的命运却 充满了悲剧色彩。
2024/1/25
爱情与道德的冲突
安娜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 ,不断受到社会和道德的 谴责,她的内心也经历了 巨大的挣扎和痛苦。
和平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才 能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面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人类应该团结起来,构建命运共同体,共 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16
家庭、爱情与道德观念探讨
01
家庭对个体的意义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它提供了情感支持、生活照顾和教育引导
2024/1/25
21
情感渲染和氛围营造评析
情感渲染
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渲 染,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和 对故事情节的精心安排,使读者产生强 烈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例如,在《战争 与和平》中,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 写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关注,使读者深 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
感谢观看
2024/1/25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共44张PPT)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共44张PPT)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进行了独到细致 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 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 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了 相反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 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 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 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 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2.第 二部分( 6-9 段 )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 尔斯泰的眼睛的?
①写犀利的目光; ②写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③写眼睛的威力; ④赞美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整体归纳探究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 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 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 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安 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王雪飞译。有改动。 题目是编者加的。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 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 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到托尔 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 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作用:形象逼真,使特征更加 鲜明,不仅使“画面”气韵生 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2.第2段中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 喻外貌?
把托尔斯泰的脸孔比作“低矮的陋 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长相的粗 劣。
3.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俄国著名作家。
zī yǒu
liǔ qúan
gòu
cāo
胡髭 黝黑 一绺 鬈发 藏污纳垢 粗糙
bǐ zhì qióng
gù xuān hàn
粗鄙 滞留 穹顶 禁锢 轩昂 颔首低眉
huáng
gāgà xī
zèng
zhòu
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
故事梗概: 生活在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安娜·卡列尼娜已是一
个孩子的母亲。在一次探亲的途中,她巧遇风流倜傥的 渥伦斯基伯爵。伯爵对她一见钟情,安娜也坠入爱河。
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安娜不顾丈夫的反对,义无返顾 地追随渥伦斯基而去,由此在上流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公爵的小女儿基蒂深深地迷恋着渥伦斯基, 当她得知渥伦斯基对安娜的恋情后,失望痛苦之余,终 于为苦苦追求她的乡下绅士列文的诚意所感动,两人终 结连理。
诚惶诚恐 不无尴尬 犀利 锃亮 甲胄
càn
àn
àng
mào yín
粲然 黯然失色 意趣盎然 广袤无垠
chì
làn
sì bǐng
炽热 粗制滥造 酒肆 屏住
第一部分(1—5段) 描写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
1须发的特点
平 庸
2面部的结构、轮廓
普 3面部表情
通 4长相极普通
5相貌让来访者失望
“形”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
6犀利的目光
犀 利
7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深 8眼睛的威力
邃 9赞美犀利的眼光,揭示他
人生的不幸
“神”
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 甚至贵,反衬他眼睛的精 美绝伦。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反映 他人生追求、人生态度、思想的矛盾统一。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 拟考试题
而安娜的幸福却并未维持多久,渥伦斯基开始冷落并 背叛她,丈夫更不肯原谅她。
在重重压力之下,安娜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一、请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品析 二、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互相探讨
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 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 着面孔的头发,修剪 疯长的胡须,以他年 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 作为参照,希望用魔 法变出一张光洁的 脸。——这是引向内 心世界的路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