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七

合集下载

实验的报告(通用7篇)

实验的报告(通用7篇)

实验的报告(通用7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报告总结篇二有一份工作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标志。

社会的本质是实践,而实践最好的来源便是工作。

刚进入工作一个星期,感受虽没有他人的五味杂陈,但也算的上清澈纯净。

很荣幸能加入这个超级工程大团队。

虽可能仅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但在这样的一个大平台我觉得能收获很多。

作为一个“超级工程”项目,这份工作的起点很高。

起点高意味着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但也意味着工作难度的加大。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但所谓工作便是越做越会做,当你做到极致,辛苦也会转化成成功的喜悦。

就业指导教师告诫我们:到了单位后,少说多做。

此刻感觉下来,还得做到以下几点:[由首先,要多问。

这是要放在首位的。

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对自我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定位是不明确的,会显得有些茫然。

所以多问便是最好的教师,不能不懂装懂,遇到问题就要及时问。

如今的时代不像从前,师傅不会留着压箱底的技艺不教给你。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大家都乐意分享自我的经验与方法。

而你所需要做的便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学习总结归纳。

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我的东西。

如同一开始的写资料。

大家的起点都相同,都是从资料入手,一步一步去认识,理解图纸的信息,将图面资料,转化为文字资料。

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专业:材料物理姓名:许航学号:141190093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学习超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应装置的构成;2、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了解超声化学法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优缺点;3、学习超声化学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了解多孔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4、学习电化学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试方法,熟悉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二、实验原理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导致液体中微小气泡形成、振荡、生长收缩与崩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效应。

液体声空化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空化泡崩裂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生成,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s;空化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爆炸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冷却速率可达109K/s。

这为一般条件下难以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

这些极端条件足以使有机物、无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和热分解条件,促进非均相界面之间搅动和相界面的更新,极大提高非均相反应的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生成,并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通过将超声探头浸入反应溶液中就可将超声波引入到一个有良好控温范围的反应系统。

利用超声来使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得到充分的反应,从而制备出颗粒分布、大小尺寸均匀的纳米多孔氧化物。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1.循环伏安曲线在恒定扫描速率下,伏安特性曲线为闭合曲线,且扫描速率越快,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2.恒流充放电电压-时间曲线曲线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设定电压从0V充到0.6V,再放电到0V。

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充放电总时间增长,曲线的峰点向时间增加的方向移动。

3.电容与充放电电流的关系通过公式C=I×∆t/∆v计算样品的电容值,做出电容-充放电电流曲线图,发现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加,测定的电容值减小,电容与电流几乎呈线性关系四、思考与讨论1、超声化学法来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过程中,超声波起了什么作用?答:超声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的作用源自空化效应。

七年级科学 物体测量实验报告

七年级科学 物体测量实验报告

七年级科学物体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精确的物体测量,学习和掌握物体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用数学方法计算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二、实验内容
1.按照实验要求,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2.使用圆规测量物体的圆周长,并记录下来。

3.使用三角规测量物体的内角、外角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4.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曲线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数据
1.物体的长度:20cm
2.物体的宽度:15cm
3.物体的高度:10cm
4.物体的圆周长:60cm
5.物体的内角:90°
6.物体的外角:120°
7.物体的曲线:20cm
四、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精确的物体测量,学习和掌握了物体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用数学方法计算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通过实验,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以及如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七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七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七一、实验目的1、死锁如何发生,如何在我们的内核中引发死锁。

2、针对情况解决我们程序的死锁,以及了解更科学的死锁解决方式。

二、实验过程(一)死锁的出现首先编辑src/main.rs,在not_main()函数的空循环中调用print!宏:1、loop{}中print!宏与handle_uart0_rx_irq()中print!宏竞争检查src/interrupts.rs中的handle_uart0_rx_irq()函数,可以看到我们之前写了一个输入中断回调函数,在函数中调用了print!宏输出信息。

直接编译并运行,预期在输入时触发死锁。

不停地乱序敲击键盘,此时有概率出现卡死,按键无法再次输入内容,即触发死锁现象。

2、loop{}中print!宏与handle_timer_irq()中print!宏竞争检查src/interrupts.rs中的handle_timer_irq()函数,可以看到我们之前写了一个时间中断回调函数,在函数中调用了print!宏打点。

但它之前被我们注释掉了,因此我们取消注释:然后我们编译并运行,预期在打第一个点时会触发死锁。

(二)死锁的简单处理为了防止出现死锁,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在使用锁时禁止中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禁用中断会增加中断响应延迟,而中断响应延迟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所以只能在短时间内禁用中断。

1、编辑src/uart_console/mod.rs,引入asm!宏。

2、编辑src/uart_console/mod.rs中的_print()函数,在处理输入时先关闭中断,再打开。

三、测试及分析两种情况下,死锁均已消失四、心得体会在单进程系统中,死锁更多的发生于进程对某一资源的竞争现象。

例如我们在实验中中断等输出函数对uart硬件资源争夺。

而多进程中的死锁更多的发生于两个不同进程发生了相互调用或资源竞争,互相等待对方结束进程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称系统产生了死锁或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焊接综合实验报告七

焊接综合实验报告七

实训内容2、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

以帆布,绒布或丝织品作抛光布,选用氧化铝粉,金刚石研磨膏作抛光膏。

抛光时,紧握试样以适度压力压向磨轮,同时试样从中心到边缘移动,不断加入冷却水,确保试样不过热,抛到划痕完全消除即可,抛光好的试样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酒精脱水,并用吹凤机吹干。

.3、将抛光好的试样用硝酸酒精进行腐蚀,低碳钢和低合金钢通常在10秒左右,随着碳和合金含量的增加,腐蚀时间相应有所增加,当看到试样表面出现- -薄层氧化皮时,先用酒精清洗,然后用水洗,最后用吹风机吹干。

a)焊缝组织如图2.2所示,熔焊时,焊缝区指由焊缝表面和熔合线(焊接接头横截面上经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所包围的区域。

其组织是由液态金属结晶得到的铸态组织。

焊缝金属的结晶从熔合线上处于半熔化的晶粒开始,垂直于熔合线向熔地中心生长,形成柱状晶。

b)粗晶区如图2.3所示,该区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100~1350。

由于受热温度和很高,使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现象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地热组织,故称为过热区。

此区的塑性差,韧性低,硬度高。

其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在有的情况下,如气焊导热条件较差时,甚至可获得魏氏体组织。

c)细晶区如图2.4所示即产生金属的重结晶现象。

由于加热温度稍高于A,奥氏体晶粒尚未长大,冷却后将获得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当于热处理时的正火组织,故又称为正火区或相变重结晶区。

该区的组织比退火(或轧制)状态的母材组织细。

d)不完全重结晶区如图2.5所示焊接时,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的金属区域为不完全重结晶区。

当低碳钢的加热温度超过c1时,珠光体先转变为奥氏体。

温度进一步升高时,部分铁素体逐步溶解于奥氏体中,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多,直至Ac3时,铁素体将全部溶解在奥氏体中。

焊后冷却时又从奥氏体中析出细小的铁素体,一直冷却到Ar时,残余的奥氏体就转变为共析组织一珠光体。

由此看出:此区只有一部分组织发生了相变重结晶过程,而始终未溶入奥氏体的铁素体,在加热时会发生长大,变成较粗大的铁素体组织,所以该区域金属的组织是不均匀的,晶粒大小不一。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7实验报告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

7实验报告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报告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
石棉网、温度计
实验原理: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比较过氧化氢在常温、加热、滴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条件下,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气泡数或者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情况,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

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
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ABCD,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1) B、C、D号试管与A号试管对比说明。

(2)C号试管和D号试管对比说明。

(3)CD号试管和B号试管对比说明。

说明: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应具有单一性,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

注意:①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作材料,否则肝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会部分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肝脏要制成研磨液。

研磨后的肝脏能与试管中的过氧化氢充分接触,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设置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C语言实验七函数实验报告

C语言实验七函数实验报告

C语言实验七函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C 语言实验七函数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和掌握 C 语言中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以及参数传递等重要概念和操作。

通过实际编写和调试函数相关的程序,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代码结构组织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集成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函数的定义和声明首先,学习了函数的定义格式和声明方法。

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头和函数体两部分,函数头指定了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函数名和参数列表,函数体则包含了函数的具体实现逻辑。

例如,定义一个计算两个整数之和的函数:```c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 + b;}```在使用函数之前,需要在程序的适当位置进行函数声明,以告知编译器函数的存在及其参数和返回值类型。

```cint add(int, int);```(二)函数的调用掌握了函数的调用方法,通过传递实际参数来执行函数,并获取返回值。

```cint num1 = 5, num2 = 10;int result = add(num1, num2);printf("两数之和为:%d\n", result);```(三)参数传递学习了值传递和地址传递两种参数传递方式。

值传递是将实参的值复制给形参,在函数内部对形参的修改不会影响实参的值;地址传递则是将实参的地址传递给形参,通过指针在函数内部可以修改实参的值。

```c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 a;a = b;b = temp;}int num3 = 20, num4 = 30;printf("交换前:num3 =%d, num4 =%d\n", num3, num4);swap(&num3, &num4);printf("交换后:num3 =%d, num4 =%d\n", num3, num4);```(四)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了解了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概念和应用。

电路实验七实验报告_数模转换电路测量

电路实验七实验报告_数模转换电路测量

电路实验七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数模转换电路测量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数的数字模拟信号(D/A)转换器;2.实验室提供100Ω和200Ω电阻用于搭接梯形电路,二进制数用0V、5V电压提供;3.用集成运放µA741作放大输出,其供电电压为+12V和-12V;4.记录输入的二进制数从0000——1111对应的输出电压值。

描点绘制数模转换的输入输出曲线(用excel画)。

实验环境:数字万用表、学生实验箱、导线、面包板、色环电阻。

实验原理:数模转换器,又称D/A转换器,简称DAC,它是把数字量转变成模拟的器件。

D/A转换器基本上由4个部分组成,即权电阻网络、运算放大器、基准电源和模拟开关。

在实验中,我们用如下所示的电路来搭接一个数模转换器。

用4个开关K1、K2、K3、K4分别对应四位二进制数,当开关接地时,二进制数为0,当开关接基准电源时,二进制数为1。

我们将测量16个四位二进制数分别对应的输出模拟电压U o的值。

实验记录及结果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模拟信号电压取绝对值):0101 1.220110 1.460111 1.721000 1.871001 2.221010 2.531011 2.881100 2.851101 3.111110 3.351111 3.61绘制出数模转换器的输入输出曲线图如下:可见模拟输出电压随着数字信号的增加呈阶梯型增长,数字信号被转化为了模拟信号。

实验总结:这一次的实验,因为电路较为复杂,且网上相关资料较少,所以做起来稍显困难,一开始有点找不到方向。

不过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逐渐掌握了方法,最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处理很多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面包板接线的一些操作。

同时,这次实验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数模转换的概念。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唾液淀粉酶的关系。

2. 学会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实验变量。

三、实验原理。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通过检测馒头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是否变甜,可以推断淀粉的分解情况。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 材料。

- 馒头块、馒头碎屑。

- 唾液、清水。

- 碘液。

2. 用具。

- 试管(3支)、试管架。

- 量筒、滴管。

- 温度计、恒温水浴锅。

- 消毒棉棒。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馒头碎屑),C块保持馒头块状态。

2. 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3. 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试管编号馒头状态加入物质搅拌情况。

1号碎屑唾液2毫升充分搅拌。

2号碎屑清水2毫升充分搅拌。

3号块唾液2毫升不搅拌。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分钟。

(37℃接近人体口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5. 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实验现象(颜色变化)结果分析。

1号不变蓝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号变蓝清水中没有淀粉酶,馒头中的淀粉未被分解,遇碘变蓝。

3号部分变蓝馒头块与唾液未充分混合,部分淀粉被分解,还有部分淀粉未被分解,所以部分变蓝。

七、实验结论。

1.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2.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折射率对光的传播路径的影响。

实验器材
* 光线传输器
* 折射率棱镜
* 直尺
* 笔记本电脑
* 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光线传输器放置于实验平台上。

2. 将折射率棱镜放置在光线传输器上方,使其底部与光线传输
器的顶部接触。

3. 打开笔记本电脑,使用光学模拟软件调整光源的亮度和位置,直到垂直射入棱镜顶部。

4. 使用直尺测量从棱镜顶部到其底部的距离。

5. 将溶液倒入折射率棱镜中,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时发生了
偏折。

6. 使用光学模拟软件计算折射率,并记录下来。

7. 重复步骤3-6三次,取平均值,得出准确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
我们得到的折射率结果为1.52。

这意味着在传播到有折射率介
质中的光线会发生偏折。

具体偏折角度取决于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结论
折射率是光通过物质的传输速率,它能够影响光的传播路径和
偏折角度。

在科学研究中,了解折射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非常重
要的。

实验思考
1. 如果光源的角度发生变化,折射率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2. 对于不同类型的溶液,是否会有不同的折射率结果?为什么?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

2.了解动物细胞的组成结构。

3.探究动物细胞的功能。

二、实验材料1.新鲜的洋葱。

2.显微镜。

3.玻璃刀。

4.草酸溶液。

三、实验步骤1.取一片新鲜的洋葱叶片,用草酸溶液浸泡1小时,使其表皮变软。

2.将洋葱叶片切下一小块,用玻璃刀割成0.5×0.5厘米大小的薄片。

3.将洋葱薄片放入显微镜片下,加入一滴草酸溶液,盖上盖片。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洋葱细胞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镜观察洋葱细胞的细节。

四、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洋葱细胞呈长方形,有透明的细胞质,细胞壁呈矩形网格状。

在细胞质中,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周围分布着许多小颗粒状的细胞器。

五、实验分析1.洋葱细胞的形态特征洋葱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呈矩形网格状,边缘清晰。

这是因为洋葱细胞的细胞壁坚硬,能够给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2.洋葱细胞的组成结构洋葱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由水、溶解物和细胞器构成。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能够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和支持细胞结构。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都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功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洋葱细胞的形态特征、组成结构和功能。

洋葱细胞的形态特征是长方形,细胞壁呈矩形网格状。

洋葱细胞的组成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细胞壁能够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状,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器负责各种生物功能。

下篇七、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条件下洋葱细胞的变化。

2.研究洋葱细胞的渗透作用。

3.了解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八、实验材料1.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2.显微镜。

3.玻璃盖片。

九、实验步骤1.将洋葱片放入无色透明容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每个容器放一片洋葱片。

实验报告七 红外光谱

实验报告七 红外光谱

课程名称:生物仪器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和应用实验类型:探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红外光谱仪的构造3、掌握不同物态样品的制备方法4、初步学会对红外光谱图的解析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内容:1、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2、液膜法测定液体样品的红外光谱原理:1、光波谱区及能量跃迁相关图装订线2、红外光谱产生条件3、红外光谱应用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因此振动时需要不同的能量,从而产生各不相同的红外光谱。

化合物红外光谱有如人的指纹,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吸收谱带数目、谱带位置、谱带形状和相对强度各不相同,因此红外光谱是鉴定化合物结构的有力工具之一。

红外光谱可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时:已知物及其纯度的定性鉴定,未知物结构确定定量分析时: A=abc4、分析要求(1)根据C-H伸缩振动类型来判断化合物是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C-H伸缩振动多发生在3100~2 800cm-1之间,以3000 cm-1为界,高于3 000 cm-1为不饱和烃,低于3 000 cm-1为饱和烃。

(2)1620~1450 cm-1区域,以确定是脂肪族还是芳香族化合物①若有2~4个中或强的吸收峰,表示可能存在芳香环,无吸收峰则为脂肪族化合物。

②进一步检查3000~3100 cm-1范围,若有吸收峰则可确认。

③根据910~7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来确定取代基的位置。

(3)检查1820~1620 cm-1区域,确定是否存在羰基如有强峰则该化合物存在羰基,进一步判断是哪一类羰基化合物。

酸:C=O吸收在1700~1680 cm-1范围内,O-H在3300~2500 cm-1范围内有宽的强峰。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篇1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二、实验材料: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三、实验步骤;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2、接着把玻璃板的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两本书垫起。

3、再次将玻璃杯的杯口沾一些水,然后倒扣在玻璃板的上端。

4、最后将蜡烛点燃后去烤杯子的底部和四周。

四、实验结果我神奇地发现倒立在玻璃板上的玻璃杯居然自己慢慢地从上面“走”了下来。

五、注意事项经过自己多次反复的实验,我发现两本书加起来的高度大约只要在5厘米左右,如果太高或太低的话,玻璃杯在“向下走”的过程中不会很自由顺利、很自然。

六、研究结果用蜡烛去烤玻璃杯底部和四周的时候,杯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装不下的空气就会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是倒立着的,并且又被一层水封闭着,热空气出不去,就只能把杯子向上顶起一点,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杯子就自己慢慢地向下“走”了。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科学实验报告篇2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实验七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七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七: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调节和使用方法。

2.测量单色光He-Ne 激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 H e-Ne激光器 扩束镜[实验原理]光程差为第k 级条纹对应的入射角应满足条件⎪⎩⎪⎨⎧+±=暗纹亮纹 2)12( cos 2λλθk k d k (k = 0,1,2,…) [实验内容]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1)先调底脚螺钉使导轨水平,再调M 1使处于主尺30mm-35mm 处,使M 1与M 2到G 1的距离大致相等。

(2)点亮He-Ne 激光器,调节其高度及位置,使光束通过G 1经M 1、M 2反射后落到光屏E 上,呈现两组分立的光斑。

调节M 1和M 2镜的螺钉,改变M 1、M 2的方位,使屏上两组光斑对立重合(主要是最亮两点重合)。

这样M 1′与M 2就大致平行,在视场中就可见到干涉条纹。

2.测定He-Ne 激光波长(1)按前步骤,将扩束后激光束按图2的方向照射到分束板G 1上 ,这时可看到干涉条纹。

(2)仔细调节水平和垂直的拉簧螺钉,使干涉条纹呈圆环状。

(3)沿同一方向转动微调手轮,,沿原方向调至零,再调粗调手轮。

(4)测量时选择能见度较好、中心为亮斑或暗斑的干涉花样,调节微调手轮,当有圆形条纹冒出或湮没几个条纹时记下M 1镜的初始位置读数1d ,继续沿原方向转动微调手轮,调节50个条纹记一次读数2d ,重复此动作,测得7组数据,求得λ。

[实验数据处理]表1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数据 测量结果:λ= 7∑i λ= 637.1 nmλ标=632.8nm E r =|λ-λ标|/λ标×100%= 0.7%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反射镜位置d 1/mm32.26534 31.51226 32.28118 31.54327 30.76345 33.34238 33.56278 反射镜位置d 2/mm32.28136 31.52825 32.29682 31.55939 30.77937 33.35824 33.57876 间距21d d d ∆=- mm0.01602 0.01599 0.01564 0.01612 0.01592 0.01586 0.01598nm 640.8 639.6 624.0 644.8 636.8 634.4 639.2实验分析1.实验结果与激光的标准波长很接近,此仪器的精度很高,测量误差很小。

实验报告七

实验报告七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两种,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地将需要比较的刺激同时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

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最后按每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的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

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刺激对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本次实验的被试为五名大二的本科生,女,21岁。

2.2 仪器5种不同的图片。

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按台阶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7.1。

(2)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我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3)每次都要将这两张同时放到被试前面的桌面固定位置上,一左一右。

被试的反应要记到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10次休息2min,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每两张图片的呈现的位置要和前面呈现时的左右位置调换一下。

对偶比较法的被试只需1名(非等级排列法的被试)。

(二) 等级排列法(1)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见表7.2。

(2)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颜色的图片(将图片放到桌面上),要求你按照自己喜爱的程度排列一个顺序:将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的3张,按自己喜欢的程度依次排列在两者之间。

如果你排好后觉得还不满意,可以再改,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

这个实验无所谓对错,只要你能按照自己对某种物品的喜好程度排序就行。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

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 内表皮。

-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 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

细胞结构中可以清晰看到细胞壁、细胞膜(紧贴细胞壁,较薄不易分清)、细胞质、细胞核(染色后颜色较深)等结构。

五、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我们能够直观地认识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你可以根据实际的实验情况进行修改,或者告诉我具体的实验内容以便我能给出更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设置对象属性
根据设计要求,按表6-1所示的值设置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设置后的界面如图6-2(b)所示。
表6-1四则运算的对象属性设置
对象
对象名称
属性
属性值
窗体
Form1
Caption
四则运算
标签
Label1
Caption
操作数1
标签
Label2
Caption
操作数2
标签
Label3
Caption
计算结果
文本框
Text1
Text

文本框
Text2
Text

文本框
Text3
Text

框架
Frame1
Caption
运算符
单选按钮
Op(0)
Caption

Index
0
单选按钮
Op(1)
Caption

Index
1
单选按钮
Op(2)
Caption

Index
2
单选按钮
Op(3)
Caption

Index
Command1
Caption
统计
文本框
Text1
Text

(a)控件布局(b)属性设置
图6-8选课统计的设计界面
(3)编写程序代码
在“统计”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
Private SubCommand1_Click()
EndSub
(4)保存工程选择“文件”→“保存工程”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的“保存工程”按钮 ,保存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
工程文件。接着在窗体Form1上添加一个列表框、3个命令按钮和一个计时器,然后用鼠标调整各个控件的大小和位置,调整后的控件布局如图6-6(a)所示。
(2)设置对象属性
根据设计要求,按表6-3所示的值设置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设置后的界面如图6-6(b)所示。
表6-3随机序列的对象属性设置
对象
对象名称
属性
(2)设置对象属性
根据设计要求,按表6-4所示的值设置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设置后的界面如图6-8(b)所示。
表6-4选课统计的对象属性设置
对象
对象名称
属性
属性值
窗体
Form1
Caption
选课统计
列表框
List1
Style
1-Checkbox
List
音乐欣赏
影视鉴赏
网络设计
网络基础
多媒体技术
命令按钮
(2)设置对象属性
根据设计要求,按表6-5所示的值设置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设置后的界面如图6-10(b)所示。
表6-5球类项目的对象属性设置
对象
对象名称
属性
属性值
窗体
Form1
Caption
球类项目
组合框
Combo1
Style
2 ’Ddropdown List
List
篮球
排球
足球
乒乓球
网球
命令按钮
Command1
(2)设置对象属性
根据设计要求,按表6-2所示的值设置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设置后的界面如图6-4(b)所示。
表6-2排序算法的对象属性设置
对象
对象名称
属性
属性值
命令按钮
Command1
Caption
序列生成
命令按钮
Command2
Caption
升序排序
(a)控件布局(b)属性设置
图6-4排序算法的设计界面
Caption
选定
(a)控件布局(b)属性设置
(5)生成可执行文件选择“文件”→“Dsg0601.exe”命令,生成可执行程序文件。
2.完成实验内容2
【操作步骤】
(1)创建用户界面选择“文件”→“打开工程”命令,在“打开工程”的对话框中选择“Dsg0602.vbp”工程文件。接着在窗体Form1上添加两个列表框和两个命令按钮,然后用鼠标调整各个控件的大小和位置,调整后的控件布局如图6-4(a)所示。
属性值
窗体
Form1
Caption
随机序列
命令按钮
Command1
Caption
暂停
命令按钮
Command2
Caption
继续
Enabled
False
命令按钮
Command3
Caption
删除
计时器
Timer1
Interval
1000
Enabled
True
(a)控件布局(b)属性设置
图6-6随机序列的设计界面
(5)生成可执行文件选择“文件”→“Dsg0603.exe”命令,生成可执行程序文件。
4.完成实验内容4
【操作步骤】
(1)创建用户界面选择“文件”→“打开工程”命令,在“打开工程”的对话框中选择“Dsg0604.vbp”工程文件。接着在窗体Form1上添加一个列表框、一个命令按钮和一个文本框,然后用鼠标调整各个控件的大小和位置,调整后的控件布局如图6-8(a)所示。
实验报告
2015年6月7日第9-10节西部教学楼D 323号室
课程名称
计算机程序设计
学生姓名
熊懿雪
学号
2144201880
专业与年级
2014级国际政治
进入实验室
时间
进入时仪器
设备状况
离开实验室
时间
离开时仪器
设备状况
机器号
17:30
正常
19:00
正常
64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七用户界面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件数组的创建及使用。
图6-7选课统计的运行界面
5.打开工程文件Dsg0605.vbp,在标题为"球类项目"的窗体Form1上,添加一个下拉列表框Combo1,并在Combo1中依次添加"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网球";然后再添加一个列表框List1;最后添加一个标题为"选定"的命令按钮Command1。程序运行时,选中Combo1中的某一项,单击"选定"按钮,将Combo1中选定项添加到List1末尾;双击List1中某一项,则将该项从List1中删除,运行界面如图6-9所示。完成上述功能后,以原文件名保存窗体(Dsg0605.frm)和工程(Dsg0605.vbp)。
2.列表框和组合框的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
3.掌握选择控件、计时器控件以及滚动条的应用。
4.掌握自定义类型及其数组的使用。
5.掌握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的设计方法。
6.熟悉菜单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打开工程文件Dsg0601.vbp,在标题为"四则运算"的窗体Form1上,添加3个标题分别"操作数1"、"操作数2"和"计算结果"的标签Label1、Label2和Label3;然后再添加3个文本内容为空的文本框Text1、Text2和Text3;最后添加一个标题为"运算符"的框架Frame1,并在框架内设置一组单选按钮控件数组Op,该控件数组包含4个标题分别为"加"、"减"、"乘"和"除"的单选按钮。程序运行时,在Text1和Text2中输入两个操作数,单击相应的单选按钮,则对操作数1和操作数2进行加、减、乘和除4种运算,并将计算结果显示在Text3中,运行界面如图6-1所示。完成上述功能后,以原文件名保存窗体(Dsg0601.frm)和工程(Dsg0601.vb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编写程序代码
①在窗体模块的通用声明段中声明模块级数组。
②在“序列生成”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
Private SubCommand1_Click()
List1.AddItem
EndSub
③在“升序排序”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
Private SubCommand2_Click()
图6-9球类项目的运行界面
6.打开工程文件Dsg1002.vbp,在标题为"数据显示"的窗体Form1上,添加一个文本内容为空的文本框Text1;然后建立一个标题为"操作"的主菜单Op,"操作"菜单有两个标题分别为"显示"和
"清除"的菜单项Dis和Clea。程序运行时,选择"显示"菜单项,在Text1中显示"计算机等级考试",如图10-3(a)所示;选择"清除"菜单项,清除Text1中显示的内容,如图10-3(b)所示。完
3
(a)控件布局(b)属性设置
图6-2四则运算的设计界面
(3)编写程序代码
在单选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
Private Sub Op_Click(Index AsInteger)
EndSub
(4)保存工程选择“文件”→“保存工程”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的“保存工程”按钮 ,保存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
Private SubCommand3_Click()
List1.RemoveItem
EndSub
④在计时器的Timer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
Private SubTimer1_Timer()
List1.AddItem
EndSub
(4)保存工程选择“文件”→“保存工程”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的“保存工程”按钮 ,保存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