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土质较为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工程特
性和处理方法。

下面将从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可压缩性:软土地基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因为土壤颗粒间的相互
作用较弱,土壤中的空隙率较高,水分含量也较高,容易受到外界荷载的
压实。

2.强度低: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属于不稳定土,容易发生流变变形
和液化等现象。

3.渗透性差: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较差,由于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大,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较慢。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排水处理:对于软土地基,排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可以采用表层
排水和深层排水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设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土
壤中的过剩水分排除,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2.土体改良:通过加入改良剂,如石灰、水泥等,改变软土地基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其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3.加固和加筋:可以采用加筋土壤、挤密法、灰固法等方法加固软土
地基,增加土体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4.预压和加固:通过对软土地基施加预压荷载,使其产生初始压实度,减小土体的压缩性,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5.地下排水系统:在软土地基下设置地下排水系统,通过排水井、排
水管道等设施引导和控制地下水的流动,减小地基的液化风险。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包括可压缩性、强度低和渗透性差等,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排水处理、土体改良、加固和加筋、预
压和加固以及地下排水系统等。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

由于软土的特性,软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沉降、坍塌、液化等问题,给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

加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改变软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手段。

1. 加固处理:加固处理主要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工程荷载。

常用的加固处理方法有土方加固、排浆加固、土钉加固和地下连续墙等。

土方加固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铺一层较厚的填土层,形成一个较为坚硬的荷载传递层,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排浆加固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软土中的过多水分排除,降低软土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土钉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水泥浆,最后将钢筋或钢丝绳固定在孔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土钉墙体。

地下连续墙则是在软土地基中挖掘连续的墙体,以增加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2. 改良处理:改良处理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

常用的改良处理方法有固结预压、土壤改良剂和桩基处理等。

固结预压是指通过施加较大的垂直加载荷载,使软土地基发生固结和压实,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厚度较大、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将化学改良剂加入软土中,通过与土体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使颗粒之间产生胶结作用,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桩基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桩体,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有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静力压桩等。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原理都是通过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或者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满足工程的要求。

软土地基处理及工程应对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及工程应对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及工程应对措施探讨摘要:软土地基因其低承载、高压缩、大孔隙、不稳定、难处理的通性,已经成为工业厂房、民用建筑、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普遍遇到工程技术难题。

本文结合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对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阐述,对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时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介绍。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建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冲积平原以及沿江、沿湖等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软土。

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在越来越多的特殊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活动,软土的涵盖范围扩大,已逐渐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近些年大面积的填海造陆、吹填砂处理也逐渐纳入软土地基处理研究的范围。

1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据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2)中的定义,凡天然孔隙比大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

除此之外,软土还包括部分冲填土、杂填土、人工吹填土等软弱土层。

软土一般是在静水或缓慢水流环境下沉淀形成的饱和、大孔隙粘性土,通常夹杂有贝壳、泥炭或生物残骸等。

软土地基通常具有以下工程特性。

(1)大孔隙比:由于其形成条件和土体颗粒组成的内在特性,软土土体颗粒之间空隙很大,天然空隙比通常大于1,土体含水量通常处于饱和状态,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

(2)低承载力:软土地基抗剪强度很低,天然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大于60kpa,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pa,未经处理加固,通常无法满足承载要求,处理加固不善,往往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够造成建筑倒坍、结构破坏等质量事故。

(3)高压缩性:软土由于孔隙比大,土体颗粒间结构不连续,而具有高压缩性的特点,压缩系数a1-2﹥0.5mpa-1。

软土地基固结周期长,承载后变形大,长期不能稳定,容易造成地面大面积下沉、基础底板不均匀沉降,梁柱等结构件开裂等问题,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性能,进而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等。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土由于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强度低和变形稳定所需时间长等工程特性,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需经过加固处理以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路基沉降是导致路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软土地基处理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工程的投资,而且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质量。

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对策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力稳定性和透水性要求,从而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6]。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较多,分类也各有不同,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如下描述:1.砂垫层法砂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1.0m的砂垫层(具体厚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难,太薄效果差)作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以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的方法。

砂垫层可作为路堤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堤内水位,改善施工时重型机械的作业条件。

砂垫层法具有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机具设备等特点。

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路堤高度小于2倍极限高度;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软土层不很厚、或具有双面排水条件的情况;当地有砂,且运距不太远,施工期限不甚紧迫的工程。

采用砂垫层,砂宜采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级配良好。

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且含量不宜超过3%-5%。

砂垫层一般用自卸汽车及推土机配合摊铺,摊铺应均匀,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

当路堤为粉土类土,透水性不好时,路堤坡脚附近砂垫层被路堤覆盖,可能会阻碍侧向排水,必须注意做好砂垫层端部的处理。

在路堤的填筑过程中,填筑的速度要合理安排,使加载的速率与地基承载力增加的速率相适应,以保证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不发生破坏。

通常可利用埋设在路堤中线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脚的位移边桩进行施工观测,随时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发展趋势,借以判断地基是否稳定,控制填土的速度。

南京河西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处理措施

南京河西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处理措施

南京河西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处理措施
南京河西软土是一种特殊的地基土壤,其特性与一般土壤存在较大差异。

它的标志特
征是具有南京特有的古沙质结构和较大的活性粒度比,其特性影响着设计施工难度和建筑
物的刚度及某些破坏性指标。

因此,河西软土的地基处理工程在南京地区起到非常重要的
作用。

首先,南京河西软土的特性与一般土壤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河西软土具有其特有的古
沙质结构和较大的活性粒度比,具有较小的稳定承载力和较大的泥混含水量,使其地基处
理工程很困难。

其次,作为地基处理措施,应针对南京河西软土的特性制定出相应的设计处理方案,
使建筑物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地基上。

根据设计原则,从浅层基床的处理措施分为两类:非
机械处理措施和机械处理措施。

非机械处理措施常用的有做桩处理、冷却处理、液化处理、抗裂补筑处理和增气处理等。

机械处理措施常用的方法有轻型格栅桩处理、中型格栅桩处理、土化处理和软垫处理等。

此外,除上述的处理措施外,还应采取种植植物的方法增加河西软土的强度和可塑力。

其建议的植物种类包括木贼、拟边柳、周香木、汉麻、长椅柳、檀香木等,这些植物的共
同特点是有较大的根系、叶尖突出且叶子薄而软,以及叶片厚软等,尤其叶脉较浓。

最后,根据河西软土的特性,必须认真处理河西软土地基施工,以便达到地基处理技
术及抗震破坏控制标准。

地基处理技术及抗震破坏控制标准的拟定应根据土质和施工条件
认真研究,制定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努力保证项目安全稳定,并确保受灾后恢复性能达
到规定的要求。

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措施

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措施

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措施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

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m2。

软粘上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差的要数淤泥或淤泥质土。

通常工程上把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称为淤泥,而把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称为淤泥质粘土。

其主要特性有:一、软土地基的特性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1~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

2.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的一般都大于0.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

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

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一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根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g/cm2)。

不排水剪时,其内磨擦角∮几乎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一般为5°~15°。

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

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

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

在这类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5.灵敏度高。

软粘土上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降低。

软粘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在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来表示,软粘土的灵敏度一般在3~4之间,也有更高的情况。

因此,在高灵敏度的软土地基上筑堤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综述

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综述

3、地基处理方法
(2)支撑法:通过设置支撑体系,防止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地基的影响。 (3)排水法: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排水通道,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地基 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4、实际应用
4、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应对 策略:
(1)对于软土地基,需要充分考虑其透水性差、固结慢的特点,采用合适的 换土材料和加固方法,同时加强防水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综 述
目录
01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及其对工程的危害
02
二、软土地基处理的 原则
03
三、软土地基处理的 几种方法
04 四、结语
05 参考内容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其对工程 的危害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其对工程的危害
软土地基一般指压缩量较高,强度较低的软土层,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 承载能力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天然孔隙比在1.0~1.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 4.0,并且有蠕变性、触变性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
用振动和水冲对土层进行加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地基中 设置振冲器,利用高压水或振动作用将填充材料注入到土层中,同时使原有土层 得到密实。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质粘土和粘性土地基。
5、深层搅拌法
5、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通过在地基中注入固化剂(如水泥浆等)与地基土混合形 成复合地基的方法。深层搅拌法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沉降 量。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基,特别是对于一些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的 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更佳。但深层搅拌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固化剂材料,且施工工艺 较为复杂。
3、地基处理方法
(2)加固法:通过打桩、灌注桩等方式将地基加固,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3)防水法:通过铺设防水层、排水板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基的 含水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3.1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软土地基一般是指抗剪强度较低,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较大,压缩性高,渗透性较小的淤泥及淤泥质土、饱和软黏土、冲填土、杂填土、松散沙土及其他高压缩土层工程的地基。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如下。

1.含水率较高,空隙比较大软土含水率为35%~80%,孔隙比一般为1.0~2.0。

软土的这一特性反映了土中矿物成分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性质。

在软土中黏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的含量相对较高,会加剧土粒与水的作用,使含水率较高;土颗粒粒组较小,易形成具有较大孔隙的各种絮状结构,高含水率、大孔隙比是软土的基本物理特征,直接影响到土的压缩性和抗剪强度,含水率越大,土的抗剪强度越小,压缩性越大。

因此,降低含水率和缩小孔隙比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内容。

2.抗剪强度低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为C u =5~25kPa ,且正常固结软弱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每米深度增长率为1~2kPa/m 。

在外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渗透固结,会使其强度显著增长。

因此,加速软土层渗透固结的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征的一项有效途径。

软土抗剪强度试验值与试验方法、排水条件等密切相关,如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黏聚力c 值将有所增大。

因此试验方法、条件应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及地基的具体条件等,除室内试验之外,还可补充现场原位测试方法,以得到较正确的结果。

3.压缩性高淤泥的压缩系数a 0.1-0.2一般为0.5~2.5MPa-1,最大可达2.95MPa-1,属高压缩性土;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a 0.1-0.2一般为0.4~1.0MPa-1,最大可达1.6MPa-1,也属高压缩性土。

压缩系数随着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增高。

软土的高压缩性是引起地基下沉变形的主要原因,软土的压缩系数具有随着土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的特点。

4.渗透性很小淤泥及淤泥质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2×10-7~3×10-8cm/s 。

岩土工程中的软土路基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软土路基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软土路基设计岩土工程是研究土体工程性质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学科,而软土是一种工程地质材料,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强度较低,易变形的特点。

软土路基设计在岩土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岩土工程中软土路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软土的特性分析软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工程性质,对于软土路基设计十分关键。

软土的主要特性包括:1. 含水量高:软土的含水量普遍较高,这会导致软土的强度明显降低;2. 变形性大:软土的变形性非常明显,受到较小的应力作用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形;3. 液、塑性较强:软土通常具有较高的液限和塑限,易于流动和塑性变形;4. 压缩性:软土的压缩性较强,经受荷载后会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

二、软土路基设计原则在软土路基设计中,以下原则是十分重要的:1. 合理选择软土路基的位置和路线:软土的不稳定性和易变形性需要在规划路线时充分考虑,避免选择软土地区作为路基位置;2. 充分考虑软土的弱点:软土路基设计应以软土的特性为依据,考虑软土的强度低、变形大等特点,合理确定设计参数;3. 强化软土路基:通过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灌浆、加筋等方法,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4. 合理排水:软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此排水是十分关键的措施之一,确保软土路基的稳定性。

三、软土路基设计方法软土路基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体勘察与试验:通过对软土采样和室内试验,确定软土各项指标,如含水量、液限、塑限、抗剪强度等参数;2. 软土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试验数据,采用相应的软土承载力计算方法,评估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3. 应力应变分析:通过有限元计算等方法,分析软土的应力与变形特征,确定软土路基设计参数;4. 加固措施选择:根据软土的工程特性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如灌浆、加筋等方法;5. 施工监督与质量控制:在软土路基建设过程中,进行施工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软土路基设计按要求施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案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案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案一、前言软土地区在公路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软土条件下路基的稳定性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十分关键。

因此,本文将介绍软土路基的特点、处理原则及常见的路基处理方案,以期为软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二、软土路基特点1. 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常见的地质问题包括土体松软,含水量大,固结性差等。

2. 易受水分影响:软土路基常受雨水、地下水等水分影响,导致土体松软,稳定性降低。

3. 膨胀性大:软土路基常具有一定的膨胀性,易受水分影响产生体积变化,对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 可塑性较强:软土路基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易产生沉陷和变形。

三、软土路基处理原则1. 改善土质:通过改良土体的方式,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2. 排水和防水:加强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水分影响。

3. 避免荷载传递:减少路基对软土的荷载传递,采取轻型结构或分层填筑等措施。

4. 提高路基稳定性:采取加固措施,提高软土地区路基的稳定性。

四、软土路基处理方案1. 路基加厚路基加厚是解决软土路基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增加路基的厚度,减小软土地区路基的应力传递,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会增加工程造价和消耗土石材料,并且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不可行。

2. 土体改良(1)水泥混凝土路基水泥混凝土路基是一种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通过在软土地区的路基上铺设水泥混凝土层,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基可有效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陷,提高路基的抗压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路基上水泥混凝土层与路面层要相互配合,确保路面层的稳定性。

(2)灰土法灰土法是一种通过加入石灰或石膏等物质改良软土路基的方法。

石灰和石膏能够与软土中的粘土颗粒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减小土体的可塑性、膨胀性,提高抗压强度。

但需要根据软土地区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改良剂和控制改性剂的用量,确保改良效果。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软土地基是指由软粘性土层组成的地基,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建设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土地基。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性,如易沉降、易开裂、强度低、渗透性差等,使其在建设时成为经常面临的难题。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本文将分析当前主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加固法加固法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一,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土钉、CMC桩、水泥搅拌桩等。

其中,土钉加固技术的原理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钢筋或钢丝绳进行横向或纵向拉应力增强地基的承载力。

CMC桩是一种借鉴钢筋混凝土柱和灌注桩优点的新型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水泥搅拌桩则能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坚硬的石灰土体,极大提高承载能力。

二、排水法排水法是通过排除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进行处理,主要用于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量。

常用的排水技术包括立管抽水和灌淤法。

立管抽水法通常通过在地基区域内开挖井眼并插入管道,在海拔低于4.5米的情况下进行抽水,降低孔隙水位,使软土地基排水干燥并沉降。

灌淤法则是利用砂石装载淤泥进行人工填充来增强地基。

通过填充物的加压可挤出淤泥中部分的孔隙水,使地基变得更加坚硬和稳定。

三、发泡剂法发泡剂法是将发泡剂混合在水中,并在软土地基内注入水泥或其他材料来形成硬化体系的技术。

此技术能使软土体系中的孔隙率减小,同时增加软土体系的硬度和密度,用于增强和处理软土地基。

此技术可以提高承载力、抗沉降能力、稳定性以及改善土壤的渗透性。

综上所述,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加固法、排水法和发泡剂法三类,发泡剂法最为新颖,仍在研究阶段;排水法保持传统,适用范围较广;加固法在改进后,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但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软土路基处理办法

软土路基处理办法

一、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统称为软土。

大部分软土的天然含水量30%~70%,孔隙比1.0—1.9,渗透系数为10-8~10cm/s,压缩性系数为0. 005~0.02,抗剪强度低(快剪黏聚力在10kPa左右,快剪内摩擦角00一50),具有触变性,流变性显著。

对于高速公路,标准贯击次数小于4,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50kPa且含水量大于50%的黏土或标准贯击次数小于4且含水量大于30%的砂性土统称为软土。

修建在软土地区的路基,主要是路堤填筑荷载引起软基滑动破坏的稳定问题和量大且时间长的沉降问题。

二、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按加固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表层处理法1.砂垫层(1)机理:(2)适用条件:该法适用于路堤高度小于两倍极限高度(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基底不作特殊加固处理而用快速施工方法修筑路堤的填筑最大高度),软土层及其硬壳较薄,或软土表面渗透性很低的硬壳等情况。

亦适用于软土层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的地基。

(3)特点:砂垫层施工简便,不需特殊机具设备,占地较少。

但需放慢填筑速度,严格控制加荷速率,使地基有充分时间进行排水固结。

因此,适用于施工期限不紧迫、砂料来源充足、运距不远的施工环境。

(4)形式:有排水砂垫层、换土砂垫层、砂垫层和土工布混合使用等形式。

2.反压护道(1)机理: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护道,以改善路堤荷载方式来增加抗滑力的方法,使路堤下的软基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2)适用条件:路堤高度不大于1.5~2倍的极限高度,非耕作区和取土不太困难的地区。

(3)特点:采用反压护道加固地基,不需特殊的机具设备和材料,施工简易方便,但占地多,土用量大,后期沉降大,以后的养护工作量也大。

3.土工聚合物处治(1)土工布●机理:土工布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作用包括排水、隔离、应力分散和加筋补强。

●土工布连接一般采用搭接法或缝接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与加固处理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与加固处理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与加固处理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进展,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已特别普遍。

对大路软土地基的胜利处理,往往也成为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之一。

文章首先从软土的工程特性动身,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探讨了软土地基常见的加固方法,提出了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进展,高等级大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进展。

同时对线形指标的选用也随之提高,从而不行避开地带来大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区的状况。

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已特别普遍。

对大路软土地基的胜利处理,往往也成为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时,若对地基处理不当,有可能因地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

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平安、高效运营的关键。

所以选择合理的软基加固处理方案及方法并快速实施,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软土的工程特性与危害(一)软土的定义软土一般是指在静力或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

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自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

当自然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自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

工程上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和饱和含水黏性土统称为软土。

(二)软土的工程特性软土的性质与地基土的成层构造、沉积年月、成因类型有亲密关系。

不同年月和成因的软土,其物理性质指标尽管可能相近,但作为地基,工程性质却可能相差很大。

1.含水量较高。

由于软土的成分主要是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

粘粒的矿物万分之二为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

这些矿物晶粒很细,呈薄片状,表面带负电荷,它与四周介质的水和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偶极水分子,并吸附于表面形成水膜,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沉积形成各种絮状结构。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土地基础类型。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土壤比较松软,夯实度较低,承载力较弱,容易发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因此会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危害。

一、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1、碾压法与夯实法碾压与夯实是修路、筑堤、加固地基表层最常用的简易处理方法。

通过处理,可使填土或地基表层疏松土孔隙体积减小,密实度提高,从而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目前我国常用的有机械碾压、振动压实和重锤夯实,以及70年代发展起来的强夯法等。

2、换土垫层法它是将基础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然后回填强度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的方法。

3、排水固结预压法排水固结须压法是利用地基排水固结的特性,通过施加顶压荷载,并增设各种排水条件,以加速饱和软粘土固结发展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根据固结理论,粘性土固结所需时间与徘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4、桩基法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5、灌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

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

6、加筋法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

二、软弱土地基的类型特点1、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

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

2、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

3、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方法一、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

一般含水量为 35%~80%,孔隙比为1~2;(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 20kPa,其变化范围在 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 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 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 1~2kPa。

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3)压缩性较高。

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 Cc=0.35~0.75;(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 ;(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

这种土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

我国沿海软土的灵敏度一般为 4~10,属于高灵敏度土。

因此,在软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若不注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就会加剧土体变形,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影响地基处理效果;(6)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就要采取有效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目前国内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选用何种方法,应充分考虑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材料来源、施工机具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出经济效益比最优的方法。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由黏土、淤泥、砾土等松弛土层构成的地基。

由于软土的性质导致其承载力较低,变形量较大,容易发生沉降、液化等问题。

因此,在建设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此提供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排水处理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排水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

排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软土层内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壤的承载力。

1.减小水分含量:可以通过自然排水或人工排水进行。

一般的方法有人工井、曲线沟、排水沟等。

2.提高渗透能力:可采用破碎石垫层、雨水芯排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

二、加固处理对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土体加密:可以通过振捣法、压实法、喷混凝土法等进行。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软土更加紧实,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2.载荷预压:在施工前,通过加重荷载对软土进行预压,使其产生一定的沉降,从而降低其后期沉降量。

3.桩基加固:可以通过灌注桩、钻孔桩、挤浆桩等方式进行。

桩基可以作为软土地基的补强体,承担一部分荷载,减小软土的变形。

三、基础处理地基的基础是承载整个建筑物荷载的关键部分,因此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和处理。

1.增加基础面积: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可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加大基础底面积,采用表层刚性深基础等。

2.加固地基:可以通过扩大基础底角,加宽底部,添加增强材料等方式,增加基础的稳定性。

3.采用浮筑式基础: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浮筑式基础可以减小地基的承载压力,降低软土的变形。

四、地基加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地基加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地基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地基加固:可以通过灰浆、砂按量掺入胶凝材料,使软土地基周围形成固结硬壳,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节理处理:对于软土地基中的软塑性土层,可以通过密实方法,使其产生很高的固结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地基加固桩: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加固桩,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能减少沉降和变形。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式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式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式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

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

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3)压缩性较高。

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Cc=0.35~0.75;(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

这种土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

我国沿海软土的灵敏度一般为4~10,属于高灵敏度土。

因此,在软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若不注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就会加剧土体变形,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影响地基处理效果;(6)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就要采取有效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目前国内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选用何种方法,应充分考虑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材料来源、施工机具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出经济效益比最优的方法。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轻夯多遍处理软土的高压缩性和流变性决定了其不能采用纯粹的强夯法,“轻夯多遍”该工法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研究、成熟的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

软土地基的性质因
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
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

本文总结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
性及常见处理方法,好好学习哦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

一般含水量为 35%~80%,孔隙比为1~2;
(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
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 20kPa,其变化范围在 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 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 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
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
率约为 1~2kPa。

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
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3)压缩性较高。

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
α1-2=0.5~1.5MPa-1,最大可达
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 Cc=0.35~0.75;
(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
1×10-6~1×10-8cm/s ;
(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