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五单元窗二,一、解读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编排,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达到来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图比较三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方法。导入课题:板书: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量角器。2、引导观察。3、组织交流,汇报评价。4、介绍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5、认识几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动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组织学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对应的角55°、70°、130°、180°并进行尝试量角。6、用合作交流组织评价方式归纳出量角方法: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度数。7、指导练习量角。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从中发现规律。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量出角2、判一判。四、全课总结:这节学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布

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二、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

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方式,来领悟体会。如角的度量原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但对于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用相应的单位进行测量,如要知道线段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来量化。相应的角的度量也应该用角的单位来度量。为此教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呈现了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圆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在此基础上,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三、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如“角的度量”中在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及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一般的步骤

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给予了加强。

四、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观察、实验、类比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和角的度量。教学难点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材解析

《角的度量》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材第37页至第38页。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