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案例
十大经典金融案例
十大经典金融案例(最新版)目录1.概述:介绍十大经典金融案例的内容和意义。
2.案例一:荷兰郁金香泡沫3.案例二:南海公司泡沫4.案例三:1929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5.案例四:日本房地产泡沫6.案例五:亚洲金融危机7.案例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8.案例七:安然公司破产9.案例八:美国次贷危机10.案例九:希腊债务危机11.案例十:比特币泡沫12.总结:分析这些案例的共性和启示。
正文一、概述十大经典金融案例是金融史上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它们不仅揭示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规律,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案例涵盖了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衍生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二、案例一:荷兰郁金香泡沫荷兰郁金香泡沫是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发生在 17 世纪荷兰。
当时,郁金香作为一种奢侈品,其价格被疯狂炒高,最终导致市场崩溃。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金融市场泡沫往往是由过度炒作和非理性投资引发的。
三、案例二:南海公司泡沫南海公司泡沫发生在 18 世纪英国,源于一家名为南海公司的股票。
该公司虚构了高额利润,使得投资者疯狂购买其股票。
最终,泡沫破灭,导致许多投资者破产。
这一事件告诉我们,金融欺诈和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四、案例三:1929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29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是现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
当时的美国股市在持续的高涨之后,突然暴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
这一事件教育我们要警惕过度杠杆和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五、案例四:日本房地产泡沫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泡沫。
在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这一事件让我们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同样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六、案例五:亚洲金融危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印尼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暴露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金融传染现象的危害。
七、案例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由于投资策略失误和市场风险,最终在 1998 年破产。
案例8:LTCM案例--失灵的模型
杠杆比率(Leverage=20),分别建立组合1和2的规模达到$50Billion。
交易策略:
(1)差价区间未收敛或扩张,则持有上述头寸到期,赚取组合2的3bp per year;
(2)差价区间收敛或扩张,可提前平仓(Unwind)以上组合1和2锁定收益,或根据流动性要求对两个组合规模
进行调整并持仓
LTCM案例汇报 --失灵的模型
1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简介 交易策略介绍 风险管理 失简介
• 四大天王 •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创立于1994年(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从事定息债
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与量子基金(Quantum Fund)、 老虎基金(Tiger Fund)、欧米伽基金(Omega Fund)一起被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3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从而避免了它倒闭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简介 交易策略介绍 风险管理 失败的原因
思考与启示
4
交易策略介绍
•收敛(Convergence)and 相对价值交易(Relative value)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以“相似证券间不合理价差生灭自然性”为基础,制定了“通 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格差,资金杠杆放大,入市图利的投资 策略。舒尔茨和默顿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 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 型。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连续而精密的计算得到两种不 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 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并且该偏差正在放大,电脑立即建立起庞大的债 券和衍生工具组合,大举套利入市投资;经过市场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 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
专题财富报告-美国基金丑闻
2003年,由于丑闻的 影响,美国共同基金 出现480亿美元的净 现金流出
472 254 75 53 2003 -48 2004 2005 2006
878
412
直到2003年暴露的美 国共同基金丑闻,使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 个向来以“60年来无 丑闻”而自豪的行业 的发展之路。一系列 法规相继出台 同时,美国共同基金 丑闻重创投资者信心, 2003年美国共同基金 的净现金流入首席出 现净现金流出
2
案例2——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狼狈为奸”
对冲基金在基金丑 闻中也与共同基金 “狼狈为奸” 除了“择时交易” 和“盘后交易”出 现对冲基金身影外, 对冲基金还直接出 现在卖空交易中
皮尔格雷通过投资对冲基金卖空PBHG成长基金盈利
皮尔格雷 投资
管理
公司外部的对冲基金
而同期皮尔格雷通过卖空交易,在 PBHG成长基金上的个人投资却净 赚了390万美元,年赢利率高达 49%。
卖空
PBHG成长基金
皮尔格雷特许该对冲基金进行 “择时交易”而不用交赎回金, 否则买卖240次须支付巨额罚金, 也就不会有丰厚的利润了
在2000年3月至2001年11月的20个 月时间里,PBHG成长基金下跌了 65%
PBHG成长基金一案 堪称共同基金丑闻 案的腐败之最
PBHG成长基金丑闻案 加里· 皮尔格雷是皮尔格雷· 巴克斯特共同基金公司的奠基人,该基金现管理70亿美元的资产, 皮尔格雷亲自管理公司旗下的PBHG成长基金 皮尔格雷并不投资在自己的基金上,而是投资一个公司外部的对冲基金,该对冲基金主要靠卖 空PBHG成长基金而赢利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该对冲基金在2000年 3月至 2001年 11月间买卖PBHG成长基金高达 240次之多,若PBHG成长基金跌价了,对冲基金便赢利 作为基金经理人,皮尔格雷本应尽力使基金升值,但他却乐于看基金下跌,从小投资者的损失 中赚取巨额私利。这就好像一名船长驾驶着轮船撞上了冰山,船长跳上私人游艇逃跑,并因撞 船赚取了大笔保险赔偿,而船上的乘客却葬身大海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
80年代初 年代初, 在 80 年代初 , 储蓄机构还被授权发行期限为两年半的浮息 存款证, 存款证,发行这一工具是为了使其能够同期限为两年半的财政债 券进行竞争。这些法规的调整, 券进行竞争。这些法规的调整,使储贷协会解决了资金来源不足 的困难,但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 的困难,但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即储贷协会的资产主要 是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而且大部分是过去几年发放的, 是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而且大部分是过去几年发放的,而且还 要持续多年,根据合同, 要持续多年,根据合同,储贷协会不能提高已发放固定利率抵押 贷款的利率。 贷款的利率。这样储贷协会要将其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提高一 个百分点也需要多年时间。 个百分点也需要多年时间。 因为老抵押贷款利率不能提高, 因为老抵押贷款利率不能提高,抵押贷款平均收益率提高要 完全靠提高新的抵押贷款利率。 完全靠提高新的抵押贷款利率。而由于新的购房者对抵押贷款利 率十分敏感,当抵押贷款利率提高时,他们延迟购买住宅, 率十分敏感,当抵押贷款利率提高时,他们延迟购买住宅,这一 现象又使储贷协会无法通过对新抵押贷款制定较高利率来迅速提 高他们的平均收益率。 高他们的平均收益率。而且联帮法规要求储贷协会将其绝大部分 资金投放于住房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上,而不能用于其它投资。 资金投放于住房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上,而不能用于其它投资。所 70年代末以后 年代末以后, 以,到70年代末以后,储贷协会全部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低于新 的抵押贷款利率, 储贷协会的全部资产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 的抵押贷款利率 , 储贷协会的全部资产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 , 1981年差额为 年差额为该行业1981年亏损60亿美元,1982年 1981年亏损60亿美元 1981 年差额为 -0.8% , 该行业 1981 年亏损 60 亿美元 , 1982 年 亏损50亿美元,储贷协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50亿美元 亏损50亿美元,储贷协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桥水基金案例
桥水基金案例桥水基金是一家知名全球投资管理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韦斯特波特市。
该公司成立于1975年,由雷·达里奥(Ray Dalio)创立,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
桥水基金以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核心投资理念是“原理投资”,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经济背后的基本原理,寻找投资机会并进行精确的资产配置。
该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健的资本增值。
桥水基金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该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桥水基金成功预测到了市场的崩溃,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投资策略,避免了重大损失并实现了可观的回报。
桥水基金利用其强大的研究团队和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全球经济、金融、政治等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迹象。
基于对市场趋势和风险的准确判断,桥水基金采取了及时的市场空仓策略,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桥水基金在金融危机期间还通过战略投资和多样化投资组合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他们专注于长期投资,注重分散投资风险,在高质量和有潜力的资产上寻找增值机会。
这样的策略使得桥水基金不仅在金融危机中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危机过后的复苏期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总的来说,桥水基金案例展示了这家公司在投资管理领域的卓越表现和成功经验。
他们以强大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准确的市场判断以及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健的投资回报。
与此同时,桥水基金的成功也为全球投资管理行业树立了榜样,鼓励了更多的投资机构追求创新和卓越。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
LTCM自动交易系统的致命之处
(1)模型的所有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 计基础上得出的,但未来情况并不是历史统计的简单 重复。 (2)LTCM投资策略是建立在投资组合中两种证券的 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基础上的。尽管它所持核心资产德 国债券与意大利债券正相关性为大量历史统计数据所 证明,但是历史数据的统计过程往往会忽略一些小概 率事件,亦即上述两种债券可能在短时间内的负相关 性。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可能很小,但一旦发 生,将会改变整个市场结构的,给依据该统计数据而 建立的组合造成致命打击。
LTCM的投资策略
舒尔茨和默顿将金融市场的历史交易资料,所运用的 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结合在一起,形 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能通过电脑自动交易的投资系统。 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连续而精密 的计算得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 然后与市场中两者的价格差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出现 偏差,并且该偏差正在放大,则依靠自动交易程序, 逐步建立债券和衍生工具组合。 随着市场的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时交易系统将会自动把建立的仓位平掉,以最终获 取价差。
LTCM给我们的启示
投资市场中不可能存在机械性的制胜法宝, 任何分析方法、交易系统或者风险管理技术都 存有缺陷与误区,它仅仅适用于某些市场条件。 投资人不可能依靠一个机械化的方法或系统来 持续稳定地击败市场。在投机市场上生存与发 展,控制和管理风险是永恒的主题。
悲剧发生
对冲交易赖以存在的正相关不复存在。德国债券价格 上涨,收益率降低,意大利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 升,LTCM两头亏损。它的自动交易系统面对这种原 本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仍然按照正常的设计程序, 继续不断地增加持仓规模。最终,LTCM以22亿美元 的基金资产作为抵押,买人的证券价值近3250亿美元, 杠杆比率高达60倍。由此,该公司从1998年5月俄罗 斯金融风暴开始到9月,短短的150天资产净值下降 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剩下5亿美元的净 资产。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巨额亏损案例分析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巨额亏损案例分析【案例介绍】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该基金创立于1994年,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利用私人客户的巨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与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欧米伽基金一起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LTCM掌门人梅里韦瑟(John Meniwehter),这位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Robery merton)和舒尔芡(Myron Scholes),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n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以至于有人称之为“梦幻组合”。
在1994—1997年间,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12.5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48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8.5%、42.8%、40.8%和17%,1997年更是以1994年投资1美元派2.82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
然而,在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向破产边缘。
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Merrill Lynch、JP Morgan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那么,“对冲基金”到底为何物?其具体操作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
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金融风险案例及分析
2019/9/17
金融投资
案例1-36 广发银行郑州银基支行180余万元现 金遭持枪歹徒抢劫
案例1-37 32亿元集资大骗局
案例1-38 “女企业家”10年非法集资诈骗6.8亿 元
案例1-39 非法集资13亿,血本无归7亿
案例1-40 广东省恩平市政府前领导人组织非 法集资案
2019/9/17
案例1-30 抵押物品违法,抵押合同无效
2019/9/17
金融投资
案例1-31 已办抵押并经公证,信用社优先受偿仍未 落实
案例1-32 国家机关担保的借款合同无效
案例1-33 主合同无效,贷款担保亦无效
案例1-34 海南省破全国最大骗汇案——骗汇8亿美元
案例1-35 原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行长骗汇13亿 元被判10年
金融投资
案例1-54 高速成长的“郑百文”如何变 成ST
案例1-55 “长虹”事件
案例1-56 西安航标操控海鸥基金案
案例1-57 西藏圣地大股东虚假出资,损 害其他股东合法权益
案例1-58 蓝田股份造假材料,虚增资产, 欺骗投资者
案例1-59 广东飞龙诈骗成都联益案
2019/9/17
2019/9/17
金融投资
险公司利益案
案例1-48 异地诈骗保险业务人员
2019/9/17
金融投资
第三部分 证券业风险案例
案例1-49 深圳8.10风波震撼全国 案例1-50 “苏三山”事件 案例1-51 2019年5月“327”国债期货事
件
案例1-52 “琼民源”事件 案例1-53 “红光”事件
2019/9/17
金融投资
第二部分 保险业风险案例
案例1-41 为骗保险 烧死母亲 案例1-42 亿元保险单下的特大焚尸骗保
史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失败案例-LTCM基金
史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失败案例-LTCM基金从风险管理失败的角度考虑该案例,供参考。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拥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1994年到1997年间,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12.5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48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8.5%、42.8%、40.8%和17%,1997年更是以94年投资1美元派2.82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
然而,在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
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14家国际银行组成的财团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1. 时间线上个世纪80年代John Meriwether在所罗门公司成立债券套利业务部门,获利颇丰。
1991年,由于一起交易丑闻,John被迫离开所罗门。
1993,他招募之前的同事一起成立长期资本投资公司。
LTCM吸引了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两位计量金融学和衍生品定价先驱,前者是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的创立人之一,后者是公式的改进人之一。
在美林证券的协助下,成功募集12.5亿美元初始资金,包括合伙人的1.46亿。
亚太地区的外部投资人包括香港土地署、台湾银行和日本住友银行。
1994年2月24日,LTCM正式开始交易。
当年获得28.5%的收益率。
1995年,LTCM收益率为43%。
1996年初,LTCM拥有1400亿资产,是最大的共同基金的2.5倍,只有25个交易员。
当年收益率41%。
1997年,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年基金收益率17%,年末资产净值高达48亿美元。
LTCM的声望一时无基金可及。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注会经济法》课程考查论文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摘要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国库券市场的主要理商。
它参与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股票,固定收益销售,研究和交易,投资管理,私人股本和私人银行业务。
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业界享有盛誉。
其中CEO Richard Fuld 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它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
这一次雷曼兄弟走向破产对整个金融界都是不小的冲击。
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其由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毁灭的原因,同时得到了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时的一点启示。
关键字: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启示雷曼兄弟公司由德国移民亨利、埃马努埃尔和迈尔于1850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哥马利城创建,目前已拥有158年历史,其主要业务投资银行、私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
雷曼兄弟公司总部现设在美国纽约,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设有地区总部。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雷曼兄弟公司是大力推广新型融资方式的先行者之一,曾帮助大量急需资金的公司成功融资。
20世纪60、7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开始拓展其在全球的业务。
2000年,雷曼兄弟公司股票价格首次达到每股100美元。
2002年,雷曼兄弟公司开设财富和资产管理分支业务。
至2005年,该分支业务管理下的资产总值达1750亿美元。
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净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
该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末,总股东权益仅为284亿美元。
距统计,截至2008年5月,雷门兄弟公司拥有资产达6390亿美元,持有1105亿美元高级无担保票据,1260亿美元次级无担保票据和50亿美元初级票据。
曾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15日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新编文档-金融风险案例集精品文档
?案例1-67 大户室主管挪用 9千万炒股
?案例 1-68 株洲冶炼厂违规炒外盘期货亏损 13.22亿元
第二篇 外国的金融风险案例
?案例2-1 美国储贷协会的破产 ?案例2-2 查尔斯·凯亭和林肯储贷协会丑闻
?案例2-3 20 世纪80—90年代俄亥俄、玛丽兰和 罗德岛等地的银行恐慌
?案例2-4 美国新英格兰银行和自由国民银行倒 闭事件
?案例2-5 美国奥兰治县破产
?案例2-6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巨额亏损,被 迫重组
?案例1-54 高速成长的“郑百文”如何变 成ST
?案例1-55 “长虹”事件
?案例1-56 西安航标操控海鸥基金案
?案例1-57 西藏圣地大股东虚假出资,损 害其他股东合法权益
?案例1-58 蓝田股份造假材料,虚增资产, 欺骗投资者
?案例1-59 广东飞龙诈骗成都联益案
?案例1-60 世纪之交,“中科创业”跌停事 件
?案例1-69 海南R708橡胶和上海 9703胶合板期 货合约交易操纵者受罚
?案例1-70 黑帮操纵证券黑市,数万“股民” 被洗劫一空
?案例1-71 国内证券业个人违规最大案:涉案 金额12亿元
?案例1-72 基金黑幕 ——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 报告解析
? 附件:除本书列举的案例外,管理层查处的其 他证券市场违规案
?案例1-9 银行分理处主任见财起心,持 款外逃终落网
?案例1-10 原中国银行蒲圻市支行行长熊 学瑞贪污挪用公款案
案例十六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
案例十六: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成立于1994年2月,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自创立以来,LTMC一直保持骄人的业绩,公司的交易策略是"市场中性套利"即买入被低估的有价证券,卖出被高估的有价证券。
LTMC将金融市场的历史资料、相关理论学术报告及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系统模型,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及衍生产品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套利活动,LTMC凭借这个优势,在市场上一路高歌。
1996年,LTMC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麦、希腊政府债券,而沽空德国债券,LTMC模型预测,随着欧元的启动上述国家的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息差将缩减,市场表现与LTMC的预测惊人的一致,LTMC获得巨大收益。
LTMC的数学模型,由于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因此埋下了隐患: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其投资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谓Black-Scholes-Merton公式仍以正态分布为基础(这是因为该公式涉及Wiener过程,而Wiener过程的定义涉及正态分布),故“长期资本”的风险投资策略仍以“线性”和“连续”的资产价格模型为出发点。
具体来说,该对冲基金的核心策略是“收敛交易”。
此策略并不关心某一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是升还是降,而是赌在相关股票或债券的价格向“常态”收敛上。
“长期资本”的一项赌注下在美国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收敛上(卖空前者,买入后者),本以为可以不论价格升降都稳操胜券。
不料,亚洲和俄国的金融危机使惊恐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国库卷,结果造成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发散,而非收敛。
类似的其它几个"收敛交易"也都以发散而告终。
经典金融案例分析
经典金融案例分析在金融领域,有许多经典案例被广泛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金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教训和启示。
案例一:雷曼兄弟破产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这个曾经的华尔街巨头倒下了。
雷曼兄弟在过去几年一直积累大量的次贷资产,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该公司无法偿还其债务。
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了危机。
这起案例揭示了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雷曼兄弟在资产购买和融资方面没有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过度依赖杠杆放大收益,最终导致了其倒闭的悲剧。
因此,其他金融机构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避免重蹈覆辙。
案例二:诺斯鲁普银行事件1995年,英国的诺斯鲁普银行(Barings Bank)宣布破产,这是由一位交易员尼克·利杰斯菲尔德(Nick Leeson)独立操作造成的。
利杰斯菲尔德利用杠杆交易进行期货合约交易,并采用了未经授权的交易手段,致使银行遭受了巨额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这起案例表明了监管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诺斯鲁普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利杰斯菲尔德的非法行为,导致了巨额亏损。
其他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管,确保员工的交易行为符合规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三:巴林岛银行开放式基金事件1994年,美国巴林岛银行(Barings Bank)旗下的一只名为巴林岛开放式基金(Barings Futures Singapore)在新加坡的期货市场上发生了巨额亏损,累计亏损达到13亿美元。
这起事件揭示了监管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在该事件中,巴林岛银行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其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导致了巨额亏损。
这显示了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此外,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也是预防类似事件的重要措施,投资者应该能够了解他们的投资风险和潜在损失。
ltcm案例分析
3
梅里韦瑟
在所罗门公司内部,梅里韦瑟和他的这批数学小子们是一批与别人格格不入的怪胎。他们讲的话 别人都听不懂。他们的思路跟别人都不一样。一帮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对公司里的资深交易员毫不尊 重、出言不逊。他们发狂一样地工作,个个嗜赌上瘾,什么都赌:赛马、运动比赛、政治选举。当他 们既不交易,也不赌博的时候,就玩一种叫“说谎者的扑克牌”的游戏,看对手能不能猜出自己手中 的底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所罗门兄弟公司能够容忍他们的唯一原因就是,他 们太能赚钱了。
David W. Mullins Jr. Eric Rosenfeld William Krasker Gregory Hawkins
Larry Hilibrand
James McEntee Dick Leahy Victor Haghani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
经营债券交易 原所罗门兄弟高管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
3
梅里韦瑟
梅 里 韦 瑟
3
梅里韦瑟
LTCM的灵魂人物是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他是芝加哥大学的MBA,后来加盟所罗 门兄弟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是债券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债 券市场上的交易单调而范围:汇率是固定的,利率受到管制,金价一成不变。但20世纪60年代之后, 债券市场逐渐变得更加刺激。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突然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打破了过去墨守的常规 。各国纷纷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各种新型的债券和交易工具层出不穷。刚刚问世的计算机很快 被应用到债券投资中。
如果不是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梅里韦瑟可能会一直留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直到有一天执掌大 权。但是,1992年,一位34岁的交易员Paul Mozer在美国国债交易中有欺诈行为。做为他的主管 上司,梅里韦瑟被迫引咎辞职。尽管后来事情逐渐平息,但梅里韦瑟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升迁之路彻 底被堵死了。这一年,他已经45岁了。怎么办?思来想去,梅里韦瑟终于决定,干脆把队伍拉出来, 自己成立一个对冲基金,自己创业。这就是LTCM的由来。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灭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升腾与陨落1998年金融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两件大事,其主角名称都带有长期字样----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前者的崩溃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而后者爆发的危机险些威胁了整个华尔街。
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建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以前供职于所罗门公司的明星交易员约翰﹒麦利威瑟创立,一个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1991年,所罗门公司爆出参与非法投机交易的丑闻,麦利威瑟因涉嫌参与其中而被解雇。
然而时间过去不久,纽约证监会出面给他彻底平反,但他的名誉还是受到了损害。
愤怒的麦利威瑟拒绝了所罗门公司大股东沃伦﹒巴菲特让其主持公司套利部门的邀请,在报复心理与找回清白双重情绪的作用下,开始组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麦利威瑟在组建公司时将一大批专家学者招募到自己麾下,包括统计数学和电脑模拟交易方面的顶尖高手,其中,迈伦﹒S﹒斯科尔斯和罗伯特﹒C﹒默顿也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纳入旗下。
这两位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人物,因为研究出期货价格理论而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笼罩在诺贝尔奖光环下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更加不可一世。
公司在募集资金时就以高昂的管理费用成为华尔街的焦点,投资者要投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除了要迈过1000万美元的底线门槛,还要将最初的投资资金的一部分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利润作为公司经理人的薪酬。
即便如此,麦利威瑟还是成功募集到了25亿美元,这一数字是正常对冲基金初始资金的100倍。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和许多对冲基金的投资集团一样,把注册地选择在了加勒比海上的凯曼群岛。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凯曼群岛听起来有些陌生,不像瑞士或卢森堡那样的国家显得安全。
但实际上,选择此类岛国作为注册地可以取得税收上的优惠以及交易的自由。
也就是因为这些优势,这间公司的资本运作到后来已经完全失控。
二、风光无限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长期资本公司在创立初期的基金运作项目都非常成功。
在第一年,基金客户的收益率就高达28%,在收益分红之后,净盈利率仍达到20%,第二年的盈利率为59%(净值43%),。
从LTCM看对冲基金交易策略
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格差;资金杠杆放大;
入市图利 因而;以成立初期的12 5 亿美元资产净
值迅速上升到1997 年12 月的48亿美元;净增长2
84倍;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28 5%
1995年42 8% 1996年40 8% 1997年17%
再购入新的债券;再将这些债券做为回购融资
交易的担保品 只要利息成本低于证券收
益;LTCM 便能从中获利
三 获利的法宝之二:杠杆交易
LTCM 所采取的资金策略是运用最少的权益资
本进行交易 主要有:
面组织安排以Merrill Lynch J P
Morgan 为首的15 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
资37 25 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
共同接管了LTCM;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
运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历史
LTCM的管理成员被投资人称为梦幻组合:集学者 政
客 交易员于一体
约翰 麦利威瑟John Meriwether:LTCM 掌门人;被誉
但是这套以电脑程序为基础的数学自动投资模型有一
些致命之处: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
计基础上得出的 但是历史统计永远不可能完全覆盖未
来现象;LTCM 的投资策略是建立在投资组合中两种证
券的价格波动相关性的基础上 例如LTCM 成立初期;核
心交易策略之一;沽空德国债券并且持有意大利债券;
就是建立在经由大量历史数据所证明的二者正相关性
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
罗伯特 默顿Robert Merton:1997 年诺奖获得者;同
案例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衰败记录
【案例综述】 案例综述】
本案讲述了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产生直到衰 败的全过程,作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之一, 败的全过程 , 作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之一 , 这个 公司虽然聚集了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 公司虽然聚集了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 , 拥有最优 质的资金组合,采用了最先进的投资技术, 质的资金组合 , 采用了最先进的投资技术 , 但是 仍然避免不了惨败的命运,原因何在?究其根源, 仍然避免不了惨败的命运 , 原因何在 ? 究其根源 , 不难发现,对冲基金, 不难发现 , 对冲基金 , 作为金融衍生工具一复合 形式,它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性是始料不及的, 形式 , 它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性是始料不及的 , 再 精密数学投资技术也敌不过突然发生的“ 精密数学投资技术也敌不过突然发生的 “ 小概率 事件” 那么, 事件 ” , 那么 , 最有效的扼制风险的办法不外乎 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序管理。 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序管理。
(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1. 高杠杆率 2.投资品种与相对价值套利策略
(三)流动性风险是导火索
国际金融 (理论·实务· (理论·实务·案例)
LTCM兴衰的经验教训 LTCM兴衰的经验教训
(四)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势在必行 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
1.对冲基金的放任者们认为对冲基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投 资方式, 机者和套利者, 资方式,它作为金融市场上的投 机者和套利者,起着承担 风险和发现价格的作用,而且它的确能起到避免风险的作用, 风险和发现价格的作用,而且它的确能起到避免风险的作用, 是其他 投资方式不可替代的 2.但主张对冲基金监管的人士则认为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 过于复杂, 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过于复杂,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 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只有 加强监管才能保证投资者的安全 3.对对冲基金监管的必要性更体现在对冲基金的外部性上 4.在对冲基金的监管上,控制其杠杆比率是最好的一种办 在对冲基金的监管上, 法 5.通过公布对冲基金投资组合来进行监管,则存在着一些 通过公布对冲基金投资组合来进行监管, 问题。 问题。金融衍生产品的复杂程度 完全有可能超出投资者的 理解能力;金融衍生产品采取“一对一”的交易方式, 理解能力;金融衍生产品采取“一对一”的交易方式,合约 万别,统一的披露制度不能真正反映风险水平; 内容千差 万别,统一的披露制度不能真正反映风险水平; 更重要的是,投资组合的公布会产生示范作用 ,加大金融 更重要的是, 市场的波动,因此目前主要银行都加强了对贷款风险的衡量。 市场的波动,因此目前主要银行都加强了对贷款风险的衡量。
案例分析2:LTCM事件分析
LTCM进行的交易
4、意大利国债 当时意大利的政治局势很不稳定。受此影响,意大利国债在 市场无人问津,交易人持有的意愿下降,这就导致意大利国 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与德国国债相比高出8%)在LTCM交 易员看来,一个国家的国债利率高于互换合约固定利率,这 是极其怪异的。于是,LTCM又要从中套利了: 买进意大利国债; 买进固定利率互换合约; 卖出浮动利率
• 4.方向交易失误
• 资本交易,更多的是基于判断,方向判断失误,将导致致 命的错误。LTCM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 事件1: LTCM预期欧元整合后,丹麦偏高的利率将会因之 下降,预先买入丹麦的抵押贷款证券,如果预期正确,可 以获得价格上升的资本利得。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国 际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丹麦的债券仓位损 失很大。
• 下重注于大概率事件,这个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长期无限制的运用财务杠杆,就会隐含巨大的 不确定和潜在风险。LTCM自由资本是40亿左右, 而其资产总额却达到上千亿,财务杠杆高达几十倍, 是导致LTCM破产的主要原因。
• 3.流动性风险分析
• LTCM对自己模型超级自信,是因为他们把模型分散到欧 洲、美洲、亚洲、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交易市场,这些风险 因子包括:波动率、利率、基差等。
买进10亿美元“非当期债券”;把“非当期债券”借给金 融机构取得现金,进行回购融资;以取得的现金对借来的“当 期债券”进行担保。上述交易中,连当初买非当期债券的10亿 美元,多数也是借来的。如此一来,LTCM等于用了很少的钱就 做了20亿美元的生意,成功地把12个基点的价差放大为可观的 获利。需要留意的一个点是,这个交易不需要等到30年到期, 只要半年,现在的当期债券也就成为非当期债券,价差自然收 敛。
投资策略—资金放大(高财务杠杆)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案
编写: 编写:刘忠燕
教授
案情
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背景
• 1994年2月,John Meriwether(梅里韦 1994年 Meriwether( 创办了宏观数量化基金——长期资 瑟)创办了宏观数量化基金——长期资 本管理公司,当时的核心人物包括: 本管理公司,当时的核心人物包括: David W. Mullins(前美联储副局长莫 Mullins( 林斯) 林斯)和被誉为衍生工具之父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Myron Scholes(1997年 经济学奖得主Myron Scholes(1997年 Noble 经济奖得主,斯科尔斯)、 经济奖得主,斯科尔斯)、 Merton Miller(1990年Noble 经济奖得 Miller(1990年 莫顿)。 主,莫顿)。
案情
• 当时,LTCM 的资产基数约为 当时, 的资产基数约为1070亿 亿 美元,杠杆比率已攀升至超过45比 美元,杠杆比率已攀升至超过 比1 ,这是一个以任何标准来衡量都非常 高的比例, 高的比例,更何况是在如此动荡的环 境中。 境中。 • 随着损失的不断增加,LTCM已越来 随着损失的不断增加,LTCM已越来 越难满足保证金要求, 越难满足保证金要求,需要更多抵押 品来确保它能够偿还所有债务, 品来确保它能够偿还所有债务,但缺 少高价值的资产用于抵押。 少高价值的资产用于抵押。
LTCM资本不到 亿美元 LTCM资本不到50亿美元,却向 资本不到50亿美元, 各银行、 各银行、券商机构借贷了将近 1250亿美元 1250亿美元,将资金杠杆从原 亿美元, 16: 提高至约25: 来的 16:1提高至约25:1。
案情
• LTCM 的管理者们正在进行一场赌博,他 的管理者们正在进行一场赌博, 们希望用更大风险换取更高回报。 97年 们希望用更大风险换取更高回报。 97年 长资向银行贷款借入了1000亿美元 底,长资向银行贷款借入了1000亿美元 买进卖出各种证券和股票市值高达1.25 ,买进卖出各种证券和股票市值高达1.25 万亿美元。净资产价值约48亿美元 亿美元, 万亿美元。净资产价值约48亿美元,杠杆 比率达250倍 比率达250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创了最 高纪录。 高纪录。已对投资银行的指数波动有着举 足轻重的影响。 足轻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
案例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巨额亏损、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巨额亏损、被迫重组
1998年 1998年9月,美国爆出震惊整个国际金融界的消息:拥有 美国爆出震惊整个国际金融界的消息: 125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 长期资本管理基金( 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 125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ong Term LTCM) 因投资失利而出现43 43亿美元巨额 Capital Management, LTCM)”因投资失利而出现43亿美元巨额 亏损,濒临倒闭。美国政府打破惯例, 23日由美国联邦储 亏损,濒临倒闭。美国政府打破惯例,于9月23日由美国联邦储 备银行纽约分行组织全球15家大银行及大经纪行, 15家大银行及大经纪行 备银行纽约分行组织全球15家大银行及大经纪行,以购买该基金 权益的方式,总共注资37.25亿美元, LTCM施行救助 37.25亿美元 施行救助。 权益的方式,总共注资37.25亿美元,对LTCM施行救助。由于长 期资本管理公司由金融界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经济学界一流的专家 主管,它的被迫重组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强烈震撼, 主管,它的被迫重组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强烈震撼,加深了对 银行流动性的忧虑,导致了纽约股市下调,成为1998 1998年国际金融 银行流动性的忧虑,导致了纽约股市下调,成为1998年国际金融 市场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之一。 市场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之一。
那么, 对冲基金”到底为何物?其具体操作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那么,“对冲基金”到底为何物?其具体操作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 意为“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 意为 风险对冲过的基金” 年代初的美国。 于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 年代初的美国 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 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 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 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 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 ,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 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 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 ) 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 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出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 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 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 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势股, 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势股, 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 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 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 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 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 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 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 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 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 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 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经过几十年的演变, 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 中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 的称谓亦徒有虚名。 中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 Fund 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已成为 一种新的内涵, 的称谓亦徒有虚名。 一种新的内涵,Hedge 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 的称谓亦徒有虚名 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 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 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据有关资料报道, 1997年年底 , 全球共有5500家对冲基金 , 管理的资本达 据有关资料报道 , 年年底, 全球共有 家对冲基金, 年年底 家对冲基金 2950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一、案例介绍
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 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 该基 ) 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 金创立于1994年,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利用私人客户的巨 金创立于 年 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 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与量子基金、 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与量子基金、 老虎基金、欧米伽基金一起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老虎基金 、 欧米伽基金一起称为国际四大“ 对冲基金 ”。 LTCM掌门人 掌门人 梅里韦瑟( 梅里韦瑟(John Meniwehter),这位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 ) 这位被誉为能“点石成金” 债券套利之父,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 债券套利之父,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 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 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Robery merton)和舒尔芡(Myron Scholes), )和舒尔芡( ) 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 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ns),前所罗门兄弟 ) 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 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 ( Rosenfeld), 以至于有人称之为 “ 梦幻 ) 以至于有人称之为“ 组合” 年间, 组合”。在1994—1997年间,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 年间 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12.5 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 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 月的48亿美元 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 年 月的 亿美元, 28.5%、42.8%、40.8%和17%,1997年更是以 年更是以1994年投资 美元派 年投资1美元派 、 、 和 , 年更是以 年投资 美元派2.82 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 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 身价倍增。 身价倍增 然而, 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 年全球金融动荡中, 然而,在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 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 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 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 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向破产边缘。 43亿美元巨额亏损 23日 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向破产边缘。9月23日,美 联储出面组织安排, Lynch、 Morgan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 为首的15 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Merrill Lynch、JP Morgan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 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 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 LTCM, 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从而 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LTCM的投资手法较为特别,在深信“不同市场证券间不合理价差 的投资手法较为特别,在深信“ 的投资手法较为特别 生灭自然性”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投资数学化, 生灭自然性”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投资数学化,运用电脑建立数量模型 分析金融工具价格,利用不同证券的市场价格差异进行短线操作, 分析金融工具价格,利用不同证券的市场价格差异进行短线操作,不太 注重交易品种的后市方向。 注重交易品种的后市方向。 Myron Schools 和Robert Merton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已 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 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 有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 有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较 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 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 过连续而精密的计算得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 过连续而精密的计算得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 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 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并且该 偏差正在放大,电脑立即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和衍生工具组合, 偏差正在放大,电脑立即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和衍生工具组合,大举套利 入市投资;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 入市投资;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 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一言以蔽之,就是“ 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一言以蔽之,就是“通 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格差,资金杠杆放大,入市图利” 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格差,资金杠杆放大,入市图利” 的投资策略。 的投资策略。 在具体操作中, 始终遵循所谓的“ 在具体操作中,LTCM始终遵循所谓的“市场中性”原则,即不从 始终遵循所谓的 市场中性”原则, 事任何单方面交易, 事任何单方面交易,仅以寻找市场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 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 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
LTCM危机事件
•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于1994年,前4 年,平均每年资产收益达到了32%,资本 金由12.5亿增到1998年的48亿美元。 • 1998年,公司根据投资模型,看好欧洲债 市,俄罗斯等国利率将上升,发达国家的 利率将降低。22亿美元的资本金作抵押, 借款购买250亿美元的债券,然后再用这些 债券作抵押,借贷再以借款作保证金,投 资总额达1250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工具, 总杠杆比率达到5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