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误码测试实验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光电⼦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的1.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测试⽅法。
2.了解线路编解码(CMI,HDB3)的原理和特性。
3.设计并搭建⼀个点到点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发射光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可传输的最远距离4.将EDFA⽤于光纤传输系统,了解EDFA的功率补偿在系统中的作⽤⼆、实验原理见后附预习报告三、实验装置“光纤传输实验系统”、EDFA、误码测试仪、双踪⽰波器、光功率计、光纤、可调光衰减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四、实验内容1.使⽤光纤传输系统,利⽤伪随机码作为信源,观察直接调制激光器波形及眼图、接收端波形及眼图;学会使⽤眼图评价信号波形的⽅法。
2.学会误码仪使⽤⽅法,了解ITU-T误码测试指标的规定和测量⽅法。
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和传输距离。
3.研究EDFA对光传输系统的功率补偿作⽤,将EDFA⽤于中继放⼤,经过研究测量得到最优的线路设计,使得总传输距离尽量长。
五、原始数据后附原始记录数据。
六、数据分析处理1.激光器P-I曲线测量根据原始测量的数据,绘制P-I曲线如下(原始数据及系统连接图见原始数据):可见斜率突变点I约为10mA,因此取⼯作点为16.0mA,以保证⼯作在合适th区段。
2.测量传输距离系统图及各部分连接关系见后附原始数据。
通过测量误码刚出现时(误码仪显⽰或⽰波器眼图闭合)时信号功率衰减,从⽽计算传输距离i.眼图眼图刚闭合时如下图:此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8.47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74.15km ii.误码仪误码仪刚刚开始接收到误码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7.52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69.90km对⽐误码仪和眼图测量结果,个⼈认为计算传输距离应以误码仪结果为准,理由如下:误码仪同时接收输⼊信号和输出信号,因此对误码的计数准确⽆误,能较准确的发现出现误码的临界点;但通过⽰波器观察眼图则较难判断临界点,分界模糊,受⼈眼主观性影响较强,因此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一:测量光纤耦合效率【实验简介】:光线主要用于通信、光纤传感、图像传送以及光能传递等方面。
由于光纤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线内部的损耗越来越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效率是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特性,种类2.掌握光纤耦合的基本技巧及提高耦合效率的手段3.熟悉常用的耦合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输出光功率:0.78mW光纤输入光功率:1.9mW耦合效率为:0.78/1.9*100%=41.1%【实验思考总结】耦合时,因为起始的光强较弱,用探测器检测效果不明显。
可以先用目测法,观察输出光斑的亮度。
等到达到一定的亮度之后,在接入探测器,观察示数。
调节时,首先调节高度,然后调节俯仰角,最后在调节左右对准度与旋转方向。
实验二:测量光纤损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单模光纤的衰减值,了解测量光纤损耗的常用方法:插入法(实际测量中很多器件的插损、损耗都使用这种方法)。
【实验原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的注入系统输入到短光纤中,并通过光纤活动连接器与光功率计接通。
首先测量短光纤的输出功率P1,然后通过光纤连接器接入被测光纤,测量长光纤的输出功率P2,则光纤的总损耗为被测光纤的长度为L,则光纤的损耗系数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长度L:6km波长为1310nm的数据电流(mA)22.5 17.0 7.3P1(dBm) -7.1 -9.9 -13.2 P2(dBm) -9.2 -12.8 -15.5 损耗A(dB) 2.1 2.9 2.5 损耗系数0.44 0.41 0.383 (dB/km)波长为1550nm的数据电流(mA)25.4 16.2 13.6 P1(dBm) -6.9 -10.0 -11.1 P2(dBm) -8.7 -11.9 -12.9 损耗A(dB) 1.8 1.9 1.8 损耗系数0.30 0.32 0.30 (dB/km)实验三:测量光纤的数值孔径【实验简介】: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与纤芯折射率、纤芯-包层相对折射率差有关。
光纤通信实验指导书
光纤通信原理实验教程(第二版)唐修连编著江苏盛泰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光纤通信原理实验教程(第二版)唐修连编著江苏盛泰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言为了配合有关《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需要,我们研制开发的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综合实验箱。
共收入了8个实验,如果实验室配备有光纤通信常用的仪表,还可在此基础上开设更复杂的实验7个。
与该书配套的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综合实验箱,置于一个便携式的实验箱内,该系统的突出优点有:1、该实验箱采用模块化设计,波形测试点多,调节点多,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2、系统采用硬件和软件、分列元件和集成器件相结合,有利于对原理的理解。
3、该实验箱还可根据实验者自己的设计来控制,组合各模块完成不同的实验项目。
本实验教程由同完成,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缺漏难免,欢迎使用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000.11目录第一章光纤通信实验系统总体介绍 (1)第二章光纤通信基础实验 (10)实验一、光纤通信实验系统信号发生器单元实验 (10)实验二、中央处理器(CPU)单元实验 (15)实验三、码型变换(CMI)实验 (23)实验四、光发送系统实验 (29)实验五、光接收系统实验 (37)实验六、PCM话路光传输系统实验 (43)实验七、变速率数据光传输实验 (46)实验八、模拟和数字光纤系统综合实验 (51)第三章光纤通信加强实验 (57)实验九、数字光发送接口指标测试实验 (57)1、消光比EXT测试2、平均发送光功率实验十、数字光接收接口指标测试实验 (60)1、灵敏度测试2、动态范围测试实验十一、PCM话路特性测试实验 (62)实验十二、光纤传输特性测量实验 (63)1、光纤损耗的插入测试法2、多模光纤带宽的时域测试法实验十三、光纤无源器件特性测试实验 (65)1、光纤活动连接器2、Y型分路器3、星型耦合器实验十四、图像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66)实验十五、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实验 (67)第四章常用光纤通信仪表简介 (69)5.1 光功率计 (69)5.2 稳定光源 (70)5.3 光时域反射仪(OTDR) (74)5.4 误码测试仪 (75)5.5 光纤熔接机 (79)5.6 PCM终端测试仪 (81)第五章光纤通信实验原理电路 (83)第一章光纤通信实验系统总体介绍一、概述本实验系统根据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实验,结合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针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典型应用可进行8项实验或示教,实验内容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有重点的培养实验者的动手能力。
《电信传输原理》SDH环形组网业务配置及2Mbit-s业务误码测试实验
《电信传输原理》SDH环形组网业务配置及2Mbit-s业务误码测试实验一、实验名称:环形组网业务配置及2SDHMbit/s业务误码测试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SDH设备环网概念、网络连接关系、机板与业务配置关系、2Mb/s业务(端到端)在SDH环网中的业务配置及验证其配置。
三、实验器材:155/622H(Metro1000)SDH传输设备3套实验用维护终端若干SDH网管T20001套2Mbit/s数字传输性能分析仪1台四、实验原理:2M数字传输性能分析仪,适用于数字传输系统的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及日常维护测试。
其性能可靠稳定、功能齐全、体积小巧,采用大屏幕中文显示,操作简洁容易。
可对2Mbit/s接口数字通道、同向64k、RS232、RS485、RS449、V.35、V.36、EIA530、EIA530A、X.21接口数字通道进行测试等。
采用环形组网方式时,需要3套SDH设备。
要求配置成PP环(单向通道保护环)实际连接图如下:具体登陆方法:登陆网元在终端上双击“T2000client”快捷键,输入用户名、口令、服务器IP按“确定”,进入如下界面(用户名与密码一致:admin0001-admin0007,7个用户;服务器IP地址:129.9.0.10):2.创建网元然后用鼠标单击右键,进入“新建/拓扑对象”图标。
然后选择“OPTIX METRO 1000V3”输入要创建第一个网元的ID、名称、是否网关、IP地址、密码等参数。
本实验中NE1为网关网元,设置如下:ID:1名称:NE1网关类型:IP网关IP地址:129.9.0.1密码:password以此类推,建立三个。
3.配置网元硬件在导航界面中分别双击NE1、NE2网元图标。
选择“手工配置”,然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查询物理板位”,然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校验开工”,按“完成”,NE2也同样配置, T2000软件自动完成2台Metro 1000硬件的配置。
5b6b实验指导
5b6b实验指导实验三5B6B码型变换实验⼀、实验⽬的1、熟悉5B6B线路码型的特点及适⽤场合2、掌握5B6B线路码型的编码、译码的基本原理3、熟悉5B6B线路码型收端码组同步的调整原理4、了解误码识别的原理及误码扩散的机理⼆、实验仪器1、J H5002型光纤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2、20MHz双踪⽰波器(最好使⽤数字存储⽰波器)3、J H9001型误码测试仪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5B6B线路码型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推荐的⼀种国际通⽤光纤通信系统中采⽤的线路码型,也是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中最常⽤的线路码型。
5B6B线路码型有很多优点:码率提⾼的不多、便于在不中断业务情况下进⾏误码监测、码型变换电路简单,它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四次、五次群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最常采⽤的⼀种码型。
采⽤5B6B线路码型的光纤通信系统中,设置在发端的5B6B编码器,将要传输的⼆进制数字信号码流变换为5B6B 编码格式的信号码流;设置在收端的5B6B译码器,将接收到的5B6B线路码型信号还原成原⼆进制数字信号。
通常,编、译码器由码型变换电路、时序控制电路、码组同步电路以及误码监测电路⼏部分组成。
(⼀)5B6B码型编码器1、编码规则及码表选择5B6B线路码型编码是将⼆进制数据流每5bit划分为—个字组,然后在相同时间段内按⼀个确定的规律编码为6bit码组代替原5bit码组输出。
原5bit⼆进制码组有25共32种不同组合,⽽6bit⼆进制码组有26共64种不同组合。
6bit码组的64种组合中码组数字和d值分布情况是:d=0的码组有C63 =20个d=±2的码组有C62 + C64=30个d=±4的码组有C61 +C65 =12个d=±6的码组有C60 +C66 =2个选择6bit码组的原则是使线路码型的功率谱密度中⽆直流分量,最⼤相同码元连码和⼩,定时信息丰富,编码器、译码器和判决电路简单且造价低廉等等。
误码
Page 11
误码检测原理
低阶通道开销V5字节
误码监测 (BIP-2) 远端误块指示 (REI) 远端故障指 示 (RFI)
1 2 3 4 5 6 7
信号标记 (Signal Lable)
远端接收失效 指示 (RDI)
8
误码监测: 传送比特间插奇偶校验码 BIP-2: 第一个比特的设置应使上一 个VC-12复帧内所有字节的 全部奇数比特的奇偶校验为 偶数。第二比特的设置应使 全部偶数比特的奇偶校验为 偶数。
Page 9
误码检测原理
比特间插奇偶校验N×24位的(BIP-N×24)字节:B2
B2字节(N×24bit)用于校验复用段的误码。把STM-N帧分为N×24块,每个 Bit校验其中的一块。所以,一个STM-N帧中,1秒钟可以检测的误码块为: 8000×N×24=1.92×10e-5×N。 155M业务,准确检测出的最大误码率为:1.92×10e-5/15520000=1.23×10e-3 622M业务,能够检测出的最大误码率为:1.92×N×10e-5/622M=1.23×10e-3 对于2.5G业务,能够准确检测出的最大误码率仍为1.23×10e-3 综上分析,不同速率的信号,能够检测出的复用段误码率是相同的 复用段远端误码块指示(MS-REI)字节:M1 这是个对告信息,由接收端回发给发送端。M1字节用来传送接收端由BIPN×24(B2)所检出的误块数,以便发送端据此了解接收端的收信误码情况。 、
规定有效负载
010 异步浮动映射 011 比特同步浮动 100 字节同步浮动 101 保留 110 O.181测试信号 111 VC-AIS
图3-1 VC-12 POH(V5)的结构
Page 12
误码检测原理
测量确定系统的误码率
实验设计第十六小组实验目的测量确定系统的误码率实验设计由于在确定影响误码率的因素有:编码方式,时钟频率,码型。
编码方式有如下几种:汉明码,卷积码,循环码,交织码时钟频率有如下几种:2kps,4kps,8kps,16kps,32kps,64kps,128kps,256kps,512kps,1024kps码型有如下几种:PN序列,全0序列,全1序列,16bit人工输入序列实验预期我们认为16kps,汉明编码,PN序列是预期状态。
选择16kps是因为,认为在16kps的时钟频率情况下是可以保证正常传输的,对于不知道情况的系统,不能确定16kps就是最优的时间频率。
选择PN序列是因为,对于实际情况下,传输的序列更贴近于伪随机序列,所以选择PN序列。
选择汉明码是因为,汉明码具有较强的纠检错能力,相对于其他的编码,具有明显优势,在理论上有更小的误码率。
实验操作每次改变编码方式,时钟频率,码型中的一个,然后获得其他的数据,绘制成表。
(1)先将系统的编码方式,频率,码型调为预期。
(2)将编码方式改变为:汉明码,卷积码,循环码,交织码(3)将频率改变为:2kps,8kps,32kps,128kps,512kps,1024kps(4)将码型改变为:PN序列,全0序列,全1序列,16bit人工输入序列实验数据处理对于实验数据,每组数据准备绘制折线图,并分析相关性。
小组成员及分工杨孟翰负责ppt制作与设计实验张浩东负责实验答辩张万钧负责领导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实际实验操作全0,2k,汉明,无加错载波4096128k512全0,128k,卷积,无加错,载波4096 256k1024全0,1024k,循环,无加错,载波4096 512256 128全0,128k,交织,无加错,载波4096 256kw交织512,1024载波频率8192 128512102415pn 128 汉明512卷积,15pn,128512循环编码128256 5121024交织编码125256 5121024汉明编码128 256512 1024。
通信系统误码测试
通信系统误码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习误码仪使用方法2.学习通信系统误码率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RZ8621D实验箱1台2.20MHz双踪示波器1台3.误码仪一台(推荐误码仪型号为RZ88521)三.实验电路连接及误码仪简介误码率是数字通信系统重要的质量指标,误码仪发数据和收数据通常是位于通信系统中发信端与收信端,并且两端之间信号无论经过各式各样的变换或传输,但对这两个测试端点而言信号应呈现“透明”状态。
这是选择测试点必须考虑的。
本实验箱误码率的测试点可选为:FSK调制输入与FSK解调输出;PSK调制输入与PSK调制输出;AMI/HDB3码编码输入与译码输出等。
使用误码仪另一主要因素是如何选择时钟,一般有内时钟和外时钟,用实验箱实验时,外时钟可接实验箱时钟,或将收发时钟接在一起。
若被测系统有时延,则收时钟应接在接收端的时钟提取输出。
下面我们给出FSK、PSK误码测试方框图。
S03误码仪测试时钟输出S04误码仪测试数据输入FSK/PSK系统误码仪发数据发时钟收时钟收数据外时钟TP910/TP705或TP70710-1外时钟同步误码测试连接方框图10-2 内时钟同步误码测试连接方框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FSK 外时钟同步误码测试1.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2.按外时钟同步误码测试方框图将误码仪与实验箱连接:误码仪外时钟接实验箱S03;误码仪发数据接实验箱S04;误码仪收数据按TP910或TP707。
3.K703位于FDATA。
4. 薄膜键盘选择9:误码测试,再选择01FSK后按“确认”液晶屏显示9:误码测试01 FSK。
5. 打开误码仪电源开关,误码仪发码率置于2K,一般采用伪随机码,按下测量、则从误码仪屏幕可读出误码。
(此处尚须补充)(二)PSK外时钟同步误码测试该项目测试方法与上相似,不同的是(1)薄膜键盘应选择9:误码测试02FSK;(2)当收码测试点选择TP707时,K703置于PDATA;(3)误码仪发数据速率应选为2KHz或32KHz.(三)内时钟同步误码测试该项测试除电路连接与上述(一)、(二)略有不同外,则其它方法均相同,电路连接是将误码仪外同步与实验箱S03断开,并且发时钟与收时钟相连即可。
测试误码率的简单装置
测试误码率的简单装置测试误码率的简单装置按照传统,数字接收机的接收质量是用BER(误码率)来表示的。
这一数值与在给定的周期内接收到的错误码成比例。
一般来说,你可在实验室里测量BER,方法是把一个被伪随机码调制的RF 信号加到被测接收机。
本文设计实例提出一种使用单纯方波的代替方法。
这种方法也许并不优于常用技术,但由于它不需要复杂的同步,实现起来简便,测量结果可靠。
不可否认的是,方波信号并不能真正代表正常使用中接收机收到的数据(图1)。
调制射频载波的方波被移相,为的是把接收机的延迟考虑在内。
一个“异或”门在每个位转移处――一般在数据位宽度10% 的地方产生一个采样脉冲。
这个采样脉冲对接收器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采样,从而提供干净的数据。
图1,这一时序图说明了一个种简单的BER 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理解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要记住:一个由两个连续的“1”或“0”组成的位串表示一个错误。
实现一个1 位延迟的D 触发器能检测到这种错误。
图2 ,BER 测试仪使用一个采用OOK(通/断键控)调制的信号发生器。
你可以将错误脉冲显示在示波器上,或者用一个频率计数器来进行计数。
图 2 示出了一个典型的测试设置。
你要按规定的数据速率对RF 发生器进行调制。
要注意的是,一个500Hz 方波等效于1kbps 波特率。
调制信号和接收到的数据都送入BER 测试板。
你可调整采样信号,使之靠近数据脉冲接收末端。
在许多数字接收机中,这种安排相当好地近似于一个相关接收机。
错误脉冲显示在示波器上。
举例来说,如果你希望调节RF 电平,以获得1/100 的BER,那你就要降低加到接收机的RF 电平,在一次100 ms 的扫描中平均看到每次扫描有一个错误脉冲。
图3,简单BER 测试仪使用了一个可调移相器和一个差分器。
在图 3 中,IC1 和电位器P1 构成一个基本的可调移相器。
R2 提供滞后,R1、C1 和IC2 构成一。
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目录实验一局域网接入实验 (1)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器材 (8)三:实验原理 (8)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9)五:思考题 (21)实验二数字基带仿真实验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器材 (24)三:实验原理 (24)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25)五:思考题 (32)实验三语音传输 (34)一:实验目的 (34)二: 实验器材 (34)三:实验原理 (34)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5)五:思考题 (37)实验四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1)一:实验目的 (1)二: 实验器材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五:思考题 (5)实验五无线多点组网实验四局域网接入实验 (39)一:实验目的 (39)二: 实验器材 (39)三:实验原理 (39)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41)五:思考题 (43)参考文献 (45)实验一局域网接入实验实验一局域网接入实验一:实验目的理解无线终端设备接入局域网或者Internet的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通信网和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的知识。
了解串口通信的过程。
以蓝牙为例,理解局域网从有线接入到无线接入实现原理。
二: 实验器材服务器端(AP)硬件:PC机一台,带USB口的蓝牙模块,USB电缆一根。
软件:Windows 2000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TP局域网接入实验服务器版软件。
客户端(DT)硬件:PC机一台,带USB口的蓝牙模块,USB电缆一根。
软件:Windows 2000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TP局域网接入实验客户版软件。
三:实验原理3.1无线局域网1) 计算机局域网。
把分布在数公里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
通常为有线局域网。
2) 局域网体系结构(IEEE 802参考模型)只包含最低的两个层次数据链路层分为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MAC和LLC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数据传输实验)还包括了对传输媒体和拓扑结构的规格说明.3.2无线网接入标准无线接入区别于有线接入的特点之一是标准不统一,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应用。
切换一个测量研究报告误码问题定位研究报告
⏹措施:切换/指配后第一个测量报告优化(软参53)优点:解决下行切换/指配后第一个测量报告质差问题;缺点:可能带来指配成功率下降(指配时延0~260ms概率增加);需要配套BSC保留参数4一同使用;杭州实施后TCH指配成功率正常;参数修改:基站53号软参bit5设置为0(GCELLBTSSOFT);配套BSC保留参数4bit0设置为0(OTHSOFTPARA).切换第一个测量报告误码问题分析报告一、问题现象如下图1所示,在我司设备下进行路测时发现每次切换后地大部份情况下第一个测量报告质量sub都为6左右.其他地测量报告都是正常地.但是在友商设备下路测,没有上述问题.二、问题分析:在实验室对我司设备进行切换测试:1、对相临信道进行切换测试.得出以下数据:无误码.加入打印信息,打印基站操作流程:有效数据区如下,打印消息说明:F5-AA-00-AA(信息类型说明)-00-08(信道号,低三位有效)-00-AC(T1)-00-07(T2)-00-15(T3)-00-07(FnMod104)消息类型说明:F5-AA-00-AA 信道激活命令F5-A0-00-A0 下行SAF5-FA-00-FA 下行FAF5-FB-00-FB 上行FA(第一个SABM第二个HOcomplete)F5-A1-00-A1 上行SA通过数据分析,切换激活流程如图所示:2、对非相临信道执行测试,数据如下:有误码.加入打印信息,打印基站操作流程:通过数据分析,切换激活流程如图所示:上述地测试也说明我司设备下切换后第一个测量报告不好地情况是概率性地.3、信道3与信道7之前切换,做HandoverCommand 延迟280ms 下发地操作,测试数据如下:无误码. RSL 链路:步骤一: 基站打印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切换流程如下:4、另外一种方法是基站根据新信道地SA编码时机回应信道激活响应命令.新信道地信道激活响应命令触发BSC下发切换命令,根据激活地新信道地SA编码时机延迟回信道激活响应命令,就相当于精确地延迟了BSC地切换命令时机,使得切换过程在同一个SA周期内完成.经过测试验证,同步切换、异步切换都没有问题.二定位结论:当下行第一个SA消息在SUBM和I-CMD命令中间发送,就会导致该问题.如果下行第一个SA消息在SUBM上来之前就完成编码.则测量报告正常.基站判断,手机上报地第一个测量报告中有效标志标识为invalid,这个无效报告对应地下行是和SABM有紧密关系.应该是只将SABM之前地完成编码地SA定义为invalid.而手机又对间隔在建链指示和I-CMD命令中间完成编码地SA无法正常译码.导致了手机没能够成功地将无法译玛帧标志为无效测量报告.TEMS路测地证明:我司设备下地路测信令,可以看出SUBM和I-CMD两个信令分别在相邻地两个SA周期完成,这样第一个测量报告就是差6等级.友商设备下地路测信令就发现SUBM和I-CMD两个信令都在同一个SA周期完成.而且可以看出友商地切换命令相比原信道地测量报告时间比我司设备长,我司是40ms左右,友商延迟了340ms左右.这说明友商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延迟处理,保证了SUBM和I-CMD两个信令分别在同一个SA周期完成.三 修改方案(供选择)该问题地影响:经过定位分析,这个问题对系统,对手机,对用户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原因如下:A、对系统,第一个测量报告一般在BSC会丢弃,不处理.B、对手机来说,就是在SUB(接收SA)时,第一个接收质量很差,对切换后地语音没有任何影响,我们进行过测试,手机打印出语音帧地译码情况,在切换后地所欲语音帧都能正确译出来.这里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计算来证明:一般切换后地第一个测量报告地sub为6等级,这相当于误码在6.4~12.8之间,假设FULL上没有误码,SUB一般只有4个burst,full有28个burst,sub占1/7,那么折算到full误码在0.91~1.82(6.4/7~12.8/7),这误码对应地误码等级正好是3等级.从路测地情况看full地质量等级大部份也是3左右.C、对打电话地用户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现象,使用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一定要修改这个问题,我们有两种修改方案:一是由基站侧保障SABM和I-CMD命令之间没有SABM编码时机.另一种方案是有BSC侧保障达到相同地情况.1、基站侧地保障方案是:控制信道激活响应地回复时机,响应在合适地实际放松,切换命令接收到激活响应后才会下发,然后手机才会到新信道上SABM,从而控制SA帧和SABM地时间关系.该方案已经出测试版本,验证通过.验证结果部分数据如下:在信令上可以看到信道激活地响应与信道激活命令地时间被拉长了.这种方案存在一个问题.要求BSC接收到激活响应后立刻发送切换命令.但目前BSC有一个可选功能:切换命令延迟下发,当BSC启动该功能后,切换命令会根据软参值延迟下发,导致基站做地延迟判断不准确,造成方案无效.简单地说这两个功能如果直接使用会造成冲突.2、一种方案就是由BSC全权控制,BSC接收到准时地激活响应后,BSC根据需要激活地信道号再加上软参配置地需要延迟地时间长度,进行命令下发.也可以达到同样地效果并规避上述地问题.具体使用哪种方案还需要讨论决策.但是,这里提出另外一点:如果我们像友商那样做延迟,那么其实会影响手机地切换时机,也即我们发行原信道已经不太好了,要求手机马上切换到新信道,结果却还要手机在原信道上多留上300ms左右,这其实反而不太好.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y6v3A。
基于FPGA的误码率测试
题目:基于FPGA的误码率测试目录一设计内容及任务 (3)1.1设计内容 (3)1.2设计任务 (3)二设计方案 (4)2.1方案猜想 (4)2.2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三系统硬件调试 (4)3.1系统硬件的整体设计框图 (4)3.2FLEX 10K最小系统 (5)3.3单片机最小系统 (7)3.4并行接口电路 (7)3.5显示电路 (8)3.6复位电路 (9)四系统软件设计 (10)4.1发送模块 (10)4.1.1M码产生模块 (10)4.1.2误码插入模块 (12)4.2接收模块 (12)4.2.1伪随机码同步模块 (12)4.2.2误码统计模块 (13)4.3单片机模块 (14)五系统调试 (15)六课程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一、设计内容及任务1.1设计内容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的比特数实现一个误码率测试电路,在数字通信中,必须在数字信号序列中插入标示码元起始位置的同步码元,否则接收端将无法识别连接数字序列中每一个字符或每一帧的起始码元位置。
对于接收端来说,信息序列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但帧同步码元则是已知的,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帧同步码的错码情况来确定整个系统的误码率。
1.2设计任务本系统的核心单元是误码率测试电路,无码测试主要是检测同步头的无码个数,这部分用FPGA来实现,要求数据的速率为19.2MB/S,同步头为7个128位的伪随机码。
测试完毕,将误码个数与总的比特数送往CPU进行处理,计算误码率,最后把测试结果送往数码管输出显示。
误码率测试电路扩展并行口CPU显示电路晶振及复位电路二、设计方案2.1设计猜想根据设计要求得出误码测试原理是:通过对经过被测系统的序列和原序列进行逐位比较,从而得到误码数。
基本原理如图所示:2.2系统整体设计方案本系统是以单片机中心,将各个模块结合起来。
误码测试的是要检测出同步头的误码个数,将结果送往CPU 进行算法处理,再把结果用数码管输出显示。
5试验五、SDH 链型组网配置实验
试验五 SDH 链型组网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2M业务在链型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二、实验器材1、OSN2000设备1套,Optix 155/622H设备2套2、实验用维护终端若干三、实验内容说明采用链形组网方式时,需要3套SDH设备。
要求配置成条链,采用链形组网方式时,需要3套SDH设备。
ODF光配线架连接图如下:数据准备说明:1、SDH传输设备中“线路”对应着光接口。
2、SDH传输设备中“支路”对应着2M/34M/以太网等电接口。
3、容器/虚容器和线路支路的对应关系2M---C12(容器12)-VC12 (虚容器12):1个VC12对应着1个2M34M-C3-VC3140M-C4-VC4SDH配置注意事项:1、线路的区分:左西右东,左边是西光口,右边是东光口。
2、主环方向:一般选择逆时针为主环。
便于我们做光纤连接,形成有效的保护环。
3、光口(155M)和2M业务的收发关系:链形/点对点:(双向业务),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同在一个光口完成。
环形:单向业务,一般指单向通道保护环,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在两个光口完成。
4、穿通概念:如果业务不在该站站点上下,就有可能在该站点穿通,如环/链组网中的ADM,穿通是针对于ADM网元所讲。
穿通是针对于某个VC4中的VC12/VC3 而言的。
5、创建单板:根据各个单板所在的槽位进行物理位置和逻辑位置的映射。
6、双向和单向区别:站A到站B的业务(2M)和站B到站A的业务所经过的站点如果是同一路由,则该业务为双向业务。
否则为单向业务。
7、时钟的配置原则:选取其中一个站点时钟为自由震荡。
其他站点时钟跟踪该站点时钟。
(即跟踪线路方向时钟)8、网关网元的选择:a、选择直接用维护网口和维护计算机相连的网元为网关网元。
b、其他网元(站点)为非网关网元,这些网元和计算机通信经过DCC通路。
c、在一个传输网络中,网关网元只有1个,其他都是非网关网元。
四、实验步骤注意:1、实验前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参与实验的学生均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安排下,采用不同的用户名登陆。
光纤通信实验五 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
实验五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线路码型的用途2.掌握CMI 编译码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CMI 码的光纤传输三、实验仪器1.光纤实验系统1 台2.光纤跳线1 根3.示波器1台四、实验原理1.线路码型数字光纤通信与数字电缆通信一样,在其传输信道中,通常不直接传送终端机(例如PCM 终端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而需要经过码型变换,使之变换成为适合于传输信道传输的码型,称之为线路码型. 在数字电缆通信中, 电缆中传输的线路码型通常为三电平的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即HDB3 码,它是一种传号以正负极性交替发送的码型。
在数字光纤通信中由于光源不可能发射负的光脉冲,因而不能采用HDB3 码,只能采用0 1 二电平码。
但简单的二电平码的直流基线会随着信息流中0 1 的不同的组合情况而随机起伏,而直流基线的起伏对接收端判决不利,因此需要进行线路编码以适应光纤线路传输的要求。
线路编码还有另外两个作用:其一是消除随机数字码流中的长连0 和长连 1 码,以便于接收端时钟的提取。
其二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编码后,也便于在运行中进行误码监测,以及在中继器上进行误码遥测。
2.CMI 码CMI(Coded Mark Inversion)码是典型的字母型平衡码之一。
CMI 在ITU-T G.703 建议中被规定为139 264 kbit/s(PDH 的四次群)和155 520 kbit/s(SDH 的STM-1)的物理/电气接口的码型。
其变换规则如下表所示:CMI 由于结构均匀,传输性能好,可以用游动数字和的方法监测误码,因此误码监测性能好。
由于它是一种电接口码型,因此有不少139 264 kbit/s 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采用CMI 码作为光线路码型。
除了上述优点外,它不需要重新变换,就可以直接用四次群复接设备送来的CMI 码的电信号去调制光源器件,在接收端把再生还原的CMI 码的电信号直接送给四次群复用设备,而无须电接口和线路码型变换/反变换电路。
误码率测试软件验证作业指导书
误码率测试软件验证作业指导书
误码率测试软件验证步骤
验证误码率测试软件上位机的源代码,明确代码中“初始设置”、“产生随机码”、“信息发送”、“信息接收”、“信息比较”、“发送信息统计”、“接收信息统计”等的内容。
验证误码率测试软件下位机的源代码,明确下位机代码中“初始设置”、“信息接收”、“信息发送”等的内容。
运行误码率测试软件。
观察运行界面是否具有“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发送信息统计”、“接收信息统计”、“正确接收信息统计”、“错误接收信息统计”等的显示内容。
进行误码率测试,观察“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发送信息统计”、“接收信息统计”等的显示内容,通过“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一致性、“发送信息统计”和“接收信息统计”的相关性,来判断“正确接收信息统计”、“错误接收信息统计”的显示内容是否正确性。
制造传输故障(通信断线或通信干扰),观察“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发送信息统计”、“接收信息统计”等的显示内容,通过“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一致性、“发送信息统计”和“接收信息统计”的相关性,判断“正确接收信息统计”、“错误接收信息统计”的显示内容是否正确。
实验十一SDH传输系统的误码特测试_OK
SDH 分析仪
本端 SDH 电口 光口
Tx 收
Rx 发
对端 SDH
收
发
回环
6
首先由SDH分析仪向本端SDH设备发 送测试码,然后经对端设备将信号回 环后送入本端有SDH分析仪记录传输 系统中信号的误码值。
三、实验步骤
1.用跳线将SDH分析仪与SDH设备的电 接口。 2.将本端和对端的SDH设备分别与光纤 相连。 3.将对端SDH设备的电接口用跳线回环。 4.记录误码数值。
当承载信息的光脉冲信号被光接收机接收后由于信号本身的畸变或接收机的噪声影响会使判决后的再生数字流的某些比特发生差错
实验十一 : SDH传输系统的误码特性测 试
2021/8/20
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DH传输系统产生误码的原因 2.掌握对SDH传输系统误码测试的方法
二、实习原理
1.误码的定义:当承载信息的光脉冲信号被光接收机接收后
7
四、实验仪器
SDH分析仪
五、预习内容与思考
1.预习有关误码以误码性能参数的知识。 2.了解产生误码的原因。
六、实验内容
1.掌握测试误码一般方法。 2.记录传输系统的误码性能参数。
8
七、实验报告
1.造成内部误码的原因有哪些。 2.造成外部产生误码的原因有哪些。
9
(3)严重误码秒比SESR:当1秒内包含有不少于30%的差错块或者至少 出现1个严重扰动期(SDP)时,认为该秒为严重误码秒SES;严重误码 秒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为严重误码秒比SESR。
4
(4)背景块差错比BBSR:背景块差错BBE是指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 间所有块数后与总块数之比称BBER。 3.系统误码测试原理 将SDH传输系统中的本端设备的电路支口接于SDH分析仪,对端将 设备的电路接口回环,观察误码数,其原理框图如下: (图)
光通信卷积码-误码测试系统设计及实验
光通信卷积码-误码测试系统设计及实验
郭建中;艾勇;陈晶
【期刊名称】《光通信技术》
【年(卷),期】2010(034)001
【摘要】设计并实现了卷积码-误码测试系统,以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卷积码对光通信系统性能的改善作用,并完成了2.2km的无线光通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线光通信中,卷积码有良好的纠随机错误的能力,但对突发性错误的纠错能力较差.实验结果还表明,在传输速率低于100Mb/s时,由传输速率不同而引起的码间干扰的差别极其微弱.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郭建中;艾勇;陈晶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3;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1
【相关文献】
1.基于FPGA的高速并行光通信误码率测试系统 [J], 刘博;杨宇;陈雄斌;陈弘达
2.基于FPGA的光通信误码率测试系统设计 [J], 游淑民
3.自由空间光通信中误码测试系统的开发 [J], 邓天平;卢益民;彭凯;卢钢
4.卫星激光通信端机远场分布测试分析及测试系统设计 [J], 王建民;王丽丽;徐泉;秦谊
5.基于Labwindows/CVI的大气激光通信误码率测试 [J], 吴应发;刘路路;赵柯莹;邱选兵;魏计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误码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误码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熟悉误码测试的电路和方法。
3.分析产生误码的原因及减少误码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HD8670型移动通信实验箱、误码测试仪等三、实验内容
1.熟悉误码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熟悉误码测试的电路和方法。
3.分析产生误码的原因及减少误码的方法。
四、实验原理
误码测试的电路如图5-1所示。
图5-1 误码测试电路
五、实验步骤
1.按图5-1接好误码仪。
2.按开机程序使系统工作,即可测试经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数据误码率。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误码仪的使用方法。
2.画出测试移动通信实验系统误码率的方框图,记下误码率的测试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