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础工程第三章和第四章课后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第三章和第四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P115页
3-1
(a)强柱弱梁弱柱强梁
基础受约束较小,趋于自由变形,整体变形。相当于叠合在一起,弯矩方向基础受到梁的约束地基反力
弯矩中部较大弯矩较均匀
(b) 框架刚度大基础刚度大
反力均匀反力不均匀
弯矩均匀弯矩中部大
(c)中柱下压缩大边柱压缩大
反力较均匀反力中间大两边小
基础弯矩中部大弯矩较均匀
(d)高压缩地基土反力不均匀低压缩地基土反力均匀
弯矩中部大弯矩均匀
P115页
3-4 以倒梁法计算例题3-1中条形基础内力。 解:例题3-1,基底平均净反力 kpa lb
F p j
6.1505
.2172)20001200(=⨯⨯+==∑ 沿基础纵向地基净反力线荷载 m kN l
F
bp j /47.376==∑
(1) 固端弯矩计算
边跨固端弯矩为:m kN l bp M j BA ⋅=⨯⨯==
3.6355.447.376121
121221 中跨固端弯矩为:m kN l bp M j BC ⋅=⨯⨯==4.1129647.37612
112122
2
A 截面(左边)伸出弯矩为:m kN l bp M j l
A ⋅=⨯⨯==24.188147.37612
121220
两端固定的梁,力偶作用下固端弯矩 M l a b M AB 2)13(-= ,M l b a M BA 2
)
13(-=,这里a=0 ,b=l A 端力偶荷载产生的内力是-50KN.m 。A 端固端弯矩是线荷载和力偶荷载产生弯矩的叠加,相互抵消。
所以是585.3 KN.m
A 固端弯矩的分配,左边自由伸出,不传递分配弯矩,0=l A
μ, 右边1=r
A μ。
B 固端弯矩的分配,左边57.0444=+=B
C BA BA l
A
i i i μ,右边43.0444=+=BC
BA BC r
A i i i μ
即使作为点荷载,A 点弯矩荷载也应分配到A 右边,因为右边分配系数是1,左边是0 。任何超静定结构上的荷载都会产生内力,内力在弯矩二次分配要参与工作!
●大多数同学对B端固端弯矩分配系数错误,注意长度不一样,AB和BC跨度不一样,一个
4.5m,一个是6m.线刚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仿照例题3-3, 边支座作为铰接,所以边跨刚度
是3i BA, 但这和计算出的弯矩和传递系数1/2不符,是一种保守的简化计算。
●A端的弯矩没有叠加力偶产生的固端弯矩。
(2)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梁弯矩
见表 1,
(2)地基梁剪力和跨中弯矩计算(参考P97页例题3-3过程)
表 1
传递与分配397.06 -397.1
198.5 -198.5
-168.5 127 -127 -168.5
84.3 -63.5 63.5
-84.3
-84.3
36.2
27.3
-27.3
-36.2
84.3
18.1 -42.2 -13.9 13.9
42.2
-18.1
-18.1
18.1
-9.05
9.05
-37
-18.5
-18.5
7.9 5.98 -5.98
-7.9
18.5
弯矩和剪力图。
KN.m
KN
P180 第4章 习题答案
4-1 桩端支撑在中等风化的硬质岩石上,为端承桩。忽略侧阻影响,则桩所受轴力均匀,等于
桩顶传来竖向压力值800KN .
桩的沉降量即等于桩发生的弹性压缩变形(单位都统一换算成 N ,mm )
S=mm l EA N 67.1101010
3400108003
423=⨯⨯⨯⨯⨯=
4-2 此题练习使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规范经验公式
∑
+
=
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
承台埋深1.0m ,桩端进入中密中砂为1.0 m, 则桩长为(3+6+1)—1=9m 。
KN
R
a
7.
595
2.
277
5.
318
)1
30
6
20
2
24
(
35
.0
4
35
.0
26002
=
+
=
⨯
+
⨯
+
⨯
⨯
⨯
+
⨯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95.7KN
4-3此题练习应用分配桩顶荷载计算公式
(1)确定承台埋深。根据题意,第一层土为杂填土,厚度1.0m ,此土层强度低,变形大,埋深大于等于此土层厚度。埋深确定为1m ,满足规范最小埋深0.5m 要求。
(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初步确定桩进入粉质粘土层1m ,计算桩承载力。如不满足则再增加桩长,直到满足。
如开始就取很长桩长,承载力很大,则会造成较大浪费。
去掉承台埋深1m,则桩长为6.5+1=7.5m
KN
l
q
u
A
q
R
i
sia
p
p
pa
a
1.
331
6.
110
5.
220
)1
40
5.6
6(
35
.0
4
35
.0
18002
=
+
=
⨯
+
⨯
⨯
+
⨯
=
+
=∑
(3)初步选定桩数,确定承台尺寸,布桩。
桩数6.5
1.
331
/
1850=
=
>
a
k
R
F
n,取6根。
桩距m
b
s
p
05
.1
35
.0
0.3
0.3=
⨯
=
=
按照常规经验,桩距一般3~4倍范围内。此题可以在这个范围调整桩距,建议取整数,例如1.1m ,1.2m等,这样便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