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汉语新词影响

合集下载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对汉语日常用语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英语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人们用音译的方式,意译的方式或照抄不译的方式来使用它们,我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西方科技文化的译介,到19世纪末兴起对西方文学、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使大量英语词汇进入汉语,比如化学元素名称,还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真理、民主、知识、政府,以及阿司匹林、凡士林、X光、氨基酸、卡路里、比基尼等,几乎充斥着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求新求变的计算机领域、在广告用语和青年用语以及经济方面所使用的英语的数量多于其他领域,对汉语造成的影响也最大。

1.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新词,许多英语词汇在汉语中只能通过描述的方法才能传递同样的信息。

所以,人们干脆把此类词“进口”过来,直接使用,比如因特网(internet)、在线(online)、网络(network)、伊妹儿或电子邮件(e mail)、网络用户(user)、主页(homepage)、网页(webside)、链接(link)、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 拷贝,复制(copy)等。

2.广告领域在很多产品的广告用语中,英语占很大份量,因为这样使广告显得更富科学性、更时尚,从而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现在多数知名品的产品名称及广告词设计中,经常可以发现大量的外来语,如“anything is possible (李宁广告)keep moving(安踏广告)等,以及品牌名称Audi、MOTO、NOKIA、Sony、Boss、YSL等。

也有人对广告中大量使用英语的现象提出批评,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忽视了顾客的理解能力,影响产品的销售,但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技术及经济实力,国人即使不明白,广告中英语单词的意思,也可猜出这些广告是公司的口号,并且意味着上乘的品质。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及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及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及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李广伟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 5 7 0 1 1
【 摘要 】网络英语在吸收其它学科的英语 用语 的同时, 随之也产生了
大量 的英语词句在网络中流行, 形成 了不同于传统英语模式的英语新词。这 些新词在构词 、 词 义、 句子结构等方面形成富有时代特 色的新特征 。 探 究它
汇”时, 我们不仅需要 知道它们的基本意 义, 而且更要理 解它们在 网络特 定语境 中的涵义。 因此 , 加 强对网络英语新词 的研究 , 掌 握它们的 构成 及
语 义特 征 , 对 于人 们 熟 悉 网 络 , 学 习英 语 、 汉 语 以 及 日常 生 活 都 会 有 很 大 的 帮助。
的新特征。 它们 的特征对汉语的影响的确值得关注 。

网络 英语 新词 的构 成 特点
二 网络 英语新 词 与汉 语的 相互 影 响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造 简洁, 词义通俗 易懂 , 将 被越来越 多的人接受 。 可是英语 并非我们的母语 , 当我们 涉足网络领域 , 遇到一 些英语 “ 熟识词
这种新 词呈现和更新 速度之快, 数量之 多是 任何一本 辞典也难 于收
所以在网络英语新词发展如此迅猛 的时代 , 了解网络英语新 词 这类 词主 要沿用 传统 的 电报 电传 缩略语 , 通 常是 取出词 组中每 个 录过来 的。 不但有助于知 识的积累, 开阔我们的视野, 更有助于我 单 词的第一个 字母 构成一个 新词。 如:N Z : Ne w Z e a l a n d ;C E O 的构成及语义特 征, C hi e f Exe c u t i v e Of f i c e r ; BTW : by t he w a y ; FY l : f o r yo ur 们的英语教学。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摘要:即利用汉语中已有的词、语素,按照现代汉语构词规律,创造新词,如“秀”原为英语单词“show”的音译词,意为“表演、展示”,当其含义被人们广泛了解接受后,逐渐与其它语素结合,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脱口秀、时装秀、选秀”等,门:“艳照门、泼墨门、街头门、电话门” 狂:“变态狂、结婚狂、工作狂、受虐狂” 族:“上班族、追星族、啃老族、月光族” (四)口语化、形象化新词语的产生源于对新生事物和新现象的描述,很多都来自于流行语,特别是在学生群体和年轻人中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谈英汉词汇的相互借鉴及影响

谈英汉词汇的相互借鉴及影响

谈英汉词汇的相互借鉴及影响作者:刘娅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年第08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族与外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也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

中西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多领域中相互影响,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汉语词汇大量涌入英语中,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在中西方交流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英语、汉语对对方吸收借鉴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突飞猛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满足交流的需要,大量独具特色的新词应运而生。

外来词(借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而迅猛发展。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

中国成功加入WTO,也促使更多的英语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从古至今汉语从英语中吸收的词汇举不胜举。

但是,“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一般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要从语言、语法、词汇、甚至字形上进行一番改造,使它适应现代汉语结构系统,成为普通话词汇的成员”。

概括而言,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⒈音译词大部分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商标等和部分表示一般事物的非专有名词是通过拟声音译进入现代汉语的。

例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尼龙(nylon)、巧克力(chocolate)、迪斯科(disco)、基因(gene)、克隆(clone)等。

⒉意译词即保留英语词汇原有结构形式,按照其字面意思用相应的汉字表达出来。

这是外来词汇进入现代汉语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如:电子邮件(E-mail)、网络援助(Net Aid)、软饮料(soft drink)、金领(golden collar)、热点(hot spot)等。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2019年文档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

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

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

英汉词语互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

英汉词语互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

英汉词语互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作者:高晓玲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35期摘要:本文探讨近20年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

英语借用汉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而汉语借用英语,以英语作为载体,将最新世界科技文化内容以词化形式大量借入并影响汉语。

许多英语新词,直接以英语形式出现在现代汉语中。

英语对汉语在语言、文化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英汉;词语互借;潜移默化语言的职能是充当社会交际的工具和充当人们的思维的工具。

语言总是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它不断创造新词、新语去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概念,同时不断淘汰旧词旧意。

近20年正值改革开放,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本文参考了The Macquarie Dictionary of New Words和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New Words 两本词典,以近20 年来出现的英语新词讨论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

一、英语借用汉语词语(1)音译(Transliteration)。

“Tai chi”出自汉语“太极拳”,meaning is a form of styli shed exercises based on Chinese martial arts which emphasiz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one movement into another while retaining balance。

(2)意译(Loan Translation)。

①Spring rolls (春卷)。

meaning is that a spring roll is a Chinese item of food consisting of a small roll of thin pastry filled with vegetables and sometimes meat, and cooked in oil. Formed into small blocks,“春卷”是中国春节的传统食物,spring rolls是汉语“春卷”字面的直译。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特点及影响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特点及影响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特点及影响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源多样性:现代汉语外来词力求表达新事物、新概念,因此它们的词源非常多样化。

外来词素可能来自于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等多种语言。

“电脑”(computer)来自英语,“画廊”(galerie)来自法语,“巴士”(bus)来自德语。

2. 语音形式多样性:外来词素的语音形式可以是音译、意译、混合译等形式。

音译即按照外来词的原音拼写、读音对应的形式,例如“咖啡”(coffee)的音译就是“ka fei”,“音乐”(music)的音译就是“yin yue”。

意译是根据外来词所指的意义进行翻译,例如“飞机”就是用汉字直接表达了“飞行的机器”。

混合译是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例如“电视”就是将外来词“television”的前半部分音译为“电”,后半部分意译为“视”。

3. 词法灵活性: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的词法灵活性较大,可以通过加前缀、合成等方式构成新词。

“手机”是将外来词“telephone”的前半部分音译为“手”,后半部分意译为“机”所构成的新词,“汽车”是将外来词“automobile”的前半部分音译为“汽”,后半部分意译为“车”所构成的新词。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的广泛使用对中文造成了一定影响:1. 丰富了中文词汇: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的使用丰富了中文词汇,使得中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2. 提高了中文的国际交流能力:外来词素的使用使得中文能够更好地与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了中文的国际交流能力。

3. 增加了学习负担:外来词素形式的使用增加了中文学习者的学习负担,需要学习更多的词汇和词法规则。

4. 影响了中文的语音系统:外来词素的音译形式使得中文的语音系统发生了变化,一些外来词的发音不符合中文的音系规律。

现代汉语外来词素形式的特点和影响使得中文更富有表达力和适应性,同时也对中文的学习和语音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英语新词分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网络英语新词分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网络英语新词及其对汉语的影响新词(neologism)是指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词语或已存在又被赋予新义的词语。

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反映科技现状、发展动态的科技新词需求剧增。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大量的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网络英语新词(cyber-neologism)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

据《巴恩哈特词典伴侣》(The Barnhart Dic- tionaryCompanion)杂志的统计,每年进人他们的计算机数据库的新词和新义达到1500~1600个。

另一方面,英语的网络语言已从网络空间进入现实生活,并影响着其他语种的发展变化。

一、英语新词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土壤。

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被称为是社会和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由于英语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英语自然成为优势语言。

人们进行国际交流时通常选择英语作为交流工具。

在国际社会生活中,伴随着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绝大部分首先在英语中出现。

具体来说,网络英语新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科门类的发展与新学科的涌现新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和新技术的出现,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作为大众媒介的报刊、杂志必然会折射出这些空前的巨变,因此使得大量新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如:laser printer(激光打印机),multimedia(多媒体),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

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诞生也极大地丰富扩大了我们的语言词库。

如:broadband net-work(宽带网),CAD(计算机辅助设计),the information su- 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launch hacking attacks(发动黑客袭击),the virtual net(虚拟网),a smart building(智能大厦),interface(界面),cyber-cash(电子货币),cyber-cul-ture(网络文化),terminal(终端),floppy disc(软盘),data-base(数据库)等。

汉语受英语影响的例子

汉语受英语影响的例子

汉语受英语影响的例子
汉语受到英语影响的例子在现代中国社会中非常常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以下是一些汉语受到英语影响的例子:
1. 借词: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直接从英语中借入的词汇。

比如,“手机”、“电脑”、“网络”、“咖啡”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直接借用过来的。

2. 新词创造:汉语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词,它们是在英语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

比如,“打卡”、“酷”、“网红”等词汇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3. 语法结构:一些英语的语法结构也渗入到了汉语中。

比如,“你可以帮我吗?”这句话中的“可以”和英语中的“can”类似,表达了“能够”的意思。

4. 发音变化:英语中的发音规则对汉语的发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英语音素在汉语中的发音中得到了保留,比如“啤酒”中的“p”音。

5. 文化习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也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都是从英语中引入到汉语中的。

总的来说,汉语受到英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词汇的借用上,还涉及到语法、发音和文化等方面。

随着双方交流的增加,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互动将会更加频繁,对彼此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深。

浅析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规范

浅析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规范

247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规范文/张亚文 王 妙 王国英两种:(1)完全音译词。

即按照英语发音用汉字加以改造后进行记录,如 “俱乐部(club)”“香波(shampoo)”“托福(TOEFL)”“华盛顿(Washington)”“巧克力(chocolate)”“席梦思(Simmons)”“克隆(clone)”等。

(2)音译兼意译词。

因为不能说其是从意思上与英文词进行对应,这类词只是译者在翻译时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从而形成既表音又能组成某种字面意思的词,使人能够产生某种联系,所以这类词从根本上讲是音译。

如:“可口可乐(coca cola)”,不能理解为“可口的可乐”;同样“脱口秀(talk show)”,不能理解为“脱口的秀”。

3.音译加译类词。

即在翻译的时候在译音的同时在该词后面或前面加上类别,如“卡片(card)”“艾滋病(AIDS)”“酒吧(bar)”“啤酒(beer)”“比萨(pizza)”“雪茄烟(cigar)”等。

4.半音译半意译词。

这类词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音译兼意译词,前者属于音译词,而半音译半意译词则是将一个词分为两部分翻译,一部分采用译音方式翻译,另一部分采用意译方式翻译,如“新西兰(New Zealand)”“康桥(Cambridge)”“乌托邦(Utopia)”“迦南圣地(the Land of Canaan)”等。

5.字母词。

字母词的来源有以下几种:(1)英文单词,如“Windows”(视窗系统);(2)英文缩略词,如“WTO”“GDP”“DNA”“ NBA”等;(3)汉语英文缩写,如“CCTV”“CBA”等;(4)汉语拼音缩写,如“HSK(汉语水平考试)”,又如网络流行语中的“GG”“MM”等;(5) 包含有英文字母的词,如“B超”“X光”“阿Q”“APEC蓝”“江南style”“航母style”“新技能get”“PH值”“T恤衫”等。

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途径

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途径

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途径
1、语元转化法。

这种方法是把术语改变,特别是把直接意义或派生语义的词拆分成另一种形式,从而产生新的词。

比如“书”和“文”的转化,就形成了“书文”这个新的词。

2、英语汉化法。

这种方法使用英文字母缩写或单词标准翻译成汉语词语,形成新的词。

比如:VIP--贵宾;PC--个人电脑;IQ--智商。

3、按语音发音产生新词。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词反复发音,经过谐音,产生新的含义的词语。

比如:滋啦--自喇。

4、按语义推知产生新词。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词的语义特点进行拆解,添加或调整,重新构成新的词语,比如:娱票--娱乐票;互联网--因特网、全球网络;战备--战争准备;领先--领先优势等。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谈作者:陈师瑶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

本文总结了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领域,并从词义层面分析了英语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外来词;词义;扩大;缩小;词性褒贬作为人类交流的媒介,语言并非一层不变。

相反,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跟随人类的活动在不同民族间转换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产生了。

外来词,或外来语,也称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一、涉及领域1.日常生活领域T恤(T-shirt)、比基尼(bikini)、牛仔裤(jeans)、星巴克(Starbucks)、麦当劳(McDonald’s)、吐司(toast)、可乐(cola)、自助餐(buffet)、软饮料(soft drink)、培根(bacon)、奶酪(cheese)、香波(shampoo)、隱形眼镜(contact lenses)、空客(airbus)、地铁(metro)、波音飞机(Boeing aircraft)、超市(supermarket)、汽车旅馆(motel)等。

2.艺术文化领域摇滚乐(rock)、爵士乐(jazz)、芭蕾(ballet)、尊巴(zumba)、健身(fitness)、吉他(guitar)、小提琴(violin)、蹦极(bungee)、高尔夫(golf)、肥皂剧(soap opera)、奥林匹克(Olympic)。

3.专业科技领域硅谷(silicon valley)、高科技园(hi-tech park)、视频通话(video call)、试管婴儿(test-tube)、集成电路(IC)、数据库(data bank)、智能手机(smart phone)、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等。

4.社会领域派对(party)、社区(community)、代沟(generation gap)、蜜月(honey moon)、白领(white collar)、丁克(DINK)、雅思(IELTS)等。

浅析英语对汉语新词的影响

浅析英语对汉语新词的影响
要 注 意规 范化 问题 。
E口
关键 词 : 词 音 译 直 译 新
规 范 化
语 言 是 信 息 的 载 体 , 我 们 了 解 社 会 是 政 治 、 济 、 技 、 化 、 活 和 其 发 展 的 经 科 文 生

直 接使 用 的 英语 有 的 非 常 口语 化 , 的 代 有 表 了各 领 域 新 事 物 的 出 现 。 了使 用 方 便 为 和 表达 快 捷 . 们 在 用 母 语 — — 汉 语 表 达 人 的 同 时 . 接 使 用 这 些 英 语 缩 略 语 , 时 直 有 甚 至忘 记 了全 称 。 采 用翻 译 的 方 法 。 了直 接 使 用 英语 除 词 汇 外 . 些 表 示 新 事 物 的 英 语 词 汇 被 翻 一
中西 方 交 流 日趋 频 繁 , 国 人 日常 生 中 活 中 使用 的一 些 英 语 中 的常 用 词 汇 , 些 这 词 汇 逐渐 进 入 到汉 语 中 , 接 或 间 接 地 成 直 为汉 语 词 汇 的一 部 分 。 语 影 响 汉 语 新 词 英
和 受 英 语 影 响 的 汉 语 新 词 的 特 点 两 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影 响途 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址 f tre rtc1、 移 动 P r nl I ent ooo n P ) Cpes a o
cm ue 等 。 o pt) r
语 法渗 透 。 法 渗 透 是 指 在 构成 汉 语 语 新 词 时 使 用 了 英 语 的 语 法 规 则 或 构 词 规 则 。 如 : 英 语 中 , ig表 示 现 在 进 行 , 在 一n 而 在 汉 语 新 词 中 就 出 现 了 “ 会 i ” i 在 开 n (- g f 开会 ) “ 饭 i ” 正 在 吃 饭 ) 报 纸 上 有 、吃 n ( g 。 关 豆 浆 机 热 销 的新 闻用 了 “ 浆 机 ig 的 豆 n”

英语东渐:汉语新词语

英语东渐:汉语新词语

似乎 还不 如 P VC 为^ 们所 详 熟 。 我家 厨 房铺 上 了马 赛 克 , 干 净 , 葑 滑 。 这 既 又 ” 位 主妇无 不 自豪 。 强力 纠 错 , 马赛 克 一 扫 光 l 电视 广 告 这样 宣 传 。 一个 词 有 了 比喻 主 体 的功 躲 , 明 它 说
机。
39
下 面 将从 几 个 方 面对 英 语 言“ ^ ” 侵 的特 征 及 汉 语新 词 在 日常 生活 中的 表 观进 行论 证和论 述 。
维普资讯
电 脑 的 普 及 不 仅 使 其 本 身 的 术 语 为 人 们 所 了
解 , 且 开 始 弓 申 比 如 , 在 发 展 轻 薪 过 程 中 , 们 而 『 “ 我
维普资讯
第 2 卷 0
总第 8 6期
科 学 ・经 济 ・ 会 社
SCI EN CE ・E CO N O M Y ・S CI TY O E
V0 . 0,S m 12 u No. 6 8
N o.1, 20 02
20 0 2年
第 1期

社 会纵横 ・

越 来 越 受 到 国 际 通 用 语 言 —— 英 语 的影 响 和 砥砺 。

专业 术 语 的 口语 化
从 进 化 论 “ 到 天滇 论 ” 从 先 生 ” 赛 先 生 . , 德 到 从
麦 克 风 到 沙 发 ” 这 些 可谓 原 始 的 影 响 经 过 一 个 - 世 纪 的风 雨 与 沉 淀 已 融 为 汉 语 言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分 f 鸦 片 ” 代 表 的屈 辱 历 史 随着 中华 民旗 的积 极 “ 所 主 动 地 向世 界 开 放 而 失 去 了原 来 的意 味 。而 进^ 二 十 世 纪 九 十年 代 以来 直 到新 世 纪 , 由于 中 国越 来 越 与 世 界 特 别 是 先 进 科 技 发 展 的代 表—— 欧 美 诸 国 , 在 政治 、 挤 上 进行 前 所 未 有 的交 流 、 经 冲采 、 合 , 融 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对汉语新词的影响[摘要] 语言接触是其演变的重要外部因素之,语言中最活跃的词汇是其变化的缩影。

本文拟就从语言接触入手,通过英语字母词、汉语拼音缩写词、谐音词、音译词的语义拓展和关联拓展以及英语语义的借用等几方面来探究英语对汉语新词的影响,以期对汉语新词的英语理据有一个好的了解。

[关键词] 新词字母词音译词语义关联引言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音义结合符号系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这些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来词对词汇的影响是通过语言接触来实现的,是非同源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汉英语言历史上,以前接触较少程度也较浅。

但在过去的100多年,特别是近30年,两种语言的接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英语处于强势地位,对汉语的影响更大。

汉语中部分新词的产生受英语影响,较普遍地存在于各个领域。

汉英语言学界对新词语都做过研究,涉及新词的产生(邵益珍,1999;汪榕培,2000 a,b;杨彬,2007)、翻译(刘明东等,2002;韩庆国,2003)、编纂(邹嘉彦,游汝杰,2008;杨小平,2008)等。

英语字母词近30 年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字母和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语,对此,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正常的语言共存现象;有的则认为这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度。

首先要明确汉语中的字母词不是汉语拼音,而是英语字母。

汉语拼音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拼写和注音的工具,采用了同英语一样的拉丁字母,仅此而已。

汉语中字母词是英语单词的缩略形式:如: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 、gdp ( 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等。

这些字母词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用频率高,有较高的认知度。

尽管汉语也有简称“世贸”和“世卫”,但使用频率远不及英语字母词wto和who。

一些字母词出现在特定语用范围,diy(do it yourself 自己动手做)意指”自助的”:diy家具、时尚点心diy。

p2p(peer-to-peer“对等”、”点对点”)”对等”技术,还是下载术语(point to point 点对点)。

pk一般认为是这几个词的缩写:player kill, player killer, play killing(玩家对决)以及penalty kick(踢点球)。

汉语中英语字母词还是语言交际的省原则(law of economy)的产物,普遍存在于虚拟网络和年轻人的语言中,如 88(拜拜,bye-bye)cu(再见)、ic(i see, 我知道了)。

尽管这些字母词通用度低,但对了解某些群体的语言生活状况很重要。

为此,我国的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年鉴有提及。

汉语拼音字母词除英语字母词外,汉语中还存在不少仿照英语缩略的汉语拼音字母词: gb ( guo biao 国标) 、zl ( zhuan li 专利)、rmb(ren ming bi 人民币)。

多数学者不建议仿造使用hsk ( hanyu shuiping kaoshi 汉语水平考试)这样的汉语拼音字母词.该词是一个矛盾体:汉语拼音书写,读音却是英语。

网略中大量充斥这类汉语拼音字母词:gg/gg(哥哥)、mm(mm妹妹) 、py(朋友) 、haha(哈哈)等。

汉语拼音连读在英语连续语流中,同一意群内若相邻两个词的前者以辅音结尾,后者以元音开头,辅音和元音相拼,构成一个音节,即为连读。

如:we have an english friend. 中have的尾辅音/v/与an的首元音/?/连读为/v?/; an的尾辅音/n/与english的首音/i/连读为/ni/。

汉字为单音节,音节间不连读。

为了区分诸如票(piao)和皮袄(pi’ao),还需采用分隔符。

受英语影响,汉语也改变读音习惯,音节合并,用英语连读规则造词。

如“不要”(bu yao),两个音节合并,/u/和/j/合并后发生音变,读作元音/i/,生成一个单音节“表”/biao/。

三音节词“这样子”(zhe yangzi)被拟音为两音节词“酱紫”(jiang zi),进而就有了“表酱紫”(不要这样子)。

英语词义借用语言中词汇不断发展以满足认知需要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语义范畴的词义扩大,二是创造新词。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新词的语音上,更体现在汉语新词的语义上。

汉语“门”本义:建筑物的出入口;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旧时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事物的分类;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量词。

英语对应词之一为gate,在第一二个义项方面也经历了相近的历史变化,而“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使“门”(gate)一词的意义发生了非线性的变化,此事件对于英语和其他语言产生了很深影响,首先是watergate一词从专有名词演变为指“丑闻”的普通名词。

gate从watergate中独立出来成为构词词缀(意指要人名人丑闻),如billygate, irangate, quaker gate等。

受英语的影响,汉语完全借用了这一概念,意指任何人的任何新闻(不一定是丑闻),只要具有新闻轰动效应,能引起广泛公众关注和兴趣的事件,都被冠以“某某门”。

如“解说门”、“召回门”等。

“领”的基本语义有:颈,脖子;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事物的纲要;带,引,率;治理的,管辖的;接受,取得;了解,明白;量词。

随着时间推移,“领”(collar)的语义也发生着渐进的变化。

先是以从业者的衣领颜色将其归类:“白领”(white collar), “蓝领”(blue collar)。

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催生了更多的从业小群体, “白、蓝”二词无法满足语用要求,其他色彩词粉墨登场:gold collar (金领) 、 pink collar (粉领)。

颜色的界定还要有明暗之分: bright collar (亮领); 衣领有新旧之别:new collar (新领);服装穿法因人而异:open collar (开领)、 no collar (无领)。

尽管汉语中除白蓝领之外,其他词汇的使用较少,但“领”字的这个语义已经存在。

有些字词的新生语义在借用时通过加减字来呈现。

鼠、猫和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原本都只是动物的名称,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英语中的“鼠”(mouse)首先增添了新的语义:显示计算机系统纵横位置指示器,汉语通过加字的办法译为“鼠标”,港台称其为“滑鼠”。

汉语在翻译类似新名称时多了些创造,根据“调制解调器”(moderator)的第一个音节将该词音译为“猫”。

这种构词理据的构词联想被无限推演,很多业内人士将用于授权限制的安全钥匙(safe key)冠以“加密狗”。

这样以来,三个冤家在虚拟世界里又聚首了。

音译词语义拓展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中,由于对应词的缺失, 采用音译并选择音近的汉字来表征概念,以弥补汉语的空缺。

汉语“客”本义: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量词。

受音译词“骇客”和“黑客”(hacker)的影响,汉语的“客”逐渐用于指代从事某某事的人:黑客、骇客(hacker)、红客(red hacker)、闪客、播客(podcasting)、博客(blog或blogger)、拼客、威客、维客、淘宝客等,该字的词汇孳生能力可与“门”字相媲美。

“秀”原指:植物吐穗开花;特别优异的(人);美丽而不俗气;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茂盛。

港台地区首先借用“秀“来对应翻译英语show ,进而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现代传媒,迅速地扩展到内地,产生了为丰富多样的用法:演出,表演:“脱口秀”(talk show 谈话节目),“服装秀”(fashion show服装表演),“秀”出我风采,我型我“秀”等。

音译词关联拓展有些音译词从语义增加和构词能力方面讲,不及上述“客、秀”类那么强,但其语音联想功能被推及其他类似概念词汇。

作为食品名称的“粉丝”恰巧与英语歌迷、追星族(fan)的复述形式(fans)谐音(虽然是将其中的四号元音误读为三号元音)。

在“粉丝”一词的影响下,汉语使用者将这一音义联想发挥到了极致,用很多类似物品名称来指代某某明星的追星族们:“玉米、凉粉、盒饭、钢丝”等。

结语词汇发生的这些显性变化不管人们认知如何,接受度如何,都切实地存在于语言中。

有些昙花一现,有些会沉淀下来。

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些词汇能够加深对其认知,采取辩证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或全盘地批判。

从英汉接触的角度来考察汉语新词的构成, 不失为一种新的认识和研究语言变化的途径。

毕竟一个开放的语言系统要比一个封闭的系统更符合语言实际和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1] 韩庆果,2003,英语新词及其汉译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 期[2] 刘明东, 蒋学军,2002,英语新词及其翻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 期[3] 邵益珍,1999,英语新词扩展途径探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 期[4] 汪榕培,2000,英语新词追踪,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8期[5] 汪榕培, 2000,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9期[6] 杨彬,2007,从英语新词看原型范畴的动态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第12 期[7] 邹嘉彦,游汝杰, 2008,汉语新词与流行语的采录和界定, 语言研究,第2期[8] 杨小平,2008,论10年来汉语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成就与不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