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三国时局地图(各阶段图析)

三
国
时
期
局
势
图三方各阶段对峙图析
190 讨伐董卓
191 群雄割据192 董卓之死193 曹操围徐州195 帝出长安196 迁都许昌197 袁术称帝198 曹操斩吕布199 曹袁不和200 官渡之战201 刘备驻新野202 袁家之争204 曹操破邺205 幽冀降曹206 曹平并州207 三顾茅庐208 赤壁之战209 孙权夺南郡210 刘备借荆州211 刘备入蜀212 刘备攻川213 曹操封公214 刘备收蜀215 孙刘分荆州216 曹操封王217 鲁肃之死218 刘备攻汉中219 定军山之220 曹丕篡汉221 刘备称帝222 夷陵之战223 刘备去世224 魏攻汉中225 南征孟获226 曹丕之死227 蜀军屯汉中228 两出祁山229 孙权称帝230 吴求夷洲231 四出祁山232 吴通辽东233 辽东之争234 五丈原235 蒋琬治蜀236 辽东再争237 辽东称王238 魏平辽东239 曹睿之死240 相安无事241 吴魏相攻242 吴讨珠崖243 魏受倭贡246 刘禅亲政247 姜维收胡249 洛阳政变250 姜维伐巍251 魏取夷陵252 孙权之死253 吴宫政变254 曹芳被废255 淮南之争256 吴国内争257 扬州反魏260 曹髦被杀280 天下归晋。
三国历史地图(地理+历史)在地图中学习知识ppt课件

• 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 青 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六郡,下辖62县,属魏地。约于今山 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治所——临锱 兖州:分置 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 辖71县,属魏地。约于今
地。
• 治所——雒(今四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
• 扬州:淮南、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新都、会稽、临海、建 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 庐江、临川、安成、庐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县属吴地。约于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治 所——历阳(今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三国历史地图大全
1
链接传送
• 1.东汉末年 • 2.三国初期 • 3.三国末期 • 4.东汉末年各州简介 • 请点击以上划线文字,方便传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三国时期地图年代史190年-199年

三国时期地图年代史190年-199年|魏蜀吴三国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设牧、郡设太守、县设令。
曹丕即位后分境内为十二州。
蜀国仅有益州。
吴国境内设扬州、荆州、交州。
其中荆扬两州以长江为界,魏吴两国共有。
190年讨伐董卓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190年1月,曹操号召18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191年群雄割据190年2月董卓挟帝迁都长安,191年4月,董卓兵退长安,十八路起兵诸侯解散。
191年5月,曹操领兖州。
191年6月,袁绍吞并韩馥势力192年董卓之死董卓在长安被吕布杀死。
192年6月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攻下长安,吕布出逃武关。
192年12月,曹操收降青州 192年界桥之战,奠定袁绍河北优势。
192年5月襄阳之战,刘表部下黄祖乱箭射死孙坚。
192年7月,吕布投靠袁术,被逐后,先后投靠张扬,袁绍。
193年曹操围徐州193年6月,曹操父亲曹嵩在徐州被杀,曹操领兵围徐州。
1月,袁术北功曹操败北九江。
4月,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淮南。
6月,吕布离开袁绍,投靠张扬194年刘备三让徐州194年2月,刘备救徐谦,曹操粮尽,退兵。
12月,徐谦病逝,刘备领徐州。
4月,马腾长平关败于李傕。
8月,吕布曹操大战于濮阳,曹操打败195年帝出长安5月,袁绍破北海占青州。
6月,李傕、郭汜相攻,曹操巨野大战大破吕布。
7月,张济牵帝洛阳,被杨奉劫走。
刘备收留吕布,让其驻小沛。
12月,孙策说服袁术领兵渡江讨江东,曹操攻下雍丘,复收兖州。
196年迁都许昌196年2月,豫州刘辟为曹操所灭。
3月,孙策攻下曲阿。
5月,刘备在淮阴低档袁术。
6月,吕布袭取徐州,刘备投靠吕布,驻小沛。
7月,汉献帝到达洛阳。
8月,曹操迁帝许昌,孙策叛袁术。
9月,吕布攻击刘备,在曹操调解下,刘备回驻小沛。
10月,曹操击退杨奉,杨奉投奔袁术。
11月,张济引兵攻南阳,战死,其子张绣领其众。
197年袁术称帝197年1月,袁术称帝。
三国时期地图(优质参照)

3)长江水域好象偏窄了。黄河亦然。
王莽始建国三年(11 年),发生第二次大徙。“河决魏郡(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 故遂不堵塞”。洪水在今鲁西、豫东一带泛滥了近六十年,直至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 年) “王景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余里”,始形成东汉大河,也 就是《水经注》以及唐《元和郡县志》所载的大河。
八、魏设有匈奴中郎将、护鲜卑校尉、护乌丸校尉、东夷校尉,监护北边内附诸族,即 在治所旁加注表示。
九、吴于若干幅员辽阔的郡分设都尉领县而仍隶于郡,以东、西、南、北部为名,即在 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十、西域长史府治所用州治符号,其所辖各国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方位,戊已校尉治 所高昌城及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王国首府用郡治符号,其他诸国首府用县治符号。
关于济水的流向,据《水经》的记载,两汉三国时,自成皋县(今河南汜水西)北从黄 河分出,东流经荥阳县(今荥阳县)北,过荥泽,经阳武县(今原阳县)南,封丘县(今封 丘县西南)北,平丘县(今封丘县东)南,济阳县(今兰考县东北)北,冤句(今山东菏泽 县西南)、定陶(今定陶县西北)县南,至乘氏县(今巨野县西南)向东北流注入巨野泽。
四、三国地方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另有王国相当于郡,又有王国、公国、侯国、 伯国、子国、男国相当于县。图中与郡相当的王国以注记相区别,治所符号相同;与县相当 的王、公、侯、伯、子、男国用县治符号,注记不分。
五、《三国志》无志,魏蜀吴境内的州郡县建置,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参谢钟 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画出。
十一、已废或后置郡县尽可能画出,用聚邑级符号表示,注出“郡”、“县”字样。 十二、水系泽薮除采用《三国志》记载外,一概以《水经》为据。
三国时期年份地图(最全),图文说明

190年讨伐董卓JtT上・洛阳山融IN卅刘垢刘及士燮长沙孔M• »«Sr Iit十八路谓候189年9月/横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E,(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 尼为献帝・I 190年1月I曹操号刊下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菜卓.三・,五・九・■卅■丈礼・•河內■太守壬BL∙ 条守界9iMM.M.VΛM■八■■卅■上∙HI∙ 丸卅・山阳左W4U8∙Jt■左守扎・•iT∣三■■牛力】4H*∙•"備11・・■■・耳・• fi∣M∙. *au>不unit・ t*l≡∙:It・•广并尢W• I*三・•・•H 五・• ±<A^M≡∙ I十七・• 19MM M.«+r«・飲朋・史■卜冃・• JtΨMa⅜∙.群雄割据t州T■刘虜冀州•绍张畅判内• 一• »»IM卅190年2月交**≠Λ帝迁都长安• •191 q Vb繼卓兵退长安,十八路盟军解Bt191ψ5月•曾操领兗州.191年巧月.袁绍呑并弗板势力•FTlCJ R tzom董卓Z 死冀州• 袁绍张畅列内一一_戶"■ It m•)哙曹操 洛阳/ ∙ Λ一1一JN卅I :192年4月 横卓在K 安被吕布杀死•・ 192年6月•蒂卓部下竽俺、 郭汜等攻下长安,R 布出送 武关. 192年12月•曹操收降音州• 交*192年1月界桥之At 奠定袁绍河北优势。
襄阳之战.刘衣部下«HIa 箭射死孙坚•192年7月・H 布投卑盘术.» 逐厉.先応投靠产■袁绍・U L : L7*∖ ・5月・袁绍金高干领并州. 6月・H 布离袁绍严聲张扬. 10月'公孙瑞破⅛W Λ⅛J^⅛^"193年辽东马洛阳刘 IM卅长沙焉燮5»9络』 It 卅7 ?Ut t一 ∙ M 盹出操翼州•&绍 曹操围徐州1月・克术北攻皆操败透九江• 1月・袁术杀扬州剌史l⅛温,据193*16 月育操父亲BWtf 徐州被杀・ 曹操WRffltfc 州・19 詆I;2月・刘备救徐K,曹操粮尽退兵.4月.龙州张邀叛曹迎R布.12月.徐谏矯逝.刘侖领徐州・1月.马畴长平关败于李催・7月・刘嫦卒.刘埠继领益州・张鲁汉中自立・8月・R布曹操大战于濮阳.β 慄大败. 10月・扬州剌史194年三让徐州------- * 张畅河内•冀州•=袁绍孔融长沙交*195年6月.李俺、郭汜相攻.»tt 戸i?f大战大破R布. f 7月.张济迁帝洛阳.被杨冷劫走・刘备收ffl∏⅜・让其驻小沛.12月.孙筆说眼袁术领兵渡江讨江东•曹操攻下婕丘.复收兗州.5月.袁绍破北⅛AH州.8M, .WT杨木叛・与霸陵t⅛帝.9月.刘豫命竿融夺取加帝・12月.匏丘之战牡鈔大散于袁绍・退守易占次=Z=帝出长安•構州•M刘辟长沙交*E 口巳,t≡ 口m∙j⅜.ffi张杨河内196年迁都许昌俺卅196年 3月.孙策攻下曲阿.刘縣透ft 柔 5月,刘备在淮阴⅛n*术∙ Z 交*6月,R 命找取徐州,刘务投 靠吕布.驻小沛. 公孙长沙2月.豫州刘辟为酉操所灭• 9fl∙ B 布击敢刘第∙ AettW解下.刘备冋驻小沛•8月.孙策収会KL 广陵等郡附7月.献帝到达洛阳・ 8月,曾慄迁帝许吕.孙饭叛袁术・ 孙策.10月.WW∙Λiβ杨奉.杨車奔哀术。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形成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 荡。
各国政治制度不同,魏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蜀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吴 国则实行地方分权制度。
各国内部政治派系复杂,有士族、豪门、军队等不同势力,互相争斗,影 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曹操的统一北方
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早期,通过一系列 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统一了北方 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曹操的统一北方,为后续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曹魏 在后续的战争中保持了有利的地位。
刘备的建立蜀汉
刘备在群雄割据的时期,通过与各地豪门贵族的联合以及自身的英勇善战,最终在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 植粮食作物;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 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贸易流通
地理环境决定了贸易路线和流通方式 。例如,长江和大运河成为东吴和蜀 国之间的重要水上贸易通道,而陆路 则相对较少使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时期的地图
总结词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
详细描述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曹操占据了冀、青、兖、徐四州,而袁绍则控制了冀、青、 兖、徐、豫五州。双方在官渡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曹操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击败了袁绍,夺取了中原地区 的控制权。
赤壁之战时期的地图
04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的 影响
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
战争策略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和湖泊,为军事战略提 供了天然屏障或进攻路线。例如,长江天堑使得魏国难以直 接进攻东吴,而蜀国的山地地形则提供了防御优势。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吴国势力范围
吴国在三国时期占据了江南地区,势 力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 江西以及福建等部分地区。吴国地处 鱼米之乡,经济实力较强,但军事实 力相对较弱。
详细描述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据了益州和荆州 的部分地区。他通过与孙权的联盟,成功地 保住了自己在荆州的领土,并且在益州地区 也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还进一步征服了西南的巴蜀地区,扩大了 蜀国的势力范围。
吴国势力范围
总结词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扬州、交州和荆 州部分地区,形成了吴国的势力范围。
魏国的统治者曹氏家族通过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等措施,使得魏国的经济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同时,魏国的军队也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骑兵、步兵和弓箭手,是三国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
蜀国势力范围
蜀国在三国后期占据了西南的四川盆地和汉 中地区,以及部分云南和贵州地区。蜀国的 领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有天险可守,而且蜀地的农业和手工业也 十分发达。
蜀国的统治者刘备家族通过发展农业、兴修 水利、提高手工业生产效率等措施,使得蜀 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蜀国的 军队也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山地兵和弓箭
手,是三国中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
吴国势力范围
吴国在三国后期占据了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区,以及部分广东和广西地区。吴国的领土面积虽然也不大,但 是地理位置优越,有长江天险可守,而且吴地的农业和手工业也十分发达。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三国‛迷奉献三国时期按年份地图
三国时期的外族
【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
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
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一度各自称王。
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
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
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
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
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
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
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
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
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
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住的聚落。
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
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南蛮】—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
刘备死后,曾对蜀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
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异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
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
公元二二三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加了叛乱的行动。
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领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
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
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
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
东汉末年
作者:richqh 回复日期:
回复
2009-06-20 12:39:58
名高天下,自当辨襄阳南阳--诸葛亮‚躬耕地‛揭密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张绣的驻扎地南阳郡给曹操接管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三国志-张绣传》)‚绣从之,率众归太祖‛(《三国志-贾诩传》)‚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三国志-曹操传》)
以上史料都一致说明张绣只是‚率众降‛而非‚举城降‛,军队是张绣自己
的,他可以做主,但南阳郡却是刘表暂时借给他驻扎的,在他和曹操的连年战争中,刘表也一直是帮他的,张绣并没有某些人想像中那么无耻,他只是‚率众降‛而非‚举城降‛。
而且就算张绣要无耻地把刘表借给他的南阳郡送给曹操当见面礼,曹操也一定不会要,因为当时曹操正和最大的劲敌袁绍相持于官渡,不可能在这危急关头又去招惹持中观望的刘表,曹操没那么弱智。
所以,张绣归降曹操后接管南阳郡的是刘表而不是曹操。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三国志-刘备传》)
刘备投靠刘表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刘表让刘备驻扎在南阳郡中部重镇新野,从这也可看出201年时刘表已占据了南阳郡大部分地区。
‚建安六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时南阳功曹柏孝长亦在城中‛(《三国志-杜袭传》注引《九州春秋》)
西鄂就在宛北三十余里处,刘表攻打西鄂,没有曹操军队来救援,也没有南阳的地方军队来救援,南阳功曹柏孝长也躲在西鄂城中,从这也可看出,当时的南阳城(宛)在刘表手中是不言自明的。
刘表攻打西鄂,可以看作是对南阳郡内不服从自己的地方豪强势力的一种清理行为,也是对南阳郡的全面接管行为。
西鄂攻下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忠于曹操的杜袭逃到了曹操的领地内,刘表的清理行为进行得很顺利。
接下来的史实是‚建安七年(202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河南叶县)‛(《三国志-李典传》),并在建安八年初(203年),‚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刘备传》)。
叶县在荆州北边和曹操占据的兖州、豫州交界处,离宛有两百余里,博望也在宛东北五六十里,从这些记载也可看出,南阳郡治宛城的确应该在刘表的控制之下。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刘表对自己领地的一种确认行为,因为在张绣驻扎南阳并和曹操作战的过程中,南阳郡北部的一些地域的确曾被曹操占领并控制,作为天子所任之荆州刺史,刘表要收复南阳全境和他一贯‚保境安民‛的政策是一致的,并非要故意挑衅曹操。
但曹操为了报复‚博望之役‛,‚建安八年(203年)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西平在豫州境内和南阳郡交界处,和宛城离得更远了,联系他前几次攻打张绣均是‚到宛‛‚至穰‛的情况看,足以证明当时的南阳郡已基本被刘表控制了,曹操无法前进,才军于西平的。
在辛毗和荀攸的劝说下,曹操放弃了从西平进军攻打南阳的计划,因为权衡利弊,先扫平河北的袁绍残余势力更为重要,拿曹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三国志-曹操传》注引《魏书》)。
的确,从接下来的史实看,曹操对刘表的战略就是‚宜为后图‛,从203年‚军西平‛并退军后,直到208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三国志-曹操传》),在这五年间,在曹操以及他那些将军谋士的传记中,找不到任何进攻或治理南阳郡某地的史料,208年向荆州发起进攻时,
‚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三国志-赵俨传》),‚颍阴、阳翟、长社‛这三个地方都不在南阳境内。
出征前,曹操问计于荀彧,‚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
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三国志-荀彧传》),由曹操‚直趋宛、叶‛也可知‚宛、叶‛附近当时都由刘表控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重要结论:199年十一月张绣率众投降曹操后,刘表对南阳郡进行了接管,并对南阳境内不服从自己的地方势力进行了清理,到203年时已基本收复了南阳全境,203-208年的五年时间里,因为曹操对刘表‚宜为后图‛的战略,南阳郡在乱世中得到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替刘表防守南阳的是刘备,刘备和刘表的关系比张绣和刘表的关系亲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