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

合集下载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感遇·其一》由张九龄创作。

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作品原文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品注解①葳蕤(wēi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

生意:生气勃勃。

自:各自。

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

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

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作品译文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

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作品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作品评析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

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

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赏析】原文+注译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赏析】原文+注译_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

《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赏析】原文+注译_
唐诗三百首_格言网
《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张九龄《感遇·其一》全诗注释与翻译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全诗注释与翻译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全诗注释与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张九龄《感遇·其一》全诗注释与翻译赏析《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古诗简介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然后生动地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转而写到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最后引出全诗主旨: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

诗人以此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本诗虽短小,但用尽全力,结构严谨,诗境意尽没有落空。

诗意温和,不知不觉中,在咏物的背后,讲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

翻译/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林栖者:山中隐士坐:因而本心:天性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赏析/鉴赏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旳李林甫和专事逢迎旳牛仙客。

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旳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

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旳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旳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旳志洁行芳,不求人知旳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旳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旳山中隐者来。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唐代)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译文兰草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因为闻到芬芳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兰:此指兰草。

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

桂华:指桂花。

生意:生机勃勃自尔:自然地。

自:自然。

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

坐:因为。

本心:天性。

美人:观赏者,代指官府、官僚的上层人士。

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鉴赏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

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此篇为其第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

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

《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开始二句,诗人便开宗明义,分别写出了兰桂的生长季节和美丽的姿容:“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里诗人以整齐的对偶句子,突出地展现出了兰桂这两种高雅植物的华美。用“葳蕤”表现兰叶,更显出其勃发的生机;以“皎洁”形容桂花,愈突出其高雅的身姿。以叶对花,实际上是互文见意,各指整株的兰桂。接着,用“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来总写兰桂。兰草桂花是如此这般的生意盎然,自身就形成了一种美好的节操。“自尔为佳节”句,不宜理解为“因而兰桂使得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因为在诗人笔下,其兰桂的葳蕤茂盛、皎洁美丽自身就具有了美好的品格。“自尔”的本意正在于此。说明“佳节”是出于本然,源于内质,强调了内在之因。同时,此两句表明,由于自然界里芸芸众生追求的目标、理想不同,其接物待事的方式和表现也就不同。而这里表现出的是固有的追求之意,本来的向往之情,既无需凭借外物,也无意求人知遇。这里,诗人实则是以兰桂自喻,只要有适宜的环境、气候,诗人就会象兰桂一样大放异彩的。从而婉转地表达了诗人向往政治开明,欲图一展才华的愿望,也蕴含着对重新遇时的渴望之意。同时,这两句为自然地转入下文作好了铺垫。
自尔为佳节句不宜理解为因而兰桂使得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因为在诗人笔下其兰桂的葳蕤茂盛皎洁美丽自身就具有了美好的品格
《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张九龄的诗作,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谁知”两句,句意忽然一转,由花到人,由兰桂引出了“林栖者”,即那些以兰桂风韵为同趣的隐逸之士们。由于他们风闻了兰桂的芬芳,因而产生了“相悦”之意。然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此以兰桂的秀丽容貌和香气袭人的效果表明诗人的志洁身芳并非为了博取虚名。兰桂自为“佳节”,自有“本心”,自具生机且自行其素,并不希求美人采折。至于“林栖者”是否“闻风”,并因此而“相悦”,谁去管他呢? 如果说春兰秋桂博得“林栖者”的“相悦”,也并非兰桂之所求,只是因为兰桂的客观效果而已。在主观上,在兰桂本身来说,它们之所以展现出婀娜的身姿,散发出幽馨的香气,也并非有意吸引人们来欣赏、采折,完全是本性使之。“何求”二字就表明了诗人不肯廉价获得美名的高洁志趣。而这两句在委婉之中透露出一种严正之气,充分表现了诗人品德情操的高洁坚贞和追求理想之外别无他求的高雅心境。此两句既总结了上文,也点明了全诗的题旨所在。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

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欢迎阅读。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翻译】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

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注解】①葳蕤(wēi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

生意:生气勃勃。

自:各自。

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

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

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评析】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

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

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

《感遇·其一》唐张九龄的诗作。

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兰草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因为闻到芬芳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在诗中,张九龄以兰草和桂花比喻自己的节操和品质,表明自己守正不阿、志洁行芳的高尚情怀,不因无人赏识而失去自我。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标签哲理、唐诗三百首、生活、抒志、植物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坐:因而。

闻风:闻到芳香。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赏析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

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

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感遇 其一》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 其一》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其一》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

此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作品原文: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词语解释: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⑸林栖者:山中隐士⑹坐:因而⑺本心:天性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作品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作品鉴赏: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

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

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古诗感遇·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感遇·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感遇·其一翻译赏析《感遇·其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翻译】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

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

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祸患,于是自己展翅高飞,离开了这险恶之地。

【鉴赏】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

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

“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

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

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

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

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

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

《感遇 (其一)》鉴赏

《感遇 (其一)》鉴赏

《感遇 (其一)》鉴赏《感遇 (其一)》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描写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反映了人们对于光阴易逝的深切感受。

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晏殊唤起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珍惜,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鉴赏。

《感遇 (其一)》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短暂性和光阴易逝的主题:“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通过与云相比,诗人寻找到了表达人生短暂性的意象。

晏殊以云来比喻人的一生,云是形态多变、飘忽不定的,代表了光阴易逝的真实情感,以此微妙隽永地描绘了人生之短暂。

诗中的自然景象也给人一种静谧之感:“惜乎前疏雨,修竹庭中绿。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些景象给了读者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受。

同时这些景象通过对比营造出诗人对于光阴易逝的感受,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诗人接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也难。

”这句话表达了情感的寄托和回忆的渴望。

诗人寄托心事于琴声,希望有人能懂得自己的内心。

然而,他却感到“知音少也难”,表达了他对于真正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人的渴望与无奈。

最后一句“终宜春不是,寄与丹桂谁飘零。

”以一种苍凉的情调结束整首诗。

春天被诗人视为人生的寄托和希望,然而这句话却在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失望。

丹桂被用来比喻诗人的心意和情感,谁能寄托这些美好的愿望?而丹桂的飘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以及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

通过对《感遇 (其一)》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晏殊对于生命无常和光阴易逝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成功地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珍惜,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诗人以深入浅出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哲学思考,将生命的短暂性和无常性以唯美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感遇 (其一)》所描绘的光阴易逝的主题既是与自然界相比,又是与人生相互映照的。

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相互交织,使读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感遇·其一张九龄原文及解析

感遇·其一张九龄原文及解析

感遇·其一张九龄原文及解析
感遇·其一张九龄原文及解析
原文:
《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感遇·其一》由张九龄创作。

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作品原文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品注解①葳蕤(wēi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

生意:生气勃勃。

自:各自。

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

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

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作品译文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

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作品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作品评析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

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

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张九龄的诗作,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唐代: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⑸林栖者:山中隐士⑹ 坐:因而⑺本心:天性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

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

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一》的详细赏析

《感遇·其一》的详细赏析

《感遇·其⼀》的详细赏析 《感遇·其⼀》由创作,被选⼊《》。

这⾸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之冠⾸。

诗借物起兴,⾃⽐兰桂,抒发诗⼈孤芳⾃赏,⽓节清⾼,不求引⽤之情感。

诗⼀开始⽤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限⽣机和清雅⾼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却荣⽽不媚,不求⼈知之品质。

上半⾸写兰桂,不写⼈。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忧谗惧祸的⼼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哲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参考阅读:《》。

【原⽂】 《感遇·其⼀》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意,⾃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有本⼼,何求美⼈折? 【注解】: ①葳蕤(wēiruí):草⽊枝叶茂盛的样⼦。

皎洁:这⾥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繁茂⽽有⽣机的样⼦。

⽣意:⽣⽓勃勃。

⾃:各⾃。

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于⼭林间的⼈,指隐⼠。

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

坐:因⽽。

④本⼼:草⽊的根与⼼(茎⼲),指天性。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向荣⽣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

可是谁能领悟⼭中隐⼠,见到此情此景⽽产⽣的仰慕之情?花⽊流⾹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采撷扬名。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机勃发,春秋⾃成佳节良⾠。

谁能领悟⼭中隐⼠,闻⾹深⽣仰慕之情?花卉流⾹原为天性,何求美⼈采撷扬名。

【评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朴素遒劲,寄慨遥深。

此为第⼀⾸,诗以⽐兴⼿法,抒发了诗⼈孤芳⾃赏,不求⼈知的情感。

诗⼀开始,⽤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雅的──春兰与秋桂。

《九歌。

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感遇》赏析

张九龄《感遇》赏析

张九龄《感遇》赏析张九龄《感遇》赏析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九龄《感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译文: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二》作者:张九龄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

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译文: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赏析: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

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

感遇其一张九龄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感遇其一》是我国唐朝大臣张九龄所写的一首诗词,意思这首诗词的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感遇其一张九龄作品原文感遇·其一兰①叶春葳蕤,桂华②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③,自尔④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⑥相悦。

草木有本心⑦,何求美人⑧折?[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①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②桂华:桂花,“华”同“花”。

③生意:生机勃勃④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⑤林栖者:山中隐士⑥ 坐:因而⑦本心:天性⑧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白话译文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

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诗文赏析赏析一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然后生动地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转而写到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最后引出全诗主旨: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

诗人以此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本诗虽短小,但用尽全力,结构严谨,诗境意尽没有落空。

诗意温和,不知不觉中,在咏物的背后,讲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

赏析二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

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

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的五言古诗《感遇·其一》鉴赏《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向荣
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

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
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
撷扬名。

【注解】
①葳蕤(wēi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皎洁:这里是形
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

生意:生气勃勃。

自:各自。

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

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
的风尚。

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评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

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

屈原《九歌。

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
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

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因为
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

兰用
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
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
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

“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
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

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
由统而分。

“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
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

(“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

)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
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

“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

美人因为闻到
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

“坐”,犹深也,殊也。

表示
爱慕之深。

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

“闻风”二字本于《孟子。

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
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
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劲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
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
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

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
花欣赏了。

不过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

兰逢春而葳蕤,桂遇
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

很清晰,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仅仅尽他作
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

上文的“欣欣
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

这最后十
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扩展阅读:张九龄的文学创作
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

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

杨以“薛
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
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

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
有故态复萌的趋势。

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
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
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
的生气。

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
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张九龄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

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
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
操的写照。

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
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
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

张九龄的诗文创作在精神上和张说有一脉相承之处。

他高度评价
张说以王霸之气充实诗文,在他的诗里,也不时可以读到“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

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叙怀
二首》之一)之类的句子。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张九龄的诗歌更多
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

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后,这种态度尤其鲜明。

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会政治,追求经国之大
业和不朽之盛举,另一方面又力图持超越态度,把“仕”和“隐”这
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愿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

这种进退裕
如的生活追求,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其中包涵以主动姿态设计自
我人生道路的欲望。

而功名事业和自由人生,也正是盛唐诗的两条主
要轨迹。

在艺术表现上,张九龄的诗歌不像张说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兴
寄为主,显得委婉蕴藉。

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
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

这些诗篇受楚辞的影
响较多,但情辞委婉,在古典传统上,可以说是兼有“风”、“骚”
的情韵。

张九龄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
的契合。

他在艺术上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题画
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
景诗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而在主客观
的交融中大力增强抒情意味。

他写月夜的诗,情韵最为隽永,如《西江夜行》、《望月怀远》。

这些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
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了。

胡应
麟说:“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


(《诗薮》)又说“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同上),认为他下开孟
浩然、王维等一路的诗风。

这是十分中肯的。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许多留
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九龄才思敏捷,
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扩展阅读:张九龄的人物评价
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
为高。

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
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可以说,他以其诗歌创作和政治地位,影响了一代诗歌的发展。

岭南豪迈亢直的民风,他本人耿介不阿
的性格,使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雄厉振拔”、“骨峻神竦,思深力遒”的劲健风格,又别具一种“雅正冲淡”的盛唐气度。

以下这首
《望月怀远》可窥豹一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天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代,岭南尚在开化之中,张九龄的诗歌创作成就,对岭南诗派的开创、形成和发展壮大,起了启迪作用。

后起广东诗人,如宋代余靖、
元末南园五子、明代南园后五子、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以至清代的
黎简、宋湘,在他们的诗歌中,都可以有形无形地见到张九龄的影响,逐步形成岭南诗派的独特风貌。

清人屈大均在论及岭南诗歌的两大流
派时,曾说:“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始;以道为诗,自白沙始。


这是很中肯的。

张九龄文集《曲江集》仍留传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