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某时期、同时期:通常以年表示
发病例数:新发/初次诊断
一人多次发病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也称危险人口,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通常使用年平均人口数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计算发病率时应注意
1、新发病例数:指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人数
设立对照组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由“因”及“果”:暴露疾病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 ]/[c/(c+d)]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优缺点
(1)优点
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可以得到发病/死亡率,计算RR
病因和疾病的时间顺序合理,检验假说能力较强,一般可以证实病因联系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自然史
某时期:通常为“1年”
3.生存率(survival rate)
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
之比。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100%
死亡指标的应用
死亡率:可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
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
2、暴露人口数: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
(2)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
发病率用途
反映该病的风险
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
探讨发病因素
提出病因假设
评价防治效果
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优缺点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三)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判断该暴露因素是否与该病有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PAR%=[( It-I0)/It]×100%= 0.49‰/ 0.56‰×100%= 87.5%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现况调查
(二)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三)病例对照研究
(四)实验性研究
(五)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
(一)现况调查
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内,描述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在的分布,探索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关系。
某一部分构成比发生变化时,其它部分的构成比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构成比的特点
各组成部分构成比的总和为100%或1,其值在0~1之间变动某一部分构成比发生变化时,其它部分的构成比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2.率(rate)
(二)发病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
特点
属于观察性研究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设立对照组
回顾性研究,由“果”及“因”:疾病暴露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指标是:
比值比(OR)=ad/bc
探索、检验病因假说:只能判定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不能证实因果关系。
优缺点
优点
样本量小,省时、省力,易于组织实施
一次研究可探索一种疾病的多个危险因素
特别适用于罕见疾病研究
对慢性病的研究可较快得到对危险因素的估计
既可检验明确的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
优缺点
缺点
不适宜研究暴露率很低的疾病
容易出现选择性偏倚和回忆偏倚,(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不能计算出发病率和RR,只能用OR估计RR
AR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1.39‰-0.07‰=1.32‰。
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1.32‰
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39-0.07)/1.39×100%=94.96%
3.研究任务揭示现象——找出原因—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提供措施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小王提出的问题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
主要特点
随机、对照————不能随机分组或设立平行对照类实验准试验
干预————研究者主动施加的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区别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前瞻————前因后果随访结局指标(发病率、有效率等)
实验研究的分类
第五章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案例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年龄≥60岁)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一、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优缺点
(1)优点:
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可形成同期对照(同一时点特定人群的不同组别);
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一次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2)局限性:
构成比
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可以反映某种概率的数值。
发生频率比例
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
100%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构成比
构成比的特点
各组成部分构成比的总和为100%或1,其值在0~1之间变动
特性疾病流行情况单位时间疾病的强度
(三)死亡指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病死率(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病死率(fatality rate)
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生存率: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或评价某些治疗的远期疗效
(四)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1.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
2.比值比(OR)
1.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
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RR= Ie/I0
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患病率: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反映某病的疾病负担
根据患病率合理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
研究疾病流行因素
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发病率
分子不同新旧病例新病例
获得方法不同横断面调查发病报告、队列研究
实质静态指标,比例动态指标,真正的率
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发病率某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系
患病率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
条件:当相当长时间内P、I、D较稳定时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因此:可以根据患病率和发病率计算出平均病程
例:患病率=376/10万
发病率=30.8/10万
计算得:平均病程=12.2年
疾病频率指标的应用
在特定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相当一个断面,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目的及用途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发现病因线索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确定高危人群(普查、筛检)
(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5)疾病监测
(6)其他:衡量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估等
方法种类
(1)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难以确定前因后果;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二)队列研究
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特点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前客观存在的
2.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五)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1.归因危险度(AR)或率差(RD)
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1.归因危险度(AR)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AR= Ie-I0 =RR×I0-I0 =I0 (RR-1)
意义:说明暴露组的发病率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负联系(暴露是保护因子)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和Hill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0.07‰,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1.39‰。
因果时间先后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四)实验性研究
干预研究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主动施加干预措施
不同于观察性研究
(四)相对危险度1.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2.比值比(OR)
(五)归因危险度
1.归因危险度(AR)或率差(RD)
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一)率和比
比例(proportion)
率(rate)
1.比例(proportion)
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
RR=1.39/0.07=19.9
说明中度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9.9倍。
2.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意义: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OR≈RR :
1.当研究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二、流行病学常用指标
(一)率和比
1.比例(proportion)
2.率(rate)
(二)发病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三)死亡指标1.死亡率(mortality rate)2.病死率(fatality rate)2.生存率(survival rate)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94.96%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3.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PAR%= [( It-I0)/It]×100%或
PAR%=P0(RR-1)/[P0(RR-1)+1]×100%
公共卫生学意义:完全控制该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
例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资料如下,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0.96‰,非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0.07‰,总人群肺癌年死亡率0.56‰。
Ie=0.96‰,I0=0.07‰,It=0.56‰
RR=Ie/I0= 0.96‰/ 0.07‰=13.7
AR= Ie-I0= 0.96‰-0.07‰=0.89‰
AR%=[( Ie-I0)/Ie]×100%=0.89‰/ 0.96‰×100%=92.7%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和事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任务
2.研究内容
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
伤害
意外、残疾、智障、身心损害等
健康状态和事件
生理生化机能状态、疾病前状态、长寿等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