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机制是应对媒体危机最有效的手段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策略及技巧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策略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9a6e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c.png)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策略及技巧危机公关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遭遇危机时,通过有效的公关策略和技巧来稳定形势、减轻负面影响、维护声誉。
以下是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策略及技巧:1.及时回应和透明度: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公关团队应紧急创建危机应对小组,并派遣发言人与媒体保持沟通。
及时发布公开透明的信息,解释事实和情况,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多渠道传播信息:危机发生时,不仅要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递,还要利用社交媒体、公司官网、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传播信息,以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目标受众。
注意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以传递正确的信息。
3.预先制定危机应对计划:在危机发生之前,公关团队应制定危机应对计划,包括领导层的指挥结构、信息发布流程、公关活动等细节。
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并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4.保持冷静和专业:公关团队在危机期间应保持冷静和专业,不要被情绪或外界压力影响判断和决策。
与媒体的沟通中,要始终保持友善和专业的态度,回答问题要简洁明了,确保信息准确传递。
5.针对性的信息发布:公关团队应根据具体的危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发布策略。
通常情况下,要提前准备好常见问题的答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和回答问题,以满足媒体和公众的需求。
6.身体语言和声音控制:公关团队与媒体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声音控制。
保持良好的姿态、面部表情和声音的稳定,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传达自信和积极的形象。
7.持续监测和评估:危机发生后,公关团队应持续对媒体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调整策略和应对措施,引导媒体和公众关注事实和解决方案,减少负面影响。
总之,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策略及技巧要求团队紧急反应、透明沟通、专业回应,并对危机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并化解危机,维护企业声誉和利益。
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应对危机与舆情干预的策略
![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应对危机与舆情干预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2af35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0.png)
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应对危机与舆情干预的策略危机和舆情是当前新闻传播和公共关系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的扩大,舆情的爆发和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因此,新闻传播专业人员和舆情管理者需要针对危机和舆情制定一系列的策略,以应对和干预。
一、危机管理策略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者情况,可能对组织、企业或个人的声誉、形象和利益产生严重的威胁。
在面对危机时,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是预防和处理危机的基础。
这包括建立紧急反应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应对流程等。
2.及时回应与沟通:危机爆发后,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者应及时回应舆情关切,发布事实信息、向公众解释情况,积极沟通,避免信息的滞后和不透明。
3.正面宣传与修复措施:在危机中,及时有力地进行正面宣传和形象修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发布积极向上的信息,并采取一系列公关措施,尽可能减轻危机对组织形象的负面影响。
4.协调与合作:对于一些关键性危机,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者可以主动与相关部门、组织或个人进行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凝聚舆论力量,增强应对危机的效果。
二、舆情干预策略舆情是指公众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关注和讨论。
舆情管理旨在通过干预和引导舆论,影响公众的态度、观点和行为。
在舆情干预过程中,新闻传播与舆情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情感诱导:通过引导和操控情感,抓住公众的情感痛点,激发共鸣和关注,从而引发舆论热点。
例如,运用情感化的语言和形象,制造温暖、感人或愤慨、憎恨等情感效应,影响公众情绪。
2.信息引导:通过选择和发布相关的信息和素材,以引导公众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
可以采取信息缺失或过剩的手段,掌握话题的主导权,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反应。
3.舆论引导:通过引导和影响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控制舆论的走向。
可以通过与媒体的合作、舆论引导工作坊等方式,塑造舆论导向,争取更多支持和认同。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的策略及技巧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的策略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c0b93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b.png)
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的策略及技巧危机公关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面临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或负面事件等突发事件时,通过媒体应对和公关策略来处理危机,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
有效的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的策略及技巧包括以下几点:一、及时回应和透明度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迅速做出回应,并保持高度透明度。
及时回应可以有效遏制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防止更大的声誉损害。
同时,透明度也能为企业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发表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公众传递真实、全面的信息。
二、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和团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紧急应对机制和专门的危机公关团队。
该团队应具备危机应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快速响应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高效行动。
三、冷静应对,避免情绪化反应在危机公关中,企业应冷静应对,避免情绪化反应。
不要被媒体热度和大众压力左右,而是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情绪化反应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不利的公关效果。
四、严禁虚假宣传和炒作危机公关中,企业应严禁虚假宣传和炒作。
必须坚持真实和诚信原则,否则会进一步破坏企业形象和信誉。
企业在应对危机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避免夸大和隐瞒事实。
五、与媒体保持紧密沟通危机公关中,与媒体的紧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积极与媒体主动沟通,及时提供信息和回应媒体的关切。
与媒体的沟通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危机事件的传播方向,防止负面信息的扩大。
六、制定全面的应对方案企业应制定全面的应对方案,包括应对策略、应对措施和应对时间表等。
应对策略要具体明确,应对措施要实施可行,应对时间表要合理安排。
同时,应对方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影响,以应对未知的风险。
七、积极主动修复形象危机处理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需要积极主动地修复受损的形象。
企业可以通过赞助公益活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方式,向公众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此外,积极改正错误和问题,并向受影响的人或群体道歉,也是修复形象的重要步骤。
危机管理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浅析
![危机管理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a4f412c281e53a5902ff01.png)
危机管理视角下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浅析摘要:在突发危机事件频发、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常态管理的背景下,作为政府危机信息重要发布渠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法律保障缺失、发言人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发展缓慢等问题,有必要在制度方面与微观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发挥其在危机应对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对我国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危机管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从“非典”、“南方雪灾”到”汶川地震”、“三鹿奶粉案”再到“7·23动车事故”,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同时,也预示着我国正步入突发危机事件频发的风险社会。
政府的危机管理成为一种常态管理。
作为危机管理的主体和最大的危机信息源,政府如何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的需求,在危机管理中把握舆论导向、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运转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政府信息发布重要渠道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7·23”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调任后,民众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极度关注。
如何进一步完善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协助政府应对危机事件,满足人民群众信息需求中的作用,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世界上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萌芽,发端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
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6名领薪水的新闻助理,美国总统第一次有了新闻助理。
新闻发言人的正式出现,在威尔逊总统任期中,催生的产婆是“卢西塔尼亚”事件。
1915年5月7日,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的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在爱尔兰海岸附近被德国潜水艇击沉,遇难的1198人中,有114名美国乘客,噩耗激起了强烈公愤。
迫于舆论压力,威尔逊正式任命其秘书约瑟夫·P·图马尔蒂担任新闻发言人,负责沟通新闻界,定期举办记者招待会,这就是现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端。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教学考一体化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教学考一体化判断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997d3333d4b14e852468f6.png)
(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教学考一体化判断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判断题1.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不可抗力;第二,破坏程度大;第三,恢复难度大。
()正确2.社会安全事件类事件是指,由人为因素引起,由极端敌对分子制造或人民群众参与,有一定组织性和目的性,对社会公共秩序、群众人才安全、政府公共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正确3.应急综合准备有利于优化应急时的本能反应,规避本能反应失误。
()正确4.自然灾害类事件是指,由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损伤、财产损失、社会失序、资源被破坏等一系列后果的公共危机事件。
()正确5.事故灾难类事件是指,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类活动引发,并且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公共危机事件。
()正确6.公共卫生事件类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危机事件。
()正确7.国务院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正确8.危机决策贯穿公共危机管理的始终。
()正确9.应急预案体系的整体布局,是指应急预案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既要覆盖多领域和多部门,也要贯穿中央和地方层面,还要涵盖社会主体和基层群众,进而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格局。
()正确10.公共危机管理者的本能反应失误,通常表现为不知所措随意应对、自保却不顾大局,误用常态模式等。
()正确11.公共危机管理的机构设置,由应急最高领导,应急统一领导机构、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专的应急管理机制。
()正确12.风险准则的本质是选择和取舍,决定了决策时应最先考虑的问题和保护的利益。
()正确13.危机决策的外部信息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公共危机管理部门的内部环境相关信息,第二类是通过内部人员和专业手段获取的信息。
()错误14.常态时,要确保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切实发挥作用。
()错误15.我国开展危机决策的基本准则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通用)国开电大 《公共危机管理(本)》 在线形考、终考任务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通用)国开电大 《公共危机管理(本)》 在线形考、终考任务试题库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8597e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3.png)
(通用)国开电大《公共危机管理(本)》在线形考、终考任务试题库及答案—、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速度应达到:在准确的基础上( )。
[答案]宜早不宜迟,宜多不宜少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遵循权威可靠的原则,权威可靠的第一个要求是确保新闻发言人具备“双重权威”, 即行政权威和( )。
[答案]专业权威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遵循的( )是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由相应层级的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负责,并采取相应级别的信息发布方案。
[答案]分级原则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遵循的( )是指,新闻发布应根据危机事件类别来确定新闻发布部门,一般为此类危机事件的主管部门、机构或单位。
[答案]分类原则危机公关的( )通常适用于造谣传谣的情况。
[答案]无责任的速战速决模式危机决策适用于( )模型。
[答案]局限理性模型危机决策以( )为导向。
[答案]风险准则危机决策以( )为基础。
[答案]信息系统危急界定的核心是( )。
[答案]分类分级危急界定的实质是( )。
[答案]风险评估维护良好的( )秩序是灾后的首要问题。
[答案]救援救灾下的应急响应主要为地方政府为主,地方政府拥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应急响应的指挥权属于事发当地政府。
[答案]联邦制下的应急响应遵循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由属地政府兜底承担应急响应的具体职责,但中央政府的职能更大,一旦出现超越属地政府职权和能力范围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应急响应的领导和指挥将上交,必要时移交到中央。
[答案]中央制下列不属于安置点选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答案]灾民选取优先下列哪项不属于采用适时切割责任的方案进行复杂责任情况下公共危机事件解决的基本要求。
[答案] “切割”事件结果下列哪项不属于次生衍生灾害。
[答案]灾民心理受伤心理赔导的( ),有助于了解灾区民众的内在想法,掌握其需要教助的心理症结,为实施[答案]正确的救助策略提供诊断基础。
[答案]倾听技术依据调查追责的客观原则,事故调查可以根据需要专门设置( )的独立调查环节,对相关部门的官方调查形成补充和辅助,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公正客观。
新闻发布会的成功案例与危机处理
![新闻发布会的成功案例与危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a44bb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6.png)
新闻发布会的成功案例与危机处理近年来,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公关和媒体关系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被企业和政府机构广泛运用,也成为各行各业对外传播信息的常用方式之一。
成功的新闻发布会能够有效传达信息,树立良好形象,而在危机处理方面的运用更是能够帮助组织恢复声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成功案例和对应的危机处理策略,探讨新闻发布会的实践经验。
成功案例一:苹果公司发布新品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重视新品发布的公关效应,其每一次发布会都备受关注。
为了营造神秘感和独特的期待感,苹果通常选在特定的场地,邀请特定的人群参与,利用现场直播和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同步直播。
这种精心策划的新闻发布会,让苹果公司的新品发布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瞩目的盛事。
苹果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发布会上紧守商业机密,激发媒体和用户对新品的热情。
他们通常通过高水平的产品演示、精心安排的发言人和吸引人的现场效果来吸引媒体的关注。
此外,他们还通常会发布一些关键信息,如新品的主要特点、价位等,并提供媒体和观众进行试用体验的机会。
然而,这种慎密管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苹果发布会的封闭性和夸张的保密措施,有时可能会引发媒体质疑。
此时,苹果公司通常会通过对有限的媒体采访、解答媒体和用户的疑虑等方式进行应对,以保护自身形象和品牌声誉。
成功案例二:特斯拉自燃事故特斯拉是一家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由于其独特的技术和出色的性能而备受瞩目。
然而,特斯拉在2013年遭遇了一系列车辆自燃的安全事故,这对企业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特斯拉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核心的策略之一就是组织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亲自出席,解析了事故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他展示了改进后的电池设计,强调该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对未来的创新充满信心。
通过这个发布会,特斯拉取得了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了这个危机。
危机处理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公众,同时表达出对事件的重视和采取措施的决心。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管理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3f31e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9.png)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管理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管理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危机传播管理成为了企业、组织和政府等各类主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为危机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
这意味着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其负面影响可能会迅速扩散,难以控制。
比如,一条关于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微博,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和评论,引发公众的恐慌和质疑。
其次,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广泛,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使得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局部地区,而是可能波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再者,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多样,且难以核实真伪。
虚假信息、谣言等容易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然而,新媒体也为危机传播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新媒体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及时了解公众反应和舆论动态的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网络舆情分析等手段,能够快速获取公众的意见和情绪,为危机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危机传播管理提供了主动发声的平台。
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掌握危机传播的主动权。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危机传播管理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首先是及时性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和组织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避免谣言和猜测的滋生。
其次是准确性原则。
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避免模糊不清或自相矛盾的表述。
再者是透明度原则。
企业和组织应坦诚地向公众说明危机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增加公众的信任度。
此外,还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关注公众的情感需求,以诚恳、负责的态度对待公众。
在危机传播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传播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要明确传播的目标受众。
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
![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78d3c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b.png)
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闻传播学作为研究舆情与传播的学科,提供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应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并分析其对于舆情管理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针对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扩散特点,新闻传播学强调了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公众的声音和态度,抓住舆论关键点。
预警机制则能够在危机发生前进行预判,提前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为舆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提高了应对危机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信息发布与传播策略新闻传播学倡导科学、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发布与传播策略。
在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中,正确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是管理舆情的关键。
新闻传播学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应对舆情时应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炒作,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同时,新闻传播学也推崇及时发布信息,以尽快掌握舆论走向,引导公众舆论,化解危机。
三、倡导与引导公众参与新闻传播学认为公众参与是管理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公众的参与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众视角,也能够凝聚舆论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通过互动平台、问卷调查等形式,新闻传播学倡导公众参与舆情的研究和管理,提高公众对舆情的理解和参与度,减少舆论对于组织的负面影响。
四、媒体与公关管理策略新闻传播学强调媒体与公关管理在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媒体作为传播舆情的重要渠道,对于舆情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学倡导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合作和有效沟通,控制舆论的发展,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在危机传播中,公关管理是组织应对危机的核心策略之一。
通过公关管理,组织能够有效地管理危机,缓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组织的形象和信誉。
五、跨学科合作与社会责任新闻传播学强调跨学科合作与社会责任在舆情与危机传播中的意义。
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
![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02388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8.png)
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引言:危机事件是指一些紧急、不可预测和会对企业、组织或个人形象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前所未有。
因此,如何灵活应对危机事件,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危机事件的传播策略1. 实时反应和公开透明: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反应是最关键的一环。
通过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可以有效稳定局势,避免谣言传播。
急于掩饰或否认问题,只会加剧负面影响。
2. 制定公关预案:危机事件前,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关预案非常重要。
该预案应包含事前的风险评估、公关团队组建、消息发布渠道的规划等。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公关团队可以根据预案快速、果断地应对。
3. 多渠道传播:传统媒体仍然是危机事件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新兴媒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更快速地传输信息,引导舆论,对危机事件进行应对和干预。
二、危机事件传播策略的效果分析1. 影响力扩大的挑战: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之快,使得信息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
这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
通过灵活应对和积极回应,可以扭转局势,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 引导舆论的重要性:通过媒体的传播,舆论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形成。
因此,在危机事件中,引导舆论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向媒体和公众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引导舆论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3. 效果评估与调整:在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效果并作出相应调整。
通过媒体监测、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以及用户反馈,可以了解公众对事件传播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结语: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策略和效果分析,要求公众感知度高、反应速度快、信息真实有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企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传播策略,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新闻发布会的媒体互动与危机公关
![新闻发布会的媒体互动与危机公关](https://img.taocdn.com/s3/m/f5a1a05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1.png)
新闻发布会的媒体互动与危机公关新闻发布会是企业、政府或组织与媒体之间传递信息和建立沟通的重要场合。
在这个环节中,媒体互动与危机公关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新闻发布会在媒体互动和危机公关方面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一、媒体互动的重要性1. 信息交流和传递:新闻发布会是企业或政府向媒体传递重要信息的场合。
媒体互动的举办可以让媒体人员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减少信息传递中的偏差和误解。
2. 公众舆论引导:媒体互动为企业或政府提供了一个引导公众舆论的机会。
通过与媒体的互动,可以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消除疑虑,提升企业或政府的公信力。
3. 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媒体互动可以帮助企业或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
通过发布会上与媒体的积极互动,可以增加企业或政府的曝光度,提升形象和品牌价值。
二、媒体互动的策略与建议1. 目标明确:在新闻发布会前,应明确目标和预期结果。
确定要传递的信息和措辞,并做好充分准备。
2. 提前沟通与合作:与主办方提前沟通,了解发布会的流程和安排。
与媒体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在新闻发布会上更顺利地展开互动。
3. 灵活应对和回应:新闻发布会上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质疑,应该积极回应,并提供合理解释。
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回避问题的表达方式,坦诚地回答问题。
4. 整体形象展示:在新闻发布会上,媒体人员不仅仅是来获取信息的受众,还是企业或政府形象展示的重要观众。
因此,要注意媒体形象的整体展示,包括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
三、危机公关的重要性1. 危机预警与管理:新闻发布会是企业或政府处理危机的重要手段。
通过新闻发布会,可以及时向公众传递危机信息,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
2. 信息透明和公开:面对危机,企业或政府应主动站出来,主动向媒体和公众公开信息。
通过新闻发布会,可以消除公众的猜测和谣言,增加透明度。
3. 危机应对和解决:新闻发布会上的媒体互动可以帮助企业或政府倾听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及时调整策略,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危机。
新闻危机处置预案
![新闻危机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a63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3.png)
一、编制目的为加强我国新闻行业的危机管理,提高新闻机构应对新闻危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新闻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新闻机构,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其他涉及新闻业务的机构。
三、危机类型1. 新闻报道失实、失职、失误导致的危机;2. 新闻机构内部管理不善、违规操作导致的危机;3. 新闻机构与外部机构、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危机;4. 新闻机构受到外部攻击、诽谤、诬陷等导致的危机;5. 新闻机构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引发的突发事件导致的危机。
四、危机应对原则1. 及时响应:发现新闻危机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应对;2. 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媒体和有关部门通报危机情况,保持信息透明;3. 协调联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4. 损害控制:采取措施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5. 恢复重建:在危机得到控制后,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新闻机构的正常运营。
五、危机应对措施1. 新闻报道失实、失职、失误导致的危机(1)立即成立危机应对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危机应对工作的全面协调;(2)对失实、失职、失误的新闻报道进行核实,确有错误,立即更正或撤稿;(3)向受影响的当事人或机构道歉,采取补救措施;(4)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新闻审查制度,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2. 新闻机构内部管理不善、违规操作导致的危机(1)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新闻机构运营;(3)向公众、媒体和有关部门通报危机情况,诚恳道歉;(4)采取措施恢复新闻机构的正常运营。
3. 新闻机构与外部机构、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危机(1)保持公正、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偏袒;(2)加强与外部机构、个人的沟通,寻求共识;(3)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4)向公众、媒体和有关部门通报危机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
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发布的要旨及技巧
![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发布的要旨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5b2d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6.png)
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发布的要旨及技巧危机公关是指一种处理组织或个人在面临危机时所采取的公关策略和行动。
在危机公关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及掌握新闻发布的要旨和技巧。
一、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1.及时回应:在危机爆发后,及时回应是至关重要的。
延迟回应会导致谣言和猜测的传播,进一步恶化危机局势。
公关团队应立即采取行动,以快速且明确的方式回应危机事件。
2.透明度与诚信:在处理危机时,透明度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希望得到真实的信息,而不是隐瞒和掩盖。
公关团队应该尽量提供准确的信息,并且避免误导和虚假宣传,以维护组织的信任度。
3.协调一致:在危机公关中,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团队应该保持一致和协调。
不同部门之间的分歧会导致混乱和不一致的信息传递,进一步影响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态度。
公关团队应积极促进内部协作,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疏导舆论:在危机期间,舆论的管理和引导至关重要。
公关团队应制定有效的舆论疏导策略,积极与媒体和社交媒体进行沟通,回应和解释疑虑,减少负面影响。
5.学习与改进:危机公关也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在处理完危机后,公关团队应该总结经验教训,识别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以改进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
二、新闻发布的要旨1.新闻价值:新闻发布应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即具备吸引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特点。
以危机为主题的新闻发布应包含重要信息和故事性,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简明扼要:新闻发布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信息应该在标题和开篇段落中表达清楚,以便媒体和公众能迅速了解事件的关键点。
3.客观真实:新闻发布应基于客观真实的事实,避免夸大、渲染或虚假陈述。
公众和媒体都希望得到真实的信息,并且不容忍虚假宣传。
4.风险评估:在新闻发布之前,应充分评估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
公关团队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5.媒体接触与跟进:新闻发布后,公关团队应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和接洽,回应相关问题,并及时提供额外的信息、文件或证据。
新闻发布会的危机处理与舆论协调
![新闻发布会的危机处理与舆论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edbd18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7.png)
新闻发布会的危机处理与舆论协调在当今社会,新闻发布会是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用来向公众传递重要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丑闻、事故等,新闻发布会也可能成为危机处理的一部分。
危机处理与舆论协调在新闻发布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组织恢复声誉和公众信任。
危机处理是指组织面临困难或危机时所采取的行动和战略。
危机的本质在于其对组织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而新闻发布会则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危机处理中,新闻发布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新闻发布会上,危机处理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在面对危机时,组织首先应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确保不留空白,避免造成传言和猜测的蔓延。
同时,组织需要对信息进行核实,并提供可靠的来源。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公众对组织的信任,使其确信组织正积极应对危机,并愿意接受所提供的解释和措施。
其次,在新闻发布会中进行危机处理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舆论协调。
舆论对于危机的发展和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织应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及时回应媒体的质疑和公众的关切。
这需要组织在新闻发布会上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以及相关的数据和证据来回答各种问题。
同时,组织也要做好媒体关系的维护工作,与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另外,危机处理也需要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现组织的责任和决心。
组织应在发布会上表达出面对危机时的决心和承诺,展示出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表示对受害者的关心和补偿、展示改进措施和安全标准的提升等。
通过这些表态和行动,组织能够更好地在危机中保护自己的形象,并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除了危机处理,舆论协调也是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舆论协调可以理解为在发布会中主动影响公众的情绪和态度,通过传递有利于组织的信息和观点,以达到塑造公众舆论的目的。
在舆论协调中,组织可以通过引入专家或公信力人士的观点和证词来支持自己的立场,通过向媒体提供资料和报道素材来引导舆论的关注焦点。
新闻发布的重要意义
![新闻发布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2126c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8.png)
新闻发布的重要意义
新闻发布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传递:新闻发布是组织与公众之间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
通过新闻发布,组织可以及时向公众传递重要信息,如政策、决策、事件进展等,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组织的动态和立场。
2. 塑造形象:新闻发布是组织形象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新闻发布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组织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和好感度。
3. 危机应对:在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发布是组织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谣言传播,稳定公众情绪,减轻危机对组织的影响。
4. 舆论引导:新闻发布可以通过传递组织的声音,引导公众舆论。
通过发布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信息,组织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看法,进而影响舆论的走向。
5. 沟通桥梁:新闻发布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通过新闻发布,组织可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反馈,收集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工作和服务提供参考。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向组织提出诉求和建议,参与组织的决策和改进。
总之,新闻发布在信息传递、形象塑造、危机应对、舆论引导和沟通桥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新闻发布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发布会的公关智慧与危机管理
![新闻发布会的公关智慧与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a43c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e.png)
新闻发布会的公关智慧与危机管理新闻发布会是当代公关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渠道,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管理舆论的关键场合。
在信息时代,如何运用公关智慧和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成为了公关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从公关智慧和危机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首先,公关智慧在新闻发布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关智慧是指公关专业人士通过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媒体关系和舆情分析等手段,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在新闻发布会中,公关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关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发布会是与媒体和公众沟通的重要场合,公关人员必须善于表达,清晰地传递企业的信息,并回答媒体的提问。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公关人员需要从语言、态度、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形象的良好展示。
其次,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是公关成功的重要保证。
公关人员应积极与媒体建立联系,了解新闻记者的需求和关注点,及时提供新闻素材和信息,并与媒体保持密切的跟进沟通。
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公关人员应与关键媒体进行预发布会的面对面交流,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维护媒体关系,公关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控舆论走向,以实现预期目标。
另外,舆情分析也是公关智慧的一部分。
公关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社会舆情的动态,紧密关注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和情绪变化,这样可以作为公关工作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舆情的实时分析和研判,公关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危机风险,应对可能的负面影响,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公关策略。
其次,危机管理是公关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危机是指任何可能对企业形象或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事件或情况。
在新闻发布会中,公关人员需要具备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的冲击。
首先,公关人员应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危机信息。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公关人员应立即组织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通报事件的相关情况,回答提问,并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和保障措施。
新闻应对策略与技巧
![新闻应对策略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c7e2629eefdc8d376ee3272.png)
6、坦诚原则
态度决定一切。危机 出现后坦诚的态度是最 好的媒体应对策略。任 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 众产生种种猜测、怀 疑,处理不好还会引起 媒体的关注和炒作,要 想取得公众和媒体的信 任,必须采取真诚、坦 率的态度。
7、不要与媒体对抗原则 8、留有余地原则。
1、“先发制人”原则。
危机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先发 制人地做出反应或发布信息,可以抢占 舆论先机,掌握舆论主动权、避免谣言 。否则,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1、危机发生后,由于情 况一时不明,社会上会 出现一种信息真空。公 众大脑处于一片空白。 这时,谁先说话就会填 补这一信息真空,给人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 象。
许多企业危机来临时采取的应对措施:第一是对有关负面舆 论不屑一顾,懒得回应,认为身正不怕影斜。第二简单否认了事。 第三是封堵、遮掩,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媒体报道。第四是鸵鸟 政策。遇事躲起来。心存侥幸,相蒙混过关。第五是推卸责任。 指责他人和消费者,使本来可能化解的危机不断地升温;第六是 与媒体对抗。
媒体危机公关是我们企业的软肋。 据有关调查表明, 当危机出现时,几乎80%以上的企业家不 知道该怎样正确应对。往往被媒体一报道和炒作,就胡乱出招, 将原本不大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空前的媒体危机,最后甚至陷入绝 境或破产 。
3、 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是化解媒体危机最有 效的手段。
1、可以为媒体的报 道定调,防止不必要的 猜测甚至谣言。 2、确保新闻和信息 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危 机媒体公关中一个最大 的障碍就是各部门各说 各话,发出互相矛盾的 声音。建立新闻发言人 制度,一致对外,可以 避免信息混乱。
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的新闻发布会
![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的新闻发布会](https://img.taocdn.com/s3/m/513d14adb0717fd5360cdcca.png)
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的新闻发布会危机公关一旦发生,媒体往往最为敏感,同时媒体也是一个借助传播的良好平台,把握好媒体,可以控制事件向谣言四起的状态发展,借助媒体可以做好信息的主动控制工作。
新闻发布会作为企业面对危机公关时最常用到的一种手段,在危机的敏感时期,成功与否尤为关键,稍有差错,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
反复推敲细节,进行特别演练。
保证新闻发布会万无一失。
有些企业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匆匆举行发布会,结果在会场上对记者的提问一问三不知。
缺乏实际有说服力的数据。
让企业陷入“敷衍”、“搪塞”的新危机中。
在众多的新闻发布会中,发生在2011年7月,针对“达芬奇造假事件”而进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无疑是一场很失败的新闻发布会。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制造假,据了解达芬奇公司销售的这些天价家具,并不像它们宣布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高密板。
经过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陷入“欺诈门”的达芬奇公司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在7月13日,达芬奇家居召开了旨在说明情况、撇清自身嫌疑的新闻发布会,然而其总经理潘庄秀华却让这次发布会变成了一场混乱的个人秀。
这原本是达芬奇家居挽回局面的一个好机会,但结果却非常不成功。
准备仓促、缺乏系统的新闻公关考虑,现场出现冷场和尴尬,更重要的是,面对媒体的质疑,达芬奇家居一直搪塞避而不答,却一个劲地诉说自己的创业史。
这与一个号称国际家居奢侈品牌的企业形象完全不符。
这次新闻发布会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公关: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讲创业;你跟她讲赔偿,她跟你讲慈善,你跟她吹胡子,她跟你飙眼泪。
但是市场不相信眼泪,消费者不接受被蒙骗。
既然被揪出了问题,作为商家的达芬奇家居,就应该重点考虑,如何给消费者一个确切的回复和补偿措施,让消费者和媒体,重新建立对其的信赖。
如何处理媒体危机
![如何处理媒体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7a293e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5.png)
如何处理媒体危机处理媒体危机在现代社会,媒体成为了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而媒体危机所引起的公众怀疑和不信任,对于一个媒体机构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处理媒体危机,是一个需要媒体机构高度重视和应对的问题。
第一,正面应对面对媒体危机,最好的策略就是正面应对。
对于一些误导公众使用的报道或误传信息,媒体机构要及时发表声明澄清。
对于一些质疑媒体报道的声音,媒体机构也应该进行公开回应,解释事件的真实情况。
充分表明媒体机构的态度,及时消除媒体危机对媒体形象的影响。
当然,在正面应对过程中,媒体还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对事实真相的核实,确保发布的新闻信息准确可靠,这样有助于增强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度。
第二,创新自身媒体危机往往意味着媒体机构的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媒体机构应该以危机为契机,创新自身,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首先,创新自身的经营方式,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新闻采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新闻的真实准确。
同时,要注重媒体的品牌建设、公信力的提升、严格自律等方面,增加公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
其次,媒体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逐渐从传统的新闻传媒向数字化、在线媒体、社交媒体等多样化的媒体发展方向拓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第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互联网的时代,媒体危机是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
因此,媒体机构必须高度关注公众的舆论变化和可能的危机风险,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引导自身舆论,引导公众思想,减少媒体危机造成的损失。
并且,在危机预警之后,媒体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危机公关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全力应对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情况。
结论处理媒体危机不仅考验了媒体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行业实力,更考验了媒体机构的公信力和形象,如果媒体机构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危机,积极维护自身形象,提升自身形象的公信度和社会认可度,将会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和信任度。
因此,在面对媒体危机时,不论是对于媒体机构,还是更广泛的社会公众,不妨牢记“正面应对、创新自身、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策略。
传媒行业的危机管理如何有效应对传媒行业的危机和舆情风险
![传媒行业的危机管理如何有效应对传媒行业的危机和舆情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8f79d8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f.png)
传媒行业的危机管理如何有效应对传媒行业的危机和舆情风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媒行业也面临许多危机和舆情风险。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传媒行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传媒行业如何有效应对危机和舆情风险。
一、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在传媒行业,危机无处不在。
如何有效地应对危机,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
首先,传媒机构需要制定相关的危机管理方案,明确每个危机应对的具体措施和责任人。
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监测机制,及时获取可能引发危机的各种信息。
最后,建立危机应对的工作流程,包括内部沟通、危机决策和外部危机应对等环节,确保危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
二、加强危机预警和风险评估传媒行业的危机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加强危机预警和风险评估十分重要。
传媒机构应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行业和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和舆情风险。
此外,传媒机构还需加强与各类专业机构和舆情监测机构的合作,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舆情监测和挖掘,为应对危机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三、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在面临危机时,传媒机构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危机公关措施。
首先,建立多渠道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与各类媒体、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危机应对的资源和信息网络。
其次,传媒机构要及时对外发布危机信息,并通过各类媒体渠道进行有效传播,以控制舆论的走向。
同时,传媒机构还要主动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及时解答疑问,以维护公众信任和声誉。
四、提升员工危机素养与应急能力传媒行业的危机管理不仅仅是领导层的责任,还需要全员参与。
因此,传媒机构应提升员工的危机素养与应急能力。
首先,加强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机和舆情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其次,建立定期的演练和模拟危机的机制,让员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应对危机的技巧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发布机制是应对媒体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在现在这种媒体高度发达的形势下,企业过去的宣传模式、宣传策略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一个更为有效的应对手段和系统。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新闻发言人机制是避免媒体炒作、消除谣言、引导舆论、树立企业形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的几大优点:●可以为媒体的报道定调,防止不必要的猜测甚至谣言。
●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待公众和传媒,更易建立公信力。
●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向媒体说明情况,可以缓解新闻媒体、公众咨询的压力。
●由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出来说话,可避免把老总首先直接推到前台,保留更大的回旋余地。
编辑本段新闻发布和媒体应对的相关策略一、先发制人原则二、公开原则三、针对性原则四、统一口径原则五、息事宁人原则六、坦诚原则七、不与媒体对抗原则八、留有余地原则1、正确认识,端正心态。
正确认识指的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了,以前我们看待社会发展,更多地是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判断它,当前要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展。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话语权分散的时代。
如果我们将社会权利当作一个大蛋糕来看的话,以往这个蛋糕是由党、政府和有权部门独享的。
但是,我们今天必须意识到,以传媒为代表的其他社会势力正在瓜分着这个大蛋糕。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传媒为代表的其他社会势力对整个蛋糕瓜分所占份额将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的舆论压力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减轻,只会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今天是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
和以前相比,我们除了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了变化之外,在媒介这个环节上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经济上是计划经济,政治上还没有改革开放;30年之后,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是改革开放的。
今天,我们从媒介的发展来看,30年前的中国是处在传统媒介时代的国家,政府机关以及从业人员,他们的形象和行使权利的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媒体和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的神秘性维系的。
举个例子,如果要我们用一个词给老一辈的领导干部给出一个评价,关于毛泽东很多人会想到很神圣,关于林彪会想到很神秘。
为什么老一辈领导者会在我们心中那么神圣、神秘?有很多因素,如政治不开明,民主化程度不高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媒体上看到的领导人的形象都是高大、神圣的,媒体更多地把他们作为神来报道,很少把他们作为人来报道;更多报道他们神圣的一面,很少报道他们普通的一面。
由媒体这种有选择性的报道,营造出来的领导们头上的光环,导致我们很少会对政府机关、领导们的决策提出质疑。
但是,一个开明的社会应该允许一个老百姓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质疑。
今天,我们已进入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现代媒介时代。
我们必须意识到,政府机关、干部的形象以及行使权力的合法性不再是自说自话,而是媒介站在相对客观公平的第三方立场上帮他们建立起来的。
在正确认识媒体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定要端正心态,即要主动适应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特性,并积极主动的调整我们应对的方法,把新闻作为我们搞好工作的一个好帮手。
在端正心态方面,上层领导比基层调整的要快、要早。
朱镕基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关键行为,即在新闻发布会上要求凤凰卫视吴小莉首先提问,意味着中央政府将以一个全新的姿态面对新闻媒体、面对全新的世界。
在拉萨事件上,我国采取的是一种传统媒介时代的处理方式。
而在乌鲁木齐暴乱事件上,我国采取的是及时切断通讯和交通,在应对媒体方面,对于任何一个记者,只要你有合法证件,均可前去采访,并设立专门的新闻报道中心。
这样的结果是,外媒和国内媒体报道出来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所以,政府机关如果自己肯定自己,就会引来舆论媒体的过分关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严肃处理。
反之,打开大门,主动承认事实的领导,是不会受到严重处理的。
总之,正确认识,端正心态是指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媒介环境的变化,并从端正心态出发,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
2、树立服务媒体意识,迅速应对。
政府一般抓好三“防”工作,即:防火、防盗、防小报。
任何一个政府都希望媒体成为它的喉舌。
以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党报只占全部的3%,其他小报则占95%以上。
就像美国政府需要美国之音一样,中国政府也需要人民日报,但这不是媒体的全部,也要关注那些小报。
媒体应该坚持为党和政府服务,但是媒体也有自己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媒体有资格、有权利去追求利益最大化,按照商业化运作的媒体才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媒体。
任何一家媒体不是靠卖新闻赚钱,而是靠卖广告赚钱。
例如,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一份报纸的真正成本在10—15元,主要是靠广告赚钱,而广告的基础就是媒体的影响力。
影响力取决于受众对媒体的注意力,注意力经济,俗称“眼球经济”。
所以媒体的本性就是追逐负面新闻。
小报记者对我们的成绩并不关心,只对我们负面信息关心。
当今社会,两大主题,即生存和发展。
我们需要生存和发展,小报也需要生存和发展。
和谐社会不是单独满足一方的利益,而是充分满足社会各方的利益。
所以,面对小报记者,应该表示欢迎,积极配合,不是光给他正面新闻,而是要在负面新闻中显现出正面宣传的效果。
例如,纽约市长借911事件,带来了政治形象的翻身。
在做到负面新闻中显现正面宣传效果的基础上,更要有应对网络的意识。
在网络时代,要在网络上投入更多关注,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应对网络媒体,应遵循“黄金三原则”,即,如果有负面新闻,三分钟之内,就要有另一面的帖子跟上;三小时之内,要有具体的措施出台;三天之内,要有正式处理结果出来。
面对网络媒体,不要试图去控制舆论,要学会去引导舆论,更不能欺骗舆论。
美国历史上有位总统就是因为说谎而下台。
他就是尼克松,在其下台后说了句名言:记者是专职扒大粪的!所以说,记者、媒体很难说是客观公平公正的。
可以说,没有一个纯粹客观公正的媒体。
因为记者只关注事件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舆论热度、能够吸引别人注意的度,事件的真实性对于他们并不是最重要的。
克林顿曾评价新闻媒体是疯子,当他们关注某件事时,是只抓一点而不顾其余。
我们看领导干部是否要下台有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是个人能力水平,第二是工作业绩,第三是群众认可度。
虽然克林顿作为优秀的美国领导人,但他还是因为被媒体紧抓是否说谎而一度相当难堪。
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惹媒体,不要将他们关注的度吸引过来。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吸引媒体呢?我认为就是不要把门关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把门打开,告诉媒体,有这样的事、有这样的人,我们正按照相应程序在调查处理,欢迎报道、监督。
人的好奇心都是因为关门而引起的。
有经验的记者最喜欢你关门,他可以写成系列报道,这样可以把你抓住。
我们很多领导同志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之所以会发生“周老虎”、“躲猫猫”等一系列事件,是因为他们还总认为仍是传统媒体时代,可以一手遮天,讲一句话就可以让人相信你是真实的,试图以此来骗人。
但他们不知道,现在的网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关于政府应对媒体,我就说这么多。
二、领导干部个人如何应对媒体关于个人如何应对媒体,我在此想重点讲三点体会:即“三个要,三个不要”。
第一,如果面对媒体,你的讲话要精练,要学会把你要讲的话归纳成三个方面。
记住:不接受记者采访是愚蠢的,反复接受采访和长时间与记者交流也是不明智的,我们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要少说为妙,只强调三点,如脱不开身,可以用事例来证明刚说的三点。
第二,要切记逢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表达要精辟,要适合受众的需要,学会用群众语言、读者能看得懂的语言。
同一种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红军当年宣传革命道理也就是用最浅显的话,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
记者是专业人士,大家不可小看他们,有时会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你要考虑好如何去用简短精练的话来回答。
第三,我要告诉大家,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在应对媒体时,有时会遇到有的问题你真的不知道答案,不好回答,有的问题你虽知道答案,但因种种原因,你不能回答。
这里就要用“过桥法”来为自己解围,从而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想说的话怎么也不说。
所谓“过桥法”,就是先对问题本身作评价,再想一个过渡句,然后引出自己想说的三点。
应对媒体时,切忌问什么答什么。
应对媒体中孟学农经验欠缺,直接导致他在北京市长任上免职。
王岐山应对媒体可以说是非常老练。
没有不好的提问,只有不好的回答,只要有想法,就可通过“过桥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在应对媒体时要记住“三不要”:第一,不要发火。
有时记者就是故意找出话题,来引你生气,让你产生对抗情绪。
有些记者在采访时,并不能真正地接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他们就会制造新闻,通过一些提问来惹你发火,让他抓住一点,产生新闻。
特别是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机关干部,很容易被激怒。
因为作为机关领导干部,平时是很少能听到反对的声音的,记者通过设计一联串的提问,让你觉得他在挑战你的权威,从而使你产生怒气。
而记者知道你发火了,他就会有新闻。
因此,应对媒体要早做准备,千万不能认为记者在为难你,而产生火气。
第二,不要绝对。
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行政机关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讲究的是说话要敢于负责。
而在应对媒体时,你就是人民的公仆,说话一定不能太绝对,不可随意做出承诺。
一定要记住:与记者打交道,永远不要说永远,绝对不要说绝对。
第三,不要预测。
对未来判断准确,是领导科学的要求。
但与媒体打交道,作为领导干部千万不要用预测来确立你的领导权威。
因为,你预测正确了,群众不会给你加分;你预测错误了,将导致不可预见的问责。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尽量与媒体谈论正在做或已经做的工作,不要谈未来。
我们都知道,张召忠将军在中央电视台做客时,曾预测伊拉克战争将发生惨烈的巷战,但结果却是美军很顺利地攻入,从而在网上被网友大骂。
所以说,不能说的话一定要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打死也不说。
当然应对媒体方法还有很多,这些仅是个人观点,谢谢大家。
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余世猛《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摘要】当前,各种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媒体作为其中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在日常公共事务的监督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对事件的报道、描述、讨论和传播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判断。
政府部门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媒体,对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至关重要。
【关键词】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问题策略当前媒体的特点当前,已经进入了媒体化的时代。
新兴媒体风起云涌,如互联网、手机、3G等。
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一样,媒体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几个“强化”: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强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群众的信息需求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今的媒体更注重于传播群众所关心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