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隋唐五代文学(1)共17页

合集下载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讲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讲
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 秘,并由此产生感慨。逐渐将诗情推向高 潮。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 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 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 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 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苦闷。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 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 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
题解
❖ 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随 建安王武攸宜远征契丹,军事失 利,他屡谏不用,因登蓟北楼, 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 这是其中之一。诗在极其广阔的 时空背景上深刻表现了诗人知音 难遇的孤独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极 大悲愤。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
祁(今山西祁县),其父徙 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 开元二十九年春,辞官归隐 终南。安史乱中被俘,迫受 伪职,官给事中。乱平后降 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 丞,世称“王右丞”。幼年 丧父,母亲奉佛,王维与佛 教结下不解之缘。年轻时为 时代精神感召,曾有凌云之 志。后因政治上频遭挫折, 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 则以焚香奉佛为事。他多才 多艺,于绘画、音乐也有很 深的造诣。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 隋唐五代诗歌 • 隋唐五代散文 • 隋唐五代小说 • 隋唐五代戏曲来自01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04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阶段,政治、经济、 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稳定、社 会安定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
隋唐五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隋唐五代文学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 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隋唐五代文学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 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 展现。
锡等。
晚唐时期
唐诗的衰落与转型,代 表人物如杜牧、李商隐
等。
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01
02
03
04
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 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边塞诗派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描写边 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浪漫主义诗派
以李白为代表,强调个性和情 感的表达。
现实主义诗派
以杜甫为代表,关注社会现实 和人民疾苦。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语言精练
唐诗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含蓄, 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
思想。
形式规范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 ,注重节奏和音乐美。
内容广泛
唐诗涵盖了自然、历史、社会 、人生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时 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影响深远
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一)发展演变轨迹 (二)繁荣局面
(三)繁荣原因
(一)发展演变轨迹 分段以唐诗为 主要参考标准
618
初唐
712
盛唐
770
中唐
824
晚唐
907
初唐:
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618-712)
盛唐:
玄宗开元元年——代宗大历五年(713-770)
中唐:
代宗大历六年——穆宗长庆四年(771-824)
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
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
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
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
尽善尽美矣。
——文质关系、地域特点
(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 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 人常恐道逸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昨于解三
(格调)第四,诗歌具有高亢、雄浑、豪壮、
奔放、刚健、明朗的风格。 诗人们都力求创新,具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李白‚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经常以许 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
服。杜甫最善于博采众长,他的创造性既突出
而又全面,他如王孟、高 岑、王昌龄、李颀等等, 也都各有自己的独特创造。
晚唐:
敬宗宝历元年——昭宗天佑四年(825-907)
1.初唐618-712——走向繁荣
第一个三十年,理论上太宗君臣明确提出了
反对浮靡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创作
上,诗坛弥漫着‚梁陈宫掖之风‛ 。 此时少数作品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还陕述怀》,魏征《述怀》等,抒写建功立业 的抱负,追怀昔日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具有刚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 唐代文化全而繁荣,史学及艺术的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文化的繁荣 对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学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 唐初设立史馆,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 求真,同是崇实思想的产物。史家对文学 问题的论述,更直接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 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和各史中的 作家传、传论中精彩的文学见解,与初唐 诗风朝着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 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不无关系。
三、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 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a.唐代近三百年间,思想取兼容态度。以儒为主, 兼取百家。立国之本是儒学,在思想领域,则儒、 释、道并存。 b.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在政权运作、人材选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 位。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 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这些极大影响了唐 文学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隋唐五代的历史起讫 • 隋朝(581-618)37年 • 唐朝(618-907)289年 • 五代(907-960)53年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581

618
五代十国
907

960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 1. 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1)唐代国力的强大 : 军事,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西突厥。 政治,势力强大,天可汗的实际存在,达 120余年 之久 经济,唐朝建立不久迅速发展了经济,天 宝中达于顶点。
• 在唐代作家中,大多儒释道思想都 有,少有单独受一种影响的。儒家 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精神, 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心境的表现, 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ppt课件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ppt课件
► 漫游名山大川,除了山水游赏之外,可能还与神仙 道教信仰有关。名山访道,成为一种时尚。这种风 气也在唐诗中留下了印记。
► 漫游的又一重要去处是边塞。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 重要题材。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 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 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 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 《旧唐书·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 自比王侯”。
▪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 李白自比;高适、岑参、王昌龄、祖咏等, 无不如此。
▪ 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安史乱后,虽有所变化,渐至晚 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这种积 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 中的昂扬情调,即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
ppt课件
5
►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 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 八史的修撰:唐初修《梁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 《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
▪ 史家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 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并从 此一步步地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 发展,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 了很好的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的漫长岁月里,文学一直在 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着明显的地域色彩,有待纳入统 一的进程之中。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 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件

附三:唐人咏蝉三绝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清华人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 易沉。”(患难人语) 李商隐《蝉》:“本是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牢骚人语)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 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4、刘希夷(651—679):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惜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不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成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2、文学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此序成为唐 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 立了正确的方向。(复古革新)
3、文学创作

(1)《感遇》三十八首——“始扫艳丽 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2)《登幽州台歌》——“得风气之先 的伟大孤独感”(李泽厚) 《楚辞· 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 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诗意、诗格、诗语皆脱胎于此 。


5、贺知章(659—744):《咏柳》、《回 乡偶书》二首。 6、张九龄(678—740):“首创清雅一派” (明 • 胡应麟 )《感遇》十二首为其代表作,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二句犹为传诵。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 《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鴈,傳聞 至此囘。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来。江 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 應見隴頭梅。
• 《杂诗》:聞道黄龍戍,頻年不觧兵。 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誰能将旗鼔,一為取龍城?
沈宋的贡献
•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 • 《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後迄江
• 进士之礼部试与吏部试。
• 纳卷与行卷。
• 科举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复杂的,文 化意义上的。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 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还取决于中国古代 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 结构与情感内容 • 审美价值与艺术成就
初盛唐间诗人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 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 寝梦佳期。
第五节 “沈宋”和律诗的定 型
• 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 • 宋之问五律《度大庾岭》、《题大庾岭
北驿》; • 沈佺期五律《杂诗》、七律《古意》、
• 《郭隗》:逢時獨為貴,歴代非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臺。
• 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 散云飞一晌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 重过望夫山。
• 唐代诗歌艺术形式趋于完美。唐人比前 人更自觉更强烈地意识到诗歌是一种美 的构造。
• 初盛唐诗人标举“风骨”和“兴象”, 反映了唐人普遍的审美追求。
• 唐代的“风骨”,除了强调文学作品的 生气、感染力和语言表现的力度外,更 要求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雄浑壮大之美 的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上)487页PPT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上)487页PPT
古体:1、五古;2、七古。另有四言、三言、 六言、九言和杂言。
近体:1、五律;2、七律;3、五绝;4、七 绝。另有六律、六绝、五排、七排。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体现在五大形式要素上:句数、字数、押韵、 平仄、对仗。
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2000年版
格律诗的形式要求
(1)八句——40、56字; (2)平仄相间,粘对合律;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一韵到底的平声韵(二四六八句必须入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民 等编,中华书局2019年版
(五)变文
说唱文体,简称“变”。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
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开白话文先河。
《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余家。 《全唐诗补编》收作者一千多人。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 691家。 《诗薮·外编》(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 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 羽客,靡弗预矣。”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2、诗作浩繁
《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九百余首 。 《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多首。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士 人生活等。
581 618
907
960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 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 词和变文这两种新的文学形式。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一)诗歌的繁荣 (二)散文的革新 (三)小说的成就 (四)词的产生和发展 (五)变文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名词解释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创作特点有: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隋唐五代文学 (共25张PPT)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隋唐五代文学 (共25张PPT)
隋唐五代文学
初唐诗坛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四位文学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 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李白诗词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 留别》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杜甫
字子美,被誉为“诗圣”“少陵野老”,诗被誉为“诗 史” 诗特点:(1)多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疾苦,如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他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穷兵黩武 (3)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怀;《绝句》、《登高》、 《望岳》、《蜀相》
(4)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灵活采用古风和乐府歌行体 式创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律诗较少,五、 七言律诗一共只有八十多首,大部分是乐府和歌行。这两种体式,字数灵 活,格律不严,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诗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丰富 的想象。例如《将进酒》开头就是一个十字长句“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 来”,中间杂有三字句、五字句,运用自如。
2018年真题链接:山东编导统考:杜甫诗歌的特色
(1)杜甫擅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 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 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7
(三)五代的社会状况
❖ 历史进入五代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 ❖ 五代:后梁、李存勖在洛阳建立后唐、石敬瑭推翻后唐在开
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在开封建立后周) ❖ 十国:前蜀、后蜀、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刘俨在广州建立
南汉、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李昪灭吴建南唐、钱镠在杭 州建立吴越政权、马殷在潭州建楚国、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 政权、高季兴在荆南被奉为南平王。 ❖ 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 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环境。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
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5
3.唐代的社会矛盾
❖ 但是,唐代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藩镇 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社会矛盾 的渐渐积聚,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 而走向了灭亡。
6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
唐文学的前奏。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 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 世基、虞世南等。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 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 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 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 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25
24
五代文学(907——960)
❖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创作中心一在 西蜀,一在南唐。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三)思想的兼容、文化的交流带来开放的
文学环境和多彩纷呈的文学面貌。
1、思想领域儒释道并存。
唐代政治環境較為寬松,最高統治者對 士人的殺戮較少。如白居易長恨歌如在其它 朝代,就很難寫作。唐代思想界很活跃,儒、 释、道三家并立,许多著名的诗文家如王维、 李白、柳宗元等都是各家思想并存。
儒释道对文学的影响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
有王德祖,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qí n树,生 瘿yǐng大如斗,经三年朽烂。德祖见之,乃 剖其皮,遂见一小孩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 至七岁,能语,曰:“谁人育我?复何姓 名?”德祖以实语之。因名曰林木梵天,后 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梵志乃 作诗示人,甚有义旨。
《全唐诗话》卷六载,举子杜羔屡试未中,
其妻寄诗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 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 来。”杜羔考中以后,其妻又寄诗曰:“长 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福。良人得意 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这是举子落第 后的夫妻相谑。
唐代士人对从政的执着追求,使唐诗蕴含着

《唐诗纪事》记陈子昂破琴扬名:子昂入京不为人 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 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mí n市之。”众惊问,答 曰:“余善此乐。”众曰:“可得闻乎?”曰: “明日可集宣扬里。”如期谐往,则酒肴毕具。置 胡琴于前,食毕,摔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 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 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 者。一日之内,名满京城。
诗歌在当时已经不是少数文人的专利品,
《全唐诗》里边的作者,身份之复杂是惊人 的。《全唐诗》有一个统计,它里边有:皇 帝,士大夫,贫民,农夫,渔夫,打柴的樵 夫,木工,军人,和尚,尼姑,道士,隐士, 还有小孩,妇女,皇后,妃子,公主,民女, 歌妓。身份多到完全难以想象的地步,就是 几乎全民。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返 回
第十二章
唐代传奇
一、唐传奇的兴起 二、唐传奇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补江总白猿传》、《古镜记》、 《游仙窟》; 第二阶段:由谈神说怪向表 现社会生活转变。《枕中记》、《南柯太 守传》等; 第三阶段:神怪、侠客、传奇。 《虬髯客传》、《步飞烟传》。
返 回
隋唐五代文学
主讲教师 柏俊才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返 回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式诗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 第四章 李 白 第五章 杜 甫 第六章 中唐前期的诗人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八章 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第九章 中唐其他诗人 第十章 晚唐文学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返 回 第十二章 唐代传奇
返 回
第三节
王维
一、王维的生平 二、王维诗的思想内容 三、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诗中有画
王维诗欣赏 返 回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
概说
第一节 一、边塞诗的概念
二、边塞诗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三、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返 回
第二节
高适
• 高适(702--765)的 诗风现实主义多于 浪漫主义。在描写 边塞的战斗生活时, 他侧重于表现战斗 的激烈、艰苦和对 士卒的同情。
李贺
刘禹锡
柳宗元
返 回
第八章
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第一节 古文运动及其功绩 一、古文运动:由韩愈、柳宗元倡导,其指 导思想是文以载道。 二、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这句 话简要地概括了韩愈在散文史的地位。
返 回
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一、韩愈的生平及散文创作
二、柳宗元的生平及散文创作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资料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资料

绪论: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唐代诗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由于全国的统一,文学的发展也融南北之长,题材更丰富,手法更完善,风格更多样。

在唐代,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唐代因国力强盛,士人们心中都有一种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创作激情也自然很旺盛。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

佛教对于唐代文学、当然也包括唐诗,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道家和道教对唐文学也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唐代作家中,很少有单独受到或儒或道或佛一家影响的。

他们大多儒释道的思想都有,只是成分多少,或隐或显的问题。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对于唐文学的发展来说,它们都有积极的作用。

唐代文学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词和变文两种新兴的体裁也迅速崛起,而以诗歌的成就最高。

唐诗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

《全唐诗》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人两千二百余人,共九百卷。

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胡震亨《唐音癸签》)。

其次,唐诗的繁荣表现在质量上,唐代不仅有李白、杜甫等等一大批杰出的优秀诗人,而且,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再具体一些说:其一,唐代诗人队伍较前空前地扩大;其二,唐诗所的映的生活层面有着空前的扩展;其三,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其四,诗歌的形式日臻完善和完美。

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使得散文取代了骈文在文坛的统治地位,使人们能够利用这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来更充分自由地表达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之隋唐五代文学篇 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之隋唐五代文学篇 ppt课件

1、诗人多。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诗近 五万首,是唐以前诗歌总和还多(近二万首, 据逯钦立编《全上古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 诗》)。今人陈尚君辑《全唐诗补编》收诗 5000首。
2、诗歌多,艺术成就高;大家辈出、名作多。 范文澜:“唐朝文人几乎无人不是诗人。” 《全唐诗》录有2200余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诗薮·外编》卷三(胡应麟):“甚矣,诗之 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 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十国:前蜀、后蜀、北汉、南汉、吴国、南 唐、吴越、楚国、闽政权、南平。
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 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第二节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581—618)
(1) 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2) 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3) 边塞诗唐人之先鞭。 (4) 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阶段。
隋唐五代文学史
(581—960)
学习要求
1,勤读勤诵 2,从语言入手,体会诗歌的意与境 宣示义、启示义(双关义、情韵义、象
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 物境、情境、意境等
目录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第四章 李 白 第五章 杜 甫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
“终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闻一多语)有唐一代,乃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 诗星璀璨,诗风万端,诗歌题材高度丰富闳阔。 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 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 格调来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 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 境界,而且还出现了具有美学范畴意义的诗论, 如“骨气”、“兴象”、“境界”说;就诗歌形 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 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 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 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 诗体——律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胡应麟《诗薮》评曰:终篇不著景 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 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二、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绪论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581 61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07
960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
❖ 国力的强盛 ❖ 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南北文化的交融 ❖ 科举制的推行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 贬谪与唐文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
❖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 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澹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 趋于黄初、建安矣。……

(宋·刘克庄《诗话前集》)
❖ 其学博,其才高,其音节冲和,其辞旨幽远, 超佚前古,尽扫六朝弊习,譬犹砥柱屹立于万 顷颓波 之中,阳气勃起于重泉积阴之下,旧习 为之一变,万汇为之改观。

(明·张颐《陈伯玉文集序》)
❖三、张若虚
❖ 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开元年间与贺知章、 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谢谢!
16
17
初唐诗坛
❖一、初唐四杰
❖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 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 卢骆’,亦号为‘四杰’。”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余心。
(骆宾王)
❖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 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 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 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任侠使气,“少学纵横术”,爱佛 老神仙,“晚爱黄老之言,尤耽味 《易》象”,儒家用世。
❖ 《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
❖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 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 齐、梁间诗,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 每以咏叹。……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