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临床麻醉

合集下载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57例麻醉管理体会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57例麻醉管理体会
脉压 5 0~8 0 mm H g ,以保 障 重 要 脏 器 的灌 注 ,术 中监 测 E C G . 、S P O 、C V P、桡 动 脉 血 压 、 口温 、 肛 温 ,尿 量及 血气 分析 ,采用变 温 毯进行 降温 ,复 温及保 温辅 助 ,所 有患 者均 通过 中心静脉 持续 泵人 血 管 活性药 物 以维 持心 功 能 ,转 流后 暂停 ,心 脏复
mg ,入 室后 连 接 E C G,S P O ,开 放 浅 静 脉 ,在 局
由于患者紧张所导致的 ,故多数患者在麻醉诱导时
血 压有 明显 下 降 ,笔 者通 过 密切 观察血 压及 心率 的 变 化来 控制 药量 及 注射 速度 .所有 患者 麻醉诱 导 前 即给 予 多 巴胺 2—6 i x g / k g持 续 泵 入 以维 持 血 压 及
心率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1 . 3 体外 循环
5 7例重症 心 脏瓣膜 病 患者 中 ,男 3 2例 ,女 2 5 例 ,年龄 3 6~7 1 岁 ,体 重 3 1 ~6 4 k g ,心功 能 Ⅳ级 2 8例 , Ⅲ 级 2 9例 , 射 血 分 数 E F>5 0 %1 6例 , 3 0 % ~4 0 %3 6例 , <3 0 %5例 , 平 均 肺 动 脉 压 ( MP A P ) > 4 5 m mH g者 2 8例 , 心 胸 比 例 ( C / 1 1 ) 0 . 6 2 0 . 9 2 ,合 并 左 房 血 栓 l 7例 ,肺 淤 血 3 8例 ,
邓 伟 ,常勇男
( 昆明 同仁 医院心 外科 ,云 南 昆明 6 5 0 2 2 8 )
[ 关键词]麻醉 ;重症 ;心脏瓣膜置换术 [ 中图分类号]R 6 1 4 . 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3 —4 7 0 6( 2 0 1 3 )0 4 —0 1 3 5 —0 2

心脏手术麻醉你了解多少

心脏手术麻醉你了解多少

心脏手术麻醉你了解多少心脏手术是一种复杂、精密的手术,常见的有心脏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搭桥术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手术操作、手术护理、手术麻醉等的要求高。

俗话说得好,“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可见手术麻醉的重要性,对患者实施科学麻醉,能帮助减缓手术的痛苦和创伤应激,保证手术平稳进行。

大众对手术麻醉都不陌生,但很多情况下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对麻醉安全性等还存在疑惑。

那么,对于心脏手术麻醉你了解吗?1什么是临床麻醉?麻醉,指的是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所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药效期内会暂时性整体或局部失去感觉、痛觉,麻药代谢后逐渐恢复,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在麻药完全代谢后逐渐恢复。

临床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2种,前者指的是采用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直肠灌注等方式给药,药效期内意识消失、无痛感,后者指的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神经干等受到一定阻滞,药效期内意识清醒、无痛感。

临床上还经常听到“联合麻醉”,也就是全身麻醉后打神经阻滞,这种麻醉方式并不是多此一举,在保障良好麻醉和镇痛效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麻药用量,减轻全身麻醉后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镇痛时间相对较长,一些大型复杂手术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2心脏手术麻醉采用哪种方式?心脏手术麻醉的标准要求高,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针对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还可能会涉及到体外循环转机。

心脏手术麻醉要在临床医生和麻醉医生的配合下进行,对患者情况和疾病情况、手术情况准确把握,制定可行的麻醉方案。

3心脏手术麻醉是否有风险?心脏手术麻醉医生的压力大,患者在接受不同类型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及时针对处理,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例如,急诊大型手术,由于前期准确时间紧,手术本身的风险性也比较大,全身麻醉可能引起患者循环功能下降,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接受全麻后出现并发症风险的概率就越大,手术过程患者可能大量失血、体液蒸发速度加快,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循环虚脱问题。

临床麻醉试题—麻醉与心脏三军医大

临床麻醉试题—麻醉与心脏三军医大

临床麻醉试题—麻醉与心脏1、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麻醉时危险因素较小者是下列哪一项?(C)2、A、奔马律,颈静脉压升高;B、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3、C、偶发房性早搏D、室性早搏> 5次/分;E、非窦性心律。

4、2、下列有关冠心病病人麻醉要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5、A、防止低血压;B、防止高血压;C、防止心动过速;D、麻醉宜浅;E、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6、3、有关瓣膜性心脏病病人麻醉的特点,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7、A、心功能II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手术危险性很大;8、B、二尖瓣狭窄病人要注意控制心率;C、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需要稍快的心率;9、D、主动脉瓣狭窄病人麻醉的关键是防止外周阻力增加;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用扩血管药可减少返流量。

10、11、4、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注意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12、A、法四病人静脉注射时微小的气泡可能导致比一般病人严重的后果;13、B、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需给予充分的麻醉前用药,使患儿安静;14、C、为防止脱水,术前禁饮时间不宜太久;D、法四病人血压下降时可用小剂量新福林静注;15、E、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人吸入麻醉容易加深,而用静脉麻醉药时需加大药量。

16、5、下列有关心脏病人术中处理,下列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17、A、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术中需放置临时起搏器。

18、B、预激综合征麻醉处理重点是防治心律失常;C、二尖瓣脱垂的主要危险是频发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9、D、Q-T间期延长综合征麻醉期间应防止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因素;20、E、安置永久起搏器的病人,术中尽量不用电灼,或选用双极电灼器。

21、6、房颤对循环功能的干扰主要在于:(A)22、A、干扰心室充盈B、影响心肌血流C、增加心脏负荷D、干扰心室收缩E、影响冠脉回流23、7、围术期心梗最好发于:D24、A、术前B、麻醉后C、术中D、术后24小时以内E、术后24小时以后25、8、下列有关慢性高血压病人的叙述哪一项是准确的?A26、A、器官血流自身调节范围右移B、颅内压增高C、颅内压下降D、PaO2代偿性增高27、E、PaCO2代偿性下降28、9、出现下列哪一症状表明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已较为严重?(B)29、A、左向右分流B、右向左分流C、左心室肥大D、右心室肥大E、左房肥大30、10、房颤的危害主要在于:(ABC)31、A、干扰心室充盈B、血栓形成C、心动过速D、增加心室前负荷E、增加心室后负荷32、11.男,5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现肺部包块2周,拟行肺叶切除术。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 4、后负荷 后负荷代偿性升高且相对固定 ,维持正常冠脉灌注压,防止舒张压过低 。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14/20
• 5、心肌收缩力 代偿期患者心肌收缩力往 往没有问题,对已经有充血性心衰患者小 剂量正性肌力药品可能有用,但不宜过量 以免增加心肌氧耗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15/20
• 6、药品应用 硝酸甘油并不能改进心内膜下 缺血,其应用仅限于改进心室过高容量负 荷,应慎重小剂量使用以免造成前负荷过 分下降。
• 同时了解病人既往史。(手术、麻醉史、 用药史和过敏史等)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2/20
试验室检验
• 1、X线:1)早期心影可无改变,病变加重 后示左心室增大,心脏左缘向左下延长, 升主动脉可显示狭窄后扩大。

2)主动脉瓣区钙化,为主动脉瓣狭
窄确实证。
• 2、心电图:显示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 劳损、T波倒置,一部分可出现左束支传导
7/20
• 主狭病人左心室高度肥厚,心肌灌注常不 充分,心脏停搏液不易使心肌全层停搏,
复苏时可能出现“石头心”,心肌处于痉 挛状态,也可能出现室性心律。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8/20
严重主动脉狭窄引发心肌缺血
• 机制为:1)左心室壁增厚、左室收缩压升 高和射血时间延长,增加心肌氧耗;

2)左心室肥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主动脉瓣狭窄的麻醉
17/20
• 4.仔细观察心电图,注意是否有心肌缺血、 传导阻滞以及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 5.血流动力学情况稳定后注人鱼精蛋白中和 肝素。静注鱼精蛋白可引发外周血管扩张, 肺动脉压增高,血压下降。
• 6.接收鱼精蛋白锌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患者,在用鱼精蛋白时可使血流动力学状 态恶化。

咪达唑仑、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

咪达唑仑、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

咪达唑仑、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李熊刚;向志雄;王汉晶;乔克坤【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和动脉开放后20 min(t1)、动脉开放后60 min(t2)和动脉开放后180 min(t3)抽取患者颈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 (HO-1)的表达.结果各组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七氟烷组、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 t1~ t3时LDH、CK、CK-MB、cTnⅠ和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 t1~ t3时LDH、CK和CK-MB含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t1~ t2时cTnⅠ和MDA含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SOD含量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1表达水平七氟烷组(63.4 ± 5.7)与丙泊酚组(61.3 ± 6.7)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17.5 ± 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HO-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均可减轻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上调HO-1表达有关.%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yocardi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surgery under midazolam,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an-esthesia and its mechanism.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sever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art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sevoflurane group,propofol group and midazolam group,20 cases in each group.Venous blood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esthesia(t0),at 20 min(t1),60 min(t2),180 min(t3)after aortic unclamping,the contents of lactic dehydro-genase(LDH),creatine kinase(CK)and creatine kinase MB(CK-MB)were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he content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was measured by pyrogallol autoxidation assay;the contents of 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andmalondialdehyde(MDA)were measur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assay,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heme oxygenase-1(HO-1)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3 groups in mean arterypressure(MAP),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and heart rate(HR).Compared with t0, the contents of LDH,CK,CK-MB,cTnⅠ and MDA in sevoflurane group,propofol group and midazola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1-t3,the concentration of SOD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contents of LDH,CK and CK-MB in sevoflurane group and propof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midazolam group at t1-t3;the concentration of cTnⅠ and MD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midazolam group,the content of S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midazolam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O-1 in sevoflurane group(63.4 ± 5.7)and propofol group(61.3 ± 6.7)was signific 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midazolam group(17.5 ± 2.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vofluranegroup and propofol group.Conclusion Both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can attenuate the myocardi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surgery,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ing the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and up-reuglated the expression of HO-1.【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5页(P252-256)【关键词】咪达唑仑;七氟烷;丙泊酚;心脏瓣膜病;麻醉;氧化应激;心肌损伤【作者】李熊刚;向志雄;王汉晶;乔克坤【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天门 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天门 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天门 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天门 43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手术是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瓣膜病常见的治疗措施,但心脏手术中的血管结扎后再次开放等操作会诱导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由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1-3]。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26例体会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26例体会

脱 致肠套 叠 、 肠嵌 顿可 能 , 可在绕 宫底 时水 平褥 式缝 合 浆肌 层数 针 , 即为改 良 BLnh缝 线术 。( ) 宫 -yc 4子 背带式 缝合 后 , 子 宫 前 壁 或 宫角 处 仍 呈 皮 囊状 无 对
[ 章 编 号 ]10 -2 0 20 ) 5 8 2 文 0 020 (0 8 0 5 9
m / g芬太 尼 5~1 gk 。麻 醉 维 持 : gk , 0 /g 间断 静 脉 注射 芬太 尼维 持镇 痛 , 总量 3 5 k , 0~ 0 g间断 静脉 注射 哌库 溴铵 维持 肌松 , 以异 氟 烷 0 5 ~15 并 .% . %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男 1 例 , 1 1 女 5例 ; 龄 3 年 2~
病程 长 , 脏代偿 性 扩 大 , 功 能 受 损 严 重 , 合并 心 心 常 不 同程 度 的肺 动 脉高压 、 及体 循环 淤血 、 肺 心律 失 常 等 , 围术 期麻 醉管 理 难度 大 。20 使 07年 1月 一20 08 年 1月 , 者在 北京 阜外 心 血 管 病 医 院麻 醉科 进 修 笔 期 间 , 参 与完 成 重 症 心 脏 瓣 膜 病 瓣 膜 置 换 术 2 共 6 例, 现将 麻醉 管理经 验 作一 总结 。
肌保护 , 中 、 后给予适 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 术 术
[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 心脏瓣膜 置换 术 ; 麻醉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64 2 5 . [ 文献标识码 ]A
重 症心 脏瓣 膜病 变患 者 多 因 瓣 膜病 变 重 , 术前
尖瓣 +主动 脉瓣 置换 5例 , 尖 瓣 置 换 +三 尖瓣 成 二 型 6例 。
[ ] 曹泽毅 . 1 中华妇 产 科 学 [ . M] 北京 : 民 卫生 出版社 ,99: 人 19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麻醉管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麻醉管理

特殊情况
国内对二叶瓣的探索
TAVR手术入路
TAVR手术过程-以股动脉入路为例
TAVR手术过程
TAVR手术过程
TAVR手术过程
术前访视
主动脉CTA
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选择是否影像患者预后?
麻醉方式选择是否影像患者预后?
麻醉方式选择是否影像患者预后?
麻醉方式
麻醉前准备
循环维持要点
麻醉流程要点-临时起搏
球囊漂浮临时起搏导管
麻醉流程要点-预扩张
麻醉流程要点-瓣膜释放
麻醉流程要点-后扩张
并发症及处理
循环崩溃需紧急外科开胸流程
趋势-极简式TAVR
小结
谢谢观看
经导管主动脉 瓣置换术 (TAVR)的 麻醉管理
概述
TAVR简介
TAVR的历史
国内现状
更多瓣膜在临床试验阶段
TAVR发展趋势
TAVR发展趋势
适应症:PARTNER系列研究(球扩瓣)
CoreValve系列研究(自膨胀瓣)
2020AHA/ACC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管理指南
2021ESC/EACTS瓣膜性患者管理指南

二尖瓣置换术腱索自乳头肌断裂至卡瓣麻醉的临床探讨

二尖瓣置换术腱索自乳头肌断裂至卡瓣麻醉的临床探讨
收治 的二 尖 瓣重度 狭 窄患者 1 例 ,针 对 其 临床麻 醉 方 案 采用腱 索 自乳头肌 断 裂至 卡瓣 方 式进行 。结 果 本 次手 术顺 利 完成 ,患者 于 手术后
6 h恢 复知 觉 ,经检 测 , 患者各 项 生命体 征 平稳 无 异 常 ,住 院 恢 复 2周后 出院 。结论 针 对 临床 二 尖瓣 置换 术 患者 采用腱 索 自乳 头肌 断裂至
床针对此类手术 的麻 醉方式选取提供一 定参 考 ,现报道如 下。
直线 ,与桡动脉压力 波形表现一致 ,约1 5 s 后划转 ,但此类情况 阶段性
反复 出现 ,且 出现时间间隔越 来越短 ,患者心率达到 1 2 5  ̄ 1 4 5 次/ m i n ,
对患者桡 动脉进行 回抽血压 管 ,血流通 畅 ,显示患者桡动 脉压 管路正 常 ,马上 决定进行对患者 主动脉根部压力进 行检测 ,侧得结果 与桡动 脉血压表 现一直 ,一旦 出现 此类情况 时,患者主动脉根部就 会变软 , 无法察觉机 械瓣音 ,怀疑为 患者心在不博血 ,植 入人工瓣膜是否 出现 功能性 障碍 ,建议马上进行二 次转机对心脏 进行探查 。马上组 建体外 应急循环 ,心脏 打开后可见二 尖瓣腱索 自乳 头肌 断裂 ,使得经 腱索植 入 人工瓣 出现卡瓣现象 ,将腱 索进 行游离切 除,仍然采用原有机械 瓣 进 行连续缝合 ,清楚心房颤 ,心跳恢复 ,手术 圆满结 束。 2结 果
本次手 术顺 利完成 ,患者 于手术后6 h 恢复知觉 ,经检 测 ,患者各 项生命体 征平稳无异常 ,住院恢复2 周后 出院。 3讨 论
1资 料与 方 法
1 . 1患者资料
本 次研 究对象 为2 0 1 3 年4 月来我 院就诊患者 1 例 ,患 者为男性 ,年 龄6 2 岁 ,体 质量5 l k g 。临床针对 其诊断为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主 动 脉瓣 出 现轻度 反 流及 二尖 瓣重度 狭 窄 。患者 心 电图显 示为 左心 房

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全文)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美国心血管麻醉师协会(SCA)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发布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

新指南更加强调早期干预、全程关注,强调团队合作,风险评估,并对心脏瓣膜病进行了重新分期。

在某些瓣膜病分级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上也进行了更新及细化。

该指南在疾病的干预效果的随访、预后及生存质量的评估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其中关于血栓形成、瓣膜性栓塞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防治方面。

下面就指南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并重点关注瓣膜病与血栓栓塞事件的防治及心源性脑栓塞相关的内容。

一、瓣膜病人诊治一般原则(一)瓣膜病人的拟诊及评估不管临床表现,所有确诊瓣膜病还是疑似瓣膜病都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行胸片和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脏彩超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瓣膜损害程度,对心腔、大血管的影响,心脏功能等。

其他辅助检查,如经食管心脏彩超(TEE),CT,磁共振,应激试验,诊断性心导管检查(还可以治疗瓣膜疾病病人)也常被采用。

对于存在外科风险的,尤其是存在并发症的病人,推荐进行心脏介入检查。

应定期对这类病人进行随访,随访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等。

当病人出现症状加重时,随访的频率应该大于每年一次。

在无症状的左心衰,某些瓣膜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结局,这都迫使提高随访频率。

重复检查频率(心脏彩超)取决于瓣膜狭窄程度、对左右心室的影响以及瓣膜状态。

(二)评价瓣膜疾病严重程度新版指南参照2013年心衰管理指南,依据瓣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结局和相关症状,瓣膜的形态改变对心脏瓣膜病进行分期(见表1),疾病的分期对治疗方式和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南将瓣膜疾病分为A、B、C、D四期,分别是危险期、进展期、无症状重度病变期和有症状重度病变期。

分期标准包括:(1)存在或者无临床症状;(2)瓣膜疾病的严重性;(3)因瓣膜病变导致心室腔的容积或者压力变化;(4)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5)心音的改变。

心脏病麻醉

心脏病麻醉
心脏病麻醉
第一页,课件共有124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心功能分级、危险因素计分、心血管用药 非直视心脏手术麻醉处理(慢性心包炎、
急性心脏压塞、动脉导管未闭等) 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处理(先心、瓣膜等) 冠心病手术麻醉 快通道心脏手术和大血管手术麻醉 体外循环基本知识与麻醉处理 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改善心功能和全身状况(治疗心 脏及合并症状)
精神心理准备,减轻或解除病人 的焦虑、恐惧,降低氧耗、心脏 做功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124页
调整心血管治疗用药
注意心血管治疗用药与麻醉用药之间的关 系 洋地黄类药物
危险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小,低血钾 更易致洋地黄中毒
术中低钾:利尿剂、过度通气、胰岛素 使用方法:术前短暂停用或改用替代药
麻醉管理特点
− 避免舒张压过低,维持冠脉供血 − 维持稍快的心率,减少反流
− 既要防治SVR过大,又要防止其过低 导致舒张压下降
−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第四十二页,课件共有124页
联合瓣膜损害
临床常见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主要的病变决定处理原则 根据血流动力学反应调节用药种类与
剂量
努力寻找出心率与血压、血管阻力间的 最佳匹配
解除紧张、焦虑:苯二氮卓类↓
镇痛:阿片类
→ 心血管抑制
分泌物及不良反射:抗胆碱能药物
阿托品 长托宁
心血管病用时改 用肝素
第十八页,课件共有124页
第二节
非直视心脏手术麻醉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124页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124页
第二页,课件共有124页
简介(Introduction)
Incidenc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Vascular disease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瓣膜置换术麻醉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瓣膜置换术麻醉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瓣膜置换术麻醉中的应用作者:方砚伟赵鸿琼范智东安学萍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3期方砚伟赵鸿琼范智东安学萍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体外的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7月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S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麻醉。

结果 S组患者麻醉后在HR、MBP以及PVR几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上波动更小,在转流后30 min以及停机后30 min,血乳酸水平均相对更低(P<0.05)。

结论体外的循环瓣膜相关置换手术之中若使用的是舒芬太尼来进行麻醉可以让血流动力学更加的平稳,加强组织灌注并减少乳酸的生成。

[关键词] 舒芬太尼;体外循环;心瓣膜病[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c)-0085-02瓣膜置换术是当前临床常见的术式,相对较为复杂,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十分关键。

同时,因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心功能一般受损较重,手术麻醉需维持合理的水平,以尽量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利于患者术后的及时清醒和恢复,保证患者术中术后的安全性[1];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瓣膜置换术麻醉中较为常用,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期间两种麻醉药物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体外的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的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3±4.6)岁;所有患者均未合并严重的并发症,且均无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病症。

40例患者中,二尖瓣相关置换28例,而主动脉相关瓣置换9例,同时双瓣置换3例。

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其左室射血的分数是>0.5。

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分别为S组20例和F组20例。

瓣膜术后病例报告

瓣膜术后病例报告

瓣膜术后病例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一例瓣膜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该患者是一名60岁的女性,患有二尖瓣狭窄和三尖瓣反流,接受了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通过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和康复计划,旨在为其他医生和护士提供瓣膜术后患者的临床操作指导和护理经验。

介绍瓣膜病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导致严重的心功能不全。

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受损的瓣膜替换为人工瓣膜或动脉瓣膜,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术后的病情观察、护理和康复计划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病例描述病史患者是一名60岁女性,主诉呼吸困难和乏力。

经过详细的病史记录和临床检查,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和三尖瓣反流。

手术过程患者被安排接受二尖瓣狭窄和三尖瓣反流的置换手术。

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全身麻醉,通过切开胸骨进行心脏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成功地将受损的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为人工瓣膜。

手术总时长为4小时。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伤口情况和血液化验结果进行定期监测。

患者接受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接受适当的镇痛治疗以控制术后疼痛。

护理人员还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运动和早期行走。

康复计划患者在术后第二天被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护理。

康复计划包括定期的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药物管理和康复训练。

患者接受物理治疗师和呼吸治疗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康复运动和呼吸锻炼,以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

护理人员还向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确保患者获得均衡的营养和足够的能量。

结果与讨论经过手术和康复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她的呼吸困难和乏力症状减轻,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体力活动。

通过定期的随访和复查,患者的人工瓣膜功能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果表明,瓣膜术后的综合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一例瓣膜术后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了瓣膜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和康复计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管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 麻醉诱导 ▪ 诱导药物:优选依托咪酯、芬太尼类、罗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
诱导总原则:缓慢诱导,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麻醉维持 ▪ 通常选择静、吸复合麻醉,可选药物包括丙泊酚、七氟醚、地氟
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右美托管入路及导丝置入:避免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 右心室压(RVP)和球囊扩张:RVP前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收缩压约
病例摘要
▪ 既往史:高血压20年、脑梗死7年;冠心病20年,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术(PCI)术后7年,心力衰竭3年,平日口服阿司匹林1片qd、 瑞舒伐他汀1片qn、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0.5片bid、螺内酯1片qd、 托拉塞米1片qd、氯化钾1片tid。
病例摘要
▪ 检查结果 • 未见明显禁忌,N端脑钠肽前体639.87 pg/ml。 •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轻度),左室节段性
麻醉管理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衰标志物和动脉血气分析等。 (2)心电图检查明确心脏节律、有无心肌缺血。 (3)影像学检查: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像测量主动脉瓣环大小和主动脉根部 结构;超声心动图估测瓣口大小、跨瓣压差或流速,评估左、右心室功能和其他 瓣膜情况,估测肺动脉压;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是否合并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开 口与主动脉瓣环位置关系;颈部与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价外周血管条件。
病例摘要
▪ 麻醉手术过程 • 患者入室后予以心电监护、桡动脉穿刺测压。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 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0.1 mg、马来酸咪达唑仑片1 mg、顺式阿曲库铵10 mg、
依托咪酯15 mg、瑞芬太尼15 ug。 • 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去氧肾上腺素泵注维持血压,主瓣植入

麻醉学中级专业知识单选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麻醉学中级专业知识单选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麻醉学中级专业知识单选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下哪项动脉血气指标提示预后差_____A、pH 7.25,PaC02 70mmHg,Pa02 60mmHgB、pH 7.02,PaC02 70mmHg,Pa02 60mmHgC、pH 7.30,PaC02 70mmHg,Pa02 60mmHgD、pH 7.40,PaC02 80mmHg,Pa02 60mmHgE、pH 7.35,PaC02 80mmHg,Pa02 60mmHg正确答案:B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产生肺内分流量增加的因素中哪一项不正确_____A、支气管痉挛B、肺功能残气量增加C、肺毛细血管血栓形成D、肺透明膜形成E、肺血管收缩正确答案:B3、患者男性,50 岁,创伤致脾破裂,血压83/60mmHg(11/8kPa),心率130次/分,尿量<30ml/h经处理后,临床上微循环改善的重要指标是_____A、心率减慢B、血压回升C、尿量增多D、肢端温度上升E、神志转清正确答案:C4、增加FiO2仍不能提高PaO2或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时,首先应考虑_____A、肺淤血B、心力衰竭C、ARDSD、气胸E、血胸正确答案:C5、对心肌可产生直接抑制作用的麻醉镇痛药是_____A、哌替啶B、芬太尼C、吗啡D、舒芬太尼E、阿芬太尼正确答案:A6、有关瓣膜性心脏病病人麻醉的特点,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_A、主动脉瓣狭窄病人麻醉应防止外周阻力明显下降B、心功能Ⅱ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手术危险性很大,应先将心功能调至Ⅰ级C、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需要稍快的心率D、二尖瓣狭窄病人要注意避免心动过速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用扩血管药可减少反流量正确答案:B7、婴儿麻醉中出现恶性高热的最早临床表现是_____A、度肤发热B、碱石灰罐发热C、心动过速D、体温的快速升高E、心律失常正确答案:C8、异位妊娠破裂的麻醉管理主要取决于_____A、患者对麻醉的要求B、患者身高体重C、患者年龄大小D、患者脊柱情况E、患者失血程度正确答案:E9、女性,72岁,因乙状结肠癌在全麻十硬膜外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18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18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三、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
第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讲授法 15分钟
一、麻醉前评估
二、麻醉前准备
第二节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讲授法 15分钟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
二、急性心脏压塞手术的麻醉
三、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心内之视手术的麻醉 讲授法 15分钟
难点:
1掌握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2 掌握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提纲):
第十八章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一、麻醉பைடு நூலகம்评估
二、麻醉前准备
第二节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的麻醉
二、急性心脏压塞手术的麻醉
第七节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讲授法 25分钟
一、麻醉前评估
二、麻醉选择
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
四、麻醉处理
第八节 体外循环 讲授法 15分钟
一、体外循环的基本操作
二、体外循环的预充与血液稀释
三、体外循环的实施与管理
四、体外循环的监测
五、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
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先心病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等,一般讲授冠心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大血管手术麻醉处理及体外循环的基本装置及实施与管理。其中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是难点,需重点掌握。
教学目的:
1掌握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2 掌握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

瓣膜手术流程

瓣膜手术流程

第一步:麻醉、消毒,正中部位开胸,逐步切开皮肤组织,用锯子锯开胸骨,剪开心包;
第二步:全身肝素化后,在主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插上管道,连接体外循环机,让体外循环机暂时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
第三步:阻断主动脉,在心脏里面打灌注停跳液;
第四步:心脏停跳后,切开主动脉根部,暴露出主动脉瓣,通过探查确定病变的主动脉瓣需要置换后,切掉主动脉瓣并缝上新的人工瓣膜;
第五步:固定好人工瓣膜,缝合主动脉切口,放开阻断钳,让心跳复跳,撤出相关管道,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高危妊娠产科的麻醉

高危妊娠产科的麻醉

高危妊娠产科的麻醉妊娠期有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高危妊娠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病理产科。

而与麻醉关系密切的高危妊娠,主要为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并存症。

一、产前出血的麻醉产前出血是指怀孕28周后,产前发生阴道出血。

最常见的原因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产妇失血过多可致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亡。

若大量出血或保守疗法效果不佳,必须紧急终止妊娠。

(一)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在胎儿娩出前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其发生率为1.3%~1.6%。

临床表现可能为阴道流血和子宫紧张,由于血液积聚在胎盘之后往往低估了出血的程度。

根据剥离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胎盘剥离时可能发生DIC,而且剥离程度较大时,其发生率可增加到30%,可致胎儿死亡。

(二)前置胎盘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可致妊娠晚期大量出血而危及母儿生命,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

可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边缘到达宫颈内口,未覆盖宫颈内口。

前置胎盘多见于多产妇,尤其是有剖宫产术史者。

典型症状是妊娠期间无痛性阴道出血。

出血能自行停止者,可以保守治疗;对于持续流血者,为了母体安全应终止妊娠。

出血量不多或非活动性出血的产妇,可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三)产前出血的麻醉处理1.麻醉前准备由于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孕产妇易发生失血性休克、DIC等并发症,因此此类患者麻醉前应注意评估循环功能状态和贫血程度。

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外,应重视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检查,并做DIC过筛试验。

警惕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并予以防治。

2.麻醉选择和管理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多需急诊手术和麻醉,准备时间有限,病情轻重不一,禁食禁饮时间不定。

临床麻醉学课程学习大

临床麻醉学课程学习大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02001适用专业:麻醉学(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其中实验及实践教学48学时)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是麻醉学专业学生重要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临床麻醉学》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将麻醉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消除病人围术期疼痛与不适、正确实施临床监测、调控病人生理机能、避免过度应激,保障病人生命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和减少住院时间。

按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迪思维。

前16章为总论部分32学时,后34章为各论,44学时,其中标(*)四章内容临床应用性不强,不安排理论授课。

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也可供急诊科、急救中4及ICU 医师参考。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期末考试以理论课内容为主,以闭卷形式进行。

卷面考试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30分。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表现三部分构成。

各10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郭曲练姚尚龙主编,《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目:庄心良主编,《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以及麻醉方法的分类2、了解:麻醉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l、麻醉的基本概念2、临床麻醉的发展史3、麻醉学专业任务、范围、麻醉方法分类及如何学好麻醉学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掌握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及全身情况的检诊2、熟悉:麻醉和手术风险因素评估3、了解: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1、麻醉前检诊的重要性、目的、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ASA分级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诊3、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的评估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的作用和用法、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2、熟悉:麻醉选择的原则,熟悉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教学内容]大纲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2、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3、麻醉选择的原则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常用药物的作用与用法5、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目的要求]1、掌握: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掌握插管之前用具的准备、插管前麻醉,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优点及经鼻盲探插管方2、熟悉:困难插管的插管方法、支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插管的方法,掌握拔管指征、注意事项,熟悉喉罩的应用[教学内容]1、气管内插管的术前检查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插管前的准备2、插管的适应证、拔管指征和注意事项3、气管内插管、支气管内插管、拔管术4、插管时、导管留置期、拔管时,拔管后并发症5、喉罩的应用[难点内容]1、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目的要求]1、掌握:全麻诱导、维持的概念及全身麻醉诱导常用方法2、熟悉:全麻苏醒期注意事项及全麻深度的判断3、了解:现代麻醉中全麻深度的监测[教学内容]1、全麻诱导、维持及诱导方法与苏醒2、全麻深度的判断和分期3、全身麻醉的分类4、脑电双频指数、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的关系第六章吸入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2、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3、了解: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教学内容]2、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开放式、半开放式、紧闭式、半紧闭式、低流量吸入麻醉)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大纲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静脉全麻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了解:静脉麻醉方法[教学内容]1、静脉全身麻醉特点、分类2、氯胺酮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空心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段

空心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段

空心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段空心病是一种心脏瓣膜疾病,其中心脏的瓣膜出现异常,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对于空心病的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段是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空心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段,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空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心脏开放手术是常见的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切开胸骨,以便进入心脏,修复或替换病变的瓣膜。

1. 二尖瓣手术二尖瓣手术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常见手术方式。

在手术中,医生将切开胸骨,暂时停止心脏的工作,然后进入心脏进行修复或替换病变的二尖瓣。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主动脉瓣手术主动脉瓣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中,医生切开胸骨,修复或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

手术后,心脏将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改善心脏功能,并减少相关症状。

3. 心房切除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空心病患者,心房切除术可能是必要的。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将切除病变的心房,以减轻病情并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节律调控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二、介入手段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介入手段也可以用于治疗空心病,它是一种无需切开胸骨进行手术的治疗方法。

介入手段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植入术。

1. 瓣膜成形术瓣膜成形术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以扩张狭窄的瓣膜,改善瓣膜的通畅度。

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导管和球囊,通过充气扩张来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病变程度不重的患者,可以改善瓣膜狭窄引起的心脏负荷增加等问题。

2. 瓣膜植入术瓣膜植入术是一种介入手段,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植入到病变的瓣膜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瓣膜严重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患者。

它通过植入人工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三、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段的应用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段在空心病的治疗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一般来说,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瓣膜受损严重,心脏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瓣膜病的临床麻醉
发表时间:2013-03-06T14:23:13.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徐忠哲[导读] 如果心动过速,减少舒张期充盈时间和心肌血供,左房压力增加,则心排血量下降,甚至发生肺水肿。

徐忠哲(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东海医院 163001)
1 二尖瓣狭窄
1.1 病理生理
1.1.1 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常合并发生二尖瓣关闭不全。

1.1.2 左房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左房扩张增大,易发生房颤和形成血栓。

如果心动过速,减少舒张期充盈时间和心肌血供,左房压力增加,则心排血量下降,甚至发生肺水肿。

1.1.3 肺静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导致右室压力增加。

长期肺动脉高压,引起三尖瓣反流,进一步发展,导致右室衰竭。

1.2 麻醉技术
1.2.1 术前用药原则是在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前提下,给患者以充分的镇静,预防心动过速。

1.2.2 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避免引起心动过速,避免增加肺血管阻力、降低前负荷、抑制心肌收缩力或增加后负荷。

1.2.3 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以免增加肺血管阻力。

1.2.4 瓣膜置换后的处理体外循环后适当增加前负荷、降低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小左室大小和室壁张力。

1.3 术后处理
1.3.1 术后早期,通常需要变力性药物的支持。

1.3.2 降低肺血管阻力的措施。

2 二尖瓣关闭不全
2.1 病理生理
2.1.1 病因二尖瓣脱垂、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乳头肌断裂。

2.1.2 左房和左室容量负荷增加,室壁张力增加。

急性导致左室功能障碍,慢性引起左室扩张和肥厚。

2.1.3 反流量取决于左室和左房的压力梯度、瓣口面积和射血时间。

2.2 麻醉技术
(1)术前用药:原则是在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前提下,给患者以充分的镇静,但应避免心动过缓。

(2)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注意防止心动过缓,避免增加肺血管阻力、降低前负荷、抑制心肌收缩力或增加后负荷,尽量维持窦性心律。

(3)瓣膜置换后的处理:体外循环后仍应采取增加前负荷、降低后负荷的措施;尽可能维持窦性机制;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小左室大小和室壁张力。

2.3 术后处理
(1)术后早期,通常需要变力性药物的支持。

(2)尽量维持窦性心律。

3 主动脉瓣狭窄
3.1 病理生理
3.1.1 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瓣叶狭窄、进行性钙化。

症状为呼吸困难、疲劳和心悸、心绞痛、晕厥和猝死。

3.1.2 左室(压力)后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僵硬,心房收缩在维持左室充盈方面非常重要。

3.1.3 心室内压的增加,左室的肥厚,加上冠状动脉灌注压的下降,可发生心肌缺血。

3.2 麻醉技术
(1)术前用药:宜用小剂量的术前用药,即可使患者安静又不致影响心率。

(2)麻醉诱导与维持:尤其在严重狭窄的患者,应特别小心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硝酸甘油慎用。

麻醉诱导时备好血管加压药,如去氧肾上腺素,及时和积极治疗因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压。

心律失常也要及时处理。

(3)作好急救和紧急实施体外循环的准备。

(4)心肌保护:对有心肌肥厚者,要保证充分的心肌保护,可进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3.3 术后处理
(1)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须保证较高的前负荷以维持扩大左室的充盈。

(2)术后早期,可能需要变力性药物的支持。

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1 病理生理
4.1.1 病因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创伤、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动脉瘤、梅毒和马方综合征)。

4.1.2 左室容量负荷增加,室壁张力增加。

急性导致左室功能障碍,慢性引起左室向心性肥厚,伴左室容积增加和左室压力轻度增加。

4.1.3 进一步发展,导致左室功能不全。

4.2 麻醉技术
(1)术前用药:宜用小剂量的术前用药,即可使患者安静又不致影响心率。

(2)麻醉诱导与维持:高度依赖内源性交感张力,麻醉诱导时宜小心慎重。

避免任何心肌抑制和心率减慢。

麻醉诱导时一旦出现低血压,宜使用正性肌力药如小剂量麻黄碱或多巴胺,而不宜单纯使用血管加压药,必要时在麻醉诱导以前就进行正性肌力支持。

(3)保持足够的血管内容量。

(4)心肌保护:对有心肌肥厚者,要保证充分的心肌保护,可进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5)作好急救和紧急实施体外循环的准备,禁用球囊反搏。

4.3 术后处理
(1)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须保证较高的前负荷以维持扩大左室的充盈。

(2)术后早期,大部分患者需要变力性药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邵兵,刘琴湘,李小伟,等.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9):497.
[2] 张振,陈斌.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7):83 84.
[3] 孙大金,徐守春,盛卓人,等.心血管麻醉和术后处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7.
[4] 胡东军,陶艳初,卢光涛,等.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J].浙江临医学,2004,6(11):1010.
[5] 吴曼,邢桂英,于建设.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心瓣膜置换术的麻醉[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4):303.
[6] 杨少辉,陈石伦.重症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J].心肺血管杂志,1998,17(4):26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